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研究

合集下载

四川地方小麦品种条锈病抗性研究

四川地方小麦品种条锈病抗性研究
6 0 / j . i s s n . 1 O O O 一 2 6 5 0 . 2 0 1 3 . 0 1 . 0 0 1
四川 地 方 小 麦 品种 条 锈 病 抗 性 研 究
陈 国 跃 ,姚 琦 馥 ,刘 亚 西 ,邓 梅 吴 文雄 ,何 员 江 ,余 马
t h e r e s i s t a n t p h e n o t y p e s i n f i e l d .[ Me t h o d ]T h e c o n s e n s u s QTL a b o u t wh e a t a d u l t —p l a n t r e s i s t —

( 四川 农 业 大 学小 麦 研 究 所 , 四 川 温 江 6 1 1 1 3 0 )
摘要 : 【目的】 利 用 获 得 的小 麦 条 锈 病 成 株 抗 性“ 一致 性” QT L位点 S S R分子标 记 , 结合 田间抗性表 型鉴定 , 揭示四 川 地 方 小 麦 品种 的条 锈 病 抗 性 遗 传 多样 性 。【 方 法】 通过 Q TL元 分 析 技 术 , 将 已定 位 的 小 麦 条 锈 病 成 株 抗 性 Q TL 整 合 于 同 一 张连 锁 图 谱 , 获 得 条 锈 抗 性“ 真 实” QT L 区 段 。 并 利 用 QT L 区段 内的 S S R标 记, 结 合 田 间 条 锈 病 抗 性 表型鉴定 , 对6 4份 四川 地 方 小 麦 品 种 抗 条 锈 病 多样 性 进 行 研 究 。【 结果】 通过 元分析 , 获 得 7个 控 制 小 麦 条 锈 病 成 株 抗 性 MQT L。成 株 期 条 锈 病抗 性 鉴 定 发 现 1 1 份 四 川 地 方 小 麦 品种 表 现 为 免 疫 或 近 免 疫 , 其 发 病 严 重度 、 平 均 普 遍率和病情指数低 于 1 O 。 标 记/ 性 状 关 联 分 析 发 现 3个 与 四川 小 麦 地 方 品 种 条 锈 病 成 株 抗 性 存 在 显 著 关 联 的 S S R 标 记 位 点 。【 结 论】 四川 地 方 小 麦 品种 条 锈 病 抗 性 表 现 差 异 显著 ; 小麦条锈病 成株抗 性关联 S S R 标 记 的获 得 为 利 用 条 锈 病 抗 性基 因 提供 了分 子 标 记 辅 助 选 择 手 段 。 关 键 词 :条 锈 病 抗 性 ; 遗 传 多样 性 ;四川 小 麦 地 方 品 种 ; 元 分 析 ;关 联 分 析

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叶锈病的田间抗性比较

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叶锈病的田间抗性比较

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叶锈病的田间抗性比较摘要:为明确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叶锈病的田间抗性,特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扬麦18、扬麦19、镇麦5号、扬麦158、镇麦8号、扬麦13、扬麦12等品种的小麦纹枯病发病较轻,对小麦纹枯病田间抗性表现较好;镇麦8号、扬麦12、扬麦158、镇麦5号、扬麦19等品种的小麦叶锈病发病较轻,对小麦叶锈病田间抗性表现较好。

建议在小麦纹枯病、叶锈病重发区,推广种植扬麦19、镇麦8号、镇麦5号、扬麦12等品种。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小麦叶锈病;抗性;小麦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8)09-0064-02小麦纹枯病(Rhizoctonia cerealis)、叶锈病(P.recondita)是小麦上的主要病害[1,3-4],近年来这2种病害在庐江地区的重发频率增加,严重影响了小麦的高产、稳产。

为明确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叶锈病的田间抗性,笔者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工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小麦品种扬麦12、扬麦13、扬麦15、镇麦5号、宁麦16、皖麦32、扬麦18、扬麦19、镇麦8号、扬麦158共10个品种。

1.2 试验设计将10个品种种植在同一块田中,每个品种3次重复,共30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长11.1m、宽3.6m,小区净面积(不包括沟宽)40m2。

