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七颗钻石教学设计张彩蓉 2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语文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七颗钻石》第2课时教学目标:1.带着美好的感情朗读课文。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重点: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体会其中的美好的感情。

教学难点: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具、学具准备:PPT、板书道具、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一.学有所获:复习导入情境,师生合作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题——《七颗钻石》2.复习导入课文情境(1)让我们回到很久很久以前——教师深情朗读(描述)第一自然段内容。

(干旱土地的图片配上一段凄惨的背景音乐)(2)女生读第一自然段。

3.教师引读,师生带着美好的感情合作读课文,边读边回顾水罐的变化过程,相机板书。

二.学有所惑(一)学生提出疑惑根据板书内容——水罐的变化过程,请学生提出问题,说出疑惑:水罐一次次发生变化的原因?(二)解决疑惑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边读边划:用波浪线划出水罐四次变化的原因的句子。

2.教师指导体会水罐第一次变化:(1)请学生读出课文中描写水罐第一次发生变化的句子。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2)体会小姑娘面对水罐的第一次变化的心情——用课文中的词“喜出望外”(3)抓住关键词“喜出望外”指导朗读,在情境朗读中体会小姑娘渴望喝水的心情。

指名读、男生读(4)体会水罐第一次变化的原因——孝心(板书)(5)学法小结:结合水罐变化表,总结找出第一次变化的原因的方法是:先找句子,边读边想;再抓重点词,理解体会;最后就找到变化的原因。

人教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下册19七颗钻石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下册19七颗钻石优秀教学案例
(三)小组合作
1.小组划分: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确保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补性。
2.分工合作: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互动交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成果展示:鼓励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的魅力。同时,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提高课堂互动性。在课堂拓展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编写以“关爱自然,保护水资源”为主题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探讨。
2.问题驱动:将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共同探讨问题,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使学生学会自我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5.环保意识培养:总结故事中的环保意识,强调关爱自然、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从而激发他们关爱自然、保护水资源的情感。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学生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内容解析: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定稿)19、七颗钻石优秀教案

(定稿)19、七颗钻石优秀教案

(定稿)19、七颗钻石优秀教案《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并能感情朗读课文。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学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能理解文章的主旨爱心的力量。

教学难点:能发挥想象并用到写作中。

教学过程:一、巧引课题,整体感知1、师:同学们,昨天的语文课我们被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吸引了,故事的名字叫——七颗钻石(齐读题目),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七颗钻石》,进入新内容学习前,先来查看上一节课掌握的情况。

(课件出示:主要内容填空)二、提炼焦点、扣准文眼水罐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三、紧扣文段、品词析句1、这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发生在一次大旱灾中,文中是怎样描写地球上发生的这次旱灾景象?2、齐读第一自然段。

3、找出文中反映旱情特别严重的词语。

(干涸、干枯、焦渴)师:同样是非常的极度严重的干,河流和水井用的是干涸,草木关句子读一读。

出示“一天夜里……清澈新鲜的水。

”(1)这会是一个怎么样的黑夜啊?同学们,你们试过在黑暗中独自一个人出行吗?这个小姑娘害怕吗?她也害怕,可是为了生病的母亲,她让自己变得勇敢!孝心让她有战胜困难、战胜黑暗的勇气!她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到处找水,哪里都找过了,最后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你能想象小姑娘当时到哪去找水了吗?是怎样去找水的吗?这时她心里最渴望的是什么呢?(2)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小姑娘?(勇敢、有孝心)(3)过渡:……当她醒来时,水罐里却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你们猜猜看水罐里怎么会有水呢?学生自由回答。

(4)小姑娘对妈妈的这片孝心,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澈新鲜的水,这时小姑娘的心情又如何?(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的句子)学生读。

(5)从“真想喝个够”这个词你能感受到什么?(小姑娘极度干渴!)谁能把这句话读好?学生练读。

(6)小结:看,就是这样一个小姑娘,为了母亲忍住了干渴,是多么孝顺,多么爱妈妈。

[精品]《19、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二).doc

[精品]《19、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二).doc

《19、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二)课题: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册第五单元《19、七颗钻石》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从水罐一次次变化中体现爱心的力量;4、体会小姑娘乐于助人、孝敬长辈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现爱心力量。

教学难点:感悟故事中作者神奇的想象力。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幻灯片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wma视频授课人:梁素红一、视频导入播放视频,让学生感悟其中蕴藏的感情。

(提问:从这个视频中,你能体会到什么?(爱的传递)总结:是的,爱自己,更要爱他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七颗钻石》,来感受这份浓浓的爱吧!(板书:19、七颗钻石)二、复习、巩固生字词师:瞧,在这片璀璨的星空中,小天使正在夜空中呼唤着你们,她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星星宝盒,里面装着上节课学过的生词,谁敢来挑战一下?(生词检测):钻石焦渴水罐咽唾沫涌出新鲜凑上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忍不住绊倒递给清澈一瞬间三、回顾故事情节师: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回答)出示故事大意,生读。

