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有理数1.有理数的定义和性质;2.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3.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4.有理数的比较大小;5.有理数的绝对值;6.有理数的相反数;7.有理数的乘方运算;8.有理数的乘方与开方运算。
二、平面图形的认识1.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2.三角形的分类与特性;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4.矩形、正方形、菱形、长方形的性质;5.正多边形的性质;6.直角三角形的性质;7.中位线的性质;8.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三、勾股定理与三角形1.勾股定理的直角三角形判定;2.特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两线相交的性质;4.逆条件的判定;5.根据条件求解实际问题。
四、相似形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3.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例与证明;4.根据相似比例求解实际问题;5.相似三角形与勾股定理的关系;6.相似三角形与线段的比例关系。
五、线性方程与线性方程组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2.一元一次方程的判断与图象;3.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性质;4.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及方法;5.列方程解实际问题;6.两个变量的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7.解一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及方法;8.一元一次方程组解实际问题。
六、数据的分析与概率1.列频数标表和频数直方图;2.列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折线图;3.数据的整理与统计;4.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的计算;5.数据的误差分析;6.概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7.事件的排列与组合。
以上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1)》,总计1200字以上。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直线与角1. 定义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了解直线的性质。
2. 知道角的概念和角的分类,包括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
3. 掌握角的度量单位:度和弧度。
4. 学习如何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
第二章:平行线与平面1. 学习如何用直尺和圆规做等分线段、垂线、平行线、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
2. 理解平行线与转角的关系,学会证明平行线与转角的基本性质。
3. 掌握平面的概念,理解平面的性质和表示方法。
4. 学习如何判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包括平行、垂直和交叉。
第三章:三角形1. 知道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包括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2. 掌握三角形内角的和定理和外角的性质。
3. 学习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包括SSS、SAS、ASA和AAS。
4. 理解三角形中的全等概念,学会判断和证明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第四章:四边形1. 知道四边形的定义和分类,包括矩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 掌握矩形、正方形和菱形的性质,包括边长、对角线、内角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包括对角线的关系、内角和、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4. 理解梯形的定义和性质,学会计算梯形的面积和周长。
第五章:图形的变化1. 了解图形中的平移、旋转、翻折和对称等基本变化。
2. 学习如何用折纸法进行图形变化。
3. 理解相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学会判断和证明两个图形是否相似。
4. 掌握相似图形的计算方法,包括比例尺和相似比的计算。
第六章:数的运算1. 复习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2. 学习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包括分数的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
3. 掌握百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包括百分数与分数的转换。
4. 学习用图形表示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关系,包括数轴和百分数相应的阶梯图。
第七章:方程与不等式1. 知道方程和不等式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包括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及运算规则。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1. 整数与运算
- 整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正整数、负整数、零)
- 整数加法与减法
- 整数的乘法与除法
- 整数的运算性质(结合律、交换律、分配律)
2. 分数与运算
- 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分子、分母)
- 分数的加法与减法
- 分数的乘法与除法
- 分数与整数的相互转化
3. 实数
- 实数的概念与分类(有理数、无理数)
- 实数的大小比较
- 实数的运算性质
4.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 一次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 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与解法(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5. 几何图形
- 基本几何图形的概念与性质(点、线、面)
- 直线与线段的表示与性质
- 角的概念与性质
- 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
- 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6. 数据统计与概率
- 数据统计的基本概念(调查、统计、表示)
- 统计图表的制作与解读
