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气液矿床

合集下载

矿床原生地球化学晕分带性研究

矿床原生地球化学晕分带性研究
D0I 1.9 9js .0 6 0 9 . 1 . .2 : 0 6 /.s 10 - 9 52 1 40 5 3 in 0 0
矿床原生地球化学晕分带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已引起 了很多研究 者和从事找矿勘探地质工作者的重视 ,可用来判断工作地区异常源的风 化剥蚀程度和对矿体 、矿化进行深部推断和预测。在前苏联地球化学家 A・ ・ A 别乌斯和 C・ ・ B 格里戈 良对原生地球化学晕的分带性及其计算 方法启示下 ,以四川会理岔河锡矿为例进行研究和分析 ,用于勘查地球 化学和找矿勘探工作中。

2 原 生晕分带序 列的计算方法
A ・ .0 A 另 乌斯和 c・ 格里戈 良采用指示元素的分带指数排列原生晕的分带序列。在进行分带指数 B・ 计算时 ,要将晕 的线金属量标准化 ,即在一个被研究 的剖面 内,晕的金属量最大值都要用同一种量级表 示 出来 ,再把其余数据转化成与最大值相适应的数值 。
As 1 一 O,S 一 1 0, B 一 1 b 0 i O, M l O As S — 0 。 、 b、 B 、 i
注 :有 + 为每个 指示 元 素的最 大值 。 者
M 分别乘以其标准化系数 K , o n 得到表 2 所列数据。 3)元 素分带 指 数 的计 算 :将每 个 工程 的线金 属量 被 除 以各 元素 线金 属量 之和得 表 3 。
2 1 年 l 月第 3 卷第 4 01 2 1 期
四川地质学报
V 1 1 o D e 2 1 o3 . e. 0 1 . N4 ,
矿床原 生地球 化学 晕分 带性研 究
邢 利琦 ,刘炳璋
(四川 省地 矿局攀西地质 队,四川 西 昌 6 50 ) 1 00
摘 要 :矿床原 生地球化 学晕的分 带性 ,可 以反映 出成矿 成晕元素在成矿地球化 学过程 中于空间上的积聚规 律 ,对找矿勘探 、深部预 测和矿床剥蚀程度 的判断具有 重要 意义。在此 以岔 河锡矿 为例进行 分析 。主要介绍和 推荐 关于岩浆 气液矿床 原生晕指示元 素分 带方向及分 带序 列的计算方法 ,用于勘 查地球化 学、矿产地质和潜在 资 源量预 测工作 中。 关键词 :原生晕 ;分带 ;指 示元 素;计算方法 中图分类号 :P 3 6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9 5( 0 1 4 0 8 — 4 0 6 0 9 2 1 )0 — 49 0

矿床的分类

矿床的分类

矿床的分类(矿床的分类各种矿床的形成是地壳中分散的各种有用成分,在成矿作用之下得到局部集中富集的结果。

这个局部富集的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因而成矿作用也是多种多样的。

如果从成矿地质作用及成矿物质的来源来考虑,成矿作用可概括地归纳为三大类: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变质成矿作用。

由内生成矿作用所形成的各种矿床,总称为内生矿床;同理,外生成矿作用—外生矿床;变质成矿作用—变质矿床。

采用以成矿作用为主要依据、适当考虑成矿地质环境和尽量能反映成矿物质来源的原则,划分的矿床成因类型如下(表1-6-1)。

表1-6-1 矿床成因分类1.6.4内生矿床内生矿床中的有用组分多来自于岩浆,并且是在其演化过程中与其余组分分离并产生迁移而集中富集成矿的。

岩浆在地下深处时呈熔融状态。

它的组成除作为主体的硅酸盐类物质外,还含有一些挥发性组分以及少量的金属元素或其化合物。

与成矿作用关系最大的是这些挥发性组分。

挥发性组分包括水、碳酸、盐酸、硫酸根、硫化氢、氟、氯、磷、硫、硼、氮、氢等。

这些挥发分的特点是:熔点低,挥发性高,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可以降低矿物的结晶温度,从而延缓其结晶时间;尤其重要的是,它们可以和重金属结合成为挥发性化合物,使这些重金属具有较大的活动性,这就大大地有助于它们的迁移、分离和富集。

