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物流中心规划中的流程仿真报告-行喜欢
物流设施规划及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1 前言 (1)2 项目目标 (3)2.1 信息系统,配送中心高效保证 (3)2.2 先进的物流设备,提高配送效率 (3)2.3 标准化作业至关重要 (4)3 配送中心功能设计 (5)3.1 进货作业 (7)3.1.1 收货操作程序和要求 (8)3.1.2 收货检查 (8)3.1.3 存储作业 (9)3. 2订单处理 (10)3. 3 储位管理 (11)3.4 盘点作业 (12)3. 5 出货作业 (12)3. 6 配送作业 (14)3. 7 库存管理 (15)3. 8 返仓返厂作业 (16)4 配送中心内部布置 (17)4.1 存储区域的设计 (17)4.2 输送装置的设计 (19)4.3 出货区设计 (19)4.4 散货区设计 (21)4.5 进货区设计 (21)4.6 设备存放区 (22)4.7 其它区域设计 (22)4.8 仓库外部建设的设计 (22)俯视图 (23)4.8.1 分拣区: (23)4.8.2 仓库: (24)4.8.3 整体布局 (26)5 储存设备的选型 (27)5.1 货架的选择 (27)5.2货架主要参数 (28)5.3 货架表面涂装 (28)5.4 高层货架同地面连接方法 (28)5.5货架安装及满载时的尺寸偏差及尺寸检测方法 (29)5.6货架的安全 (29)6 装卸搬运设备的选择 (31)6.1 叉车的选择 (31)6.2 堆垛机的选择 (33)6.3输送装置选型 (34)7 集装单元设备的选型 (37)8 信息采集与传输设备选型 (41)9 自动分拣设备选型 (43)11 总结 (49)1 前言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随着物流知识普及工作的基本完成,各地、各部门纷纷加大投资力度,掀起了新建、改建物流配送中心的热潮。
总的来说,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由于起步晚,没有更多的实践经验可供参考,因此在规划设计方面,尤其是内部规划设计方面还有很多不足。
而物流配送中心在现代商品流通中处于枢纽地位,是实现物流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流模拟实训报告(共9篇)

物流模拟实训报告(共9篇)第一篇:物流模拟实训报告(共9篇)篇一:物流管理模拟实验报告《物流管理模拟实验》实习报告班级:组(企业)号:姓名:学号:电子商务1001班 no.xx 1002110105 目录1、概述.............................................................3 1.1实习目的..........................................................................................................................3 1.2实习手段..........................................................................................................................3 1.3实习进程安排.................................................................................................................3 1.4实习原理..........................................................................................................................3 1.5实习的平台 (3)2、实习过程及实习内容...........................................................................................................3 2.1实习主要阶段性工作安排..........................................................................................3(1)实习准备.............................................................................................................3(2)第一阶段 (3)(3)第二阶段............................................................................................................4(4)第三阶段 (4)(5)第四阶段............................................................................................................4 2.2实习收获、感想、认识、评价等 (4)3、实习总结........................................................................................................................... (6)1、概述1.1实习目的:1.2实习手段:在15教的机房运用奥派物流软件进行实习 1.3实习进程安排:1.4实习原理:通过奥派物流软件平台的运作,让我们在大学中了解物流实验内容的丰富,次物流软件平台的内容也基本上囊括了所有物流的运作全过程。
物流仿真实验一

实验课程:物流系统仿真实验时间:2011年11月10日
学生姓名
赵锐
班级
物流管理092
学号
2009219016
实验项目
通过型物流中心(Logistics Center)的模型构筑
指导教师
胡云涛
实验目的
依靠通过型物流中心的例子来学习利用部件生成器、传送带(直线、分流、弯曲)、部件消灭器、作业员、笼车等来构筑模型的方法。
6笼车
6.1点击设备栏的[笼车]按钮,使笼车表示出来。
6.2将笼车设置在作业员的后方。调整作业员和笼车之间的距离使其相当于作业员行走的距离。
6.3通过弹出菜单的[与下一个设备相连],使作业员连]按钮,使部件消灭器表示出来。
7.2部件消灭器用于从某处起不再需要显示物体的流程时,设置部件消灭器使流过来的物体消失。将部件消灭器设置于直线传送带的出口附近。用弹出菜单中的[与下一个设备相连]使直线传送带向部件消灭器连接上。
二实验结果:
点击菜单栏里面的|模拟|开始|或者时间栏里的[开始]按钮,则可以看到,货物被投放到传送带后,不同颜色的部件生成器出来的货物流向不同位置的笼车方向,从〈barcode004〉部件生成器出来的货物流向部件消灭器的方向。
教师评阅意见
教师签字
签字日期
年月日
4.1点击设备栏的[右曲传送带]按钮,则可表示出右曲传送带。
2要使右分流传送带分流部的出口和右曲传送带的入口连接上,可以使右曲传送带沿Z軸旋转一定角度,然后进行连接。
5作业员
5.1点击设备栏的[作业员]按钮,使作业员表示出来。
5.2点击直线传送带的弹出菜单中的[与下一个设备相连],使得传送带与作业员连接起来。
物流规划综合实训报告

物流规划综合实训报告一、引言物流规划是现代企业运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物流网络的设计、物流资源的配置、物流过程的优化等方面。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物流规划综合实训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子践经验,提出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高物流规划的效率和质量。
二、实训背景本次物流规划综合实训的背景是一家电子产品创造企业,该企业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和销售渠道,面临着物流成本高、配送效率低、库存管理不合理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决定进行物流规划的综合实训,以期提高整体物流运作水平。
三、实训目标1.分析企业现有物流网络的优势和不足之处;2.设计优化的物流网络,包括生产基地、仓储中心、配送中心等;3.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提高物流效率;4.改进库存管理,降低库存成本;5.制定物流运作指标,评估物流规划的效果。
四、实训步骤和方法1.数据采集和分析通过对企业现有物流网络、物流成本、库存情况等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了解企业的物流运作状况和问题所在。
2.优化物流网络设计根据企业的运营需求和数据分析结果,设计优化的物流网络。
考虑到生产基地的位置、销售渠道的分布、运输距离和时间、运输方式等因素,确定最佳的生产基地、仓储中心和配送中心的位置。
3.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根据物流网络设计结果,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考虑到运输车辆的数量和类型、仓储设备的规格和数量、人力资源的分配等因素,确保物流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
4.改进库存管理通过分析企业的库存情况和库存管理方式,提出改进建议。
采用合理的库存管理模型和方法,控制库存水平,降低库存成本。
