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4年,潍坊二模语文讲评

现代文阅读第22题 1、评分标准: 从“我愧疚”“父母关爱”“精神孝敬”三方面赋分,回 答“常回家看看“的也可。 2、出现问题: ①角度寻找错误,把“社会”“情节”“人物”“结 构”“现实背景”“语言”“读者”“邻居”“蛋蛋” 等当成了探究主旨的角度。 ②没有扣住本文的主要写作对象理解主旨,把一些次要形 象——如邻居、蛋蛋——当成了主旨所在。 ③脱离文本,主旨人为拔高。理解成了“人性美”“政府 要帮助空巢老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孝道”等。 ④答案没有分点,写成“一摊”;书写不认真,字体或大 或小。
现代文阅读第21题 1、评分标准: 每个心理1分,回答“发愣”“茫然”“后悔”“心 虚”“惊讶”亦可。 2、出现问题: ①审题时忽视了“怎样答”这一信息。本题为概括,只要 写出表示心理的词语即可,但大批学生在每个心理后写 上了分析,既浪费了答题时间,又给阅卷老师造成了阅 卷难度。 ②答案要点错误,没有扣住“他”的神态或动作,答成了 “不在意”“恍然大悟”“高兴”“坦然”“坚定信念” 等。 ③出现错别字,“愧疚”的“疚”写错。 ④“尴尬”的心理很少学生答出。
提
信息
• 奥巴马政府正在规划一项为期10年关于人 脑活动的科学研究,并绘制一张全面的人 脑活动图。 • 与大脑相关的一些顽症将不再无解 • 将有可能在未来20年内带动相关产业的大 发展,实现人工智能的真正突破 • 删减枝叶法
语言表达
16题评分标准: 1、每个要点1分,缺一不可。 2、答成一个单句的,得一分,:例如美国政府绘制…… 人脑活动图。 3、“实现人工智能的突破”答成“实现人工智能”不得 分。 4、漏掉“美国”“美国政府”“奥巴马政府”这一要点 扣一分。 出现问题: 1、很多同学只答了前两个要点。 2、把所有信息概括为了一个单句 3、很多同学把“实现人工智能的突破”这一要点答为
山东省2014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语 文 (根据2014年山东省最新考试说明命制)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作答前,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拾级(shí)隽永(juàn)顷刻间(qīng))网游通常被视为洪水猛兽,现竟被选入小学教材。
这事儿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有敢为人先者。
据报道,一款名叫“摩尔庄园”的网络游戏获得了湖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认可,被纳入武汉市小学教材范围,走进了部分小学的课堂。
有网友认为这是网络时代教育的进步,体现了教育与时俱进的精神;也有人认为小学生自制力不强,推荐网络游戏给孩子们可能会有负面影响。
教材编写者反问:“难道不将网络游戏选入教材,孩子们就不玩网络游戏了吗?”他们认为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推荐“好”游戏可引导孩子们正确玩游戏,可以让孩子们远离“坏”游戏。
在谈网游色变的环境下,教材编写者此举受口诛笔伐自然,而“摩尔庄园”的开发商难逃“连坐”。
理性地说,基于网游的危害科学的引导当今社会对其“一棍子打死”的态度,家长们质疑网游进入课本纯属正常。
其实,家长总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网游,一听到网游等字眼,就会变得敏感、多疑且小心翼翼。
那么,如何让家长们客观、科学地看待网游呢? 首先,按照“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学生玩不玩网游本身就是他们的自由,我们无权干涉。
算对学生自由权利的一种尊重。
其次,从积极的角度,网游可益智、给人快乐。
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玩网游无可非。
但是当下出现家长谈网游色变的尴尬局面,不是学生的错,也不网游的错,而是网络环境恶劣网游质量参差不齐甚至价值取向低俗的。
山东潍坊市2014年高考模拟考试试题语文1

山东潍坊市2014年高考模拟考试试题语文1高考语文2014-03-20 1825()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山东潍坊市2014年高考模拟考试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分别填涂在答题卡及答题纸相应位置。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装帧原形毕露 (m )怨大腹 (pi )便B.更迭返躬自问商 (g ) (ji )枉过正C.精粹家长里短 (d ng)正垂 (xi )三尺D.粉沫旁征博引 (d )捕飞来 h )祸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陌生人恐惧”当前被无限夸大,重庆市某中学新制定的“学生安全须知”第五条竟规定:“不要和陌生人搭话,以防受骗。
”B.我家乡腊月二十七夜拜小年,是个盛典。
白天忙着烧祭品:猪头、全鸡、大鱼大肉,这些都是装大盘子的。
C.时间这个冰冷却又公平的家伙,你无情,他就无义;你有求,他就给予。