四、分析课文1、分析第一自然段,体会旱灾的严重(一)多感人的故事啊,是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大旱灾)(二)从哪里看出旱灾的“大” ?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用波浪线画出来。

)(三)出示句子,提问:“干涸”“干枯”“焦渴”这三个词可以调换位置吗?为什么?(根据偏旁理解干涸形容水源断绝,干枯形容草木缺水,“焦渴而死”,“焦渴”的意思是喉咙很干,渴得受不了。

喉咙就像冒火了烧焦了一样。

)(四)面对这么严重的旱灾,你的心情怎样?(生带感情读这一自然段,配乐)(五)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最需要什么?(是的,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只有等待死亡!)2、读第二三四自然段,分享水罐的神奇的变化过渡:带着找到水的一丝希望,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为生病的母亲找水,这一过程中水罐发生了几次神奇的变化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4 自然段,找一找,并用横线画出来。

19、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19、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19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七颗钻石》是义务教育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可贵的亲情、友情”专栏中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讲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小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这个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喝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二、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多数学生能借助字典、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但在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方面还是一大难点。

因此,我在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学习,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姑娘那美好的心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小姑娘乐于助人、孝敬长辈的美好品质,教育孩子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重点: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难点:感悟故事中作者神奇的想象。

教法:引读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爱的奉献》音乐。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二、板书课题,紧扣“钻石”,明确学习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自学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

四、交流初读所得。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2、指名读文,读后评议。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件什么事?4、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

示例:“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19.《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难点:感悟故事中作者神奇的想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导语(干旱图片配乐)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位小姑娘夜里出门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喝,接着又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呢?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童话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七颗钻石。

1、复习词语:旱灾、钻石、焦渴、水罐、反正、递给、唾沫、涌出、新鲜、忍不住、喜出望外、匆匆忙忙2、谁能用其中的词语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学习新课(一)理清水罐神奇的变化1、默读课文2至4自然段,想想水罐发生怎样神奇的变化?用“——”画出来。

2、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星星钻石金银?空还是满满3、总结板书:同学们,小姑娘手中的空水罐变成满的,掉在地上端端正正还是满的,接着又变成银的、金的,最后居然变成星星,面对这么神奇的变化,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师板书:“?”(二)学法指导,感受爱的力量。

(朗读课文,品词析句,感受爱的力量。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想想: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这样的变化呢?画出让你感动的地方。

2、学生汇报,谈体会,品读句子。

(重点品读的句子)(1)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2)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

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

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3、总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在学习水罐变化原因的时候,是先读段落,再找句子,体会这些句子让我们感动的地方,最后抓住重点词语再来读句子。

三语下19《七颗钻石》教案

三语下19《七颗钻石》教案

《七颗钻石》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关心他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明白童话的教育意义,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旨在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爱心可以创造奇迹,爱,可以改变一切。

希望学生能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难点: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童话的故事情节是曲折离奇的,是作者通过想象加工而成的,意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中悟出爱的博大。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阅读、了解一些关于“爱心”的故事。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启动情感。

同学们!童话《白雪公主》的故事都很熟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去了解它神奇的来历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2按提示说一说: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师总结课文写的是: 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找到水后,水罐一次次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的故事。

)三、指导朗读,读准读顺,体悟自然界的“干渴”。

(课文1——3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A谁能告诉我这一节主要写什么?(故事发生的背景)B旱灾是什么?(缺水。

干燥,生命的生长遭到了破坏……)那大旱灾就是(破坏性更大)C找出文中反映旱情特别严重的字词。

干涸什么意思?(干)干枯是什么意思?(干)焦渴什么意思?(干),同样是非常的极度严重的干,河流和水井用的是(干涸),草木丛林用的是(干枯),人与动物用的是(焦渴)。

好,我们再来读一读,体悟用词的变化。

D你能想象一下当时地球上是一片怎样的景象吗?(放图片)C面对如此景象,你的心情怎样?(沉重)把这种感受送进去朗读。

19七颗钻石教案

19七颗钻石教案

19、《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培正小学梁艳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的丰富想象力。

3、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使学生懂得爱心对别人、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只有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教学重难点
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的丰富想象力。

课前准备
歌曲《爱的奉献》、《我爱我的家》、《让爱传出去》,爱心捐款的照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题,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词语。

2、复习课文第1自然段
3、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
2、3自然段找出水罐变化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然后自己读一读。

①学生汇报
②概括板书
③课件出示句子汇总
2、从水罐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请你再次默读课文第2、3自然,用波浪线划出来,并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

