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课件

• 三、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
微型小说
返回目录
第四节 散
文
• 关于散文的体裁分类及特征:
• 一、散文文体概述 • 二、杂文 • 三、散文诗 小品文 报告文学
返回目录
第五节 戏剧文学
• 关于戏剧文学的体裁分类及特征:
• • • • 一、戏剧文学文体概述 二、杂剧 三、诗剧 歌剧 话剧 四、影视文学
• 一、文学作品体裁分类的意义 • 二、文学作品体裁分类的标准和方法 • 三、文学作品体裁分类的相对性
第二节 诗
歌
关于诗歌的体裁分类及特征:
一、诗歌文体概述 二、风谣 骚赋 三、乐府诗 古体诗 近体诗 四、词 散曲 自由诗 十四行诗
返回目录
第三节 小
说
• 关于小说的体裁分类及特征:
• 一、小说文体概述 • 二、笔记小说 传奇小说 话本小说 章回小说
• 讨论什么是文学创作中的结构技巧:
• • • • 一、以点带面 二、线性发展 三、循环往复 四、多向交织
关键词
思考题
阅读链接
第五章
返回目录
第六章 文学作品的体裁
王蒙《文体学丛书· 序言》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思考题(一) 思考题(二) 阅读链接 返回目录
第一节 文学作品体裁的分类
• 讨论文学体裁的分类问题:
第二节 风格的形态
关于文学风格的中国形态与西方形态:
1、中国文学风格的形态 2、西方文学风格的形态
返回目录
第三节 文学风格与文化
• 关于文学风格与文化之间关系的描述:
• • • • 一、民族文化与民族风格 二、时代文化与时代风格 三、地域文化与地域风格 四、文学流派与流派风格
文学概论 课件

文学概论 课件
目 录
• 文学概述 • 文学作品的内容 • 文学作品的形式 • 文学创作 • 文学鉴赏与批评 • 文学与社会文化
01
CATALOGUE
文学概述
文学的定义
01
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 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来 表达思想、情感和经验 。
02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反映了人类社会 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
审美体验的提供
文学通过语言的艺术化表达,为读者 提供独特的审美体验,使读者在欣赏 作品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
02
CATALOGUE
文学作品的内容
主题
1 2 3
主题
主题是文学作品的核心,是作者通过作品所表达 的思想、情感和观念。主题是作品的灵魂,是作 品价值的体现。
主题的来源
主题通常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社会、人性等方面 的观察和思考,也可能受到历史文化、宗教信仰 、哲学思想等方面的影响。
促进思想交流
文学作品通过展现人类情感和思想,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 交流,有助于形成共同的社会意识。
激发创新精神
文学作品通过描绘未知世界和人类潜能,激发人们的探索和创新 精神,推动社会进步。
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文化传统对文学风格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对文学风格产生影响,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学流派和作品。
文化思潮对文学主题的影响
随着社会文化思潮的演变,文学主题也随之变化,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问题。
文化交流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文学的多样性和创新,推动了世界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THANKS
感谢观看
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文学鉴赏可以为文学批评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感受,另一 方面,文学批评也可以为文学鉴赏提供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目 录
• 文学概述 • 文学作品的内容 • 文学作品的形式 • 文学创作 • 文学鉴赏与批评 • 文学与社会文化
01
CATALOGUE
文学概述
文学的定义
01
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 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来 表达思想、情感和经验 。
02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反映了人类社会 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
审美体验的提供
文学通过语言的艺术化表达,为读者 提供独特的审美体验,使读者在欣赏 作品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
02
CATALOGUE
文学作品的内容
主题
1 2 3
主题
主题是文学作品的核心,是作者通过作品所表达 的思想、情感和观念。主题是作品的灵魂,是作 品价值的体现。
主题的来源
主题通常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社会、人性等方面 的观察和思考,也可能受到历史文化、宗教信仰 、哲学思想等方面的影响。
促进思想交流
文学作品通过展现人类情感和思想,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 交流,有助于形成共同的社会意识。
激发创新精神
文学作品通过描绘未知世界和人类潜能,激发人们的探索和创新 精神,推动社会进步。
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文化传统对文学风格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对文学风格产生影响,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学流派和作品。
文化思潮对文学主题的影响
随着社会文化思潮的演变,文学主题也随之变化,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问题。
