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案

合集下载

第3课远古的传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3课远古的传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3课远古的传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远古时期的中国,了解远古祖先的生活和思想文化;2.学习古代传说故事《大禹治水》的主要内容和故事背后的道理;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大禹治水》的相关内容,探讨中国远古时期的文化和思想;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理解传说故事背后的含义和道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古代中国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远古时期的地理环境、人文发展和文化历程,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生活。

2.学习《大禹治水》(20分钟):让学生分组阅读《大禹治水》的相关内容,了解其中的主要故事和人物形象。

然后,通过学生讨论和老师的解释,了解该传说故事背后的道理和文化内涵。

3.想象与创造(15分钟):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了解远古文化和思想,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智慧,创作和演讲一个关于远古文化和传说故事的小故事。

4.发表与分享(15分钟):让每组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小故事,讨论和评价,选出最出色的一个,由其代表全组向全班演讲,展示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

5.总结与评价(5分钟):通过教师的点评和总结,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和优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并对远古文化和传说故事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四、课堂作业1.整理自己的小故事稿,并将其转化为可读性强的文字版本;2.继续了解中国远古时期的文化和历史。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认识中国远古时期的文化和传说故事,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创造能力。

但是,还有一些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发言中表现抵触,需要我们引导他们积极参与。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精品教案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精品教案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主要讲述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以及尧、舜、禹的治水功绩。

详细内容如下:1. 炎帝与黄帝的传说炎帝的农耕文明黄帝的发明创造2. 尧、舜、禹的治水故事尧的德政舜的孝行禹的治水成就二、教学目标1. 了解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2. 掌握尧、舜、禹的治水功绩,体会他们为人民造福的精神品质。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功绩。

难点:理解炎帝、黄帝传说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体会尧、舜、禹的德政与治水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远古传说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炎帝与黄帝的传说a. 炎帝的农耕文明b. 黄帝的发明创造(2)尧、舜、禹的治水故事a. 尧的德政b. 舜的孝行c. 禹的治水成就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插图,解读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复述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炎帝与黄帝炎帝:农耕文明黄帝:发明创造2. 尧、舜、禹尧:德政舜:孝行禹:治水成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

(2)分析尧、舜、禹的治水方法,谈谈你的认识。

2. 答案:(1)炎帝:传说中,炎帝教民农耕,尝百草,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

黄帝:传说中,黄帝发明了宫室、车船、兵器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尧:以德治水,注重民生。

舜:以孝治水,关爱百姓。

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成功治理洪水,为人民造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以及尧、舜、禹的治水功绩,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远古传说的资料,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2024年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2024年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2024年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3课《远古的传说》。

详细内容包括:对黄帝、炎帝等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进行学习;探讨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分析远古传说中反映出的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掌握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

2.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远古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黄帝、炎帝等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

难点:远古传说中反映出的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黄帝、炎帝的壁画,引发学生对远古传说的好奇心。

2. 新课内容:结合教材,讲解黄帝、炎帝等人物的事迹及其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出的贡献。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远古传说中反映出的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黄帝、炎帝的题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远古传说。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远古的传说》2. 内容:远古传说人物:黄帝、炎帝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黄帝、炎帝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要点包括黄帝、炎帝的事迹、贡献以及他们的形象在华夏族形成中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与远古传说相关的书籍,了解更多关于黄帝、炎帝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突出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等核心知识。

2024年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案

2024年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案

2024年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远古传说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事迹,如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了解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关系;探讨远古传说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远古传说时期的主要人物和事迹,理解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的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对远古传说的分析、概括。

教学重点:远古传说时期的主要人物和事迹,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引出本节课主题《远古传说》。

2. 新课内容学习:(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远古传说时期的主要人物和事迹。

(2)小组合作:分组讨论,探讨远古传说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影响。

(3)例题讲解:教师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4)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人物画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这些人物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远古传说2. 主要人物和事迹:黄帝:华夏之祖,发明舟车、养蚕、文字等。

炎帝:农业始祖,教民耕种、尝百草、制琴瑟等。

尧:仁德之君,实行禅让制,治理水患。

舜:孝感动天,推行禅让制,选拔贤能。

禹:治水英雄,建立夏朝,开创家天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黄帝、炎帝、尧、舜、禹的主要事迹。

(2)谈谈你对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的认识。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远古传说时期的主要人物和事迹,了解了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主要介绍了中国远古时期的三位传说人物:黄帝、炎帝和尧舜禹。

这一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传说历史,理解传说中的人物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故事性的叙述,使学生感受到远古时代的氛围,同时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远古历史对他们来说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传说人物和事件产生疑问,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解答。

