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山东卷)含答案
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高考真题文档版(含答案)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Ⅰ卷)语文(适用省份:山东、河北、湖北、福建、湖南、广东、江苏,浙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放牛记徐则臣我现在想不起我何时开始了放牛娃的生涯,又在哪一天彻底结束了这种生活。
我很小就羡慕那些吆喝牛马的孩子,觉得他们是豪放粗犷的英雄。
而我只是个温顺的可怜虫,总是衣裤整齐,指甲干净,不剃光头,站在他们身边像个走亲戚的陌生人。
我想和他们一样,只穿一条小裤衩,光着上身和脚,晒成黑铁蛋,坐在光溜溜的水牛背上挥舞自制的长鞭,雄赳赳气昂昂向野地里进发。
能够大喊大叫,可以随地撒尿,无视课堂和作业,遇到仇人要打的架一个都不落下,轻易就能滚出来一身泥。
我想当个野孩子,所以,很早我就怂恿父亲买一头牛。
我家的确需要一头牛。
父亲是医生,农忙时经常搭不上手;祖父祖母年纪大了,体力活儿也帮不上忙;我和姐姐都小,还要念书;十亩田都要母亲一个人对付,运粮食时都没个帮手。
父亲决定买牛,哪怕只用来拉车。
买牛的那天我记得,你能想象我的激动。
在下午,我和父亲去两里外的邻村牵牛,已经提前谈好了价。
在邻村的中心路边,我头一次见到锯木厂,在一间大屋里,电锯冲开木料的声音在午后的热空气里格外尖利,几乎能看见那声音在闪耀着银光。
我停下来看阴影里的锯木厂,横七竖八堆满了木料,新鲜的木头味道和锯末一起飞溅出来。
那头小母牛还小,吃奶的时候还要哼哼唧唧地叫,长得憨厚天真,我很喜欢。
主人是个中年男人,说:回去调教半年,就能干活。
他给小牛结了一个简单的辔头,缰绳递给我们,我们就把牛牵出了门。
小牛屁颠屁颠地跟着我们走,出了村才感觉不对,开始茫然地叫,表情如同迷途的小孩。
一路仄着身子走,拧巴着被牵到我家。
这一路走得我兴奋又纠结,想牵不敢,摸它一下,摸完了赶紧撒,怕它踢。
当然后来我知道。
再没有比水牛更温驯的动物了。
2022年新高考山东语文高考真题文档版(答案)

2022年全国新高考山东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1. D2. B3. C4.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在关注自身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人,体现了理性思辨换位思考的古代哲学大智慧。
②“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体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③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民族性更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体现了特殊到普遍的发展规律。
5. ①复兴中华传统文化。
建立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固本健体才可以消化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
②与时俱进。
当代社会让世界村的居民们多少都进入了一个更复杂的感性与知性世界,中国诗歌也相应地在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主要是诗歌语言、内在结构、外在形态。
③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外为中用。
(二)现代文阅读Ⅱ6. B7. D8. ①江上的风景使伍子胥心态平和宁静;②想到父亲和哥哥被杀的家仇,他的心又膨胀起来;③渔夫平坦豁达的心境,纾解了伍子胥心中的仇恨,希望自己能从血海深仇中解脱出来。
9. ①渔夫拒剑并自杀的历史故事,体现了渔夫的侠肝义胆,与普通人的生活较远,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人,更有人情味,更接地气。
②作者通过写渔夫的歌声、平坦疏散的心境和淡泊名利的性格对伍子胥的影响,表现了伍子胥思想转变的曲折历程,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③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伍子胥和渔夫,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
④渔夫不仅摆渡伍子胥过江,还摆渡了他的灵魂,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渡人者”的形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0. C 11. C 12. A13. (1)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 (2)燕国不去援救魏国,魏王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
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 根据文本,作者认为“文化自信”的内涵是什么?答案解析:作者认为“文化自信”是指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坚定信念。
2. 文中提到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有何联系?答案解析:文中指出“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前提,只有充分认识到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
3. 作者认为如何培养“文化自信”?答案解析:作者认为培养“文化自信”需要从教育、传播、创新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民族文化教育,推动文化交流,鼓励文化创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 小说中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案解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经历了从最初的迷茫、困惑,到后来的觉醒、抗争,最终达到自我救赎的过程。
2.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展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答案解析:作者通过主人公在面对困境时的反应、与他人的对话、内心独白等细节,展现了其坚韧不拔、勇于抗争的性格特点。
3.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解析:小说的主题是探讨个人在逆境中的成长与自我救赎,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展现了人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的不屈不挠和自我超越。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 文本中提到的“绿色发展”理念有哪些具体措施?答案解析:文本中提到的“绿色发展”理念包括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2. 如何理解文本中提到的“生态文明建设”?答案解析:“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 文本中提到的“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有何联系?答案解析:“可持续发展”是“绿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而“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山东高考语文试卷

选择题:
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A. 《呐喊》
B. 《朝花夕拾》(正确答案)
C. 《故事新编》
D. 《野草》
下列哪个成语与“项羽”有关?