文化交流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文学的多样性和创新,推动了世界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THANKS
感谢观看
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文学鉴赏可以为文学批评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感受,另一 方面,文学批评也可以为文学鉴赏提供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文学概论-课件

5﹒发展论:
为了回答怎样推动和发展文学事业的问题,从社会生活 作为外力如何通过一系列的中介环节一步一步推动文学 事业向前发展,即从文学社会生活的矛盾运动这一角度 来阐明,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四 学习文学概论的目的和重要意义
(一)目的 从最终的目的而言就是为了提高文学接受者的审美鉴赏
力,具体来看就是要通过文学概论的学习培养大家对文 学作品内在的审美价值的感悟、分析、评价的能力。不 但要感悟到作品的美,还得阐明其怎样美和因何而美来, 也就是说既要能用一定的理论来分析,还要能由现象中 总结出规律、并形成理论。
文学概论
绪论
一 文学概论在文艺学中的位置: 所谓“文艺学”就其最广泛的意义而言,是研究文学 的学问,分为三个部分,即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 理论。文学史是对于某一个民族或某一个时期的文学 活动的发展和演变轨迹的研究,是一种纵向的和局部 的文学研究;文学批评是运用一定的理论对具体作家 和作品的研究;文学理论是通过对文学活动现象的分 析研究,以概念对其规律进行概括所形成的抽象表述。
(二)意义
1﹒对欣赏而言:
文学概论对作品的欣赏具有积极的意义,懂得一定文学理论的人无 疑能更好地把握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 闹,只有看得出门道的人才能看得出更大的热闹。
2﹒对创作而言:
一个掌握了一定文学原理的人,他就会更好地、更自觉地创作,就 会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如在塑造典型人物、安排情节、布置结构、 运用语言等等方面,都会比不大懂得文学理论的人具有更大的自觉 性,真正的大作家,在文学理论方面也必定有很高的修养,如雨果、 福楼拜、托尔斯泰等。
3﹒对文艺工作的行政领导而言
行政领导如能掌握一些文学理论知识,那么在实际的工 作中就会少出一些差错和少弄一些笑话,就能更好地按 照艺术规律办事。
文学概论(姚文放版)PPT演示课件

12
我们将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分为十章,即:
第一章 文学本质论;第二章 文学特征论; 第三章 文学功能论;第四章 文学发展论; 第五章 文学创作论;第六章 文学风格论; 第七章 文学作品论;第八章 文学语言论; 第九章 文学鉴赏论;第十章 文学批评论。
从第一章到第四章涉及“作品”与“世界”的关系; 第五章、第六章涉及“作品”与“作家”的关系;第 七章、第八章涉及“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关系;第九 章、第十章涉及“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5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什么是文艺学?文艺学包括哪几个分支? 研究文学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 评、文学史,它们在研究的对象、范围、性 质和功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2、文学理论的含义。
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原 理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4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科性质都是由它的研究对象 决定的,文学理论也不例外,它以文学作为研究对 象。
2、什么是文学?
文学是一种由想象创造出来,具有形象性和情 感性,以一定的形式美打动人的语言艺术,它不仅 包括文辞章句之类用文字书写的书面文学,而且包 括流传在唇吻口耳之间的诗词歌赋之类口头文学。 文学理论就是以它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或者简洁 地表述为:文学是运用语言媒介表现情感、塑造形 象的审美意识形态。
7
第三节 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
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与文学活动本身的构成有
关,文学活动由作品、世界、作家、读者四
要素构成,这四种要素构成了如下的三角关
系
:
世界
↑↓
作品
↑↓
↑↓
作家 →
我们将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分为十章,即:
第一章 文学本质论;第二章 文学特征论; 第三章 文学功能论;第四章 文学发展论; 第五章 文学创作论;第六章 文学风格论; 第七章 文学作品论;第八章 文学语言论; 第九章 文学鉴赏论;第十章 文学批评论。
从第一章到第四章涉及“作品”与“世界”的关系; 第五章、第六章涉及“作品”与“作家”的关系;第 七章、第八章涉及“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关系;第九 章、第十章涉及“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5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什么是文艺学?文艺学包括哪几个分支? 研究文学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 评、文学史,它们在研究的对象、范围、性 质和功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2、文学理论的含义。
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原 理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4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科性质都是由它的研究对象 决定的,文学理论也不例外,它以文学作为研究对 象。
2、什么是文学?
