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四上国学经典必背精编版

四年级上册必背古诗1、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4、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7、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8、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四年级上学期选背:《大学》P3—P8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第二章:《康诰》曰:“克明德。
”《太甲》曰:“顾諟(shì声)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第三章: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四年级上学期必背:《论语·学而》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六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十六(一)经典国学再现古之善用兵者, 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 众寡不相恃, 贵贱不相救, 上下不相收, 卒离而不集, 兵合而不齐。
兵之情主速, 乘人之不及。
由不虞之道, 攻其所不戒也。
我是小助手及: 配合。
恃:依靠, 扶持。
收: 收拢。
虞: 预料。
我是小翻译古代善于用兵作战的人, 能使敌人前后不能相互配合, 大部队和小部队之间不能互相扶持, 官兵之间不能相互救援, 上下级分离不能收拢, 士兵分散不能集中, 军队集合起来阵型也不能整齐。
用兵作战的宗旨首要就是速度, 利用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 走敌人意想不到的道路, 攻击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
考考你的智慧1.解释名词。
及: 恃: 收: 虞:2.形近字组词。
恃()贱()戒()持()溅()戎()3.用兵的宗旨最主要的是什么呢?这里还隐藏着一个成语, 你能写出来吗?你还能写出几个有关用兵的成语吗?弘扬传统文化兵贵神速曹操打败了占据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 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就投奔了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
蹋顿收编了他们的势力, 就乘机侵犯汉朝边境, 破坏当地人民的正常生活。
曹操就想要去征讨袁尚及蹋顿, 但有些官员担心曹操远征之后, 在荆州的刘表会乘机派刘备来袭击曹操的后方。
谋士郭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对曹操说: “你现在威镇天下, 但乌丸敢于侵犯边界, 就是仗着地处在边远地区, 我们鞭长莫及。
如果我们进行突然袭击, 乌丸必然不会防备, 我们一定能消灭他们。
如果现在不出兵, 延误了时机, 让袁尚、袁熙喘过气来, 重新收集残部, 加上乌丸的各族, 蹋顿羽翼丰满之后, 就会野心更大, 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保了。
而刘表只是个空谈家, 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刘备, 因此他并不会重用刘备, 而刘备也就不肯多为刘表出力。
因此你只管放心去讨伐乌丸, 后方不会有事情的。
”曹操听了郭嘉的建议, 于是率军出征。
到达易县后, 郭嘉又对曹操说: “用兵贵在神速。
四年级上册国学诵读内容(定稿)

将进酒
【 唐 】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 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 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 妻也。
谢
谢观 看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
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 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 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 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 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诗经.蒹葭
蒹(jiān)葭(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 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chí)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
少年中国说
(清)梁启超
最新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4年级上册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为政第二(一)◎子曰:“为政以德①,譬如北辰②,居其所③而众星共④之。
”◎子曰:“诗三百①,一言以蔽②之,曰:“思无邪③。
”◎子曰:“道①之以政,齐②之以刑,民免③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⑤。
”◎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⑥。
”◎孟懿子①问孝,子曰:“无违( )。
②”樊迟③御④,子告之曰:“孟孙⑤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①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②。
”(二)◎子游①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①。