此外,学生对故事性的内容较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帝、炎帝、尧舜禹三位传说人物的事迹,理解他们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帝、炎帝、尧舜禹三位传说人物的事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传说时代的历史真实性以及传说人物的神话色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3.讲解法: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元素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道具:准备与课程相关的人物图片、地图等道具,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3.参考资料:教师提前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以便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拓展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黄帝、炎帝、尧舜禹三位传说人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这些人物有什么了解?他们在中国历史中有什么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优秀范文5篇

初中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优秀范文5篇

初中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优秀范文5篇教育是石,撞击生命的火花。

教育是灯,照亮夜行者踽踽独行的路。

教育是路,引领人类走向黎明。

因为有教育,一切才都那么美好,因为有教育,人类才有无穷的希望。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优秀范文。

供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感知历史的形象思维能力;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激发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黄帝──“人文初祖”是全课的重点。

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是难点。

【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以江丙坤郁慕明清明祭拜黄帝陵冢的视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黄帝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清明节会有那么多人祭拜黄帝陵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3课,远古的传说【自主预习】1、读课文结合课件图片了解本文内容。

2、小组讨论华夏族的由来,人文初祖,禅让制等知识。

(一)炎黄战蚩尤结合课文内容及课件图画归纳出华夏族,炎黄子孙名称的由来,知道涿鹿之战。

明确黄帝所进行的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二)黄帝--人文初祖结合课文内容及课件图画知道黄帝对于人类的贡献。

明白他被人们称为人文初祖的原因。

(三)尧舜禹的“禅让”了解什么是禅让以及禅让的本质,尧舜禹的事迹。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及夏王朝的建立等有关知识。

【合作探究】1、你对神话(即黄帝时期有关发明的各种神话传说)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为科学?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什么时候算起?后世为什么称黄帝为人文初祖?3、你还听过哪些有关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首领?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三位神话人物——盘古、女娲和伏羲的传说故事。

通过这些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以及这些神话传说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神话故事的文本阅读,也有与故事相关的插图和注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神话传说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对古代神话传说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对神话传说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盘古、女娲和伏羲的故事,理解这些神话传说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历史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盘古、女娲和伏羲的传说故事及其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教学难点:神话传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以及引导学生理解神话传说在历史文化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神话故事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3课远古的传说》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3.教学资源:与神话传说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4.课堂活动准备:神话故事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神话故事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神话传说,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呈现盘古、女娲和伏羲的传说故事,同时配合相关插图和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远古的传说》,主要内容包括: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以及华夏族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掌握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

2. 通过分析远古传说的史料,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

3. 感受华夏族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对华夏族的认同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材、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炎帝和黄帝的画像,引导学生猜测这两位历史人物,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故事,分析他们的贡献。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们扮演尧、舜、禹,讨论如何治理洪水。

4. 例题讲解:讲解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强调禅让制在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地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黄帝、炎帝、尧、舜、禹的传说故事及其贡献。

7. 课堂拓展:讨论黄帝、炎帝、尧、舜、禹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六、板书设计1. 《远古的传说》2. 内容: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华夏族的形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黄帝、炎帝、尧、舜、禹的传说故事及其贡献。

简述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

2. 答案:黄帝:发明衣裳、舟车、宮室、挖井等,被称为“人文始祖”。

炎帝:教民种植农作物,被称为“神农氏”。

尧:推行禅让制,将帝位传给舜。

舜:继承尧的治水事业,将帝位传给禹。

禹:治理洪水,划定九州,建立夏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关于黄帝、炎帝、尧、舜、禹的传说故事,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第3课远古的传说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样?
(2)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精神?
答案:(1)鲧:堵,失败.禹:疏导,成功。

(2)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

结束语:炎帝和黄帝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开创者,尧舜
禹是他们的继承者。

黄帝以后,尧舜禹先后被推举为部
落联盟首领。

板书
设计
当堂
达标
1。

“啊,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
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这是人民赞颂黄河的诗篇,
说明了中华文明和黄河息息相关.四五千年前,黄河流
域的两个最为强大的部落是( A )
①黄帝落部②炎帝部落③蚩尤部落④半坡聚落
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
2。

右图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一位著名的部落联
盟首领.下列有关该部落联盟首领的传说,正确的是
( A )
①他联合炎帝,打败蚩尤②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③他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④他发明养蚕缫丝,创造
了文字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③④
3.下列传说中的发明创造,与炎帝有关的是( B )
①教民开垦耕种②种植五谷和蔬菜③建造宫室以
避寒暑④教人们通商交换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
4.海内外华人常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D )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

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