根据岩浆化学成分和性质划分,有超基性岩浆、玄武质岩浆(基性岩浆)、安山质岩浆(中性岩浆)、花岗质岩浆(酸性岩浆)四类。

内生成矿根据岩浆成矿作用可分为正岩浆期、残浆期和气液期三期。

正岩浆期:这个阶段是以成岩为主、成矿为辅的阶段。

岩浆期主要形成岩浆矿床。

残浆期:这个阶段也可以说是成岩、成矿平行活动时期。

残浆期主要形成伟晶岩矿床。

气液期:气液期主要形成接触交代矿床和热液矿床。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在岩浆结晶过程中陆续以蒸馏方式从岩浆中析出的挥发性组分开始进入独立活动时期。

随着温度的降低,挥发性组分在物态上将由气体,或超临界流体状态,转化为热液;这个时期称为气水热液期,是形成接触交代矿床和岩浆热液矿床的时期。

热液矿床

热液矿床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热液矿床(1)成矿溶液的来源:成矿溶液或称成矿气液、成矿热液是在一定深度(几至几十千米)下形成的,具有一定温度(一般为50-600℃)和一定压力(一般为n-250MPa)的气态、液态和超临界流体。

其成分以H2O为主,有时CO2占很大比例,常含有CH4、H2S、CO、SO2等挥发性气体成分和K+、Na+、Ca2+、Mg2+、F-、Cl-、SO42-、HCO3-等离子成分。

成矿溶液中还有W、Sn、Mo、Au、Ag、Cu、Pb、Zn等多种成矿元素。

成矿溶液和成矿物质来源是矿床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目前认识一般有四种:a.岩浆热液:岩浆在侵入和喷发过程中,随着温度和压力的下降,硅酸盐熔体不断地结晶,H2O等挥发分就从岩浆中分离出来,形成高温气液。

一些成矿元素倾向富集于气液中,这种含矿气液在岩体边缘和围岩的裂隙中运移,当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时,就可在有利的地段形成矿床。

b.地下水热液:从地表渗透到地下深处的大气降水,可在地下环流中受热并与流经的岩石发生相互作用,溶解岩石中的有用成矿元素,运移至有利的地质环境中沉淀形成各种热液矿床。

c.海水热液:在海洋扩张中心、火山岛弧、大陆边缘及海洋岛屿地区,下渗的海水可沿裂隙到达地壳深部受热形成环流。

环流过程中也可萃取流经围岩中大量的成矿物质,然后通过断裂、火山口或海底扩张脊再流入海中,与海水作用形成热液矿床。

北科大应用地质学课件第8章 内生矿床-3气化-热液矿床

北科大应用地质学课件第8章 内生矿床-3气化-热液矿床
多金属铅锌矿床-湖南桃林铅锌矿床 含金石英脉矿床-小秦岭文峪-东闯金矿
云英岩型钨锡钼石英脉型矿床 -江西大庾西华山钨矿
高温热液矿床的主要类型在 我国有钨、锡、钼等石英脉矿 床和磁铁矿-.赤铁矿矿床。钨、 锡、钼等石英脉矿床多与酸性 侵入岩有成因联系,石英脉中 含钨、锡、钼等有用组分。
多金属铅锌矿床 -湖南桃林铅锌矿床
含金石英脉矿床-小秦岭文峪-东闯金矿 1 区域地质图
矿区地质图
石 的英 扩脉 容矿 空体 间与 关断 系裂

