【参考文档】凤栖梧 王庭筠 阅读答案附赏析word版本 (1页)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20211110034956)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尽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边这首宋词,达成各题。
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品令·茶词黄庭坚① 。
金渠② 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回来对影。
口不可以言,心下快活自省。
【说明】① 孤令:孤零。
② 金渠:茶碾,金属所制。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仿佛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B.词人将茶饼用干净的金渠仔细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明晶莹。
C.词人在松林饮茶,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和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觉十分舒适。
D.这首词上阕主要写饮茶过程,下阕侧重写饮茶的感觉,语言清丽,感情诚挚。
(2)请联合全词简要剖析词人是如何表现对茶的喜欢之情的。
【答案】( 1) C( 2)① 对分茶、碾茶、煮茶过程及心境的描绘,表现了饮茶过程中词人的享受。
② 以酒意衬托茶的味浓香永,渐成佳境。
③ 以灯之时有故人从万里以外赶来相遇的感觉抒写饮茶后的舒适。
从以上三个方面表达了词人对茶的喜欢、赞叹之情。
【分析】【剖析】( 1) C 项,“在松林饮茶”,听“掠过松林的风声”理解错误,由于“汤响松风”是比喻写法。
汤响,是煮茶的沸腾声。
“汤响松风”,煮茶的沸腾声如掠过松林的风声。
应选 C。
(2)本题回答“请联合全词简要剖析词人是如何表现对茶的喜欢之情的”,要第一找到抒发感情的词句,如“早减了、二分酒病”是享受煮茶过程的表现,“口不可以言,心下快活自省”是言如同独对孤灯时故人来相会的快活舒适,进而借理解内容领会技巧。
剖析可知,写分茶、碾茶、煮茶过程及心境,用的是描绘;写“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意在用酒衬托茶的味浓香永;写“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回来对影”是打比方,来说茶的妙处不行言传,这些都表现了诗人对茶的喜欢。
联合全词分条整理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 C;⑵ ① 对分茶、碾茶、煮茶过程及心境的描绘,表现了饮茶过程中词人的享受。
【诗词阅读及答案】冯延巳与王庭筠《谒金门》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诗词阅读及答案】冯延巳与王庭筠《谒金门》阅读答案对比赏
析
谒金门
(南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起绉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谒金门
(宋)王庭筠
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
天下做旧恨都忘怀,新愁何处着?
瘦雪①一痕墙角,青子②已妆残萼。
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
备注:①胖雪:白色的梅花。
②青子:青梅。
1.这两首词都借和来写闺怨。
(2分)
2.详细分析这两首词就是如何抒发闺怨的。
(5分后)
参考答案
1.喜鹊风(东风或春风)花掉(蕊或萼)(以上3个意象自由选择其中2个即可,每
空1分后)
2.第一首词通过女主人公一系列动作描写(细节描写)(1分),逗引鸳鸯,揉扯花蕊,貌似悠闲,却深刻表现出女主人公内心无比复杂的感情(1分)。
(从情景关系的角
度分析合理也可)
第二首上阕轻在心理描绘,用直截了当坎坷的复述,把内心的伤感辛酸整体表现得缠
绵悱恻(1分后)。
下阕以花喻人,梅花凋零的暮春景色意味著思妇的惜春离愁(1分后),寡情的东风更加突显内心伤痛(1分后)。
(或从衬托的角度,分析合理得1分后)
(若从其它角度,分析合理酌情赋分)。
高二 语文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解析(1)

高二语文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品令·茶词黄庭坚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释】孤令:孤零。
金渠:茶碾,金属所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B.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月光映照,清亮晶莹。
C.词人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如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D.词上阕主要写碾茶、煮茶过程,下阕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释】①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
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
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
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
C.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州的宏大繁荣。
D.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
(2)岑参是盛唐诗人,本诗的“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除夜[唐]来鹄①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高中古诗词阅读】柳永《凤栖梧》同步练习及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柳永《凤栖梧》同步练习及答案一、判断题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柳永《凤栖梧》(独倚危楼风细细)一词中的名句。
()答案:2、柳永《凤栖梧》(独倚危楼风细细)这首词所描绘的景物主要一、判断问题1“我不后悔我的衣服越来越宽了,我会为伊拉克而憔悴”是刘涌的《风起雾》(倚着一座危险的建筑,微风轻拂)中的一句名言。
()答案:√二、柳永《凤栖梧》(独倚危楼风细细)这首词所描绘的景物主要是暮秋之景。
()答:×3刘涌,原名三边,又名刘三边,是宋代雅派著名诗人。