人就这样被时间分分秒秒地度量着。
D.日前,英国政府允许石油公司在马岛海域(英称福克兰群岛)勘探和开采石油,引起阿根廷强烈抗议,导致两国关系骤然紧张。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土涨的速度”,电视剧《蜗居》里这句台词道出了都市无房族的与无奈。
②足球界的混乱无序,根植于大的社会背景,社会上的浮躁情绪早已到了足坛的各个领域。
③在这惜别时刻,无一处不是友谊的诗,感人的诗。
人们编成许多诗歌来赞颂这珍贵的友谊。
A.困惑侵蚀简直 B.困惑侵袭简直C疑惑侵蚀似乎 D.疑惑侵袭似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习俗,文章描写细腻生动,结构清晰完整,语言简洁通俗,。
B.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既有财经名流的,又有普通观众的对话交流,雅俗共赏,广受观众喜爱。
2014潍坊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潍坊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4.3一、(每小题3分,共巧分)1. A (B项,霎时shà/差劲chà,契合qì/锲而不舍qiè; C项,肖像xiào/削铅笔xiāo ,遗巡qūn/估恶不梭quān ; D项,镌刻juān/隽永juàn,倾轧yà高压锅yā)2. C (A项,应为“分庭抗礼,’;B项,应为“赔笑脸”;D项,应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3. D(①句意是心情安静,故应用“宁静”。
②“触动”与“感叹”搭配不当。
③“何尝”用反问语气表示“未兽”或“并非”,语境中意为“并非”;“何曾”用反问语气表示“未曾”)4. C(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A项,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B项,宵衣叮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D项,前车之鉴:指当作鉴戒的前人的失败的教CIA。
与语境不符)5. B (A“强化……友好与亲近”搭配不当;C“农村、牧区、山区以及边远地区”语意交叉,不合逻辑;D“一家”有歧义.表意不明)二、(每小题3分,共9分)6. B(该项说的是正房的功用,而不是空间感)7. C(原文为“院内建筑的底面或院落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差”)8. B (A项变“民间认为它还有驱魔避邪、遮风收气的功能”为客观具有“驱魔避邪、遮风收气的功能”,与原文不符;C项“大门的体量和醒目效果”是根据建筑的功能和屋主地位来确定的,而不是“大门的位置”;D项应为“由实到虚”的顺序)三、【每小题3分,共12分)9. B(整理)10. B (A介词,因为/介词,经由;B介词,表被动;C代词,他的/副词,表反问;D介词,在/介词,比)11. B(①是其任职情况,④是当时有些人的行为,⑥陈尚义投降的情况)12. A(受到黄宗羲称赞的是陈汝咸,而非其父)四、(24分)13. (1)小吏们以不便于执行为借口阻挠这件事,上司们也有些动摇困惑,但陈汝咸坚决不改,(这样,)那些奸人们也无计可施。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经典试题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模拟试题)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经典试题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模拟试题)1.(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4届高三教学情况调查) 仿照例句再写两个句子。
(5分)例句:(1)尘土受到损辱,却以花朵来报答。
(2)白云谦逊地站在天之一隅,晨光给它带上霞彩。
2.(安徽省合肥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下面是某中学校报上的一段文字。
请参考上下文,在横线上方写出恰当的句子。
( 4分)人生不能过于平淡,索然无味的人生必然会错失生命的乐趣。
若人生是一片大海,那就期待惊涛骇浪,①;②,,③;若人生是一片草原,那就期待狂风暴雨,荒原边的游牧永远不能造就壮丽的搏击。
3.(四川省南充市高2014届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仿照例句,另选两个英文字母写两个有意蕴的句子。
(6分)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青春永远要争第一,不做第二。
4.(2013辽宁,17,6分)仿照下面的示例, 自选话题, 另写三个句子, 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 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 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溪流吟唱欢快的歌曲, 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湖北省八市2014届高三下学期3月份联考) “点赞” 为一网络语言,对某个内容表示赞同、喜爱。
