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流法律法规的角度看运输合同

合集下载

物流法_第三章_[全文]

物流法_第三章_[全文]

第三章货物运输法律法规第一节运输合同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承运人对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下列哪些旅客伤亡事件不承担赔偿责任?A:一旅客因制止扒窃行为被歹徒刺伤B:一旅客在客车正常行驶过程中突发心脏病死亡C:一失恋旅客在行车途中吞服安眠药过量致死D:一免票乘车婴儿在行车途中因急刹车受伤B 、C一辆公共汽车在正常运行时被一辆违章行驶的货车撞上,造成乘客王某受伤。

王某的损失应当由谁赔偿?A:王某可以要求公交公司全部赔偿B:王某可以要求公交公司和货车车主承担连带责任C:王某不能直接要求货车车主赔偿D:王某可以分别要求公交公司和货车车车主全部赔偿A概念:运输合同是承运人将旅客或货物从起点运输到约定地点,旅客、托运人或者收货人支付票款或者运输费用的合同。

运输合同的特征(1)运输合同为双务合同。

(2)运输合同的标的是无形的,是一种服务。

(3)运输合同具有强制缔约性。

(4)合同的内容格式化。

案例:山西省大同市某公司与内蒙古自治区某公司通过函件订立了一个买卖合同1></a>.因货物采取铁路运输的方式,而内蒙古公司作为卖方将运单的到达栏内的“大同县站”写成“大同站”。

因此导致货物运错了车站,造成了双方的合同纠纷。

该纠纷属于谁的责任?分析:从本合同之纠纷来看,其中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是铁路运输合同的条款问题。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托运人办理货物运输,应当向承运人准确表明收货人名称或者姓名或者凭指示的收货人,货物的名称、性质、重量、数量、收货地点等有关货物运输的必要情况;在本合同纠纷中,造成错发站的原因关键是发货方将““大同县站”写成“大同站”,一字之之差,货物发到了百里之外,在此,错发货的主要责任在于发货方,与铁路部门无关,应由发货方承担对收货方的赔偿责任。

案例原告无锡市强仕计算机公司2003年8月27日委托上海便捷货运公司无锡分公司运送了4台电脑,总价值56500元,运费共18元。

在货运公司提供的《托运单》背面的托运条款中明确注明:“托运人托运贵重物品又不愿意投保者”“如发生毁损、灭失等情况”“赔偿运费的5-10倍。

物流法律法规货物运输代理法律法规

物流法律法规货物运输代理法律法规

物流法律法规货物运输代理法律法规物流法律法规货物运输代理法律法规1. 货物运输代理的定义和作用货物运输代理是指承担货物运输过程中组织、协调、安排等工作的中介机构或个人。

其作用是为货主提供货物运输相关服务,包括货物运输合同签订、船舶或车辆预订、货物装卸等。

货物运输代理既是货主和承运人之间的桥梁,也是保障货物运输顺利进行的重要角色。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对货物运输代理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货物运输代理在运输场景中属于物权法的一部分。

根据该法规,货物运输代理应当遵守以下规定:货物运输代理人应按照委托人的要求,选择符合要求的船舶或车辆,并确保货物安全运输;货物运输代理人有权要求委托人提供与货物运输相关的必要信息,并应对所提供的信息保密;货物运输代理人应当妥善保管委托书、单据和其他委托人委托的财物,确保不被丢失、损毁或滞压;货物运输代理人在委托范围内的行为,视为委托人自己的行为,委托人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对货物运输代理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货物运输代理在海运业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该法规对货物运输代理的规定:货物运输代理人在海运货物运输中,有权代理委托人签订合同,并代理委托人向船舶运输人支付相应运费;货物运输代理人有权代理委托人向船舶运输人提出索赔要求,并进行相关协商和仲裁事宜;货物运输代理人应当向委托人提供准确、完整的货物运输信息,并保证及时报告运输进展和相关风险;货物运输代理人应善意代表委托人,维护委托人的权益,并在代理过程中遵守勤勉和信用原则。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对货物运输代理合同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货物运输代理合同属于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以下是该法规对货物运输代理合同的规定:货物运输代理合同应当明确规定委托人和货物运输代理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货物运输代理合同应当确保委托人的合法权益,明确货物运输的起止时间、路线、保险等重要事项;货物运输代理合同应当明确约定运输费用的支付方式和期限,并约定违约责任;货物运输代理合同应当明确纠纷解决方式,可以选择诉讼、仲裁或协商等方式。

