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的小路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乡间的小路》教案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乡间的小路》教案一. 教材分析《乡间的小路》是一首富有田园气息的台湾歌曲,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朴实,表达了作者对乡间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歌曲为四二拍,结构简单,适合五年级学生学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田园风光的美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歌唱技巧。
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力逐渐提高,但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在学习《乡间的小路》这首歌曲时,学生需要关注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情感表达,以更好地表现歌曲的美感。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演唱《乡间的小路》,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体会歌曲的美感。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4.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保护。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歌曲的情感表达。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音乐素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情感表达。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5.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美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乡间的小路》音频、歌词、图片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用具:乐谱、歌词卡片、评分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乡间的小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讲解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情感表达。
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个别辅导,确保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比赛,演唱《乡间的小路》。
评选出最佳演唱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
乡间的小路作文9篇

乡间的小路作文9篇乡间的小路作文篇一回到家乡,走在那条熟悉的小路上。
小路上的一草一木,勾起了我往年的回忆。
那条小路一直没有改变,那碧绿的郁郁葱葱的树叶,竟没有一丝空隙。
太阳高悬在天空,却一点也不觉得炎热。
那碧绿的树叶让一直居住在喧闹与纷嚣的城市中的我觉得眼前一亮,到处是生机勃勃的一派和谐景象。
树上忙着筑巢的鸟儿叽叽喳喳的叫着,像是唱着一首欢快的交响曲,此起彼伏,这里还是没有变啊!依旧和往年一样。
如此和谐。
小鹿的脸旁长满了花草。
草,是绿的,绿的泛着油光。
花儿忙着开放,好在盛夏一比高下。
突然,我看到了一种似曾相识无比熟悉的小野果,红彤彤的,好似一颗红宝石。
我摘下一颗放到嘴中,仔细品尝。
放到嘴里,稍微有些泛苦,随后微微发甜,听我父亲说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吃这种小野果。
突然我看见了一棵大树。
我在这棵树下停了下来,和记忆中的位置一样。
“刷”地一下,童年的记忆涌向心头。
那时候,我还是个三岁的孩子,依旧是那条小路。
我兴高采烈地跑向爷爷。
爷爷低下头慈祥地笑着说“爷爷年纪大了,可跟不上你咯!”说罢摸了摸我的头,随后站了起来向四周眺望寻找合适的位置栽种这棵小树苗。
这棵小树苗看起来瘦瘦的,像个干巴巴的小老头。
它的树干还没有我的手臂粗,有三四个小枝丫。
有两三片嫩嫩的叶子,仿佛一掐即破,比一张纸还要薄。
有这两片叶子才能看出那是一棵小树苗,不然真像一根小木棍呢!爷爷挑来挑去,最终,老家门前的一小块土地。
这样浇水照看也比较方便。
爷爷先拿起锄头像是拿起画笔,在空中画了一道彩虹,便插进了土里。
爷爷把树苗放进了土中,浇水。
乡村是纯朴的真实的也是美丽的。
乡村的人是朴实天真的,他们热情好客的。
如果你走进乡间,你一定会发现许多美丽的景物与人们。
乡间的小路作文篇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每当哼起这首小曲儿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家乡,那条幽静,安宁的仙境——最美的乡间小路。
每当有人走上了这条窄小但又腹满情调的羊肠小道时,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两声。
