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创新驱动发展》知识点(2018人教部编版).docx

合集下载

中考道德与法治《创新驱动发展》基础知识复习

中考道德与法治《创新驱动发展》基础知识复习

中考道德与法治《创新驱动发展》基础知识复习【一句话必背】1.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让生活更美好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4.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5.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把建设重心转移到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6.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7.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8.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9.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10.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问答题梳理】1.怎样正确认识创新?(1)生活处处有创新。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我国为什么需要创新发展?(创新对国家的重要性)(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心。

(3)创新是国家命运所系,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4)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5)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3.我国的科技现状?(科技国情)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不足:但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3.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克争的决定性因素。

(2)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九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教学设计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创新。

教学难点:创新的重要性。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腊梅花开枝头,画眉回眸而栖2018年12月,成都某小区内,53岁的老何与搭档花了近4个小时在小区中庭的大草地上“画”出一幅银杏新作——腊梅花开枝头,画眉回眸而栖。

老何是该小区的绿化养护工。

去年他们创作的多幅“银杏画”曾在网络热传,获赞无数。

“先打点,用扫把比尺寸,画线,再铺上叶子。

”完毕,他会到住宅12楼的一套闲置住房内,站在窗台边仔细看上一阵,“发现有些地方不对还要再下去修改。

”今年,老何已创作了七八幅银杏画,比如“运动健身”“低碳出行”“绿色骑游”等健康向上的“银杏画”。

小区里的业主们纷纷称赞老何“心灵手巧有创意”。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感受创新(一)从个人生活层面认识创新◆创新的表现形式和特征1.活动——探究与分享P14:通过废旧物品重新利用的四个例子,创设创新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生活处处有创新,调动自己的创新体验,体会创新的乐趣。

在生活中,你有过哪些利用废旧物品的创意?你对创新有了哪些初步认识?提示:(1)学生自由回答。

(2)生活处处有创新。

创新不仅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具有独特性,是区别已有的。

◆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2.展示图表:从创新的方式、领域、产生和主体等方面进一步认识理解创新,并结合生活实际,分别举例说明。

提示:①方式:网上购物、外卖、共享等是“无中生有”;②领域:文化(《经典咏流传》)、法律(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监察法)、科技等;③产生:青蒿素的发现、克隆猴出生是建立在量变上的质变;④主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

◆创新带给我们积极的情感体验3.活动——探究与分享P15:通过生活中的四个创新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创新给自己带来的情绪情感体验,理解创新的内涵,认识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1)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创新故事的特点以及人物的情绪情感体验:这四幅图片分别讲述了怎样的创新故事?故事中的人物体验到了什么?(2)故事分享。

初三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专题 创新驱动发展-1教学设计

初三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专题 创新驱动发展-1教学设计
2020年秋季
课题
专题:创新驱动发展
教科书
书名:《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8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梳理学科观点理解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义和如何用创新引擎驱动发展。
教学重点:能够应用学科观点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能够应用学科观点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
教学环节一:知识梳理
教学环节二:学以致用
第三环节:课堂小结
老师讲明专题学习通过知识梳理和学以致用两个环节完成。学生做好进入课堂学习准备。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知识梳理,并尝试总结学科观点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会发现本课的核心概念是创新。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我们可以从不同维度来理解创新。首先,我们从生活维度上感受创新,基本学科观点包括: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从时间的维度感受创新,基本的学科观点包括: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时代呼唤创新;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本课还从个人、社会、国家层面来解读创新。例如,对创新的意义的解读:对个人而言,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创新对人类社会的意义表现为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在国家层面上的意义表现为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本环节主要内容是将学习到的学科观点在生活情境中应用解决实际问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我们学习了学科观点后可以应用在观点辨析答疑解惑解读新闻事件阅读材料解决问题联系自身应用学科观点解答问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将学习的观点应用在真实的情境下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的解读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的解读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的解读清城区松岗中学朱世尚一、《创新改变生活》(一)《感受创新》1、创新的内涵?(怎样正确认识创新?是什么)(1)生活处处有创新。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为什么说创新是引擎?)(1)从人类社会来看: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从国际竞争来看: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从国家命运来看: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三个关系到:创新关系到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系到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关系到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4)从国家改革开放来看: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5)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来看: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创新永无止境》1、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是怎样的?(1)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不足: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某些重要领域:世界前列;整体上:不强、不高、不足)2、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走向共同富裕》(一)《改革进行时》1、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由什么决定的?)①由我国国情决定的。