货物运输合同存在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货物运输合同存在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货物运输合同存在的法律风险有哪些一、引言货物运输合同是物流行业中的核心法律文件,它规定了托运人与承运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货物运输合同往往涉及多个复杂环节和多种不确定因素,因此存在多种法律风险。

本文将详细探讨货物运输合同存在的法律风险,以便相关主体能够更好地识别、评估和应对这些风险。

二、货物运输合同存在的法律风险1. 签约主体及其偿债能力风险在签订货物运输合同时,物流企业往往容易忽略签约主体的实际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

有些公司可能只是皮包公司,缺乏实际的资产和运营能力。

一旦这些公司无法履行合同义务,导致货物毁损或灭失,物流企业将面临难以追回损失的风险,并需要承担对委托人的赔偿责任。

2. 托运人加重承运人责任风险托运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在签订运输合同时可能会设置一些不合理的条款,加重承运人的责任。

如果物流企业在签订合同时未能充分审查合同条款,可能会承担过重的合同义务和违约赔偿责任。

一旦发生纠纷,物流企业可能因此遭受重大损失。

3. 托运人交货指示风险托运人在货运合同或托运单上未明确列明收货人信息,或在交货前临时改变收货人等情况时,会给承运人带来交货指示风险。

如果承运人未能按照托运人的指示正确交货,可能会面临托运人的索赔要求。

因此,承运人在执行运输任务时,应确保与托运人保持密切沟通,确保交货指示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 货物损失或损坏风险在货物运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可能导致货物损失或损坏。

根据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承运人通常需要对货物的损失或损坏承担赔偿责任。

因此,承运人需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和保险手段,以降低货物损失或损坏的风险。

5. 合同条款不明确或存在歧义风险如果货物运输合同中的条款不明确或存在歧义,可能会导致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争议。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物流企业和托运人在签订合同时应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条款清晰明确、无歧义。

同时,双方还可以考虑在合同中约定争议解决机制,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

委托运输的法律规定和运输风险

委托运输的法律规定和运输风险

委托运输的法律规定和运输风险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委托运输是一种常见的物流方式。

通过委托运输,货物或者人员可以安全、快速地到达目的地。

然而,在委托运输中存在一定的法律规定和运输风险,本文将从法律角度探讨委托运输的规定和风险,并给出一些建议以规避潜在的问题。

一、法律规定委托运输是根据契约法和相关运输法规进行的。

根据契约法,委托人和承运人签订的委托运输合同应当具备以下要素:合同的当事人、合同的对象、合同的内容、合同的形式等。

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明确,委托人和承运人的权益和责任应当明确规定。

合同的对象主要是货物或者人员,需要明确货物或人员的性质、数量、质量等要素。

合同的内容应当明确规定运输的方式、时间、地点、费用等,避免产生纠纷。

合同的形式可以是书面合同、口头合同或者其他形式。

除了契约法的规定,不同国家和地区还有相关的运输法规。

这些法规主要针对货物的运输,包括海上运输法、航空运输法、铁路运输法、公路运输法等。

这些法规规定了运输过程中的权益和责任,包括货物的装载、运输途中的保护、交付时的验收等。

二、运输风险尽管有法律规定的约束,委托运输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运输风险:1.货损货差:在运输过程中,货物可能会受到损坏或者丢失。

这可能是由于运输工具的意外事故、自然灾害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

对于委托人来说,货损货差将导致经济损失和时间延误。

2.交通事故:委托运输常常需要通过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工具进行。

交通事故是一种常见的风险,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委托人需要对交通事故的风险有所准备,并选择可靠的承运人和保险保障。

3.责任争议:在委托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纠纷和争议,如运输延误、货物丢失等。

当这些问题发生时,委托人和承运人可能产生责任争议。

为了减少纠纷的发生,委托人应当与承运人明确责任和索赔的规定,并保留相关证据。

三、规避风险的建议为了规避委托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委托人可以考虑以下建议:1.选择信誉良好的承运人:在选择委托运输的承运人时,委托人应当考虑其信誉和经验。

物流法律法规案例分析

物流法律法规案例分析

物流法律法规案例分析物流是现代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商品的运输、仓储、包装等环节,而物流法律法规则是对这些活动进行规范和约束的重要法律依据。

在实际的物流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法律问题和纠纷,因此对物流法律法规进行案例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关于物流运输责任的案例。

某物流公司在运输途中,由于司机操作不当导致货物受损,客户要求物流公司承担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物流公司应当对货物承担运输责任,因此物流公司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物流公司应当向客户承担违约责任。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物流公司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否则将面临法律责任。

