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M-SVG图模数据一体化电力平台开发技术的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浅析图模一体化

浅析图模一体化

浅析“图模一体化”随着云南电网公司信息化的开展,“图模一体化”这个词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以及工作报告中频繁出现。

“图模一体化”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在一体化工作该如何开展,本文将进行初步探讨。

首先,我们必须对真实设备进行图形化抽象,形象较为简易的图形。

即用简易的图形符号表示真实的设备。

这一部分工作当前已经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在支持。

其次,是根据真实电网设备的电气特性,对各种设备进行进一步的描述,重点是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和各种设备在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功能作用。

如:A设备与B、C、D设备连接完成特定的电气功能。

同时,对具体设备功能作用进行一定的描述,如:断路器的开断状态,对电气联路的影响等,形成对电网设备在电力传输过程中的特性描述。

基于以上两部分,可以初步描述电网设备之间的电气连接关系,初步反映电网联络关系。

这部分在我们“图模一体化”进程中处于基础位置,当前技术最为成熟。

再次,我们还需要从电网设备维修、维护方面的进行描述,满足生产过程需要。

设备的规格型号、生产厂家、投运日期等信息,对设备的更换、维修等工作非常重用。

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缺陷、异常对设备的维修时间、维修紧迫性影响非常大。

因此,在设备模型中进一步补充设备静态参数,动态信息进行描述。

最后,我们的电网设备运行的外围环境,如:风雨、雷电、污秽、树木、山石等,对电力生产过程影响也非常大,在进行电网运行环境描述中也需要进行相应描述,才能把电网运行最真实的情况,展示给各级管理人员。

“图模一体化”是把电网运行环境中,涉及的设备进行抽象,按实际连接关系进行组织,添加设备参数信息,再加上电网运行外围环境的完整展示。

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信息进行组织形成的一个与真实电网保持一致的电网信息全面信息化的工作结晶。

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进行化推进进程。

在云南电网公司实现“图模一体化”后,将把云南电网公司的生产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提上一个新的台阶。

基于CIM模型及GIS的配电网拓扑建模与分析

基于CIM模型及GIS的配电网拓扑建模与分析

2.配电网设备建模
按照建模需求将配电设备分成以下三类: ① 拓扑分析设备 ② 附属设备,附属设备的工作状态影响到整个电力 网络的运行 ③ 其他设备,只是用来装载或支撑其它设备
2.配电网设备建模
拓扑分析设备包括:
设备名称 中压线路 柱上变压器 杆塔线路点 断路器 变电站和电房母线 变电站和电房配变 变电站和电房开关 配变房电缆头 配变房中间接头 电缆终端头 低压开关 低压导线 低压电缆 低压电缆中间接头 杆上开关 图源类型 线 点 点 点 线 点 点 点 点 点 点 线 线 点 点 拓扑抽象类型 线 点 点 点 点 点 点 点 点 点 点 线 线 点 点
1.概述
① CIM 拓扑包用于定义如何连接配电网各设备. ② 设备连接关系通过 导电设备(ConductingEquipment)-----终端 (Termina1)------联结点(C0nnectivityNode) 的关联关系来表现。 ③ 终端是设备的终点,一个设备可以有多个终端,联 结点根据网络运行状态,把相关的终端无阻抗地连 接在一起。 ④ 一个导电设备有多个终端,和其它设备的终端联结 在一起,形成一个联结点,多个联结点类聚合成一 个设备容器类。CIM 模型利用设备容器模式描述配 电网络中各设备的关系。
2.配电网设备建模
① 架空线上的设备要么作为杆、塔附属设备,要么依靠 杆、塔作为支撑; ② 同样电缆上面,有设备的地方.肯定要有井孔才能把 设备通过电缆接入电网。 ③ 因此从功能位置的角度考虑,虚拟出杆、塔、井孔这 样的节点位置,可以反映出一组设备在电网中的位置 关系。 ④ 对不依赖于杆、塔、井孔的设备其节点作为虚拟设备 处理。
b) Topo_node_order
点设备id Device4 Device7 Device5 线设备id Line5 Line5 Line5 方向 进 出 进 排序 0 5 10

