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 分子的性质(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含解析)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含解析)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1、向100mL 0.1 mol·L-1硫酸铝铵[NH4Al(SO4)2]溶液中逐滴滴入0.1 mol·L-1 Ba(OH)2溶液。

随着Ba(OH)2溶液体积V的变化,沉淀总物质的量n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点溶液呈碱性B.b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3++2SO42-+2Ba2++3OH— =Al(OH)3↓+2BaSO4↓C.c点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为200 mLD.a点的溶液呈中性【答案】A【解析】100mL 0.1mol?L-1硫酸铝铵[NH4Al(SO4)2],NH4Al(SO4)2物质的量为0.01mol.溶液含有NH4+0.01mol,Al3+0.01mol,SO42-0.02mol.关键弄清楚反应顺序,开始滴加同时发生反应为SO42-+Ba2+=BaSO4↓,Al3++3OH-=Al(OH)3↓,当Al3+沉淀完全时需加入0.03molOH-,即加入0.015molBa(OH)2,加入的Ba2+为0.015mol,SO42-未完全沉淀,此时溶液含有硫酸铵、硫酸铝;再滴加Ba(OH)2,生成BaSO4沉淀,发生反应为SO42-+Ba2+=BaSO4↓,NH4++OH-=NH3?H2O,所以沉淀质量继续增加,但增加幅度较前一过程小;当SO42-完全沉淀时,共需加入0.02molBa(OH)2,加入0.04molOH-,Al3+反应掉0.03molOH-,生成Al(OH)30.01mol,剩余0.01molOH-恰好与NH4+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NH4+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为氨水溶液,沉淀达最大为BaSO4和Al(OH)3;继续滴加Ba(OH)2,Al(OH)3溶解,发生反应Al(OH)3+OH-=AlO2-+2H2O,由方程式可知要使0.01molAl(OH)3完全溶解,需再加入0.005molBa(OH)2,此时溶液为氨水与偏铝酸钡溶液.A、由分析可知,c为溶液为氨水与偏铝酸钡溶液,所以溶液呈碱性,故A正确;B、由分析可知,b点发生反应为SO42-+Ba2+=BaSO4↓,NH4++OH-=NH3?H2O,故B错误;C、由分析可知,c点加入Ba(OH)2的物质的量为0.005mol+0.02mol=0.025mol,所以0.025mol÷0.1mol/L=0.25L=250ml,故C错误.D.由分析可知,从开始到a点,发生反应为SO42-+Ba2+=BaSO4↓,Al3++3OH-=Al(OH)3↓,a点对应的沉淀为BaSO4和Al(OH)3,溶液的溶质是(NH4)2SO4,那么该物质水解溶液呈酸性,故D错误;故答案选A2、在0.1 mol·L-1的NaHCO3溶液中,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A.c(Na+)>c(HC)>c(C)>c(OH-)>c(H+)B.c(Na+)>c(HC)>c(OH-)>c(H2CO3)>c(C)C.c(Na+)+c(H+)=c(HC)+2c(C)+c(OH-)D.c(Na+)=c(H2CO3)+c(HC)+c(C)【答案】A【解析】根据物料守恒,D项正确;根据电荷守恒,C项正确;HC的电离程度小于其水解程度,故B项正确;A项中c(OH-)应大于c(C)。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功能高分子材料(含解析)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功能高分子材料(含解析)

功能高分子材料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SO2:Ca2++2ClO?+SO2+H2O=CaSO3↓+2HClOB.向NH4A1(SO4)2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恰使SO42-沉淀完全NH4++Al3++2Ba2++2SO42-+4OH-=Al(OH)3↓+NH3·H2O+2BaSO4↓C.向Mg(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Mg2++2HCO3-+2OH-=MgCO3↓+CO32-+2H2O D.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稀氨水至过量:Ag+ + NH3?H2O=AgOH↓ + NH4+【答案】B【解析】2、鱼油的主要成分是EPA和DHA,二者分别是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它们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EPA和DHA含有相同的官能团,是同系物,化学性质相似②1molEPA最多可与5molH2进行加成反应③二者都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④二者均是高分子化合物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答案】B3、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48g O3含有的氧原子数约为3N A 个B.常温常压下, 11.2 L乙烯(C2H4)含有2N A个碳原子C.1.7 g氨气所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0N AD.71g Cl2中共有17N A个质子【答案】A4、蔗糖酯是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食品乳化剂。