请仿照示例,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选材,将下面的话补写完整,构成排比。
(4分)要求:①符合作品的特点(形象、语言、技巧和内容等)②句式相近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成了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的滋养剂。
徜徉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长廊中,我为塑造了哀怨与执着湘水女神的屈原《湘夫人》点赞,,。
让我们吟诵经典诗文,提高语文素养。
6.仿照下面的例句,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
要求所写句子与例句的句式相同。
2014年潍坊一模二次过关

2014年潍坊一模二次过关一、基础知识过关1、注音差错差强人意差劲差不多差生轧钢轧账轧朋友轧马路轧道机压根儿不肖子孙伛偻佝偻靡不有初2、字形起迄迄今为止言讫知情达理鞭辟入里赔罪碳元素见风使舵枪杆子消愁消夜销声匿迹销案销假3、清静、清净(根据语境,分析不同语素和词语的搭配来判断)月光洒满了大地,这是一个______的夜晚。
这个周末特_______,什么烦人的事也没有。
4、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是耳濡目染倾巢出动夙兴夜寐宵衣旰食5、分析下面的病句⑴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病症分析:⑵上海医科大学涌现出一批年轻学科带头人。
病症分析:⑶上课了,小王还没到校,班主任焦急地说:“她可是从来不请假的呀……”病症分析:⑷其中只有极少数的译作真正译出原作的风格和语言的一致性。
病症分析:二、文言文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第其人口多寡令当刑者葺故儒所著书籍其居会大水骤涨擒其渠尽得贼中委曲内迁果就抚醵金置田茹毛饮血及第2、翻译句子吏胥以不便挠之,大吏摇惑,汝咸毅然不回,奸人无所施技。
会大水骤涨,几及城堞,负钱登城,多为木筏,渡一人与钱三十,人皆以钱助拯,活者数千。
设义学,延诸生有学行者为之师。
总结翻译方法:三、诗歌鉴赏四、语言表达1、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四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国防科工局发布的玉兔号月球车在第二个月昼机构控制出现了异常的消息,让无数国人在产生了第三个月昼它能否正常自主唤醒的忧虑的同时,献上了希望它能经受住第二个月夜超低温考验的祝福。
2、请赏析下面的这两个句子①下面是关于汽车的广告语,请加以点评。
它唯一的缺点是每小时跑100公里时,你仍听得见在后座的丈母娘唠叨的每一个字眼。
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和幽默俏皮的语言,表面上说缺点,但实际上恰恰说出汽车的安静性能好;而且轻松幽默的语言很容易让消费者接受,从来带来了绝妙的产品推销效果。
②请赏析下面的句子她像天空中振动飞翔的苍鹰,身次轻盈面稳健;她像草原上飞奔肭的猎豹,神情专注而自信。
潍坊市2014届高三二模试题 语文(DOC)

高三语文2014.4第I卷(共36分)一、(15分。
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懵.懂měng 混.浊hùn 双曲.线qǖ削.足适履xuēB.卸载.zǎi 襁.褓qiǎng 压轴.戏zhòu 徇.私舞弊xùnC.症.结zhēng 电荷.hé潜.意识qián 叱咤.风云zhàD.尽.管jìn 强.迫qiǎng 冠.心病guān 龇.牙咧嘴zī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组织跳广场舞成了少数人牟利的手段,为争夺“客源”,她们竞相放大各自的音响音量,吸引人们参加自己的跳舞团队。
B.开出“一毛钱处方”的徐医生说:“根据病情开药,多开药不见得就能把病看好。
”小小处方,映射出了医者的赤诚之心。
C.自称“大师”的刘某伙同他人在养生会所内,利用艾灸故弄悬虚,迷惑顾客,谎称为病人“发功”治病而骗取钱财。
D.火车站周边大量制办、贩卖假证的小广告令人防不胜防。
脚下踩着“牛皮癣”,眼前晃着“小广告”,让人不胜其繁。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南方周末》是“跨地区监督”的典范,其舆论监督的触角伸向全国各地,这种模式已为国内一些新闻媒体所效尤..。
B.作为一名硕士村官,她最近在捉摸..如何在信息极其闭塞的村子里通过电子商务把农产品销售出去,增加农民的收入。
C.当看到留守儿童因不敢说话、孤独、交往能力低而卓尔不群....时,我知道,让孩子快乐成长已经成为一种责任。
D.他因一场大病感受到了身体健康的重要,随后跟随体校的老师练起了健美。
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最终竟练成了健美冠军。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我们曾经传奇般地翻译、写作、生活。