石 的英 扩脉 容矿 空体 间与 关断 系裂

围岩:
P
条带状混合岩(H)、
斜长角闪岩(P)
含金石英脉中围岩角砾
H P
含金石英脉产状
含金石英脉较厚 的部位产状
含金石英脉产状局 部富方铅矿地段
金矿物显微照片(相片边长约1mm)
2 地下水热液矿床
(1)一般特点 1)成矿与岩浆活动关系不密切; 2)受地层、岩性(岩相)控制; 3)矿石成分简单; 4)围岩蚀变弱; 5)成矿温度低(常小于200°C)
(2)主要矿床类型及实例
湖南锡山锑矿
云南金顶铅锌矿床
贵州万山汞矿
地下水热液矿床 -湖南锡矿山锑矿
云南金顶铅锌矿床
贵州万山汞矿
思考
7. 岩浆矿床的成矿方式主要有哪两种?其特点如何? 8. 岩浆矿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9. 伟晶岩矿床的带状构造特点。 10. 成矿溶液的来源有哪几种? 11. 气水热液的成矿方式主要有哪两种? 12. 什么叫围岩蚀变?复习主要的围岩蚀变类型及有关
找矿标志意义。 13. 什么叫矽卡岩矿床?复习矽卡岩矿床的赋存条件及
(1)一般特点 1) 矿床与花岗岩类关系密切 2)断裂裂隙构造控制,后生矿 床;

矿山工程技术:矿产学试题六

矿山工程技术:矿产学试题六

矿山工程技术:矿产学试题六1、单选云英岩化通常与钨、锡矿产有关,它是()蚀变的产物。

A.高温热液;B.中温热液;C.低温热液;D.超低温热液正确答案:A2、判断题划分成矿阶段的主要依据是矿物组合的明(江南博哥)显差异。

正确答案:错3、填空题分异完好的伟晶岩一般可分为边缘带、()、中间带和内核。

正确答案:外侧带4、问答题矿体产状包括哪些内容?正确答案:包括:a矿体的空间位置(走向、倾向、倾角、倾伏角和侧伏角)b矿体埋藏情况(露天矿体和隐伏矿体)c矿体与地层层理的空间关系d矿体与构造的空间关系e矿体与岩体的空间关系5、名词解释海绵陨铁结构正确答案:在晚期岩浆矿床中,呈他形晶的金属矿物胶结了早期形成的结晶完好的硅酸盐矿物,形成“海绵陨铁结构”。

或在岩浆冷凝过程的晚期阶段,在矿化剂的影响下,有用矿物较硅酸盐矿物从岩浆中晶出较晚,矿石矿物主要是金属矿物充填在硅酸盐类矿物颗粒间或胶结硅酸盐矿物,形成海绵陨铁结构。

6、名词解释金铀砾岩矿床(石英砾岩金铀矿床、兰德型金矿)正确答案:矿床产于成分较单一的砾岩层中,这些砾岩位于太古代花岗岩-绿岩带。

含矿层主要为磨圆度较好的砾岩,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黄铁矿、晶质铀矿、自然金和黏土矿物等。

7、名词解释(最低)工业品位正确答案:指在当前科学技术及经济条件下能供开采和利用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

只有矿段或矿体达到工业品位才能作为工业储量,被设计和开采。

8、单选斑岩铜矿床最典型的矿石构造是()构造。

A.块状;B.条带状;C.细脉-浸染状正确答案:C9、问答题简述气水热液矿床的充填矿床特征。

正确答案:1)矿体形态多为脉状,取决于原有构造容矿空间;2)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3)矿石成分与围岩差异较明显;4)具单向生长的带状,晶族状、梳状等典型构造;5)围岩蚀变不发育。

10、名词解释离子吸附型REE矿床正确答案:主要产于含稀土矿物的花岗岩、碱性岩、碳酸岩及火山岩的风化壳中的一种矿床。

岩浆成矿期次的划分

岩浆成矿期次的划分

立志当早,存高远
岩浆成矿期次的划分
根据岩浆侵入时的演化特点及相应的成矿作用可分为正岩浆期、残浆期和气液期三种。

一、正岩浆期
这个阶段是以硅酸盐类矿物成分从岩浆中结晶析出形成岩浆岩为主的阶段;此时,挥发性组分相对数量很少并且是均匀地“溶”于硅酸盐熔浆之中,只在本阶段末期,大部分硅酸盐类矿物已经结晶析出之后才开始活动,在矿床形成上起显著作用。