某蔗糖酯可由蔗糖与硬脂酸乙酯合成,反应如下:蔗糖蔗糖酯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蔗糖酯可看成是由高级脂肪酸和蔗糖形成的酯B.合成该蔗糖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C.蔗糖分子中含有8个羟基D.该蔗糖酯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水解过程中只有硬脂酸和葡萄糖两种产物【答案】D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o C时反应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另一种化合物。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氯(含解析)(DOC)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氯(含解析)(DOC)

1、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 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已知:AgBr、Agl分别为浅黄色和黄色不溶于硝酸的沉淀),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B. 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 —定被氧化C. 溶液中一定不存在Fe2+D. 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14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Q溶液,能产生黄色沉淀【答案】B【解析】BL、Fe2+> I-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氯气先氧化I-、再氧化Fe2+、最后氧化BL。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变为红色,这说明Fe2+部分被氧化或全部被氧化,则I -完全被氧化,BL未被氧化或部分被氧化或全部被氧化。

所得溶液加入CC14溶液后,I 2被萃取,溶液中已无I-,不能产生黄色沉淀,故A C D不正确,B正确。

2、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A. 将NaHCO固体加入新制氯水,有无色气泡(H +)B. 使红色布条褪色(HCIO)C. 滴加AgNO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I「)D. 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呈红色(HCI)【答案】D【解析】氯水的成分中含有三种分子:CI2、H2O HCIO;四种离子:』、C「、CIO「和极少量的OH\ {可以与HCO反应产生CO气体,A项正确;HCIO有漂白性,可以使红色布条褪色,B项正确;氯水中的C「可以与Ag+反应生成AgCI白色沉淀,C项正确;将新制氯水加入FeCL溶液中,CI2将Fe2+氧化为Fe3+,使KSCN溶液变红,与HCI无关,D项错误。

3、有一混合溶液,其中只含有Fe2+、Cl「、Br「、l「(忽略水的电离),其中Cl「、Br「、厂的个数之比为2: 3: 3,向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溶液中C「和B「的个数比为7: 3 (已知还- 2+ - - 2+原性I >Fe > Br > Cl ),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的F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5:4 B . 4:5C. 5:12 D . 12:5【答案】A【解析】解:混合溶液中只含Fe2+、Cl-、Br-、I -(忽略水的电离),其中Cl-、Br-、I -的个数之比为2: 3:3,根据电荷守恒知,Fe2t数是Cl-、Br-、I-的个数的一半,所以Fe2+、Cl-、Br-、I-的个数之比为4: 2:3:3,向溶液中通入氯气,氯气氧化离子先后顺序是I -、Fe2+、Br ,因为碘离子和氯离子所带电荷相等,所以消耗碘离子个数等于生成氯离子个数, 如果碘离子完全被氧化生成氯离子,Cl-、Br-的个数之比为5: 3v 7: 3,所以还有部分亚2+ - 3+ 2+ - -铁离子被氧化,根据2Fe +CI 2=2CI +2Fe知,消耗Fe与生成Cl的个数相等,要使CI、Br-的个数之比为7:3,则有一半的Fe2^消耗,微粒个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所以设Fe2+、CI 、Br 、I 的物质的量分别是4moI、2moI、3mol、3mol,根据2I -+CI 2=2CI -+12知,3mol碘离子完全被氧化消耗1.5mol氯气,2mol Fe2+ 完全被氧化消耗1moI 氯气,所以有 2.5moI 氯气参加反应;2+2+还有2mol Fe 未参加反应,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的 Fe 的物质的量之比=2.5mol : 2mol=5: 4,故选 A .4、二氧化氯(CIO2)是一种广谱、咼效的消毒剂,易溶于水,尤其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 泛应用。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 氨 硝酸 硫酸(含解析)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 氨 硝酸 硫酸(含解析)