IEC61970CIM电网模型地研究

IEC61970CIM电网模型地研究

IEC 61970/61968 CIM 模型研究——核心电网模型IEC 61970 / 61968 等系列标准是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电网应用系统的技术标准,其中的CIM〔公共信息模型〕建立了所有的电网信息模型,是所有电网应用的根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更好的理解CIM模型,我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也尝试写一些文档,供对CIM模型感兴趣的朋友们参考和讨论。

由于个人水平有限,且CIM模型包括的X围很广,疏漏谬误之处恐在所难免,敬请各位朋友指正,在此先行感谢。

CIM模型包括的内容非常多,这里首先讨论一下核心电网模型。

一、传统EMS电网模型CIM模型的核心就是电网的信息模型,要能够准确表达电网的组成、结构和特性。

而这些电网信息模型其实一直都在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也就是能量管理系统〕中制定,经过长达几十年的运行和使用,这套模型已相当的成熟和稳定,CIM模型正是在此根底上演化和完善形成的。

传统EMS电网信息模型主要是由公司、区域、变电站、电压等级等模型构成的层次结构,见如下图:一个电网公司一般由几个地区电网构成。

例如某某电网公司就可以分为某某电网、某某电网等假如干个区域电网。

区域电网中主要包括变电站和线路。

变电站下一般有两到三个不同的电压等级区和变压器。

电压等级区包括了该电压等级下的所有设备,包括断路器、刀闸、互感器、继电保护、馈线等,其中馈线是负责向负荷供电的线路,也是由各种设备构成的。

变压器下通常有两、到三组绕组,分别对应变电站的电压等级区。

线路实现电能的传输,将不同的节点连接成电网,同时为了线路运行维护管理方便,线路一般会分为假如干个线路段。

二、IEC 61970 CIM电网信息模型在CIM模型中,电网的层次结构与传统EMS电网模型根本保持一致,使用了地理区域、变电站、设备等模型对电网进展建模,其中地理区域〔GeographicalRegion〕、子地理区域〔SubGeographicalRegion〕对应区域〔DV〕,变电站〔Substation〕对应变电站〔ST〕,电压等级区〔VoltageLevel〕对应电压等级〔KV〕,设备〔Equipment〕表示各类电力设备。

基于CIM的图形化电网管理论文:基于CIM的图形化电网拓扑建模与分析

基于CIM的图形化电网管理论文:基于CIM的图形化电网拓扑建模与分析

基于CIM的图形化电网管理论文:基于CIM的图形化电网拓扑建模与分析摘要:网络拓扑是电力系统分析软件的基础,采用可视化的方法实现网络拓扑的建立是可视化能量管理系统的核心。

文章基于CIM模型,建立了一个图形数据一体化的图形平台,该平台能够根据设备图元的端子坐标位置自动建立设备的连接关系,生成连接节点并编号。

采用节点融合法实现拓扑分析,并按照分层次搜索策略进行拓扑的局部修正,该方法能减小搜索的范围,提高拓扑分析的速度,并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和扩展性,易于编程实现。

关键词:公共信息模型;图形数据一体化;拓扑分析0 引言在能量管理系统的各种应用中,电力网络的拓扑建模与分析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是潮流计算、状态估计等应用的基础[1,2]。

为了实现能量控制中心内不同应用、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在IEC61970标准中提出了电力系统公共信息模型[3](CIM),其目的就是使EMS的应用软件组件化和开放化,实现即插即用和相互连通,从而降低系统的集成成本,更好地保护用户资源[4]。

本文基于CIM的电网模型,采用图形数据一体化技术实现了电网的图形平台。

当用户图形界面绘制电网接线图时,软件则根据设备图元端子的坐标位置自动生成连接节点并依次为其编号,从而自动建立设备的连接关系。

以此为基础,本文采用节点融合法实现了拓扑分析,并按照分层次搜索的策略对开关变位引起的局部拓扑变化进行修正。

这种方法能减小搜索的范围,提高拓扑分析的速度,且算法简单,易于编程。

1 基于CIM的图形数据一体化平台设计1·1 CIM中的电网模型CIM由一组包组成,包是相关模型元件的人为分组,它主要包括:核心包(Core)、拓扑包(To-pology)、电线包(Wires)、停运包(Outage)、保护包(Protection)、量测包(Meas)、负荷模型包(Load Model)、发电包(Generation)和域包(Do-main)。