虽然有些人已经死去了,但他们所经历的生活的幸福是永恒的。
B.房地产开发商在新楼盘售房之初往往采取这样的办法:先将不太好的楼层介绍给客户,却将三四层等好楼层雪藏,声称好楼层已经售罄。
(中学联盟)潍坊市2014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阅卷报告

2014年高三一模考试语文Ⅱ卷阅卷报告四(24分)13题(10分)一、评分细则第(1)题:“以不便”应译为“以不便于……为借口”或“拿不便于……为理由”,如将“以”翻译为“因为”则不得分;“摇惑”应译为“产生动摇和困惑(迷惑、疑惑),如“摇”和“惑”有一个翻译错,则该点不得分;“不回”应译为“不改”,如译为“不停止”、“置之不理”、“不走回头路”、“不收回成命”也可得分。
“无所施计”应译为“无计可施”或“没有什么办法”,如果将“无计可施”错写为“无技可施”则不得分。
第(2)题:“会”应译为“正逢、恰逢、碰巧、恰好、正赶上”;“几及”应译为“几乎淹到”或“将要淹到”,如将“几”译为“几次”则改点不得分;“为”应译为“制作、制造、建造”;“与”应译为“给、送给、交给”;“以钱救拯”应译为“因为有钱相酬(能获得钱、得到钱)就救助别人”,如译为“用钱救助别人”则该点不得分;“活着”应译为“救活的人、得救的人”,如译为“活下来的人”或“活着的人”或“存活的人”则改点不得分。
二、典型问题第(1)题:①“以不便”中的“以”翻译为“因为”的较多;②“摇惑”译为“摇头、蛊惑”、“动摇蛊惑”、“摇动、诱惑”的较多;③“不回”译为“不回复”、“不答应”、“不回去”“不回答”的较多;④“无所施计”错写成“无技可施”或“无伎可施”的较多。
第(2)题:①“几及”将“几”译成“几次”的较多;②“多为木筏”多翻译为“所乘坐的多为木筏”或“多数都是木筏”,“为”字没有翻译出来;③“以钱助拯”中“以”字“因为”;④“活者”多译为“活着的人”、“活下来的人”、“存活下来的人”。
三、复习建议1.翻译训练既要强化学生采点意识,又要强化通文训练,让学生在文境中揣摩具体字词句的含义。
2.高度关注学生的错别字,特别是在得分点上不成出现错别字。
14题(8分)第1题平均1.69分,第2题平均1.78分。
一、典型问题(1)题目要求中虽有“结合全诗”的字眼,但学生或在审题时忽视或在做题时不涉及,如第一题只分析首联的内容,第二题只表述尾联的内容,不瞻前顾后;(2)手法不明,如第一题的“反衬对比”手法回答成拟人、比喻等修辞;若从结构“做铺垫”上也算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潍坊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山东省潍坊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第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懵懂mng混浊hn双曲线q削足适履xuB.卸载zi襁褓qing压轴戏zhu徇私舞弊xnC.症结zhng电荷h潜意识qin叱咤风云zhD.尽管jn强迫qing冠心病gun龇牙咧嘴z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组织跳广场舞成了少数人牟利的手段,为争夺“客源”,她们竞相放大各自的音响音量,吸引人们参加自己的跳舞团队。
B.开出“一毛钱处方”的徐医生说:“根据病情开药,多开药不见得就能把病看好。
”小小处方,映射出了医者的赤诚之心。
C.自称“大师”的刘某伙同他人在养生会所内,利用艾灸故弄悬虚,迷惑顾客,谎称为病人“发功”治病而骗取钱财。
D.火车站周边大量制办、贩卖假证的小广告令人防不胜防。
脚下踩着“牛皮癣”,眼前晃着“小广告”,让人不胜其繁。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南方周末》是“跨地区监督”的典范,其舆论监督的触角伸向全国各地,这种模式已为国内一些新闻媒体所效尤。
B.作为一名硕士村官,她最近在捉摸如何在信息极其闭塞的村子里通过电子商务把农产品销售出去,增加农民的收入。
C.当看到留守儿童因不敢说话、孤独、交往能力低而卓尔不群时,我知道,让孩子快乐成长已经成为一种责任。
D.他因一场大病感受到了身体健康的重要,随后跟随体校的老师练起了健美,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最终竟练成了健美冠军。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我们曾经传奇般地翻译、写作、生活。
虽然有些人已经死去了,但他们所经历的生活的幸福是永恒的。
B.房地产开发商在新楼盘售房之初往往采取这样的办法:先将不太好的楼层介绍给客户,却将三四层等好楼层雪藏,声称好楼层已经售罄。
C.我们要和“中国梦”主题系列丛书的主编王先生协商,提出选题计划,再请懂外文的资深编辑对译本做出评估。
D.诗歌既要讲“奇”,又要讲“通”。
所谓“奇”,就是俄国形式主义所说的“陌生化”,而“通”,按我的理解,则是一种诗意的合理性。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在马航客机失联第31天,交通运输部召开马航失联客机应急反应领导小组第27次工作会,要求集中舰船加大水下扫测搜寻。
B.今年是焦裕禄逝世第50个年头,清明期间,全国各地群众自发来到位于河南兰考的焦裕禄陵墓前,纪念这位共产党人的楷模。
