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常用化学品物性介绍

合集下载

一些常用化学品物性介绍

一些常用化学品物性介绍

一些常用化学品物性介绍化学品的物性是指该化学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包括外观、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稳定性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化学品的物性介绍。

1.水(H2O):-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密度:1 g/cm³-熔点:0℃-沸点:100℃-溶解性:能溶解许多物质,是极好的溶剂-稳定性:作为一种天然分子,水非常稳定2.乙醇(C2H5OH):-外观:无色液体- 密度:0.789 g/cm³-熔点:-114℃-沸点:78℃-溶解性:乙醇具有极好的溶解性,可以与水和许多有机溶剂混溶-稳定性:能被加热和燃烧,但易被氧化3.苯(C6H6):-外观:无色液体- 密度:0.874 g/cm³-熔点:5.5℃-沸点:80.1℃-溶解性:能与其他有机溶剂混溶,但与水的溶解性相对较差-稳定性:苯在空气中相对稳定,但容易被氧化,生成苯酚4.氯气(Cl2):-外观:黄绿色气体-密度:3.2g/L-熔点:-101℃-沸点:-34℃-溶解性:能够溶于水,生成氢氯酸-稳定性:氯气在室温下相对稳定,但与一些物质如金属和有机物反应强烈,易发生爆炸5.硫酸(H2SO4):-外观:无色液体- 密度:1.84 g/cm³-熔点:10℃-沸点:337℃-溶解性:能与水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热量,是一种强酸-稳定性: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应小心存放和处理6.盐酸(HCl):-外观: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浓缩时)- 密度:1.49 g/cm³(浓缩时)-熔点:-26℃-沸点:-85℃-溶解性:盐酸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氯酸-稳定性:盐酸具有强酸性和腐蚀性,应小心存放和处理以上只是一些常见化学品的物性介绍,每种化学品都有具体的物性数据,这些数据对于化学实验、工业生产和风险评估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在使用化学品时,需要谨慎处理,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

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及变化的科学。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水(H2O)性质:水是一种透明、无色、无味的液体。

它的熔点是0°C,沸点是100°C,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

用途:水是生命的基础,广泛用于饮用、洗涤、烹饪、种植等各个方面。

此外,水还被用作溶剂、冷却剂、反应物和中和剂等。

2.盐(NaCl)性质:盐是一种结晶固体,有盐味。

它的熔点是801°C,沸点是1413°C。

盐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

用途:盐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调味。

此外,盐还用于农业灌溉、制冰、储存食品以及工业化学合成等领域。

3.糖(C12H22O11)性质:糖是一种可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味甜。

常见的糖包括蔗糖、果糖和乳糖等。

4.油(如植物油和动物脂肪)性质:油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常为黄色或无色液体,在常温下为液态。

油主要由脂肪酸甘油酯组成。

用途:油被广泛用于烹饪和食品加工中,提供热量和风味。

此外,油还被用作燃料、润滑剂和化妆品的成分。

5.酒精(乙醇,C2H6O)性质:酒精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它的沸点是78.4°C,密度约为0.79 g/cm³。

用途:酒精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和溶剂。

此外,酒精还广泛用于酒类制作、药品生产和化学实验室中。

6.氮气(N2)性质: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可燃。

它占据大气中的78%。

用途:氮气被用于保护氧敏感物质,制备高纯度金属和防止食品腐败。

此外,氮气还用于焊接、发动机冷却和气球充气等领域。

7.氧气(O2)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它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维持燃烧和呼吸过程。

