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p-容度积

合集下载

溶解度与溶度积有什么关系

溶解度与溶度积有什么关系

溶解度与溶度积有什么关系
难溶电解质尽管难溶,但还是有一部分阴阳离子进入溶液,同时进入溶液的阴阳离子又会在固体表面沉积下来。

当这两个过程的速率相等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就达到平衡状态,固体的量不再减少。

这样的平衡状态叫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溶度积(Ksp)和溶解度(S)都可用来衡量某难溶物质的溶解能力,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换算。

(1)溶度积只是对于难溶物质来说的,指的是构成物质的离子系数次方的乘积.如Ag2SO4的溶度积Ksp=c2(Ag+).c(SO42-)
(2)溶解度是对于所有固体物质来说的,一般指的是100g水中所能溶解的物质的质量.
(3)对于组成相似(分子中含有相同个数的阴阳离子)的难溶物来说,一般情况下,溶度积越大,溶解度越大.否则没有什么关系。

例如AaBb ab为常数溶度积Ksp=阳离子浓度的a次方×阴离子浓度的b次方
后溶解度算出阴阳离子浓度就可算出其溶度积.
【知道溶度积就可以知道饱和溶液中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就能求出溶解度.
例:已知常温下硫酸钡的溶度积Ksp=10-10,求该温度下硫酸钡的溶解度.
BaSO4(s)Ba2+(aq)+SO4 -(aq)
x x
Ksp=C(Ba2+)*C(SO4 -)=1010 即x =1010
x=105 mol/L
即溶解的硫酸钡浓度为105 mol/L
硫酸钡相对分子质量为233g/mol
也就是说1000g水中溶解了2.33*103g硫酸钡,100g水中溶解了硫酸钡2.33*104g
即得:硫酸钡的溶解度为2.33*104g。

溶度积和溶解度关系 -回复

溶度积和溶解度关系 -回复

溶度积和溶解度关系 -回复《溶度积和溶解度关系》溶度积和溶解度是研究溶液中物质溶解程度的重要概念。

溶解度可以理解为单位体积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通常用摩尔浓度表示。

而溶度积是指溶固与溶液中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通常用数学公式表示。

在化学领域,溶度积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研究溶液的饱和度、离子反应等具有重要意义。

溶度积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AgCl(s) ⇌ Ag+(aq) + Cl-(aq)Ksp = [Ag+][Cl-]其中,AgCl表示溶解度相对较小的固体物质。

[Ag+]和[Cl-]分别表示溶解度相对较大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浓度,Ksp表示溶度积常数。

溶度积常数代表了固体在饱和条件下溶解生成离子的程度。

溶度积常数越大,表示溶质在溶液中溶解程度越大。

溶度积常数越小,表示溶质的溶解度越小。

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溶解度可以通过溶度积常数来计算,反之亦然。

实际上,溶度积常数是溶解度的量化指标。

当溶液中溶质浓度达到溶度积常数对应的浓度时,溶液被认为是饱和的。

如果溶液中溶质浓度小于溶度积常数对应的浓度,则溶液被认为是亚饱和的。

如果溶液中溶质浓度大于溶度积常数对应的浓度,则溶液被认为是过饱和的。

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溶解度曲线来描述。

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浓度(溶解度)与溶度积常数的变化关系图。

溶解度曲线的形状与溶液中物质的性质密切相关。

有些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一直上升,即随溶液的浓度不断增加。

而有些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开始下降。

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物质的晶体结构和离子间作用力。

总的来说,溶度积和溶解度是研究溶液中物质溶解程度的重要指标。

它们的关系告诉我们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程度,从而对溶液的饱和度和离子反应进行定量分析。

因此,进一步研究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对于深入理解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难点:溶度积常数及其应用讲解

高考难点:溶度积常数及其应用讲解

高考难点:溶度积常数及其应用一、沉淀溶解平衡中的常数(K sp)——溶度积1.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S<0.01g)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做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2. 表示方法:以M m A n(s) mM n+(aq) + nA m-(aq)为例(固体物质不列入平衡常数),K sp=[c(M n+)]m·[c(A m-)] n,如AgCl(s)Ag+(aq) + Cl-(aq),K sp=c(Ag+)·c(Cl-)。