基于CIM和SVG的电网建模技术

基于CIM和SVG的电网建模技术

标 记语 言模 型 交 换 格式 ( I X 进 行 标 准 化 存 取 。试 验 表 明 系 统 生 成 的 电 网模 型 能 方 便 地 用 于 多 种 电 力 C M MI)
应 用 软 件 , 而 满 足 了不 同 系 统 数 据 和 图 形 交 换 的 需 要 。 从 关 键 词 : 用 信 息 模 型 ; 扩展 的矢 量 图形 ;电 网 建 模 通 可 中 图 分 类 号 : M 7 T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0 9 0 2 0 ) 50 5 —4 0 383 (0 6 0 0 80
A b t a t n o de O s ve t t nd r ia i n pr e t m on if r nt o e ofw a e s r c :I r rt ol he s a a d z to oblm ofda a a g d fe e p w r s t r s,a gr ph c a is
扩 展 格 式S VG 建 立 电 网模 型 , 并采 用 图 模一 体化 技 术 构 建 图 形 建模 系 统 。 统 实 现 了基 于设 备 模 型完 成拓 扑 系
结 构 自动 生 成 和 完 整 性 检 查 的 功 能 , 对 图形 数 据 和 模 型 数 据 分 别 采 用 S 并 VG 格 式 和 通 用 信 息 模 型 的 可 扩 展
l 前 言
电力 网络 模 型是进 行 电力 系统 分 析和 计算 的 基础 , 因此 , 建模 的方 式 和模 型 的结 构 对 整个 仿 真 系统 的 良好运行 具 有至关 重要 的作 用 。 尽管 目前 大
mo e i g me h d b s d o M n VG i p o o e o l wi g I 1 7 .Th n a c r i g t h h n i g o d l t o a e n CI a d S n s r p s d f l o n EC 6 9 0 e c o dn o t e t i k n f G.M . D.( i .i tg a i n o r p vz n e r t f g a h,mo e a d d t b s ) ,a n w i d o r p is mo e i g s s e f r o d l n aa a e e k n f g a h c d l y t m o n p we e wo k s b i . Th y t m e lz s t e u c i n o e e a i g a d c e k n e wo k t p l g o r n t r i u l t e s s e r a ie h f n to f g n r t n h c i g n t r o o o y n a t ma ia l n d p s S u o tc l a d a o t VG o ma a d CI — y f r t n M XM I e c a g f r t r s e t e y f r g a h c a a a d x h n e o ma e p c i l o r p is d t n v m o e d t . d l aa Th d l o o r n t r a b u e i n p l a i n a d a if h e n f e mo e f p we e wo k c n e s d n ma y a p i t s n s t y t e d ma d o c o s

PS6900电厂升压站网络监控系统

PS6900电厂升压站网络监控系统

PS6900电厂升压站网络监控系统(NCS)系统简介升压站网络监控系统(NCS)作为全厂控制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与DCS等其它系统一起构成完整的电厂自动化系统,形成对全厂的生产管理与发电控制。

系统特点PS 6900电厂升压站网络监控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系统具备高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及系统构成和维护的简易性,还具有下述特点:完整的电厂电气自动化解决方案★采用系统一体化智能配置★采用IEC 61850标准一体化配置★强大的跨平台能力★遵循CIM、SVG标准的图模库一体化★完备的权限、责任区管理★高可靠的“1+N”多机容错系统构成从物理结构上,PS 6900电厂升压站网络监控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按硬件平台可分为站控层、和间隔层。

★站控层站控层由服务器主机、工程师站、后台数据库、后台应用软件系统、五防工作站、远动服务器、网络及对时设备等组成。

★通信层PS 6900电厂升压站网络监控系统的通信层主要采用PSX 600系列通信管理机来完成采用多种通信规约的智能装置的数据接入服务,配置成双机双网的冗余系统构架,用于多种继电保护装置及其它智能设备与当地监控、保护信息管理装置等通信。

通信层主要由通信管理机、通信网络及相关设备组成。

通信网络以双以太网为主,距离过长可使用光纤通信。

★间隔层PS 6900电厂升压站网络监控系统的间隔层主要包括测控装置、保护装置、自动准同期装置等。

NCS系统中的测控装置应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能,较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低功耗,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

PSR 660数字式综合测控装置系列产品具有丰富的I/O模块、完善的间隔五防功能、直观易用的间隔接线图显示操作功能、以及优良的电气和电磁兼容性能,并通过尽心的电气和结构设计,使装置完全适应较为恶劣的现场运行条件。

