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简述

合集下载

浅谈西方的科技伦理思想来源

浅谈西方的科技伦理思想来源

浅谈西方的科技伦理思想来源作者:刘洁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15期【摘要】文章通过研究哲学中科技伦理思想善,道德,美的关系直接系统的阐述科学伦理思想的起源和日后发展的来源,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科技伦理思想的状况,思想的特点和规律都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西方;科技伦理;来源;意义一、科学与科技伦理思想中道德,善的关系毕达哥拉斯本人是一个神秘的人物,他既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也是一个神秘主义宗教团体的创始人,并且被这个团体的人崇拜当做介乎人与神之间的半神。

他提出万物本原是“数”,认为万物的本原应该是实在的东西,而万物实在的东西就是“数”。

他们发现似乎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一定的数量关系,数与万物之间的联系远远超过了任何一种元素与万物之间的联系。

这种数本原说的思想产生于他对于数学与谐音学的热爱,他们根据谐音的音程取决于琴弦的长度这一原理,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是数所决定的,当然这种关系数不仅可以用来解释具体事物也可以解释抽象事物。

由此数作为万物的本原已经超越了米利都学派的感性物质意义上的开端,而具有了抽象原则的意义。

数字可以被远离客观的事物并优先于客观的事物而存在,一切客观和非客观的事物都是数的孩子,因为数字而生。

因此,以数为基础也成了道德必然的去处,从本质上说数字是一切事物的母亲。

正如徐少锦先生所说:“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的宇宙观、人生观、道德观建立在对数的神秘理解基础之上。

他把数与道德联系起来,企图从数学知识中引出道德知识,用数学说明道德。

”毕达哥拉斯把道德和数字的关系理解的这么透彻,富含着以数为基础的科学知识而孕育出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则引出了科技与道德之间密切而又大不相同的关系。

赫拉克利特曾经认为科学的探索是为自然而服务,一切听自然的安排,即了解和服从“逻各斯”的指令,以求得人们过上理性与感性兼并的梦想生活,追随幸福生活而前进。

认为,好好了解运用“逻各斯”最终才能得到自己的幸福,而物质方面的享受是次要的,如果只是像一样狼吞虎咽地把自己的肚子吃饱,那么人和牲畜就没有了本质区别。

亚里斯多德的科技伦理思想

亚里斯多德的科技伦理思想
方面 , 他全 面 地 概 括 了整 个 希 腊 时 期 科 技 伦 理 思
识, 这种 知识 即 善 德 。 。 们 只要 通 过 回忆 的方 人 法就 可 以重 新获 得被 埋 没 、 忘 却 的 知识 , 括 道 被 包
德 知 识在 内。 公 正 、 良 、 义 等 这 些 美 德 、 识 善 正 知
【 想发 见 】 思
亚 里 斯 多 德 的 科 技 伦 理 思 想
邹志勇, 陈万 求
( 沙理工 大学 文法学院 , 南 长沙 400 ) 长 湖 10 4
摘 要 : 亚 里 斯 多德 在 伦 理 哲 学 方 面全 面 地 概 括 了整 个 希 腊 时 期 科 技 伦 理 思 想 , 定 了这 一 历 史 时 期 科 技 肯
第 2 卷 第 3期 7
20 0 9年 6月

南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社
V1 7 N. o 2 o3 .
Jn 0 9 u .2 0
J U N L OFHE A N V R I Y O C E C N E H O O O R A N N U I E ST F S I N E A D T C N L GY ( OC A C E E) S I L S I NC
还不 是善 行 活动本 身 , 要加 上 行 善 的道 德 意 志 , 还
人 的善行 既 需 要 道 德 认 识 , 更需 要 意 志情 感 对 人 的行 为 的催 化 , 人 达 到 知 与行 相 统 一 的 道 德 境 使
数 , 由数决 定 的 , 是 人们 掌握 了 数 学 , 就 有 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也 德 。苏格 拉底 提 出 了“ 知识 即美 德 ” 的命 题 , 为 认

关于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简述

关于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简述

关于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简述(3)关于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简述二、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的特点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我们可以将其特点归纳如下:(一)较早提出科技人员的道德问题西方科技伦理界较早鲜明地提出科技人员的道德标准问题。

毕达哥拉斯最早意识到并提出科技人员的道德问题,他制定了许多科技从业者所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后来有位叫希波克拉底的医生也制订了相对系统的科技人员行业规范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科学技术还不是特别发达的情况下,西方人就已经注意到科技人员的道德问题,这是具有远见的。