其次,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物流仓储安全的案例。

某物流仓库发生火灾,导致部分货物损毁,客户要求物流公司承担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仓储法》第十二条规定,物流仓库应当保证货物的安全,对于货物的损毁应当进行赔偿。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物流仓库应当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确保仓库内部的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物流仓库在保管货物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货物的安全。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物流合同纠纷的案例。

某物流公司与客户签订了货物运输合同,但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了纠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否则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物流合同中,双方需要严格遵守合同约定,否则将面临违约责任。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物流法律法规在实际物流活动中的重要性。

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物流活动的合法合规。

同时,客户在与物流企业签订合同时,也需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只有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物流活动才能更加规范和有序地进行。

物流法律法规运输合同范本

物流法律法规运输合同范本

物流法律法规运输合同范本甲方(托运方):乙方(承运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基础上,经友好协商,就甲方货物运输事宜达成以下协议:第一条货物运输内容及起止地点1.1 甲方同意将下列货物(以下简称“货物”)运输至乙方指定的目的地:货物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规格型号:____________________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重量:____________________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包装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1.2 货物起运地点:(以下简称“起运地点”)1.3 货物到达地点:(以下简称“到达地点”)第二条运输方式及期限2.1 乙方同意采用公路运输方式将货物从起运地点运输至到达地点。

2.2 货物运输期限为____年__月__日__时__分至____年__月__日__时__分。

乙方应保证货物在约定时间内安全、及时到达到达地点。

如逾期未将货物及时送达目的地,视为乙方违约,因此给甲方的损失(包括但不限于甲方另行组织运输工具所支付的运费的差额、货物逾期造成的损失等)由乙方承担。

第三条货物包装及交付3.1 甲方应按照乙方要求对货物进行规范、安全的包装,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损坏、丢失等现象。

如因包装不规范、不安全导致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坏、丢失的,由甲方承担相应的责任。

3.2 货物在起运地点交付给乙方后,乙方应负责货物的运输、保管、装卸等事宜。

如货物在交付给乙方后发生损坏、丢失的,由乙方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四条货物保险4.1 甲方应按照货物实际价值自行购买保险,或委托乙方代为购买保险。

如甲方未购买保险,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失的,乙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4.2 保险费用由甲方承担。

如甲方委托乙方代为购买保险,乙方应在购买保险时向保险公司如实告知货物实际情况,并确保保险条款符合甲方的要求。

物流法律法规 运输法律法规

物流法律法规 运输法律法规

物流法律法规运输法律法规物流法律法规一、物流法律法规概述物流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涉及到货物的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环节。

为了保障物流活动的顺利进行,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本文主要介绍物流领域中与运输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运输法律法规2.1 运输法2.1.1 道路运输法道路运输法是规范道路货物运输行为的法律法规,包括了运输合同的订立、承运人和托运人的权利义务、运输车辆标准以及运输证件等方面的规定。

2.1.2 铁路运输法铁路运输法是用于规范铁路货物运输行为的法律法规,内容包括了铁路运输合同的签订、货物装卸、运输车辆与设备的安全要求等方面的规定。

2.1.3 水路运输法水路运输法是对水路运输行为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了水路货物运输合同的订立、船舶安全要求、运输船舶的审批与登记以及海事保险等方面的规定。

2.1.4 航空运输法航空运输法是用于规范航空货物运输行为的法律法规,内容涵盖了航空货运合同的签订、航空器的安全要求、货物装卸、运输证件等方面的规定。

2.2 货物运输合同法货物运输合同法是指用于规范货物运输合同订立、履行和纠纷解决的法律法规。

其中包括运输方式、运费、货物装卸、货物损毁赔偿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运输方和托运方的权益。

2.3 仓储法仓储法是用于规范仓储服务行为的法律法规,包含了仓储合同的订立、仓储物品的保管责任、仓库的安全设施要求等方面的规定。

2.4 包装法包装法是规范商品包装行为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了包装物的标识要求、包装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以及包装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的规定。

2.5 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包括了物流运输活动中涉及到的环境保护要求,如废物处理、排放标准、噪音控制等方面的规定。

三、物流法律法规的重要性物流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参与物流活动各方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义务,能够有效规范物流活动,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减少潜在风险。

