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未来发展趋势——2012年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会议综述
浅谈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农村城镇化是我国实现城市化、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农村城镇化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其二是变农村地域为城市地域,即农村城镇建设。
从世界各国城市化历史看,农村城镇化曾是世界各国城市化阶段的共同选择,无论哪个国家任何一个城市的初级形态都是由农村居民点演化为村镇或小城镇而开始的,农村城镇化始终是城市化不可逾越的阶段。
21世纪,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命题。
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反映和重要标志。
当前,各级政府把城镇化建设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来抓,实施城镇化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难免有急于求成的思想和做法。
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许多问题也暴露出来,尤其是当前的快速发展是否是可持续协调发展应引起重视,适时适当地进行阶段性总结,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不少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人口的规模都是以暴增的速度在增加,并且流动人口平均滞留期在逐渐增长。
相对不少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加的情形,新疆、西藏等地人口又过于稀少。
按现在的政策和发展趋势,人口分布不均匀的程度在加剧,而且人口分布不均衡程度的增长可能还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这样造成在西部地区本来就教育落后,人才短缺,却又留不住人才,难以吸收东部地区的人才。
区际劳动力的流动速度加快以及流动规模扩大使得西部的技术性劳动力不断流失。
劳动力丰裕地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抑制了资本丰裕地区的资本外流,因而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迟迟未向西部转移。
这进一步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近年来,城市人口增长具有加快的趋势,人口总量和建设规模也随之快速扩大,导致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持续膨胀,而不少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或中型城市的自然资源拥有量十分有限,尤以土地、淡水、能源三者最为紧张,若发展速度超越了城市环境承载力的最大值,给城市的资源、环境等造成巨大压力,会导致各种比例失调、城市基础设施短缺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大城市发展中易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新特征

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新特征作者:范毅来源:《求知》 2020年第6期范毅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突破60%,城镇化发展逐步走向成熟。
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城镇化发展趋势,是制定新时代城镇化发展政策的基本前提,也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一、典型国家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借鉴城市化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相关国家的发展经验可以为我们作出判断提供经验借鉴。
我们使用世界银行数据库相关数据,选择经历过快速城市化发展进程的法国、日本与韩国在城市化进入60%以后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日本城市化刚刚超过60%,韩国在1982年城市化率超过了60%,都处于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
分析案例国家在相应期间的经济增速状况,可以发现,城市化增长与当年的经济增速之间相关性不强,城市化表现出独立于短期经济增长的态势。
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年经济增速最高为12.9%,最低为-1%,出现了较大波动,但城镇化率每年增长稳定在0.78%~0.94%之间。
法国经济增速的波动幅度超过50%,而城市化年增长速度波动并不大。
20世纪80年代,韩国年经济增速最高为13.2%,最低为7%,而城镇化每年增长稳定在1.63%~1.88%之间。
由此可见,相对于经济增长速度,城镇化可以维持着相对稳定的增长趋势。
另外,在案例国家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临近结束即将步入城市化成熟阶段后,城市化增速会迅速下滑,与之前的增速形成鲜明对比。
城市化不仅是经济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差异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城市化快速增长阶段,经济增速短期波动对城市化影响并不大,城市化表现为一种社会现象,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速;随着城市化的逐渐成熟,城市化增长速度也在逐渐降低,但仍然可以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直至步入成熟阶段后,城市化增速将会快速下滑。
从长期来看,经济因素对城市化发展质量有显著影响:缺乏经济增长支撑的城市化将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拉美国家的过度城市化和城市病问题;而在城市化达到成熟时也往往意味着城乡劳动力生产效率达到相对均衡的状态。
浅谈我国实现城镇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浅谈我国实现城镇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摘要] 2013年两会在京举行,”城镇化”与”户籍制度改革”作为两大热词被与会代表积极讨论,如何在我国”二元化”的制度下破除现行户籍制度与土地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稳妥地实现”城镇化”,全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是每一个人民关心的事情。
[关键字]”城镇化” 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从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新型”城镇化”规划后,2012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指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会议强调: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2013年1月7日,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纲要《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经编制完成,在该规划中指出,”城镇化将在未来十年拉动40万亿投资。
”2013年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在中国股市低迷,经济发展渐现后力不足的情况下,”城镇化”犹如一座金矿发散出迷人光芒,”城镇化”化身为我国经济引擎,蓄势待发。
2012年11月28日,”财经年会2013:预测与战略”在北京举行。
会上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中心李铁主任坦言,在中国城镇化面临几个问题,第一是户籍制度管理改革,第二是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城镇化进程不仅是人口向城镇进入,土地还要伴随土地城镇化进程,在国外这不是问题,因为它是一个私有化的,但是在中国不是如此,中国特殊的公有制度,国有土地制度,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度,它是我们当前改革面临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由此看来,城镇化是美好的蓝图,但是通往美好事物的道路必定是曲折的。
那么什么是”城镇化”,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本文将一一道来。
1 城镇化概念“城镇化”的概念百家争鸣,但是普遍认可的概念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
中国城镇化现状、困难和趋势2013