在知识的价值取向上,涉及科学的道德价值问题,但在科学发现的情况下,多数科学家都是不考虑自身利益的。

科学在没有成为一种职业之前,只是有闲阶级的业余爱好。

科学家完全是出于一种好奇心和兴趣去研究大自然,他们不受功利因素的影响,如波义耳、达尔文、孟德尔、伽利略等人,从而让科学“超凡脱俗”,使自身成为一个象牙塔。

应该说这种行为与西方较早就形成科技人员的道德思想有关。

(二)十分注重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在多数西方科学家看来,科学和宗教并不存在冲突。

科学和宗教各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并有不同的语言。

科学是关于自然现象有条理的知识,是寻求人们感觉经验之间规律性关系的思想。

科学解决的是实际问题,它力图用系统的思维把世界中可感知的现象尽可能地联系起来。

宗教的本质特征在于对神的信仰。

当人类感到对自然界异己力量不能掌控并因而无法依赖时,便会转向对超自然的宗教世界的信仰和依赖。

西方科学家普遍具有强烈的宗教信仰趋向,这种趋向就是肯定上帝的存在,信仰上帝。

这种趋向决定了西方科学家视野中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他们认为任何东西都不能阻止人们把自然科学的世界秩序和宗教的上帝等同起来,甚至连达尔文也认为宣传进化论同信仰上帝完全没有冲突。

爱因斯坦认为,“在我们这个唯物论的时代,只有严肃的科学工作者才是深信宗教的人”“你很难在造诣较深的科学家中找到一个没有自己的宗教感情的人”。

论爱因斯坦的科技伦理思想

论爱因斯坦的科技伦理思想

知 识产 权 , 对科 学技 术 的研 究 和应 用 实行符 合各 国 人 民共 同利 益 的政 策引导 , 二 十一世 纪人 们应 该 是
创 造活 动 中获得 的 内心 的“ 静 和安 定 ” “ 宁 、 自由 和 注 重解 决 的一个 重 大问题 。 因此 , ” 深入 挖掘 和 阐 安 宁” 实质 上就 是 一种 超越 了 自然 层 面 的 生存 之 , 述 爱 因斯坦 的科 技 伦理思 想 , 于今 天 的社 会 发展 对 境 而达 到 的 自由之境 。虽 然 , 学事 实 和科 学定律 科 与科技 进 步具有 重 大 的理 论 意义 与现 实意 义 。 如 人 爱 因斯 坦 的科技 伦理 思 想 , 方 面来 源于他 所 是 不能用 伦 理准 则 来 衡 量 , 同 世 界 的 客观 性 , 一 从 事 的科学 研究 活 动 , 一方 面 又植 根于他 所 生活 们 基于 一定 的科 学 方 法认 识 到 自然 界 的规 律及 这 另 的那个 时代 。爱 因斯 坦 的科技 伦 理思 想 主要 有 以 种 规律 在人 们 头 脑 中的反 映—— 科 学 定律 是 不 以
技 伦 理 思 想 十 分 丰 富 , 要 有 : 学 从 本 质 上 说 是 至 善 的 , 以 提 升 人 的精 神 境 界 ; 学 应 用 的 伦 理 二 重 性 ; 主 科 可 科 科 学 家 的 社 会 责 任 与 道 德 品 质 比其 纯 粹 理 智 的 成 果 更 重 要 ; 技 伦 理 问 题 的 解 决 应 从 多 方 面人 手 。 深入 挖 掘 和 科
爱 因斯坦 ( ise , 8 9 9 5 是 2 世 纪最 同 的价值 内涵 , E n ti 1 7 —1 5 ) n O 它们 在追 求 真善美 的最 高 境界上 是 伟 大 的科 学 家和 思想 家 , 是“ 也 一位 有 良知 的 、 响 相通 的 , 可 以提 升人 的精 神境 界 , 影 都 因为在 他看来 :

关于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简述(2)

关于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简述(2)

关于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简述(2)(二)西方近代科技伦理思想与16世纪上半叶至19世纪末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和成熟相适应,近代西方的科技伦理思想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趋于成熟,显示出其对科技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如牛顿、卢梭、休谟、培根、波义耳、笛卡儿等人的科技伦理思想。

