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方进
人物传记----翟方进

自学指导与检测二:12分钟
数年,迁朔方刺史, 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辄 举,甚有威名、再迁丞相 司直,初,方进新视事, 而涓勋亦初拜司隶,不肯 谒丞相,后朝会相见,礼 节又倨。方进阴察之,勋 私过光禄勋辛庆忌,又出 逢帝舅成都侯商道路、下 车立,俟其过,乃就车。 于是举奏其状,曰:“臣 闻国家之兴,尊尊而敬长, 爵位上下之礼,王道纲纪、 勋不尊礼仪,轻谩宰相, 邪谄无常,不宜处位。” 上以其所举应科,遂贬勋。
恰逢丞相薛宜因广汉地区盗贼群起 和太皇太后丧葬之时三输官吏一起征发 徭役犯科作奸的事获罪,免去职位贬为 百姓。于是提拔方进为丞相。当时后母 还活着,方进加强自身品德修养,供养 后母十分真诚。遭逢母亲去世,守孝三 十六日,守丧期满才治理国事,自己作 为汉相,不敢逾越国家的制度。 翟方进智慧才能有余,兼通法律条 文吏事。当初,定陵侯淳于长虽是外戚, 然而凭借才能谋划做了九卿,刚任职, 方进独和淳于长交往,称赞举荐他。等 到淳于长犯大逆之罪被杀时,和淳于长 相好的众人皆因淳于长免官,而皇上因 为方进是重臣,替他隐瞒此事,方进内 心惭愧,上疏谢罪请求免职还乡。
自学指导与检测三:12分钟
会丞相薛宣坐广汉盗贼 群起及太皇太后丧时三辅史 并征发为奸、免为庶人,遂 擢方进为丞相。时后母尚在, 方进内行修饰,供养甚笃, 丁母忧,既葬三十六日①, 除服起视事,以为身备汉相, 不敢逾国家之制。 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 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是 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 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 之。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 善皆免,而上以其重臣,为 隐讳。方进内惭,上疏谢罪 乞骸骨。
辄:就 视事:刚上任 谒:拜访 倨:傲慢 阴:暗中 过:拜访 俟:等待
过 :经过 尊:地位尊贵的人
谩:1)欺骗2)诋毁3)通“慢”:傲 慢,不敬4)通“慢”:怠慢
汉书李寻原文及翻译

汉书李寻原文及翻译原文:李寻字子长,平陵人也。
治《尚书》,与张孺、郑宽中同师。
宽中等守师法教授,寻独好《洪范》灾异,又学天文月令阴阳。
事丞相翟方进,方进亦善为星历,除寻为吏,数为翟侯言事。
帝舅曲阳侯王根为大司马票骑将军,厚遇寻。
是时多灾异,根辅政,数虚己问寻。
寻见汉家有中衰厄会之象,其意以为且有洪水为灾,乃说根曰:《书》云“天聪明”,盖言紫宫极枢,通位帝纪,太微四门,广开大道,五经六纬,尊术显士,翼张舒布,烛临四海,少微处士,为比为辅,故次帝廷,女宫在后。
圣人承天,贤贤易色,取法于此。
天官上相上将,皆颛面正朝,忧责甚重,要在得人。
得人之效,成败之机,不可不勉也。
昔秦穆公说諓々之言,任仡仡之勇,身受大辱,社稷几亡。
悔过自责,思惟黄发,任用百里奚,卒伯西域,德列王道。
二者祸福如此,可不慎哉!夫士者,国家之大宝,功名之本也。
将军一门九候,二十朱轮,汉兴以来,臣子贵盛,未尝至此。
夫物盛必衰,自然之理,唯有贤友强辅,庶几可以保身命,全子孙,安国家。
翻译:李寻字紫长,是平陵人。
张孺,郑宽中,都是他的老师,学习《尚书》。
只有李寻,他最爱的就是《洪范》,他还研究了天文、月亮、阴阳。