氨硝酸硫酸1、使a g Fe粉与一定量的硝酸溶液充分反应(Fe粉完全溶解),生成的气体与标准状况下b L O2混合后,恰好能被水完全吸收,a和b的关系可能是()A、b >0.3aB、b <0.2aC、0.2a <b <0.3aD、无法确定【答案】C2、下列实验中金属或氧化物可以完全溶解的是( )A、1 mol铜片与含2 mol H2SO4的浓硫酸共热B、1 mol MnO2粉末加入含2 mol H2O2的溶液中C、常温下1 mol铜片投人含4 mol HNO3的浓硝酸中D、常温下1 mol铝片投入足量的浓硫酸中【答案】C3、将一定质量的镁、铜合金加入到稀硝酸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反应过程中还原产物全部是NO,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 mol·L-1的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 g,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开始加入合金的质量可能为16.4 gB.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1 molC.生成沉淀完全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100 mLD.标准状况下产物NO的体积为22.4 L【答案】C【解析】合金增加的质量即为OH-的质量,则n(OH-)=5.1 g/17 g·mol-1=0.3 mol,故C项正确。

根据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3 mol。

若全部为Mg,质量为3.6 g,若全部是铜,质量为9.6 g,A不正确;被还原的硝酸为0.1 mol,起酸性作用的硝酸为0.3 mol,B项不正确;标准状况下产物NO的物质的量即为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故其体积为2.24 L,D项不正确。

4、a mol FeS与b mol FeO投入到V L、c mol·L﹣1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产生NO气体,所得澄清溶液成分可看做是Fe(NO3)3、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可能为()①(a+b)×63g ②(a+b)×189g ③3(a+b) mol ④(Vc﹣)mol.A.②④ B.②③④C.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如果硝酸不足量,则未被还原的硝酸为生成硝酸铁部分的硝酸,根据N、Fe原子守恒得n(HNO3)=3n[Fe(NO3)3]=3n(Fe)=3[n(FeS)+n(FeO)]=3×(a+b)mol=3(a+b)mol,m(HNO3)=n(HNO3)·M(HNO3)=(a+b)×189g;如果硝酸过量,则FeS和FeO完全反应,被还原的硝酸为生成NO的硝酸,根据转移电子相等、N原子守恒得生成NO的硝酸量==mol,根据N原子守恒得未被还原的硝酸的量=Vcmol﹣mol=(Vc﹣)mol,故选B.5、足量铜溶于一定量浓硝酸,产生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若与2.24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气体被水完全吸收.若向原所得溶液中加入l0mol?L﹣1H2SO4溶液100mL,则继续溶解的Cu的质量为()A.0 B.32gC.38.4g D.48g【答案】C【解析】Cu和浓硝酸反应过程中,Cu失电子生成铜离子、硝酸得电子生成NO2、N2O4、NO,且转移电子守恒,这些气体若与2.24LO2(标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气体被完全吸收,说明氧气得到的电子等于这些气体生成硝酸根离子得到的电子,所以氧气得到的电子等于Cu失去的电子,根据转移电子得n(Cu)==0.2mol,根据原子守恒得n(Cu)=n[Cu(NO3)2]=0.2mol,再加入稀硫酸后,相当于溶液中含有硝酸,能继续溶解Cu,n(H+)=2n (H2SO4)=2×10mol/L×0.1L=2mol,n(H+):n(NO3﹣)=2mol:0.4mol=5:1>,所以氢离子有剩余,根据硝酸根离子计算溶解铜的质量,设溶解Cu的质量为x,3Cu+2NO3﹣+8H+=3Cu2++2NO+4H2O192g 2molx 0.4mol192g:2mol=x:0.4molx==38.4g,故选:C.6、密度为0.91 g·cm-3的氨水,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即质量分数为0.25),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A. 等于12.5%B. 大于12.5%C. 小于12.5%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如不考虑液体混合后体积变化,则稀释后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2.5%。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物质的检测(含解析)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物质的检测(含解析)

