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神话与历史》说课稿

合集下载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神话与历史》说课稿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神话与历史》说课稿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神话与历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神话与历史》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历史学科的早期阶段,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神话与历史的区别,以及中国古代的历史。

教材从神话传说开始,引导学生认识神话与历史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引入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复杂的历史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对历史学科有一定的了解,但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还停留在故事和传说的层面,对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神话传说中走向历史真实,理解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神话与历史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神话与历史的联系和区别,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

2.原因:学生对神话与历史的认识模糊,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了解不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神话与历史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介绍神话与历史的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3.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

4.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神话与历史的关系,以及神话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5.教师讲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并对中国古代历史进行系统讲解。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神话与历史的区别,以及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

7.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神话与历史关系的课后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神话与历史》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神话与历史》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神话与历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神话与历史》是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3课,主要讲述了神话与历史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神话与历史的起源、发展以及它们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神话的产生和流传、历史的特征及其与神话的区别、神话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神话故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神话与历史的联系和区别认识不清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 对神话与历史的概念混淆;2. 无法区分神话与历史的特征;3. 对神话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缺乏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神话与历史的起源、发展及作用;掌握神话与历史的特征及其区别;认识神话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神话与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神话与历史的特征及其区别。

2.神话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神话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神话与历史的特征,加深对两者区别的认识。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及相关资料。

2.神话故事视频或音频资料。

3.分组讨论问题及评分标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神话故事视频或音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神话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听说过哪些神话故事?它们与历史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神话与历史的起源、发展及作用。

重点讲解神话与历史的特征及其区别。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神话与历史的特征及其区别。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解答和巩固。

(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神话与历史课件华东师大版

(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神话与历史课件华东师大版
第三十七页,共41页。
5.1937年4月5日,毛泽东在一篇祭文( jìwén)中写道:“赫赫始祖
,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
第三页,共41页。
讲授 ( jiǎngsh òu)新课
大约(dàyu历ē)4史0传00说多时年期前(,sh我íq国ī)大地地域上示分意布图着许多部落。 相传,在黄河流域有两个强大的部落,分别由炎帝.黄帝领导 。在东方,蚩(chī)尤领导的部落力量很大。
第四页,共41页。
一、炎黄的传说
1.炎黄(yán huánɡ)联 盟

先是代表庙底沟文化(仰韶文化(Yǎngsháo wénhuà)中承袭半 坡类型的一种文化类型,因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而得名。其 分布中心在陕西.河南.山西,范围较半坡类型为大)的黄帝打败了代 表半坡文化(属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Yǎngsháo wénhuà),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的炎帝,然后炎黄合在一起,擒 杀了代表良渚文化(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铜石 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的蚩尤。蚩尤的 东夷部族投降后,好多人思念旧主,不守纪律。黄帝于是请画像师 画了蚩尤的像,高悬在旗子上。蚩尤旧部看到画像,心生畏惧,自 感羞耻,于是不再闹事。后世以蚩尤为刑罚之神,源自于此。
第三十页,共41页。
尧舜禹的传说 尧:生活简朴 克己爱民 舜:谦让 孝顺 有德行
(déxíng) 禹:大公无私 同甘共苦
高尚的品质
人民 (rénmín)爱 戴
第三十一页,共41页。
3.“禅让制”
“禅让”的实质— —原始社会时期 (shíqī)的一种民主推 选部落首领的制度。
第三十二页,共41页。
• 神话传说是历先史民学创的世真的实集性体.科记学忆性,它。或多或少能帮助我 们复原那些远古时代的历史(lìshǐ)场景。 2.不能用历史事实去衡量远古传说 。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初一历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第3课神话与历史 教案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初一历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第3课神话与历史 教案

第3课《神话与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备课组张丹霞孙晶田剑主备人张丹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炎黄联盟,涿鹿之野等黄帝与炎帝的传说故事;知道尧、舜、禹的传说以及禅让。

理解炎帝与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提问,学生自学归纳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炎帝和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初祖,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炎黄部落联盟;尧舜禹的传说教学难点:了解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与区别教法设计:讲述、分析学法设计:自学、归纳教学准备:多媒体填充图册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南北方原始农耕文化代表的地区和特点等。

二、导入新课:我们中国人平常以什么子孙自称?(生:炎黄子孙),为什么我们会称为炎黄子孙?通过今天这节课大家就会有所了解,板书:第3课神话与历史三、新授(一)炎黄的传说自学13页第一段,完成以下问题:1、炎黄联盟:相传距今5000年前,黄河流域分布着许多部落,和两个部落最为强大,世代互通婚姻,关系密切,后来,一同由西北发展到中原,结为。

