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达标练习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练习题(无答案)课件.doc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练习题(无答案)课件.doc

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知识点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是:例题 1.含硫40g 的煤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是多少?①设设未知量解:设含硫40g 的煤炭完全燃烧时生成注意: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g注意:②写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S+O2 S O232 64③标 1.相关物质的化注意: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40 x32 40g64 x 2.已知量和未知量x=80g答:含硫40g 的煤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④列列比例式注意:化硫的质量为80g。

⑤答简明写出答案注意:根据化学方称式的简单计算类型题类型一:已知反应物质量求生成物质量例题1.加热分解12.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设①解:写②标③列④答⑤类型二:已知生成物质量求反应物质量例2. 若要生成80g二氧化硫,则需要参加反应的硫的质量是多少?类型三:用一种反应物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例3. 4g 氢气在空气气中充分燃烧,消耗氧气质量是多少?水多少克?同时可得到氢气多少克?1基础训练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物比铁丝质量增加了B、因为“质量守恒”,所以镁带完全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的质量一定等于镁带的质量C、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后剩余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前混合物的总质量,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16.8g 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铁的质量增加( )A.6.4gB. 23.2 gC. 5.6 gD. 3.2g3. 有反应:8A+3B2=C2+6D(其中A、D是化合物,B2、C2 是单质).若13.6g A与21.3g B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2.1g D,已知C2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14 B.16 C.32 D.35.54. 相同质量的氢气(H2),甲烷(CH4) ,一氧化碳(CO)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 )A.一氧化碳最多,氢气最少B. 氢气最多,甲烷最少C. 氢气最多,一氧化碳最少D. 甲烷最多,一氧化碳最少5. 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270g,则需要氢气的质量是多少?6. 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将16g 高锰酸钾放在试管里加热制取氧气,反应一段时间后,他称得剩余固体物质为14.4g 试求:(1)生成氧气的质量(2)剩余固体物质中含有锰酸钾的质量?7. 氢化锂(LiH)为玻璃状无色透明固体,军事上用作氢气发生来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LiH + H 2O="LiOH" + H 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同步练习

2019-2019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如下图:2个甲分子反响生成1个乙分子和3个丙分子 ,那么以下判断不正确的选项是〔〕A. 1个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 B. 该反响属于分解反响C. 乙物质属于单质D. 反响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2.某密闭容器内有X、Y、Z、W四种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响 ,测得反响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反响后X的质量为8g B. Z与W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是1:1C. 该反响的反响物只有Z D. 参加反响的X与Z的质量比是2:33.现有MgO和Mg的混合物6.4g ,将该混合物参加100g某稀硫酸中 ,恰好反响 ,把反响所得溶液蒸干 ,得到固体24g.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生成H2的质量为0.2g B. 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C. 反响过程中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改变D. 反响前后溶液中水的质量保持不变4.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铜和氢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中参加10%的稀硫酸 ,恰好完全反响 ,再往反响后所得溶液中参加过量的铁粉 ,充分反响后过滤 ,将得到的固体洗涤枯燥后称量 ,比原来铁粉的质量增加了0.4g.那么所用稀硫酸的质量是〔〕A. 50gB. 49gC. 98gD. 19.6g5.取镁、碳酸镁组成的固体混合物20.4g ,放入325g稀硫酸中 ,恰好完全反响 ,得到5.4g气体和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 ,那么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A. 4.8gB. 9.6gC. 13.6gD. 16.8g6.CO2和CO的混合气体3.6g与足量灼热的氧化铁充分反响后 ,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80克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吸收 ,测得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4.4克 ,那么原混合气体中CO质量为〔〕A. 4.4gB. 2.8gC. 1.4gD. 0.8g7.〔2019•怀化〕如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 ,能用该图表示的化学反响是〔〕A. 2H2+O22H2O B. C+CO2CO2C. H2+Cl22HCl D.2CO+O22CO28.某化学反响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考试试题: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训练30题(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考试试题: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训练30题(无答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训练题30题1.镁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Mg+O2点燃2MgO,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4.8g镁和3.2g氧气反应生成8g氧化镁B.5g镁和3g氧气反应生成8g氧化镁C.3g镁和5g氧气反应生成8g氧化镁D.3.2g镁和4.8g氧气反应生成8g氧化镁2.10g细铁丝在充足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A. 约等于10gB. 一定小于10gC. 一定大于10gD. 一定等于10g3.3克镁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得氧化镁()克A.10 B.6 C.5 D.124.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A.(A+B-C)克B.(A-B-C)克C.(A+B+C)克D.(A+C)克5、已知反应A+BC+D且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4∶3,若反应后生成C和D质量共2.8g,则消耗的反应物B为()A.0.3g B.0.9g C.1.6g D.1.2g6.9.6g镁可与()氧气完全反应.A.3.2gB.6.4gC.8gD.9.6g7.16g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SO2的质量为()A.8gB.16gC.24gD.32g8.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A.2:1 B.4:8 C.1:8 D.1:169.电解54克水,可得到氢气()A.6克B.3克C.1.5克D.8克10.化学反应:A+B=C+D,5克A跟2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克C。

