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吸收法应用于氨氮废水净化的研究

合集下载

新型膜工艺用于氨氮废水处理的中试研究

新型膜工艺用于氨氮废水处理的中试研究
lo f w wa s a b o u t 1 0 00 mg /L. The o u t lo f w c o ul d me e t t he r e qwr e me n t s o f t he i f r s t Di s c h a r g e S t a nd a r d.
离子 和部分 硫 酸铵 也 进入浓 缩液 , 浓缩 液打 回生产
收 稿 日期 : 2 0 1 3—0 4—1 5; 修订 E l 期: 2 0 1 3~ 0 6— 2 4
第2 6卷 第 4期
2 0 1 3 年 8 月






Vo 1 . 2 6, No. 4
Aug. ,2 0 1 3
POL LUTI ON CONTROL T ECHNOLOGY
新 型 膜 工 艺 用 于氨 氮 废 水 处 理 的 中试 研 究
Abs t r a c t: Ac c o r di n g t O t h e h i g h Am mo n i a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a nd l o w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 o f o r g a ni c s i n t he ma n g a n e s e mi n e wa s t e wa t e r , a ne w me mbr a n e t e c h ni qu e wa s u s e d t o t r e a t t h e wa s t e wa t e r .Th a t wa s NF a nd RO t e c h ni qu e .T he r e s u l t s s ho w t h a t t he r e mo v a l e fi —

膜集成技术处理氨氮废水的应用研究

膜集成技术处理氨氮废水的应用研究
2 3 采 用实验 样 品废水 的主 要指 标列 于下 表 .
从 表 2可 以看 出 , 过 采用 两 种 方法 对 废 水 处 通
表 1 样品废水的主要指标
理后均能不 同程度地降低水体 中的悬浮物杂质 , 其 最 低 去除率 分别 为 7 .9 和 9 .7 。 19 % 95 %
选 用膜 法 预处 理 处 理后 , 出水 浊 度 可 以维 持 在 0 5 T 以下 , 以保 证 反 渗 透 系统 长 期 稳 定 的 运 .F U 可


介绍 了采用 膜集成 技术——微滤/ 滤/ 超 反渗 透 , 在实验 室规模 处理磷 肥厂 氨氮 废水 。实验 结果 表
明: 在进水浊度 2 F U~10 I 0T 0 F’ U条件下 , 微滤/ 滤产水浊度 < .F U, 出水浊 度优于传 统预 处理 出水 ; 超 05 r 其 反渗 透 在进水 电导率 4~1 m / m, 2 sc 氨氮含量为 20 / 3 mgL~90 / 0 mgL条件下 , 出水氨氮含 量 <3 / 远远低 于 国家排放 标 mgL,
2 实验 部 分
2 1 分 析仪 器 : .
便携式 电导率 仪 ,Svn o—S 3 瑞 士 梅特 eeG G( 勒 )磁力搅拌器 , bd c 德 国 t a ; ; l i ( a s K ) 便携式浊度 仪 , I30 — 1 意大利 哈纳 ) C D快 速测定仪 , H9 73 1 ( ;O
氮废液处理方面显示 了广 阔的发展前景。但 膜分 离是一 个单 纯 的物 理过 程 , 只有 与 其 它技 术 合 理 组
合 , 能充 分 发挥 作 用 , 到 预 期 的分 离 要 求 。在 才 达
E 97 2 德 国罗维邦) 数字 P T9 2 ( ; H计 ,H 一 C 成 p S 4 (

膜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研究

膜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研究

膜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研究【摘要】在处理高浓度氨氮无机废水中,采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法和电渗析法的效果较好。

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法处理的脱氮效率可以超过90%以上,对硫酸铵回收的浓度也保持在25%左右。

同时具有技术先进、无二次污染、工艺处理流程短、解决资源等优点。

本文对膜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方式进行简单探讨,研究分析了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高浓度废水氨氮废水废水处理膜法高浓度氨氮废水电渗析一.前言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技术一直都是各国学着研究的热门课题。

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方式有很多种,较为常用的包括生物脱氮法、折点加氯气、吹脱法和离子交换法等。