5.制定物流运作指标根据实训目标,制定一系列物流运作指标,包括运输时间、配送准时率、库存周转率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通过实训,企业的物流规划取得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物流网络优化:通过重新设计物流网络,合理布局生产基地、仓储中心和配送中心,减少了运输距离和时间,提高了物流效率。
仓储型物流中心模拟实验报告

河南理工大学设施规划实验报告姓名: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步掌握RaLC(乐龙)仿真软件建模方法,熟悉部件生成器、传送带、自动立体仓库、装货平台、卸货平台、机器人、托盘、托盘供给器、笼车、部件消灭器等建模元素的功能和特点;(2)、对仓储物流中心模型的构筑,加深对托盘上货物的堆码规则及控制方法的了解,并对仓储型物流中心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仓储型物流中心是指将进货的商品临时保存在仓库中,然后,根据需要进行出库的物流中心。
(1)入口流程:商品从不同的投入口投放在传送带上,按事先设定好的规则在合流点合流后传送到下一传送带上,当商品传送到装货平台时,由机器人将商品堆放在托盘上,托盘根据商品的特性经入库口送入到自动立体仓库中的指定位置。
(2)出库流程:根据需要,将存储在自动立体仓库的托盘商品从立体仓库取出,在卸货平台由智能人将其从托盘上卸下投放到分流传送带上,根据设定的商品分流规则,在分流点选择不同的流向,最后由智能人将传送过来的货物装入笼车内。
其模型如图所示。
三、实验步骤、模型的概述从3处投入口进来的 4 种商品沿传送带流动,在合流点合流的商品在装货中转站由机器人堆放在托盘上,托盘经入库口被送入自动立体仓库。
存储在自动立体仓库中的托盘经出库口出库,在卸货中转站由作业员将商品卸下投放到分流线上去。
、建立仓储型物流中心模型点击设备栏的[自动立体仓库]按钮,使自动立体仓库表示出来。
自动立体仓库的入库口(In Mode)是从外部将托盘送入自动立体仓库的入库路径。
选择自动立体仓库的弹出菜单中的[添加 IO 部件(In Mode)],使入库口(In Mode)表示出来。
自动立体仓库的出库口(Out Mode)是从自动立体仓库将托盘送出的出库路径。
选择自动立体仓库的弹出菜单中的[添加 IO 部件(Out Mode)],使出库口(Out Mode)表示出来、IO 部件的移动击工具栏中的[可移动子类设备]按钮。
2022年物流仓储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物流仓储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Witness仿真软件的使用与主要功能;
2、学习使用Witness仿真软件来建立物流仓储系统仿真模型的基本方法;
3、进一步颔会物流仓储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二、实验仪器、设备
1、计算机(满足Witness仿真软件的配置要求)
2、Witness工业物流仿真软件: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定义与可视化模型元素
1.定义和可视化货架(shelf1-4)
2、定义和可视化堆垛机
3、定义和可视化轨道
4、定义和可视化缓冲器
5、定义分配输送链conveyor:6定义托盘pallet:
7、定义变量total_strages、number_hgt12:
(二)、详细定义模型元素1、详细定义堆垛机stack_machineA
stack_machineB
2、详细定义货架
3、详细定义trackA1、trackA2、trackB1和trackB2
详细定义buffers001和buffers002
3、详细定义输送链conveyor1和conveyor2:
详细定义part元素——pallet
运行
仓储的作用主要表现再两个方面:一,是完好地保证货物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是为将货物配送给用户,在物流中心进行必要的加工活
动而进行的保存。
物流系统乐龙仿真实验报告

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摘要本次实验通过物流模拟软件仿真,熟悉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内容及方法,训练实际动手能力,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学习后继课程和将来从事物流规划与设计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次课程实验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型物流中心模型的构建,第二部分是仓储型物流中心模型的构建,第三部分是复合型物流中心模型的构建,第四部分是双层复合型物流中心模型的构建。