2、涿鹿之战:(1)爆发:炎黄部落联盟与一个以为首领的东方大部落大战于。

(2)结果:蚩尤被擒杀,部分部落成员退到了南方。

此后,中原的部落推举黄帝为的首领。

让学生讲述涿鹿之战的经过。

3、人文初祖提问:(1)你知道黄帝时代有哪些发明吗?学生看课本找出。

教师展示多媒体图片,让学生看图说史,掌握皇帝时代的发明。

生:传说黄帝发明了船和车;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黄帝时代还发明了弓箭、衣服、宫室、历法、音律、医药等(2)我们为何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学生根据15页第一段回答,明确炎帝和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拓展:学生朗读毛泽东祭黄帝陵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提升:通过议一议,讨论神话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关系(包括联系与区别)学生能依据课本答出联系:神话传说或多或少能帮助我们复原那些远古时代的历史场景。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神话与历史》ppt课件(共23张PPT)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神话与历史》ppt课件(共23张PPT)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蚩尤
蚩尤是传说东方 九黎族的首领。 他力大无穷、勇 猛彪悍。蚩尤活 动于今河北、山 东、河南及安徽 北部地区。
黄帝为什么被称为“人文初祖”? “涿鹿之战”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你对黄帝的发明有什么看法?认为
等,这是可信的。但说这些是黄帝、嫘祖个 人的发明,哪些就是带可有信神的话?的哪些色带彩有了神。话实色际彩上?其 中的任何一怎样项看发更明科,学都?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 劳,而是经过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 因此,历史上的这些记载,反映的应该是黄 帝那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但由于黄 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所以人们也就把这些 发明都归功于他和他的妻子及其部属了。
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所证 实。)总之,神话有可能是夸大的,对它不可 全信;只有对于其中已被实物佐证的部分,才 能相信。历史事实则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 实,可以完全相信。
炎帝
历史传说中,炎帝 是一位伟大的人物, 是他开发了华夏的 原始农业,是农耕 文化的创始人。还 传说他利用火为人 类造福,制造乐器, 倡导物质交换……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2621.8.26Thursday, August 26,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3:25:0213:25:0213:258/26/2021 1:25:02 PM •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8.2613:25:0213:25Aug-2126-Aug-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13:25:0213:25:0213:25Thursday, August 26, 2021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神话与历史教案3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神话与历史教案3华东师大版

第3课历史及神话第3课历史及神话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黄帝——人文初祖教学难点尧舜禹“禅让”的含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反映出原始社会晚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农耕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和阶级都出现了。

)引导过渡:及大汶口考古发现可以互相印证的传说很多,本课将使你了解到十分有趣的内容。

集体朗读“导入框”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毛泽东题词,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和了解黄帝的欲望。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炎黄战蚩尤教师指导学生阅读11页“正文”和12页“阅读文字”,观看地图册第5页的《涿鹿之战》和《炎黄战蚩尤》要求学生解答:“涿鹿之战是怎么一回事?”(分解为征战双方、征战过程、征战结果等方面进行启发)。

指出,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黄帝——人文初祖指导学生阅读12—13页,讨论回答:1、组织学生“动脑筋”(13页):你对上述神话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科学?(A.那时能造宫殿、制衣裳、挖水井、造舟车、出现文字、编制乐谱等,有可信的一面。

B.说成是黄帝、嫘祖、仓颉、伶伦几个人的发明,就带有神话色彩了。

C.上述发明应是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不可能只是个别人的功劳。

这些历史记载反映的是那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由于黄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人们就把这些发明都归功于他和他的妻子及其部属了。