现要制得30克D,则所需A的质量为()A.20克B.25克C.30克D.35克11.4克氧气可跟()克氢气完全反应。

A.1 B.0.5 C.2 D.412.电解水的反应中,H2、O2与H2O的质量比为()A. 1∶16∶9B. 2∶16∶9C. 1∶8∶9D. 2∶1∶213 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最多的是()A. PB. H2C. SD. C14.4g氢气和34g氧气充分燃烧后,生成水的质量为()A. 32gB. 36gC. 38gD. 以上都不对15.一定量的木炭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是()16、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试推断该密闭容器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A. 分解反应B. 化合反应C. 化学反应D. 以上均有可能17、将25gA与5gB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含有10A,11gC,还有另外一种物质D。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综合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综合练习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综合练习1.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若还原8克氧化铜,需要通入氢气的质量为()A.等于0.2克 B.小于0.2克 C.大于0.2克 D.无法判断2.磷在氧气中反应会生成五氧化二磷,在此反应中,磷、氧气、五氧化二磷三者的质量比是()A.9︰8︰17 B.27︰32︰102 C.27︰32︰43 D.124︰160︰2843.在A+2B=C+D中,8gA跟足量的B反应,得到6gC和10g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A.4g B.8g C.14g D.19g4.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A.H2 B.Mg C.Fe D.C5.加热16克高锰酸钾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1.2克,则剩余固体是()A.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B.锰酸钾C.锰酸钾和高锰酸钾 D.锰酸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6.将28g某金属M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完全反应后生成MCl2型的化合物并放出氢气1g,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14 B.28 C.42 D.567.电解水的反应中,H2、O2、H2O三者的分子数之比是()A.2︰16︰18 B.2︰1︰2 C.16︰2︰18 D.1︰1︰18.甲、乙两同学,各用13g锌跟足量的酸反应制取H2,甲选了稀硫酸,乙选了稀盐酸,则甲、乙两同学制得的H2的质量为()A.甲多 B.乙多 C.甲、乙一样多 D.无法知道9.等质量的硫和镁与足量的氧气反应,生成物的质量分别为mg 、ng ,则m 和n的关系正确的是()A.m=n B.m < n C.m > n D.无法判断10.56g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A.lg B.10g C.2g D.0.5g11.用铁和铝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若各得AgH2,则用去的铁和铝的质量比是()A.1︰3 B.3︰1 C.28︰9 D.4︰312.碳在氧气中燃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8g碳和14g氧气反应生成22g二氧化碳B.12g碳和10g氧气反应生成22g二氧化碳C.11g碳和11g氧气反应生成22g二氧化碳D.3g碳和8g氧气反应生成11g二氧化碳13.某二价金属3.2克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4克氧化物,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12 B.64 C.56 D.4014.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过程B.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C.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D.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质量比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比15.某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实验测得1.6克该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后,可生成3.6克水和4.4克二氧化碳,则该纯净物的组成为()A.只含碳、氢元素 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肯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判断16.将0.5 g 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A.大于0.5 g B.小于0.5 gC.等于0.5 g D.无法确定17.下面是某学生做的一道计算题,请指出他的错误:题目:6.5 g Zn 和足量的盐酸反应制取H2,求可得H2的质量是多少?解:设可得H2的质量为x 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时达标、提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时达标、提高训练(含答案)