()答案:√四、《凤栖梧》中“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表现了柳永的绝望的心境。
()答:×5李渔是宋代伟大的诗人,被誉为“才华横溢的诗人”,具有“奇勇狂情”。
()答案:×六、《凤栖梧》(独倚危楼风细细)这首词整体上采用层层铺叙的手法。
()答复:√7刘永慈主要反映艺妓等下层市民的生活和真实思想感情()答案:√八、柳永是北宋专力写词第一人,有《乐章集》传世,存词二百余首。
()答复:√二、选择题一、柳永《凤栖梧》(独倚危楼风细细)中着力抒写的思想感情是()a征服的痛苦、伤春惜时C、缠绵的情思d我在恋爱中感到沮丧答案:c二、“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出自()A..晏殊的《鹊踏枝》b苏轼的“平息风暴”cD.刘勇的冯其武.李煜的《浪淘沙》回答:C3以下不属于刘勇的单词和句子是()a.看着春天极度的悲伤,黑暗的天空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c.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d.对于夜幕来说,悲伤是遥远的,新的和旧的怨恨是一个接一个的答案:c4.宋朝第一位创作大量长调慢词的诗人是()A.、秦观b周邦?c刘永德、晏殊回答:C5《风起物》的作者是()aB.李宇秦观c.严淑德回答:D6()是北宋第一位职业诗人a严淑先生、周邦彦c刘永德、晏几道回答:C7“小万丰,小万丰。
”来自刘勇()a“雨铃”B、《八声甘州》c“观潮”D、《凤栖梧》答:a8一、在词界被誉为“才子佳人”、“奇勇狂情”的诗人是()a.刘永波李煜c.秦冠苏轼9以下关于刘勇的陈述是正确的()(以下几个)a.他的话主要描述了这座城市的繁荣b.他扩大了词的主题c.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d.他是北宋第一位致力于歌词创作的作家答案:abd十、《凤栖梧》(独倚危楼风细细)这首词中,作者本质上是要抒写对() A.春日匆匆的无奈b.无限缠绵的思绪c.没有办法为国家服务的悲痛和愤慨诚挚不渝的爱情回答:BD11下面的单词和句子来自刘涌的作品()a,自古多情,伤别离,更尴尬,寒秋b草的颜色,烟和光,说不出话来,谁会依靠篱笆c这里有三颗秋桂花籽和十里莲。
王庭筠《凤栖梧》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下面小题。
凤栖梧王庭筠衰柳疏疏苔满地。
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
南去北来人老矣。
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
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
王粲登临①寥落际。
雁飞不断天连水。
[注]①登临:指王粲的《登楼赋》,王粲投靠刘表却不被重用,流寓荆州十余年,后登麦城城楼,写下这篇名作。
16.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上片首句写“衰柳”“苔满地”,词人面对此等萧瑟冷落的景色,不禁想起三千里外的故国。
“三千里”极言家乡之遥,其中寓有较浓重的哀愁情绪。
B. 古代路边,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憩,也是践送亲友之所。
“短亭依旧残阳里”中的“依旧”一语,暗示词人正在回故国的三千里路上。
C. 下片“紫蟹黄柑真解事”属于借景抒情,与晋代张翰见秋风起,思纯羹鲈脍而辞官归里的典故有异曲同工之妙,增加了诗歌的内涵。
D. 本词运用的艺术手法是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上片以写景起,以写景结,下片结语更是一副寥廓悠远的秋水雁飞图,将词人的情感表达得深沉绵渺,悠悠不尽。
17. 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16. A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本题选择A 项,B项,“暗示词人正在回故国的三千里路上”错,由下片“劝我归欤未”可知,此时词人并未归去,“依旧”应是暗示词人仍在羁旅之中。
C项,“借景抒情”错,“紫蟹黄柑真解事”一句,词人没有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在某一物上,应属于“移情于物”。
D项,“本词运用的艺术手法是寓情于物、以景衬情”表述不准确,除了情景相生,此词最重要的手法是用典,使词意更加蕴藉、含蓄。
17. ①写离开故国三千里之远,西风劝归,表达了思念家乡、不能归去的悲痛之情。
②写自己南去北来,人已老去,表达了羁旅漂泊、年华逝去的悲伤之情。
③借用王粲登楼作赋的典故,以王粲自况,表达了自己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的悲苦之情。
新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解析(3)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解析(3)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岑参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从宏大处开篇,充分展示皇宫的景象。
“寒”“阑”二字暗示了春色将尽的凋零和作者内心略带凄凉之感。
B.颔联以景寓情,蕴藉深沉,“金阙”“玉阶”其辞藻富丽堂皇,写出了一派升平之景,反映了诗人渴望中兴之心境。
C.颈联着力渲染了上朝的景象,展现了一幅繁华的上朝盛况。
“迎”“拂”二字生动形象,描写细腻。
D.本诗以“早朝”为中心,对“早”与“朝”的关系处理得当,既巧妙结合春景,又写出了宫廷气象和上朝的威仪庄严。
(2)诗的尾联落笔不凡,感情复杂深刻。
请结合全诗分析其表现的情感和手法并作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杜荀鹤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
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
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于冬末泛舟潇湘,以记游述怀的一首清逸之作。
B.首联就题起句,自问自答,点明创作目的。
“残腊”即题中“冬末”。
C.颔联紧承第一联,从买鱼、饮酒等生活细节具体展现泛舟潇湘之乐。
D.作者在尾联表示要采江山之美以人新诗,使得新作传诵到都城长安。
E.全诗通篇写景,却将诗人内心情感表现得真切丰满,极具艺术魅力。
(2)颈联写“猿”“雁”,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秦州杂诗(其四)①杜甫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
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
抱叶寒蝉静,归来独鸟迟。
