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第9讲 近代中国的新方向 (学案)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九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学案

爆发年月日北京学生汇集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揭开五四运动的序幕高潮上海的三罢斗争把五四运动推向高潮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初步胜利迫使军阀政府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专题九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考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2北伐战争一、五四运动1导火线: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经过兴起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国民革命军成立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经过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年初国民政府迁都武汉3国民革命的失败:年月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月日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年月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四、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南昌起义背景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共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3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要性昌起义经过年月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诞生的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共产国际的帮助2中共“一大”召开:年月日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主要内容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大会还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国共合作原因中共深感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中共三大通过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实现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形成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八七会议:年月日汉口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意义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3秋收起义年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年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5土地革命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影响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6反“围剿”斗争: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年江西瑞金五、红军的长征1原因:由于中央领导人的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遵义会议:年月3长征胜利:年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年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师长征胜利结束4历史意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革命新局面开始六、伟大的抗日战争1全民族的抗战年卢沟桥事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开端敌后战场中共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英勇抵抗日军侵略但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年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2日军的滔天罪行年月日军攻陷南京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大屠杀被杀的军民超过三十万人年日军在河北丰润县制造了潘家峪惨案在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用中国活人作试验3抗战的胜利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取得百团大战的重大胜利年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确保滇缅公路年初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年月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4抗战胜利的意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七、解放战争要求和平的压力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毛泽东等赴重庆国共双方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政治协商会议年初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2内战的爆发年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从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几个月后又被人民解放军粉碎3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战略反攻年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北平谈判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月国共双方在北平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渡江战役年月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5历史意义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抗日战争示意图考点二民族工业的高峰与衰落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方针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概况各行业都有较大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2抗战时期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3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取得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滥发纸币导致通货急剧膨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专题九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33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新三民主义与毛泽考点三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的促进2概况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他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年李大钊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3意义: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二、新三民主义1背景:孙中山从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希望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2确定:年国民党一大接受中共的反帝反封建主张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3内容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4意义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国民革命在全国展开三、毛泽东思想1革命道路的探索从中共成立到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抗战时期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3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作报告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革命胜利后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规定了新中国的政权性质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它们在立场观点方法基本原理上是一致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它不仅在内容上为马克思主义增添了许多新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而且在形式上也有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以自己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P124主题一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史料1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中国近代化的新方向(1919—1949) (共75张PPT)

立革的命政范治畴 力世 命量界的资一登产部上阶分历级革史舞世的一界台部无并分产阶起级到革了命 主社力会军性的质 作用。具半有殖半初封步社会马克思主义 相同思革想命的任知务 识分子起反到帝了反领封 导作用
点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探究二:五四运动彰显新的时代潮流
(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 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主力军作用。 (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 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 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 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 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 (5)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但就其 本质而言,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任务仍是 反帝反封建。
在农村,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阶级开展了废除封建土 地所有制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城市,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快发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遭到严重破坏,与此同时,官僚资 本不断膨胀
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传播,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指 导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
在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社会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 影视事业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 争时期发展迟缓
知识构建
日本侵略加剧
国际 十月革命的影响
一、背景
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五
国内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新文化运动促使思想解放
四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第一阶段 中心:北京 主力:学生
历史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9 第9讲 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19—1949)

专题限时集训(九)第9讲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19—1949)一、选择题1.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火烧赵家楼的情境:“时正酉正,电灯已燃。
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
”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
”这说明() A.该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B.回忆录加入了个人猜测因素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D.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2.“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宣言》1922年7月)该纲领表明中共()A.第一次确定了自己的社会主义革命纲领B.找到了十月革命的正确道路C.对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了正确的认识D.是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3.中国革命的主体力量最早是海外的留学生群体,还有一部分海外华侨和会党,与当时中国的普通民众没有太大的关系,更谈不上“主义”深入底层老百姓的问题。
中国革命从“精英革命”转向开始重视深入民众的“平民革命”,最早出现于()A.南昌起义B.井冈山革命道路开辟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4.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力量变化的趋势,其中与第二个高峰出现直接相关的是()A.北伐战争的推动B.南昌起义的爆发C.“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出现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5.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
中国共产党人的这一认识() 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B.指引红军战略转移取得胜利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了条件D.为持久抗战奠定了思想基础6.1940年,美国合众社驻北平的记者曾发出以下电讯:“自华军部队在河北开始大规模进击之后,北平四周之华军,亦实行响应,甚为活跃。
二轮复习 现代中国 学案

板块提升(五)现代中国阶段一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特征归纳]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
有成就,也有教训。
(1)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步形成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2)外交上: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日渐成熟;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改善,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3)经济上:1949—1956年:“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通过“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1956—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4)思想上: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主要体现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武器。
(5)社会生活上: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色彩。
[命题链接]视角1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认识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转型(1)从政治上看,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具体表现为:巩固政权;初步确立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以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
(2)从经济上看,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社会主义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同时进行,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完成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过渡,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3)从思想上看,1949年,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政治理论准备;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等,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
2018届二轮复习:第一部分 第9讲 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发展——1919~1949年(课件)(72张)