文学是一种由想象创造出来,具有形象性和情 感性,以一定的形式美打动人的语言艺术,它不仅 包括文辞章句之类用文字书写的书面文学,而且包 括流传在唇吻口耳之间的诗词歌赋之类口头文学。 文学理论就是以它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或者简洁 地表述为:文学是运用语言媒介表现情感、塑造形 象的审美意识形态。
7
第三节 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
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与文学活动本身的构成有
关,文学活动由作品、世界、作家、读者四
要素构成,这四种要素构成了如下的三角关
系
:
世界
↑↓
作品
↑↓
↑↓
作家 →
文学概论精品PPT课件

价值把握以感性创作主体 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 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文学创造中 主客体的双 向运动
客体的”主体化 “
主体的”客体化 “
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主 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 有关信息。
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 感对象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 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但精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它就具有了相对 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1)、精神生产的繁荣发展并非与物质生产绝对同步。 物质生产对精神生产的作用是间接的,精神生产本身都有自己 的历史继承性,都是在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精神资料的基础上 发展的;同时,它又有自己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深受这 种条件的影响,这样, 精神生产就有了“自己的独立的发展 道路”。
(3)、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正是由于 这一特征,精神生产才显得更富于创造性和个性。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二)、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
1、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
以文学与科学两者相比较,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 的真实本质,它通过思维力求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 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取关于客 观世界的真理知识,以满足人的理性需要。
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感受、评价,力求 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 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 现为人的情绪、情感的形象形态。文学创作是人对世界的审美 掌握,文学产品正式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话语蕴藉的审美意 识的物化状态。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文学创造中 主客体的双 向运动
客体的”主体化 “
主体的”客体化 “
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主 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 有关信息。
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 感对象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 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但精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它就具有了相对 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1)、精神生产的繁荣发展并非与物质生产绝对同步。 物质生产对精神生产的作用是间接的,精神生产本身都有自己 的历史继承性,都是在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精神资料的基础上 发展的;同时,它又有自己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深受这 种条件的影响,这样, 精神生产就有了“自己的独立的发展 道路”。
(3)、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正是由于 这一特征,精神生产才显得更富于创造性和个性。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二)、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
1、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
以文学与科学两者相比较,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 的真实本质,它通过思维力求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 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取关于客 观世界的真理知识,以满足人的理性需要。
