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县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合集下载

山东省临沭县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抽测试题(扫

山东省临沭县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抽测试题(扫

山东省临沭县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抽测试
题(扫描版)
11
二、综合题(共40分)
42.(11分)
(1)C (1分) D (1分) 位于河流交汇处或河口处(1分);地势平坦(1分);气候可能较湿润等(1分)(合理就行)。

(2)石油资源丰富(1分) 铁路运输(1分) 气候干旱、自然条件恶劣(1分)
(3)河口三角洲(1分)
(4)旅游资源丰富(1分)
(5)铁路枢纽处(标注略)(1分)
44.(9分)
(1)降低生产成本(1分);保护城市环境(1分)
(2)
高级住宅区 化工园 选址地点 ③(1分) ②(1分)
选址理由 远离工业区,地势较高,最大风频上风向,环境较好(1分);靠近 文化区(1分)。

河流下游方向,不污染城市水源(1分);最小风频上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少(1分);临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1分)。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4_2025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4_2025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图1为“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图11.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A.赤道两侧的湿热地带人口稠密B.南北回来线旁边的干热地带人口稠密C.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D.远离海洋的中亚地区人口稠密2.影响世界人口分布地区差异的确定性社会经济因素是A.地形地势B.土壤肥力 C.交通运输D.生产力发展水平3.40°N~50°N与40°S~50°S人口分布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 B.地形C.海陆分布D.水资源人口的迁移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有意识的行为。

图2为“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图24.导致图中南美洲人口迁往北美洲的推力是A.南美洲生活成本低B.北美洲发达的经济条件C.北美洲优越的自然环境D.南美洲就业机会少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是A.缓解人地冲突B.缓解了住房压力 C.促进经济发展 D.爱护生态环境江苏省苏州市是全国其次大移民城市,2024年常住人口约1072万,其中外来人口约832万。

图3为“苏州外来人口性别比例、年龄分布与全省人口的对比图”。

读图完成6~7题。

图36.苏州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进入的主要因素是A.开放程度B.就业机会C.国家政策D.科技水平7.与全省人口进行对比,可推想苏州A.流淌人口比重小B.人口性别比平衡C.人口诞生率较高D.人口结构年轻化2024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宣布春节返乡人员须持有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才能返乡。

各地接连发出“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节”的倡议。

1月28日、29日和30日,春运前三天,全国铁路发送旅客分别为308万、283万和296万人次,仅为去年同期的四分之一左右。

据此完成8~9题。

8.2024年春运前三天铁路发送旅客人次与去年同期差异显著的主要缘由是②④⑤③①A .回家过节欲望降低B .铁路运力下降C .春节民俗发生改变D .政策大力调控9.2024年春运期间发送旅客人次大量下降会 A .增加返程途中的交通压力B .缓解东部大城市的用工惊慌C .提高东部大城市的环境人口容量D .加大东部大城市的住房压力图4为“15~19世纪国际人口迁移示意图”。

沭阳县2013-2014学年高中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沭阳县2013-2014学年高中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同区域在体育项目、普与率与竞技水平等方面差异显著,如南方人适宜技巧性项目,北方人适宜速度力量型项目,长期生活在高原的人,心肺功能强,适宜田径运动。

图1是我国体育文化区划图,读图完成1~2题。

1.以下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区域部所有特征完全一致B.图示区域划分是按单一指标划分出来的,属于功能区C.图示区域之间应该有明确的界线D.图示区域是人们按一定指标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划分出来的2.关于我国各体育文化区优势项目的表达,错误..的是A.西南云贵高原体育区——中长跑 B.中原体育区——游泳、跳水、体操C.西北体育区——摔跤、射箭、马术 D.东北体育区——滑雪、滑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番……”,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据此回答3—4题。

3.汉时期属于长江中下游区域发展的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4.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表达,正确的是A.初期阶段,区域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B.成长阶段,区域部产业由扩散走向集聚,人地关系基本协调C.转型阶段,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D.再生阶段,应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恩格斯曾有一段论述“……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与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据此回答5—6题。