理基础 夯本固源
明主题 考点突破
提考能 课时过关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 发展,全国抗战、解放战争期间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遭到 摧残。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都 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呈现出进一步近代化的趋势。 文化上,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广泛传播,毛泽东思想形成并得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 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
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理基础 夯本固源
明主题 考点突破
提考能 课时过关
2.民族工业的萎缩:抗战时期,由于日本的
经济侵略
、官
僚资本的掠夺和国统区的战时体制,中国民族工业日趋萎缩。 3.毛泽东思想形成 (1)毛泽东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 《 新民主主义论 》 《论联
合政府》等文章,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 (2)1945 年, 的指导思想。 中共七大 正式确立以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
侵略中国的事件,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4.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 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理基础 夯本固源
明主题 考点突破
提考能 课时过关
三、全国抗战时期(1937~1945 年) 1.抗日战争 (1)日本侵华 1931 年日本发动 九一八事变 ,开始局部侵华;1937 年卢沟
(2)意义: 国共两党第一次实现了合作, 推动了 开展。
理基础 夯本固源
明主题 考点突破
提考能 课时过关
4.北伐战争 (1)进程:1926 年,广州国民政府发动的以消灭北洋军阀为目标 的北伐战争,国民大革命发展到高潮。 (2)失败: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发动了 导致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 5.毛泽东思想萌芽: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等文章,阐明 无产阶级领导权 、农民阶级的重要性。 反革命政变 ,
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第9讲 近代中国的新方向

第9讲近代中国的新方向教学案重点知识点梳理:讲解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 .五四运动(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特点:彻底、不妥协、群众基础广泛。
(3)划时代意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中国共产党成立(1)标志:中共一大召开。
(2)两个纲领:中共二大制定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和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意义: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国民大革命(1)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
(2)国共合作:两次会议(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蕴含“三大政策”)。
(3)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奠定了革命继续发展的基础。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 .国共的十年对峙(1)工农武装割据①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②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2)红军长征①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②长征胜利: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2.抗日战争(1)侵华日军罪行: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组建“七三一部队”,对根据地进行“大扫荡”。
(2)全民族抗战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工农革命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②战略防御阶段:两个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重要战役: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太原会战——国共合作典范,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徐州会战——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③战略相持阶段: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近代篇 第9讲 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19—1949课件 新人教版

返回目录
第9讲
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19—1949)
通 史 知 识 整 合
4.高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1)抗日战争:日本侵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 危机,__________ 国共两党 由对抗走向合作,全民族抗战开始;两 个战场同时存在,经过防御、相持、反攻阶段,最后胜利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 反侵略战争,是_______________ 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 提高。
返回目录
阶段特征综述
3.思想上: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宣传的主流,并与中 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 指导思想。 4.社会生活上: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物质生活、 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 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迟缓。
返回目录
第9讲
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19—1949)
通 史 知 识 整 合
5.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和中华人民 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举行。中国结束了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__________ 社会主义 社会过渡。
返回目录
历史时空定位
返回目录
第9讲
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19—1949)
通 史 知 识 整 合
一、政治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1.兴起——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 (1)五四运动:这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__________ 的爱国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从旧民主 主义革命发展到____________ ___的转折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 (2)中国共产党成立:________ 1921 年7月,中共“一大” 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出现了以 ____________ ___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革命的面 马克思列宁主义 貌焕然一新。
2018届二轮:第9讲 近代中国的新方向——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19~1949年)(专题卷)