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感受、评价,力求 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 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 现为人的情绪、情感的形象形态。文学创作是人对世界的审美 掌握,文学产品正式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话语蕴藉的审美意 识的物化状态。
文学概论-至四章PPT课件

诗歌
总结词
诗歌是一种以抒情为主要特点的文学体裁,通过语言的节奏、韵律和意象来表达 情感和思想。
详细描述
诗歌可以是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感悟,也可以是对社会问题的关 注和批判。诗歌在文学史上源远流长,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形式之一。
散文
总结词
散文是一种灵活自由的文学体裁,不受韵律和形式的限制, 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为主要目的。
文学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面对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文学作品将更加关注社会现实、人性和 生态保护等议题,发挥其社会责任和使命。
03
文学的类型
小说
总结词
小说是一种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体裁,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和具体的环境描写。
详细描述
小说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部分,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 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性百态。小说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是文学创作的主要 形式之一。
文学概论-至四章ppt课件
• 文学的本质 • 文学的起源与发展 • 文学的类型 • 文学的阅读与欣赏
01
文学பைடு நூலகம்本质
文学的定义
文学的定义
文学的功能
文学是一种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艺术 形式,通过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和思 想,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的内心世界。
文学具有审美、认识、教育、娱乐等 功能,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 人的审美素养和文化素质。
02
文学起源于宗教、神话和民间故事
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人们通过神话、民间故事等形式,传递着对世界的
理解和价值观,这些形式逐渐发展成为文学的重要源头。
03
文学起源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学逐渐成为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通过文
文学概论 小说PPT课件

③审美创造——典型的艺术魅力
别林斯基:“一切形象都是新鲜的,具有独创性,其 中没有哪一个形象重复着另一个形象,每一个形象都 凭它所特有的生命在生活着。”
由于典型有着丰富多彩的性格特征,又含有深刻复杂 的历史文化意蕴,因此,它不但与读者的感性状态的 生活体验相一致,而且还帮助我们把对生活的体验提 高一步,帮助我们更深地把握生活的本质。所以,典 型自然就具备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审美激动,让我们拍 案叫绝,终生难忘。
然而这颗心仍出自肉眼凡胎支配的世俗环境, 便给这颗心打上了历史的社会的烙印。这使她既 有贵族少女的孤僻、乖张,又有着世俗女子的软 弱和小性儿。这就使她的恋爱史,几乎成了不断 的拌嘴、误解和流泪的历史;使她的叛逆和反抗 多存在于心灵的领域,并很难冲破封建礼教的规 范,因而只能是无济于事的仅以眼泪和生命相拼 的反抗。然而林黛玉灵魂的这一面,从艺术上看, 无疑又增添了林黛玉性格的悲剧美,表现了性格 的多侧面,以其性格的世俗性与非世俗性的矛盾, 拓展了生命的张力,更显得有血有肉,丰富多彩, 而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②普遍意蕴——典型的丰厚历史文化意蕴
艺术典型要真实地描写社会关系,要含有“较 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表现人物 从“历史潮流汲取来的”行动动机,展示生活的 “某些本质方面”。
人类之所以创造典型这种艺术至境形态,用黑 格尔的话来说,是想“从他本身召唤出来的东西” 中,“认出他自己”,是为了“观照自己、认识 自己,思考自己”。
情节与结构:
结构即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总体安排。包括人物的 配备、情节的处理、环境的安排;
链式结构
线式结构
树式结构
水系式结构
网式结构
立体性结构
情感价值高于实用价值才能增加情节的感染性。
文学概论课件

认识价值:文学作品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描绘社会生活场景等手法,反映时代风貌、社会变迁 和人生百态,帮助读者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
教育价值:文学作品通过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等手段,对读者进行思想教育、道德引导和文化 传承,培养读者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娱乐价值:文学作品以其生动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吸引读者 并带给读者娱乐和放松的感受。
文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文学
起源:古代神话、传说 早期文学形式:诗歌、歌谣 文学发展:《诗经》、《楚辞》等 古代文学特点:注重韵律、语言简练、寓意深刻
背景:中世纪欧洲社会政治、经济、 宗教的变化
中世纪文学
特点:宗教色彩浓厚,世俗文学逐 渐兴起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代表作品:《神曲》、《骑士传奇》