- 概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对于每个知识点,建议学生们根据教材中的详细内容进行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以便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更好的成绩。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注:这一点可以在已知直线上,也可以在已知直线外)3、点到直线的距离。
垂线段:过线外一点,作已知线的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垂线段。
垂线与垂线段:垂线是一条直线,而垂线段是一条线段,是垂线的一部分。
垂线段最短: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或说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注:距离指的是垂线段的长度,而不是这条垂线段的本身。
所以,如果在判断时,若没有“长度”两字,则是错误的。
4、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三线六面八角:平面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将平面分成了六个部分,形成八个角,其中有: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和2对同旁内角。
注意:要熟练地认识并找出这三种角:①根据三种角的概念来区分②借助模型来区分,即:同位角——F型,内错角——Z型,同旁内角——U型。
特别注意:①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均互为同旁内角;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称呼并不一定要建立在两条平行的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前提上才有的,这两条直线也可以不平行,也同样的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5、几何计数:①平面内n条直线两两相交,共有n ( n – 1) 组对顶角。
(或写成 n^2 – n 组)②平面内n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n(n–1)/2个交点。
(或写成(n^2–n)/2个)③平面内n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把平面分割成[n(n+1)/2]+1个面。
④当平面内n个点中任意三点均不共线时,一共可以作n(n–1)/2 条直线。
回顾:ⅰ、一条直线上n个点之间,一共有n(n–1)/2 条线段;ⅱ、若从一个点引出n条射线,则一共有n(n–1)/2 个角。
二、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若没有公共点(即交点),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注:平行线永不相交。
1、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 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本章介绍了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关系,重点探讨了两条直线相交时形成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和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
本文将对其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
5.1 相交线1.邻补角与对顶角当两条直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四个角具有不同的关系。
其中,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它们的大小相等;邻补角则是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它们的和为180度。
2.垂线垂线是指当两条直线相交时,其中一个角为直角的情况。
垂线具有两个性质:一是过一点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二是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垂线段最短。
3.垂线的画法画垂线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二是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画法可采用“一靠二移三画”的方法。
4.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记忆时应结合图形进行理解。
本章内容的重点是垂线和其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平移和其性质,以及这些知识点的组织运用。
在研究这些知识点时,需要注意记忆其定义和性质,掌握其画法和应用方法。
垂线是指从一个点垂直于一条直线或平面的线段,而垂线段则是垂线的长度。
它们都具有垂直的性质,可以用来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或两点间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特殊的两点(即已知点与垂足)间距离,而两点间的距离是点与点之间的长度。
线段和距离都是长度的概念,但线段是一种图形,不能等同于距离。
平行线是指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它们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平行。
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个数来确定,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时两直线相交,无公共点时两直线平行,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点时两直线重合。
平行公理指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同时,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三线八角是指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八个角,包括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2024年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备战中(二篇)

2024年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备战中一:线的表示与类型①直线:通常用一个小写字母,如直线l,或者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这两个字母代表直线上的任意两点,如直线AB。
②射线:作为直线的一部分,射线由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射线l;或者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其中第一个字母表示端点,如射线OA。
需注意,当使用两个字母表示时,表示端点的字母应置于前。
③线段:线段也是直线的一部分,可由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或者用两个表示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B(或线段BA)。
在使用字母表示时,端点的字母应置于前面。