5.恩格斯的这段论述是属于哪种环境观的具体事例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人地伙伴关系 D.宿命论6.以下关恩格斯这段论述的说法,错误..的是A.论述中的做法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归宿B.论述中的做法破坏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C.论述中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D.论述中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

江苏省沭阳县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数学试题

江苏省沭阳县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数学试题

江苏省沭阳县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数学试题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不需要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sin13cos17cos13sin17︒︒+︒︒的值等于 ▲ . 2.22sin 22.5cos 22.5︒-︒的值等于 ▲ . 3.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2(1+=n n a n )(*N n ∈,则1201是这个数列的第 ▲ 项.4.不等式2230x x +-≤的解集是 ▲ .5.等差数列{}n a 中,1236a a a ++=,45615a a a ++=,则公差 =d ▲ . 6.已知ABC ∆中,3,1,60b c A ===,则a = ▲ .7.已知tan()3πα-=,则22sin cos 3cos 2sin αααα=- ▲ . 8.依次写出数123,,,a a a ,其中11a =,法则如下:如果2n a -为自然数且未写出过,则写12n n a a +=-,否则就写13n n a a +=+,那么6a = ▲ .9.在ABC ∆中,已知C B A cos sin 2sin =,则该三角形的形状为 ▲ . 10.已知数列{}n a 和{}n b 是项数相同的两个等比数列,c 为非零常数,现构造如下4个数列:①.{}n n b a +; ②.⎭⎬⎫⎩⎨⎧n n b a ;③.{}c a n +;④.{}n n b c a ⋅+. 其中必为等比数列的是 ▲ .11.若函数y =R ,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 ▲ .12.若{}n a 是等差数列,首项01>a ,20132014201320140,0a a a a +>⋅<,则使前n 项和0n S >成立的最大自然数n 是 ▲ .13.已知24πβαπ<<<,且54)sin(=+βα,1312)cos(=-βα,则tan 2α= ▲ . 14.设12,,,,n P P P 顺次为函数)0(1>=x xy 图像上的点(如图),12,,,,n Q Q Q 顺次为x 轴上的点,且11OPQ ∆,122Q PQ ∆,,1n n n Q P Q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n P 为直角顶点).设n Q 的坐标为(,0)n x *()n N ∈,则数列{}n x 的通项公式为▲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计9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将每题解答过程写在答题卡相应的区域内.)15.(本大题满分14分) 已知312s i n ,(0,),c o s ,(,)52132ππααββπ=∈=-∈.求)sin(βα+的值.16.(本大题满分14分)在锐角ABC △中,角C B A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A =. (1)求)cos(C B +的值;(2)若2=a ,2=∆ABC S ,求b 的值.17.(本大题满分14分)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记为n S ,已知.50,302010==a a (1)求{}n a 的通项公式; (2)若n S =242,求n .18.(本大题满分16分)某市某棚户区改造建筑用地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经规划调研确定,棚改规划建筑用 地区域是半径为R 的圆面.该圆面的内接四边形ABCD 是原棚户建筑用地,测量可知边 界4==AD AB 千米,6=BC 千米,2=CD 千米, (1)求原棚户区建筑用地ABCD 中对角线AC 的长度;(2)请计算原棚户区建筑用地ABCD 的面积及圆面的半径R 的值. 19.(本小题满分16分)已知函数()21xf x x =+,(0,)x ∈+∞,数列{}n a 满足11a =,1()n n a f a +=;数列{}n b 满足112b =,1112()n n b f S +=-,其中n S 为数列{}n b 的前n 项和,1,2,3,n=(1)求数列{}n a 和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 (2)设1122111n n nT a b a b a b =+++,证明:5nT <.20.(本大题满分16分)设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11a =,且11()(1)n n n n S a S a λ+++=+ 对一切*N n ∈都成立.(1)若1=λ,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求λ的值,使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一数学参考答案二、解答题15、解:因为3sin ,(0,)52παα=∈,所以 4cos 5α= ………………… 4分 因为12cos ,(,)132πββπ=-∈,所以 5sin 13β= ………………… 8分所以 16sin()65αβ+=- …………………………………14分17、解:(1)由11020(1),30,50n a a n d a a =+-==,得方程组119301950a d a d +=⎧⎨+=⎩,解得1122a d =⎧⎨=⎩ 所以 210n a n =+……………………………………………… 7分 (2)由242,2)1(1=-+=n n S d n n na S得方程.24222)1(12=⨯-+n n n解得1122().n n ==-舍去或………………………………………………14分19、解:(1)11111(),(),. 2.2121n n n n n n na x f x a f a a x a a a +++==∴=∴=+++ 11111{}12.1(1)2.21n n n n a a a a n ∴=∴=+-⋅∴=-以为首项为公差等差数列 ………………………………………………………… 4分112121121121211(),,2 1.22112()1212 1.2().13.,212,21,1{}, 3. 223,2n n n n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x f x b b s s x f s s b s b b s s b b b b s n b b n +++++++++-==∴==++--+∴=+∴-=-∴===+=⎧=⎪∴=⎨⎪⋅≥⎩又从第二项起成等比数列公比为………………………………………………………… 10分12322222)31()12()31()32()31(7)31(531331)31()12()31(731513])31)(12()31(731513[212:)2(----⋅-+⋅-++⋅+⋅+⋅=⋅-++⋅+⋅+⋅=-++⋅+⋅+⋅+=n n n n n n n n n A n A n T 令依题意证明121232)31)(12(311])31(1[3123)31()12(])31()31()31(31[21332--------⋅+=⋅--++++⋅=∴n n n n n n n A 2121313131316()(21)()5()(21)() 5.23234343n n n n n n A n T n ----∴=--⋅-∴=-⋅-⋅-<………………………………………………………………… 16分(2)令n = 1,得21a λ=+.令n = 2,得23(1)a λ=+. ………………… 10分要使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必须有2132a a a =+,解得λ = 0. ……………… 11分 当λ = 0时,11(1)n n n n S a S a ++=+,且211a a ==. 当n ≥2时,111()(1)()n n n n n n S S S S S S +-+-=+-, 整理,得2111n n n n n S S S S S +-++=+,1111n n n nS S S S +-+=+, ………………… 13分 从而3312412123111111n n n nS S S S S S S S S S S S +-+++⋅⋅⋅=⋅⋅⋅+++, 化简,得11n n S S ++=,所以11n a +=. ………………………… 15分 综上所述,1n a =(*n ∈N ),所以λ = 0时,数列{}n a是等差数列.……………………………16分。