代表作家:鲁 迅、郭沫若、 茅盾、巴金、 老舍等,他们 的作品对中国 现代文学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
影响
文学特点:现 当代文学具有 跨时代的意义, 作品内容丰富 多样,形式新 颖,具有强烈 的时代感和批
判精神
文学创作的过程
构思与灵感
文学创作前的思 考与酝酿
灵感的来源与获 取
创作过程中的思 维活动
构思与灵感在文 学创作中的重要 性
文学的影响与启迪
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水平
启示人生,引导价值观塑造
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明交流
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文学与音乐
文学作品中的音乐描写 音乐作品中的文学内涵 文学与音乐的相互影响 音乐与文学的异同点
文学与绘画
两者关系:相互 影响、相互渗透
表现形式:绘画 通过色彩、线条 等视觉元素呈现, 文学通过语言、 文字等手段表达
教育价值:文学作品通过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等手段,对读者进行思想教育、道德引导和文化 传承,培养读者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娱乐价值:文学作品以其生动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吸引读者 并带给读者娱乐和放松的感受。
文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文学
起源:古代神话、传说 早期文学形式:诗歌、歌谣 文学发展:《诗经》、《楚辞》等 古代文学特点:注重韵律、语言简练、寓意深刻
背景:中世纪欧洲社会政治、经济、 宗教的变化
中世纪文学
特点:宗教色彩浓厚,世俗文学逐 渐兴起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代表作品:《神曲》、《骑士传奇》
代表作家:鲁 迅、郭沫若、 茅盾、巴金、 老舍等,他们 的作品对中国 现代文学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
影响
文学特点:现 当代文学具有 跨时代的意义, 作品内容丰富 多样,形式新 颖,具有强烈 的时代感和批
判精神
文学创作的过程
构思与灵感
文学创作前的思 考与酝酿
灵感的来源与获 取
创作过程中的思 维活动
构思与灵感在文 学创作中的重要 性
文学的影响与启迪
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水平
启示人生,引导价值观塑造
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明交流
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文学与音乐
文学作品中的音乐描写 音乐作品中的文学内涵 文学与音乐的相互影响 音乐与文学的异同点
文学与绘画
两者关系:相互 影响、相互渗透
表现形式:绘画 通过色彩、线条 等视觉元素呈现, 文学通过语言、 文字等手段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概论
主讲:阎 嘉 教授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绪论 文学概论及其研究对象
一、“文学概论”的含义
“文学概论”在中国文艺理论界通常 被称为“文艺学”或“文艺学基础理 论”。“文艺学”是从苏联引进的一个概 念,其含义是有关文学和艺术的理论 学科。这种用法在中国延续了几十 年,已经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
h
8
文学理论是对各种文学实践活动和 文学现象进行的理论反思和概括。它 通过理论上的反思、概括和研究,为 理解和评价文学实践活动与文学现象 提供理论依据和价值尺度。
h
9
三、文学理论的理论资源
h
Hale Waihona Puke 10任何理论,除了同特定文学实践 活动(文学史,文学批评)、文 学理论家的思想观念有关外,还 同古往今来的各种理论传统有着 十分密切的关系。
h
71
“宗教方式”是凭借信仰和虚构的世 界的方式来把握世界。
h
72
“实践—精神方式”是凭借道德理 性、通过具体的行为来把握世界的方 式。
h
73
2. 从人类思惟的角度看,一般认 为,人们把握世界的思惟方式有两 种:抽象思惟和形象思惟。
h
74
3. 抽象思惟与形象思惟的关系
h
75
(二)艺术思惟的基本特征
h
11
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的主要资源
h
12
第一,中国古代的文论和诗论。
h
13
第二,西方古典的和现代的文学理 论。
h
14
第三,马克思主义有关文学的论 著。
h
15
第一讲 文学本质论
h
16
一、文学的本质
h
17
(一)考察文学的不同视点
h
18
1. 美国文学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 《镜与灯》一书中提出,古往今来一 切不同的文学理论,都来自于作家、 作品、客观世界、读者这四个因素的 不同关系和组合。它们是一切文学理 论观察文学和建构自己理论的基本视 点。这个看法,大体上揭示了不同的 文学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h
55
(一)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
h
56
1. 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大体上可以 分为两个阶段
h
57
第一,创作的准备。它包括作家的 生活积累、人生感受和体验、艺术价 值观、艺术修养和才能的磨砺等。
h
58
第二,创作的过程。这是作家在创 作欲望的推动下,将自己体验、感受 过和积累起来的丰富生活素材通过创 造性的艺术加工,转化为具体、生 动、可感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h
46
1. 文学的审美作用
h
47
2. 文学的认识作用
h
48
3. 文学的教育作用
h
49
(三)正确认识文学的作用
h
50
1.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是间 接的。
h
51
2. 文学的认识和教育作用要通过审 美作用来实现。
h
52
3. 文学的影响和作用是有限的。
h
53
第二讲 文学创作论
h
54
一、文学创作的过程
h
43
在西方文学理论的传统中,除了有 类似的观点外,还有“为艺术而艺术” 的传统。
h
44
(二)文学的社会作用
h