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时达标、提高检测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在“2A+3B=2C+4D”的反应中,已知8 g物质A完全反应生成11 g物质C和9 g物质D。

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16B.32C.48D.642.在化学反应A+2B=C+D中,5.6 g A与7.3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 g C,现要制得0.4 g D,所需A的质量为( )A.5.6 gB.27.3 gC.11.2 gD.14.6 g3.在化学反应A+2B=3C+D中,6 g A和8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 g D。

若反应生成15 g 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A.8 gB.24 gC.12 gD.16 g4.小林和小明在学习合作中讨论: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哪种物质消耗氧气最多?请你也参与讨论,你认为消耗氧气最多的物质是( )A.CB.H2C.FeD.P5.有H2、O2、N2的混合气体21 g,点燃完全反应后恢复至常温,得到3 g气体,则剩余气体不可能是( )A.H2和N2的混合气体B.3 g N2C.O2和N2的混合气体D.H2、O2和N2的混合气体二、计算题6.某学生用250 mL的集气瓶收集4瓶氧气,进行硫、红磷、木炭、铁丝的燃烧实验。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

(2)写出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若要制取本实验所需的4瓶氧气(=1.43 g/L),至少需要氯酸钾克。

(精确到0.01 g)提高训练1.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做的一道题目,请你帮他指出错误。

题目:某同学用32.5 g锌和足量稀盐酸反应制取H2,可制得H2的质量是多少?解:设可制得H2的质量为x g。

Zn+HCl=ZnCl+H265 232.5 x gx=1 056.25 g答:可制得H2的质量为1 056.25 g。

指出错误(不受空的限制)并加以改正:(1) ;改正: 。

5 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同步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5 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同步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单选题1.化学反应的定量分析是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则所依据的原理是()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B.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C.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D.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比2.将15g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23g,则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A.15g B.14g C.13g D.12g3.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氧化钙,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而变质,经测定该固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8%,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

则已变质的氧化钙占变质前纯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 A.80% B.66.7% C.40% D.18.8%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是,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B. 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D. 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5.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

关于这三个反应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需要加催化剂B.都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C.都生成氧化物D.生成等量的O2消耗KMnO4的质量最大6.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C.d可能是催化剂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g7.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x的值是15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18.已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