C.山东省首套扬尘在线监控系统正式启用,现场视频、图像、数据通过3G网络就能传输到智能移动平台、桌面PC机等终端设备进行访问。
D.两会期间,在广场负责安检工作的警犬首次穿上了“小军靴”,给警犬穿鞋主要是为了保护它们的脚爪被路面的碎石、碎玻璃划伤。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美学的基本精神祝东力尽管中国古代没有西方式的学科分类,因而也就不存在美学学科,但其处理感性领域以及感性与理性之关系的实践和方法却是极其丰富而又独特的,其核心内涵我们称之为“中国美学的基本精神”。
就中国古代艺术而言,其突出的特征之一是对物质媒介的简省,其极端的情况就是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从诗词、水墨画到戏曲,其形式的平淡、简易甚至枯涩,与西方近代艺术对于物质媒介的高度依赖形成鲜明对照。
西方艺术遵循了一条物质主义的路线,从古典主义艺术到巴洛克艺术再到今天的好莱坞大片,‘感官的盛宴已近于巅峰。
相反,中国艺术则走了一条反物质主义的路线,其要旨在于通过平淡、简易甚至枯涩的形式完成对感性欲望和冲动的节制与升华,从而范导、提升这种感性力量,使它们成为情操、意志和人格的有力支撑,完成从美学向伦理学的过渡。
可以说,这种对感性领域以及感性与理性之关系的应对方式,就是中国美学的基本精神。
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社会中人的欲望、个性不断释放和张扬,到今天已接近极限;而中国美学精神得以形成的社会基础则在于:由于古代技术条件的限制,中国很早便面临人口规模与资源环境的结构性矛盾,因此对商品生产、消费和物欲自觉地采取了抑制和约束的政策。
由此,也形成了中国美学的基本精神。
说到底,不同的美学精神反映的是不同的文明取向。
自从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的学术、文化如潮水一般涌入中国,但我们不能直接把“美”和“艺术”这两个西方美学的中心概念不加批判地移植过来,那样只能把中国美学变成西方美学的中文注释本。
中国美学应具有一种普遍的真正的“美学”品质,也要具有内在的属于中国学术的质的规定性。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据国学而熔铸叔本华、康德、尼采等人的学说,把“境界”这一概念,从古典过渡到现代,由诗歌拓展到人生,经诗学而沟通哲学,从而使之最后告别传统诗话,提炼为现代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宗白华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来寻找中国的美学特征。
他不仅发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美的两大类型,即“错彩镂金’’的美与“芙蓉出水”的美,而后者是中国古典艺术所追求的最高的美的境界;他还重新发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时空意识,由此对中国艺术意境作了精彩绝伦的阐发,揭示了中国艺术独特的意蕴、内涵和精神,找到真正的中国人的美感形态,由此建立中国人自己的美学理论体系。
宗白华的美学研究,无疑具有一种典范的意义。
(选自《社会科学报》,有删改)6.下列对于“中国美学的基本精神”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它是中国古代处理感性领域以及感性与理性之关系的极其丰富的实践和方法。
B.它的特征之一是物质媒介十分简省,走的是反物质主义路线,与西方近代艺术相近。
C.它成为情操、意志和人格的有力支撑,能对感性欲望和冲动节制、升华并规范提升。
D.它是对感性领域以及感性与理性之关系的应对方式,即采用的平淡、简易甚至枯涩的形式。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美学基本精神形成的社会基础是对商品生产、消费和物欲自觉地采取了抑制和约束的政策。
B.中国美学不能移植西方美学的中心概念,那样只能把中国美学变成西方美学的中文注释本。
C.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根据国学熔铸西方学说,把“境界”提炼为现代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D.宗白华发现的中国传统艺术美类型之一“芙蓉出水”的美,是中国古典艺术所追求的最高的美的境界。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没有美学学科,但美学的基本精神能够通过诗词、水墨画和戏曲等艺术形式体现出来。
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近代艺术遵循的不同的路线,反映了东西方不同的文明取向。
C.宗白华发现的传统艺术中美的两种类型和时空意识,都揭示了中国艺术独特的意蕴、内涵和精神。
D.王国维和宗白华的美学研究,证明中国美学具有了内在的属于中国学术的质的规定性。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炀皇帝,讳广,高祖第二子也。
上美姿仪,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
上好学,善属文,沉深严重,朝野属望。
既而高祖幸上所居第,见乐器弦多断绝,又有尘埃,若不用者,以为不好声妓,善之。