从物流法律法规的角度看运输合同

从物流法律法规的角度看运输合同

(a gh nV c t n l n eh ia Is tt) T n s a o ai a dT c ncln tue o a i
Ab t c : ed v lp e t f r d ciefre lp o t sm tTh e eo m n po u t c s l r mo e o v o wi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o 5 6 3 (o 82 一 0 0 l 0— 4 22 0 )8 O 3 - 2 l
由上 表的 结 果可 以看 出 , 在货 物 生 产 源头 流 量不 是很
大 的情 况下 , 以选 用 处理 速 度较 慢 的 装配 设 备 , 低 硬 件 可 降
Fr m heA n l f t eLo itc f w sa gu a i n o t g eo h g siso La nd Re l to s t oAnay et a s r l z heTr n po tCon r c ta t
及 各设 备的 处理 能 力搭 配 是否 得 当 。尤 其 是大 型 系统 , 一经 付诸 实 施 , 果设 计 不 当 , 如 会造 成 巨 大 的浪 费 , 处 理能 力 不 或 足 , 以后 的扩 展增 加 难度 。本 文通 过Fl xs m来 进 行物 流 给 e i
p e o dt no gsisid s re s r c n io fl it u t wo k r. i o c n y r Ke or s l gsis mutn t n l o p rt n ; n n il yW d : o itc ; l ai a r o ai s f a ca i o c o i r so sb l y lg le p n ii t s r iec n r cs e p n iii ;e a s o sb ly; ev c o ta t t r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物流法律法规的角度看运输合同四、仿真模型运行及结果分析仿真模型的参数及控制程序设置好之后, 即可编译, 然后运行仿真程序,Flexsim可以实时显示仿真模型的运行状况,如果参数和控制程序设置得当,可以直接在模型运行过程中看出实际工作流程的瓶颈所在,并可以直接修改相应设备的参数,使系统的工作更加协调,使各设备获得更高的利用率。

也可根据设计需要,分别模拟不同参数下系统的运行状况,分析各主要设备的利用率。

分别对三种方案进行了模拟,输出结果为不同状况下各主要设备的利用率。

运行结束后,Flexsim可以直接将数据输入Excel表, 以便进行分析。

主要设备利用率设备名称 方案1利用率 方案2利用率 方案3利用率Combiner1 95.12% 86.92% 99.12% Mergsort2 20.85% 22.08% 26.97% Combiner2 62.95% 63.63% 73.65% ASRSvehicle1 10.02% 15.78% 38.67%由上表的结果可以看出, 在货物生产源头流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可以选用处理速度较慢的装配设备,降低硬件设备的投资,同时充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同时传送带速度也可降低,以节约功耗,节省运行费用,同时宜选用速度较低,价格适当的堆垛机,使系统整体协调运行,提高各相关设备的利用率。

相反,当货流量比较大时,则应选用处理能力更强的设备,或增加生产线。

这样系统运行时才不会出现个别环节阻塞,其他环节等待的状态。

五、结束语物流系统是一个离散的动态系统, 在系统设计阶段, 通过常规的计算,往往很难看到整个系统运行的协调性以及各设备的处理能力搭配是否得当。

尤其是大型系统,一经付诸实施,如果设计不当,会造成巨大的浪费,或处理能力不足,给以后的扩展增加难度。

本文通过F l e x s i m来进行物流系统建模和仿真,可以得到设计时和运行中不同要求的数据资料,为生产的实际运行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使得实际系统的设计更好地满足设计者的要求。

作者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参考文献:[1]郑成升,神显豪.基于F S S的复杂生产物流系统建模及三维虚拟仿真[J].轻工机械,2005,(1):146-149.[2]王亚超,马汉武.生产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0.[3]Legato Pasquale,Mazza Rina M.Berth Planning and Resources Optimization at a Container Terminal via Discrete Event Simulation[J].Europe Journal of Research,2001,(133):537-547.从物流法律法规的角度看运输合同摘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物流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物流行业人才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即将步入这一行业的人员来说首先要对这个行业有所了解,要懂得这个行业的“行规”即物流法律法规,这是今后能成为物流行业专业人员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物流;跨国企业;经济责任;法律责任;服务合同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08)28-0031-02From the Angle of the Logistics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Analyze the Transport ContractWang Yanan(Tangshan V 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will promote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demand of human resources community for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is higher and higher .To the coming freshmen, they must first understand the industry. And know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at the industry rule is logistics laws and regulations. This is precondition of logistics industry workers.Key Words: logistics;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financial responsibility; legal responsibility; service contracts物流活动是一项伴随着生产和流通而发生的经济活动,是为解决各种物质在生产和消费上存在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而产生的,物流活动涉及生产、流通等各个方面,必然会受到相关法律的约束和调整。

一、物流法律法规的含义物流法律法规是指调整与物流活动有关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法律规范集合体,由与物流直接相关的法律规范有机组成。

