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精品教案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精品教案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主要讲述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以及尧、舜、禹的治水功绩。

详细内容如下:1. 炎帝与黄帝的传说炎帝的农耕文明黄帝的发明创造2. 尧、舜、禹的治水故事尧的德政舜的孝行禹的治水成就二、教学目标1. 了解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2. 掌握尧、舜、禹的治水功绩,体会他们为人民造福的精神品质。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功绩。

难点:理解炎帝、黄帝传说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体会尧、舜、禹的德政与治水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远古传说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炎帝与黄帝的传说a. 炎帝的农耕文明b. 黄帝的发明创造(2)尧、舜、禹的治水故事a. 尧的德政b. 舜的孝行c. 禹的治水成就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插图,解读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复述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炎帝与黄帝炎帝:农耕文明黄帝:发明创造2. 尧、舜、禹尧:德政舜:孝行禹:治水成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

(2)分析尧、舜、禹的治水方法,谈谈你的认识。

2. 答案:(1)炎帝:传说中,炎帝教民农耕,尝百草,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

黄帝:传说中,黄帝发明了宫室、车船、兵器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尧:以德治水,注重民生。

舜:以孝治水,关爱百姓。

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成功治理洪水,为人民造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以及尧、舜、禹的治水功绩,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远古传说的资料,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主要内容包括炎帝、黄帝的传说,以及黄帝的妻子嫘祖、仓颉的传说。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华夏族的形成过程,以及远古时期我国的一些杰出人物。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远古时期的传说人物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炎帝、黄帝的传说,掌握华夏族的形成过程,以及黄帝的妻子嫘祖、仓颉的传说。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炎帝、黄帝的传说,华夏族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黄帝的妻子嫘祖、仓颉的传说。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汇报学习情况。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情景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4.讲述法:教师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材:准备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材。

3.课前预习任务:布置炎帝、黄帝的传说相关资料,让学生课前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炎帝、黄帝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相关传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炎帝、黄帝的传说,以及华夏族的形成过程。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黄帝的妻子嫘祖、仓颉的传说。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黄帝的妻子嫘祖、仓颉的传说。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炎帝、黄帝传说的掌握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远古时期的传说人物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 历史 上册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 历史 上册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教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阪泉之战;涿鹿之战;炎帝、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制;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课堂的热烈氛围和教学的直观性。

采用讲述法和启发式、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的双向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

第一,认识到我们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禅让制。

难点:炎黄联盟、尧舜禹的禅让。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光明日报西安4月5日电,4月5日上午,己亥(2019)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隆重举行。

海内外万余名中华儿女代表齐聚黄帝陵祭祀广场,共同祭奠人文初祖轩辕黄帝。

上午9点50分,公祭典礼正式开始。

34咚鼓声象征着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以及海内外中华儿女对初祖的无限景仰和感恩情怀,9响钟鸣代表着中华民族崇敬初祖的最高礼数。

鼓声雄浑,钟声悠远,回荡在桥山沮水间。

《黄帝颂》响彻全场,拉开典礼大幕。

黄帝为什么受到后人尊敬?他对中华民族有什么贡献?(二)、讲授新课:一、炎黄联盟大约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

相传,在黄河流域有两个强大的部落,分别由炎帝、黄帝领导。

在南方,蚩尤领导者一个强大的部落。

炎帝和黄帝原来都生活在黄河上游一带,后来两大部落又都向中原发展。

为争夺土地和财富,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产生尖锐矛盾,终于爆发阪泉之战,经过三场恶战,黄帝最后取得胜利。

战败的炎帝表示愿意服从黄帝的领导,黄、炎部落结成黄炎联盟。

1、阪泉之战神农尝百草图炎帝姓姜,号神农氏。

他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

同时还是医药之神,“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远古的传说 学案(含答案)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远古的传说 学案(含答案)

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推导结论,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其次思考和认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学生增强民族意识;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学习重点】黄帝、炎帝的贡献禹治水的传说【学习难点】“禅让”的含义和实质学习过程: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我国什么时候进入部落联盟时期?有哪些重要的部落?2)、人文初祖指的是谁?3)、说出炎帝的贡献?4)、说出黄帝的贡献?5)、说出黄帝手下的贡献?6)、说出实行禅让制的部落联盟首领?7)、解决水患的首领、方法?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五、〔课堂小结〕:(2')六、〔当堂检测〕:请快速完成下列问题。

(8'一、选择题:1.“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孙中山先生所言“五千年”是从________开始算起的( )A.元谋人B.黄帝C.半坡人D.大禹2.炎帝和黄帝部落主要活动于(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黄淮平原 D.黄土高原3.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