九年级化学上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练习卷

九年级化学上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练习卷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同步练习卷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是()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B.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C.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D.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质量比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比2.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A.4:8B.1:8C.2:1D.1:163.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A.(A+B﹣C)克B.(A﹣B﹣C)克C.(A+B+C)克D.(A+C)克4.A、B的混合物212g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2A+5B=4C+2D,测得C与D 的质量比为44:9,则生成C的质量为()A.176g B.141.3g C.44g D.36g5.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最多的是()A.H2B.C C.S D.Mg6.在3B+2A=C的反应中,10gA与足量的B反应能生成22gC,则A、B、C三种物质的参加反应的质量之比为()A.3:2:1B.5:6:11C.4:5:22D.5:4:227.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C物质,当一定量的A反应片刻后,生成56克B和44克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A.12克B.44克C.56克D.100克8.在反应X+2Y=R+2M中,当1.6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R,且反应生成的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A.23:9B.16:9C.32:9D.46:99.3g镁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得氧化镁()g.A.10B.5C.6D.12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10.电解18g水,能得到氢气g,氧气g.11.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5g共热,反应完全后剩余物的质量为10.7g.则产生氧气的质量为g,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g.12.在化学反应3X+4Y=2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当反应生成C 和D的质量共140g时,消耗B的质量为g.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同步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是()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B.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C.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D.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质量比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比【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分析】A、分析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意义;B、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是什么,还能表示反应条件;C、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它能表示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D、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质量比与各生成物的质量比没啥关系.【解答】解:A、化学方程式能表示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但是不是用于计算的理由.故不正确;B、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是什么,还表示反应条件是什么,计算需要的是质量关系;故不正确;C、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故正确;D、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质量比与各生成物的质量比没啥关系,但各参加反应物的质量和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和;故不正确.故选:C.2.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A.4:8B.1:8C.2:1D.1:16【考点】71:电解水实验;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反应得到的物质,借助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等知识解决.【解答】解:写出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分别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2H2O2H2↑+O2↑36 4 32根据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可以知道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比=4:32=1:8故选B.3.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A.(A+B﹣C)克B.(A﹣B﹣C)克C.(A+B+C)克D.(A+C)克【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由题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由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进而可计算出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解答】解: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由题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B+C)g,故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Ag﹣(B+C)g=(A﹣B﹣C)g.故选:B.4.A、B的混合物212g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2A+5B=4C+2D,测得C与D 的质量比为44:9,则生成C的质量为()A.176g B.141.3g C.44g D.36g【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因为“A、B的混合物212g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2A+5B=4C+2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可知生成C和D的质量为212克,测得C与D的质量比为44:9,则可求生成C的质量.【解答】解:因为“A、B的混合物212g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2A+5B=4C+2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可知生成C和D的质量为212克,测得C与D的质量比为44:9,则,即,则生成C的质量为176.故选A.5.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最多的是()A.H2B.C C.S D.Mg【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G5: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本题是选择题,解题方法有多种,最传统比较麻烦的方法就是,设相同质量的物质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每项中消耗氧气的质量,然后进行比较即可.另一种较简单的方法就是设消耗相同质量的氧气所需物质多少,然后根据此比较相同质量的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多少.【解答】解:根据所该物质写出这4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按O2的化学计量数为1进行配平;计算每种物质与O2的质量比,然后比较得出答案.2H2+O2 2H2O、C+O2CO2、S+O2 SO2、2Mg+O22MgO 消耗32份质量的O2所需4种物质的相对质量分别为:4、12、32、48,,即消耗等量氧气消耗氢气最少.则消耗等量气体时,氢气消耗的氧气则最多.故选:A6.在3B+2A=C的反应中,10gA与足量的B反应能生成22gC,则A、B、C三种物质的参加反应的质量之比为()A.3:2:1B.5:6:11C.4:5:22D.5:4:22【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可知生成22gC时参加反应的B物质的质量,然后可求出A、B、C三种物质的质量之比.【解答】解:由10gA与足量的B反应能生成22g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22g﹣10g=12g,故A、B、C三种物质的参加反应的质量之比为:10:12:22=5:6:11,故选B.7.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C物质,当一定量的A反应片刻后,生成56克B和44克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A.12克B.44克C.56克D.100克【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即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质量=生成B物质质量+生成C物质质量.【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等于分解后生成的物质B和C的质量总和.即物质A的质量等于56克+44克=100克.故选D.8.在反应X+2Y=R+2M中,当1.6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R,且反应生成的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A.23:9B.16:9C.32:9D.46:9【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①根据化学方程式X+2Y=R+2M和已知条件“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以及R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即可求出M的质量;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生成的Y的质量=R的质量+M的质量﹣X的质量;然后写出两者的比,据此选择即可.【解答】解:①应为根据化学方程式X+2Y=R+2M和已知条件“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以及R的质量为4.4g,设生成的M的质量为a,所以11:9=4.4g:a,解之得:a=3.6g;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Y的质量=4.4g+3.6g﹣1.6g=6.4g;则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是6.4g:3.6g=16:9.故选:B.9.3g镁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得氧化镁()g.A.10B.5C.6D.12【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分析】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镁的质量可以计算生成氧化镁的质量.【解答】解:设生成氧化镁质量为x,2Mg+O22MgO,48 803g x=,x=5g,故选:B.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10.电解18g水,能得到氢气2g,氧气16g.【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分析】利用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水的质量代入方程式来计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解答】解:设生成氢气质量为x,氧气的质量为y2H2O2H2↑+O2↑36 4 3218g x y解得:x═2g y=16g答案:2;16.11.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5g共热,反应完全后剩余物的质量为10.7g.则产生氧气的质量为 4.8g,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12.25g.【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前后的固体质量差即为生成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的质量可以计算氯酸钾的质量.【解答】解: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5.5g﹣10.7g=4.8g,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x,则:2KClO32KCl+3O2↑24596x 4.8gx=12.25g因此,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12.25g.故填:4.8;12.2512.在化学反应3X+4Y=2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此题中,参加反应的X和Y的质量和应等于生成物Z的质量,由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可求Y的相对分子质量.【解答】解:设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3X+4Y=2Z3×32 4×y 2×1023×32+4×y═2×102y═27故答案为:2713.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当反应生成C 和D的质量共140g时,消耗B的质量为80g.【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和跟生成C和D的质量和相等.【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A)+m(B)=140g因为m(A):m(B)=3:4所以m(B)=140g×=80g故答案为:80g.8月11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过关练习题(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过关练习题(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过关练习题(无答案)一、选择题1.在化学反响3H2+Fe2O32Fe+3H2O中,反响物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为〔〕A. 1:1B. 3:1:2:3C. 3:80:56:27D. 1:80:28:92.在以下条件下,让置于密闭容器中的以下各组物质充沛反响后,再冷却至常温,密闭容器中的气态物质属于纯真物的是〔〕A. 质量比为1﹕9 的H2和O2B. 质量比为3﹕6 的C和O2C. 质量比为1﹕6的CH4和O2D. 质量比为7﹕2 的CO和O23.将ag铁和碳的混合物在氧气中充沛灼烧,冷却,称量,发现剩余固体的质量仍为ag,该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A. 30.0%B. 22.2%C. 27.6%D. 10.3%4.以下曲线不正确的选项是〔〕A. B.C. D.5.有一包白色粉末能够由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碳酸钠、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停止如下实验:①称取一定质量的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A;②在无色溶液A中参与过量氯化钡溶液,充沛反响后过滤,区分得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将白色沉淀C洗濯,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9g;③在19g白色沉淀C中参与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局部消逝,并有气泡冒出;④在无色溶液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发生白色沉淀;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判别,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白色粉末中不含碳酸钙、硫酸钠、硫酸铜B. 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两种溶质C. 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钠D. 步骤③生成的气体质量能够是4.4g6.以下图表示Fe、Zn、Mg、Al区分跟稀盐酸反响制取氢气的质量〔m〕与所用的金属质量〔M〕之间的关系图,其中正确的选项是〔〕A. B. C. D.7.右图所示是〝水〞中长〝铜树〞的探务实验。