物质的检测1、为了除去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的Fe2+杂质,先加入合适的氧化剂使Fe2+氧化为Fe3+,下列物质中最好选用 ( )A.H2O2溶液 B.KMnO4溶液 C.Cl2水 D.HNO3溶液【答案】A2、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这溶液( )A.一定含有SO42— B.一定含有Ag+C.可能含有SO42—或Ag+ D.可能含有CO32—【答案】C3、某K2CO3样品中含有Na2CO3、KNO3和Ba(NO3)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二种.现将13.8克样品加入足量水,样品全部溶解,再加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9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正确判断是()A.肯定有Na2CO3B.肯定有KNO3,可能还含有Na2CO3C.肯定没有Ba(NO3)2,可能有KNO3D.肯定没有Na2CO3和Ba(NO3)2【答案】B【解析】解:样品加入水中,全部溶解,说明一定无硝酸钡,若13.8 g样品全是K2CO3,样品溶解后,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K2CO3+CaCl2═CaCO3↓+2KCl138 10013.8g xx=10g,而Na2CO3+CaCl2═CaCO3↓+2NaCl106 10013.8g yy=13g,现得到9g沉淀,则等质量的杂质与CaCl2溶液作用得到的沉淀小于10g,则一定含有KNO3,可能还含有Na2CO3,故选B.4、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42﹣、CO32﹣、NH4+、Fe3+、Al3+和K+.取该溶液100mL,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6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A.至少存在5种离子B.Cl﹣一定存在,且c(Cl?)≥0.4mol/LC.SO42﹣、NH4+、一定存在,Cl﹣可能不存在D.CO32﹣、Al3+一定不存在,K+可能存在【答案】B【解析】由于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说明一定有NH4+,且物质的量为0.02mol;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一定有Fe3+,1.6g固体为氧化铁,物质的量为0.01mol,故有0.02molFe3+,一定没有CO32﹣;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为硫酸钡,一定有SO42﹣,物质的量为0.02mol;根据电荷守恒,一定有Cl﹣,至少0.02mol×3+0.02﹣0.02mol×2=0.04mol,物质的量浓度至少=0.4mol/L,A 、至少存在Cl ﹣、SO 42﹣、NH 4+、Fe 3+四种离子,故A 错误;B 、根据电荷守恒,至少存在0.04molCl ﹣,故B 正确;C 、一定存在氯离子,故C 错误;D 、Al 3+无法判断是否存在,故D 错误;故选B .5、有一无色溶液,可能含有K +、Al 3+、NH 4+、Mg 2+、Cl -、SO 42-、HCO 3-、MnO 4-中的一种或几种。

2016届高考化学复习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全国卷,有解析):卤代烃

2016届高考化学复习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全国卷,有解析):卤代烃

2016届高考化学复习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全国卷,有解析):卤代烃1、分子式是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种B.7种 C. 8种D.9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有主链有5个碳原子的:CH3CH2CH2CH2CH2Cl;CH3CH2CH2CHClCH3;CH3CH2CHClCH2CH3;主链有4个碳原子的:CH3CH(CH3)CH2CH2Cl;CH3CH(CH3)CHClCH3;CH3CCl(CH3)CH2CH3;CH2ClCH(CH3)CH2CH3;主链有3个碳原子的:CH2C(CH3)2CH2Cl;共有8种情况。

故选C,考点: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点评:本题考查以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判断,难度不大,做题时要抓住判断角度,找出等效氢原子种类.一般说来,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等效,同一个碳原子上连的所有甲基上的氢原子等效,处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等效.氯原子取代任意一个等效氢原子所得的一氯代物是同一种.只要这样就可以了.比如说丙烷有两种一氯代物。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卤代烃的是()A.CH2Cl2B.CCl4【答案】C【解析】卤代烃分子中含有C、H、X(F、Cl、Br、I)原子,当含有其他元素的原子时肯定不属于卤代烃。

3、下列各组液体混合物,用分液漏斗能分开的是()A.溴乙烷和氯仿B.氯乙烷和水C.甲苯和水D.苯和溴苯【答案】BC【解析】两种液体互不相溶,则可用分液漏斗分离。

因此选项BC是符合题意的。

4、能够鉴定溴乙烷中存在溴元素的实验操作是 ( )A.在溴乙烷中直接加入AgNO3溶液 B.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加入AgNO3溶液C.加入NaOH溶液,加热后加入稀硝酸酸化,然后加入AgNO3溶液D.加入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后加入AgNO3溶液【答案】C5、某有机物具有手性碳原子,经下面的变化后仍一定具有手性碳原子的是A .加成反应B .消去反应C .氯代反应D .水解反应【答案】D6、1,2,3—三苯基环丙烷的3个苯基可以在环丙烷平面的上下,因此有如下的同分异构体,如图所示。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含解析)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含解析)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ΔH<0、ΔS>0的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B.NH4HCO3(s)=NH3(g)+H2O(g)+CO2(g) ΔH=+185.57 kJ·mol-1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速率【答案】C【解析】ΔH<0、ΔS>0,则ΔH-TΔS<0,任何温度下反应都能自发进行,A正确,B正确;用焓变和熵变判断反应的自发性,都有例外,故都不能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而应用复合判据,C错误;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因此能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速率,D正确。