其中又以培根的科技伦理思想最具代表性,可以说培根是科技决定论的先驱。

这一时期的科技伦理思想主要可归纳为:1.强调科技道德并非起源于宗教道德。

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从哥白尼向宗教神学提出挑战,到后来牛顿通过他所创的“神的第一次推动”恢复了哥白尼与伽利略所动摇过的“神定方案之可信”,都导致了长期以来科技伦理与宗教伦理的一致关系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

达尔文等进化论者不仅证明了人不是由上帝创造的,而是由高等动物进化而来的,进而还创立了进化伦理学来说明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这驳斥了基督教道德的欺骗与伪善,使伦理和宗教完全分离。

宗教所讲的道德是以神为主的,而人类的伦理道德则是以人为本的。

此时的学者也认为宗教神学使人脱离自然,阻碍人类认识的发展。

培根就明确反对宗教迷信,反对宗教崇神贬人,虽然他对基督教表现出相当的虔诚,但实际上他却是无神论者。

2.剖析科技与道德的关系,提出统一、对立、分离三种观点。

对科技和道德关系的剖析,存在分别以培根、卢梭、休谟为代表的三种完全不同的观点:(1)科技与道德相统一。

培根提出“科学就是力量,力量就是科学”的口号,认为科学有道德的价值,科学进步会给人类带来利益;同时道德也有科学价值,品德高的研究者容易获得科学真理。

(2)科技与道德相对立。

这种观点认为科技与道德是互不相容、彼此排斥的。

如卢梭在《论科学与艺术》中提到,随着科学与艺术的完善,人们的灵魂腐化了,美德消失了。

(3)科技与道德互相分离。

这种观点认为关于感情领域的道德同关于事实知识的科学没有关系。

休谟认为科学与道德是中立的,作为反映事实领域的科学技术与作为价值领域的道德是分离的,不能从“是”推出“应该”。

弗洛姆科技伦理思想综述

弗洛姆科技伦理思想综述

弗洛姆科技伦理思想综述论文关键字:社会健全科学技术论文摘要:弗洛姆一生致力于文化、社会的批判。

他认为当今的社会是病态的社会,而科学技术脱离人的控制是社会病态的原因所在。

因此,弗洛姆提出要将科学技术重新置于人类控制之下以建立”健全的社会”。

而科学技术又恰恰是推动社会健全的必备手段。

埃里希·弗洛姆是当代著名德裔美籍思想家,其一生致力于对文化、社会的分析与批判。

在许多精神病学者和心理学者都认为当今的整个社会不会患病的时候,但弗洛姆发现隐藏在人病态之后的恰恰就是整个社会的病态与不健全。

要使社会走向健全,必须要把科学技术重置于人类的控制之下。

一、社会病态的根由弗洛姆认为,我们正处在人类文明的十字路口。

在当代工业社会,一个幽灵正在我们中间游走徘徊,然而却很少有人能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

”它不是共产主义或法西斯的幽灵,而是一个全新的幽灵:一个完全机械化的社会。

”科学技术正是导致机械社会根由。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着重于智力的培养,而忽视对人本性的关注。

科学技术以人类的智力为原动力,所以当代社会对于人的智力的培养倾注了大量精力。

但是,智力对于目标是否合乎情理缺乏判别能力。

因此单纯应用智力导致的后果可能是消极甚至是可怕的。

正如人类对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研究,如果单纯在智力的引导下进行,那么世界必然时刻处于被毁灭的危机当中。

对于人性的关注与考察应该是一个社会健全的必要条件,但是当今社会对于人性的追问显得如此单薄。

人类过分追求物质财富,而致使精神家园荒芜;过分强调浅层的智力,而丧失了真正的智慧。

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无尽物质财富与便利的同时,又把人类社会带入病态的境地。

二、社会病态的症状在不健全的病态社会中,作为社会有机体的人体现了社会病态的所有症状。

在病态社会中,人逐渐成为了机器的附属物,被机器的节奏和需求所统治。

人变成了一个纯粹的消费者,他的唯一目标是拥有更多的东西,消费更多的东西。

弗洛姆认为,”这个社会制造了许多没用的东西,在相同程度上也制造了许多没用的人。

苏格拉底 科学伦理

苏格拉底科学伦理
苏格拉底(Socrates)是古希腊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虽然他生活在公元前 5 世纪,但他的思想对科学伦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格拉底强调了伦理和道德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应该追求真理和智慧,并通过自我反思和对话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这种思想在科学研究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科学家们需要遵循道德规范和伦理标准,以确保他们的研究符合道德和伦理要求。