A. 纸上谈兵
B. 破釜沉舟(正确答案)
C. 指鹿为马
D. 卧薪尝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哪位诗人的诗句?
A. 李白
B. 杜甫
C. 陆游(正确答案)
D. 辛弃疾
下列哪部作品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且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正确答案)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描绘了哪种情境?
A. 秋日思乡
B. 春日游玩(正确答案)
C. 夏日劳作
D. 冬日雪景
下列哪个词语与“书法”艺术紧密相关?
A. 丹青
B. 墨宝(正确答案)
C. 丝竹
D. 金石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愤世嫉俗
B. 思乡怀亲(正确答案)
C. 壮志未酬
D. 忧国忧民
下列哪部作品是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且以封建大家庭为背景?
A. 《骆驼祥子》
B. 《家》(正确答案)
C. 《春桃》
D. 《子夜》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的是哪个地区的景色?
A. 江南水乡
B. 漠北草原(正确答案)
C. 岭南丘陵
D. 西南山地。
2023年高考山东卷语文(含答案)

2023年高考山东卷语文(含答案)一、选择题阅读理解1. A2. B3. D4. C5. B完形填空1. C2. A3. D4. B5. C二、主观题1.(15分)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主题为“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作文示范:2023年,是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契机。
世界正处在变革的时刻,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去改变自己,从而改变世界。
无论是在社会中还是在个人生活中,改变始于个体。
对于我而言,改变意味着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从中找到能够改善的地方,并付诸行动。
作为一个青年,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不断研究和成长,从而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我们可以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来改变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关心弱势群体,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正能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温暖的微笑、礼貌的行为和细小的善举开始,以激励身边的人积极向上。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却能产生积极的连锁效应,逐渐改变整个社会的氛围。
此外,改变还意味着跨越个人边界,融入国家和世界的发展大局。
我们应该关注国家的重大议题和全球的发展趋势,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和民生事务,为国家和世界的繁荣进步贡献力量。
我们可以关注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教育公平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言论影响他人,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最重要的是,改变是一种态度。
无论是面对困难还是挫折,我们都应坚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相信自己的力量。
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只有从自己做起,才能真正影响他人,进而改变世界。
2023年,让我们共同努力,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参考词汇:改变自己:change oneself改变世界:change the world转折点:turning point契机:opportunity变革:transformation个体:individual审视:examine改善:improve付诸行动:take actions创造贡献:make contributions志愿者服务:volunteer service弱势群体:vulnerable groups正能量:positive energy连锁效应:chain reaction边界:boundary发展大局:overall development关注议题:pay attention to issues发展趋势:development trends参与社会运动:participate in social movements良性发展:positive development态度:attitude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optimistic and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life蹴而就:achieve immediately影响他人:influence others共同努力:work together。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语文(山东)高考真题及答案

2020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新高考全国Ⅰ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2022年人教版山东语文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蛮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
两寸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
数百幢明清四期的民居静静伫立。
高达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的表情、跌灰白的屋壁被时间画出斑驳的线条。
礼拜的“黟县小桃园,烟霞百宕飞扬的韵、①里间。
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到处了这里山水风物的(优美/幽美)、民风人情的醇厚从容。
要真正(领略/领悟)徽派建筑之美,这是在西递村。
在都市的②暄哗之外,西递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宁静质朴的民间生活。
从远处眺望去,西递是错落有致。
迈入老一片线条简洁的(繁杂/繁复)精致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③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的(繁杂/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式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④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至。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A.蜚(fěi)暄哗B.幢(zhuàng)宁静质朴C.伫(chù)纯粹D.淳(chún)淋漓尽至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优美领略繁杂B.幽美领略繁复C.幽美领悟繁复D.优美领悟繁复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2023年山东春季高考语文卷真题及答案(含作文范文)