用途:氧气广泛用于医疗领域,为病人提供呼吸支持。

此外,氧气还被用于焊接、氧化反应和化学合成等。

8.碳酸氢钠(NaHCO3)性质:碳酸氢钠是一种白色固体粉末,味苦。

化学材料物性大全

化学材料物性大全

目录目录 (1)盐酸;氢氯酸 (7)硫酸 (8)硝酸;硝镪水 (9)高氯酸 (10)乙酸;醋酸;冰醋酸 (10)乙醇;酒精;羟基乙烷 (11)甲醇;木精;木醇 (11)重铬酸钾;红矾钾 (12)碘化汞 (12)氯化钴 (13)硫酸肼;硫酸联氨 (13)乌洛托品;六亚甲基四胺;1,3,5,7-四氮杂金刚烷;1,3,5,7-四氮杂三环(3.3.1.1.3.7)癸烷;六胺;胺仿;HMTA (14)磷酸二氢钾 (15)硼砂;四硼酸钠 (15)硼酸 (16)氯化钾 (16)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 (17)碳酸钠;纯碱;苏打 (17)溴百里酚蓝 (18)甲酚红 (18)酚酞;3,3-双(4-羟苯基)-1(3H)-异苯并呋喃酮 (19)酚酞;3,3-双(4-羟苯基)-1(3H)-异苯并呋喃酮 (20)依地酸钙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20)乙二胺四乙酸;乙底酸;EDTA;亚乙基二次氮基四乙酸 (21)氯化铵;硇砂 (21)氨水 (22)硫酸镁;泻盐 (22)碳酸钙 (23)氢氧化镁 (23)硫化钠;硫化碱 (24)氰化钾 (24)铝 (25)锰 (25)铁 (26)【中文名称】维生素C;抗坏血酸;L-抗坏血酸;L-3-氧代苏己糖醛内酯 (26)【中文名称】乙二胺;1,2-二氨基乙烷 (27)【中文名称】磷酸氢二钾 (27)【中文名称】氟化钠 (28)【中文名称】硝酸镁 (28)【中文名称】过氧化氢;双氧水 (29)【中文名称】氢氟酸 (30)【中文名称】氩 (31)【中文名称】铬 (32)【中文名称】镉 (33)【中文名称】碘化亚汞 (34)【中文名称】AM-101;2,2`-硫代双(4-叔辛基酚氧基)镍 (34)【中文名称】铅 (35)【中文名称】促进剂PX;N-乙基-N-苯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 (36)【中文名称】铋 (37)【中文名称】钼 (37)【中文名称】银 (38)【中文名称】乙酸铵 (39)【中文名称】硫酸亚铁铵;莫尔盐 (40)【中文名称】硝酸银 (41)【中文名称】硫酸汞 (41)【中文名称】亚硫酸钠 (42)【中文名称】二氧化锰 (43)【中文名称】硝酸铅 (44)【中文名称】二羟基酒石酸;四羟基丁二酸 (45)【中文名称】氢氧化镁 (45)【中文名称】氯化镁 (46)【中文名称】乙酐;醋酐;乙酸酐;无水乙酸 (47)【中文名称】四氯化碳;四氯甲烷;全氯甲烷 (48)【中文名称】氯仿;三氯甲烷 (49)【中文名称】柠檬酸;枸橼酸;2-羟基丙烷-1,2,3-三羧酸 (50)【中文名称】砷 (51)【中文名称】铍 (52)【中文名称】钴 (53)【中文名称】硒 (54)【中文名称】双硫腙;打萨宗;二苯基硫卡巴腙 (55)【中文名称】硫代硫酸钠;大苏打;海波;五水和硫代硫酸钠;脱氯剂 (56)【中文名称】乙二胺;1,2-二氨基乙烷 (57)【中文名称】亚硫酸钠 (58)【中文名称】高氯酸 (59)【中文名称】苯酚;石炭酸 (60)【中文名称】亚铁氰化钾;黄血盐;六氰络铁(Ⅱ)酸钾;黄血盐钾 (61)【中文名称】硫酸铜;胆矾;蓝矾 (62)【中文名称】氯化铵;硇砂 (63)【中文名称】溴酸钾 (63)【中文名称】溴化钾 (64)【中文名称】硫代硫酸钠;大苏打;海波;五水和硫代硫酸钠;脱氯剂 (65)【中文名称】磷酸二氢钠 (66)【中文名称】酚酞;3,3-双(4-羟苯基)-1(3H)-异苯并呋喃酮 (67)【中文名称】氯仿;三氯甲烷 (67)【中文名称】乙酸铵 (69)【中文名称】氯化钡 (69)【中文名称】硝酸钡 (70)【中文名称】甲基红 (72)【中文名称】碳酸钡 (72)【中文名称】铬酸钡 (73)【中文名称】硫酸钠;元明粉;无水芒硝 (74)【中文名称】铬酸钾 (75)【中文名称】氨水 (75)【中文名称】氯化钙 (76)【中文名称】高锰酸钾;灰锰氧 (77)【中文名称】氢氧化铝 (78)【中文名称】铵矾;铝铵矾;铵明矾;硫酸铝铵 (78)【中文名称】氯化钠 (79)【中文名称】硝酸汞 (80)【中文名称】氢氧化铝 (81)【中文名称】碳酸钠;纯碱;苏打 (82)【中文名称】柠檬酸钠;枸橼酸钠 (83)【中文名称】氟化钠 (84)【中文名称】丙酮;2-丙酮 (84)【中文名称】乙酸钠;醋酸钠 (85)【中文名称】硝酸镧 (86)【中文名称】亚砷酸钠 (87)【中文名称】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重碳酸钠;小苏打;焙烧苏打;重碱 (88)【中文名称】碳酸钠;纯碱;苏打 (88)【中文名称】氟化钠 (89)【中文名称】硝酸钾 (90)【中文名称】氯胺T (91)【中文名称】氯化氰 (92)【中文名称】乙酸锌 (92)【中文名称】磷酸二氢钾 (93)【中文名称】异烟酸 (94)【中文名称】氰化钾 (95)【中文名称】甲基橙;4-(4-二甲氨基)苯基偶氮基)苯磺酸钠;对二甲氨基偶氮苯磺酸钠;C.I.酸性橙52;C.I.13025;金莲橙D;半日花素B (96)【中文名称】磷酸二氢钠 (96)【中文名称】砷 (97)【中文名称】碘化钾 (98)【中文名称】氯化亚锡;二氯化锡 (99)【中文名称】三氧化二砷;亚砷酐;砒霜;白砒;亚砷酸酐 (100)【中文名称】聚乙烯醇 (101)【中文名称】砷化氢;砷化三氢 (101)【中文名称】溴化汞 (102)【中文名称】硫脲;硫代碳酰二胺 (103)【中文名称】硼氢化钾;钾硼氢 (104)【中文名称】硒 (104)【中文名称】环己烷;六氢化苯;六亚甲基;六环烷 (105)【中文名称】亚硫酸钠 (106)【中文名称】碘酸钾 (107)【中文名称】3,3`-二氨基联苯胺;3,3`,4,4`-四氨基联苯;3,3`-4,4`-联苯四胺 (108)【中文名称】甲苯;甲基苯;苯基甲烷 (109)【中文名称】甲苯;甲基苯;苯基甲烷 (110)【中文名称】碘化亚汞 (111)【中文名称】高锰酸钾;灰锰氧 (112)【中文名称】重铬酸钾;红矾钾 (113)【中文名称】氯化亚锡;二氯化锡 (113)【中文名称】溴酸钾 (114)【中文名称】溴化钾 (115)【中文名称】钯 (116)【中文名称】亚硫酸钠 (117)【中文名称】磷酸二氢铵;磷酸一铵 (118)【中文名称】硝酸镁 (118)【中文名称】二羟基酒石酸;四羟基丁二酸 (119)【中文名称】锡 (120)【中文名称】钒 (121)【中文名称】百里酚蓝 (122)【中文名称】锡 (122)【中文名称】铋 (123)【中文名称】维生素C;抗坏血酸;L-抗坏血酸;L-3-氧代苏己糖醛内酯 (124)【中文名称】磷酸二氢铵;磷酸一铵 (125)【中文名称】高碘酸钾 (126)【中文名称】氟化铵 (126)【中文名称】乙酸钠;醋酸钠 (127)【中文名称】1,1,2-三氯乙烯 (128)【中文名称】四氯乙烯;全氯乙烯 (129)【中文名称】溴仿;三溴甲烷 (130)【中文名称】溴仿;三溴甲烷 (131)【中文名称】丙酮;2-丙酮 (132)【中文名称】氮 (133)【中文名称】溴仿;三溴甲烷 (134)【中文名称】甲醇;木精;木醇 (134)【中文名称】苯并(a)芘;1,2-苯并芘 (135)【中文名称】环己烷;六氢化苯;六亚甲基;六环烷 (136)【中文名称】苯 (137)【中文名称】乙酐;醋酐;乙酸酐;无水乙酸 (138)【中文名称】氧化铝;矾土 (139)【中文名称】二氯甲烷 (140)【中文名称】滴滴涕;二二三;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 (140)【中文名称】六六六;六氯化苯;六氯环己烷 (141)【中文名称】林丹;高丙体六六六;γ-六氯环己烷 (142)【中文名称】乳糖 (143)【中文名称】草酸铵 (143)【中文名称】醇溶蓝;苯胺蓝 (144)【中文名称】N,N-二乙基对苯二胺 (144)【中文名称】氯化汞;升汞;二氯化汞 (145)【中文名称】氯 (145)【中文名称】异丙醇;2-丙醇;二甲基甲醇 (146)【中文名称】酒石酸钠钾;罗谢尔盐 (147)【中文名称】铀 (147)【中文名称】氯化钾 (148)【中文名称】乙腈;甲基氰;氰基甲烷 (148)【中文名称】丙烯腈;氰代乙烯;2-丙烯腈;乙烯基腈;谷粒熏蒸剂 (149)【中文名称】甲醛;福尔马林;亚甲基氧 (150)【中文名称】碘 (150)【中文名称】乙醛 (151)【中文名称】丙烯醛;2-丙烯醛 (151)【中文名称】三氯乙醛;氯醛 (152)【中文名称】二氯甲烷 (153)【中文名称】1,2-二氯乙烷;(二)氯化乙烯 (153)【中文名称】环氧氯丙烷;表氯醇;氯甲基环氧乙烷;1-氯-2,3-环氧丙烷;γ-氯亚丙基氧化物;α-表氯醇 (154)【中文名称】乙苯;苯基乙烷 (154)【中文名称】对二甲苯;1,4-二甲苯 (155)【中文名称】间二甲苯;1,3-二甲苯 (156)【中文名称】邻二甲苯;1,2-二甲苯 (156)【中文名称】苯乙烯;苏合香烯;肉桂烯;乙烯基苯;苯基乙烯 (157)【中文名称】氯苯 (158)【中文名称】邻苯二甲酸二壬酯;增塑剂DNP (159)【中文名称】对二氯苯;1,4-二氯苯 (159)【中文名称】邻二氯苯;1,2-二氯苯 (160)【中文名称】1,2,4,5-四氯苯 (161)【中文名称】六氯苯;六氯代苯;过氯苯 (161)【中文名称】异辛烷;2,2,4-三甲基戊烷 (162)【中文名称】梯恩梯;2,4,6-三硝基甲苯;三硝基甲苯 (163)【中文名称】邻硝基甲苯 (164)【中文名称】间硝基甲苯;1-甲基-3-硝基苯;3-硝基甲苯 (165)【中文名称】2,4-二硝基甲苯;1-甲基-2,4-二硝基苯; (166)【中文名称】梯恩梯;2,4,6-三硝基甲苯;三硝基甲苯 (167)【中文名称】对硝基氯苯 (168)【中文名称】邻硝基氯苯 (169)【中文名称】间硝基氯苯 (170)【中文名称】氯乙烯 (171)【中文名称】氯乙烯 (172)【中文名称】1,1,2-三氯乙烯 (173)【中文名称】2-氯丁二烯;2-氯-1,3-丁二烯 (174)【中文名称】苯乙烯;苏合香烯;肉桂烯;乙烯基苯;苯基乙烯 (175)【中文名称】三乙胺 (176)【中文名称】苯胺;阿尼林油 (177)【中文名称】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 (178)【中文名称】乙酸乙酯;醋酸乙酯 (179)【中文名称】ε-己内酰胺;己内酰胺;六氢化-2H-吖庚因-2-酮;2-酮基六亚基亚胺;环己酮异肟 180【中文名称】二硫化碳 (181)【中文名称】石油醚 (182)【中文名称】吡啶;氮杂苯 (183)【中文名称】氯胺T (184)【中文名称】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 (185)【中文名称】氯 (186)【中文名称】N,N-二乙基对苯二胺 (187)【中文名称】乙酸锌 (188)【中文名称】氯化铁;三氯化铁 (188)【中文名称】乙酸镉 (189)【中文名称】钼酸铵 (190)【中文名称】对硫磷;一六0五;E-605;硫代磷酸-O,O-二乙基-O-对硝基苯基酯;乙基对硫磷;乙基1605; (191)【中文名称】甲基对硫磷;甲基一六0五;硫代磷酸-O,O-二甲基-O-对硝基苯基酯 (192)【中文名称】内吸磷;一0五九;E-1059;硫代磷酸O,O-二乙基-O-2-乙硫基乙基酯 (194)【中文名称】马拉硫磷;马拉松;4049;二硫代磷酸O,O-二甲基-S-(1,2-二乙酯基乙基)酯 (195)【中文名称】乐果;二硫代磷酸O,O-二甲基-S-(2-甲氨基-2-氧代乙基)酯 (196)【中文名称】敌敌畏;O,O-二甲基-O-(2,2-二氯乙烯基)磷酸酯 (197)【中文名称】百菌清;2,4,5,6-四氯苯二甲腈;2,4,5,6-四氯-1,3-苯二甲腈;2,4,5,6-四氯-1,3-二腈苯;1,3-二腈-2,4,5,6-四氯苯 (199)【中文名称】甲萘威;西维因;甲氨基甲酸-1-萘酯;胺甲萘;1-萘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 (200)【中文名称】溴氰菊酯;敌杀死;凯素灵;凯安宝;α-氰基苯氧基苄基(1R,3R)-3-(2,2-二溴乙烯基)-2,2二基甲环丙烷羧酸酯 (202)【中文名称】甲氰菊酯;灭扫利;α-氰基-3-苯氧基苄基-2,2,3,3-四甲基环丙烷羧酸酯 (203)【中文名称】氯菊酯,二氯苯醚菊酯;(3-苯氧苄基)顺式,反式-(±)-3-(2,2-二氯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 (204)【中文名称】氯菊酯,二氯苯醚菊酯;(3-苯氧苄基)顺式,反式-(±)-3-(2,2-二氯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 (206)【中文名称】氰戊菊酯;速灭杀丁;α-氰基-3-苯氧苄基-(R,S)-2-(4-氯苯基)-3-甲基丁酸酯;敌虫菊酯 (207)【中文名称】四乙基铅 (208)【中文名称】柠檬酸;枸橼酸;2-羟基丙烷-1,2,3-三羧酸 (209)【中文名称】柠檬酸铵 (210)【中文名称】钼 (211)【中文名称】钴 (211)【中文名称】钛 (212)【中文名称】乌洛托品;六亚甲基四胺;1,3,5,7-四氮杂金刚烷;1,3,5,7-四氮杂三环(3.3.1.1.3.7)癸烷;六胺;胺仿;HMTA (213)【中文名称】钒 (214)【中文名称】锑 (215)【中文名称】铍 (216)【中文名称】桑黄素;桑色素 (217)【中文名称】硼酸 (218)【中文名称】铊 (218)【中文名称】溴 (219)【中文名称】硫酸铁 (220)【中文名称】硼 (221)【中文名称】水杨醛;邻羟基苯甲醛; (222)【中文名称】硼酸 (223)【中文名称】硼砂;四硼酸钠 (224)【中文名称】碘化汞 (225)【中文名称】硫酸锌;皓矾 (226)【中文名称】碘化钾 (227)【中文名称】氯化铵;硇砂 (228)【中文名称】硝普钠;亚硝基铁氰化钠 (228)【中文名称】柠檬酸钠;枸橼酸钠 (229)【中文名称】次氯酸钠 (230)【中文名称】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2-羟基苯甲酸;2-羟基安息香酸 (231)【中文名称】磺胺;对氨基苯磺酰胺 (232)【中文名称】盐酸乙二胺 (233)【中文名称】亚硝酸钠 (233)【中文名称】草酸钠 (234)【中文名称】高锰酸钾;灰锰氧 (235)【中文名称】硫酸铈 (236)【中文名称】三氧化二砷;亚砷酐;砒霜;白砒;亚砷酸酐 (236)【中文名称】硫氰酸钾 (237)【中文名称】淀粉 (238)【中文名称】二氧化氯;过氧化氯 (239)【中文名称】N,N-二乙基对苯二胺 (240)【中文名称】甘氨酸;氨基醋酸;氨基乙酸 (240)【中文名称】亚砷酸钠 (241)【中文名称】亚氯酸钠 (242)【中文名称】二氧化氯;过氧化氯 (243)【中文名称】氯化铁;三氯化铁 (244)【中文名称】硫酸镁;泻盐 (245)【中文名称】葡萄糖 (246)【中文名称】叠氮化钠 (247)【中文名称】硫酸钾 (248)【中文名称】碳酸锂 (248)【中文名称】碳酸钙 (249)【中文名称】氯化镁 (250)【中文名称】次氯酸钠 (251)【中文名称】二氯乙酸;二氯醋酸 (252)【中文名称】三氯乙酸;三氯醋酸 (253)盐酸;氢氯酸【英文名称】hydrochloric acid; Meiotic acid【结构或分子式】ClH【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36.46【密度】1.187【熔点(℃)】-114.8【沸点(℃)】-84.9【性状】无色液体。