在实验中,利利用乐龙软件进行自动化立体仓库作业流程仿真并进行优化,了解仓储作业的流程和仓库运作的方法以及一些现代化仓库的设施设备。
关键词:物流仿真;物流中心;物流设备目录第1章前言 (1)1.1实验目的 (1)1.2实验内容 (1)第2章通过型物流中心模型 (2)2.1解说模型 (2)2.2建立模型 (2)第3章仓储型物流中心模型 (22)3.1解说模型 (22)3.2建立模型 (22)第4章复合型物流中心模型I (38)4.1解说模型 (38)4.2建立模型 (38)第5章复合型物流中心的模型II (50)5.1解说模型 (50)5.2建立模型 (50)第6章总结 (76)第1章前言1.1实验目的通过运用乐龙软件以系统的思维对物流中心模型进行仿真模拟,熟悉物流中心,深入理解系统的概念,训练实际动手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和将来从事物流规划与设计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1.2实验内容在乐龙仿真软件中以系统的思维,运用传送带、自动化仓库、平板车、AGV轨道等设备建立通过型物流中心、仓储型物流中心、复合型物流中心I、复合型物流中心II,共四种模型。
结合仿真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模型建立的具体流程及注意点。
第2章通过型物流中心模型通过型物流中心是指进货后不经入库储存直接按店铺分类后出货的物流中心。
在这一章,通过通过型物流中心的例子来学习利用部件生成器、传送带(直线、分流、弯曲)、部件消灭器、作业员、笼车等来构筑模型的方法。
2.1解说模型下面要作成使4种商品从投放口开始在传送带上流动,在分流点根据商品的种类进行分门别类使其按不同分流口流出后作业员把商品装入笼车的模型。
物流仿真软件实训报告

一.对仿真与实训的认知Flexsim是一套集计算机三维图像处理技术、仿真技术、人工技能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为一体,为制造、物流等领域服务的软件。
运用Flexsim系列仿真软件,可在计算机内建立研究对象的系统三维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各种系统分析,最终获得优化设计和改造方案,以降低实际运营成本。
Flexsim是新一代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有效工具。
面向对象的建模方式使得建模过程更为快捷,只需通过图形的拖动和必要的附加程序就可以快速的建立起系统模型。
软件提供了丰富的物理单元,如发生器、处理器、暂存区、吸收器等,大大方便了用户的建模。
所建的物理仿真模型可以用三维动画方式表现出来,形象、生动、逼真的表现出整个物流系统,为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或改造提供了有效的可视化手段,使得分析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各种方案的优劣进行比较,对各种预选方案进行评估。
使用flaxsim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提高资源(设备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的利用率;(2)减小等待时间和排队长度;(3)有效分配资源;(4)消除缺货问题;(5)把故障减小至最低;(6)把废弃物的故障减小至最底;(7)研究可替换的投资概念;(8)决定零件经过的时间;(9)研究降低成本的计划;(10)建立最优批量和工序安排;(11)解决物料发送问题;(12)研究设备预置时间和改换工具的影响;(13)优化货物和服务的优先次序与分派逻辑;(14)在系统全部行为和相关作业中训练操作人员;(15)展示新的工具设计和性能;(16)管理日常运作决策;(17)从历史运行中得到经验和教训。
二.具体案例建模仿真1.案例选取模型6.多产品单阶段制造系统仿真与分析1.1系统描述现在,我们来看看某工厂加工三种类型产品的过程。
这三类产品分别从工厂其它车间到达该车间。
这个车间有三台机床,每台机床可以加工一种特定的产品类型。
一旦产品在相应的机床上完成加工,所有产品都必须送到一个公用的检验台进行质量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中心规划中的仿真报告--基于ARIS流程平台文/行喜欢经理摘要新物流即将正式运行。
流程设计是否存在缺陷?流程资源配置是否合理?都是必须尽快确认及解决的问题。
经过ARIS建模与仿真,结果显示,计划的流程设计与资源配置均存在问题,包括:●D区拣货不能完成当天任务,仅完成457家门店拣货任务,完成率61%;●Z区上位瓶颈严重,每家门店平均等待时间为2:18:14;●Z区拣货员利用率太低,仅为28%;●C区拣货速度慢,使ABC上位产生瓶颈,最多时有高达244家门店的AB区周转箱堆放在ABC封箱区,等待上位。