2018届二轮:第9讲近代中国的新方向——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19~1949年)(专题卷)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7·湖南师大附中检测]李敖说:“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
”对“岔路”一词的解释最恰当的是()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背道而驰C.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运动初衷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
胡适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他希望通过单纯的文化运动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而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政治运动,这使得此后的新文化运动带有更多的政治运动意味,故D项正确。
2.[2017·滨州联考]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内政策有: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制定劳工法,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状况,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
这表明国民党意识到()A.通过联俄改善外部环境B.革命成功需要发动民众C.改善民生是其首要任务D.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性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国民党对工人、农民运动的认识。
材料未提及联俄,故A项错误;改善劳动者的生活状况体现了国民党重视团结广大民众,故B项正确;这一时期国民党以取得国民革命成功为首要任务,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国共两党合作问题,故D项错误。
3.[2017·昆明检测]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这样描述一场战役:“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战斗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这次战役()A.粉碎了敌人速战速决的计划B.是国共合作进行抗日的典型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D.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讲近代中国的新方向
——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19~1949年)
中国革命确立了新的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最终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胜利。
(1)政治上
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摧残。
(3)思想上
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4)社会生活上
在国民党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展缓慢。
1.[2017·全国卷Ⅱ]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
这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抗战胜利后国共力量的变化。
材料表明中共领导的群众组织力量增强和中共党员所占比例增加,体现出国共力量对比变化的趋势加强,故D项正确。
当时革命重心仍然在农村,A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具体的阶级成分的变化,不能说明统一战线的范围是否进一步扩大,C项错误。
2.[2017·全国卷Ⅲ]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答案 B
解析据材料信息“喜字纱灯”“演奏钢琴曲”“着蓝袍黑褂”“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可知,当时上海的婚俗体现了中西习俗的融合,故B项正确。
仅凭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婚礼习俗的变化,无法体现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C项表述过于绝对;近代社会习俗的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非受政府主导,故D项错误。
3.[2017·全国卷Ⅲ]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
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答案B
解析材料中人民解放军“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这是对中国主权的维护,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故B项正确。
社会主义阵营最终形成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人民解放军的目的是维护内河航运主权,并不能切断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故C项错误;“另起炉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4.[2016·全国卷Ⅱ]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材料中介绍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的粮食大丰收。
在红色地区粮食之所以能够价格那么低,很重要的就是在红色区域实行了土地革命,做到了农民有田可以种,这就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因此创造了这样的局面,A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红军对农民生产的保护,排除B项;政府当时的主要精力是巩固苏区,开展土地革命,C项错误;当时人民并没有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很多物资还是匮乏的,依旧处于被封锁中,D项错误。
5.[2016·海南高考]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
”同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
”这表明当时()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答案 C
解析由“进步报刊《每周评论》”可以看出,只有极少数前卫的知识分子,不代表整个知识分子阶层,故A项错误;由“《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可以看出只是对民众力量的认识,还没有到组织群众形成力量的时机,故B项错误;从“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可以看出知识分子已开始认识到推翻反动势力的重要性,已经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故C项正确;由时间看出,对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还处在开始阶段,没有进入深入传播的阶段,故D项错误。
1.[2017·潍坊统考]1930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李立三把单独依赖红军夺取胜利的观点斥为“严重错误”。
他认为在一省或数省首先取得胜利的关键在于大城市工人的斗争,同时由红军、农民起义和国民党军队的兵变来支持,工人斗争的爆发标志着革命形势趋于成熟。
这表明()
A.大城市工人斗争使革命时机成熟
B.中共对革命道路的认识尚未达成共识
C.农村革命根据地经历严重困难
D.中共开始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答案 B
解析由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30年”可知,这正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逐渐发展,革命形势出现星火燎原之势的时期。
但是材料中中共领导人李立三却仍然坚持城市中心道路,由此可以得出B 项符合题意。
当时革命形势的发展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和发展的结果,A项错误;当时农村革命根据地处于迅速发展时期,C项错误;李立三肯定的是工人斗争和城市暴动,D项与之不符,排除。
2.[2017·黄冈期末]1937年3月,国民政府制定的《民国二十六年度作战计划(甲案)》中明确规定:“作战期间,应有专门机关指导民众,组织义勇军并别动队,采用游击战术,以牵制敌军,并扰乱其后方。
”这份作战计划()
A.为即将爆发的抗战作了充分准备
B.证明西安事变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C.明确指出敌后游击战争的重要性
D.认识到抗日战争必将是持久战争
答案 C
解析从引用的作战计划的有关内容“民众”“义勇军”“游击战术”“扰乱其后方”不难看出,当时的国民政府明确指出了(抗战)敌后游击战争的重要性。
故选C项。
作战计划只是提到了战术的应用,并不能表明准备充分,A项错误;西安事变旨在要求国共合作
抗日,材料不能体现国共合作,B项错误;D项材料没有体现。
3.[2017·沈阳联考]美国学者特里尔在其著作《毛泽东传》里这样评价毛泽东在某革命时期的作用:犹如摩西率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一样,把一个由不同成分组成的群体加以锻炼,使之变成一种对自己事业深信不疑的强有力的运动。
该评价所对应的事件应是() A.北伐战争期间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
B.战略转移的胜利
C.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D.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答案 B
解析由“率领”“走出埃及”“锻炼”和所学知识可知,特里尔评价的应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B项正确。
A项不具备“走出”的特点,排除;C项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排除;“三大改造”虽然是在毛泽东领导下进行的,但D项与材料所述特点不符,排除。
4.[2017·洛阳统考]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指出,党必须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号召全党同志必须全力学习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学习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
其主要目的是()
A.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争取解放战争尽快取得胜利
C.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彻底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度
答案 A
解析结合题干关键信息“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工业生产”“商业”“银行”等可知,这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有关,即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把我国由农业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国,故A项正确。
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5.[2017·山东重点中学调研]1949年4月20日和21日,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四艘军舰溯江而上,不顾三野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
第三野战军)鸣炮警告,闯进三野部队防区江面,双方展开激烈炮战。
这说明()
A.解放战争陷入胶着状态B.国民党军队不堪一击
C.当时中英关系急剧恶化D.解放战争具有反帝性质
答案 D
解析结合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此时解放军正在进行渡江战役,英国舰队闯进三野部队防区江面,很显然是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主权,说明解放战争具有反帝性质,故选D项。
A、B、C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