常用试剂的物理化学性质

常用试剂的物理化学性质

常用试剂的物理化学性质一、氯化钴理化性质物理性质外观与性状:红色单斜晶系结晶,易潮解。

熔点(℃):86相对密度(水=1)1.92(25℃)溶解性:易溶于水,溶于乙醇、醚、丙酮。

[1]化学性质在室温下稳定,遇热变成蓝色,在潮湿空气中放冷又变为红色。

其水溶液加热或加浓盐酸、氯化物或有机溶剂变为蓝色。

溶液遇光也呈蓝色。

在30~45℃结晶,开始风化并浊化,在45~50℃加热4h变成四水合物,加热至110℃时变成无水物。

有毒。

作用与用途仪器制造中用作生产气压计、比重计、干湿指示剂等。

陶瓷工业用作着色剂。

涂料工业用于制造油漆催干剂。

畜牧业中用于配置复合饲料。

酿造工业用作啤酒泡沫稳定剂。

国防工业用于制造毒气罩。

化学反应中用作催化剂。

分折化学中用于点滴分析锌,单倍体育种,此外,还用于制造隐显墨水、氯化钴试纸,变色硅胶等。

还用作氨的吸收剂。

使用注意事项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吸入该品粉尘对呼吸道有刺激性。

长期吸入引起严重肺疾患。

对敏感个体,吸入该品粉尘可致肺部阻塞性病变,出现气短等症状。

粉尘对眼有刺激性,长期接触可致眼损害。

对皮肤有致敏性,可致皮炎。

摄入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大量摄入引起急性中毒,引起血液、甲状腺和胰脏损害。

燃爆危险:该品不燃,有毒,具刺激性,具致敏性。

[1]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洗胃,导泄。

就医。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泄漏应急处理小量泄漏: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一些常用化学品物性介绍

一些常用化学品物性介绍

一些常用化学品物性介绍常用化学品指的是在工业生产、学术研究和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

它们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于我们了解和应用化学领域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用化学品及其主要的物性。

1.水(H2O):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化合物。

它的密度为1克/毫升,在常温下呈现固态、液态和气态。

其沸点为100摄氏度,熔点为0摄氏度。

水是极性分子,具有很高的溶解能力,是许多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中的重要溶剂。

2.盐(NaCl):盐是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组成的晶体固体。

它是借助高温蒸发法提取自海水或矿石中的一种常见矿物质。

盐在水中具有很强的溶解度,可以导电,因为离子在水中能够自由移动。

3.硫酸(H2SO4):硫酸是一种具有强酸性的无色液体。

它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很高的腐蚀性。

硫酸在工业上广泛用于制造化肥、染料、药物等。

它的密度约为1.84克/毫升,熔点为10摄氏度。

由于其强酸性,使用时需注意防护和安全措施。

4.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也称为苛性钠。

它具有强碱性,可以迅速溶解脂肪和蛋白质,因此常用于清洁剂和食品加工中。

氢氧化钠的溶液有腐蚀性,使用时需小心,并避免与眼睛和皮肤长时间接触。

5.氨(NH3):氨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

它是在化学实验室和工业上广泛使用的重要化学品。

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可溶于水,形成氨水。

它可用作清洁剂、肥料的原料、合成纤维等。

6.醋酸(CH3COOH):醋酸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是家庭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也是化学实验室中的一种重要试剂。

醋酸可溶于水,并具有一定的导电性。

它的密度约为1.05克/毫升,沸点为118摄氏度。

7.硫醇(R-SH):硫醇是一类含有硫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具有强烈的恶臭味道,具有较低的沸点和较高的蒸汽压。

硫醇的硫-氢键对于很多化学反应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有机合成和材料科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各种化学试剂的物理化学性质

各种化学试剂的物理化学性质

各种化学试剂的物理化学性质溶剂名称沸点/℃(101.3kPa)溶解性毒性液氨 -33.35 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剧毒性、腐蚀性液态二氧化硫 -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剧毒甲胺 -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中等毒性,易燃二甲胺 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石油醚无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乙醚 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戊烷 36.1 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二氯甲烷 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麻醉性强二硫化碳 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强刺激性溶剂石油脑无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较其他石油系溶剂大丙酮 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1,1-二氯乙烷 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氯仿 61.15 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麻醉性甲醇 64.5 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四氢呋喃 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己烷 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

麻醉性,刺激性三氟代乙酸 71.78 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1,1,1-三氯乙烷 74.0 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溶剂四氯化碳 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乙酸乙酯 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乙醇 78.3 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醉性丁酮 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于丙酮苯 80.10 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乙睛 81.60 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异丙醇 82.40 与乙醇、乙醚、氯仿、水混溶微毒,类似乙醇1,2-二氯乙烷 83.48 与乙醇、乙醚、氯仿、四氯化碳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高毒性、致癌乙二醇二甲醚 85.2 溶于水,与醇、醚、酮、酯、烃、氯代烃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一些常用化学品物性介绍

氨三乙酸化学式CH6N9O6,分子量191.14,结构式N(CH2COOH)3,白色棱形结晶粉末,熔点246~249℃(分解),能溶于氨水、氢氧化钠,微溶于水,饱和水溶液pH为2.3,不溶于多数有机溶剂,溶于热乙醇中可生成水溶性一、二、三碱性盐。