有事,弟子服其劳②;有酒食,先生③馔④,曾是以为孝乎?”◎子曰:“吾与回①言,终日不违②,如愚③。
退而省其私④,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①,观其所由②,察其所安③,人焉廋④哉?人焉廋哉?”◎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①。
”(三)◎子贡问君子①。
子曰:“先行②其言而后从③之。
”◎子曰:“君子周①而不比②,小人③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子曰:“攻①乎异端②,斯③害也已④。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①学干禄②,子曰:“多闻阙③疑④,慎言其余,则寡尤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四)◎哀(①♓)公①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②:“举直错诸③,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①问:“使民敬、忠以②劝③,如之何?”子曰:“临④之以庄,则敬;孝慈⑤,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①谓孔子曰:“子奚②不为政?”子曰:“《书》③云:‘孝乎惟(♦⑥♓)孝,友于兄弟。
’施④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五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五(一)经典国学再现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
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
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我是小助手致,竭尽。
严:端庄严肃丑,同类。
我是小翻译孔子说:“孝子对父母亲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时候,要竭尽恭敬之心地侍候;在奉养的时候,要尽心保持愉快的心情去做;父母生病的时候,要带着忧虑的心态尽心尽力地照料;父母去世时,要竭尽悲痛的心情去料理后事;祭奠祖先的时候,要竭尽严肃地去对待。
这五方面都做到了,才能算作是尽到了侍奉父母的责任。
侍奉父母的时候,要做到身居高位而不骄横傲慢,身居低位而不违法作乱,在同事之间,要和顺相处而不起纷争。
身居上位,如果骄横傲慢就会导致灭亡,身居低位违法作乱就会遭受刑罚,在同事间纷争不断就会引起互相残杀。
这三项恶事如果除去,让父母每日担心自己,就算每天都用猪牛羊肉去尽心奉养,也还是不孝啊。
”考考你的智慧1.选择加点字的合适意思。
A.送给,给予。
B.招引,使达到。
C.竭尽。
(1)大会开始,由主席首先致.辞。
()(2)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
()(3)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暖,在寒冷的冬天很容易致.病的。
()2.我们在孝敬父母的时候,有五致、三戒,都是什么呢?3.为什么说“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弘扬传统文化泰伯采药商朝末年的时候,有个孝、悌两全的人,姓姬名泰伯,是诸侯周太王的长子。
他有两个弟弟,大弟叫仲雍,二弟叫季历。
季历的儿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
姬昌出生的时候,有红色的雀鸟嘴里衔了丹书,停在门上,表示有圣人出世的祥瑞。
周太王看祥瑞的出现,又发现这个小孙子姬昌的确有不凡之才,就有意将王位传给季历,再由季历传位给姬昌。
泰伯知道了父亲的心意,就和大弟仲雍商量应该如何顺从父亲的意愿。
这时,刚好周太王生病了,于是泰伯就跟仲雍以采药为名离开了周国,远远地来到南方荆蛮之地。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

天将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告子下》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 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 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 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 的才能。
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 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君子敬其在己者 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小人错其在己 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荀子· 天论 篇》
君子只看重自己的努力,而不去幻想天的恩赐;小人 却放弃自己的努力,而专去幻想天的恩赐 君子重视自身的努力,而不指望上天的恩赐,所以每天 都能进步;小人舍弃自身的努力,而指望上天的恩赐, 所以每天都在退步。
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译文】 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 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 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 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第六单元:浓浓思乡情
1、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 方。”《论语》
翻译是: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 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 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 休,不是很遥远吗?"