上尤自矫饰,当时称为仁孝。
尝观猎遇雨,左右进油衣,上日:“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乃令持去。
八年冬,大举伐陈,以上为行军元帅。
及陈平,执尚书都令史暨慧,以其邪佞,有害于民,斩之右阙下,以谢三吴。
于是封府库,资财无所取,天下称贤。
及太子勇废,立上为皇太子。
初,上自以藩王,次不当立,每矫情饰行,以钓虚名,阴有夺宗之计。
时高祖雅信文献皇后,而性忌妾媵。
皇太子勇内多嬖幸,以此失爱。
帝后庭有子,皆不育之,示无私宠,取媚于后。
大臣用事者,倾心与交。
中使至第,无贵贱,皆曲承颜色,申以厚礼。
婢仆往来者,无不称其仁孝。
又常私入宫掖,密谋于献后,杨素等因机构扇,遂成废立。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即皇帝位于仁寿宫。
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人,分使绝域。
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
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不欲人知。
每之一所,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者进擢,疏俭者获罪。
奸吏侵渔,人不聊生,人饥相食,邑落为墟,上不之恤也。
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
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
或有言贼多者,辄大被诘责。
各求苟免,上下相蒙,每出师徒,败亡相继。
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史臣日: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
于是矫情饰貌,遂践峻极之崇基。
负其富强之资,思逞无厌之欲。
内怀险躁,外示凝简,盛冠服以饰其奸,除谏官以掩其过。
《书》日:“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注。
”观隋室之存亡,斯言信而有征矣!(节选自《隋书》,有删减》[注释]逭:逃避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好学,善属文属:写作B.杨素等因机构扇构:构成C.逆收数年之赋逆:预先D.思逞无厌之欲厌:满足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乃令持去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大臣用事者廉颇者,赵之良将页C.上不之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D.除谏官以掩其过敛资财以送其行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炀帝“矫情饰行”的一组是乐器弦多断绝,又有尘埃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大举伐陈,以上为行军元帅帝后庭有子,皆不育之中使至第,无贵贱,皆由承颜色,中以厚礼所幸之处,不欲人知A.B.C.D.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隋炀帝年少时就深得高祖喜爱。
后来高祖到他住处,见到乐器好像很久没有用过,由此认为他不好声妓。
B.太子杨勇因宠爱妃妾而失宠,杨广为显示自己不宠爱妃妾,就对妃妾生的孩子不管不问,以此讨好皇后。
C.隋炀帝性情诡谲,因此,他每到一处,当地官员都会争着供奉美食讨好他,而隋炀帝也会视进奉多少予以奖惩。
D.隋炀帝为满足个人私欲而不顾百姓死活,他的覆灭正好验证了“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这句话。
第卷(共1 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每矫情饰行,以钓虚名,阴有夺宗之计。
(3分)(2)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4分)(3)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3分)1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8分)[越调]天净沙鲁卿庵中张可久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
红叶山斋小小。
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注]此曲为作者访友之作。
鲁卿,隐士。
(1)该元曲前三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分)(2)深秋本无梅可赏,作者却自称“探梅人”,如何理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1)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