系统构架★ PS 6900电厂升压站网络监控系统的构架方式(NCS)NCS网络监控系统是指使用综合测控装置、通信接口设备、自动准同期装置、监控系统等实现对中大容量发电厂110kV、220kV、500kV升压站的监控和远动功能,并实现NCS与DCS的接口(如AGC、AVC部分);同时实现升压站相关保护装置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其他智能设备指需进行规约转换再接入本系统的设备如电能计量装置、直流系统、、无功补偿装置、UPS系统等。

CIM模型在电力主配网拼接中的应用与研究

CIM模型在电力主配网拼接中的应用与研究

CIM模型在电力主配网拼接中的应用与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也逐渐完善,电气自动化进程的步伐也逐渐加快,我国的电能输送管网,相比于传统的分散式管网来说,已经有了很明显的进步,但是在信息的共享与资源的合理应用上仍然存在着发展空间,本文将CIM模型合理运用到电力主配网中,希望可以对电网改良有一个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CIM模型;电力主配网;拼接应用引言:CIM模型是基于一个抽象的概念,建立起来的多维度模型,它在电力系统中的使用较为广泛,可以涵盖多个对象,并揭示了各个对象之间存在的关系。

CIM模型还起到一个中心系统的作用,把对象合理化思想与电力主配网相结合,本文就针对与CIM模型展开讨论,全面而系统的介绍了CIM及电力主配网。

一、概论及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人民对于物质文化的需求逐渐与生产力之间出现了矛盾。

我们为了克服这种矛盾,便一直在进行着全面而系统的电力管网改革。

电能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能源,对其管网的规划也是民生的基础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将CIM模型合理的运用到电力管网之中,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电力系统一共有多个构成要素,输入电网、输出电网、变压器,继电器等,这类原件通过相互连接,共同配合,完成电力系统的输送工作[1]。

因为如今智能电网的普及,所以电力系统的网络结构的密集程度较高,建模的难度也较高,例如对其内部接线方式的建模就有多个种类。

另外,如果内部网络的内容过于丰富,不仅对电网维护等工作量会增加,模型也会十分复杂,但如果模型建设太简单,又会出现单薄无力,对实际的维护工作无帮助的问题。

所以合理有效地完成CIM模型在电力管网拼接模型中的建立,是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工作铺垫的。

二、CIM概论CIM是一种常见的建模方式,它类似于一个中心系统,把所有的内容都可以涵盖在内,对其各部分的关系也可以分析明确,它的一个部分又可以拆解为不同的其他部分,然后用一种特定的方式,来直观的解释这类部分[2]。

电力系统图模一体化系统的开发

电力系统图模一体化系统的开发

电力系统图模一体化系统的开发
本报告旨在讨论电力系统图形模型一体化系统的开发方案。

电力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由许多复杂的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又有其特殊功能。

因此为了让电力系统各部分可以协同工作,必须制定出一个统一的策略。

这就是通过建立一个图形模型一体化系统来处理电力系统内部所含的数据的必要性。

图形模型一体化系统的开发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必须明确电力系统的需求,并且建立详细的电力系统模型。

具体而言,在建立电力系统模型时,需要考虑其中包括的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电力集中控制系统、智能电网和微电网的关系以及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等。

接下来,需要根据这些模型建立电力系统图形模型一体化系统。

此过程中,需要建立适当的技术架构,以满足电力系统的要求,例如将不同设备的信息系统整合在一起,以及为电力系统实现自动状态检测和调度等。

最后,对电力系统图形模型一体化系统进行测试,以确保系统符合客户的要求。

可以采用真实环境测试,模拟实际情况,进行功能测试,可靠性测试,兼容性测试等。

因此,要实现电力系统图形模型一体化系统,上述三个步骤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电力系统的需要,设计一套完整的技术架构,并对系统进行测试,确保系统可靠和安全,以达到有效运行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CIM/SVG图模数据一体化电力平台开发技术的对比研究摘要:可伸缩矢量图(svg))以及通用信息模型(cim)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图形、模型信息共享和标准化,基于cim/svg图模数据一体化技术是不同电力应用系统间图形、数据模型信息共享以及可视化的关键课题之一。