侍奉了宰相翟方进,方晋对天文也颇有研究,派李寻为官,李寻多次和翟侯商议国事。
曲阳侯王根是皇帝的叔叔,是丁大的骠骑大将,对李寻非常好。
此时有许多灾异,王根在朝政的时候,也曾虚心请教过李寻。
李寻见墨家有中气不足的迹象,便劝王根道:“天聪明”,《书》中有“天聪明”,指的是北极星在转动,与天帝融为一体,太微有四门,分别是大道、五经、六纬、功德、名士、羽翼张漫布,普照四海。
所以,在朝堂之上,女人的宫殿排在了最后。
这就是圣人奉行天命,尊贤下士,轻视色相的道理。
上相统领都是负责一方,负责处理朝政,既有顾虑,也有责任,最重要的是找到合适的人选。
一个人的能力,是成功的关键,不能没有鼓励。
从秦朝穆公爱闻巧舌如簧,任用勇猛之人,自己却蒙受了极大的屈辱,国破家亡。
河南省上蔡县历史名人

河南省上蔡县历史名人、特产、各乡镇分布等…………古今名人1.李斯, 河南上蔡人,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法家、文学家、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
2.翟方进, 河南上蔡人,西汉丞相。
3.祖无择,河南上蔡人,历直集贤院。
当时封孔子为文宣王,他认为“唐开元中尊孔子为文宣王,遂以祖谥而加后嗣,非礼也。
4.费长房河南上蔡人, 曾为市掾。
传说从壶公入山学仙,未成辞归。
能医重病,鞭笞百鬼。
5.张惟恕明嘉靖年间上蔡人,时任巡按御史,游怀远时有《九日登山》诗:“泉水细润玻璃碧,榴子新披玛瑙红。
落日半山弦管发,百年此会信难逢。
”6. 刘岩河南上蔡人,南汉开国皇帝。
7.谢良佐北宋著名理学家。
世称“上蔡先生”8.马敭,河南上蔡人,生卒年不详。
历任兵部主事、南台御史、兴国州通判等职。
9.桓宽,河南上蔡人。
汉朝自武帝起,大搞统制经济,用桑弘羊之说,设榷酤(酒官卖)盐铁(盐铁官卖)之法。
汉昭帝时,召集天下贤良、文学六十多人开会,辩论得失。
最后由倾向儒家的桓宽编成纪录,就是六十卷的《盐铁论》。
10.吴公, 河南上蔡人,汉初政治家,文学家,恩师是李斯,曾教诲天才儿童贾谊。
11.程元章上蔡人。
康熙辛丑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刑部侍郎。
有《师洛堂诗集》。
12.张国玉男,汉族,1953年12月出生,河南上蔡人,197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3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高级政工师。
现任北京市西城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13.开君慧(1945.9—) 女,河南上蔡人。
擅长宣传画。
毕业于中州大学工艺美术系。
郑州紫荆山公园工艺美术师。
作品有《专业承包勤劳致富》、《开发十亿人智力·振兴五千年文明》、《我要上学》等。
14.雷宝森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在华东野战军任班长。
参加了淮海、渡江战役。
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
次年3月在朝鲜七峰山战斗中,带领全班设伏击毁敌军坦克十一辆,我无一伤亡。
翟方进文言文翻译

方进弱冠之年,举孝廉,授郎中。
以才识出众,迁为议郎,历仕黄门侍郎、太常、太中大夫。
成帝崩,哀帝即位,方进以旧臣之资,累迁为御史大夫。
哀帝崩,平帝即位,方进又迁为丞相,封高陵侯。