3. 影响溶度积(K sp)的因素:K sp只与难容电解质的性质、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无关,并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平衡移动,并不改变溶度积。

4. 意义:①K 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当化学式所表示的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K sp数值越大的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对越强;②可以用K sp来计算饱和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

二、判断沉淀生成与否的原则——溶度积规则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 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的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1.Q c>K sp,溶液过饱和,既有沉淀析出,直到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2.Q c=K 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3.Q c<K 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三、对溶度积的理解1. 溶度积和溶解度都可以用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只与温度有关,而与难溶电解质的质量无关。

2. 用溶度积直接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时,物质的类型应相同。

对于化学式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的难溶电解质,不能通过直接比较K sp的大小来确定其溶解能力的大小(要分析溶解时所需最小浓度决定)。

3. 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沉淀溶解平衡移动,并不改变溶度积。

4. 当表达式中的浓度是表示平衡时的浓度时,要用[]符号表示,且此时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标准溶度积常数

标准溶度积常数

标准溶度积常数标准溶度积常数是描述溶解度的一个重要物理化学常数,它是指在特定温度下,溶液中某种物质的溶解度所对应的离子浓度乘积的常数。

在化学反应和溶解过程中,标准溶度积常数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溶解度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因此对于理解溶解平衡和溶解度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溶度积常数通常用Ksp表示,它是溶解度积的平衡常数。

对于一般的离子化合物,比如AB,其溶解度平衡反应可以表示为:AB(s) ⇌ A+(aq) + B-(aq)。

在溶解度平衡达到动态平衡时,AB(s)溶解成A+和B-离子,而A+和B-离子又会重新结晶成AB(s),这时溶解度积Ksp定义为:Ksp = [A+][B-]其中[A+]和[B-]分别代表A+和B-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

Ksp是一个与温度有关的常数,它描述了在特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饱和溶解时的平衡状态。

对于一般的离子化合物,Ksp的大小与其溶解度直接相关。

当Ksp值较大时,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较高,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较大;反之,Ksp值较小时,溶质的溶解度较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也较小。

因此,Ksp常数的大小可以直接反映出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小。

在实际应用中,Ksp常数对于溶解度的预测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的Ksp值,可以预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从而指导实际生产和实验操作。

此外,Ksp常数还可以用于溶解度限度的控制,对于一些需要控制溶解度的工业生产过程,Ksp常数的准确测定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Ksp常数只描述了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小,并不能直接反映出溶质在溶液中的活性系数。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准确地描述溶质在溶液中的行为,还需要结合活度系数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综上所述,标准溶度积常数是描述溶解度的重要物理化学常数,它直接反映了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小。

通过对Ksp常数的测定和控制,可以预测和调控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溶度积与溶度积规则

溶度积与溶度积规则

溶度积与溶度积规则一、溶度积定义:在一定条件下,难溶强电解质)(s B A n m 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动态平衡),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或一定),其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为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K SP 表示。

二、溶度积表达式:)(s B A n m )()(aq nB aq mA m n -++n m m n sp B c A c K )()(-+⋅= (适用对象:饱和溶液)① sp K 只与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的离子的浓度无关。

② 一般来说,对同种类型难溶电解质(如AgCl 、AgBr 、AgI 、4BaSO ),sp K 越小,其溶解度越小,越易转化为沉淀。

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不能根据sp K 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三、溶度积规则—离子积在一定条件下,对于难溶强电解质)(s B A n m )()(aq nB aq mA m n -++在任一时刻都有nm m n c B c A c Q )()(-+⋅= (适用对象:任一时刻的溶液)可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c Q )的相对大小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的沉淀生成或溶解情况:sp c K Q >,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 sp c K Q =,溶液为饱和溶液,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sp c K Q <,溶液未饱和,向沉淀溶解的方向进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L mol 5101-⨯时,沉淀就达完全(2011年浙江)13、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