二: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①若点位于直线上,表明该点属于直线。
②若点不位于直线上,说明该点位于直线外部。
三:两点间的距离①两点间的距离定义为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
②在平面几何中,任意两点间都存在一定的距离,它特指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
在学习此概念时,应强调“长度”一词,即它是一个数量,具有大小,与线段本身相区别,线段是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才是两点间的距离。
可以画出线段,但不能说“画出距离”。
四:正方体①处理此类问题,通常的方法是通过折叠纸张以模拟三维形状,或者基于对展开图的理解直接进行推理。
②从实际物体出发,结合具体问题,辨析几何体的展开图,通过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换,建立空间观念,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③正方体的展开图有多种情况,需要分析平面展开图的各种可能性,然后确定哪两个面是相对的。
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指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将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等式的左右两边保持相等。
13、解一元一次方程1.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包括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将系数化为1。
____=b。
2. 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应先观察方程的结构。
若有分母,通常先去分母;若方程既有分母又有括号,且括号外的项乘以括号内各项后能消除分母,就先去括号。
3. 对于形如a____+b=cz+d的方程,可以将方程左边通过合并同类项简化为一项(a____+b)=cz+d。
初一下数学知识点

初一下学期的数学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有理数: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的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学生需要掌握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2. 整式的加减:整式是由常数、变量、加、减、乘等运算符号组成的代数式。
学生需要学会整式的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等基本运算。
3.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为1的方程。
学生需要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
4. 图形初步认识:学生需要初步认识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等基本图形,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5.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数据的分类、频数、频率、直方图等基本概念和方法。
以上是初一下学期数学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做好准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全面精华详细)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①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如:∠1、∠2。
②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如:∠1、∠3。
③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6、垂直的表示方法:垂直用符号“⊥”来表示,若“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垂足为O”,则记为AB⊥ CD。
7、垂线的性质: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示,当a⊥b时,= = = = 90°。
反之,。
三、同位角、错角、同旁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3线8角)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如:∠1和∠5。
2.错角:(在两条直线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错角。
如:∠3和∠5。
3.同旁角:(在两条直线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下数学知识点总结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 1、邻补角、对顶角、 对顶角相等; 2、垂线、垂足、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例题分析】【例1】如图1,直线AB 、CD 、EF 都经过点O ,则321∠+∠+∠等于( ) A.︒90 B.︒120 C.︒180 D.︒360【例2】如图16,直线AB 、CD 交于点O ,AB OE ⊥于O ,OB 平分DOF ∠,︒=∠50DOE ,求AOC ∠、EOF ∠、COF ∠的度数。
5.2平行线及其判定1、平行、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例题分析】【例1】已知:如图:∠AHF +∠FMD =180°,GH 平分∠AHM ,MN 平分∠DMH 。
求证:GH ∥MN 。
5.3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图16 OFED CBA321FE D CB A 图1E AB CDFHG MN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例题分析】【例1】如图所示,AD ∥BC,∠1=78°,∠2=40°,求∠ADC 的度数.【例2】如图所示,已知AB ∥CD,直线EF 分别交AB,CD 于E,F,EG•平分∠BEF,若∠1=72°,则∠2=_______.5.4平移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
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第6章 实数6.1平方根 1、算术平方根、平方根(二次方根) 0的算术平方根是0;6.2立方根1、立方根(三次方根)6.3实数1、很多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做无理数; 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D C B A 12GF E D C BA 12数a 的相反数是-a ;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例题分析】【例1】算术平方根等于3的是( )(A )3 (B )3 (C )9 (D )9【例2】()24±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25的平方根是______,—8的立方根是_______.【例3】已知│a+2│+43100,b a b -=+则=________. 【例4】在实数0.3,0 ,7,2π,0.123456…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A)2 (B )3 (C )4 (D )5【例5】以下不能构成三角形边长的数组是( )A 、1,5,2B 、3,4,5C 、3,4,5D 、32,42,52【课堂检验】1、估计76的值在哪两个整数之间( )A 、75和77B 、6和7C 、7和8D 、8和92、在-2,4,2,3.14, 327-,5π,这6个数中,无理数共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3、在下列各数:0.51525354…,10049,0.2,π1,7,11131,327,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A.2个B.3个C.4个D.5个4、若10的整数部分为a ,小数部分为b ,则a =________,b =_______。