将一根质量为80g的铝丝〔用砂纸打磨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取出附有铜的铝丝枯燥后称量,其质量为94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达标练习题一、选择题1.用“ ”和“ ”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 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C. 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D. 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2:12.实验室有一定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钾的固体混合物,与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13.6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 9.6%B. 8.6%C. 7.6%D. 6.6%3.现有氧化镁和氧化铁组成的混合物共10g,放入100g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共生成水3.6g,则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为()A. 7.3%B. 14.6%C. 36%D. 40%4.在已调平衡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倒入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足量的稀硫酸,分别在左、右两盘的烧杯中同时放入等质量的金属粉末X、Y。

观察到从反应开始后至反应结束托盘天平的指针始终偏向左边。

则金属X、Y分别是()A. X :Al Y:FeB. X :Zn Y:FeC. X :Zn Y:AlD. X :Fe Y:Zn5.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B. C. D.6.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5种物质B. 反应后原子的个数增多C. 该图可示意SO2与O2的反应D.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7.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表示一种原子,表示另一种原子A. 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B.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C.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D. 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8.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信息错误的是()A. 分子由原子构成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C.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9.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C.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10.将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溶液逐渐加入到硫酸钡和碳酸钡组成的100克固体混合物中,直到气体不再产生为止,蒸干后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102.2克,则和碳酸钡反应用去的盐酸溶液的质量是()A. 5.25gB. 18.25gC. 36.5gD. 73g11.下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B. 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C.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D. 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都是化合物12.向MgO和CuO的混合物12g中加入稀盐酸至恰好溶解,再向所得溶液总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沉淀完全,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为15.6g,则参加反应的NaOH 的质量为()A. 16.0gB. 8.0gC. 4.0gD. 18.0g13.有一镁的合金2.4g,在合金中加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后,金属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若是镁铝合金,则m>0.2gB. 若是镁锌合金,则m<0.2gC. 若是镁铜合金,则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7.3%D. 若是镁铁合金,m=0.16g,则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50%14.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小球中间的短线表示原子之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B. 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15.60g铁、镁、锌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混合溶液,蒸干得到156g固体。