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注释】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避乱到秦州(今甘肃天水),秦州边郡也不太平,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初一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试卷答案

初一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试卷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霁雪戎昱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1)诗歌第三四两句中体现雪之残存不多的词语是哪两个?(2)“江烟洗尽柳条轻”这句诗中的“洗”字和“轻”字,用得极为准确,请你加以分析。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2)分析全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溪桥晚兴郑协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
②苹苹:草木茂盛。
③杨花:喻身世飘零。
④④杜鹃:喻故国之思。
(1)“杜鹃”常被用作凄凉哀伤的象征,在古诗词中有多种称呼,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杜鹃”被称为“”。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做简要分析。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桂源铺(宋)杨万里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一,二句诗。
(2)朱光潜《诗论》说:“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炽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
”这首哲理诗的第三,四句中能够表现“理”的意象是什么?从中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清溪行①(唐)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②,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后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所作。
②新安江: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以清澈闻名。
(1)本诗主要表现了清溪的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特点的?(2)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完成下面小题。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①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注】①沈郎: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
(1)词的上片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下片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
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幽州夜饮(唐)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1)上面诗歌中的对仗有几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凉风、夜雨、寒林等意象,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B.颈联“迟暮”二字凸显出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忧伤。
C.尾联以感叹的语气,充分表现了对皇恩浩荡的感激。
D.本诗以景起笔以情结笔,层层推进,结构自然流畅。
(3)前人评价颈联“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豪壮中寓悲凉,请加以评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西江月①苏轼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作。
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③层霄:弥漫的云气。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
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宇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档】凤栖梧王庭筠阅读答案附赏析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凤栖梧王庭筠阅读答案附赏析
凤栖梧
[金]王庭筠
衰柳疏疏苔满地。
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
南去北来人老矣。
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
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
王粲登临【注】寥落际。
雁飞不断
天连水。
[注]指王粲的《登楼赋》,王粲投靠刘表却不被重用,流寓襄阳十余年,后登
麦城城楼,写下这篇名作。
8.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
9.本词结句历来为人称道,妙在何处?请结合全词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8.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
8.参考答案:①写离开故国三千里之远,西风劝归,表达了思念家乡、不能归
去的悲痛之情。
②写自己南去北来,人已老去,表达了羁旅漂泊、年华逝去的
悲伤之情。
③借用王粲登楼作赋,以王粲自况,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苦之情。
评分细则:5分,三个要点,答出2种给3分,答出3种给满分。
其它答案合
理即给分。
9.参考答案:①以景结情,情景交融。
写飞雁不断,水天茫茫,描绘了一幅雁
飞秋水图,渲染了忧伤茫然的气氛,烘托出诗人内心深深的思乡之情。
②以大
雁南飞来衬托自己的思归之情,以水天茫茫来象征自己前路茫茫,归家无期。
含蓄深远,意蕴无穷。
评分细则:6分,分析以景结情,3分;分析意象3分。
其它答案合理即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