在处理含有有机物的低氨氮浓度废水中吗,采用生物脱氮法较为可行。

目前,对催化剂废水、化肥废水等高浓度无极氨氮废水处理,很多工业都是采用吹脱法。

但由于吹脱法的脱氮率仅仅能够达到70%,其处理后无法达到国家标准。

而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法处理具有诸多优点,能很好的弥补其他处理方式的缺欠。

二.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借助膜的渗透作用,通过化学位差和外界能量的推动作用,将混合物中的溶剂和溶质进行分离、分级和提纯及浓缩。

同传统的蒸馏、沉淀、分馏、吸附、萃取等方法相比,膜分离技术在分离过程中没有发生相变,能耗较低;在膜分离的过程中,可在常温下进行,并且适合果汁、酶等热敏感物质;膜分离技术对有机物、无机物和生物制品都可适用,技术适用范围较广,遍布从微粒级到离子级;膜分离技术是采用压力差作为驱动力,具有操作方便、装置简单等诸多优点。

三.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

1.膜分离法处理原理。

膜分离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是通过膜的选择透过性,将液体中的氨氮成分进行选择性分离,达到脱除氨氮的目的。

膜分离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具体操作方式包括纳滤、电渗析、反渗透等。

其中采用电渗析和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法处理氨氮废水具有较好的效果。

采用电渗析方法时,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消耗的电量和废水氨氮的含量成正比,在处理2000至3000mg/L氨氮废水中,去除率可达到85%以上,可提出高达8.9%的浓氨水。

膜法脱氨技术处理高氨氮废水

膜法脱氨技术处理高氨氮废水

膜法脱氨技术处理高氨氮废水
一、传统方法:高能耗、低效、二次污染
氨氮是亚硝胺的重要来源,亚硝胺是强致癌物质。

高浓度的氨氮废水主要由钢铁、制药、化肥、石化、养殖和生活污水等生产企业排放,如不加以处理可导致水体异味,严峻时会造成鱼类中毒死亡。

以往,对高浓度氨氮污水处理主要采纳吹脱法、汽提法等方式,但普遍存在高耗能、低效率和二次污染等问题。

二、新型“膜法脱氨”技术
由疏水多孔膜供应传质界面,再将调碱后的氨氮废水和汲取剂如稀酸等分别流经膜两侧,污水中的氨就会被稀酸汲取,从而使废水中的氨氮值降低达到排放标准。

经过120小时的连续运行,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接触器技术,日前胜利应用在提钒废水中的高浓度氨氮脱除处理项目,这是国际首次将新型膜技术胜利应用在提钒工业领域的废水处理中。

现场运行数据显示,经过处理后的提钒废水,氨氮浓度稳定在2—7mg/L,达到了钒工业污染排放标准(10mg/L)和污水排放国标1级A(8mg/L)规定要求,废水处理量达到50吨/天。

三、高浓度氨氮脱成本大幅降低
多孔中空纤维膜具有高性能及强疏水性,而聚四氟乙烯的特性使其成为抱负的膜材料。

聚四氟乙烯,又被称为“塑料王”,具有特别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疏水性和机械性能。

经过多年研发,所开发出的内/外径分别为0.4/0.8mm的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微孔膜,现已实现
大规模稳定生产,并具有优异的疏水性和抗污染特性。

此外,在高浓度氮氨污水处理过程中,由于采纳了低成本的石灰代替液碱调整pH值,大幅度降低了高浓度污水处理成本,形成了低能耗、高脱氨效率、低运营成本、装置紧凑等污水处理优势。

用膜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应用

用膜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应用

用膜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应用摘要:在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中,为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物排放,作为新型技术的膜分离技术被积极地引入。

本文简单地进行探讨了膜法处理高浓度的氨氮废水。

关键词:膜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引言水中氨氮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产物,焦化、合成氨等工业废水,以及农田排水等。

生活污水中平均含氮量每人每年可达2.5kg~4.5kg,雨水径流以及农用化肥的流失也是氮的重要来源。

另外,氨氮还来自钢铁、石化、焦化、合成氨、发电、水泥等化工厂向环境中排放工业废水、含氨的气体、粉尘和烟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也越来越多,大量的自用轿车和各种型号的货车等交通工具也向环境空气排放一定量含氨的汽车尾气。