则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为()A. 2.0gB. 3.0gC. 4.0gD. 无法计算二、填空题16.某化学社团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着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从化学的角度去研究,会发现其有本质的区别.【现象分析】实验一: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加入一定量的水,迅速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振荡左侧试管(如图1).实验二:用氧化钙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一次上述实验.上述两个实验的相同现象之一是________;上述两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实验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另一个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本质归纳】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探究运用】在探究白色粉末的组成时,要研究相同实验现象的本质区别.实验三: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钡、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该粉末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小明同学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钡;小意同学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准确,其理由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 .针对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小燕同学进一步设计如图2实验方案进行探究:(1)步骤②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 ;(2)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无色,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________ (填化学式,下同);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红色,则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为________ 或________ .(3)小鹏同学只做了一个实验,他取少量滤渣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观察到________ 现象,说明原白色粉末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钙二种固体.(4)小鹏同学为进一步测定白色粉末的组成,进行了定量研究.他称取白色固体粉末10g,进行如流程所示实验,测得滤渣B的质量为5g,请你帮小鹏计算一下白色粉末中各成分的质量.________ (请写出具体计算过程)1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其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下图表示用该氢氧化钠溶液与10 g某稀盐酸发生反应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⑴配制150克8%的氢氧化钠溶液时主要步骤有________、称取、________ 、________、装瓶贴标签。

⑵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过程中________ (填放热或吸热);A点到B点过程中溶液pH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⑶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_⑷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 ?18.四种物质A、B、C和D的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氢原子微观示意图——氧原子——硫原子图例说明(1)1个A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原子。

(2)这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填表中字母)。

(3)物质D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4)常温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反应(各物质均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19.实验室可以用锌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产生的氢气可用________和________法收集.要制得0.2g氢气,至少需要锌________g.20.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化.取4.65g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跟36.5g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将溶液蒸干,所得固体的质量是________ g.21.下面两个图片所呈现的是某化学变化前后组成物质微粒的示意图.图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上述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你从图中还可以看出的信息是________(只填一条即可).在A,B,C三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22.实验室用分解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

(2)现有下图所示的仪器,要制备并收集氧气,还需要补充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 。

(3)实验开始前如图所示检查装置气密性,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 ,说明气密性良好。

(4)分解过氧化氢溶液也可制得氧气。

34g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质量m1=________ g,34g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后,放出氧气的质量m2=________ g 。

请回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1-m2表示的是________ 的质量。

23.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D的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

此时D装置的开关处于________状态(选填“开”或“关”)。

E与D装置制取气体具有相同的优点是________。

②观察A~E装置,________装置(选填编号)进行实验时,集气瓶中不能收集得到二氧化碳,原因是________。

③用C装置制取CO2,反应时装置内盐酸液面应位于________处(选填“1、2或3”)为宜,理由是________。

④测定其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在15g大理石中分5次共加入50.0g稀盐酸(假设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忽略盐酸的挥发),部分数据如下表。

根据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Ⅰ. 当盐酸滴入40g时,对应的气体质量m是________g。

Ⅱ. 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结果精确到0.1%)24.如图是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结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①上述物质种产生温室效应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和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物质是________;②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________;A. 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C. 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③图中“ ”表示的物质属于________(选填序号);a.单质b.氧化物c化合物d.混合物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1mol氮气分子约含有________个氮原子。

25.放电条件下,氮气能和氧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A),一氧化氮在常温下能与氧气迅速化合生成二氧化氮(B),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氮气能与氢气化合反应生成氨气(C),进而生产出尿素(D)等其它的氮肥。

请根据下列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