传说在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 课 《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 课 《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及导学与训练
板书设计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三、尧舜禹的“禅让”
1、尧、舜、禹的“禅让”
2、禅让制的特点
教后记
展望提高
课后组织学生讨论: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
教师设问:“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教师简要总结说明
各个小组推选代表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搜集到的材料相互交流,相互讲述,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
举出实例说明(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大禹治水的故事)。
课堂小结: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点出只因为炎黄对中华文明的演进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我们称他为“人文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提出设问:“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谈,要求各组推选代表回答。
各个小组根据《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其课本中的文字内容,小组相互合作
三、尧舜禹的“禅让”
出示问题: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哪些?
讲授新课
一、炎黄联盟
出示问题:
1、“涿鹿之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怎么回事?
阅读教材中的小字内容小组
讨论“涿鹿之战”的双方、过程及其结果;在此基础上思考华夏祖的形成。
2、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
引导学生分析第13页材料研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简要的总结。教师出示孙中山的一段话要求学生齐声朗读,并有其中内容过渡到下一目
课题: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新人教版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入手,推导结论,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其次是初步培养学生全面、系统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二、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列举大量的远古传说,展现黄帝对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揭示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为什么称他为人文之祖?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是怎么样的?二、学生自主学习:1、涿鹿之战(阅读课本12页,找出有关涿鹿之战的以下问题):①、时间:;交战双方:、对抗;地点:,所在流域。

②、结果:。

③、影响:。

2、黄帝----人文初祖后人尊称黄帝是,他建造,制作,教人,还发明了,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他的妻子发明了,他的手下发明了,编出了。

3、尧舜禹的禅让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

②、尧舜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是。

③、夏朝的建立:时间年,建立者,王朝的地位。

影响,。

④、原始社会终结:原因、,标志:年,禹建立。

影响:原始社会结束,开始。

4、你对黄帝的发明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更科学?5、中国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6、禅让”是怎么回事?“禅让”的实质:“禅让”表现为:7、大禹治水治水方法:治水效果:8、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9、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0、材料分析题材料一:“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葬里,大都有随葬品,但数量多少差别很大。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炎帝、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和尧舜禹的禅让,也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

(2)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远古传说时代的发展进程,首先要通过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入手,推导结论,培养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其次是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课堂的热烈氛围和教学的直观性。

采用讲述法和启发式、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的双向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

第一,认识到我们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禅让制。

难点:炎黄联盟、尧舜禹的禅让。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共有三部分:炎黄联盟、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尧舜禹的禅让。

三者是以历史发展的时间为序的先后关系。

通过这三部分内容的介绍,使中华远古文明的内容在前面两课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补充。

这三部分内容围绕历史传说主线,向我们展现了华夏始祖创造华夏文明的历史场景;大量历史传说又进一步揭示了主题——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视频等。

学生:收集“华夏之祖”的传说故事。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1.炎黄之战2.涿鹿之战:距今约四五千年3.华夏族的形成:炎帝和黄帝结成部落联盟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炎帝的发明:开垦耕种,制作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等,制作乐器等。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优质教案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课标要求】知道XXX、XXX和XXX、XXX、XXX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XXX、XXX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能力与方法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重点难点】1、重点: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二、难点:1、部落、部落联盟的组成和性子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授课类型】新课。

【讲授时间】1课时。

【讲授准备】教师准备:炎、XXX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的传说。

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与课件。

【教学过程】(结合旧知识导入新课)师:前两课我们研究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

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

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出示课题)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XXX和XXX的传说(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报告XXX或XXX的传说,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联系XXX和XXX的传说,开展讨论,根据课本介绍的有关XXX、XXX的传说事迹,总结归纳XXXXXX对中华文明演进所做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远古的传说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能力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
二、难点:
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的传说。

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与课件。

【教学过程】
(结合旧知识导入新课)
师: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

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

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
(出示课题)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1.农业起源的传说
(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讲述炎帝或黄帝的传说,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联系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开展讨论,根据课本介绍的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事迹,总结归纳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演进所做的贡献。

师:大约在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

相传,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最为有名。

华夏族的形成与炎黄部落有着密切的联系,可究竟谁的功劳最大?谁才是真正的华夏之祖呢?
师:通过同学们激烈的争论,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炎帝还是黄帝都对华夏族作出了巨大贡献。

让我们一起走进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

(课件展示:中国古代地图、炎帝画像,《白虎通》记载的传说:“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老师讲解:炎帝又号称神农氏。

传说他姓姜,生下来是牛头人身。

他刚做首领的时候,人们主要靠采集、狩猎为生,经常挨饿。

想到人们今后的生活,炎帝愁得整日寝食难安。

后来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的植物有一定的生长规律,于是他想,如果能分辨出哪些果实能吃,那些果实不能吃,将那些能吃的果实采集起来,春天把它们埋入地下,秋天就会结出果实。

这样一来,人类的生存问题不是解决了吗?于是他不辞辛劳,翻山越岭,尝遍百草。

据说,他在尝百草、定五谷的过程中,有时一天就中毒达70多次,最后终于知道了哪些东西可以吃。

传说中炎帝首先教人选择土地的干湿、肥瘠、高低,教人观察气候,选择五谷的类别,并制作劳动工具。

所以后世把炎帝称为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

师:农业真是炎帝发明的吗?那么这个传说有没有真实成分呢?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农业的发展确实经历了传说中的这样一个过程,原始农业的确是由采集发展来的。