这些气体中的氨溶于水中,形成氨氮。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物化法、化学法和生物法,这些方法虽各有特点,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或是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设备投资大,能耗多,运行费用高,或是废水中的氨氮不能回收利用,排放到空气中造成大气污染等问题,国内多采用物化法和生化法,国外以化学法和生物法为主。

本文简单的论述了膜分离技术在高浓度氨氮废水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技术,和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其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分离效率高、温度低、能耗低、环境友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电子、轻工、纺织、石油、食品、医药、生物工程、能源工程等领域,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单元操作之一。

1、高氨氮废水的特性及危害1.1 氨氮的特性水体中的氮元素主要以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包括分子态氨和离子态NH4+)和氮气。

氨氮在水环境中将参与分解转化环节,如图1。

1.2 氨氮的危害氮在自然环境中会进行氨的硝化过程,即有机物的生物分解转化环节,氨化作用将复杂有机物转换为氨氮,速度较快;硝化作用是在亚硝化菌、硝化菌作用下,在好氧条件下,将氨氮氧化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反硝化作用是在外界提供有机碳源情况下,由反硝化菌把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原成氮气。

膜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研究

膜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研究

膜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研究摘要:目前对于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有多种方式,本文通过实验探究的形式研究了膜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效果,并发现这一工艺与其它处理方式存在着极大的优越性,在今后的工作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膜法;高浓度;氨氮废水;电渗析中图分类号:g42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膜法水处理工艺是将超滤、微滤、反渗透、edi等不同的膜工艺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达到高效去除污染物以及深度脱盐的目的一种水处理工艺。

全膜法处理后的出水可直接满足锅炉补给水、工艺用水、电子超纯水、回用水、循环用水等要求该工艺已成功应用于电力、冶金、石化等多个领域。

该工艺的关键技术edi系电渗析(ed)和离子交换技术(di)有机结合,达到连续除盐、运行维护简单、无酸碱排放污染。

而超/微滤、反渗透已广泛应用于海水(苦咸水)淡化及废水回用。

一、氨氮污染的危害未经处理的氨氮废水直接排入水体将会对环境和周边生物产生严重危害,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1、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当未经处理的氨氮废水排入水体,尤其是一些流动较缓且更新较慢的水环境中时,大量的氮元素将被不断的富集。

而氮源是藻类等生长繁殖的关键性因素,且一般也是其限制因素。

丰富的氮源会引起藻类等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导致水华或赤潮的出现。

藻类的过度代谢引起水体产生颜色和气味,使水质变差,影响感官性状。

而且,藻类的快速繁殖和腐败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中氧的含量急剧降低。

过低的含氧量加上藻类生长时产生的大量分泌物对水体中的其他水生生物,尤其是鱼类等具有强烈的毒害作用。

水体中的水生生物阶段性、批次性的大量死亡最终使整个水环境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待其自然恢复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2、影响水源水质,增加给水预处理的成本目前国内的自来水厂一般采用加氯消毒法,当水中含有氨氮时,氨会以铵根形式与氯作用形成氯氨,大大降低氯的消毒效率,增加氯的添加量。

同时用于脱色、除味等的化学药剂也会成倍增加。

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氨氮废水是指含有氨态氮物质的废水,其排放对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针对氨氮废水处理问题,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寻找高效、经济、环保的处理技术,以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和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本文将对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目前处理氨氮废水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植物床等。

活性污泥法通过利用污水中的微生物对氨氮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进而实现氨氮的去除。

生物膜法则是利用生物膜固定化处理废水中的氨氮。

植物床则是利用植物的吸收能力将废水中的氨氮去除。

近年来,研究人员还提出了一些新的改进方法,如厌氧氨氧化法和氨氧化菌具体群的调控等,以进一步提高生物处理技术的效果。

二、物化处理技术物化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吸附法、膜分离技术和化学沉淀法等。

吸附法通过添加吸附剂将废水中的氨氮吸附到表面,并将废液进行分离。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改性膨润土等。

膜分离技术通过利用半透膜,将废水中的氨氮分离出来,达到去除的效果。

化学沉淀法则是通过添加化学沉淀剂与废水中的氨氮发生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物,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三、电化学处理技术电化学处理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一种新兴的氨氮废水处理技术。