江苏省沭阳县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地理试卷

江苏省沭阳县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地理试卷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二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否则不得分。

)图1中A、B两省级行政区是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起止点,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图示两省级行政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B.两区域是自然生成的,以自然的山脉和河流为界C.两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因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差异不大D.两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2.区域B向区域A流动的最不可能的是A.劳动力B.资金C.技术D.产品3.建设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省级行政区B的是①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②改变能源短缺状况,缓解因煤炭运输给铁路运输带来的压力③转变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城市大气质量④实现广大农村能源气化的目标,净化生活环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图2),完成4~5题。

4.图中①代表的含义是A.社会系统B.经济系统C.生态系统D.人的管理调控5.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持续发展是指生态、环境、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B.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C.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D.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图3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

读图完成6~9题。

6.图①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A.崇拜B.依赖C.征服D.友好7.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②③①8.图中箭头b表示的人类活动中,可能引起图1AB图2图3a b a b a bA .酸雨B .水土流失C .土地荒漠化D .森林锐减 9.当前,协调全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有 ①不断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 ②控制人口增长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③加强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 ④积极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做到地尽其利,物尽其用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根据图4完成10~11题。

江苏省沭阳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有答案

江苏省沭阳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有答案

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一地理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图1是“我国某种能源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能源最有可能是A.风能B.石油C.太阳能D.煤2.下列关于图中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布上东多西少B.属于不可再生资源C.能够不断更新、循环使用D.分布主要受地质作用制约表1为中国和世界人口数量前十位的国家在重要自然资源上的对比(占世界总量比重:%)情况,读表回答3~4题。