①引导学习第一次变化的原因
②小结学法
③小组合作探究
④小组汇报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齐读
2、质疑、感悟
3、感情朗读
四、品读课文,内化感悟,质疑
五、总结延伸
六、升华爱心,进行品德教育
板书设计 19、七颗钻石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银水罐→金水罐→跳出七颗很大的
正,水依然是满钻石,接着涌出
的一股巨大的清澈
又新鲜的水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普安小学张彩蓉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并能感情朗读课文。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学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对待生活。

重点:能理解文章的主旨爱心的力量。

难点:能发挥想象并用到写作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昨天的语文课我们被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吸引了,故事的名字叫——七颗钻石(齐读题目),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七颗钻石》,进入新内容学习前,先来查看上一节课掌握的情况。

故事中的这只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板书:木──满水──银──金──钻石)
真是一只神奇的水罐!这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发生在一次大旱灾中,请看图片,没有水,呈现出怎么样的景象呢?
齐读第一自然段。

这时的水意味着什么?(生命、希望、活着的力量、一切)
是呀,水是多么珍贵呀!可是水呢,这生命之水又在哪里呢?
眼看着旱灾将毁灭一切时,一个奇迹发生了。

一天夜里,一位小姑娘竟意外地得到了满满一罐子清亮清亮的水。

这罐水是怎么来的呢?请小朋友认真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可以用笔划划关键词句。

二、品读体会爱心。

第一次变化:
1、有一个小姑娘在黑暗的夜里,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在找水的过程
中,水罐发生了怎样神奇的变化呢?小组一起合作读第2、3自然段。

2、(汇报,)
3、那么木水罐怎么会装满清澈新鲜的水的呢?请你找出相关句子读一
读。

出示“一天夜里……清澈新鲜的水。


(1)这会是一个怎么样的黑夜啊?同学们,你们试过在黑暗中独自一个人出行吗?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小姑娘?(善良、有孝心)
(2)这个小姑娘到处找水,哪里都找过了,最后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3)睡着的小姑娘做了一个梦,梦见什么呢?
(4)正如你们说的,当她醒来时,竟意外得到一罐清澈新鲜的水,这时小姑娘的心情如何?
(5)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回家去。

”个别读,齐读。

(6)对啊,这一罐水太重要了,小姑娘紧紧地抱着水罐。

能把抱字换成拎、端吗?
(7)总结,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使空木罐装满了水。

(板书:
孝心)
第二次变化(变成银罐):
那么,装满水的木罐怎么会变成银罐呢?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1)指名说,出示“小姑娘往手掌……变成了银的。

”指名读。

(2)小姑娘得到了一罐子水太开心了,所以她不小心被一只小狗绊倒了,她责怪小狗了吗?(没有),她是怎么做的?齐读。

(3)小姑娘真善良啊,对小动物充满了关爱,所以木水罐变成了银水罐。

齐读,一起感受小姑娘对动物细致的关爱。

第三次变化(变成金罐):
(1)太神奇了,是什么原因使银水罐再一次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呢?从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出示“小姑娘回到家……变成了金的。

”指名读,体会读,读出生病的、缺水的虚弱语气,从母亲的话中感受到什么?(板书:母爱)带着妈妈对女儿浓浓的爱,朗读这一段。

第四次变化(钻石):
(1)神奇的故事还没结束,金罐再一次发生变化,再回到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2)出示“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了……水流。


①指名读。

②小姑娘口渴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③在这种口渴难忍的情况下,门外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过路人讨水喝,你觉得她会怎么做?
忍不住了可还在忍,而且是如此艰难的忍了,为的是帮助一个陌生的过路人。

7、出示填空:
在口渴难忍的情况下,小姑娘先想到的是______,是______,是______,却忘了______。

出示:小姑娘有一颗()的心灵。

同学们啊,爱的心灵就是这样的崇高!因为小姑娘对过路人的友爱,所以:七颗很大的钻石从水罐里──跳了出来,
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涌了出来。

⑷让我们再一次张开想象的翅膀,设想一下,在清流的滋润下,大地出现了怎么样的美丽景象?
那股水流越涌越多,向门外流去,向____流去,向____流去……
草儿____,花儿____,树木____,
牛儿羊儿____,
老人、孩子、小伙……
5地球在清流的滋润下,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是什么创造了这样的奇迹?(爱)
三、延伸阅读爱能创造奇迹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路读来,一路想来,让水罐不断发生变化的爱心。

(板书:画水罐,写爱心)
虽然爱的内容不同,但爱的意义是相同的,是爱创造了故事中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神奇的变化还未停止。

老师朗读最后一段。

2、为什么不把钻石留给小姑娘她们,而让它飞上天变成了星星呢?
(闪闪发亮的星星象征着爱心。

七颗钻石化成了七颗星星,让爱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个角落,照进每个人的心中。


你们看,天空中这么多星星,寄托着同学们一个个美好的愿望。

晶莹闪亮,玲珑剔透。

希望同学们这颗颗爱心永远像钻石般闪亮,像星星般璀璨!
最后请同学们欣赏《让世界充满爱》。

板书设计七颗钻石
空木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