苏格拉底还提出了“知识即美德”的观点,他认为只有拥有真正的知识,才能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

这种观点在科学研究中也很重要,因为科学家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以获得更深入的知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的研究。

苏格拉底的思想还强调了个人责任和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通过自由意志来选择自己的行为。

这种思想在科学研究中也很重要,因为科学家们需要对自己的研究负责,并确保他们的研究符合伦理和道德要求。

总的来说,苏格拉底的思想对科学伦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强调了伦理和道德的重要性、知识的作用、个人责任和自由意志的重要性,这些思想对于现代科学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浅论亚里斯多德的科技伦理思想

浅论亚里斯多德的科技伦理思想论文关键词:亚里斯多德科技伦理论文摘要:亚里斯多德在伦理哲学方面全面地归纳了整个希腊时期科技伦理思想,确信了这一历史时期科技伦理思想的正确内容。

他以自身科学的智德尺度,考察了众多科技领域,初步形成了他科技伦理的思想体系,成为西方科技伦理思想体系化的第一人。

亚里斯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和科学的集大成者,在人类哲学和科学进展史上作出了庞大奉献。

他成效卓著地研究了范围宽广的哲学问题,尤其是在伦理学方面作出了突出的奉献。

他的伦理思想在古希腊及整个西方伦理思想进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古希腊伦理思想的最高时期,也是整个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划时期的里程碑。

在科技伦理方面,他全面地归纳了整个希腊时期科技伦理思想,确信了这一历史时期科技伦理的正确内容。

他以自身科学的智德尺度,考察了众多科技领域,初步形成了他科技伦理的思想体系,成为西方科技伦理思想体系化的第一人。

一、对知识与道德关系的探讨知识与道德的关系是科技伦理学的大体问题,自古备受学者的讨论与争议。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提出了“尊德性而道问学”,学问和道德浑然一体。

古希腊伦理学家那么在专门大程度上把道德问题的解决寄托给了知识:从道德的本原到道德内容和标准,从道德性为到道德修养的途径,无不贯穿着知识论偏向。

最先从具体的科学知识中探求道德来源的是毕达哥拉斯,他以为道德源于数,是由数决定的,人们把握了数学,也就有了道德。

苏格拉底提出了“知识即美德”的命题,以为科学的真知和道德的真知都是知识,人只要取得了善的本质的聪慧,便取得了美德,也即是说,知识不仅是德性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它的充分条件。

这表现为任何行为只有受德性知识指导,才可能是善的,若是不受德性知识指导便不可能为善,而且只要具有了有关道德的知识,人们就必然会做善的情形,真正有知的人必然会择善去恶。

他强调道德与知识的统一,以真作为善的基础和前提,使德性与知识相一致。

柏拉图的理念论以为,善的理念统治着可知世界,灵魂的回忆即知识,这种知识即善德。

知识拓展:爱因斯坦的科技伦理观

爱因斯坦的科技伦理观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个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正直的人、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他对科学技术双重作用和科学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精辟的阐述。

一.爱因斯坦对科学技术作用的认识爱因斯坦认为,科学从本质上说是至善的。

不过他又认为,科学是由人掌握的,科学的具体应用则又具有伦理的两重性。

科学对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进程都能产生巨大的影响,这表现在科学的物质作用和它对人们思想的作用。

科学的第一种影响方式是它直接、或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各种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人的心灵,促使人思想道德受到感化。

第一种方式是众所周知的。

科学最突出的实际效果在于它使丰富生活的各种东西的发明成为可能,从而把人们从极端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改善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但是,爱因斯坦更关注科学的教育性质的作用。

爱因斯坦指出,科学的不朽荣誉,在于对人类心灵的作用,它克服了人们在自己面前和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而在科学出现之前,人们则十分害怕超自然的和人类专横的力量。

科学研究能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

科学研究中创造性的或者是领悟性的劳动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科学能在逻辑联系方面为道德问题提供一定的规范,并在怎样实现道德所企求的目标这个问题上提供一些方法。

但是,爱因斯坦并没有陶醉于科学的胜利进军中,他在看到科学使我们生活变得比以前更美好的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高度发展的科学和技术也使人类面临着十分严重的问题,甚至是从未有过的巨大危险。