2、已知反应2CO(g)==2C(s)+O2(g) 的ΔH为正值,ΔS为负值。

设ΔH和ΔS不随温度而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低温下能自发进行 B.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C.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高温下能自发进行D.高温下能自发进行【答案】B3、已知:△G=△H-T△S,△G为自由能变化,△H为焓变,T为热力学温度,△S熵变。

当△G<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G>0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据此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熵变大于零的反应肯定能自发进行B.焓变小于零的反应肯定能自发进行C.焓变大于零的反应肯定不能自发进行D.焓变小于零且熵变大于零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答案】D4、有关化学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发反应都是放热反应B.自发反应都是熵增大的反应C.能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D.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实现【答案】C5、某化学反应其ΔH=-122 kJ·mol-1,ΔS=231 J·mol-1·K-1,则此反应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自发进行( )A.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B.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C.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D.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答案】A【解析】反应自发进行,则ΔG=ΔH-TΔS=-122 kJ·mol-1- T·231×10-3kJ·mol-1·K-1<0,则T取任意温度。

2016届高考化学复习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全国卷,有解析):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2016届高考化学复习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全国卷,有解析):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2016届高考化学复习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全国卷,有解析):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含有下列官能团之一的有机物一定会产生银镜反应,此官能团是()A.—OH B.—CH=CH—C.—CHO D.—COOH【答案】C2、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所得到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随混合烃总物质的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混合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乙烯B.该混合气体一定含有甲烷和乙炔C.在110℃条件下,该混合气体与氧气混合,总混合气燃烧前后体积不变D.若混合气体由CH4和C2H4组成,则其体积比为1∶3【答案】C3、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它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反应有()①加成;②水解;③酯化;④氧化;⑤中和;⑥消去A.②③④ B.①③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答案】C4、有8种物质:①甲烷、②苯、③聚乙烯、④聚乙炔、⑤2-丁炔、⑥环己烷、⑦邻二甲苯、⑧环己烯,既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因反应褪色的是()A.③④⑤⑧ B.④⑤⑦⑧ C.④⑤⑧ D.③④⑤⑦⑧【答案】C5、在120℃时,某混合烃和过量O2在一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测知反应前后的压强没有变化,则该混合烃可能是 ( )A.CH4和C2H4 B.C2H2和C2H4 C.C2H4和C2H6D.C4H8和C3H6【答案】A6、叶蝉散(isoprocard)对水稻叶蝉和飞虱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防效迅速,但残效不长。

工业上用邻异丙基苯酚合成叶蝉散的过程如下:OHCH(CH3)23323OCH(CH3)2CONHCH3CH2CHOCH2COOHCH2OHCH2CHO2OHCH2COOH邻异丙基苯酚叶蝉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叶蝉散的分子式是C11H16NO2 B.该过程为取代反应C.叶蝉散在强酸、强碱性环境中能稳定存在D.可用FeCl3检验叶蝉散中是否含邻异丙基苯酚【答案】B7、有下列几种反应类型:①消去②加聚③取代④加成⑤还原⑥氧化,用丙醛制取1,2─丙二醇,按正确的合成路线依次发生的反应所属类型应是 ( )A.⑤③④① B.⑥④③① C.①②③⑤ D.⑤①④③【答案】D8、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为丁香油酚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二者所含官能团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含酯基B.均含醇羟基和酚羟基C.均含碳碳双键D.均为芳香族化合物【答案】C【解析】维生素C中含酯基而丁香油酚中不含酯基;维生素C中含醇羟基而不含酚羟基,丁香油酚中含酚羟基而不含醇羟基;维生素C中不含苯环,不属于芳香化合物;维生素C和丁香油酚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的性质1、最新研究表明生命起源于火山爆发,是因为火山爆发产生的气体中含有1%的羰基硫(COS),已知羰基硫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结合已学知识,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羰基硫属于非极性分子B.羰基硫的电子式为C.羰基硫的沸点比CO2的高D.羰基硫分子中三个原子处于同一直线上【答案】A2、用带静电的有机玻璃棒靠近下列液体的细流,细流发生偏转的是()A.苯B.己烷C.水D.四氯化碳【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细流发生偏转,说明分子中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重心不重合,形成了静电的吸引,即本题考查的是分子的极性问题。