正是由于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发现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在住处附近驯化和栽培这些植物,才出现了原始的农业。

远古时候的任何一件发明或改进,都是积无数人力,经历漫长岁月摸索的结果,绝不是一个人短时的功劳。

但是,后人在追述历史时,总爱将一些发明创造集中附会在他们的杰出代表身上。

除炎帝外,黄帝也是这样,传说黄帝创制历法,指导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播种、收割。

他还发明铜车、车船、加工谷物和蒸煮食
物的用具等。

(课件展示:黄帝画像和传说中黄帝的发明)
师:传说中黄帝、炎帝对原始农业和中华文明的起源作出了巨大贡献。

炎帝因此被尊奉为神农,黄帝更被尊奉为中华人文始祖,他们另外一个巨大贡献是推动了华夏族的形成。

2.华夏族的形成
师:随着炎帝、黄帝部落逐渐发展壮大,为争夺土地和财富,双方产生尖锐矛盾,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在战争中各个部落逐渐融合在一起,促进了华夏族的形成。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华夏族的形成过程,并且思考回答:为什么我们自称炎黄子孙?(课件展示:华夏族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师:炎黄部落联盟不断融合其他民族,称为华夏族的主干。

华夏族即是汉族的前身,故我们自称“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炎帝、黄帝也因此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受到世世代代华夏儿女的尊敬和纪念,在湖南的炎帝陵和陕西的黄帝陵是华夏族的祖陵,是世界各地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千百年来扫墓祭祖的人络绎不绝。

(多媒体播放《海内华夏子孙在陕西黄帝陵举行盛大祭祖活动》或者指导学生看图)(组织学生讨论)在黄帝陵举行祭祖活动究竟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点拨:结合炎帝和黄帝的贡献、说明他们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华夏儿女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我们应学习体会使学生受到传统道德的熏陶和情感的教育。

师: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

其中尧舜禹及其“禅让”的传说最为著名。

二、禅让的传说
(本目内容简略,学生理解禅让较难,为化难为易,宜用归纳法由具体到抽象,最后给禅让下定义)
(展示传说中尧舜禹的画像)
老师先提出如下问题:
1.三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顺序是怎样的?
2.舜和禹接替前任经过了哪几个步骤?他们为什么能够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
3.在你看来什么是“禅让制”?“禅让制”最突出的特征(或实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过渡:禅让制其实就是通过部落首领民主推荐贤能的、能为各部落接受的人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舜以其高尚品质得到部落首领的信任被举荐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禹则因为治水有功被推荐为部落联盟首领,让我们一同来了解大禹治水的传说。

三、治水的传说
(本目故事性强,文字也无障碍,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课件展示《大禹治水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1.禹和鲧治水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
师:疏导——成功:堵塞——失败
(展示《史记·夏本纪》记载的禹治水的传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
2.我们可以从大禹身上看出中华民族祖先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师:传说大禹治水历时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历尽艰辛,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3.你认为禹治水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能答出1、2其中之一方面就应该肯定。

4.大禹治水的传说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
师引导:远古发生过大水;水灾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人们与洪水进行艰苦的斗争;那时人们通过民主选举治水的人;通过多次失败,人们总结出治水经验,用疏导的方法取得治水成功。

5.大禹治水成功对部落联盟发展和禹个人有什么重要意义?
师:大禹治水成功,保障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

同时也使他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威望,为他担任部落联盟首领奠定了基础,也为其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创造了条件。

【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大量远古传说中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传说。

我想知道同学们有怎样的感想,得到了哪些收获?
学生自主发言,畅谈本课学习的感悟和收获。

【课堂延伸】
1.探讨传说与历史的区别和联系。

2.收集有关炎黄、尧舜禹的成语或典故
3.收集本课涉及的远古传说或其他远古传说。

巩固练习:
1.大约在4000年前,黄河流域的两个重要部落是
A. 黄帝部落
B. 炎帝部落
C. 蚩尤部落
D. 夏部落
2.下列传说中与炎帝无关的是
A.制作耒耜,教民耕种
B.尝百草,寻药物
C.创制历法
D.发明陶器
3.传说中铜器和车船的发明人是
A.炎帝
B.黄帝
C. 蚩尤
D.嫘祖
4.有关黄帝、炎帝传说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是不打不相识
B.黄炎联盟后,共同战胜了蚩尤部落
C.黄炎联盟在长江流域生活、繁衍,构成了华夏族
D.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
5.“禅让”传说中三位部落首领更替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舜→尧→禹B. 尧→舜→禹C. 禹→舜→尧D. 舜→禹→尧6.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确定下来A.战争 B.世袭 C.禅让 D.谦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