45
文学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 用,可以概括为审美作用、认识作 用、教育作用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 对应于人们内心的情、知、意三方 面。它们基本上可以概括文学对社会 生活的影响和作用的主要方面。
h
59
2. 生活体验和积累对于作家的创作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h
60
3. 作家创作过程的实质
h
61
(二)作家在创作中的主体地位
h
62
1. 在创作过程中,作家是创作的主 体。
h
63
2. 作家在创作中的主体性,集中表 现为作家的“心灵”在创作中的主导 性。
h
64
(三)作家的素质和才能
h
65
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个 体精神生产。对创作的主体作家来 说,必需具备能够进行这一生产的客 观条件,即特殊的素质和才能。
h
27
2. 作为意识形态一部分的文学与经 济基础的关系是复杂的。
h
28
3. 不能忽视文学的审美特征。
h
29
二、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h
30
(一)文学是社会生活的产物
h
31
1. 文学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生活。
h
32
2. 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促进了文学 的发展。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是促进 文学发展的根本动因。
三、文学的社会作用
h
40
(一)文学对生活的影响与作用
h
41
1.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 旦通过特定的媒介(口头、书写、印 刷、网络等)进入人类社会的公共领 域,就要对社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和作用。
h
42
2. 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与作用是 多方面和复杂的。中国文学理论的传 统,在总体上大都强调文学的社会功 利作用
h
66
二、文学创作的思惟活动
h
67
(一)人类掌握世界的主要方式
h
68
1.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 言》中指出,人类掌握世界有四种主 要的方式:哲学的,艺术的,宗教 的,实践—精神的。
h
69
一般认为,“哲学方式”是凭借理性 和逻辑思惟来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 规律和真理。
h
70
“艺术方式”是以生动、具体可感的 方式(形象)来把握世界。
h
19
2. 视点不同,由此得出的关于文学 本质的理论就很不相同。但我们还要 注意其中问题的复杂性。
h
20
(二)有关文学本质的不同观点
h
21
1. 模仿论。
h
22
2. 表现论。
h
23
3. 形式本体论。
h
24
4. 意识形态本体论。
h
25
(三)文学本质的多层次性
h
26
1. 不能忽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
h
33
3. 文学的兴衰与社会生活密切相 关。
h
34
(二)生活是文学的惟一源泉
h
35
1. 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根本性 的。
h
36
2. 强调文学与生活之关系的思想渊 源和理论根据
h
37
3. 表现在文学中的“社会生活”不同 于客观社会生活本身。
h
38
4. 作家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方 式。
h
39
h
76
1. 中国文学理论的传统在论及文学 创作中的思维活动时,使用了“神 思”、“应感” 、“妙悟” 等概念。
h
77
2. 创作构思中的“感悟”更能触及到 艺术思维的重要特征。
h
4
西方学术界在传统上普遍使用的是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等不同的概念。
在中国,一般认为“文艺学”包括文 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大学 科。这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文 学概论”课程,主要讲授的是文学理 论。
二、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文学理论研究的是作为一门艺术的文 学。艺术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 而广泛的领域,文学理论只以艺术领 域中的文学这一精神活动作为自己的 研究对象。
主讲:阎 嘉 教授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绪论 文学概论及其研究对象
一、“文学概论”的含义
“文学概论”在中国文艺理论界通常 被称为“文艺学”或“文艺学基础理 论”。“文艺学”是从苏联引进的一个概 念,其含义是有关文学和艺术的理论 学科。这种用法在中国延续了几十 年,已经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
h
8
文学理论是对各种文学实践活动和 文学现象进行的理论反思和概括。它 通过理论上的反思、概括和研究,为 理解和评价文学实践活动与文学现象 提供理论依据和价值尺度。
h
9
三、文学理论的理论资源
h
Hale Waihona Puke 10任何理论,除了同特定文学实践 活动(文学史,文学批评)、文 学理论家的思想观念有关外,还 同古往今来的各种理论传统有着 十分密切的关系。
h
71
“宗教方式”是凭借信仰和虚构的世 界的方式来把握世界。
h
72
“实践—精神方式”是凭借道德理 性、通过具体的行为来把握世界的方 式。
h
73
2. 从人类思惟的角度看,一般认 为,人们把握世界的思惟方式有两 种:抽象思惟和形象思惟。
h
74
3. 抽象思惟与形象思惟的关系
h
75
(二)艺术思惟的基本特征
h
11
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的主要资源
h
12
第一,中国古代的文论和诗论。
h
13
第二,西方古典的和现代的文学理 论。
h
14
第三,马克思主义有关文学的论 著。
h
15
第一讲 文学本质论
h
16
一、文学的本质
h
17
(一)考察文学的不同视点
h
18