表1:3A.耕地资源 B.水资源 C.矿产资源 D.能源资源4.下列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A.耕地资源 B.水资源 C.矿产资源 D.森林资源区域水面率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承载水域功能的区域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率。

图2为“我国部分城市水面率情况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城市最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是A.昆明 B.深圳 C.哈尔滨 D.烟台6.造成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适宜水面率差异的直接原因是A.降水量不同B.地面坡度差异大C.土壤含水率不同D.植被覆盖率不同2017年7月,40年来最严重的洪灾席卷孟加拉国,三分之一土地被淹没。

孟加拉国地处南亚,是全球水患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被称为“水泽之乡”。

图3为“孟加拉国位置图”,读图回答回答7~8题7.导致孟加拉国水患严重的原因有①地势低平②位于赤道,全年多雨③热带气旋频频侵袭④春季积雪大量融化⑤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⑤8.下列防洪减灾的措施中,属于非工程措施的是A.兴建水库,退耕还湖B.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C.开辟分洪区,降低洪水水位D.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动。

沭阳县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沭阳县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2条染色体B.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D.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2条染色单体2.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A.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B.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C.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D.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前期3.某动物体细胞中含2N条染色体,则该动物经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含染色体A.2N条B.4N条C.N条D.3N条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A.减数第一次分裂 B.减数第二次分裂 C.联会时期D.四分体时期5.青蛙的100个次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可以产生A.100个卵细胞和300个极体B.100个卵细胞和200个极体C.200个卵细胞和200个极体D.100个卵细胞和100个极体6.假设卵原细胞个数为m,则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的个数比是A.1:1:2:4 B.1:1:1:2 C.1:1:4:4 D.1:1:1:17.下图是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示意图,不属于精子形成过程的是8.下列关于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4个精子B.精子、卵细胞的形成都要经过变形阶段C.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与三个极体D.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9.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一致C.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D.受精时,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10.家鸽之所以能保持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是因为在生殖过程中要进行A.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B.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C.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D.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11.如欲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可选择的实验材料是A.马蛔虫受精卵B.造血干细胞C.小鼠睾丸D.叶芽12.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狗的长毛与黑毛B.羊的白毛与牛的黄毛C.桃树的红花和绿叶D.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纯合体杂交,后代必是纯合体B.两个杂合体杂交,后代必是杂合体C.纯合体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体D.杂合体自交的后代全是杂合体14.具有下列基因型的植物体进行自交,其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 15.有一批抗锈病(显性性状)小麦种子,要确定这些种子是否纯种,最简便的方法是A.与纯种抗锈病小麦杂交B.与纯种易染锈病小麦测交C.与杂种抗锈病小麦进行杂交D.自交16.下列关于基因型和表现型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C.在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D.在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17.基因型为Dd的个体,其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的一条染色单体含有D基因。

江苏省沭阳县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江苏省沭阳县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江苏省沭阳县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983年初,江苏省地质勘探队在沭阳韩山周围找到了韩山肚里的宝贝——蓝晶石,蓝晶石是高强度的耐火材料,是军工、冶金、玻璃、陶瓷以及其他铸造工业的必需品。

读图1和图2完成1~2题。

1. 图3中表示韩山蓝晶石的是A .图例AB . 图例BC .图例CD .图例D2.下列事物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 .棉花 B .清洁汽油 C .原始森林 D .闪电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图4中黑点所在地是世界冰川的主要分布区。

读图完成3~6题。

3.图示说明了自然资源的A .分布的不平衡性B .资源间的联系性C .数量的有限性D .利用的发展性4.有关该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近年来数量有减少趋势 B .被人类大量开发利用 C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 .其形成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5.下列有关人类与自然资源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自然资源数量多少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较小 B .自然资源开发潜力是无限的,不会出现资源短缺C .采猎文明阶段,土地的数量和质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D .对于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其用途和开发利用途径的不可再生资源,最好不要轻易开采 6.一般说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图1 韩山局部景观图 图2 蓝晶石图 4图3①范围会越来越广 ②方式会越来越多 ③依赖性会越来越强 ④利用率会越来越高 ⑤规模会越来越大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2013年11月,我国启动“单独两孩”政策,即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