人类的继续生存有赖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首先,科学并没有使人们从必须完成的单调的劳动中得到多大程度的解放,反而使人成为机器的奴隶。

绝大多数的人们一天到晚疲倦地工作着,他们在劳动中毫无乐趣,而且经常提心吊胆,唯恐失去他们一点点可怜的收入。

这是爱因斯坦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所见的,今天虽有所改观,但依然没有太大变化。

【推荐下载】关于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简述

关于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简述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关于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简述,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一、西方科技伦理思想 西方科技伦理思想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期,其思想内容依次为: (一)西方古代科技伦理思想 西方科技伦理思想在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中已初见端倪,诸神与英雄在同自然环境作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力量和品德,在一定程度上曲折地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人们的科技道德思想,包括善战胜恶、造福人类、追求真理等。

它不仅对当时的自然哲学家、政治家,而且对后世的科学家、伦理学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科技伦理思想最古老的宝库。

这一时期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1.肯定科学技术的价值,重视科学技术的功能。

这是科技道德精神的重要表现。

虽然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但当时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已经开始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价值。

例如,毕达哥拉斯学派特别崇尚数学与医学,认为数学是最聪明的事物,医术是人最有智慧的表现,而知识则是最有力量的。

 2.探讨了科技与道德的关系问题。

赫拉克利特认为科学研究是为了按自然办事,听自然的话,即认识与服从逻各斯,以便过上理性的、道德的生活,达到认识幸福的目的。

他认为,真正的幸福在于用智慧把握逻各斯,而不在于物质享受,如果只是狼吞虎咽地吃饱肚子,那么就把人降到了牲畜的水平。

苏格拉底把具体的科学知识与道德关系上升到一般命题,提出美德即知识的命题,认为科学的真知与道德的真知都是知识,知识即善。

在此命题中,他把求善与求真相统一,以真为善的基础和前提,使德行与知识相一致。

苏格拉底客观地预示出人类道德与科学知识相互依存,彼此促进的总趋势,从而揭示出科学发展和道德进步二者互为条件的内在规律。

亚里士多德也提出:一切技术,一切研究以及一切实践和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标。

所以人们说,万物都是向善的。

所以,数学、物理学等是高尚的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哲学史论文学院:土木学院班级: 08-3班学号: 04号姓名:霍凯关于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简[论文摘要]西方科技伦理思想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期。

西方古代科技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肯定科学技术的价值,重视科学技术的功能;初步探讨科技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提出科技道德准则;重视科学家自身的道德修养。

西方近代科技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强调科技道德并非起源于宗教道德;剖析科技与道德的关系,提出统一、对立、分离三种观点;提出求实精神、怀疑精神、创新精神、献身精神等科学精神;进一步校准科学道德准则。

西方现代科技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探讨科学家应肩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规定科学技术领域的道德要求。

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的特点是:较早提出科技人员的道德问题;十分注重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特别强调价值中立的科技伦理观。

[论文关键]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简述特点一、西方科技伦理思想西方科技伦理思想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期,其思想内容依次为:(一)西方古代科技伦理思想西方科技伦理思想在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中已初见端倪,诸神与英雄在同自然环境作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力量和品德,在一定程度上曲折地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人们的科技道德思想,包括善战胜恶、造福人类、追求真理等。

它不仅对当时的自然哲学家、政治家,而且对后世的科学家、伦理学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科技伦理思想最古老的宝库。

这一时期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1.肯定科学技术的价值,重视科学技术的功能。

这是科技道德精神的重要表现。

虽然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但当时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已经开始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价值。

例如,毕达哥拉斯学派特别崇尚数学与医学,认为数学是“最聪明的事物”,医术是人“最有智慧”的表现,而知识则是“最有力量”的。

2.探讨了科技与道德的关系问题。

赫拉克利特认为科学研究是为了按自然办事,听自然的话,即认识与服从“逻各斯”,以便过上理性的、道德的生活,达到认识幸福的目的。

他认为,真正的幸福在于用智慧把握“逻各斯”,而不在于物质享受,如果只是狼吞虎咽地吃饱肚子,那么就把人降到了牲畜的水平。

苏格拉底把具体的科学知识与道德关系上升到一般命题,提出“美德即知识”的命题,认为科学的真知与道德的真知都是知识,知识即善。

在此命题中,他把求善与求真相统一,以真为善的基础和前提,使德行与知识相一致。

苏格拉底客观地预示出人类道德与科学知识相互依存,彼此促进的总趋势,从而揭示出科学发展和道德进步二者互为条件的内在规律。

亚里士多德也提出:“一切技术,一切研究以及一切实践和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标。

