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测试题 岳麓版必修2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卷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卷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必修二模块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时,将试题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牛耕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C.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D.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下列生产工具中,符合史书记载的是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提花机3.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我国政府取消了长期实行的农业税。

历史上我国农业税的起征时间是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两汉时期 D.隋唐时期4.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它指的是A.都江堰 B.白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5.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6.《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从中得出的信息最确切的是A.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B.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C.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统一规定时间限制 D.江南经济的繁荣7.考古工作者从一艘打捞的沉船中整理出青铜器、开元通宝、珐琅瓷瓶和青瓷碎片等文物,由此判断该沉船最有可能是A.商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8.下列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稀疏而微弱B.发展非常缓慢C.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D.开始主导中国社会经济9.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的数量猛增。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单元小节与评测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单元小节与评测 岳麓版必修2

第二单元单元小节与评测阶段质量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在世界历史上,首次出现“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

其描述的现象开始于( )[ A.文艺复兴B.新航路开辟C.“光荣革命” D.工业革命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

欧洲人用美洲的白银来购买亚洲的商品,如纺织品、瓷器、香料、染料等。

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故选B。

答案:B2.某历史老师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下列认识符合社会史观的是(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人民生活B.新航路开辟给亚非人民带来了屈辱、灾难和落后C.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D.新航路开辟是人类文明的链接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影响和史学观点。

社会史观是研究人们的社会生活,故A 项正确。

B项是革命史观,C项是全球史观,D项是文明史观。

答案:A3.右图描绘了少年沃尔特·霍利(16世纪英国著名航海家)与经验丰富的老船员交谈的情景,他们谈论的论题不可能涉及( )A.哥伦布的海洋冒险B.大豆、玉米的引种C.非洲黑奴的贩卖D.蒸汽轮船的航行解析:蒸汽轮船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才出现。

答案:D4.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这主要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A.比古代神话还神奇B.沉重打击了宗教势力C.带来了严重环境污染D.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解析:“教堂尖顶”是天主教统治下中世纪的象征,高耸的“烟囱”超过“教堂尖顶”,意味着近代社会的进步,而且普罗米修斯是带给人类光明的天神,因此材料对英国工业革命的描述应该是褒义的赞美。

答案:D5.(2012·海南高考)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

高中历史 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 岳麓版必修2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岳麓版必修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答案】 B【解析】A、C、D各项只反映了材料的一个方面,只有B项能综合反映材料的全部内容。

2.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B.都江堰C.漕渠D.白渠【答案】 B【解析】依据材料中的“蜀守冰”“成都”等可知。

3.《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

”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按田亩实数收税。

这反映了当时( )A.齐国首先发生税制改革B.井田制得到加强C.商鞅变法依军功行田宅D.土地私有合法化【答案】 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鲁国的“初税亩”,排除A、C两项;“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都按田亩的实有数目缴纳赋税,这在实际上承认了土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这瓦解了井田制,故排除B项选D项。

4.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答案】 A【解析】图片体现了耕作和纺织的情形,因而反映了自然经济的特征。

5.“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测试题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测试题 岳麓版必修2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哥伦布曾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

有了黄金,要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

”欧洲人对黄金这种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A.欧洲人迫切的生活需要 B.新航路开辟的社会原因C.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因素 D.欧洲黄金产量严重不足2.1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样评论主要是因为A.当时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B.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3.西欧某国的小学课本在《地理大发现》这一章选用了下面的插图,图中的航海路线反映了( )A.葡萄牙船队首次发现好望角的航行 B.西班牙船队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行C.航海家达·伽马首次到达印度之行 D.航海家麦哲伦及其同伴的环球航行4.1493年,哥伦布完成第一次远航以后,带回了他在新大陆采集的“印第安人文明之花”的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并广泛种植,极大地缓解了饥荒对旧大陆人类生存的威胁。

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A.哥伦布是彻底解决亚欧大陆饥荒问题的有功之臣B.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美洲和欧洲的经济联系C.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D.新航路的开辟证实了地圆学说5.17世纪荷兰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是A.海盗劫掠B.组建商业公司C.贩卖黑人D.发展种植园6.在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B.遭受西方殖民侵略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D.爆发民族独立战争7.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8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9.《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既已榨取着世界市场,于是就使所有一切国度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高中历史 阶段性测试题二(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岳麓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阶段性测试题二(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岳麓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阶段性测试题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卷)下图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 REPERTA)。

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 )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X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解析:根据题目的“《新发现》(NOVA REPERTA)”以及图片中的“罗盘”、南、北美洲等信息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

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B项正确;其他三项都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B2.(2018·全国卷Ⅱ)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X的手段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D.因某某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解析:16~18世纪处于工业革命前,属于早期资本主义时代,奴隶贸易是当时资本主义扩X的主要手段之一,A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B项错误;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主要原因是殖民扩X抢占殖民地,C项错误;奴隶贸易达到极盛的原因是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D项错误。

答案:A3.(2018·某某卷)1830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比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