乡间小路作文20篇

乡间小路作文20篇作文20篇乡间小路作文(一):每次去奶奶家,公交车到了终点站后,我们都要步行一段通往奶奶家的乡间小路。
每当走在那狭窄而平坦的水泥小路上,我们都会被这一路的风景所迷住,混然不觉行走的疲惫。
行走在这条小路上,每一个季节都能让你感受到它独特的魅力和无穷的乐趣。
春天,万物苏醒,路两边一片生机勃勃。
迎着清晨的阳光,路边嫩绿的小草伸着懒腰醒来了,草丛中点缀着一朵朵红的、黄的、蓝的小花,蜜蜂、蝴蝶也起了个大早,在花丛中来回穿梭着忙个不停;路旁的小河清澈见底,碧得发亮,水里的鸭子欢乐地嘎、嘎叫;河边的树木开始发芽了,长出了鲜绿的嫩叶,轻风徐来,柳条儿随风飘荡,如同少女的丝丝秀发;远处,田野里绿油油的麦子、金灿灿的油菜花郁郁葱葱。
一路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和那掺杂着泥土芬芳的花香,让人陶醉其中。
夏天,一场暴雨过后,路上洋溢着一片清新和凉爽。
树上的知了叫得没有刚才热闹了,青蛙却来劲了,哇哇叫个不停了;雨后的草叶、树叶青翠欲滴,草叶上、树叶上的水珠,晶莹剔透,如同一颗颗珍珠;路边田地里的瓜果被雨水冲洗过后,显得更加诱人,青绿的西瓜、金黄的香瓜,还有那粉红的桃子,热情好客的主人还会摘上几个果子邀请我们一齐品尝,分享他们收获的喜悦。
秋天,是一个丰收而忙碌的季节,一路上弥漫着成熟的味道。
路边每户人家的家前屋后,果树上结满了果子,红彤彤的柿子、黄灿灿的梨子,藤架上挂满了一串串紫色的葡萄;农田里到处是人们忙碌的身影,金黄色的稻子乐得弯下了腰,一棵棵玉米笑得撑开了黄肚皮,远处成片的棉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竞相开放,露出了一张张雪白的笑脸。
一路上,我们深深沉浸在这丰收的美景和欢乐之中。
冬天,尤其是这乡村小路的冬天,充满了安宁和静谧。
一路寒风萧瑟,落英缤纷,地上铺满了一层厚厚的落叶,仅有那路边的菜园里,还透着一丝生机和坚强,青菜、大白菜、胡萝卜、青蒜在风中伫立;路边堆着一垛垛玉米杆和棉花秸,这是农民们储存起来用来烧火的;河面上已结起了一层薄冰,偶尔会看到小朋友们用碎瓦片在上头打水漂,比谁漂得远呢;农民们悠闲地聚在一齐,在路口,在自家门前,谈论着,说笑着,谈着今年的收成,规划着来年的生活。
《乡间的小路》教案-人教版

在本次《乡间的小路》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这首歌曲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旋律、节奏和歌词的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氛围十分活跃。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一些思考:
首先,通过提问方式导入新课,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大家对于乡村生活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歌词创编中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对家乡和自然的情感。
举例解释:
-旋律和节奏难点:针对连音和跳音技巧,教师可以分解动作,逐步教学,并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帮助学生感知和掌握节奏;
-情感表达难点: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并通过示范演唱,让学生模仿和实践情感表达;
-歌词创编难点: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键词汇和句型,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同时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创作水平。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歌唱练习的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演唱中表达对家乡和自然的热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采用了理论介绍、案例分析和重点难点解析相结合的方式。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背景、情感以及旋律、节奏等方面的知识。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掌握连音和跳音技巧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这说明我在这一部分的讲解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在实践活动中,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得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他们在讨论和操作过程中,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但从成果展示来看,部分小组在表达对家乡和自然的热爱方面还不够充分,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这一主题上的思考不够深入。
第5课《乡间的小路》教案