当是时,朝政日非,百姓疾苦,方进遂以直言极谏,上疏陈时弊,力主改革。
方进在位,崇儒尚文,兴学校,修礼乐,荐贤才,以振国家之衰。
然其政见与权臣王莽不合,故常受排挤。
王莽欲篡汉自立,乃构陷方进,使其罢相。
方进虽遭贬谪,然不屈不挠,仍坚守正道,不为邪佞所屈。
汉平帝建平四年,王莽篡位,国号新。
方进被逼自杀,时年六十四。
方进之死,天下痛悼,哀声载道。
其忠诚正直,流芳百世,为人称颂。
方进之文,辞藻华美,韵味悠长。
所著《春秋左氏传注》及《孝经》等书,皆为后世学者所推崇。
其文风严谨,议论精辟,辞章华丽,富有哲理。
以下试译其文言文一篇:《论治道》昔者圣王之治,以道德为本,以仁义为基。
道德者,心之泉源,仁义者,行之规矩。
夫道德仁义,所以立国也。
是以圣王之世,百姓安堵,国家昌盛。
今世之政,纲纪紊乱,道德沦丧。
上无道而好逸乐,下无德而竞功利。
于是风俗日薄,道德日衰,国家将倾。
吾以为,欲救国家之危,必先正道德,崇仁义。
夫道德仁义,非一日之功,非一人之力所能成。
吾人宜勤学不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以古之圣王,皆以道德仁义为重,故能垂拱而治,天下归心。
吾辈当以古为鉴,恪守道德,崇尚仁义,以尽忠职守。
夫如是,则国家幸甚,百姓幸甚。
方进虽死,道德仁义之传,犹在人心也。
译曰:古时的圣王治理国家,以道德为根本,以仁义为基础。
道德是心灵的源泉,仁义是行为的准则。
道德仁义,是建立国家的基础。
因此,圣王时代,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
如今的政治,纲纪混乱,道德沦丧。
上级没有道德却喜好逸乐,下级没有仁义却追求功利。
因此,风俗日益败坏,道德日益衰微,国家面临危险。
我认为,要想拯救国家的危机,必须首先端正道德,崇尚仁义。
道德仁义,非一日之功,非一人之力所能成就。
我们应该勤奋学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汉书·翟方进传(4)全文

汉书·翟方进传(4)全文(1)上蔡:县名。
在今河南上蔡西南。
(2)新都侯:王莽。
(3)故:故意。
(4)观望:谓观察人心所向。
(5)强藩:强大的诸侯王。
(6)埋名:埋没声名。
(7)乃:你。
义遂与东郡都尉刘字、严乡侯刘信、信弟武平侯刘璜结谋(1)。
及东郡王孙庆素有勇略,以明兵法,征在京师,义乃诈移书以重罪传逮庆(2)。
于是以九月都试日斩观令(3),因勒其车骑材官士,募郡中勇敢,部署将帅。
严乡侯信者,东平王云子也。
云诛死,信兄开明嗣为王,薨,无子;而信子匡复立为王,故义举兵并东平(4),立信为天子。
义自号大司马柱天大将军,以东平王傅苏隆为丞相,中尉皋丹为御史大夫,移檄郡国,言莽鸠杀孝平皇帝,矫摄尊号,今天子已立,共(恭)行天罚。
郡国皆震,比至山阳(5),众十余万。
(1)刘信:东平王刘宇之孙、刘云之子。
(2)传逮:谓追捕到案。
(3)都试:考试。
汉制以立秋日总试骑士。
观:县名。
在今河南清丰东南。
(4)东平:工国名。
治东平(在今山东东平县东)。
(5)山阳:郡名。
治昌邑(在今山东金乡西北)。
莽闻之,大惧,乃拜其党亲轻车将军成武侯孙建为奋武将军(1),光禄勋成都侯王邑为虎牙将军,明义侯王骏为强弩将军,春王城门校尉王况为震威将军(2),宗伯忠孝侯刘宏为奋冲将军(3),中少府建威侯王昌为中坚将军(4),中郎将震羌侯窦兄为奋威将军(5),凡七人,自择除关西人为校尉军吏(6),将关东甲卒,发奔命以击义焉(7)。
复以太仆武让为积弩将军屯函谷关(8),将作大匠蒙乡侯逯并为横野将军屯武关(9),羲和红休侯刘歆为扬武将军屯宛(10),太保后丞丞阳侯甄邯为大将军屯霸上(11),常乡侯王挥为车骑将军屯平乐馆,骑都尉王晏为建威将军屯城北(12),城门校尉赵恢为城门将军,皆勒兵自备。