5、若22-a 与|b+2|是互为相反数,则(a -b)2=______.6、化简(1)5312-⨯; (2)236⨯;(3)()()27575+⨯-; (4)8145032--7、求解(1)42x =25 (2)()027.07.03=-x .8、计算 (1)631226---+- (2)6(61-6) (3)38141308-+-+ (4)()064322=--y9、已知a、b满足382=-++ba,解关于x的方程()122-=++abxa。
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1有序数对1、有序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纵轴、原点、象限2、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用坐标表示平移坐标轴上点P(x,y)连线平行于坐标轴的点点P(x,y)在各象限的坐标特点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X轴Y轴原点平行X轴平行Y轴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第一三象限第二、四象限(x,0) (0,y)(0,0)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不同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不同x>0y>0x<0y>0x<0y<0x>0y<0(m,m)(m,-m)【例题分析】【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5)与点B 关于y 轴对称,则点B 的坐标是( ) A .(-5,-2) B .(-2,-5) C .(-2,5) D .(2,-5)【例2】点P (a-1,2a-9)在x 轴上,求a=( ) 【例3】如果a -b <0,且ab <0,那么点(a ,b)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例4】,如图:正方形ABCD 中点A 和点C 的坐标分别为)3,2(-和)2,3(-,则点B 和点D 的坐标分别为( )A 、)2,2(和)3,3(B 、)2,2(--和)3,3(C 、 )2,2(--和)3,3(--D 、)2,2(和)3,3(--【例5】如图所示,若三角形ABC 中经平移后任意一点P ()00,y x 的 对应点为()3,5001-+y x P ,则点A 的对应点1A 的坐标是( ) A.(4,1) B.(9,-4) C.(-6,7) D.(-1,2)【课堂检验】1、已知03)2(2=++-b a ,则),(b a P --的坐标为 ( ) A 、 )3,2( B 、 )3,2(- C 、 )3,2(- D 、 )3,2(--2、将某图形的各顶点的横坐标减去2,纵坐标保持不变,可将该图形( ) A.横向右平移2个单位 B.横向向左平移2个单位C.纵向向上平移2个单位D.纵向向下平移2个单位YXDCBA-3-2-1-3-2-143214321xy–1–2–3–4–512345–1–2–3–412345C BA O第8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8.1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8.2消元1、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第9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不等式1、不等式、不等式的解、解集用数轴表示2、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9.2一元一次不等式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0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 统计调查1、全面调查、抽样调查、简单随机抽样 10.2直方图1、组距、频数、频数分布直方图 【例题分析】【例1】已知20个数据如下:25 21 29 30 24 25 29 28 27 23 27 26 22 24 28 26 25 23 25 27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其中24.5~26.5这一组的频率是( ) A .0.40 B .0.30 C .0.55 D .0.25【例2】已知样本容量为30,在样本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高的比依次为2:4:3:1,则第二小组的频数为( )A. 4B. 12C. 9D. 8【例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某青少年研究所随机调查了某校100名学生寒假中零花钱的数量(钱数取整数元),以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根据调查数据形成了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如下表和图所示:分 组 频 数 频 率 0.5~50.5 ( )① 0.1 50.5~( )②200.2 100.5~150.5 ( )③ 0.25 150.5~200.5 30 0.3 200.5~250.5100.110 20 2530 5DC钱数(元)0.550.5A B200.5250.5 300.5频数(人数)250.5~300.5 5 0.05 合 计100( )④请结合图形完成下列问题: (1)补全频数分布表;(2)在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如果将矩形ABCD 底边AB 长度视为1,则这个矩形的面积是 ;这次调查的样本容量是 .一、选择题1、如图1是某班全体学生外出时乘车、步行、骑车的人数分布直方图和扇形分布图(两图都不完整),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该班总人数为50人B.步行人数为30人C.骑车人数占总人数的20%D.乘车人数是骑车人数的2.5倍2、体育老师对九年级(1)班学生“你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是什么?(只写一项)”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把所得数据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2).由图可知,最喜欢篮球的频率是( )A .0.16B .0.24C .0.3D .0.4515 102025乘车 步行 骑车步行 30% 乘车50% 骑车 图1九年级(1)班学生最喜欢体育项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人)242016 12 8 4O412 6 20 8体育项目 羽毛球 乒乓球 跳绳 篮球 其它 图2图3二、解答题3、 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的爱眼日,让我们行动起来,爱护我们的眼睛!某校为了做好全校2000名学生的眼睛保健工作,对学生的视力情况进行一次抽样调查,下图3是利用所得数据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视力精确到0.1).