此外,跨学科知识的运用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学生们在将音乐与语文、美术等学科相结合的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这一环节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设计一些跨学科的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
在课堂总结环节,学生们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但在回顾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难点知识仍然存在疑问。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我将在下节课开始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复习巩固,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运用。
最后,我要感谢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热情配合,也期待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能够共同进步,收获更多的喜悦。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一同学习了《乡间的小路》这首歌曲。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表现得十分明显。他们在学唱歌曲、编排舞蹈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乐在其中。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对于歌曲旋律和节奏的掌握,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但仍有个别学生在这方面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些学生,采取更为耐心、细致的指导方法,帮助他们逐步克服困难,提高音乐素养。
-文化理解:了解歌曲创作的文化背景,体验乡村生活的情趣。
举例解释:
-学唱歌曲时,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走向,如升降调的运用,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演唱。
-在音乐知识方面,教师要强调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型和音符时值,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并加以练习。
乡村小路作文(通用46篇)

乡村小路作文乡村小路作文(通用46篇)乡村小路作文篇1在我老家,有一条小路,它弯弯曲曲地延伸到海。
一个上午,我和表姐、表弟吃过了早饭,正无聊时,妈妈提议去小路的一个高处望海,我们都说好。
于是,我们就走在通向海边的这条小路上。
小路两边满是高过人头的油菜花,仿佛把人藏在了一个金色的盒子里。
蜜蜂正在忙忙碌碌的采花蜜,蝴蝶也不甘示弱,一只只如同美丽的舞女在花瓣上尽情跳舞。
在一个坑里,几只鸭子,他们一直“嘎嘎”地叫个不停,小草也正在拼命地往上长,好奇的张望着这个大千世界。
登上小路的高处,我俯视着底下的大海。
海边上有座小房子,一个人从房子里走出来,拿着小渔网,挽起裤脚,踏入海水中。
当时,太阳火辣辣的,那人在水中一定十分凉快吧!不久,小鱼入网了,可是汗水却从捕鱼人的额头上流了下来。
那汗水,留入海水中。
我想,原本那大海本是一条小溪,因为捕鱼人天天捕鱼,天天将汗水流入小溪中,久而久之,小溪就变成了大海。
那海,让我无法忘怀。
乡村小路作文篇2我走在家乡的小路上,闻着泥土的气息.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在路上,妈妈一边走着,一边介绍着路旁的一些农作物.比如:金黄色的麦穗,碧绿的豌豆,还有青色的油菜籽......走着,走着,我看到一种现象——麦穗都倒下来了.我问妈妈:麦穗无缘无故地怎么会倒下来呢?妈妈笑着说:"这说明,这些麦穗已经快要成熟了,重心在上端,所以风一吹,麦穗就倒下来了过了一会儿,爸爸手里拿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摘下的蚕豆,还说不用烧也能吃.好奇心很强的我就拿了一颗尝了起来,可没嚼几下嘴巴里就有一股不知名的味道刺激我的舌头,不用想也知道是不好吃的,哎~都是好奇惹的祸!可是爸爸说他们小时候觉得生蚕豆很好吃,这真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到了小路的深处,虽然路走得很坎坷,但让我感受了真实的田园风光......乡村小路作文篇3天空灰蒙蒙的,我行走在坑坑洼洼的小路上,心里也是灰蒙蒙的。
今天,我真倒霉透了:无新意被老师批评了,乒乓球动作不规范,跳远摔了个狗啃泥。
第五课乡间的小路(教案)

-文章结构分析:理解并分析课文的篇章结构,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以便学生能够构建清晰合理的文章框架。