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

这反映出( )A.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B.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C.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解析:1830年,英国即将完成工业革命,生产的发展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科学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也对科学家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D项正确;1830年的英国在科学技术领域要领先于欧洲其他国家,A、B两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业余科研不能适应社会的进步,不能表明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C项错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第一单元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必修二第一单元)(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XXXX·南京)《后汉书》卷七十六载:‚(XXX)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XXX,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XXX所起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材料旨在说明(B)A.兴修水利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采用犁耕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使用曲辕犁大幅增加了耕地面积D.盐铁官营推动了生产技术的普及[解析]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东晋时期,完成于南宋,XXX 是东汉时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得出材料中重在强调采用犁耕技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曲辕犁是唐朝出现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盐铁官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2.(XXXX·惠州)《史记·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包括治理水害、修筑漕渠和灌渠,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

当时水利事业的进步(B) A.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B.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开展C.导致了铁制农具的使用D.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巩固[解析]水利事业的进步确实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开展,但是这是一种间接影响,故A项错误;水利成为中国传统农业开展的命脉,水利事业的开展直接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开展,故B 项精确;是铁制农具的使用促进了水利事业的进步,故C项错误;水利事业的开展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巩固,但这也是一种间接影响,故D项错误。

3.(XXXX·淄博)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C)时期西周春秋战国东汉唐中期至清末主要形式田邑实物实物与货币各半货币A.由田邑到实物的转变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开展B.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C.俸禄制度的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干D.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竭强化[解析]西周期间官员的俸禄主要是田邑,到春秋战国期间变为实物制,仍然体现了以小农经济为主,不能体现商品经济的开展,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一直实行封建政治制度,因此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并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变革,故B项错误;古代官员发放俸禄的形式由田邑到实物再到货币,与中国古代由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密切相干,故C项精确;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的是经济的不竭开展,不是中央集权的不竭强化,故D项错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限时训练(9月16日)命题人:金彬一、选择题(20小题,共计80分)1、汉至宋南北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影响上表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朝代时间长短B、王朝力量强弱C、疆域面积大小D、经济格局变化2、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A、废除五铢钱B、市坊分离C、实行两税法D、草市兴起3、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耕的发展过程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4、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依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再实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

这说明当时该地()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6、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内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

这反映当时朝廷()A、要求民众纳税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C、不要求民众纳税D、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7、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主要应用于()A、灌溉B、制瓷C、耕种D、冶铁8、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加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A、井田制得到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上表反映了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程度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10、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练习试卷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练习试卷

第二单元练习试卷第一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2.1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样评论主要是因为:()A.当时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 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3.(05江苏17)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所谓的“价格革命”。

列关于“价格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上涨B .引起了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C .扩大了世界各地区间的交往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4.在17世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国 D.荷兰5.关于“三角贸易”正确的表述是6.英国确立海上霸权,并且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在()A.18世纪下半叶 B.17世纪 C.18世纪上半叶 D.17世纪下半叶7.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变革中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A.织工约翰·凯伊发明的飞梭B.铁匠达比父子发明焦煤炼铁法C.锁匠托马斯·纽可门研制出蒸汽抽水机 D.机械师詹姆斯·瓦特制成的万能蒸气机8.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东方国家大多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造成这一现象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市场以全世界为活动舞台 B.东方各国政治经济落后被迫接受奴役C.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建立起对全球控制 D.闭关锁国在工业国前不堪一击9.垄断组织形成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主要表现为:() A.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财阀手中 B.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C.垄断组织通过兼并实行生产社会化 D.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率10.促使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的条约依据是()①《南京条约》②《望厦条约》③《天津条约》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11.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的原因是()A.外国商品的冲击 B.民族资本主义的冲击C.资本主义萌芽的冲击 D.政府的打击12.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主要依据是()A.此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B.中国的综合国力此后走向衰落C.中国从此向整个资本主义市场开放 D.清王朝成为历史的最后一个王朝13.中国近代工业起步的标志是()A.鸦片战争以后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以后14.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但没有把下列哪一项列为“夷”之“长技”来实践()A.机器生产 B.议会制度 C.军事技术 D.科技教育15.下列属于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是()①上海发昌机器厂②广东继昌隆缫丝厂③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④开平煤矿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16.“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哥伦布曾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

有了黄金,要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

”欧洲人对黄金这种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A.欧洲人迫切的生活需要 B.新航路开辟的社会原因C.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因素 D.欧洲黄金产量严重不足2.1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样评论主要是因为A.当时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B.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3.西欧某国的小学课本在《地理大发现》这一章选用了下面的插图,图中的航海路线反映了( )A.葡萄牙船队首次发现好望角的航行 B.西班牙船队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行C.航海家达·伽马首次到达印度之行 D.航海家麦哲伦及其同伴的环球航行4.1493年,哥伦布完成第一次远航以后,带回了他在新大陆采集的“印第安人文明之花”的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并广泛种植,极大地缓解了饥荒对旧大陆人类生存的威胁。