总之,这个阶段是以成岩为主、成矿为辅的阶段。

二、残浆期
这是大部分硅酸盐类矿物已从岩浆中结晶析出成为固体岩浆岩之后,残余下来的那部分岩浆——残浆进行活动的时期。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挥发性组分的相对数量已大大增加,并和硅酸盐类熔浆混溶在一起进行活动。

挥发性组分相对集中而产生的内应力,有助于残余的硅酸盐熔浆侵入到周围已固结岩石的裂隙之中,并在挥发性组分的作用之下,形成了伟晶岩脉。

伟晶岩脉本身常常具有一定的工业意义,其中又往往含有由挥发性组分所形成的有用矿物,所以伟晶岩脉可以认为同时具有既是岩石又是矿床的双重意义,因而这个阶段也可以说是成岩、成矿平行活动时期。

三、气液期
在上述两个阶段之后,岩浆中大部分造岩组分已固结成为岩石,造岩阶段已经完成,从而进入到岩浆期后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在岩浆结晶过程中陆续以蒸馏方式从岩浆中析出的挥发性组分开始进入独立活动时期。

随着温度的降低,挥发性组分在物态上将由气体,或超临界流体状态,转化为热液;这个时期称为气水热液期,是形成矽卡岩矿床和岩浆热液矿床的时期。

当气液从母。

《矿床学》课件-第三章_伟晶岩矿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矿床学》课件-第三章_伟晶岩矿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有时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工作的需要可进一步细分为多个亚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矿床学 Ore deposit geology
伟晶岩矿床的分带
(4)内核: 位于伟晶岩体的中心部位,常由结晶粗大的石英和长石组成,或仅由
石英以及电气石、锂辉石等组成致密块状内核。有时亦可构成晶洞,可有 质量较好的水晶产出。
母面积宽达30平方㎡。锂辉石晶体长14米。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矿床学 Ore deposit geology
结构
又如,我国新疆发现重约60吨的绿柱石晶体,36.2吨的锂辉石以 及9吨的铯榴石晶体。
江苏北部东海县1958年挖到3.5吨的大水晶,83年又挖到3吨大水 晶。
因此平常人们指的“伟晶岩矿床”一般指的是“花岗质伟晶岩矿床”。 此外,变质过程和混合岩化过程中还可形成“变质伟晶岩矿床” 和 “混合岩化伟晶岩矿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矿床学 Ore deposit geology
二 伟晶岩矿床的特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矿床学 Ore deposit geology
1.结晶作用
即在伟晶岩和伟晶岩矿床形成的早期,挥发份逐渐增多,在挥发份的影 响下残余的熔浆保持为液体状态,构成所谓“花岗伟晶岩岩浆” 。当温度 下降质800℃时,长石、石英、云母等主要矿物便从伟晶岩浆中结晶析出, 构成伟晶岩脉的主体。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热液矿床概论-知识点3-气水热液矿床成矿作用的主要方式