2、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
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 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 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 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 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 的。”
(四上)国学背诵内容

锦城小学(四上)国学背诵内容
班级:姓名:
以成都市的‚国学经典‛(中年级)读本为蓝本,以成都市国学经典诵读读本‚教师用书‛的‚使用说明‛为依据,以四个学期为时间段,平分单元内容,本学期学习范围为小学中段《国学经典》P68—P97。
范围确定应以‚主题语‛和‚经典要义‛的背诵为重点,再在‚经典诵读‛中推荐耳熟能详的5条经典语录。
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经典要义:
主题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经典要义:
1、射乡之礼,所以仁乡党也。
2、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
3、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4、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5、达自然之至,畅万物之情。
6、万物之生意最可观。
经典语录:
1、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
2、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3、子曰:‚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
4、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
5、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四上国学经典修改定稿(2018.8.28))

(红色字体不再作为考试内容)四年级上学期国学经典背诵篇目目录第一单元论语第二单元1.泛舟--------------------------------[宋] 朱熹2.观书有感----------------------------[宋] 朱熹3.莺梭------------------------------- [宋] 刘克庄4.蚕妇吟----------------------------- [南宋] 谢枋得5.长歌行------------------------------- 汉乐府6.春思--------------------------------[宋] 方岳7.新雷--------------------------------[清] 张维屏8.笠翁对韵选段第三单元论语第四单元1.古朗月行-------------------------------------[唐]李白2.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唐]李白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4.中秋月--------------------------------------[宋] 苏轼5.望月怀远-----------------------------------[唐]张九龄6.旅夜抒怀-----------------------------------[唐] 杜甫7.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宋] 苏轼8.笠翁对韵选段第五单元1.题淮南寺----------------------------------[宋]程颢2.冷泉亭------------------------------------[宋]林稹3.题松汀驿----------------------------------[唐]张祜4.过香积寺----------------------------------[唐] 王维5.暮江吟------------------------------------[唐]白居易6.秋凉晚步----------------------------------[宋]杨万里7.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8.笠翁对韵选段第六单元1.秋兴其一-------------------------------- [唐] 杜甫2.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 李商隐3.秋思-------------------------------------[唐] 张籍4.水仙子·夜雨---------------------------- [元] 徐再思5.偶成-------------------------------------[宋] 朱熹6.秋词其一---------------------------------[唐] 刘禹锡7.天净沙·秋思-----------------------------[元] 马致远8.笠翁对韵选段第七单元1.雪梅·其一--------------------------------[宋] 卢梅坡2.雪梅·其二--------------------------------[宋] 卢梅坡3.梅花--------------------------------------[宋] 林逋4.梅----------------------------------------[宋] 王淇5.一剪梅•舟过吴江---------------------------[宋]蒋捷6.上堂开示颂---------------------[唐]黄蘖[niè]禅师7.饮酒·其五----------------------------[魏晋] 陶渊明8.凉州词二首·其一---------------------------[唐]王之涣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为政第二(一)◎子曰:“为政以德①,譬(☐❶)如北辰②,居其所③而众星共④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年级上册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为政第二(一)◎子曰:“为政以德①,譬如北辰②,居其所③而众星共④之。
”◎子曰:“诗三百①,一言以蔽②之,曰:“思无邪③。
”◎子曰:“道①之以政,齐②之以刑,民免③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⑤。
”◎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⑥。
”◎孟懿子①问孝,子曰:“无违()。
②”樊迟③御④,子告之曰:“孟孙⑤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①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②。
”(二)◎子游①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①。
有事,弟子服其劳②;有酒食,先生③馔④,曾是以为孝乎?”◎子曰:“吾与回①言,终日不违②,如愚③。
退而省其私④,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①,观其所由②,察其所安③,人焉廋④哉?人焉廋哉?”◎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①。
”(三)◎子贡问君子①。
子曰:“先行②其言而后从③之。
”◎子曰:“君子周①而不比②,小人③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子曰:“攻①乎异端②,斯③害也已④。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①学干禄②,子曰:“多闻阙③疑④,慎言其余,则寡尤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四)◎哀()公①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②:“举直错诸③,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①问:“使民敬、忠以②劝③,如之何?”子曰:“临④之以庄,则敬;孝慈⑤,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①谓孔子曰:“子奚②不为政?”子曰:《“书》③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施④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①,小车无軏②,其何以行之哉?◎子张问:“十世①可知也?”子曰:殷因②于夏礼,所损益③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①而祭之;谄③也。