请你根据此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次调查共抽测了 名学生;(2)视力在4.9及4.9以上的同学约占全校学生比例为多少?(3)如果视力在第1,2,3组范围内(视力在4.9以下)均属视力不良,应给予治疗、矫正.请计算该校视力不良学生约有多少名?4、“五一”期间,新华商场贴出促销海报,内容如图4.在商场活动期间,王莉和同组同学随机调查了部分参与活动的顾客,统计了200人次的摸奖情况,绘制成如图5的频数分布直方图.“五一”大派送 为了回馈广大顾客,本商场在4月30日至5月6日期间举办有奖购物活动.每购买100元的商品,就有一次摸奖的机会,奖品为: 一等奖:50元购物券二等奖:20元购物券三等奖:5元购物券 图 4购物券人次 图5(1)补齐频数分布直方图;(2)求所调查的200人次摸奖的获奖率;(3)若商场每天约有2000人次摸奖,请估算商场一天送出的购物券总金额是多少元?5、为了了解某校2000名学生参加环保知识竞赛的成绩,从中抽取了部分学生的竞赛成绩(均为整数),整理后绘制成如下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8),请结合图形解答下列问题.(1) 指出这个问题中的总体.(2) 求竞赛成绩在79.5~89.5这一小组的频率.(3) 如果竞赛成绩在90分以上(含90分)的同学可获得奖励,请估计全校约有多少人获得奖励.6、中考体育测试中,1分钟跳绳为自选项目.某中学九年级共有50名女同学选考1分钟跳绳,根据测试评分标准,将她们的成绩进行统计后分为A B C D,,,四等,并绘制成下面的频数分布表(注:6~7的意义为大于等于6分且小于7分,其余类似)和扇形统计图(如图9).频数分布表等级分值跳绳(次/1分钟)频数A 9~10 150~170 4 8~9 140~150 12B 7~8 130~140 17 6~7 120~130 mC 5~6 110~120 04~5 90~110 n1549.51279.5 89.569.51896人数99.5 成绩图8图9扇形统计图AC DB64%D3~4 70~90 1 0~3 0~70 0(1)求m n ,的值;(2)在抽取的这个样本中,请说明哪个分数段的学生最多?请你帮助老师计算这次1分钟跳绳测试的及格率(6分以上含6分为及格).7、某县七年级有15000名学生参加安全应急预案知识竞赛活动,为了了解本次知识竞赛的成绩分布情况,从中抽取了400名学生的得分(得分取正整数,满分100分)进行统计:频 率 分 布 表分 组 频 数 频 率 49.5~59.5 20 59.5~69.5 32 0.08 69.5~79.5 0.20 79.5~89.5 124 89.5~100.5 144 0.36 合 计4001请你根据不完整的频率分布表. 解答下列问题: (1)补全频率分布表;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若将得分转化为等级,规定得分低于59.5分评为“D ”,59.5~69.5分评为“C ”,69.5~89.5分评为“B ”,89.5~100.5分评为“A ”,这次15000名学生中约有多少人评为“D ”?如果随机抽取一名参赛学生的成绩等级,则这名学生的成绩评为“A ”、“B ”、“C ”、“D ”哪一个等级的可能性大?请说明理由.8、为了解九年级女生的身高(单位:cm)情况,某中学对部分九年级女生身高进行了一次测量 , 所得数据整理后列出了频数分布表,并画了部分频数分布直方图(图、表如下):分组频数频率成绩(分)频数(人) 60 40 2080100120140 160 49.5 59.5 69.5 79.5 89.5 100.532 124 144图10身高(cm)人数(个)181512 9 6 30 145.5 149.5 153.5 157.5 161.5 165.5 169.5图11根据以上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M=_______,m=_______,N=_______,n=__________;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9、为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在环保局工作人员指导下,若干名“环保小卫士”组成的“控制噪声污染”课题学习研究小组,抽样调查了全市40个噪声测量点在某时刻的噪声声级(单位:dB ),将调查的数据进行处理(设所测数据是正整数),得频数分布表如下:组 别 噪声声级分组 频 数 频 率 1 44.5——59.5 40.1 2 59.5——74.5 a0.2 3 74.5——89.5 100.254 89.5——104.5 bc5 104.5——119.56 0.15 合 计401.00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频数分布表中的a =________,b =________,c =_________; (2)补充完整频数分布直方图;145.5~149.5 3 0.05 149.5~153.5 9 0.15 153.5~157.5 15 0.25 157.5~161.5 18 n 161.5~165.5 9 0.15 165.5~169.5m 0.10 合计MN图12(3)如果全市共有200个测量点,那么在这一时刻噪声声级小于75dB 的测量点约有多少个?10、八年级(1)班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孝敬父母,帮做家务”社会活动,并根据学生帮家长做家务的时间来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把结果划分成A B C D E ,,,,五个等级.老师通过家长调查了全班50名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帮父母做家务的时间,制作成如下的频数分布表和扇形统计图.学生帮父母做家务活动时间频数分布表 等级 帮助父母做家务时间(小时)频数A 2.53t <≤ 2B 2 2.5t <≤ 10C 1.52t <≤ aD 1 1.5t <≤ b E0.51t <≤3(1)求a b ,的值;(2)根据频数分布表估计该班学生在这次社会活动中帮父母做家务的平均时间;(3)该班的小明同学这一周帮父母做家务2小时,他认为自己帮父母做家务的时间比班级里一半以上的同学多,你认为小明的判断符合实际吗?请用适当的统计量说明理由.1、B ;2、D ;3、解:(1)由条形统计图可得,本次调查共抽测学生人数为:10+20+30+40+60=160 (2)视力在4.9及4.9以上的人数为40+20=60(人),所占的比例为:6031608= (3)视力在第1,2,3组的人数在样本中所占的比例为10051608=. ∴该校视力不良学生约有5200012508⨯=(人).B AE DC 40% (第22题)学生帮父母做家务活动评价等级分布扇形统计图4、解:⑴获得20元购物劵的人次:200-(122+37+11)=30(人次). 补齐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⑵摸奖的获奖率:%39%1002078=⨯. ⑶675.6200501120305370122=⨯+⨯+⨯+⨯=x . 6.675×2000=13350(元)估计商场一天送出的购物券总金额是13350元.5、 解: (1) 总体是某校2000名学生参加环保知识竞赛的成绩.(2)15150.256912151860==++++答:竞赛成绩在79.5~89.5这一小组的频率为0.25.(3)9200030069121518⨯=++++ 答:估计全校约有300人获得奖励.6、解:(1)根据题意,得50(412171)16m n +=-+++=;171006450m+⨯=%%. 则161732m n m +=⎧⎨+=⎩①②解之,得151m n =⎧⎨=⎩(2)7~8分数段的学生最多及格人数412171548=+++=(人),及格率481009650=⨯=%% 答:这次1分钟跳绳测试的及格率为96%. 7. 解:(1)略; (2)略 ;(3)150000.05750⨯=(人) B 的频率为0.20.310.51+=,大于A 、C 、D 的频率,故这名学生评为B 等的可能性最大.8、略9、(1)a=8,b=12,c=0.3.(每对一个给1分) (2)略购物券人次 30(3)算出样本中噪声声级小于75dB的测量点的频率是0.3 0.3×200=60∴在这一时噪声声级小于75dB的测量点约有60个. 1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