重复间沟宽20cm,重复内沟宽15cm,沟深均为15cm以上,试验区四周设宽2m的保护行。

1.3 试验田概况试验田设在庐江县同大镇薛家圩村,小麦直播田,为近年来小麦纹枯病、锈病连续发病较重的地区;试验田地势平整,排灌方便,易于田管,肥力水平中等,质地中壤,pH值5.0,有机质含量1.89%,所有参试品种均安排在同一田块内;采用撒播法,于11月9日播种,播种量165kg/hm2,每小区播种量0.66kg。

试验区总纯氮用量195kg/hm2,其中:基肥、苗肥、腊肥、冬后拔节肥分别占总纯氮量的50%、15%、15%、20%;磷肥(P2O5)用量为75kg/hm2,全部作基肥;钾肥(K2O)用量为112.5kg/hm2,基肥、穗肥分别占施钾总量的65%、35%。

小麦成株期抗条锈病种质筛选与评价

小麦成株期抗条锈病种质筛选与评价

小麦成株期抗条锈病种质筛选与评价的报告,600字
小麦成株期抗条锈病种质筛选与评价的报告
近年来,我国小麦产量和品质日益提升,但是随着气候变化不断影响小麦的生长,小麦的病虫害也得到了加强,其中条锈病的发生大大影响了小麦的整体产量和品质。

因此,优良小麦品种抗条锈病性特征的选育一直是科研工作者所关注的课题。

为了探究小麦抗条锈病的种质,我们在“XXX省 XXX市XX 县XXX农场”进行了一场小麦成株期抗条锈病种质筛选与评价研究。

经过多方勤勉而深入的调查,我们收集了35份小麦种质,供研究使用。

首先,我们对所收集的小麦种质进行了一定的实验观察,以探究各品种的抗条锈病性状,并归纳出12个评价指标,包括株高,叶片受病损伤情况,叶拥病害等。

之后,我们将这35份小麦样品放入生长室,在高温,湿润等优良的生长环境下培育,以及加入高浓度的条锈病菌侵染,来评估抗性品种的抗病性能。

经过一系列的评价和测量,可以发现,抗性一般的品种叶片症状表现在发病的起始难以被辨认,叶片症状发展明显,叶片受病损及病害病斑得到加重;而抗性优异的品种,发病起始及病害病斑较少,叶片症状较少,发展较慢,叶片受病损及病害病斑得到重大抑制。

最后,我们将35份小麦种质根据抗病性能进行平均分组,得到了5组优秀品种,均可作为“XXX省XXX市XX县”的小麦抗条锈病品种材料。

以上是小麦成株期抗条锈病种质筛选与评价研究的报告,我们得出结论,可以从中获得较佳的抗条锈病品种背景信息,有助于“XXX省XXX市XX县”小麦抗病品种的建立。

小麦品种不同生育期抗条锈性研究及鉴定

小麦品种不同生育期抗条锈性研究及鉴定
童 琅 业 舛
2 0 1 3 年 第 3 期
小 麦 品 种 不 同 生 育 期 抗 条 锈 性 研 究 及 鉴 定
白 雪 ,康 晓慧 ,彭玉姣 ,吕学静 ,吴 国平 ,张春容 ,卢晓 霞,邓莉娟
( 西南科技大 学 6 2 1 0 1 0 )
摘 要 :通过 大 田 自然诱 发对 5个 小麦 品种成株 期 不 同生 育 期进 行抗 条 锈病 鉴 定研 究,经 方差 分 析和 多重 比较结果 表 明 :不 同 品种 的反 应 型和 病 情指 数 均表 现 为极 显著 ( P< 0 . 0 0 1 ) ;不 同生育 期反 应型存在 差异 ( P< 0 . 0 5 ) 。综合 分析各 品种 不 同生育期 病情 指数 没 有存在 差 异 ,对 单 个 品种 分 析得 出西科 麦 4号在 不 同生育期反 应 型无差 异 ,其 余 4个 品种反 应 型在 不 同生育 期存 在 极 显著 性差 异。抗 性鉴定 结果 为西科 麦 4号免疫 ,绵麦 4 0号和川 育 2 4号为 中度 抗病 品种 ,川麦 4 l和 绵
a c t i o n t y p e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c u l t i v a r s i n d i f f e r e n t g r o w t h d e v e l o p me n t s t a g e s h a d d i f f e r e n c e s( 尸< 0 . 0 5 ) .T h e r e w e r e n o d i f f e r
B A I X u e , K A N G X i a o — h u i , P E N G Y u - j i a o , L V X u e - j i n g , WU G u o — p i n g , Z HA N G C h u n — r o n g , L U X i a o — x i a , D E N G L i - j u a n ( S o u t h w e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S i c h u a n P r o v i n c e 6 2 1 0 1 0 ) A b s t r a c t : A s t u d y o n i d e n t i  ̄i n g t h e s t r i p e r u s t —r e s i s t a n t c a p a c i t y o f 5 w h e a t e u h i v a r s a t d i f f e r e n t g r o w t h s t a g e s o f a d u l t