(1)党亲:同党、同族。
(2)春王:城门名。
长安城东出北头第一门。
王莽改宣平门为此名。
(3)宗伯:官名。
王莽改宗正为宗伯。
(4)中少府;长乐少府。
《汉书·翟方进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汉书·翟方进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汉书·翟方进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汉书·翟方进传》原文及翻译汉书原文:翟方进,字子威,汝阳人,年十二,失父,好学,为小吏,数为掾吏所詈。
蔡父奇其貌,日“有封候貌,当以经术进。
”遂辞后母,欲西至京师受经,母怜其幼,随之长安,织屦以给。
积十余年,经学明习,徒众日广,诸儒称之,后以射策甲科为郎,二三岁,举明经,迁议郎。
是时,宿儒有清河胡常,与方进同经、害其能,非之。
方进知之,遣门下诸生至常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说。
如是者久之,常知方进之宗让己,内不自安,其后常称述方进、遂相亲友。
数年,迁朔方刺史,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辄举,甚有威名、再迁丞相司直,初,方进新视事,而涓勋亦初拜司隶,不肯谒丞相,后朝会相见,礼节又倨。
方进阴察之,勋私过光禄勋辛庆忌,又出逢帝舅成都侯商道路、下车立,俟其过,乃就车。
于是举奏其状,曰:“臣闻国家之兴,尊尊而敬长,爵位上下之礼,王道纲纪、勋不尊礼仪,轻谩宰相,邪谄无常,不宜处位。
”上以其所举应科,遂贬勋。
会丞相薛宣坐广汉盗贼群起及太皇太后丧时三辅史并征发为奸、免为庶人,遂擢方进为丞相。
时后母尚在,方进内行修饰,供养甚笃,丁母忧,既葬三十六日①,除服起视事,以为身备汉相,不敢逾国家之制。
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
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免,而上以其重臣,为隐讳。
方进内惭,上疏谢罪乞骸骨。
上报曰:“定陵侯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然朝过夕改,朕无疑焉。
”其见重如此。
绥和二年,薨。
赐乘舆秘器,柱槛皆衣素。
天子亲临吊问,谥曰恭候。
(节选自《汉书翟方进传》,有删改)【注】①汉文帝遗诏将三年之丧制度变成36天,并垂为定制。
译文:翟方进,字子威。
汝阳人。
十一岁时,父亲去世,爱好学习,做了一个小官吏,多次被缘史责骂。
蔡父认为他的形貌不同一般,说:“你有封候的相貌,应该研究经术得以发展。
汉武帝兴建鸿隙陂-历史典故-作文素材

汉武帝兴建鸿隙陂-历史典故-作文素材西汉时期,河南的洪、汝河流经的地方,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于农业生产。
汉武帝时期,这一带兴建了许多陂塘和渠道工程,灌溉当地数千顷良田。
其中最大的一项陂塘蓄水工程就是鸿隙陂。
当时修建鸿隙陂的工程量很大,老百姓花了几个冬春才完工,并且每年都精心维护。
因鸿隙陂灌溉效益显著,所以与当地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可是好景不长。
到了汉成帝时期,地主豪强竞相巧取豪夺,兼并土地,霸占水利工程。