3、下列变化或数据与氢键无关的是()A.水凝结成冰时,密度变小 B.氨分子与水分子生成一水合氨C.水在2000℃时,只有4%的H2O发生分解 D.水的沸点比同主族元素氢化物的高【答案】C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 C2H6分子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②由于氨和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NH3分子极易溶于水③ F2、Cl2、Br2、I2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④ NCl3、PCl3、CO2、CS2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e-稳定结构⑤原子序数为34号的元素属于长周期的副族元素⑥由于非金属性Cl>Br>I,所以酸性HCl>HBr>HI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②④③⑤【答案】B5、有4组同一族元素所形成的不同物质,在101kPa时测定它们的沸点(℃)如下表所示:下列各项判断正确的是( )A.abc的化学式分别为Ne2、Br2、HFB.第三组与第四组相比较,化合物的稳定顺序为:HBr>dC.第三组物质溶于水后,溶液的酸性:c>HCl>HBr>HID.第四组物质中H2O的沸点最高,是因为H2O分子内存在氢键【答案】B6、关于氢键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冰中平均每个水分子可形成2个氢键B.分子间氢键使物质熔点和沸点升高C.分子间形成氢键可使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D.HF的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其分子间能形成氢键【答案】D7、PH3是一种无色剧毒气体,其分子结构和NH3相似。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PH3分子呈三角锥形B.PH3分子是极性分子C.PH3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e—结构D.PH3分子稳定性低于NH3分子,因为N-H键键长更短、键能更高【答案】C8、下列化合物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 )【答案】D9、许多单质或化合物,易溶于含该元素的盐溶液、酸溶液或熔融液中,如I2易溶于KI溶液中,S 易溶于K2S溶液中,KF易溶于HF中。

下列工业生产中应用了上述相似相溶规则的是()A.炼铁B.制硝酸C.制发烟硫酸D.合成氨【答案】C【解析】利用题给信息可知SO3应易溶于SO3对应的酸,即H2SO4溶液中,故C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都是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制备,与相似相溶规则无关。

10、下列化学式对应的结构式从成键情况看不合理的是( )【答案】D【解析】H、Se、N、C、Si形成的共用电子对分别是1、2、3、4、4。

11、二茂铁分子[Fe (C5H5)2]是一种金属有机配合物,是燃料油的添加剂,用以提高燃烧的效率和去烟,可作为导弹和卫星的涂料等。

它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茂铁中Fe2+与环戊二烯离子(C5H5-)之间为离子键B.F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ⅧAC.Fe2+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D.1mol环戊二烯()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5N A ,π键的数目是2N A【答案】C12、同学们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很多有害的挥发性物质,二氯甲烷就是其中的一种,吸入会引起慢性中毒,有关二氯甲烷的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B.键角均为109°28′C.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D.分子属于极性分子【答案】D【解析】二氯甲烷为甲烷的取代产物,故二氯甲烷中C原子以sp3杂化,形成四面体结构,由于空间结构不对称,故为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分子中两个Cl原子始终处于相邻的位置,故无同分异构体。

13、通常状况下,NCl3是一种油状液体,其分子空间构型与氨分子相似,下列对NCl3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NCl3分子中N﹣Cl键的键长比CCl4分子中C﹣Cl键的键长长B.NCl3分子是非极性分子C.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NCl3不含孤电子对【答案】C【解析】解:A.C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N原子的原子半径,所以CCl4中C﹣C1键键长比NC13中N﹣C1键键长,故A错误;B.NC13的分子空间构型与氨分子相似,都是三角锥型结构,氨分子是极性分子,所以NCl3分子也是极性分子,故B错误;C.NC13中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5+化合价的绝对值3=8,所以N原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NC13中C1原子最外层电子数7+化合价的绝对值1=8,所以C1原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C正确;D.N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形成3个σ键,含有1个孤电子对,故D错误.故选C.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烯中C=C的键能是乙烷中C-C的键能的2倍B.氮气分子中含有1个σ键和2个π键C.N-O键的极性比C-O键的极性大D.NH4+中4个N-H键的键能不相同【答案】B15、下列事实,不能..用氢键知识解释的是 ( )A.水分子高温下也很稳定 B.水和乙醇可以完全互溶C.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 D.液态氟化氢的化学式有时可以写成(HF)n的形式【答案】A16、某学生为了验证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产物,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⑴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②______________⑵写出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浓H2S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⑷本实验需要加热的装置为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⑸写出装置C、D中可观察到的现象:C______ ___,D。