成株抗条锈性小麦品种的筛选及其抗病机理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成株抗条锈性小麦品种的筛选及其抗病机理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成株抗条锈性小麦品种的筛选及其抗病机理的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小麦生产中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因此,培育抗条锈病新品种是保障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旨在通过筛选抗条锈病的小麦品种,并探索其抗病机理,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筛选抗条锈病小麦品种。

根据前期调查和文献研究,选择多个小麦品种进行田间鉴定。

通过对小麦品种进行接种和观察,筛选具有较强抗性的品种。

2.研究抗病机理。

采用生理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对选定的小麦品种进行抗病机理方面的研究。

具体内容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代谢的变化、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病原菌侵染的细胞学变化、基因表达差异的分析等。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
通过本研究,预期得到以下结果:
1.筛选出一批抗条锈病小麦品种,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2.深入探讨小麦抗病机理,为今后小麦抗病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3.为解决小麦条锈病问题,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做出贡献。

四、研究进程和计划
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阶段:
1.文献调研,了解小麦条锈病和抗病育种的相关研究,制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

2.田间鉴定,筛选出抗条锈病小麦品种。

3.抗病机理研究,分别从生理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方向进行研究。

4.数据统计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5.撰写论文,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

预计研究周期为3年,具体进度和预算需事先与导师和相关单位商讨并制定计划。

小麦不同品种条锈病抗病性评价

小麦不同品种条锈病抗病性评价

小麦不同品种条锈病抗病性评价马艳;郑全利;李爱萍;杨亚丽【摘要】根据《小麦品种条锈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对5个小麦品种在自然条件下开展小麦条锈病田间抗性试验观察.结果表明,铭贤169为高感品种,小偃22、郑麦9023为感病品种,宜麦1号、凤麦38号为抗病品种.小麦条锈病的抗性与始见期密切相关,小麦条锈病田间始见期早的品种发病程度相对较重.【期刊名称】《云南农业》【年(卷),期】2016(000)008【总页数】2页(P43-44)【关键词】小麦条锈病;田间观察;抗病性评价【作者】马艳;郑全利;李爱萍;杨亚丽【作者单位】大理州植保植检站,云南大理671000;漾濞县植保植检站,云南漾濞672500;漾濞县植保植检站,云南漾濞672500;漾濞县植保植检站,云南漾濞672500【正文语种】中文1.1 试验材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供的铭贤 169、郑麦9023、小偃22及本地大面积种植的凤麦38号、宜麦1号共5个品种。

1.2 试验地概况试验安排在漾濞县苍山西镇淮安村村民舒建平田块进行,海拔1527 m。

试验地前茬水稻,土质为砂壤土,肥力中等,周边田块大多种植小麦,各试验小区的土壤类型、栽培条件及水肥管理等均匀一致。

1.3 试验设计每个品种单独种植,小区长14 m,宽1.8 m,面积25.2 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2014年11月5日播种,亩播种量15 kg,按照当地种植习惯撒播。