这种有机组成,虽然不能构成一个独立的大法,但却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1.与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框架(1)法律:由全国人大通过,以国家主席令形式发布的文/王亚南物流管理2008.7从物流法律法规的角度看运输合同法律。

(2)法令:或称行政法规,指由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以国务院令的形式发布的法律文件。

(3)法规:或称部门规章,指由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以部、局令形式发布的法律文书。

(4)国家标准: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制定、批准和发布。

其中有一些强制标准属于国家的技术法规,其他标准本身虽不具有强制性,但因标准的某些条文由法律赋予强制力而具有技术法律的性质。

(5)国际公约:指由国际组织制定,各国签字加入成为缔约国,对我国有约束力的是我国已正式加入的公约。

我国未加入的公约对我国企业或组织在国际上的活动也具有一定影响。

(6)国际惯例:指经过长期的国际实践形成的习惯性规范,成文的国际惯例由某些国际组织或商业团体制定,各方可加以自由引用,自愿受其约束,属于非强制性规范。

(7)国际标准:由国际组织制定,本身没有强制力(国际标准均为推荐性标准),但国际公约常将一些国际标准作为公约附件,从而使其对缔约国构成约束,如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制定的针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及技术要求的标准就是如此。

2.物流法律法规的特点物流法律法规的特点主要是广泛性、复杂性、技术性、国际性。

物流活动的内容、运行过程以及物流活动涉及的行业以及参与者的多样性,使物流法律法规中,同一物流服务提供者常常处于双重或多重法律关系中,今天,随着国际物流的发展,跨国公司的物流活动更是涉及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因此,国际法的内容更为突出。

二、运输合同运输合同是由承运人将承运的货物或旅客及行李包裹运送到指定地点,托运人或旅客向承运人交付运费的协议。

在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中,运输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它关系到物流占用多少时间,增加多少费用,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物流企业的“第三个利润源泉”。

作为物流企业的工作人员,在货物运输中要认真负责,做好每一项工作,了解和掌握运输合同。

1.企业在货物运输合同中的法律责任运输合同主体是运输合同权利义务的承担者,即运输合同的当事人。

根据运输合同是双务合同的特性,基本当事人一方是享受收取运费权利并承担运送义务的承运人,另一方是享受运送权利并支付运费的旅客和托运人,双方当事人的数目则视具体合同关系而定。

由于运输合同经济关系的特殊性,承运人和旅客及托运人作为合同主体也相应地具有特殊性。

(1)承运人对货物迟延交付造成经济损失的赔偿限额,为所迟延交付的货物的运费数额。

(2)承运人对货物灭失或损坏有赔偿责任。

(3)承运人对货物的责任期间。

承运人对于集装箱装运的货物的责任期间,包括货物在装货港、运输途中和卸货港处于承运人掌管之下的全部期间;承运人对于非集装箱装运的货物的责任期间,是指从货物装上船时起至卸下船时止,货物处于承运人掌管之下的全部期间。

2.货物运输合同的效力(1)托运人应当按照约定向承运人支付运输费用。

这是托运人最主要的义务。

(2)托运人负有将运输货物按时交付给承运人的义务。

(3)托运人办理货物运输,应当向承运人准确表明收货人的名称或者姓名或者凭指示的收货人、收货地点、货物的性质、重量、数量等有关货物运输的必要情况。

因托运人申报不实或者遗漏重要情况,造成承运人损失的,托运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4)货物运输需要办理审批、检验等手续的,托运人应当将办理完有关手续的文件提交承运人。

(5)托运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方式包装货物。

对包装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而承运人与托运人对包装方式又没有达成补充协议的,托运人就应当按照通用的方式包装,没有通用方式的,应当采用足以保护货物的包装方式进行包装。

否则承运人可以拒绝运输。

(6)托运人托运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有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应当按照有关危险物品运输的规定对危险物品妥善包装,作出危险物标志和标签,并将有关危险物品的名称、性质和防范措施的书面材料提交承运人。

托运人违反规定的,承运人可以拒绝运输,也可以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损失的发生,因此产生的费用由托运人承担。

给承运人或者第三人造成损失的,托运人应当赔偿损失。

综上所述,在运输合同中,承运人一般要履行的主要义务是应当在约定期间或者合理期间内将旅客、货物安全运输到约定地点。

承运人应当按照通常的运输路线或者约定的运输路线将旅客、货物运输到约定地点。

作者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参考文献:[1]李志文.物流实务操作与法律[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36.[2]于定勇,郭红亮.现代物流法律制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4:87.[3]孟琪编.物流法概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45.物流管理200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