在这种情况下,鸿隙陂被丞相翟方进破坏了。
翟方进豪住鸿隙陂上游的上蔡县,他官至宰相,贪得无厌,总想侵占大片土地。
当时他看中了鸿隙陂蓄水区的大片土地,千方百计想据为已有。
有一年,今河南灵宝一带大水成灾,翟方进满以为汝南也会发大水,冲毁鸿隙陂,不料鸿隙陂却安然无恙,翟方进大失所望。
但翟方进并没有罢休,他又勾结御史大夫孔光,编造了一套谎言,说灵宝之所以暴雨成灾,是由于许多陂塘压住了“龙脉”。
汉成帝听信了翟方进和孔光的谎言,下令扒开鸿隙陂。
鸿隙陂被勒令扒掉后,陂塘的土地就被翟方进强占了。
原来的数千项稻田,从此就失去了灌溉水源,只得改种豆子和芋头,大量土地荒芜,农业生产迅速衰败,农民生活更加困苦,很多人只得外出逃荒。
后来许多地方暴发了农民起义,汉成帝将慌失措,连忙下文告说:这些天灾人祸都是由于翟方进扒开了鸿隙陂引起的。
翟方进畏罪自杀。
翟方进死后,当地平民百免费范文网免费范文网姓无不拍手称快,当时还特地编了一首歌谣,表达他对翟方进毁掉鸿隙陂的愤怒和要求恢复鸿隙陂的迫切心情。
这首歌谣是:毁陂谁?翟子威,饭我豆食羹芋魁。
反乎覆,陂当复,谁云者?两黄鹄。
“子威”是翟方进的字,“黄鹄”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鸟。
这首歌谣的大意是:是谁毁坏了我们的鸿隙陂呀?就是那个该死的翟子威。
我们再也吃不上大米饭了,只有靠豆子、芋头来充饥。
你翟家终于垮了台,我们的陂塘也该修复了。
是谁说的话呀?瞧,就是那两只黄鹄。
直到东汉初年,老百姓修复鸿隙陂的愿望才实现了。
西汉翟方进生平简介 西汉翟方进是怎么死的

西汉翟方进生平简介西汉翟方进是怎么死的翟方进生平简介方进父勤奋好学,曾为汝南郡文学。
方进十二三岁时,丧父失学,在太守府中做小吏,因生性迟顿,办事不力,常常遭到掾史辱骂,方进自感忧伤,就向蔡父问自己适宜从事什么职业。
蔡父对他的形貌非常惊奇,对他说:你有封侯骨,应当在经术这方面进取,努力研究诸子学问。
方进本来就讨厌做小吏,又听了蔡父一番话,心中暗喜,托病归家,辞其后母,欲到京师长安学习经术。
母亲怜其年幼,随他同到长安,纺绩做鞋供方进读书。
方进从博士学习《春秋》,经过十多年,对经学研究得极为透彻,门徒日众,京师诸儒极为称赞。
以射策甲科为郎。
23岁时,举明经,调任议郎。
当时有一清河老儒胡常,和方进同样研究经术,官职比方进高,研究学问比方进早,但其名望却在方进之下,胡常嫉妒方进的才能,议论方进多有不敬之处。
方进知道后,每当胡常聚集诸生讲经时,就派门下弟子到胡常处提问疑难问题,记其学说,如此很久。
后来胡常知道方进这样做是尊重谦让自己,心中非常惭愧。
之后在与士大夫来往之中常常赞扬方进,两人也成为挚友。
河平中,方进转为博士。
又过数年,任朔方剌史。
方进做官不怕烦琐,所办政务均按条令执行,甚有威名。
几年后翟方进任丞相司直。
在甘泉宫,方进弹劾司隶校尉陈庆,认为陈庆有罪未伏诛,却无恐惧之心,有损圣德,陈庆被免官。
按照惯例,司隶校尉位在丞相司直下,初授官,应该拜会丞相、御史。
如有朝会,应该居中,在食禄两千石的官员之前,同司直一起拜迎丞相、御史。
涓勋初任司隶校尉,不肯拜会丞相、御史大夫;朝会相见,礼节又傲慢。
路遇外戚成都侯王商,下车肃立,成都侯过后,才上车,礼节又极谦恭。
方进上奏弹劾涓勋,列举了涓勋上述情形,并指出:“涓勋不遵礼仪,轻谩宰相,低视上卿,诎节失度,邪谄无常,色厉内荏,有失国体,扰乱朝廷礼仪秩序。
”请求免去涓勋司隶校尉职位。
皇上认为方进所列举的皆符合律科,涓勋触逆礼仪正法,贬涓勋为昌陵令。
方进在一年之间,连奏免两位司隶校尉,朝廷百官因此惧怕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翟方进[编辑本段]历史简介翟方进(公元前53年~公元前7年),字子威,西汉上蔡人。