见义⑤不为,无勇也。
”WORD格式国学经典——第二单元《千家诗》1.泛舟[宋]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①巨舰一毛轻。
向来②枉费③推移力④,此日中流⑤自在行2.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①一鉴开②,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莺梭[宋]刘克庄掷柳①迁乔太有情,交交②时作弄机声③。
洛阳④三月花如锦⑤,多少工夫织得成⑥。
4.蚕妇吟①(南宋)谢枋得子规啼彻四更时②,起③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④,玉人⑤歌舞未曾归。
国学经典——第三单元《论语》八佾第三(一)◎孔子谓季氏①,“八佾②舞于庭,是可忍③也,孰不可忍也?”◎三家①者以《雍》②彻。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③’,奚取于三家之堂④?”◎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①?人而不仁,如乐②何?”◎林放①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②也,宁戚③。
”◎子曰:“夷狄①之有君,不如诸夏②之亡③也。
”◎季氏旅①于泰山。
子谓冉有②曰:“女③弗能救④与?”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二)◎子曰:“君子无所争。
——毕也射①乎!揖②让而升③,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①。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②。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③!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①不足征②也;殷礼,吾能言之,宋③不足征也;文献④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子曰:“禘①自既灌②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③。
”◎或①问禘之说②。
子曰:“不知也。
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③乎?”指其掌。
◎祭如①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与②祭,如不祭。
”◎王孙贾①问曰:“‘与其媚()②于奥③,宁媚于灶④。
’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⑤,无所祷()也。
”(三)◎子曰:“周监①于二代②,郁郁③乎文哉!吾从周。
”◎子入太庙①,每事问。
或曰:“孰谓鄹②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子曰:“射不主皮①,为力不同科②,古之道也。
”◎子贡欲去告朔①之饩羊②。
子曰:“赐也!尔爱③其羊,我爱其礼。
”◎子曰:“事①君尽礼,人以为谄②也。
”◎定公①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②礼,臣事君以忠。
”(四)◎子曰:“《关雎》①,乐而不淫,哀②而不伤。
”◎哀公问社①于宰我②。
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③。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管仲①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②,官事不摄③,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④,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⑤,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子语(yù)①鲁大师②乐,曰:“乐其可知也。
始作,翕③如也;从④之,纯⑤如也,皦⑥如也,绎(yì)⑦如也,以成。
”◎仪封人①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②。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③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④。
”◎子谓《韶》①:“尽美②矣,又尽善③也。
”谓《武》④:“尽美矣,未尽善也。
”◎子曰:“居上不宽①,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②观之哉?”国学经典——第四单元《千家诗》1.古朗月行①[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②。
又疑瑶台镜③,飞在白云端④。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⑤此沦惑⑥,去去⑦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⑧摧心肝。
2.秋登宣城谢脁北楼①[唐]李白江城如画里②,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③,双桥落彩虹④。
人烟寒橘柚⑤,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⑥,临风怀谢公⑦?[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①东入海,五千仞(rèn)岳②上摩天。
遗民③泪尽胡尘④里,南望王师⑤又一年。
4.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①清寒。
银汉②无声转玉盘③。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国学经典——第五单元《千家诗》1.题淮南寺[宋]程颢南去北来休便休①,白蘋②吹尽楚江秋。
道人③不是悲秋客,一任④晚山相对愁⑤。
2.冷泉亭①[宋]林稹一泓②清可③沁诗脾,冷暖年来④只自知。
流出西湖载歌舞⑤,回头不似⑥在山时。
3.题松汀驿①[唐]张祜山色远含空②,苍茫泽国③东。
海④明先见日,江白⑤迥闻风。
鸟道⑥高原去,人烟⑦小径通。
那知⑧旧遗逸⑨,不在五湖中。
4.过香积寺①[唐]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②。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③。
泉声咽危石④,日色冷青松⑤。
薄暮⑥空潭曲⑦,安禅⑧制毒龙。
国学经典——第六单元《千家诗》1.秋兴其一[唐]杜甫玉露凋伤①枫树林,巫山巫峡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③,塞上④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⑤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⑥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⑦,白帝城高急暮砧②。
2.秋兴其三[唐]杜甫千家山郭①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②。
信宿③渔人还泛泛,清秋④燕子故飞飞。
匡衡⑤抗疏⑥功名薄,刘向⑦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⑧。
3.秋兴其五[唐]杜甫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②霄汉间。
西望瑶池③降王母,东来紫气④满函关。
云移⑤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⑥识圣颜。
一卧沧江⑦惊岁晚,几回⑧青琐点朝班。
4.秋兴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