)2、指导阅读12页“文献资料栏·孙中山语录”,理解其语义。

观看“黄帝的发明贡献”插图,讨论回答:“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平蚩尤,多发明)3、组织学生读“自由阅读卡”(第15页),联系前面学过的神话传说,开展14页“活动及探究1,议一议:远古传说及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启发学生回答出:神话传说是先民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但也蕴藏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例如,炎黄时代的传说,不仅可以在《史记》的《五帝本纪》中有所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所证实。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神话与历史》课件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神话与历史》课件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三课 神话与历史
复习回顾
通过上课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种植水稻 和 粟 的国家。其中位于 长江 流 域的河姆渡人种植的是 水稻 ,他们生活在距 今约 七千年前,他们居住的是 干栏式 的房 子。而位于 黄河 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种植 的是 粟、黍 ,他们生活在距今约 五六千 年 前,他们居住的是半地穴式 式的房子。
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涿鹿之战
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 交战双方: 黄帝部落联合炎帝 部落对战蚩尤部落 结果: 炎、黄战胜蚩尤。 历史意义: 为华夏族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二、黄帝
尝百草创医术
仓颉造字
制造指南车
养蚕缫丝 观察出天文星座
传说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造船
建造宫室
二、炎帝
传说是农耕和医 药的发明者, 自他 以后中国进入农耕 社会.
锣鼓喧天迎八方来客
拜祖现场的武术表演
千人合唱《黄帝颂》
孙 中 山
明 , 唯 有 我 先 。
蚩 尤 乱 。 世 界 文
创 造 指 南 针 平 定
神 州 轩 辕 自 古 传 ,
中 华 开 国 五 千 年 ,
——
一、炎黄的传说
黄帝为什么叫“黄”帝呢? 《淮南子》一书说,因为黄帝是管理四方的中央的首领, 他专管土地,而土是黄色,故名“黄帝”。 黄帝为何又名“轩辕”呢? 根据史料记载,黄帝在战争中发明一种车战法,古人把 有布幕的车叫做“轩”,两车中间空当称为“辕”,所以 后人便又把黄帝叫做轩辕氏。
思维拓展 今天我们祭祀炎帝和黄帝有什么历史意义? 让人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华夏文明,进一 步增强民族凝聚力、自豪感,团结所有炎黄 子孙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神话与历史教案4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神话与历史教案4华东师大版

第三课神话与历史【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炎帝、黄帝是我们华夏族的祖先;尧、舜、禹。

理解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的含义,“禅让制”。

2.过程与方法:知道黄帝及炎帝时的重要发明,了解他们对华夏族的形成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知道尧、舜、禹“禅让”的传说,了解原始社会的终结,基本了解传说与史实的异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初祖。

【教学重难点】重点:华夏族的形成,黄帝——“人文初祖”。

难点:“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法、讨论法、图示法和讲解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2007年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和他的夫人在河南参加了一个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而与他同时参加的,共有4万人之多。

而近来又有一份报纸用了很大的篇幅,探讨寻根祭祖活动盛行,甚至上升到国家级别的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为什么祭拜黄帝陵那么受重视?我们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根又在哪里呢?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说说炎黄战蚩尤的相关史实。

2. 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初祖”的原因是什么?3. 黄帝有哪些主要贡献?有何深远影响?4. 尧、舜、禹有哪些美德值得我们学习?5. 什么是“禅让”?其实质及表现是什么?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 炎黄战蚩尤(1)炎帝和黄帝: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

(2)蚩尤:我国传说中东方部落的首领。

(3)涿鹿之战:在距今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和黄帝联合在涿鹿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

(4)华夏族: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 尊称原因:炎、黄战胜蚩尤,黄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3. 主要贡献:(1)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神话与历史》说课稿(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华夏之祖》这一课讲到了原始社会的终结,奴隶社会的开始,为第二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主题是“人文初祖”黄帝的传说,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学情分析
本教学设计面向的是平均水平较高的重点中学学生。

这类学生都基本形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有比较扎实的知识基础,熟悉“三主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有完善的学习小组,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课,自觉完成定向自学,有着良好的小组讨论和学生交流的经验。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合作学习, 归纳共同点,寻找历史线索,提高抽象归纳能力,逐步学会从历史表象看实质。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定向自学,共同参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并进一步探索新的问题。

(2)通过互相讨论、全班交流共同寻找答案的方式,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3)总结归纳,为今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基础。

(4)巩固提升,对过学生阅读课文,课堂练习,进一步理解掌握学习内容。

同时,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使主题得到升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炎黄子孙”的源头和由来,加深民族认同和自豪感。

(2)通过比较思考传说与史实的区别,提高分辨是非、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黄帝为什么被称为“人文初祖”?
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因为传说他发明了许多跟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如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同时他生活的时代还出现了文字、音乐、养
蚕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所以在人看来,“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缔造者和中华早期文明的集大成者,在他身上凝聚着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他是族群的化身”。

2、难点:正确理解尧、舜、禹“禅让制”的含义。

禅让是原始社会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被推选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

五、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教师引导相结合。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及时指导,提纲挈领并适时总结归纳。

最后,通过课堂练习,达到巩固提升的目的。

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 (出示图片以及相关网页)2007年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和他的夫人在河南参加了一个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而与他同时参加的,共有4万人之多。

而近来又有一份报纸用了很大的篇幅,探讨寻根祭祖活动盛行,甚至上升到国家级别的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为什么祭拜黄帝陵那么受重视?我们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根又在哪里呢?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