每亩施复合肥20 kg、尿素15 kg作基肥和种肥。

水肥按当地常规技术管理,整个生育期间不使用任何杀菌剂,喷施两次吡虫啉防治蚜虫。

1.4 调查方法根据试验方案要求,记载各品种小麦条锈病最早发病时间,并于早春、孕穗期、发病盛期调查小麦条锈病发病情况。

每小区3点取样,每点取10株,调查总株数、总叶片数、病株数、病叶数、严重度,计算病株率、病叶率、病情指数,对病情稳定期小麦条锈病病情指数进行新复极差分析。

10份小麦持久抗性资源和6份新品系抗条锈病的遗传特点分析

10份小麦持久抗性资源和6份新品系抗条锈病的遗传特点分析

10份小麦持久抗性资源和6份新品系抗条锈病的遗传特点分析作者:魏婷朱孟杰郎晓威王震顾紫琼潘伟釉王科宇贾湘冯晶王凤涛郭青云蔺瑞明来源:《植物保护》2021年第02期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持久抗性;抗性鉴定;遗传分析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 formis f.sp.tritici(Pst)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小麦叶部,也能侵染叶鞘、麦芒和颖片。

它是典型的跨大区流行性气传病害,病原菌群体的毒性变异频率高,可随高空气流远距离传播。

全球各小麦栽培区域均有条锈病发生,但在我国条锈病危害尤为严重,严重威胁着我国粮食生产安全。

由于条锈菌新优势小种不断产生,主栽品种抗病基因较单一,遗传背景较为相似,导致新审定的小麦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几年后便会“丧失”抗条锈性,不仅缩短了品种有效使用期限,还极易引起条锈病大流行。

最新出现的条锈菌CYR34小种已克服了Yr10、Yr24和Yr26等已知抗病基因,是目前毒性谱最宽、毒性最强的小种,能侵染大部分绵麦系、绵农系、蜀麦系、川育系、川麦系、兰天系、天选系、中梁系、洮字系和小偃系等我国西北和西南麦区小麦主栽品种,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主要优势小种之一。

其他品种如洛类衍生系、Sull系、阿夫系、陇鉴系和繁6衍生系等大批品种也对CYR32和CYR33优势小种感病。

选育并广泛使用持久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目前多数已知抗条锈病基因已被病原菌克服,故需要不断发掘新的抗病基因并引入育种体系,是实现主栽品种中抗病基因多样化和持久抗病性的有效途径。

作物品种的持久抗病性为现代育种指明了一个延缓抗性丧失的育种新方向,特别是对于持久稳定控制小麦条锈病尤为重要。

抗病基因的遗传特点及互作模式决定基因的功能和持久性。

我国部分利用多年的小麦种质资源至今仍保持稳定的抗条锈性,是重要的抗源材料,但其对当前条锈菌流行小种CYR32的抗性遗传模式尚不清楚。

二十七个小麦品种对小麦条锈病的抗性试验初报

二十七个小麦品种对小麦条锈病的抗性试验初报
3 7 5 、川 麦5 3 、川麦4 6 、新无芒 ,共2 7 个 ,其 中新 无 所有处理 的小麦种 子不进行药 剂拌种 ,小麦整个 生育 期 不 防 治 病 害 ,只 防治 虫 害和 草 害 。
芒 为对 照品种。
1 . 2 试验设 计
1 . 6 试验调查
试 验 采 取 随机 区组 设 计 ,小 区面 积 为 8 m ( 2 1 . 6 . 1 苗情
. 3 试验 田情况 小 麦条 锈 病 是 影响 重庆 市 丰 都 县小 麦 稳产 、高 1 产的 重要病害 之一 ,大流行年 份可减 产3 0 %左右 ,特 试 验 田 位 于 丰 都 县 树 仁 镇 大 石 板 村 , 经 度
大流 行年份 减产率 高达5 0 %~6 0 %。科学研 究和 生产 l 0 7 。4 5 0 1 . 4 8 ,纬度 2 9 。5 8 3 6 . 3 ,海拔 3 8 3
间观察小 麦条锈病 பைடு நூலகம்遍率 、严重 度和反 应型等指 标 ,
付承瑜 ,秦时权 ,向 阳 ,刘洪明 :二十七个小麦品种对小麦条锈病的抗性试验初报
并记载 。
. 5 7 6 g / k g 、全钾2 1 . 9 mg / k g 、碱解氮 1 0 1 m g / k g 、有效 病 的抗性 ,寻 找既抗病 又丰产的小麦 新品种 ,我们选 0
择 了绵麦4 5 、川农2 6 、川农 l 6 等2 7 个 小麦 品种进行 田 磷3 . 3 8 mg / k g 、速效钾 8 3 . 7 mg / k g 、缓效钾0 . 8 4 8 g / k g 。
至苗 。
1 . 6 . 2病 害
作 者 简介 :付 承瑜 ( I 9 7 8 一 ),女 ,重 庆丰 都人 ,本科 ,捉 艺师 ,主要 从 事 捉作 物病 虫害预 演 l 预报 。E m a i k 1 7 1 8 6 3 2 6 9 @q q . c o 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选择绵阳31、川麦107等12个小麦品种进行条锈病抗性试验。