热液矿床概论-知识点3-气水热液矿床成矿作用的主要方式
WO2CI2+ 2CaCO3==CaWO4 + CaCI2 + 2CO2
中国地质大学
(3)围岩的岩性和构造
由于围岩的化学活泼性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含矿气液对不同化学成分和性 质的围岩所发生的交代作用常有很大的差别。例如化学性质活泼的灰岩远比页岩 和砂岩更易遭受交代。同样,碳酸盐质胶结的砂岩(钙质砂岩),远比硅质胶结 的砂岩易于交代。所以成矿气液在流经各种围岩时,会发生十分明显的选择性交 代。
中国地质大学
2.交代作用及交代矿床
1) 概念: 热液(流体)与围岩发生化学反应或置换作用称为交代作用。由交代作用造 成矿质的聚集而形成的矿床称为交代矿床。 交代作用的特点:
(a)原矿物的溶解与新矿物的沉淀同时进行; (b)在交代过程中岩石始终处于固体状态; (c)交代前后岩石体积基本不变。
交代作用发生的基本条件: 围岩化学性质活泼;有组分浓度差或压力差; 热液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温度和压力条件)。
中国地质大学
充填作用形成的矿石构造
角砾状构造
环状构造 中国地质大学
充填矿床中的矿石构造
(1)梳状构造;
(2)鸡冠状构造;
(3)角砾状构造
中国地质大学
充填矿脉特征
各式各样的裂隙脉 A-囊状矿脉;B-透镜状矿脉;C-席状脉;D-雁行状 矿脉;E-链环状矿脉。
充填脉中矿物的生长情况 1-脉壁;2-石英晶体;3-闪 锌矿;4-紫水晶;5-晶洞
中国地质大学
气水热液矿床成矿作用的主要方式
五、气水热液矿床的形成方式
热液矿床形 成方式
充填作用 交代作用
充填矿床 交代矿床
中国地质大学
1.充填作用及充填矿床
1)概念: 含矿气水热液在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围岩中流动时,基本上不与围岩发生物 质成分的交换,主要是由于物化条件的改变,使热液中的成矿物质直接沉淀于已 有的各种裂隙和孔隙内的作用,称为充填作用。 由充填作用方式形成的矿床称为充填矿床。 充填作用发生的基本条件: 围岩化学性质不活泼; 围岩中有裂隙或孔洞; 矿质的沉淀受物理化学条件影响,没有明显化学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50‰);δ18OH O= 5.5‰~9.5‰(或
2
δ18OH O=6‰~8‰)。
2
H-O同位素与初生水相似,CO2 、 Na+ 、 K+ 、 Si4+、
Al3+ 、 SO42-、Cl-有所增加。
2.初生水,或原生水,或“地幔热液”:
指直接来源于上地幔“去气作用” (“脱气”,
“除气”)所形成的气水热液。 这种气液从未参加过水的循环作用,在地球形成时
石、黑钨矿等基本上也是不溶于水的。那么,要形成硫化物矿床,
就需要多得不可估量的海水,例如有人估算过要想沉淀几吨硫化铜 矿石,就需要整个地中海那么多的海水,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4.气水热液中成矿物质沉淀的原因
成矿物质在气水热液中经过一定距离搬迁之后,
如果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或者溶气液的成 分和性质发生了改变,气水热液体系的化学平衡就会 被破坏,因而其中被携带的成矿物质就会呈各种形式 沉淀集中,形成各种金属硫化物及氧化物等。引起成 矿物质沉淀富集的原因有:
2
5.混合水
指上述各种水溶液不同程度、不同比例的混合。由于水、岩石 间的同位素交换反应,水的δD和δ18OH2O 均有变化。
(三)气水热液的运移及其矿质的沉淀:
1.气水热液运移的原因:
大多数热液矿床是自下而上运移的热液形成的。引
起气液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压力差:
内压力:
溶液依靠自身的力量,打开通道而发生上升运移, 即处入地下较深处的矿液由于其本身的内压力推动,热 液沿着各种大小裂隙、破碎带运动。