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A.哥伦布是彻底解决亚欧大陆饥荒问题的有功之臣B.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美洲和欧洲的经济联系C.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D.新航路的开辟证实了地圆学说5.17世纪荷兰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是A.海盗劫掠B.组建商业公司C.贩卖黑人D.发展种植园6.在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B.遭受西方殖民侵略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D.爆发民族独立战争7.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8.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9.《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既已榨取着世界市场,于是就使所有一切国度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生产和消费成为世界性的”关键在于( ) A.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B.工厂成为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C.垄断成为生产组织形式 D.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0.“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都( )A.始于纺织业 B.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以电力作为能源11.1911年,伦敦居民约翰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也可以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

这一现象的最终形成在根本上得益于( ) A.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C.经济全球化 D.交通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12.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

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国经济的崛起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13.随着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中国封建经济分解加快,这种“分解”主要是指A.封建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 B.农业和工商业分离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 D.小农经济为多种经济成份所取代14.中国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突出表现是A.中国丧失了大量领土和主权 B.中国海关管理权被外国人操纵C.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D.中国沿海地区被迫开埠通商15.“‘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

……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三厂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口须运往外国市场……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三厂资本耗损殆尽。

”这段材料表明“公和永”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不堪C.过分依赖外国资本主义 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16.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只好作罢。

此事说明(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 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C.洋务企业惧怕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与之争利 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17. 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主要是因为: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C.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D.军阀割据混战18.上图是作于1930年的漫画《这把破扇子,哪能抵挡得住外来的狂风骤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和火苗:代表中国民族工业及其生产的产品(国货)B.破扇子:中国政府的鼓励、提倡和中国人民“实业救国”的决心C.狂风骤雨: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和本国官僚资本的挤压D.漫画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曲折艰难发展19.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繁荣春天三次高潮,民族工业在这三个阶段中发展的相同点是A.一直受到中国政府的严厉限制 B.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C.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和限制 D.致力于工业结构的合理调整20.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①自然经济②民族工业③洋务企业④外国资本主义企业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1.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家开放贸易保护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

也不及我们那人口稀少的北美或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一半,赶不上法国或巴西,赶不上我们自己,不在印度之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造成这种“奇怪结局”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商品价格昂贵 B.中外消费观念不同C.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中国市场没有开放22.张裕公司之歌《葡萄美酒不夜天》唱到:“举杯回首望云烟,一八九二到今天,沧桑岁月创业史,溶进芬芳葡萄园”。

下列对“一八九二”的张裕公司表述正确的是()A.其性质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受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推动C.表明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产生D.反映民族资本在中国占主导地位23.中国传统的华冠儒服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但从光绪三十一年起,清政府对传统的军服进行改革,陆续拟订了陆军、海军和巡警等新式服制。

这说明①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相矛盾②民间服饰变革之风对官定服饰制度形成了巨大冲击③清政府主动顺应服饰变革的潮流④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汇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A.①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4.1872年《申报》报道:“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

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莫能禁止。

”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A.传统道德礼教观念受到冲击 B.近代中国女子逐渐步入社会C.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 D.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25.近代诗人黄遵宪曾作诗《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该诗反映了( )A.中国近代居室建筑的西化倾向 B.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C.西装传入对中国服饰改革的推动 D.西方饮食文化传入对中国传统食俗的影响二、非选择题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人类的商业活动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人类的经济活动由于世界市场的出现而第一次被广泛地联系在一起,而西欧国家对殖民地财富、资源、劳动力的暴力掠夺,是欧洲发展和兴旺的重要条件,也是亚、非、拉美灾难的根源。

材料二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不断完善,到1784年蒸汽机作为一种动力机,不但在纺织、采矿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还被推广应用到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化工等一系列工业部门,使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出现了蒸汽机时代的技术革命。

材料三电力时代主要体现在动力传输与信息传输两个方面。

与动力传输相关联,出现了大型发电机,高压输电网、各种各样的电动机和照明电灯。

与信息传输相关联,出现了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讯。

这些伟大的发明使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更光明、更美好的新时期。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并分析形成这一途径的根本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产生的影响。

(3)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两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对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

(4)你是怎样看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二 1922年6月,上海的面粉厂开工者占总数的75%,7月份减少至40%。

1922-1926年,江苏省有5家新面粉厂成立,而倒闭者则达7家;天津的10家面粉厂有4家倒闭,其余6家屡经改组仍难以维持;东北的面粉厂则由原先的近30家减至十几家。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并简析上述特点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现状如何?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分析,指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由此得出什么启示?第二单元单元测试答案一、选择题1—5 CBDBB 6—10 BBAAB 11—15 AAACC16—20 DCCBA 21—25CABDB二、非选择题26、(1)殖民扩张与掠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的推动。

(2)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产品、交通运输的改进和通讯技术的发明,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

(3)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化进程。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深渊。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中国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4)它使世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加强了世界各国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世界形成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27、(1)特点: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原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减少;民国的建立激发了资产阶级振兴实业的热情;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

(2)现象:民族工业日渐萧条。

原因:“一战”后,列强重新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因素:帝国主义的侵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