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备MgO 的实验方案:模拟海水中的离子浓度(L mol ⋅)+Na+2Mg+2Ca -Cl-3HCO439.0 050.0 011.0 560.0 001.0溶液NaOH Lmol mL 0.10.13.8250.10=pH C L 模拟海水过滤 ①滤液M沉淀物X.11=pH NaOH 调到固体加过滤 ②滤液N沉淀物YMgO注: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小于511.010mol L --⨯⋅,可认为该离子不存在;实验过程中,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 - +
由 Ksp(Ag2CrO4) = c (Ag )· c(CrO ) , 得 c(Ag ) = -12 1.9 × 10 KspAg2CrO4 -1 -5 -1 = mol· L =4.36×10 mol· L , 2- 0.001 cCrO4 生成 AgCl 沉淀需 c(Ag+)小于生成 Ag2CrO4 沉淀时所需 c(Ag+),故 Cl-先沉淀。刚开始生成 Ag2CrO4 沉淀时,c(Cl-) -10 KspAgCl 1.8×10 = = L-1=4.13×10-6 mol· L-1。 + -5 mol· cAg 4.36×10
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
知识点一、沉淀溶解平衡 1.概念 在 一定温度 下,当难溶强电解质溶于水形 成 饱和溶液时, 沉淀溶解 速率和 沉淀生成 速率
相等的状态。
2.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
(1)溶度积(Ksp):
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离子 浓度 幂的乘积 。 (2)表达式: MmNn(s) 对于沉淀溶解平衡: mMn+(aq)+nNm-(aq),
⑥给溶液加热,溶液的 pH 升高 ⑦向溶液中加入 Na2CO3 溶液,其中固体质量增加 ⑧向溶液中加入少量 NaOH 固体,Ca(OH)2 固体质量不变 A.①⑦ B.①②⑦⑧ C.③④⑤⑦ D.①③⑦⑧
5、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Ksp(AgCl)=1.77×10-10 Ksp(AgBr)=5.35×10-13 Ksp(AgI)=8.51×10-17 溶解度(mol/L):AgCl>AgBr>AgI 结论:同类型的盐若Ksp越小,溶解度越小 不同类型的盐的Ksp不能直接作为溶解度大 小的比较依据。 Ksp(Ag2CO3)=8.45×10-12 溶解度:AgCl<Ag2CO3

2019备考Ksp难溶共话溶度积 聚散两难两依依

2019备考Ksp难溶共话溶度积 聚散两难两依依
= = = =
MgCO3 3.5×10-3
Mg(OH)2 1.9×10-13

Mg(OH)2 + CO2↑
C.ZnS + 2H2O===Zn(OH)2 + H2S↑ D.Mg(HCO3)2 + 2Ca(OH)2===Mg(OH)2↓+ 2CaCO3↓+ 2H2O
10.判断、计算物质的溶解度:
〖练习 16〗已知 25℃时,Ksp (AgCl)=1.8×10-10,则在 1mol/L 的盐酸中 AgCl 的溶解度为 〖练习 17〗一定温度下,试推断氢氧化镁在下列物质中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① 0.1 mol·L-1 AlCl3 溶液 ③ 0.1 mol·L-1 KCl 溶液 ② 0.1 mol·L-1 NH4Cl 溶液 ④ 0.1 mol·L-1 KAlO2 溶液
课题:Ksp—难溶共话溶度积 聚散两难两依依
学号
姓名
一.溶解平衡化学用语:
书写下列物质溶解平衡的方程式和溶度积常数 Ksp 的表达式: AgCl: PbSO4: Cu(OH)2: ,Ksp(AgCl)= ,Ksp(PbSO4)= ,Ksp〖Cu(OH)2〗=
二.溶度积规则
某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任一情况下离子积 Qc 和溶度积 Ksp 的关系:(大多数物质规则如图) ① Qc>Ksp 时,溶液过于饱和,析出沉淀 ② Qc= Ksp 时,饱和溶液,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③ Qc<Ksp 时,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 〖练习 1〗请用化学用语、溶度积规则解释下列事实: ⑴ CaCO3 溶于稀盐酸中:
4
五.冥思苦想 思而不罔 深度练习 觉而不迷
1.已知:25 ℃时,Ksp[M(OH)2]=3.2×10-11,则此温度下 M(OH)2 饱和溶液的 pH 为( A.10 B.10 + lg 2 C.10 + 2lg2 D.10-2lg 2 )