研究并对比了两种基于cim/svg图模一体化电力平台的开发技术:基于vb、vc或者c#等编程工具从底层开发的模式;利用visio二次开发技术进行开发的模式。

从四个主要模块的开发对两种开发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了两种开发模式的各自的特点,为开发者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开发方法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cim/svg 数据一体化电力平台基于cim/svg图模数据一体化技术的软件开发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全部基于某种编程语言从底层开发;另外一种途径是利用microsoft visio进行二次开发。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两种开发平台的方法进行对比:图元的设计;图形系统的开发;实现拓扑的连接;cim模型的实现。

1 设备图元建模设备图元模型包括图形属性和应用属性,图形属性指设备在图形系统中的几何表示,应用属性为存储在数据库中供各种应用使用的设备参数等信息,设备图元建模即实现设备图形属性和应用属性的关联统一。

1.1 基于visio的电力设备图元建模基于visio的电力设备图元建模一方面可以利用visio原有的图元,另外还可对通过原有图元进行修改或者重新开发新图元,无论是自作图元还是定义图元的属性,基于visio对电力设备图元建模,可极大地减少工作量。

修改actions区域就可修改模具的右击菜单;修改connection points区域就可修改图元的连接点;此外还可对其他区域进行修改,具体可参考visio的帮助文档,进而了解每个区域和单元的内容及各种函数的用法。

目前已有专为开发visio图形开发而开发出来的工具——shape studio,利用它可更方便地修改图元的形状、定义图元的动作属性和状态属性等。

1.2 基于svg编程的电力设备图元建模通过从低层编程实现基于svg的电力设备图元建模可以通过编写svg文档来实现。

在编写svg图元时要按照一定的规范,因而在开发svg图元时需要对svg的元素熟悉。

svg的元素包括图形元素、容器元素、图形引用元素、文本、svg文档片断内容。

svg图元一般由多个元素组成的,其中几个重要的元素包括元素,元素,元素,元素。

做好svg图元的形状之后,还要开发图元的应用属性,使图元能够实现图形属性和其应用属性的统一,因此基于svg的电力设备图元建模还需要在数据库中建表或者建立外部文件,将图元的参数属性保存起来,再通过其图元的id将其图形和属性关联起来,这样才算完整地实现基于svg的电力设备图元建模。

由上可知,基于visio的电力设备图元建模,可以在原有图元的基础上开发或者制作新图元,而且visio提供的shape sheet表格,可以很方便的使图元的图形属性和应用属性结合起来,不需要自己去编写代码。

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利用visio开发的图元,二维图形不能黏附一维图形,这就使图形的连接上造成不方便。

而从低层编程实现基于svg的电力设备图元建模,就需要对svg的元素和规范熟悉,开发的工作量比较大,但是这样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可以完全根据用户的需要设计出图元。

2 图形系统的开发图形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交互式的窗体界面, 通过它可实现图形编辑、图纸绘制以及元件数据输入、修改、设置、查询和显示等。

利用visio二次开发和底层开发的窗体界面所能实现的功能和开发步骤基本是差不多的。

创建用户界面时,把控件从工具箱拖到窗体上的适当的位置,然后再双击控件,给它添加相应的处理代码,即可创建用户界面。

visio提供了visio drawing control控件,使图形系统的功能更容易实现,更加完善。

2.1 基于visio二次开发的图形系统通过visio二次开发出来的窗口界面可通过访问command bar对象或者ui object对象,或者通过自定义visio用户界面(asu)文件,来通过程序自定义visio二次开发的平台的用户界面。

调用该控件的方法是在安装完visio之后,在环境中,在工具箱上添加microsoft visio 11.0 drawing control的com 组件,然后就可以往form中拖,这样就可以看到一个绘图框,和visio 软件中的绘图框是一样的。

因为microsoft visio 11.0 drawing control 是一个microsoft activex控件,它提供了visio 对象模型(api)和用户界面的完全访问能力,因此,可以将visio图形和用户界面集成到应用程序中,自定义其外观并使应用程序自动具有visio的功能。

所以在这个控件的功能与它visio中的功能是一样的,可以对控件中的元件实现一定的操作,如变换图元的格式、形状,复制粘贴等基本功能。

2.2 基于纯编程开发窗体开发窗体界面时,工序和利用visio来开发差不多,界面是比较容易开发的,但是如果要开发出一个有着visio drawing control 控件功能的图形系统,工作量是非常大的,需要自己添加很多功能,例如实现图形在画图界面中的翻转,复制粘贴,改变颜色等功能,虽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如果所有的功能都要去编写大量的代码,那就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