属于金属络合剂,用于金属的分离及稀土元素的洗涤,电镀中可以代替氰化钠,但稳定性不如EDTA。

丙酮最简单的酮。

化学式CH3COCH3。

分子式C3H6O。

分子量58.08。

无色有微香液体。

易着火。

比重0.788(25/25℃)。

沸点56.5℃。

与水、乙醇、乙醚、氯仿、DMF、油类互溶。

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和物,爆炸极限2.89~12.8%(体积)。

化学性质活泼,能发生卤化、加成、缩合等反应。

广泛用作油脂、树脂、化学纤维、赛璐珞等的溶剂。

为合成药物(碘化)、树脂(环氧树脂、有机玻璃)及合成橡胶等的重要原料。

冰乙酸化学式CH3COOH。

分子量60.05。

醋的重要成份。

一种典型的脂肪酸,无色液体。

有刺激性酸味。

比重1.049。

沸点118℃,可溶于水,其水溶液呈酸性。

纯品在冻结时呈冰状晶体(熔点16.7℃),故称“冰醋酸”,能参与较多化学反应。

可用作溶剂及制造醋酸盐、醋酸酯(醋酸乙酯、醋酸乙烯)、维尼纶纤维的原料。

苯酚简称“酚”,俗称“石炭酸”,化学式C6H5OH,分子量94.11,最简单的酚。

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露在空气中因被氧化变为粉红,有毒!并有腐蚀性,密度1.071(25℃),熔点42~43℃,沸点182℃,在室温稍溶于水,在65℃以上能与任何比与水混溶,易溶于酒精、乙醚、氯仿、丙三醇、二硫化碳中,有弱酸性,与碱成盐。

水溶液与氯化铁溶液显紫色。

可用以制备水杨酸、苦味酸、二四滴等,也是合成染料、农药、合成树脂(酚醛树脂)等的原料,医学上用作消毒防腐剂,低浓度能止痒,可用于皮肤瘙痒和中耳炎等。

高浓度则产生腐蚀作用。

1,2-丙二醇化学式CH3CHOHCH2OH,分子量76.10,分子中有一个手征性碳原子。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知识总结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知识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化学反应的科学。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下面是一个关于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知识总结。

1.水(H2O):性质:水具有无色、无味、无臭的性质,是一种透明液体。

它的固态是冰,气态是水蒸气。

水的沸点为100℃,冰点为0℃。

水是一种极化分子,有良好的溶解性。

用途:水是生命的基本要素,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来说至关重要。

它用于饮用、洗涤、农业灌溉,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冷却和清洗,以及发电等。

此外,水还用于制备溶液、合成化学反应的媒介,以及净化和消毒。

2.盐(NaCl):性质:盐是一种白色晶体,味道咸。

它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并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用途:盐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用于增加食物的口感。

此外,盐也用于防腐、腌制和烟熏食品。

在工业上,盐被用作电解质、水处理剂、冶金过程的辅助剂,以及制备其他化学物质的原材料。

3.糖(C6H12O6):性质:糖是一种固体晶体,味道甜。

它在水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有着高能量的特性。

4.氧气(O2):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它的存在对支持燃烧过程至关重要。

氧气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用途:氧气是人类和其他生物所需的呼吸气体,用于呼吸和氧化代谢。

此外,氧气还被用于医疗设备、氧疗、工业炉燃烧和金属切割等方面。

5.空气:性质:空气是地球大气层的主要成分,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组成。

用途:空气对地球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空气中的氮气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氧气是人类和其他动物进行呼吸的基本要素。

空气还被用于气垫、气胎、气动工具、制冷等方面。

6.铁(Fe):性质:铁是一种金属元素,呈银白色。

它在常温下是固态的,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塑性。

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

用途:铁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被用于制造建筑、桥梁、车辆、机器和工具。

常见危险化学品物料特性

1、氢气Hydrogen一、主要组成与性状分子式:H2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主要用途:用于合成氨和甲醇等,石油精制,有机物氢化及作火箭燃料。

二、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

危害:本品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

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三、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四、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易燃爆炸极限(%):4.1-74.1引燃温度(℃):400最大爆炸压力(MPa):0.720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

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五、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六、储运注意事项易燃压缩气体。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氧化剂等分开存放。

切忌混储混运。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工具。

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七、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化工厂常见化学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化工厂常见化学品的物理化学性质一、主要化学品的物理化学性质(一)氨氨(Ammonia,即阿摩尼亚),或称“氨气”,氮和氢的化合物,分子式为NH₃,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

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倍体积氨,除去压力后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气体,是一种制冷剂。

氨也是制造硝酸、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

氨对地球上的生物相当重要,它是所有食物和肥料的重要成分。

氨也是所有药物直接或间接的组成。

氨有很广泛的用途,同时它还具有腐蚀性等危险性质。

由于氨有广泛的用途,氨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无机化合物之一,多于八成的氨被用于制作化肥。