ksp计算公式溶度积定义

ksp计算公式溶度积定义

ksp计算公式溶度积定义
Ksp的计算公式:Ksp(AmBn)=[c(An+)]m·[c(Bm-)]n,式中的浓度都是平衡浓度。

Ksp简称溶度积。

难溶电解质在水中会建立一种特殊的动态平衡。

难溶电解质尽管难溶,但还是有一部分阴阳离子进入溶液,同时进入溶液的阴阳离子又会在固体表面沉积下来。

ksp计算公式
Ksp的计算公式:Ksp(AmBn)=[c(An+)]m·[c(Bm-)]n,式中的浓度都是平衡浓度。

Ksp简称溶度积。

难溶电解质在水中会建立一种特殊的动态平衡。

难溶电解质尽管难溶,但还是有一部分阴阳离子进入溶液,同时进入溶液的阴阳离子又会在固体表面沉积下来。

当这两个过程的速率相等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就达到平衡状态,固体的量不再减少。

这样的平衡状态叫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

Ksp在一定温度下是个常数,它的大小反映了物质的溶解能力。

对于相同数目离子组成的沉淀,溶度积越小越难溶。

Ksp值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随浓度增大而增大。

溶度积(Ksp)和溶解度(S)都可用来衡量某难溶物质的溶解能力,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换算。

溶度积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晶体与溶解在溶液中的离子之间存在沉淀溶解和生成的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将难溶电解质AgCI放入水中,固体表面的一部分Ag+和Cl-在水分子的不断作用下脱离AgCl 固体,与水分子缔合成水合离子进入溶液,此过程称作沉淀的溶解;与此同时,溶液中的水合Ag+和Cl-不断运动,其中一部分受到AgCl 固体的表面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吸引,又会重新结合成固体AgCI,此过程称作沉淀的生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sp1沉淀平衡常数定义1详细解释1Ksp与溶解度关系1溶度积规则1例题讲解1知识战略流程(KSP)知识状态的三维描述K-Model1实施六步骤1沉淀平衡常数定义Ksp沉淀平衡常数(solution product)Ksp简称溶度积难溶电解质在水中会建立一种特殊的动态平衡。

难溶电解质尽管难溶,但还是有一部分阴阳离子进入溶液,同时进入溶液的阴阳离子又会在固体表面沉积下来。

当这两个过程的速率相等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就达到平衡状态,固体的量不再减少。

这样的平衡状态叫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

计算,对于物质AnBm(s)=n Am+(aq)+ mBn-(aq), 溶度积(Ksp)=(C(Am+))^n(C(Bn-))^m详细解释溶度积——K sp 事实证明,任何难溶的电解质在水中总是或多或少地溶解,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通常把在100g水中的溶解度小于0.01g的物质称为难溶物。

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离解的,即溶解多少,就离解多少。

例如,AgCl的离解平衡如下:溶解达到平衡时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AgCl的溶度积:(AgCl)=[Ag+][Cl-],式中各物质浓度均为溶解平衡时的浓度,固体浓度在表达式中不出现。

(solution product)在一定温度下是个常数,它的大小反映了物质的溶解能力。

对于PbCl2,Ca3(PO4)2以及Mg(OH)2等能离解出两个或多个相同离子的难溶电解质,在书写其表达式时,应如同写平衡常数的方法一样,各离子浓度取离解方程式中该离子的系数为指数:PbCl2(Ksp)=[Pb2+][Cl-]2次方。

Mg(OH)2(Ksp)=[Mg2+]·[OH- ]2次方可由实验测得,亦可由△r=-RTln计算,或由其他方法求得。

附录8列出了的值。

溶度积( Ksp)和溶解度(S)都可用来衡量某难溶物质的溶解能力,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换算。