2014年3月29日起江苏“单独两孩”政策实施,政策一旦实施,预估江苏每年新生儿会新增11万到18万之间。

据此完成7~8题。

7.启动此项政策的国情是我国A .人口死亡率增高B .人口老龄化加剧C .环境承载力提高D .人口出现负增长 8.到2035年,此项政策将使我省A .就学与就业压力减轻B .老年人口比例上升C .劳动力人口减幅放缓D .男多女少的情况加剧图5表示近20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983年初,江苏省地质勘探队在沭阳韩山周围找到了韩山肚里的宝贝——蓝晶石,蓝晶石是高强度的耐火材料,是军工、冶金、玻璃、陶瓷以及其他铸造工业的必需品。

读图1和图2完成1~2题。

1. 图3中表示韩山蓝晶石的是A .图例AB . 图例BC .图例CD .图例D2.下列事物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 .棉花 B .清洁汽油 C .原始森林 D .闪电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图4中黑点所在地是世界冰川的主要分布区。

读图完成3~6题。

3.图示说明了自然资源的A .分布的不平衡性B .资源间的联系性C .数量的有限性D .利用的发展性4.有关该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近年来数量有减少趋势 B .被人类大量开发利用 C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 .其形成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5.下列有关人类与自然资源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自然资源数量多少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较小 B .自然资源开发潜力是无限的,不会出现资源短缺图1 韩山局部景观图 图2 蓝晶石图 4图3C.采猎文明阶段,土地的数量和质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D.对于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其用途和开发利用途径的不可再生资源,最好不要轻易开采6.一般说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①范围会越来越广②方式会越来越多③依赖性会越来越强④利用率会越来越高⑤规模会越来越大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2013年11月,我国启动“单独两孩”政策,即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

2014年3月29日起江苏“单独两孩”政策实施,政策一旦实施,预估江苏每年新生儿会新增11万到18万之间。

据此完成7~8题。

7.启动此项政策的国情是我国A.人口死亡率增高B.人口老龄化加剧C.环境承载力提高 D.人口出现负增长8.到2035年,此项政策将使我省A.就学与就业压力减轻B.老年人口比例上升C.劳动力人口减幅放缓D.男多女少的情况加剧图5表示近20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9~10题。

图59.甲表示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无法确定10.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与我国相类似的国家是A.西欧的英国B.南亚的印度C.东亚的朝鲜D.非洲的坦桑尼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成功进行过6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其中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选聘了600多万普查员。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将于2020年进行。

据此完成11~12题。

11.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难度更大,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A.人口分布极不平衡B.人口增长速度过快C.人口流动频繁D.外国游客太多12.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是A.为了减少养老金的支付B.为了获得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准确数值C.为了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D.为制定人口调控政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人口信息支持图6为“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图”。

读图完成第13题。

图613.关于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A .b 曲线表示人口死亡率 B .I 阶段人口迅速增加C .III 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老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D .目前处于IV 阶段的大部分国家因劳动力短缺经济发展落后(注:性别比是指每100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量) 14.以上数据表明,10年来北京 A .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快 B .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C .外来人口女性比例增加D .人口流动规模趋于减小15.外来人口对北京市的影响可能有①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②加剧人口老龄化 ③加重基础设施压力 ④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图7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柱状图”。

读图完成16~17题。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国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 B.出生率最低的是乙C .人口数量自然增速最慢的是丙D .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是丁17.与我国现在人口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是A .甲B .乙C .丙D .丁图8为台湾省人口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8题。

18.下列关于该省人口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东多西少B .南多北少C .中部多,四周少D .平原多,山区少图9为“我国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示意图(单位:万人,2010年)”。