祖业至方进父时,家道衰落。
方进父勤奋好学,曾为汝南郡文学。
方进十二三岁时,丧父失学,在太守府中做小吏,因生性迟顿,办事不力,常常遭到掾史辱骂,方进自感忧伤,就向蔡父问自己适宜从事什么职业。
蔡父对他的形貌非常惊奇,对他说:你有封侯骨,应当在经术这方面进取,努力研究诸子学问。
方进本来就讨厌做小吏,又听了蔡父一番话,心中暗喜,托病归家,辞其后母,欲到京师长安学习经术。
母亲怜其年幼,随他同到长安,纺绩做鞋供方进读书。
方进从博士学习《春秋》,经过十多年,对经学研究得极为透彻,门徒日众,京师诸儒极为称赞。
以射策甲科为郎。
23岁时,举明经,调任议郎。
当时有一清河老儒胡常,和方进同样研究经术,官职比方进高,研究学问比方进早,但其名望却在方进之下,胡常嫉妒方进的才能,议论方进多有不敬之处。
方进知道后,每当胡常聚集诸生讲经时,就派门下弟子到胡常处提问疑难问题,记其学说,如此很久。
后来胡常知道方进这样做是尊重谦让自己,心中非常惭愧。
之后在与士大夫来往之中常常赞扬方进,两人也成为挚友。
河平中,方进转为博士。
又过数年,任朔方剌史。
方进做官不怕烦琐,所办政务均按条令执行,甚有威名。
几年后翟方进任丞相司直。
在甘泉宫,方进弹劾司隶校尉陈庆,认为陈庆有罪未伏诛,却无恐惧之心,有损圣德,陈庆被免官。
按照惯例,司隶校尉位在丞相司直下,初授官,应该拜会丞相、御史。
如有朝会,应该居中,在食禄两千石的官员之前,同司直一起拜迎丞相、御史。
涓勋初任司隶校尉,不肯拜会丞相、御史大夫;朝会相见,礼节又傲慢。
路遇外戚成都侯王商,下车肃立,成都侯过后,才上车,礼节又极谦恭。
方进上奏弹劾涓勋,列举了涓勋上述情形,并指出:“涓勋不遵礼仪,轻谩宰相,低视上卿,诎节失度,邪谄无常,色厉内荏,有失国体,扰乱朝廷礼仪秩序。
”请求免去涓勋司隶校尉职位。
皇上认为方进所列举的皆符合律科,涓勋触逆礼仪正法,贬涓勋为昌陵令。
方进在一年之间,连奏免两位司隶校尉,朝廷百官因此惧怕他。
丞相薛宣很器重他,时常告诫掾史:“小心侍奉司直翟方进,他不久一定做丞相。
”当时在昌陵建立皇家陵墓,贵戚近臣子弟很多人独断专营,从中渔利,方进部署掾史立案审查,反复验问,追缴赃款数千万钱。
皇上认为其才能堪任公卿,让他做京兆尹。
他搏击豪强,京师权贵畏之。
居京兆尹三年,永始二年(公元前15年),方进任御史大夫,数月之后,因为在做京兆尹时办理丧事,骚扰百姓而降职任执金吾。
2 0多天后,丞相薛宣被免职,相位空缺,群臣大多推举方进任宰相,汉成帝也很器重他的才能,于是提拔翟方进任丞相,封高陵侯。
方进后母尚在,身虽富贵,供养甚厚。
到后母病故,埋葬后母36日后,即除丧服,办理政务。
方进身居西汉国相位,不委托四方郡国办理自己私事,严格依法办事,不徇私情,对牧、守、九卿严格要求。
对结党营私者严厉打击,如陈咸、朱博、肖育、逢信、孙宏等人,皆京师世家,知名当世,才拙位居牧、守。
方进为后起之辈,十余年间位至宰相,按照法律弹劾陈咸等,使他们全部被罢免或降职使用。
翟方进博学多识,通晓法律,善于用人,以儒学正道修饰法律,为相知能有余,号称“通明相”,天子甚器重他。
方进善于体会天子意图,所奏之事,无不称天子之意。
当初,定陵侯淳于长尽管是外戚,但凭其才能智谋位居九卿。
刚任职时,惟独方进与他交往并多次称赞、推荐他。
后来淳于长以大逆不道被杀,与淳于长关系密切的很多人被免官,方进为宰相,一直受到皇上重用,却没受到任何责备。
方进感到惭愧,上表谢罪,自请辞官。
皇帝答复说:定陵侯已认罪伏法,你尽管同他有过交往,不曾听过,朝过夕改,君子称赞,你还有什么疑虑呢?应该专心一意,不要懈怠,就医吃药,保持身体。
方进自此才开始办理政务,上奏条陈于淳于长厚交的京兆尹孙宝、右扶风肖育及刺史等官吏20余人,皆被免去官职。