针对这些问题,根据流程设计原则、作业成本管理方法、80:20原则、ARIS仿真技术等,对流程设计与资源配置优化后,流程瓶颈、人员利用率等有了显著改善。
优化方案及相关指标如下:D区拣货:一,加强80:20管理,减少平均拣货时间;二,3家门店一次上位,减少平均上位时间。
优化后,D区在6.5小时内,完成750家门店的拣货任务。
D区流程优化相当于节约了两个人的工作;Z区上位瓶颈:一,Z区拣货员拣货完成后,多走10秒,上位员来回上位平均时间将减少20秒;二,增加1名上位员。
优化后,平均等待时间减少到00:00:24;Z区拣货员利用率:一,增加拣货员每次拣货工作量,每次拣货来回时间增加20秒;二,将Z区拣货员从13人减少至8人,因为新物流提高了拣货员工作效率,在不增加拣货员劳动强度的情况下,新物流实际需要的Z区拣货员数量下降了。
优化后,Z区拣货员的利用率上升到51%。
另外,拣货员多走10秒钟,可以减少1名上位员,再加上减少的5位拣货员;C区拣货速度:通过适当减少拣货员走路时间,及加强拣货位布局管理,减少了ABC上位瓶颈。
优化后,ABC封箱区的瓶颈数量减少至83个,仍可进一步优化。
第一部分对规划流程与资源配置的模拟仿真一、流程仿真与评估的主要内容本文针对该物流中心的出货流程,对其中的各关键指标进行模拟数据采集、仿真、评估与优化。
几个关键KPI指标如下:⏹各区拣货完成率⏹各区拣货速度⏹各区剩余工作能力⏹各岗位人员利用率⏹流程各环节瓶颈情况二、库区布局三、业务运行数据⏹每日配货门店数量:750家⏹每日出货件数:约20,000件四、流程人员配置⏹A区、B区各分6段,每段1个人,准备人员各1个⏹C区分4条通道,每通道1个人,准备人员1个⏹ Z 区13人 ⏹ D 区共3人⏹ ABC 区的封箱员2人 ⏹ 集货复核员2人⏹ 作业时间:白天工作8小时,从8:30,到17:00,中午休息半小时五、仿真时间数据各区段拣货时间=各区段走路时间+各区段拣货数量×拣一个货品的平均时间(一)测量各区段走路时间(二)计算各区段拣货数量去年老物流仿真时调查的拣货数据,其中,每个门店整箱拣货数量平均为10件,每个门店拆零拣货数量平均为78件(根据80:20原则,在A 、B 、C 、D 分配拣货数量),计算结果如下图:(三)平均拣一个品种的时间均为3秒,包括按标签、拣货、放入周转箱内。
整箱是指拣一件货品的时间,包括拣货、贴标签、放拖车上。
D区复核一个货品时间为2秒。
六、仿真结果:各项KPI指标情况(一)各区拣货完成率整体拣货完成率仅为61%,主要是因为D区未完成拣货任务,如图所示。
1.ABCZ区拣货完成率均为100%2.D区拣货完成率为61%整体拣货速度为59秒,如图所示。
1.AB区拣货速度最快,平均22秒拣完一家2.D区拣货速度最慢,平均59秒拣完一家(三)各区剩余工作能力1.AB 区剩余工作能力最多,约3小时2.D 区无剩余工作能力0:00:000:00:090:00:170:00:260:00:350:00:430:00:520:01:000:01:09整体完成情况A区拣货B区拣货C区拣货D区拣货Z区拣货(四)各岗位人员利用率1.存在问题的两个岗位:Z 区拣货员利用率太低,说明这个岗位人员太多了,D 区复核员利用率为100%,说明这个岗位需要增加人员,或者重新设计岗位职责,增加人员生产率。
2.预备员有5小时左右的时间,用于拉周转箱等工作。
3.集货员有6个多小时的时间用于装车交接等工作。
注:上位员利用率未显示,因为做仿真时,上位时间采用的是一趟时间,未计算来回时间,在优化分析中使用了来回时间作为上位时间。
(五)流程各环节瓶颈情况1.D 区复核工作瓶颈最严重,说明有大量已拣完货品,在等待复核与上位。
2.Z 区上位瓶颈也比较重。
因为与老物流相比,Z 区拣货员拣货速度增加了、上位路线延长了,但是拣货员与上位员数量却没有变化。
因此在流程上下环节便产生了不均衡,出现上位瓶颈。
3.在C 区,由于各区段二货道拣货存在一定的概率,各区段实际拣货时间波动比较大,因此存在一定瓶颈问题。
0.250.50.7511.25C 区预备员A 区预备员B 区预备员Z 区拣货员A B C 封箱员拣货员 (A 区段二)拣货员 (A 区段四)拣货员 (B 区段四)拣货员 (A 区段三)拣货员 (A 区段五)拣货员 (B 区段二)拣货员 (B 区段三)拣货员 (B 区段五)D 区拣货员拣货员 (A 区段一)拣货员 (B 区段一)拣货员 (A 区段六)拣货员 (B 区段六)拣货员 (C 区段一)拣货员 (C 区段三)拣货员 (C 区段二)拣货员 (C 区段四)D 区复核员集货复核员0:00:001:12:002:24:003:36:004:48:006:00:007:12:00取周转箱 (D 区复查)上位 (Z 区)拣货区段二 (C 区)拣货区段四 (C 区)拣货区段三 (C 区)第二部分对存在问题的分析与优化建议对流程模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流程再设计与流程资源再配置进行优化,可以一一解决,解决方案及优化模型各项指标如下。
一、针对存在问题的分析(一)Z区流程优化方案Z区拣货流程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拣货员利用率仅为28%,另一个是上位瓶颈严重。