1. 美国文学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 《镜与灯》一书中提出,古往今来一 切不同的文学理论,都来自于作家、 作品、客观世界、读者这四个因素的 不同关系和组合。它们是一切文学理 论观察文学和建构自己理论的基本视 点。这个看法,大体上揭示了不同的 文学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h
55
(一)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
h
56
1. 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大体上可以 分为两个阶段
h
57
第一,创作的准备。它包括作家的 生活积累、人生感受和体验、艺术价 值观、艺术修养和才能的磨砺等。
h
58
第二,创作的过程。这是作家在创 作欲望的推动下,将自己体验、感受 过和积累起来的丰富生活素材通过创 造性的艺术加工,转化为具体、生 动、可感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h
46
1. 文学的审美作用
h
47
2. 文学的认识作用
h
48
3. 文学的教育作用
h
49
(三)正确认识文学的作用
h
50
1.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是间 接的。
h
51
2. 文学的认识和教育作用要通过审 美作用来实现。
h
52
3. 文学的影响和作用是有限的。
h
53
第二讲 文学创作论
h
54
一、文学创作的过程
h
43
在西方文学理论的传统中,除了有 类似的观点外,还有“为艺术而艺术” 的传统。
h
44
(二)文学的社会作用
h
45
文学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 用,可以概括为审美作用、认识作 用、教育作用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 对应于人们内心的情、知、意三方 面。它们基本上可以概括文学对社会 生活的影响和作用的主要方面。
h
59
2. 生活体验和积累对于作家的创作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h
60
3. 作家创作过程的实质
h
61
(二)作家在创作中的主体地位
h
62
1. 在创作过程中,作家是创作的主 体。
h
63
2. 作家在创作中的主体性,集中表 现为作家的“心灵”在创作中的主导 性。
h
64
(三)作家的素质和才能
h
65
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个 体精神生产。对创作的主体作家来 说,必需具备能够进行这一生产的客 观条件,即特殊的素质和才能。
h
27
2. 作为意识形态一部分的文学与经 济基础的关系是复杂的。
h
28
3. 不能忽视文学的审美特征。
h
29
二、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h
30
(一)文学是社会生活的产物
h
31
1. 文学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生活。
h
32
2. 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促进了文学 的发展。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是促进 文学发展的根本动因。
三、文学的社会作用
h
40
(一)文学对生活的影响与作用
h
41
1.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 旦通过特定的媒介(口头、书写、印 刷、网络等)进入人类社会的公共领 域,就要对社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和作用。
h
42
2. 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与作用是 多方面和复杂的。中国文学理论的传 统,在总体上大都强调文学的社会功 利作用
h
66
二、文学创作的思惟活动
h
67
(一)人类掌握世界的主要方式
h
68
1.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 言》中指出,人类掌握世界有四种主 要的方式:哲学的,艺术的,宗教 的,实践—精神的。
h
69
一般认为,“哲学方式”是凭借理性 和逻辑思惟来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 规律和真理。
h
70
“艺术方式”是以生动、具体可感的 方式(形象)来把握世界。
h
19
2. 视点不同,由此得出的关于文学 本质的理论就很不相同。但我们还要 注意其中问题的复杂性。
h
20
(二)有关文学本质的不同观点
h
21
1. 模仿论。
h
22
2. 表现论。
h
23
3. 形式本体论。
h
24
4. 意识形态本体论。
h
25
(三)文学本质的多层次性
h
26
1. 不能忽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
h
33
3. 文学的兴衰与社会生活密切相 关。
h
34
(二)生活是文学的惟一源泉
h
35
1. 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根本性 的。
h
36
2. 强调文学与生活之关系的思想渊 源和理论根据
h
37
3. 表现在文学中的“社会生活”不同 于客观社会生活本身。
h
38
4. 作家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方 式。
h
39
h
76
1. 中国文学理论的传统在论及文学 创作中的思维活动时,使用了“神 思”、“应感” 、“妙悟” 等概念。
h
77
2. 创作构思中的“感悟”更能触及到 艺术思维的重要特征。
h
4
西方学术界在传统上普遍使用的是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等不同的概念。
在中国,一般认为“文艺学”包括文 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大学 科。这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文 学概论”课程,主要讲授的是文学理 论。
二、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文学理论研究的是作为一门艺术的文 学。艺术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 而广泛的领域,文学理论只以艺术领 域中的文学这一精神活动作为自己的 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