2023年山东春季高考语文卷真题及答案(含作文范文)一、阅读理解题目一(1)下面哪个画线部分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史记》是古代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是一部千年之后的历代正史、编年史以及其他类似的著作的源头。
A. 《史记》是古代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B. 它是一部千年之后的历代正史、编年史以及其他类似的著作的源头。
C. 史记是古代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是一部千年之后的历代正史、编年史以及其他类似的著作的源头。
答案:C分析:在此题中,画线部分是两个独立的分句,应使用句号来进行分隔。
题目二(2)下面哪个句子中城市名字用得不正确?A. 中国有许多美丽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
B. 李白的诗中常常描绘出了杭州美丽的西湖景色。
C. 这个城市是山东省济南市。
答案:C分析:在此题中,答案C给出的城市名字使用不正确,济南市是山东省的省会城市,不应该出现在这个城市之中。
题目三(3)下列对《红楼梦》的解读中,说法错误的是:A.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一部杰出的艺术品,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B. 《红楼梦》描写了封建社会末年贵族家庭的生活,批判了封建礼教的腐败和虚伪。
C.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以其丰富的情节和细腻的描写而成为经典之作。
答案:B分析:在此题中,答案B给出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红楼梦》并没有直接批判封建礼教的腐败和虚伪,而是通过对贵族家庭生活的描写来暗示和间接批判。
二、作文题请你以《才华横溢的高考生》为题,根据所给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高考成绩出来了,小明一看,自己的分数居然达到了满分!他觉得特别开心,因为他付出了很多努力。
他经常熬夜学习,每天坚持做题,还请了老师辅导他,学习时间超过了常人。
但是,当他获得高分的时候,他并没有像很多同学一样跳起来欢呼,而是默默地将试卷叠好,走出了考场。
材料二小明的同学们都为他取了个外号叫“小天才”,因为小明的各门功课都很优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小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浙江云和梯田,虽然不及云南元阳梯田、广西龙胜梯田那般规模(洪大/宏大),气势雄伟,但却玲珑....,阳光扑面而来,俯瞰..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纤巧,别有特色。
群山逶迤座宽大的露天体育馆。
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沿/攀)着湿淋淋(银闪闪/亮堂堂)、绿油油或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爬出来,正是清明时节,梯田已开始灌水,咕嘟咕嘟的流水声犹如______。
每块田池的边缘..都留有缺口,一畦注满,便自动流入下一层里。
_____,一畦畦平展展,好似神灵于半夜在山上放置的无数面镜子。
天亮之后,整个山谷成了镜子创意博览会....地铺展..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无数面镜子顺着山坡层层叠叠...------弧形椭圆开去。
1.中文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玲珑群山逶迤 B.俯瞰金灿灿C.边缘层层叠叠 D.椭圆博览会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宏大沿亮堂堂 B.宏大攀银闪闪C.洪大沿银闪闪 D.洪大攀亮堂堂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节奏均匀的弹拨乐在梯田里蓄满水 B.弹拨乐的均匀节奏蓄满水的梯田C.弹拨乐的均匀节奏在梯田里蓄满水 D.节奏均匀的弹拨乐蓄满水的梯田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介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B.联合国大会曾经两次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问题,但因各方立场南辕..北辙..,讨论无果而终。
C.本届展销会邀请到了安徽、浙江、上海等地知名企业,湖笔、宣笔、徽墨、宣纸、歙砚等文房四宝济济一堂....。
D.写一篇小说并不太难,但要想让自己的作品在擢发难数....的小说中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就不那么容易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技术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B.帮助家境不好的孩子上大学,是我们应该做的,况且这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我们一定要帮助她圆大学梦。
C.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D.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很有教育意义。
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艺术实践证明,要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就必须深刻揭示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性。
如果不能把握和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真实和社会历史的真实,不能把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性成功地揭示出来,就没有活生生的真实的人,就没有真正深刻的典型。
巴金曾经指出:“为了应付新的需要,有人注意到了优点和缺点,于是在正面人物身上加入一些缺点,在动摇人物身上加入一些优点,总之使得每个人甚至反面人物都带有‘人情味’。
但是作品里面的那些人仍然没有血色,不像真人。
为什么呢?我想有一个原因是,除了优点和缺点以外,活人的身上还有别的东西。
”人类复杂的内心图景,不是用几笔鲜明的色彩可以描画清楚的,不是“优点”“缺点”这种具有确定范围的概念性语言可以概括的。
事实上,人的性格世界有很大的模糊性特征,了解人物形象的模糊性,对作家塑造人物性格,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性格元素模糊性主要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构成性格整体的各种性格元素之间往往是不同向的,甚至是彼此矛盾对立的:一部分性格元素表现为肯定性方向,表现为善,表现为美,表现为真,表现为圣洁;另一部分性格元素表现为否定性方向,表现为恶,表现为丑,表现为伪,表现为鄙俗。