举例:课文中“小路两旁,稻田连绵,金黄的稻穗低垂,像是在向过路的人致敬。”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是重点讲解和学习的对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描绘自然景色的基本方法。描绘自然是通过观察和想象,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将自然景色生动地表达出来。它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乡间的小路》中的具体描写。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词汇和修辞手法来描绘田园风光,以及这样的描写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景物描写的结构安排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课文实例和对比不同描写方法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自然景色的描绘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方法来创作一段自然景色描述。
4.课堂讨论:讨论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课后作业:仿写一篇以自然风光为题材的短文,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方法。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乡间的小路》,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描写,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和评价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乡间的小路作文(优秀9篇)

乡间的小路作文(优秀9篇)乡间的小路作文篇一在湖北老家,有这样一条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
那条小路的两侧,树林总是那么苍翠,荷花总是那么婀娜,莲叶总是那么可爱。
路上的小石子并不锋利,反而圆滑得像鹅卵石,让人总忍不住踩在它上面,按摩一下疲惫的脚丫。
春天,路两侧的树木吐出了新芽,嫩绿的叶子也很快钻了出来,在风中摇摆。
小鸟越来越多了,花儿开得越来越旺。
渐渐地,风儿的“刷刷”声、叶儿的“沙沙”声、鸟儿的“叽叽”声与花儿的芳香融到一起,成了一曲和谐的交响乐,令人心旷神怡。
夏天,亭亭玉立的荷花竞相开放。
有的花苞鼓鼓的,好像憋足了气要盛开;有的花瓣只是稍稍展开,但早已娇艳得使白云都忍不住停滞下来,仔细看看,还有些荷花盛开得旺旺的了,充满生机和活力。
在说那可爱的莲叶,大大圆圆的,像一个个大圆盘,真讨人喜欢。
秋天,这儿的蝴蝶变得好多好多,可乍一看,原来是那纷纷飘落的黄叶在随风起舞。
这时,路上冷清了许多,偶尔才能看到几个赶路人。
到了冬天,这儿可就热闹了。
厚厚的大雪压在了树枝上,层层叠叠。
大雪也覆盖在地上,就像是冬哥哥献给大地妈妈的白色被褥。
这时,小孩子们都跑到路上,打雪仗、堆雪人。
瞧,那个小雪人多可爱呀。
圆圆的脑袋上有一个由树条编成的花冠。
眼睛是两块滑滑的小石子,鼻子是削得尖尖的木棒,只是没有嘴巴。
肥肥的身子上有两只用木枝做的手。
这是多么有创意的小雪人呀!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多美啊。
树林、荷花、落叶和皑皑白雪,它们构成的是一幅多么惬意的乡间路景图哟!乡间的小路作文篇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感到无比的幸福,空气阵阵清新,脚下的小草眯眯地向你眨着眼睛,似乎在逗着过路的人们。
就在你不经意间,大地妈妈又生出一个个草孩子来。
路边那争先恐后的开放的花儿正在向人们展示自己的风采,那迷人的花瓣随风舞动,婀娜多姿的舞姿引得路人驻足痴望,那不知名的小野花正用粉末抹着自己又白又可爱的脸蛋,它们成了路边最美的小天使,守护着那漫长的小路。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害羞的昆虫们都躲到了花儿的后边,但它们也想为小路做一点儿奉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间的小路》
一、教学理念:
本教案设计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根据;以审美为核心,教师以情感为切入口,教学注重情感的交流与体验;以兴趣为动力,打破以钢琴为主要伴奏器乐的传统,给音乐伴奏注入新血液,新元素;突出强调“以学生为本”,面对全体学生,重视实践与鼓励创编,人人动手搞创编,为歌曲伴奏,鼓注重个性发展,以个人形式进行表演唱,其中更是包括的学科的综合,突出了学生的本位,强调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基本理念。
二、教学内容:
1、了解校园名谣
2、演唱《乡间的小路》
三、教材分析:
《乡间的小路》是台湾著名音乐人叶佳修代表作品,《乡间的小路》是一首上世纪70年代流传甚广的台湾校园民谣,原作为叶佳修词曲兼演唱。
当时“乡居岁月”是台湾校园民歌的一大主题,叶佳修是这一主题的领军人物。
他以简约的曲调和歌词,歌咏乡间自然小景。
在他的歌中涌动着欢乐与童真,他的嗓音,清澈透亮,全无做作,一派天真率性,如童真明晰清纯。
《乡间的小路》曲调轻松活泼,描绘了一幅浪漫惬意的夕阳牧归图,如诗如画,令人沉醉。
四、教学目标:
1、聆听和演唱歌曲《乡间的小路》,探索、体验不同风格
的歌曲
2、能清晰正确的演唱歌曲,并能边打拍子边唱歌曲,表达
自己对农村的热爱。
五、教学重点:
较熟练的演唱歌曲《乡间的小路》
六、教学难点:
理解、表现《乡间的小路》的情感内涵
七、教学准备: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钢琴、课件等
八、教学过程:
1、导入:
(课前音乐:课堂里回荡着悠扬的歌声《小路》,学生在歌声中走进课堂。
课前酝酿“乡间小路”的气氛)
(1)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校园民谣吗?你们听过的校园民谣有哪些呢?