以BaSO4为例:BaSO4难溶于水,在水中饱和后存在下列平衡BaSO4→ Ba2+ + SO42-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知识K=[Ba2+][SO42-]/[BaSO4][]表示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由于BaSO4是固体,浓度看成1,所以溶度积(用Ksp表示)Ksp=[Ba2+][SO42-]但是Ksp值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随浓度增大而增大。

如水在25摄氏度时溶度积为1*10^-13,而在100摄氏度时为1*10^-12。

具体各物质溶度积值,在大学无机化学教材(师大出版社)附录中可查到。

Ksp与溶解度关系AB型化合物s平方=Ksp,AB2型化合物s三次方=Ksp/4AB3型化合物s四次方=Ksp/27以此类推溶度积规则例如:aA+bB→cC反应熵Q=[C]c次方/([A]a[B]b)Q>k反应逆向当Q<k反应正向(K为平衡常数)当K>1正向当K<1逆向K越大或越小反应越彻底例题讲解例已知Ca3(PO4)2的Ksp为2.0×10-29,求:(1)Ca3(PO4)2在纯水中的溶解度;(2)Ca3(PO4)2在0.10mol·L-1Na3PO4溶液中的溶解度。

S=6.2×10-7即Ca3(PO4)2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6.2×10-7mol·L-1。

因为S很小,所以2S+0.10≈0.10=[c(Ca2+)/c]3[c(PO)/c]2=(3S)3(2S+0.10)2≈(3S)3(0.10)2=2.0×10-29S=4.2×10-10即Ca3(PO4)2在0.10mol·L-1Na3PO4溶液中溶解度为4.2×10-10mol·L-1。

与弱电解质的离解平衡一样,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也受同离子效应的影响,结果平衡左移溶解度降低。

又如:AgCl(s) =Ag+(aq)+Cl-(aq)在AgCl(s)的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或AgNO3由于同离子效应,使AgCl(s)溶解度降低。

知识战略流程(KSP)知识战略流程(KSP)是基于组织的业务战略,通过系统梳理组织战略级的知识领域,分析关键知识领域状态,找出相应提升行动计划,从而支撑业务发展的一整套“知识规划”的方法、流程及工具。

KSP方法,即知识战略流程(Knowledge Strategy Process)方法,简称KSP方法。

知识状态的三维描述K-ModelKSP方法中,一个重要的模型是知识状态的三维描述K-Model。

虽然衡量知识状态有许多的维度,但是最具有指导意义的三个维度:1.掌握度(Proficiency)是指组织对该知识的最高掌握水平。

我们需要培养出能够应用知识并付诸于行动的有能力的员工,因此提升专业精通程度是知识管理的目标之一。

2.扩散度(Diffusion)是指组织需要应用该知识的人中大多数人对该知识的掌握水平。

将知识传播到需要它们人的手中是保障业务成功的关键因素。

3.编码度(Codification)是用来衡量知识显性化的程度。

知识的显性化是指对平时的经验、感受、领悟等进行总结和归纳,总结和归纳的结果通过文字、音像、等形式记载下来的过程。

实施六步骤使用KSP方法进行知识规划时,具体包括如下六个步骤:步骤1:确定业务环境与挑战(Specify the business context and challenges)第一步首先选定需要分析的业务范围,明晰该业务背景、环境、战略及挑战等。

KSP可以从组织不同的角度来切入,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可以选择公司、业务单元、部门、流程、产品,甚至实践社区等不同层面来产生知识的策略。

该步骤中,需要与公司高层进行充分地沟通,设定好业务环境的边界,同时为后面KPI的选择打好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织整体战略不清晰的时候,后面的步骤很难操作。

如果一个企业自己的方向还不够确定,其它的分析无疑是空中楼阁。

这一步也可以与情景规划(Scenario Planning)的方法结合,以更好地理解组织未来的趋势及发展。

步骤2:识别知识领域(Identify Knowledge areas in context of case)在解读组织业务环境的基础之上,充分了解组织的战略和业务运作模型,并据此来识别知识领域。