(二)气水热液的来源
气水热液的来源 是这类矿床的一个重 要问题。由于其来源 十分复杂,因此人们 曾提出过多种看法, 争议较大。这个问题, 也是人们目前大力研 究的一个课题。 气水热液的来源 可分为五种基本来源
岩浆水 热 液 类 型 初生水 变质水 地下水 混合水
资料表明,成
矿的热水溶液是多
组分体系,其来源 是多途径,类型是
图中主断裂为导矿 构造,次级断裂为“配 矿构造”控制矿体形态 的构造为容矿构造,导 矿构造与配矿构造合称 为运矿构造” 。这些 构造一般为成矿前构造 或成矿间构造。这些类 型的构造主要影响矿液 的运动,并形成成矿作 用的多期多阶段性(因 为是构造薄弱环节,多 次活动,而造成矿液的 多次运动)。
断裂控制了气液的流通通道
这种地下水热液在循环流动过 程中,不断发生“水-岩反 应” ,从围岩,矿源层,甚 至从已形成的矿床中溶解萃取 大量成矿物质以及盐类,形成 含矿热卤水或含矿热液: 水→热水→热卤水→含矿热液 (含矿热卤水)
③ 海水
海水也属于大气 降水一大类,但海 水中的化学组成显 然与地表的大气降 水不完全一样。海 水的含盐水度约为 3.5WB%NaCl , 海 水 沿着海底的深大断 裂下渗到洋壳深处, 形成环流热液。
多种多样的,而且
不同来源和成因的 溶液常常是相互掺
杂混合。从根本来
讲,几乎气水热液 均通过火山作用来
自于地球内部,
不同来源的水有不同的氢、氧同位素组成
1.岩浆水:
这主要是指硅酸盐熔浆在侵位后发生的冷凝分异作用 过程中,所形成的“岩浆气水”。因此这类气液来自岩浆。
岩浆是一种成分很复杂的流体,它主要由硅酸盐、氧
液态物质。
岩石圈内气液的产生与循环
2、气液的主要成分
①主要组分:H2O,水。 ②挥发份O、CO2、H2S、SO3、HCl、HF; ③盐类物质:K、Na、Ca、Mg、Ba、Sr等的硫 酸盐SO2-4),氯化物(Cl-),氟化物(F-),硼酸盐 (B)等。 ④成矿元素: ——亲铜元素Cu、Pb、Zn、Au、Ag、Sn、 Sb、Bi、Hg。 ——过渡元素Fe、Co、Ni、Mn、W、Mo、 Be、TR、U、In、Re。
地幔去气作用
3.变质水,或称“花岗岩化热液” :
当地壳(即硅铝层)中的非花岗岩类岩石,如沉积 岩,火山岩等,在变质作用过程中以及在花岗岩化和再熔 化作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矿热液,即“变质热液”。变 质热液的同位素组成变化很大,受原岩成分的制约。但典 型 的 区 域 变 质 水 的 δD 变 化 范 围 为 -20‰ ~ -65‰ , δ18OH O=5‰~25‰。
另外,含盐度很高的含矿溶液因密度较大而下沉,驱 使密度小的流体上升。这样产生的密度差也能推动含矿热 液的运移。
浓度差、密度差、热差引起气 液流通循环
2.气水热液运移的通道:
气水热液的运移通道主要是岩石中的区域性大断层、区域 性大裂隙,以及巨大的渗水层,亦称“导矿构造”。
而在这些巨大断层的旁侧,呈分枝的次一级的裂隙,断 裂则容易被矿液充填,以致沉淀堆积成矿物质,形成矿体, 亦称容矿、储矿、含矿构造。
x0 to x1000 ppm Cu, Pb, Zn, Fe 0.x to x1ppb Au, Ag, Hg
硫化物溶解度 的影响因素
脉石矿物的溶解度与 影响因素
⑵ 成矿元素的迁移形式
①络合物的形式:
什么叫络合物?
由一个简单的离子和几个中性分子(或在溶液中能独立存在的离 子)结合而成的复杂离子叫络阴离子,含有络阴离子的化合物叫络合 物,如: 3NaCl+FeCl3=Na3[FeCl6] 式中的Na3[FeCl6]即为络合物。气水热液可以呈络合物形式从岩 石,矿物中萃取金属元素。大多数络合物的溶解度很大,如AgSH比Ag 的溶解度大109~1012倍。 络合物还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在溶液中能长距离搬运,而不致 于在中途发生水解和沉淀。金属络合物还可溶于气体中,使许多成矿 元素以气体状态迁移。实验证明,许多金属如Nb. Ta.W.Sn.Be.Fe.Cu.Pb.Zn.Au.Ag. Hg. Sb.U 等均能以络合物形式在热 液中迁移。而一些挥发组份、如卤族元素、HS—、S2-、O2—、CO32- 等可 构成络合物的配位体