通过电解电池,利用电流在电极之间引发化学反应,从而使废水中的氨氮转化成硝酸盐等化合物。

电化学处理技术具有高效、低能耗和易操作等优势,但目前还存在电极材料选择和耐久性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四、复合处理技术为了更好地处理氨氮废水,研究人员还提出了一些复合处理技术。

常见的复合处理技术有生物-物理化学技术、生物-电化学技术等。

这些技术将不同的废水处理技术进行组合,取长补短,以提高氨氮废水的处理效果。

综上所述,氨氮废水处理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生物处理技术、物化处理技术、电化学处理技术和复合处理技术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氨氮废水的处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2024年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范文

《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排放量日益增加,其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环保的废水处理方法成为了当务之急。

膜技术因其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就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

二、膜技术概述膜技术是一种利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薄膜对溶液进行分离、纯化、浓缩的技术。

根据不同的分离机制,膜技术主要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

这些技术通过物理筛分、化学吸附等方式,实现对废水中各种污染物的有效去除。

三、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1. 微滤和超滤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微滤和超滤技术主要应用于对废水中悬浮物、胶体物质等进行去除。

通过使用不同孔径的微滤和超滤膜,可以有效截留废水中的颗粒物、细菌、病毒等,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此外,微滤和超滤技术还可以与其他工艺相结合,如与生物反应器联用,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

2. 纳滤和反渗透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纳滤和反渗透技术主要应用于对废水中溶解性物质进行去除。

纳滤膜的孔径介于微滤和超滤之间,可以有效截留离子、小分子有机物等。

反渗透技术则是一种高效、低能耗的分离技术,可以实现对废水中盐类、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去除。

这两种技术广泛应用于电镀、化工、造纸等行业的废水处理。

四、膜技术应用研究进展1. 膜材料的研究与改进为了提高膜技术的性能和寿命,研究者们不断对膜材料进行研究和改进。

新型的膜材料具有更高的通量、更低的能耗、更好的抗污染性能和更长的使用寿命,为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2. 组合工艺的研究与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研究者们不断探索将膜技术与其他工艺进行组合。

如将膜技术与生物反应器、活性炭吸附、光催化等技术进行联用,形成组合工艺,实现对废水的深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3. 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也逐渐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第2 6卷
第 3期






VO. 6 No 3 12 .
20 0 6年 6月
Ⅳ M_R A 皿 B NE S ENCE AND CI TEC HNOL OGY
J n.2 0 u 06
文 章编 号 :0 7 9 4 2 0 ) 3 0 4 5 1 0 —8 2 (0 6 0 —0 7 —0
氮 降至较 低水 平 . 因此 , 它被 认 为是最 有效 的 方法 . 究表 明 , 水 的 p 是影 响 传质 系数 的 最 研 废 H
主要 因素 ; 氮浓度 对膜 通量 影 响较 大 , 氮浓 度越 高 , 的膜 通量 越 大 ; 水 中氨 氮或 盐量较 氨 氨 氨 废
高时, 能有 效抑 制水 的渗 透 蒸馏通 量 , 减弱 对吸 收 液 的稀释 作 用 . 过 运 用 吸收 式 膜 吸 收 法对 通 以无机 污染物 为主 的 高氨 氮废水 和 以有机 污染 物 为主 的 剩余 氨 水 处理 效果 作 对 比研 究 , 而 进
HA NNA—p 2 1酸度计 ( 兰 ) UV 一1 0 V 分 光 H 1 荷 ; 20
光度 计 ( 日本 岛 津 ) KⅥ < 80扫 描 电 镜 ( 科 ; Y20 中 院 )D ; KB一11 65型 低 温 恒 温 槽 ( 海 )DK 上 ; B一8 A 型电 热 恒 温 水 槽 ( 海 ) YZ 55 型 蠕 动 泵 ( 上 ; 1 1W 保
定 ) S Z — D 循 环 水 式 真 空 泵 ; S 4 Na 1 ;H H2O , C , N- C , H3I2 试 剂 均 为 分 析 纯 . 验 中 NH 一 I 1N ・I h -O 实 3
N配 水是在 去 离 子水 中投 加 一 定 量 的 N C 配 制 H4 l
图1 P P膜 表 面 的 S M 照 片 ( 0 0 ) E ×10 0
膜吸收 法应 用于氨氮废水 净化 的研 究
李 玲 王冠平2 施 汉 昌2 , ,
(. 1新疆 大 学 化 学 化工 学 院 ,乌鲁木 齐 8 04 ; . 华 大学 环境 模拟 与 污染控 制 30 6 2清 国家 重点 联合 实验 室 , 北京 108 ) 0 04
摘 要 : 去除废 水 里氨 氮 的 3种 膜 吸 收 方式 中 , 收 式膜 吸 收 法 能在 最 短 时 间 内将 水 中氨 在 吸
实 验 室 的 教 育 部 基 金 支 助 的西 部 高 级 访 问学 者 , n z2 1 3 cl l f w d @ 6 .on -
维普资讯
第 3 期