统编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知识梳理

统编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知识梳理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创新驱动发展①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②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③是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④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期,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改革在创新中提升品质,走向富强;⑤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4、建设创新型国家1、含义: 3、我国科技现状2、意义(1)个人:(2)社会①带来惊喜,获得成就感;②点燃激情,让生命充满活力;③创新改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超越自我;→ 成绩不足 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整体上看,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

措施(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3)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制环境(4)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①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②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原因:A.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B.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词语的,企业不能只跟别人走,要自强奋斗)③弘扬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初中毕业道德与法治总复习精讲 第一篇 考点梳理 固本夯基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初中毕业道德与法治总复习精讲 第一篇 考点梳理 固本夯基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3.知识、技术、制度三个领域中创新的作用。(P16)
※4.为什么要发挥创新的引擎作用?(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P14~20)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 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2)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3)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 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2021 武汉 18B;2020 武汉 18B)
考点 1:创新改变生活 1.创新与生活的关系。(P15~17)(2021 恩施 1B,随州 23③④) (1)生活处处有创新。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4)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创新对个人的影响。(创新带给我们的积极情感体验)(P16、28) (1)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2)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3)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 能,超越自我。 (4)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8.保护知识产权的实质及做法。(P27) 实质: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 做法:(1)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2020 黄石 14④)(2)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 自己的权益。
列举公民保护知识产权的具体做法。(P27) (1)学习相关法律,如民法典、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 (2)拒绝购买盗版产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3)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 (4)发现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要积极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等。
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情境链接:“奋斗者”号创造中国载人深潜纪录、 “嫦娥五号”月球取壤、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天问一号” 登陆火星等。)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 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 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教材,主要围绕创新的重要性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创新对生活的改变,认识到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教材内容丰富,案例鲜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创新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创新的理解较为片面,认为创新只是科学家的事情,与自己生活关系不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创新的概念、意义和作用,学会从生活中的例子中发现创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创新的兴趣,培养他们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创新的概念和意义。

2.创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创新。

2.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创新案例,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创新案例,深入理解创新的作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创新案例资料。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思考题。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创新产品,如智能手机、扫码支付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产品为什么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创新在哪里?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创新案例,如高铁、支付宝等,让学生了解创新的意义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创新现象,并讨论其创新之处。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5分钟)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创新对生活的影响,并回答以下问题:创新为什么会改变生活?创新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5.拓展(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我国在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讨论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 教材解读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 教材解读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改革与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 总体上看,改革激发创新,创新促进改革。具体来讲: (1)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 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 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 成果。
现阶段,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是什么 (1)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联系热点:中国空间站 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天 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北斗三号全球定位系统、“神舟” 系列飞船、天宫二号、“蛟龙号”深潜器、“墨子号”卫 星发射成功、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水上首飞成功、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
(3)从国家发展的角度:①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 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 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②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国家 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 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③创新是一个 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 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国家命运所系、改革开放的
创新
例4\[2020·江西·21(2)\]在磨难中成长,在磨难中奋起。 返校复学后,小云所在班级开展了以“众志成城战疫情” 为主题的系列课程。 【创新思路谋发展】道德与法治课上,小云播报了一则新 闻: 2020年4月19日,8名驻村第一书记为丰城冻米糖、安远红 心蜜薯、高安腐竹等扶贫农产品“直播带货”,当天销售 额达610余万元。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直播带货”模 式顺应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成为破解农产品因 疫情影响而滞销等问题的“快捷键”,也为各地推动脱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创新驱动发展》知识点(2018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创新驱动发展》知识点(2018人教部编版)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1.怎样正确认识创新?
(1)生活处处有创新。

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
惯常看法。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为什么说创新是引擎?)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
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
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轴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2
(4)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
精神。

改革创新推
动中国走向富强。

(5)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
改革发展成果。

3.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1)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不足: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
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4.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1)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
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5.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的重要性)
(1)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的根本途径。

(3)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6.我国为什么要鼓励万众创新?
(1)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
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3)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4)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社,让生活更美好。

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
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