翟方进虽然学习、传授《谷梁》,但喜好《左氏传》及天文星相,其《左氏传》的老师为古文经学大师刘歆,星历老师是长安令田终术。
绥和二年(前7年)春,火星与心星相遇,世人迷信,认为不祥,当时贲丽善占星象,称应该由大臣承担责任。
汉成帝赐册斥责方进,认为方进为相10年,灾害并至,民受饥饿;盗贼众多,吏民相残;群下凶凶,怀奸朋党;政令变更无常,逼迫方进自尽,方进即日自杀。
成帝多次亲临翟府吊唁,礼节及所赐之物都超过先前旧例,谥恭侯。
[编辑本段]“不逆诈”和翟方进的命运当我们因为某个过失遭到别人指责的时候,最好是劝服自己要“不逆诈”,应该扪心自问,这件事自己究竟有没有做错,深挖别人的动机是很无聊的,不利于解决问题,自身也难得进步。
“不逆诈”是孔子的话,出自《论语·宪问》,意思是,不要妄自猜度别人是不是有诈伪之心。
引申一点说,就是不要随便怀疑别人的恶意动机。
说实话,“逆诈”这种事是很多人擅长的,比如甲揭发乙的某些问题,乙如果无可辩驳,或者会落荒而逃,或者就会恼羞成怒地反驳,甚至干脆来个“诛心之论”,认为甲背后有不良小团体,想篡位夺权,生活作风还有问题(这条是中国人最擅长的),于是乎,自己就一下子反败为胜了。
所以,我有时不得不慨叹:孔老二,您老人家真伟大啊,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就发出了“不逆诈”这样精辟的警告,对人性可谓看得太清楚了。
而且,因为你的话成了意识形态,可以当法典用,还挽救过不少有志青年,汉代的翟方进就是一个好例子。
穷小子登上政治舞台翟方进是汝南上蔡人十二三岁时,老爸就死了,弄得他差点要喝西北风。
好在汉代人十三岁就可以参加工作,大概凭着死去老爸的关系,翟方进在太守府谋到了个“小史”的职位,也就是抄抄写写,和现在的文员差不多,不需要太高学历就可以干。
他这么瘦小,性格估计倔强而自卑,也不知道逢迎拍马,府中其他的高级官吏都对他詈骂侮辱,无所不为,动不动就说他脑积水,笨得像猪。
他感到很抑郁,就去问一个叫蔡父的人,自己最适合干什么。
蔡父发现他相貌奇特,就说:“小文员啊,你看上去有封侯的骨相啊。
不如去读经书罢。
”翟方进一听,大喜,马上辞职,要去长安拜师学经术。
他只有一个后母,不忍心,也跟着他去长安,靠着织草鞋卖供他读书。
寒窗十多年,翟方进逐渐出息,也开始带学生了,京师的儒生们都很佩服他。
他又去参加朝廷的考试,考得还不错,最后得了议郎的职位。
这时候他大概也年近三十了。
议郎官不大,才六百石,但是岗位很重要,可以经常有机会见到皇帝,魏太祖曹操当年就从二千石的郡太守退下来当过议郎。
不久,翟方进历官博士、朔方刺史。
在汉成帝鸿嘉元年的晚些时候,将近四十岁,翟方进升迁为丞相司直,这就是“比二千石”的大官了。
丞相司直是汉武帝设的,职责是帮助丞相举奏犯法的大臣。
于是,在西汉后期的舞台上,上蔡穷小子翟方进闪亮登场的时候来到了。
小试锋芒报一箭之仇刚当上丞相司直的第二年春天,汉成帝去长安北面的云阳县泰畤祭祀天神,完了之后顺便到附近的甘泉宫休息。
翟方进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知法犯法,坐的马车竟然行走到皇帝专用的驰道上,被司隶校尉陈庆逮了个正着,当即奏了他一本,把他的马车也没收了。
那个时候当官的马车大多要自己掏腰包,没有所谓公费,买不起的只好步行。
翟方进白白丢了一辆马车,心里肉疼,对陈庆自然怀恨在心。
到了甘泉宫之后,在殿中集合,廷尉也就是最高法院院长范延寿排在陈庆后面,陈庆当时心情有点郁闷,就回头和范延寿絮絮叨叨地诉苦:“老范啊,刚才在泰畤祭祀天帝的时候,我做错了点事,按照律令得花钱赎罪。
尚书(皇帝的秘书)抓住我这件事,马上就要当廷奏报。