所以人们说,万物都是向善的。

”所以,数学、物理学等是高尚的科学。

在他看来:“在科学的理智活动中,凡是思辨所及之处都有幸福,思辨力强,享有的幸福也就大,因为思辨本身就是荣耀。

”3.提出科技道德准则。

西方学者较早认识到科学家必须注重一定的道德标准,其中柏拉图、德谟克利特、赫拉克利特等人则明确提出具体的道德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崇尚科学知识,轻薄名利钱财。

这是古代科学家和哲学家的普遍品质,包括一些贵族富人都很重视科学知识。

最有代表性的是赫拉克利特,他出身王族,是王位的继承人,但他为了探求科学真理把王位让给了自己的弟弟,独自一人隐居山林专心进行科学研究。

(2)重视自然和观察实验。

古代科学家主张向大自然学习,他们认真观察天体和生物,通过对动物的解剖来进行科学研究。

(3)提倡为国家服务。

这是古代进步政治家和科学家的共识。

国家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

维护国家的利益是个人应尽的道德义务。

正因如此,当罗马帝国的军队侵犯阿基米德的家乡时,年逾古稀的阿基米德挺身而出,用自己发明的抛石机、弩炮等先进武器对付敌人。

(4)提倡谦虚谨慎,自我批评。

科学家们较早提出“不能自以为是”、“自满是进步的退步”等观点,认为有了成绩不应自满,更不应到处炫耀。

(5)实行科学保密。

当时的科学家注重对科研成果的保密。

例如,毕达哥拉斯对其学派的成员有着极严格的规定,不准将科学成果私自外泄。

他们只把自己的哲学秘密口头告诉给亲友,而不行诸于文字。

4.重视科学家自身的道德修养。

科学家们追求灵魂与肉体、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他们认为道德修养的目标是通过沉思默想、祛除灵魂中的“污秽”,通过过简单的生活,使身心达到健康,做“最优秀的人”。

例如,德谟克利特提出的修养目标是成为“贤智的人”,其中“贤”指的是道德,“智”指的是智慧、知识。

亚里士多德也提出,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是有智慧的、高尚的、幸福的人。

理想人格中包含智慧因素,换言之,是把“智”作为道德人格的重要方面。

(二)西方近代科技伦理思想与16世纪上半叶至19世纪末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和成熟相适应,近代西方的科技伦理思想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趋于成熟,显示出其对科技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如牛顿、卢梭、休谟、培根、波义耳、笛卡儿等人的科技伦理思想。

其中又以培根的科技伦理思想最具代表性,可以说培根是科技决定论的先驱。

这一时期的科技伦理思想主要可归纳为:1.强调科技道德并非起源于宗教道德。

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从哥白尼向宗教神学提出挑战,到后来牛顿通过他所创的“神的第一次推动”恢复了哥白尼与伽利略所动摇过的“神定方案之可信”,都导致了长期以来科技伦理与宗教伦理的一致关系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

达尔文等进化论者不仅证明了人不是由上帝创造的,而是由高等动物进化而来的,进而还创立了进化伦理学来说明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这驳斥了基督教道德的欺骗与伪善,使伦理和宗教完全分离。

宗教所讲的道德是以神为主的,而人类的伦理道德则是以人为本的。

此时的学者也认为宗教神学使人脱离自然,阻碍人类认识的发展。

培根就明确反对宗教迷信,反对宗教崇神贬人,虽然他对基督教表现出相当的虔诚,但实际上他却是无神论者。

2.剖析科技与道德的关系,提出统一、对立、分离三种观点。

对科技和道德关系的剖析,存在分别以培根、卢梭、休谟为代表的三种完全不同的观点:(1)科技与道德相统一。

培根提出“科学就是力量,力量就是科学”的口号,认为科学有道德的价值,科学进步会给人类带来利益;同时道德也有科学价值,品德高的研究者容易获得科学真理。

(2)科技与道德相对立。

这种观点认为科技与道德是互不相容、彼此排斥的。

如卢梭在《论科学与艺术》中提到,随着科学与艺术的完善,人们的灵魂腐化了,美德消失了。

(3)科技与道德互相分离。

这种观点认为关于感情领域的道德同关于事实知识的科学没有关系。

休谟认为科学与道德是中立的,作为反映事实领域的科学技术与作为价值领域的道德是分离的,不能从“是”推出“应该”。

19世纪上半叶的空想家对这一时期科技与道德的关系也作了深入思考。

他们一方面无情地揭露社会中科技与道德的尖锐对立,另一方面却不认为这是由科技进步造成的。

3.提出求实精神、怀疑精神、创新精神、献身精神等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指的是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道德精神,它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家的研究发明。