_____ __ _————————————⑹ D中反应每生成1mol水分子,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_个【答案】⑴长颈漏斗⑵ Zn+2H+====Zn+H2↑⑶干燥H2⑷D ⑸ C白色变蓝色,D黑色变红色⑹2N A。

1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过程除去AlCl3中含有的Mg2+、K+杂质离子并尽可能减少AlCl3的损失。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混合物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溶液能否用氨水代替,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a中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在溶液a中加入盐酸时需控制溶液的pH,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此,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研究AlCl3晶体的性质,在得到AlCl3溶液后,如何得到AlCl3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Mg2++2OH-===Mg(OH)2↓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 不能,因为在Al3+与氨水反应生成Al(OH)3后,不能继续与氨水反应,不能将Al(OH)3与Mg(OH)2分开(2)K+、Cl-、Na+、AlO2—因为Al(OH)3能溶下强酸,所以需控制pH,防止部分氢氧化铝转化成Al3+在a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3)在HCl气氛中对AlCl3溶液进行蒸发结晶【解析】(1)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Mg2+可与OH-反应生成Mg(OH)2沉淀,Al3+与OH-反应生成NaAlO2;氢氧化钠溶液不能用氨水代替,因为在Al3+与氨水反应生成Al(OH)3后,Al(OH)3不能与氨水继续反应,从而不能将Al(OH)3与Mg(OH)2分开;(2)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除去了Mg2+,但又引入了Na+,同时Al3+转化成了AlO2—;因为氢氧化铝能与强酸反应,所以在加入盐酸时,需要控制溶液的pH,以防止部分铝转化成Al3+;氢氧化铝只能与强碱或强酸反应。

因此,可在溶液a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气体;(3)直接加热蒸发AlCl3溶液会因为AlCl3的水解而得不到AlCl3晶体,为此可在酸性气氛下进行蒸发结晶。

18、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可用来制取、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的颜色变化。

实验时必须使用铁屑、6mol·L-1的硫酸,其他试剂任选。

填写下列中的空白:(1)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

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实验开始时先应将活塞D (填“打开”“关闭”或“无关系”),C中收集到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3)简述生成Fe(OH)2的操作过程。

(4)拔去装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气进入,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铁屑,Fe+2H+=Fe2++H2↑ (2)打开,H2(3)关闭活塞D ,使FeSO 4溶液压入B 瓶中进行反应(4)4Fe(OH)2+O 2+2H 2O =4Fe(OH)3【解析】试题分析:(1)A 装置是制取FeSO 4的装置,所以先加入的试剂是铁屑,发生的离子反应为Fe +2H +=Fe 2++H 2↑。

(2)实验开始时,应该先排除装置中的空气,所以应该先把活塞D 打开,让产生的氢气充满整个装置。

(3)当整个装置充满氢气后,关闭活塞D ,由于A 中继续产生气体会将生成的FeSO 4压入到B 装置中,因此反应产生了Fe(OH)2。

(4)空气进入会将Fe(OH)2氧化,其反应为:4Fe(OH)2+O 2+2H 2O =4Fe(OH)3。

考点:氢氧化亚铁的制备点评: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出活塞D 的用处。

19、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和其他必要的用品,利用反应:2NH 3+3CuO=====△N 2+3Cu +3H 2O 证明氨气具有还原性。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反应所需氨气用浓氨水和固体氢氧化钠混合制取。

能够用这种方法快速制得氨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应在上述________(填写编号)装置中进行。

(2)C 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用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能够说明生成了铜单质的现象为________;为了检验反应生成的水蒸气,应在D 装置中装入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_。

(4)为了达到上述实验目的,从左到右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用A 、B 、C 、D 表示,根据需要,装置可重复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