大家说了这么多,老师忍不住也想唱了,请同学们一起来和老师感受一下吧。
师和音乐伴奏范唱《乡间的小路》。
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能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吗?
在萨克丝《归家》音乐声中有感情的朗诵《乡间的小路》,体会歌曲意境。
歌词里所描写的景色多么迷人啊!你看“乡间的小路、暮归的老牛、蓝天、夕阳、云彩,”还有“牧童的歌声、笛声”,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安详惬意,不管我们有多少的烦恼惆怅,只要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它们都会随风飘散,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么优美如诗、风光如画的歌曲,让我们再聆听一遍,请大家一边视听一边
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给你的情绪感受都是一样
的吗?播放歌曲视频(/u/vw/5541121)视
听感受。
3、新课
(1)欣赏歌曲《乡间的小路》,边听边用脚轻踩拍子,注意重拍。
a、歌曲所表现的内容是什么?情绪如何?
b、歌曲的重拍在哪?是几拍子?(第二遍聆听)
(2)学唱歌曲A部分旋律,前16小节。
(3)用“啦”字哼唱歌谱。
(4)跟琴哼唱歌词。
(5)歌曲情感处理: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播放视频乡间的小路,看有哪些景物,对比身处乡间和城市的环境,引导学生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
(6)完整、熟练地演唱歌曲。
(7)歌曲理解与处理,感受并对比竹笛演奏的不同风格的不同小路(理解、体验和感受不同的乡村风格。
)
(8)带着情绪演唱全曲(轻松的活泼的情绪)
4、分组表演并创编
学生分成四组,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处理歌曲。
如:对唱、表演唱、小合唱等。
教师对每组的表现做鼓励性评价。
九、创作与活动
1、根据歌曲《乡间的小路》,编排歌表演。
2、教师作伴奏,邀请学生表演自己的作品。
十、欣赏《春游》
十一、本课小结
现在好些美丽的乡间正在遭受破坏,污染。
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大自然的义务。
请同学们宣传环保,珍惜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和家园!
十二、拓展总结
1、同学们,70年代台湾校园歌曲的流行对中国大陆流行音乐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所以到了80年代的时候,我们中国大陆也开始流行校园民谣了,今天我们就来聆听几首当年比较流行的歌曲片段,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听完以后,请大家思考:今天这节课上我们所欣赏和学唱的歌曲,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播放歌曲视频《外婆的澎湖湾》、《赤足走在田埂上》片段。
(/programs/view/v-uBykgT528)
(/v/b/19216455-1225109062.ht ml)
3、学生与教师共同小结校园民谣的一些特点。
(出示课件)通过对歌曲情绪、速度、旋律的进行等方面的感受,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总结。
4、同学们,每个时代都有它的流行歌曲,这是时代的记忆。
尽管时间流失,尽管容颜改变,但这清新自然的音乐依然会在我们的耳边回响。
在学生齐唱《乡间的小路》音乐中结束本节课。
十三、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理解歌词、掌握歌曲节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表现
歌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乡间的小路》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台湾校园民谣,因此学生也比较熟悉。
在教唱时歌曲的学唱不需花费太多时间学生就能掌握,因此可在演唱形式上进行多种变化,进行表演唱等等,有学生自己设计演唱的形式,教师不必局限于自己的想法。
学生有了自由发挥的机会,热情高涨,学习兴趣很浓。
在歌曲学会之后可再拓展欣赏另外一些校园民谣,了解校园民谣的风格。
在欣赏的时候,最好能有一些相关的风格呈现,使学生对那个年代的校园生活、社会背景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样更有助于使学生的情感贴近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