这些科学精神直到现代还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包括:(1)求实精神。

科学家在重视自然现象、重视观察实验的同时,也注重实事求是。

他们常常与发明家、工厂主一起研究生产与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从而拿到第一手资料,以便更客观地进行科学研究。

(2)怀疑精神。

“怀疑一切”是当时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对任何人的话都不要信以为真,对任何看到的事物都不要盲目相信,一定要追根究底,找出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

近代自然科学就是伴随着这种怀疑、批判精神的增长而萌生、发展的。

(3)创新精神。

科学家在科研过程中形成了强烈的好奇心、进取心以及取得成果的光荣感、幸福感,从而增强了这一时期科学家、发明家的创造力和创新力。

(4)献身精神。

以布鲁诺、哥白尼为代表的科学家不畏教会的迫害,不畏艰难险阻,不求名利享受,专心致力于各种科学实验与理论研究,以生命的代价来换取真理,成为人类的骄傲。

4.进一步校准科学道德准则。

科学道德准则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过程中,成为调节科学家之间、科学家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

这一时期,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按照自己或所属团体所制定的科学道德准则行事。

例如,爱迪生奉行为人类发展而刻苦钻研、奋力拼搏等科学道德准则;达尔文提出在科学研究中要遵循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不重名利、忠于事实、谦虚谨慎等道德准则。

(三)西方现代科技伦理思想从19世纪末到当代,西方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科技革命时代.而科技伦理思想也进入了蓬勃发展与全面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1.探讨科学家应肩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由于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大大增强,技术的双重效应日益突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出来的军事武器的巨大杀伤力,特别是核武器已积聚到有可能多次摧毁地球与整个人类,使得科技专家面临着重大的道德责任与义务选择问题。

部分科学家认为,他们虽然肩负道义责任,但对新技术被应用于社会生活所产生的负效应却又无法控制、无可奈何。

但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他们不仅在科学研究中负有道德责任,而且还有义务通过参加社会活动,使科学造福于社会,而不是祸害于社会。

另外还有一部分科学家认为科学研究不存在道德和责任,这是西方的价值中立观,这种观点在西方少数极端科学家中屹立不倒。

2.规定科学技术领域的道德要求。

在当代,科学技术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未来。

为了保证科技研究活动的正常进行,更好地为国家、民族和人类的利益服务,不少国家的科学团体与科研机构向科学家们提出了道德要求,并以法律方式对其进行具体规定。

例如,早在1948年,世界科学工作者联合会通过的《科学家宪章》规定了科学家个人或集团对于科学、社会、世界应负的责任,其中关于科学责任的有4条:(1)维护科学研究的健全性,抵制对科学知识的压制和歪曲;(2)全部公开发表科学上的成果;(3)跨越种族乃至民族的障碍,与其他科学家协力合作;(4)适当考虑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平衡,以确保科学的发展。

1949年,国际科学协会联合理事会第五次大会通过的《科学家宪章》,对科学家的责任与义务也作了9条规定,如科学家“要保持诚实、高尚、合作的精神”,“受雇时需了解工作的目的,弄清有关道义的意义”,“防止对科学的错误利用”,“强调与发展科学技术所具有的人性价值”,虽然“有权公开发表自己所从事研究的成果”,但“出于社会的或伦理的正当理由而必须加以限制者除外”,等等。

这些规定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真执行。

此外,现代西方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都十分重视科技道德的研究,提出许多宝贵思想:一是科技与道德的关系问题。

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将科技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上升到哲学中心问题的高度,并主张通过理性、实验与科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将两者统一起来;罗素在科技与道德关系问题上的观点虽然比较复杂,但总的来说他肯定科技的道德功能,认为不懂得科学是野蛮的道德准则存在的根源,科学有助于克服社会上的不良行为,科学的发展将会使人们的道德更加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