所谓的知识领域(Knowledge Area)系指某专业领域内所有经验、理论、方法论的知识组群,它是能够让人们回答诸如"我知道生产线如何工作"、"我知道如何达到欧洲销售的目标"等问题的经验和Know-how。

在这一步骤,我们使用多种技术来识别知识领域,例如脑图、卡片分类、头脑风暴、分组技术等。

步骤3:确定关键绩效指标(Identify important KPI in the context of the business case)这一步骤中需要识别相关的KPI。

KPI与所选的分析角度及层面有关,建议使用组织正在采用的KPI。

一般来说,KPI不要仅仅局限于财务指标上,可以参考类似平衡记分卡BSC或EFQM模型等。

例如客户满意度、市场份额、品牌形象、新产品开发周期、员工满意度等。

该步骤中还需要收集当前KPI的真实数据及绩效,同时明确未来预期提升的目标。

有时会将步骤3与步骤2综合起来考虑,迭代重复,以期达到最优。

步骤4:给知识领域打分(Score KAs in terms of current and future impact on KPI)接着我们需要结合组织的KPI,找出其中最需要关注的知识领域。

所以我们必须分析各个知识领域对企业当前的影响度是怎么样的,另外需要关注它们对企业未来的影响度是怎么样的。

首先在时间坐标选择上要达成一致,未来是指1、2、3年后还是更长的时间。

再根据二维分析矩阵找出关键的知识领域(如上图中的右上象限里筛选出的关键知识K1、K2及左上象限中的前瞻知识K3),这些知识领域既是对当前影响非常大,同时也是对未来影响非常大。

所以是最需要关注的内容。

步骤5:知识状态PDC分析(Knowledge Areas are assessed in terms of PDC)将选出的最需要关注的知识领域(例如上图中的关键知识K1、K2、K3)按照掌握度(Proficiency)、编码度(Codification)、扩散度(Diffusion)进行详细分析。

我们要组织企业的中高管理层及骨干员工,一起通过研讨、问卷等形式对筛选的最需要关注的知识领域进行打分评估,看看企业目前各个关键知识的掌握度P、编码度C、扩散度D得分是多少,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这些关键知识未来需要的掌握度P、编码度C、扩散度D又分别是多少。

做完上述PCD的分析,我们就知道组织内这些知识领域的状况。

我们可能发现有些重要知识的掌握度很低(例如K3知识),有些重要知识的扩散度很低(例如K2知识),有些重要知识的编码度很低(例如K1知识)。

步骤6:制定行动计划(Formulate KM action plan)最后我们将根据上面分析的结果提出具体的建议行动(Action)。

例如对于K3知识领域,我们是否期望未来要通过努力来提高其掌握度?目前K3掌握度的水平基本上为零,未来的期望要做到专家的级别。

怎么才能实现这个跨越?于是我需要设计一些行动计划(Action)。

例如可以通过引入外来"空降兵"的方式使得K3掌握度P值提升,也可以通过收购兼并某家公司的方式使得K3掌握度P值提升,也可以通过加强自身学习及研发创新方面的投入来提升K3掌握度P 值。

对K3编码度C、扩散度D的分析同理可以进行。

这样经过分析设计出来的行动计划才是有针对性的,才是实实在在的可以执行的。

通过KSP,我们以知识的角度重新审视及诊断组织的发展战略,透过Workshop进行知识目录分析,协助研究企业内部的知识断层,并且建立了知识管理的行动方案。

结果表明,制定的知识管理行动计划,许多其实正好是业务部门年度工作计划的一部分。

殊路同归,这样就保证了知识管理与业务无间地融合在一起。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份与组织有关的知识目录:Knowledge Portfolio一份知识领域清单,透过KPI来评估这些知识对现在及未来的影响透过三个面向来评估这些知识:掌握度、编码度、散播度针对现况与理想进行差异分析:As-is、To-be满足愿景与优先级的行动计划:Action Pl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