期就已经存在。
一般通过测量上地幔硅酸盐的H-O同位素组成来推断 “初生水”的组成其氢氧同位素为: ——δD=-48‰(或-70‰~-30‰), ——δ18OH2O=7‰(或6‰~8.5‰)。 成分中CO2含量很高,可达78.54%,且常见纯CO2(占 100%)的包裹体,其中金属元素以富含Fe,Mg,Mn为特征。
也是压力差所产生的运移,大多数矿脉,如阿尔卑斯型Pb,Zn矿脉, 被认为是这样形成的。
构造压力引起流体 流动
②密度差:
原始成因的多种溶液,若它的密度不同,产生密度
差引起物质的对流。另外,局部热源,如地壳深部的岩浆
热能或变质热能,地幔梯度等能造成含矿热液的密度差,
引起对流循环,从而使密度小的上升。
海水热液及其成矿模式
海水可以在海底岩石中下渗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然后变
成上昂热液,在深部的环流过程中,可以与所途径的岩石发生水 岩反应,变成含矿热卤水,然后沿着海底断裂上升至海底,形成
海底喷发和海底“烟囱”。 近代海水的δD和δ18OH O 都近于0‰(或均为1‰±5‰)含 SO42-,盐度3.5%。
一些高温热液矿床,矽卡岩矿床中含有多量F,Cl等气成矿物。 矿物气液包裹体的研究表明,含矿热液是一种含盐度较高的K,Na氯化 物溶液。重金属的简单卤化物具有高挥发性和溶解度。因此有人认为 许多金属元素呈卤化物形式搬运的。
③以胶体的形式 :
由于在热液矿床中,发现有矿石的胶状构造,因此许多地质 学者认为成矿物质在热液中是呈胶体状态被搬运的。同时实验证明,
金属硫化物在胶体溶液中的含量比它在真溶液中的溶解度大100万倍。 而且胶体溶液的形成条件,几乎可以在任何温度、压力条件下产生。 在气水热液成矿过程中,SiO2 ,Fe(OH)3 ,Au,Ag,Pb,Zn等硫 化物或其它化合物均能以胶体状态迁移。金矿:黄铁矿型金矿,石 英多金属脉型金矿,斑岩型金矿,矽卡岩型金矿,石英脉金矿中均 有产出。石英,硫化物,硅酸盐,碳酸盐,铁的氧化物等均可作为 胶体金的载体矿物。
化物和挥发份组成。其中挥发份约占5~10%,且以水为主。 在高温时,岩浆是一种均匀的熔融体,但随着温度 逐渐下降,压力降低,这时熔浆中的水等挥发份逐渐集中, 于是形成了高温的含矿气水热液。
岩浆水产生和 喷发
岩浆水的特征
人们不可能直接识别岩浆水,但通过氢-氧同位素的计算 可以确定岩浆水的参与: δD=-80‰~-40‰(δD=-
外压力:
当构造运动发生时则可产出大量断层,勾通了地壳深处岩浆
活动的地区或地下深处汇集在一起的热液区,促使深处的热液在地 表不同部位压力差的驱使下向减压方向运移。
虹吸作用:
当构造形成大量裂隙时,尤其是那些隐伏于地下并未与地表勾 通的裂隙,开始形成张口,此时裂隙中处于真空状态,产生负压力,
从而能吸取周围的含矿热液(虹吸作用),并产生沉淀。这实质上
第三章
气水热液矿床

气水热液矿床及成矿总论
一、气水热液矿床及成矿总论
(一)概述
1、定义:大量的地质资料表明,在内生成矿作用过程
中,除了有在岩浆结晶的主要阶段形成的岩浆矿床、和在岩浆 结晶之后形成的伟晶岩矿床之外,在地壳中还有另一大类矿床,
即与各种成因的气水热液有关的“气水热液矿床”。
所谓“气水热液” ,指在地壳一定深度下(几-几十公里) 通过各种方式形成的具有较高温度和压力、以水为主的气态和
2
变质水的形成作用
变质作用与脱气(水)
4.地下热卤水,或称地下水热液
又可分成两个亚类:同生沉积溶液和后生下渗溶液。 ① 同生沉积水
——又叫同生水;
——建造水(地层水): 是指在沉积物形成时一起被埋入在沉积物中或在成岩过
程中产生的溶液,这些溶液在沉积物固结成岩之后或成岩期
后的挤压作用而汇集在一起形成“囚水” ,“封存水” , “建造水(地层水)”。 按照沉积背景的不同,又可分为海成溶液和陆成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