唉,以前我也当过尚书,曾经要奏报某件事,不小心忘了,过了几个月才记起,皇帝也没有在意。
但愿这回尚书也忘记了才好。
”按照汉朝大臣集会排位的顺序,一般是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并列,身后是中二千石九卿们。
这陈庆真是脑子进水,你心情不好,和范延寿说点闲话解闷,我们也能理解,但你别忘了人家翟方进就在自己身边啊!翟方进从小就因为受不得窝囊气才辞职的,你刚才没收了人家马车,他能放过你?果然,会议一开始,翟方进就上奏道:“陈庆在祭天的时候犯了大罪,一点也没有悔过恐惧之心,反而认为自己只需花点钱就可以赎免,把法律当成儿戏;他还仗着自己曾经当过尚书,满嘴跑马车,把宫中的事随口乱说,漏泄宫中机密;又扬言奏报公事快一点慢一点都无所谓,把圣明的皇上您当成空气,奉诏不谨。
这三项加起来都是不敬之罪。
臣在此严肃地举报他。
”应该说,翟方进这次奏报够损的,三项中随便哪一项如果放在武帝时期,都可能让陈庆断头。
好在汉成帝虽然是有名的沉迷酒色,对待大臣却很宽厚,只把陈庆免职了事。
翟方进算是出了口气,报了一箭之仇。
由此可见他不仅仅是个只会空谈,疏于实事的儒家知识分子,在法律上他的造诣也不低。
而且这只是他小试锋芒,接下来不久发生的另外一件事才让他在朝廷威名大振,最终震惊朝廷。
暗寻良机,为上司雪耻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汉朝的边郡北地郡有个叫浩商的人,因为犯了罪被义渠县的县长追捕,他腿脚灵便,义渠县长没有抓到他,气很不顺,就把他的老妈抓来,押到义渠县政府所在的邮亭,和一头公猪捆在一起。
这显然是侮辱,我们古代骂女人淫贱,习惯是和公猪并提的。
《左传》上说,宋国的公子宋朝长得非常帅,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很喜欢他,两人非常暧昧。
卫灵公以怕老婆闻名,为了讨老婆欢心,还把宋朝特意请到卫国来。
宋朝也就如鱼得水,流连忘返。
有一次卫太子蒯聩路过宋国,宋国人都对着他唱歌:“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意思是说,你们求子的母猪已经得到了满足,为什么还不归还我们那漂亮的公猪?果然,浩商的族人忍不下去了,他们家也是个大家族,于是会集了宾客,假装成司隶校尉的手下和长安县尉,诱杀了义渠县长一家六口。
县长遭到灭门,当然影响很坏,朝廷也惊动了,丞相、御史大夫这两个朝廷最高级别的官员向皇帝请求,希望派遣自己的手下和司隶校尉、各部刺史一起追捕,并查明白事件的起因。
皇帝批准了丞相、御史的请求。
新上任的司隶校尉涓勋却突然跳出来反对说:“按照《春秋》大义,周王手下的官吏即使职称比较低,但是朝会排位的顺序仍列在诸侯之上,这叫做尊重王命。
臣现在是皇上您直属的督察官吏,专门督察内外朝大臣,现在丞相竟然命令他的手下督察我,太狂妄自大了,没有一点上下礼节。
臣觉得,丞相薛宣乃刀笔小吏出身,靠着熟记了几条律令,判决了几件案子当上丞相,就自以为是,不知道自己是老几了。
浩商所犯的罪,不过是杀了义渠县长一家人,这是一家人的祸患;但是薛宣这样专权摆威风,却会害了整个国家,这是无论如何不能容忍的。
希望把他的罪状让中朝的将军、列侯们讨论,该判什么罪就判什么罪,不能姑息养奸。
”廷议者一致认为丞相薛宣不应该以文书督察司隶校尉。
薛宣以精通律令文法起家,儒术这种意识形态虽然后来一度恶补,可究竟年纪大了,比不得别人的“童子功”,闹得刚当上丞相就挨了这么一闷棍,没什么办法,只能脱掉帽子向皇帝谢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