下面分别分析这两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1.拣货员利用率低的问题拣货员利用率=每个人有效工作时间/总工作时间在新物流整箱拣货流程中,单个门店整箱平均拣货时间下降,比老物流模式下降幅度高达32.73%,这是拣货员利用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如表格数据所示。
由于新物流整箱拣货流程优化后,拣一个门店的平均时间减少了,总的整箱拣货所需要的有效工作时间减少了。
当拣货员数量不变时,每个人的实际有效工作时间减少了,因此拣货员的利用率下降了。
因此,新物流所需要的有效整箱拣货员数量减少了。
另外,物流中心整箱拣货按件计工资,如果按拣1个整件的时间来计算工作标准,那么,与老物流的数据相比较,在新物流,由于流程优化,单位拣货的时间减少了,拣货员拣1个整件所付出的劳动减少了(走路时间减少、及地面磨擦变小减少了拖动车子的劳动力投入量),因此,计件工资标准应该下调。
2.整箱上位瓶颈严重的问题产生瓶颈的一个原因是拣货员速度增加了,另一个原因是与老物流相比,整箱上位路线加长了,而上位人数没有变化。
虽然整箱拣货员数量减少,有利于缓解整箱上位的瓶颈。
但是根据仿真测试数据来看,如果整箱拣货员减少5人,即8个拣货员,仍然需要增加两位上位员。
从成本角度来考虑,上位员是固定工资计酬方式,增加人员即意味着增加成本。
通过分析发现,整箱拣货员是计件工资方式,与老物流相比,在新物流环境下,拣货员每拣一件货品消耗的劳动减少了。
如果保持计件工资标准不变,应该增加整箱拣货员拣一件货品的劳动量,以保持工资体系的合理性。
考虑到上位瓶颈的另一个原因是上位路线延长了,因此,建议拣货员拣货完成后,沿着上位线路多走一段路。
这样既保持工资体系合理性,又可以减少对上位员的需求量。
根据测试结果,如果整箱拣货员数量为8个,每个人拣货后多走10秒钟,那么整箱上位员仅需增加1人即可。
采用此流程优化方案,可以节约5位Z区拣货员,1位上位员。
如果每位员工的月工资为1000元,Z区拣货每年可节约成本7.2万元。
另外,在新流程下,拣1个整件货品的平均时间为16.8秒,仍少于老物流的21秒,在保持拣货员劳动强度不变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减少计件工资标准,这样能够节约更多成本。
(二)D区流程优化方案1、D区上位流程优化⏹通过优化D区复核员的作业流程,可以减少D区复核、上位瓶颈问题。
⏹D区是贵重货品区,货品特点是价值高、体积小。
⏹因为价值大,对每一次分拣都进行复核,有利于减少误差率、减少损失。
⏹因为体积小,因此D区上位不宜采用一家门店一次上位的方式(平均每家1分钟),而应采用多家门店一次上位的方式。
例如,四家门店复核完成后,上位一次,平均上位时间仅为15秒。
这样D区复核员用在上位上的时间大大减少,可以缓解上位瓶颈问题。
2、D区拣货流程优化D区有两个区段,应用80:20原则,将高频率货品放在第一区段,低频率货品放在第二区段,可减少总拣货时间,提高拣货速度。
(三)C区流程优化方案1、减少C区各区拣货时间波动幅度,缓解瓶颈。
一方面,减少各区段二货道拣货概率,减少波动,缓解瓶颈现象。
本报告取了一个非常小的概率作测试,即0.04,结果显示瓶颈程度减小了。
另一方面,在第一区段增加一个拣货数量,平衡四个区段拣货时间。
2、减少C区各区段拣货时间,平衡ABC三区拣货速度。
一,加快拣货员走路速度。
第一货道走路时间从15秒少为14秒,第二货道走路时间从20秒减少为16秒(因为不是每次拣货都要绕货道走一整圈);二,拣一个货品的时间,从3秒减少为2秒。
(四)集货时间调整对各拣货区集货时间进行调整,从单趟时间调整为来回的时间,纠正前面的错误。
二、建议方案(一)流程调整C区上位与AB区上位分开进行。
(二)人员配置调整Z区拣货员减少5人,上位员增加1人。
三、对优化模型仿真的KPI指标(一)各区拣货完成率ABCDZ区拣货完成率均为100%。
(二)各区拣货速度整体拣货速度为31秒,即每31秒拣完一家门店。
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区拣货速度比较接近。
(三)各区剩余工作能力(四)人员利用率(五)流程各环节瓶颈情况分析由于ABC 区拣货时间取正态分布的随机值,可以看出当各门店拣货速度不一致时,在各拣货区各区段之间,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瓶颈。
统计结果显示,各区段平均等待时间均在一分钟之内。
0:00:000:00:090:00:170:00:260:00:350:00:430:00:520:01:00取周转箱(D 区复查)拣货区段五(A 区)拣货区段六(B 区)上位 (Z 区)拣货区段六(A 区)拣货区段三 (A 区)拣货区段二 (B 区)拣货区段五 (B 区)拣货区段三 (C 区)拣货区段四 (C 区)拣货区段二 (A 区)拣货区段四 (A 区)拣货区段三 (B 区)拣货区段二 (C 区)拣货区段四 (B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