由于氨可以提供孤对电子,所以它也是一种路易斯碱。

化学式:NH₃电子式:如右图三维模型一、结构:氨分子为三角锥形分子,是极性分子。

N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

二、物理性质:氨气通常情况下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易液化,液氨可作制冷剂。

以700:1的溶解度溶于水。

摩尔质量:17.0306g/mol CAS: 7664-41-7 密度: 0. (标况)熔点(mp):-77.73 ℃沸点(bp):-33.34 ℃临界点:132.9°C,11.38MPa 25%~28%浓氨水密度:0.899 g/ mL,0 ℃爆炸极限:15.8%~28% 偶极距:1.42 D2 主要化学性质燃烧氧化氨气能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产物是空气中的成分,不污染环境,因此有一定的利用前景:[1]和水的反应氨气极容易溶于水,溶于水时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俗称氨水,市售氨水的浓度为25%到28%。

氨水呈弱碱性,因为在水中存在这样的电离:和金属的反应NH3亦可与金属离子如Ag、Cu等发生络合,生成络合物:和酸的反应氨可以和酸反应生成铵盐,如:可以用这些反应来检验氨气的存在。

其他氧化还原反应氨的催化氧化是放热反应,产物是NO,是工业生产硝酸的重要反应:除此之外还可在下列反应中呈现还原性:氨的合成氨合成将纯净的氢、氮混合气压缩到高压,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三乙酸
化学式CH6N9O6,分子量191.14,结构式N(CH2COOH)3,白色棱形结晶粉末,熔点246~249℃(分解),能溶于氨水、氢氧化钠,微溶于水,饱和水溶液pH为2.3,不溶于多数有机溶剂,溶于热乙醇中可生成水溶性一、二、三碱性盐。

属于金属络合剂,用于金属的分离及稀土元素的洗涤,电镀中可以代替氰化钠,但稳定性不如EDTA。

丙酮
最简单的酮。

化学式CH3COCH3。

分子式C3H6O。

分子量58.08。

无色有微香液体。

易着火。

比重0.788(25/25℃)。

沸点56.5℃。

与水、乙醇、乙醚、氯仿、DMF、油类互溶。

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和物,爆炸极限 2.89~12.8%(体积)。

化学性质活泼,能发生卤化、加成、缩合等反应。

广泛用作油脂、树脂、化学纤维、赛璐珞等的溶剂。

为合成药物(碘化)、树脂(环氧树脂、有机玻璃)及合成橡胶等的重要原料。

冰乙酸
化学式CH3COOH。

分子量60.05。

醋的重要成份。

一种典型的脂肪酸,无色液体。

有刺激性酸味。

比重1.049。

沸点118℃,可溶于水,其水溶液呈酸性。

纯品在冻结时呈冰状晶体(熔点16.7℃),故称“冰醋酸”,能参与较多化学反应。

可用作溶剂及制造醋酸盐、醋酸酯(醋酸乙酯、醋酸乙烯)、维尼纶纤维的原料。

苯酚
简称“酚”,俗称“石炭酸”,化学式C6H5OH,分子量94.11,最简单的酚。

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露在空气中因被氧化变为粉红,有毒!并有腐蚀性,密度1.071(25℃),熔点42~43℃,沸点182℃,在室温稍溶于水,在65℃以上能与任何比与水混溶,易溶于酒精、乙醚、氯仿、丙三醇、二硫化碳中,有弱酸性,与碱成盐。

水溶液与氯化铁溶液显紫色。

可用以制备水杨酸、苦味酸、二四滴等,也是合成染料、农药、合成树脂(酚醛树脂)等的原料,医学上用作消毒防腐剂,低浓度能止痒,可用于皮肤瘙痒和中耳炎等。

高浓度则产生腐蚀作用。

1,2-丙二醇
化学式CH3CHOHCH2OH,分子量76.10,分子中有一个手征性碳原子。

外消旋体为吸湿性粘稠液体;略有辣味。

比重1.036(25/4℃),熔点-59℃,沸点188.2℃、83.2℃(1,333Pa),与水、丙酮、氯仿互溶,溶于乙醚、挥发油,与不挥发油不互溶,左旋体沸点187~189℃,比旋光度-15.8。

丙二醇在高温时能被氧化成丙醛、乳酸、丙酮酸与醋酸。

为无毒性抗冻剂。

可用于酿酒、制珞中,是合成树脂的原料。

医学上用作注射剂、内服药的溶剂与防腐剂,防腐能力比甘油大4倍,此外还可用于室内空气的消毒。

丙三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