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间抗条锈病性差异明显,其中绵阳31、恶麦早、一根株属高感品种,川麦107、西科276、绵阳28、雅安早、大豆黄属中感品种,绵阳30属中抗品种,黔麦16属高抗品种,绵农6号、黔麦15属免疫性品种。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抗性
文献标识码 A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accinia striiformis West-end)引起的小麦叶部病害,是我国西北、西南、华北和淮北等冬麦区瓤西北春麦区的最重要病害之一。

小麦是德江县主要的夏粮作物,常年播种面积0.7万h2,平均产量为2250kg/h2左右,总产1575万kg。

但是由于长时间、单一化种植同—抗源品种,导致品种抗性退化,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呈逐年加重之势,年均发生面积0.25万h2左右,占小麦播种面积35.7%,一般发病减产20%~30%,严重田块甚至颗粒无收,造成年均损失80万kg以上。

为了筛选出抗小麦条锈病的品种,笔者于2007~2008年选择12个小麦品种进行了条锈病抗性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条件下绵阳31等3个品种对条锈病屠高感品种,川麦107等6个品种属中感品种,黔麦16届高抗品种,绵农6号、黔麦15属免疫性品种。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一根株、绵阳28、大豆黄、绵农6号、思麦早、绵阳30、绵阳31、黔麦15、黔麦16,雅安早、川麦107、西科276。

1.2试验地概况选择在小麦种植年限长、条锈病常年发生较重的德江县共和乡和平村农户余绍宣责任地进行。

当地年平均气温16.5℃,年总降雨量1250mm,海拔500m,地下水位较低,排灌方便,土壤为黄壤,肥力中等,前茬是玉米。

1.3试验设计12个小麦品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每品种栽1行(长1m,行距0.33m),其中1行栽高感条锈病品种绵阳3l作诱发行,小区四周栽1行高感条锈病品种绵阳31作为保护行,以保证小区内各品种充分感病。

3次重复,各小区参试品种在全生育期内未施用杀菌剂,均为自然发病,每5d逐行检查发腐情况,直至条锈病停止增长为止。

每次详细记载各品种的生育期、病叶数、发病级数、反应型等。

并计算病叶率、病情指数等。

1.4试验经过2007年11月13日播种,用种量97.5kg/h2。

每公顷施磷肥750kg、农家肥1.5万kg作基肥。

2008年3月1日进行1次中耕除草,并每公顷施用氮肥150kg、农家肥7500kg。

2结果与分析
按贵州省站监测方案要求进行各品种抗病性鉴定,根据各行调查结果,对照全国《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GB/T15795-1995)标准,绵阳31、思麦早、一根株属高感品种,川麦107、西科276、绵阳28、雅安早、大豆黄属中感品种,绵阳30属中抗品种,黔麦16属高抗品种,绵农6号、黔麦15属免疫性品种。

经方差分析,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Tukey法多重比较,5%的显著水平下抗性位次排名前9位的(黔麦15、绵农6号、黔麦16、绵阳30、大豆黄、川麦107、绵阳28、西科276、雅安早)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排名10~12位的(一根株、思麦早、绵阳31)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黔麦15、绵农6号、黔麦16、绵阳30、大豆黄、川麦107、绵阳28、西科276、雅安早与一根株、思麦早、绵阳31间的抗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3小结
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存在差异,绵阳31、思麦早、一根株属高感品种,川麦107、西科276、绵阳28、雅安早、大豆黄属中感品种,绵阳30属中抗品种,黔麦16属高抗品种,绵农6号、黔麦15属免疫性品种。

这对大面积推广抗条锈病的小麦品种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