从底层开发窗体界面,可以与visio开发一样将窗体、框架等元素完成,之后一般利用c#的gdi+技术来进行开发绘图区域,gdi+是从vc++的gdi发展而来的一种技术,利用gdi+提供的接口,可以构造各种和visio图元一样的图形。

但是由gdi+构造的图元不方便和svg图元对应起来,进行旋转等操作时甚至要考虑复杂的坐标变换,并且当涉及到组合等复杂操作时也不如利用visio的空间一样直接。

开发这样一个画图的界面,需要很多控件,工作量很大,而且编辑控件的时候,不同图形用到的方法也不同。

3 实现拓扑的连接图形之间的拓扑识别就是根据图形之间的连接点,识别图形之间的连接关系。

开发一个图模一体化的平台,实现图形之间的拓扑连接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拓扑的识别,是平台实现如潮流计算等高级应用的基础。

图形的拓扑识别方法有很多,但是利用visio二次开发进行拓扑分析,会比从底层编写拓扑分析代码简便,减少工作量。

3.1 visio二次开发中的拓扑分析在visio的二次开发中要确定图形之间的连接关系是简单的事,因为当一个图形被连接到另一个图形上时,在visio的对象模型中,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是通过connect 对象来表示的。

一旦获得connect对象的引用,就可查看哪些图形被连接,以及它们的连接方式。

对平台上的图进行拓扑分析时,是通过visio提供的page. shapes对象对图纸上的每一个shape进行遍历,提取其shape.connects属性和shape from connects属性,这样就可以知道图元之间的连接关系。

要开发基于cim/svg的图模一体化平台,拓扑分析就需要符合iec61970标准,但是由于在iec61970中是用terminal表示连接的端点。

因此,要使平台符合iec61970可以将它的每一个connect看作cim模型的一个terminal,再根据cim模型逐步拼接connectivity node、topologic node、topologic island,这样就可以根据iec61970来完成拓扑分析。

例子:ieee 9节点算例连接图与拓扑分析结果图2结果是拓扑分析的节点结果,结果为有9个拓扑节(topologicalnode),就是图2中的节点。

24个连接点(connectivitynode),根据连线的不同位置会有不同的结果。

而连接关系则通过生成的cim文件可以得到。

3.2 从底层开发实现拓扑分析利用底层开发进行拓扑分析时关键在于热点的捕捉,即两个二维图形是否连接于一点的判定。

为了便于处理,可以采用网格的形式,通过限制用户只能将图形端点画在网格交点处,既可以方便的判定两图形是否连接。

同时,对每个图元限定若干个连接点,只有连接点才参与拓扑。

遍历该电力网络图中的所有连接点,寻找所有坐标相同的连接点,这些连接点的交点即为一个connectivitynode,而与之对应,这些连接点也既是属于这个connectivitynode的terminals。

然后利用与visio二次开发类似,也是根据cim模型拼接成topologicnode、以及topologicnode。

4 结论本文对利用visio二次开发与单纯用编程语言开发电力系统图模一体化平台作了几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到,利用visio的二次开发技术,充分地发挥visio强大的绘图和二次开发的功能,可以使平台容易地实现绘图功能和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可以让开发人员更专注于平台的高级功能开发,缩短开发周期。

但是,利用visio进行二次开发,首先需要对visio的开发很熟悉,而且开发出来的平台不能完全独立脱离visio。

不过总的来说,利用visio开发图模一体化电力平台,与全部基于vb、vc或者c# 等开发工具的开发模式相比, 具有开发平台高、开发工作量少、开发周期短以及开发功能强大的特点, visio的二次开发技术为图模一体化的软件的开发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1] 郭创新,齐旭,朱传柏,等.基于svg的电力调度图形支撑平台设计与实现[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7,19(2):28-33. [2] 李耀,章健,晋彦斌.基于visio图形化的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软件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8,24(2-1):239-240.[3] 万里.svg元素和代码解释[eb/ol].[4] 王健,陈剑云,屈志坚.基于svg的电力图元库的设计与实现[j].继电器,2008,36(8):79-82.[5] 美国microsoft公司(莱恩工作室译).开发microsoft visio 解决方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