读图完成19~20题。

图7图819.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①从东北、西部向中部 ②从矿产资源贫乏区向矿产资源丰富区 ③从内陆向东部沿海 ④从经济欠发达区向经济发达区 A .①③B .②④C .③④D .①④20.我国东部地区环境人口容量较西部地区大,下列关于其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东部地区科技水平更高B .东部地区水资源更丰富C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更高D .东部地区人均消费水平更高图10为环境人口容量的“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

读图完成21~22题。

21.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指A .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B .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小人口数C .某地区所能承载的最佳人口数D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实际人口数22.如果该图表示某国影响环境人口容量不同的资源种类, 则该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A .森林资源B .土地资源C .矿产资源D .水资源图11为“宁夏沿黄城市带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

23.影响沿黄河城市带分布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A .水源B .地形C .交通D .矿产资源24.有关图中各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石嘴山市的服务范围较贺兰市小B .中卫市提供的服务种类较中宁市多C .银川市与永宁市的服务范围不可能重叠D .青铜峡市和吴忠市的服务功能相同图12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读图完成25~26题。

森林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水资图10自治区首府地级市 县、县级市公路 铁路 黄河 图例 沿黄城市带图1125.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A .初期阶段B .中期阶段C .后期阶段D .逆城市化阶段 26.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 .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 .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图13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

读图完成第27题。

27.下列有关图中城市化表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城市人口增加B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 .城市数量增多D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 2013年中国正式成为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国。

开展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对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14为“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及变化预测示意图”。

读图完成28~29题。

28.影响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沿岸暖流加强B .全球气候变暖C .极昼天数较多D .太阳辐射增强29.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的变化会给中国带 来的直接影响是A .森林生态系统得以改善B .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减少C .通往欧洲的北部航线开通D .人口大量向北极地区迁移下表为某年我国两省(区)经济、人口指标。

据此完成第30题。

图12图14图13 图例公路 河流城市280 300 320 340360 38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年) 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百万分率)30.表中②省(区)A .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B .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C .区域城市化水平高D .农业产值高于①省区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二、判断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 3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负值的地区,人口数量一定在减少。

32.随着特大城市规模扩展,城市之间的分工日益模糊,分界线开始明显。

33.人类获取资源和利用资源手段、方法的改进对增加环境人口容量有利。

34.城市“热岛效应”有利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35.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总数多。

36.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及时获得森林火灾的影像。

37.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往往对城市的分布及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38.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完全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39.做好对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工作,采取相应防洪措施,可大大减轻洪水所造成的损失。

40.我国的实际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1)熄灯一小时是应对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全球气候变暖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有 。

(2分)(2)材料二表明近几十年来,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规律是 , 导致其变化的人类活动主要是 。

(3分) (3)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有 。

(2分)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2013年10月7日,第23号台风“菲特”重创浙江余姚,全城70%以上区域被淹,主城区一片汪洋。

因水灾发生突然,让当地政府措手不及。

“菲特”台风三日内给余姚带来降雨量达527mm 。

历史上,余姚所在的姚江流域洪水只有一条排水通道,且易受潮水等的顶托,排水不畅。

同时,该城区地处姚江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处在流域的“锅底”,极易造成重灾。

此台风影响期间,又值天文大潮,排水更加不畅。

(1)此次洪灾按成因属于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

(1分) (2)据材料分析余姚洪灾产生的原因有 。

(2分) (3)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诱发或加剧洪灾的发生,会诱发或加剧洪灾发生的人类活动有 。

(2分) (4)防洪减灾的措施有 。

(2分) 43.读材料一“中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表”及材料二“我国部分省区人口密度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8分)(1)据材料一,我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2008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 。

(2分)(2)目前我国每年净增人口约700万,主要原因是( )(2分)A .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B .我国人口有13.8亿,人口基数过大C .城市化进程加快D .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结果(3)据材料一,2002~2008年我国人口死亡率的变化规律是 ,其原因最可能是 。

(2分)(4)材料一数据显示我国的人口出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其最主要原因是 。

(1分) (5)材料二说明我国的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是 。

(1分) 44.读长江三角洲城市等级体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余姚市(1)a、b、c、d相比,等级最高的是________,服务范围最小的是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