学生定向自学,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2)后人为何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3)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2、新课教学
[教师讲述] 在四五千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活动着许多部落。

传说中有两位著名的部落首领,那就是黄帝和炎帝。

在东方有强大的蚩尤部落,在南方还有苗蛮部落。

(出示部落分布图)相传蚩尤部落勇猛异常,还曾经与黄帝部落发生了一场大战。

这场大战在哪里发生?
[学生回答] 涿鹿
[教师讲述](出示形势图)相传蚩尤部落“铜头铁额”,骁勇非常,在涿鹿之战中,黄帝部落一度落于下风,后来与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甚至要找来天女相助,还发明了指南车,才最终打败了蚩尤部落。

[板书]一、炎黄战蚩尤
著名战役:涿鹿之战
[教师提问]你怎么看涿鹿之战?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学生回答]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成果。

[教师归纳]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教师讲述](出示线索)炎帝和黄帝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并且结成部落联盟。

而在炎帝和黄帝之后,又相继出现了尧、舜、禹三个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

在长期的发展中,华夏民族形成了。

因此,炎帝和黄帝被认为是华夏民族的祖先,我们也自豪的自称为“炎黄子孙”。

[教师过渡]而其中,黄帝更是被称为“人文初祖”,这又是为什么呢?
[板书]二、黄帝——“人文初祖”
[教师提问]黄帝和他身边的人有哪些发明?
[学生回答]……
[板书]黄帝:宫室、衣裳、挖井、舟车
嫘祖:养蚕缫丝
仓颉:文字
伶伦:乐谱
[教师提问]看完了黄帝的贡献,请大家回答刚才的问题,为什么后人称黄帝为“人文初祖”呢?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并交流心得体会。

[教师归纳] 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因为传说他发明了许多跟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如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同时他生活的时代还出现了文字、音乐、养蚕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所以在人看来,“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缔造者和中华早期文明的集大成者,在他身上凝聚着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他是族群的化身”。

3、尧舜禹的“禅让”
[教师过渡] 相传最后黄帝乘龙归天,而在他之后,我国的黄河流域又相继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他们就是尧、舜、禹。

他们是通过什么方法称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学生回答]禅让
[板书]尧舜禹的“禅让”
[教师讲述] 禅让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被推选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领袖呢?
[学生回答]……
[教师概括] (出示图片)根据《韩非子》的记载,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据《史记》记载,舜非常孝顺,宽厚待人,有以身作则谦让的品德,对周围人产生了好的影响。

而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可见他们都是德才兼备,以身作则的人。

4、夏朝建立——原始社会的终结
[教师过渡] 禅让制固然不错,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结束,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禅让制最终也被世袭制所取代。

我们首先来看看社会发展的历程是怎样的。

[教师讲述] (出示图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

部落里面不再像以前那样把所有产品平均分配,这也就出现了私有财产。

由于各人的能力不同,所获得的财产多少也不同,于是逐渐出现了贫富分化,一部分人成为了部落里的贵族,一部分人成为了平民。

贵族就是早期奴隶主,而平民和罪犯,以及部落战争中产生的战俘,则成为了早期奴隶的来源。

在公元前大约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这是我国第一个王朝,禹由部落联盟首领变成了国王,在他死后,国王由他的儿子继承。

因此我们说,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终结,奴隶社会开始了。

夏朝的建立是生产力进步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5、总结归纳
[教师讲述] 本课讲述了炎黄部落联盟形成以及“人文初祖”黄帝的传说,而在黄帝之后相继出现了三位部落联盟领袖——尧、舜、禹——都是通过禅让制成为领袖的。

在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终结,奴隶社会开始了。

6、活动与探究:“议一议: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远古传说指的是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

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炎帝、黄帝时代的传说,不仅在《史记》中的《五帝本纪》有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所证实。

而历史事实则是指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因此,远古传说固然存在着夸张和理想化的成分,但是也包含着一些真实的历史情况。

我们不能把传说等同于史实,但也要学会从传说中分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从而获得对历史更客观的认识。

7、巩固提升
课堂练习(略)见课件
七、课后反思
本课的内容其实比较简单,而且很大程度上属于神话传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难处则在于,如何让学生从简单的内容中领悟更深呢?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讲故事容易,抽象提炼难。

尤其是初一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社会生产力、剩余产品、私有财产、贫富分化、部落、奴隶社会、原始社会等专业概念,如何深入浅出是一个难点。

我所采取的方法是尽量用通俗化的语言和举例比喻的方法,让学生形成一个基本的演变过程的概念就足够了。

更多的时间着重于用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讲述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措辞用语,引导学生思考传说与史实的联系和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