玲等 : 吸收法 应用于氨氮废水净化的研究 膜
・ 5・ 7
萃取脱酚后的剩余氨水 ; 吸收液为 H 4 20 溶液
取 分子 筛生 产过 程 中产生 的 以无 机 污染 物 为主 的高
氨氮废水和焦化厂产生的以有机污染物为主 的剩余 氨水 为处 理对 象 , 比较 用 吸 收式 膜 吸 收 法 处 理这 两 种不 同类 型废 水 的实 际效果 .
1 试 验 部 分
1 1 材料 与设 备 .
聚丙烯 ( P 中空 纤维 膜 ( 津 海 水 淡化 所 )聚 P) 天 、 乙烯 ( E 中空纤 维 膜 ( 京 )管 式 膜 组 件 ( P ) 北 ; 自制 ) ;
Fg 1 S i . EM h tg a h o P me lr - u f c p o o r p fP l b  ̄l s ra e T e ma n f d tn t o sn i s g i e e h u a d t i me
或 由浓 氨水 稀 释而 成 ; 以无 机 污染 物 为 主 的高 氨 氮 废 水取 自齐 鲁石 化 公 司催 化 剂 厂 分 子 筛 生 产 车 间 ; 以有机 污染 物 为主 的高氨 氮废 水取 自首 钢焦 化厂 经
收稿 日期 : 0 4—1 20 0—2 ; 9 修改稿 收到 日期 :05—0 20 4—0 2
基 金 项 目 : 华 大 学 “ 8 ” 期 重 大研 究 项 目 清 95一
作 者简介 : 李
玲( 9 5 , , 16 一) 女 硕士 , 副教授 , 从事膜分离技术研究应用 . 清华大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 国家重点 联合
1 2 实验 装置 . 膜 吸收 实验装 置 流程 图 , 图 2 见 .
收 液贮瓶 中泵入 膜组 件 的壳 程 内 , 吸收 了 由料 液 在 传 递扩散 过来 的 NI3 , 回贮 槽 , 复循 环 , 料 -后 流 I 反 至 液 中的 NH 一N 浓度 降 至 预定 要求 . 液 和吸 收 液 3 料 的温度通 过恒 温水 槽 来 控 制 , 经 换 热 盘 管 后 的 液 流
膜 吸 收法是 使用 疏水 性 微孔 膜 ( 1将 气 液 两 图 ) 相 分 隔开 , 利用 膜孔 实现 气 、 两相 间传 质 的分离 技 液 术 , 能有效 去 除水 中的 挥 发性 污染 物 和 溶 解 性气 它 体 , 硫 化 物 、 化 物 、 、 气 、 气 和 二 氧 化 碳 如 氰 氨 氯 氧 等 [ 膜 吸收 法 用 于 处 理 水 中 的 挥 发 性 物 质 时 , . 一 般有 三种 操作 方式 : 吸收剂 吸收 、 真空减 压 以及气 抽 体吹 扫式 本 文 根 据 废 水 中氨 氮 的 去 除效 果 , 2. 将 三种 膜 吸收方 式进 行 了 比较 . 点 考察 了用 吸收 剂 重 吸收 方式 去除 水 中氨 氮 时 的 主要 影 响 因 素 . 别 选 分
得 出以下 结论 : 膜吸 收 法适 用于 处理含 盐量较 高、 中温、 油性 污染物含 量较 低 的 高氨 氮废水 . 最 后 还初 步探 讨 了膜 的污 染和再 生情 况 .
关键 词 : 吸 收 ; 质 系数 ; 氮 膜 传 氨
中图分 类号 : Q0 8 8 T 2 .
文献 标识 码 :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