这种双向性,使一个人的性格表象变得纷纭复杂,使一个人有时像他自己,有时又不像他自己;有时忠于他自己,有时又背叛他自己。
这就是说,构成性格整体的各种元素往往不能按照同一确定的方向运动,而正是这种非同向发展的各种性格因索,才形成人物性格的模糊性。
例如构成阿Q性格的元素是非常复杂的,而这些杂多的性格元素,又表现为双向性:质朴愚昧又狡黠圆滑,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践,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这些元素在自身运动的过程中。
互相碰撞,互相交叉,形成复杂的性格表象。
性格元素模糊性的另一层意思,则是每一个性格元素内部都带有二重性,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也包含着肯定。
因此,性格元素自身的性质不可能完全确定。
它在不同的情境中总是显示出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变化。
例如,当一个人在追求真理时,“倔强”的性格元素就表现为肯定性质的“韧性”,而当真理不复存在时还要硬去碰撞,“倔强”元素就转化为否定性质的“固执”。
一个人的勇敢,在某种情况下可表现为见义勇为的善,在某种情况下则又可能表现为不义亦为的恶。
李逵的勇猛有时表现为非常可爱的战斗精神,有时则表现为“排头砍去”的鲁莽。
此外,性格元素的本质往往不是直接袒露着的,它会被假象包裹着,从而显现出表里矛盾、似是而非的情状,使人们感到难以捉摸。
狄德罗曾说:“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
”因此,要写出鲜活的人物形象,确实值得写作者多下一番功夫!(节选自刘再复《性格组合论》,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作品中一个个活生生的真实的人物形象,其性格充满着内在的矛盾性,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B.多向的性格构成,杂多的性格元素,相互影响,相互交叉,使人物性格表象纷纭复杂,不断变化。
C.性格元素模糊性对塑造人物形象有重要作用,要刻画鲜明的人物,离不开对人物性格模糊性的体察。
D.性格元素之间的非同向和每一个性格元素内部的二重性,是构成性格元素模糊性的两层主要意思。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有人将人物的“优点”“缺点”机械叠加,以写出“人情味”,但这样还体现不出人物性格的模糊性。
B.人物性格具有模糊性,这要求创作者塑造人物不能从表象入手,以避免人物形象的明确性和概念化。
C.一个人追求真理时的坚定和自以为是的固执,显示了倔强这一性格元素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表现。
D.要解读人物性格元素的本质,不能仅仅看他外在的言谈举止,更要努力深入他的内心和灵魂。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有的人,正像我一样,都是黑白相间的花斑马——好坏相间,好好坏坏,亦好亦坏。
”这句话道出了人的性格模糊性特征。
B.某作家说自己的写作经历过“把好人当坏人写,把坏人当好人写,把自己当罪人写”三个阶段,这体现了他对人物性格模糊性的重视。
C.曹禺在《雷雨》中塑造的周朴园这一人物,既伪善霸道,又对侍萍怀有某种真挚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性格元素模糊性。
D.鲁迅在《祝福》中通过“我”的叙述,来展现祥林嫂性格元素的模糊性,而“我”自身性格元素的模糊性是缺失的。
三、(每小越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
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
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
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
’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
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
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将以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
臣既受命专.釜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能一言之命于臣。
军不许陈,臣不敢将。
’君许之,乃辞而去。
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
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
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
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武王曰:“善哉!”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为之奈何?”太公曰:“将有三礼。
”武王曰:“敢问其目.?”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
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
军皆定次.,将乃就舍。
炊者皆熟,将乃.就食。
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
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
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
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
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既受命于专.斧钺之威专:独掌B.敢问其目.目:条目C.军皆定次.,将乃就舍次.,次序D.白刃始合.合:交锋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见其虚则.进 B.是故智者为.之谋置杯焉则.胶且君尝为.晋君赐矣C.无以知士卒之.寒暑 D.炊者皆熟,将乃.就食蚓无爪牙之.利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B.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C.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D.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王任命将军时,应该在太庙亲执象征兵权的钺和斧,郑重地授给将军,赋予他处理一切军务的权力。
B.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并表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策、勇士英勇战斗。
C.如果将军能做到“三礼”,那么无论攻城时还是野战时,士兵们都会奋勇争先,只想冲锋,不愿后退。
D.本文通过君王与太公问答,阐明了君王的立将之道和将军的领军之策,充分体现了太公高超的军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