中国城镇化现状、困难和趋势2013一、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2 年9 月19 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表示,扩大中国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
未来二三十年,如果城镇化率的提高保持目前水平,必会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以及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增加,从而释放巨大的内需潜能。
作为未来我国国策的核心内容,中国将如何推进城市化道路已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与其相关的概念股也成为了投资热点。
这里我们解释一下城市化的定义。
城市化最广义的定义是农村人口转移为城市人口的过程,但衡量城市化程度高低的指标并不单一,除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以外,城市化的标志其实还包括社会生产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业生产实现现代化、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等等很多方面。
城市化程度的高低是体现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中国的城市化始于改革开放后,1996 年开始实现工业化,正式进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
2012 年8 月17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显示,十六大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2002 年至2011 年,我国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35 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
截止2011 年,我国城镇人口总数为69079 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1.27%(相当于日本1955 年左右的水平),首次超过50%,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不过距离发达国家和其他同等发达程度的新兴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中国仍有很大的差距(图表1、2)。
二、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困难城乡收入及消费差距加大,土地集约化程度低,农业补助比例低。
我国二元经济格局明显,城市农村发展不均衡。
从消费率来看,城市人口的消费率从1998 年的63%逐渐上升到2010 年的76.8%,而农村居民的消费率却从36.9%下降至23.2%,这直接导致扩大内需的目标难以实现。
农村人口消费率下降一方面是由于农业收入低导致的。
2011 年农村人均收入为6977 元,城乡收入比为3.1:1。
中国未来的城市化发展方向思考

中国未来的城市化发展方向思考作者:廖万力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16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了50%。
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有着促进作用,同时快速增长的城市人口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特别是北上深等一线城市,巨量人口带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是国家未来规划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北京和上海的中长期规划中均提出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分布的目标,北京市政府提出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中指出,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到2020 年控制在2300 万人以内,此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这说明中国的一线城市已经接近满负荷状态。
控制一线城市人口的目标该如何实现,以及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都是有待思考的。
城市化率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城市中有更多的就业岗位,可以提高国民收入和消费水平。
中国目前大量的流动人口涌入了一线城市,形成了几个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带来了高企的房价和拥堵的交通,对城市的规划是个重大的考验。
在国际上,从纽约等城市的成功经验来说,明确城市的定位很重要。
纽约是美国的经济金融中心,其GDP 占到美国的约5%,然而美国的政治中心是在华盛顿,这样的分工对于城市发展的好处不言而喻,各种重要的政治活动对于城市资源的消耗是巨大的。
纽约的城市规划上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规,这些是经历了百余年的探索得出的,中国的发展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案例,发挥中国的后发优势。
近年来政府正在着力解决大城市发展问题。
以北京为例,未来要疏解非首都功能。
加工制造业要逐步退出北京,区域物流基地和专业市场要迁移到周边地区,控制在京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鼓励综合医疗机构向外迁建和疏解,北京还将市委机关迁往通州这一行政副中心。
这些举措有利于北京人口的疏解和城市功能的优化,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去年北京的常住人口已经开始下降。
在疏解人口的同时留出空间来进行生态建设,北京的环境也比过去有了较大的好转,北京的整体发展开始呈现向好的趋势。
1126pm--2012中国经济形势解析高层

齐建国: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今天下午的会议现在开始。
国家统计局总工程师郑京平先生原定是明天下午的报告,我们进行了一个调整,下面我们有请郑京平先生作报告。
郑京平:今天下午我要讲的是对于去年的回顾和2012年的展望。
准备讲三个方面:2011年回顾、2012年展望、政策建议。
今年和明年这两年的经济形势可以用两句话概括,即通胀高位回落、增长稳健回顾。
2011年国际经济还是动荡不定,除了经济外,其实有些国家的政局动荡也很厉害。
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经济再次经受住了考验,总体上运行比较好。
展望明年,由于欧债危机不断地升级,而且世界经济其他的大国像美国、日本也不够景气,新兴国家经济增速也在放缓,所以说2012年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仍然不小,但是我们的分析结果是总体上还过得去。
下面我分别对于今年和明年以及政策建议这三个方面做一些阐述。
2011年回顾今年通货膨胀在高位回落,所谓的高位回落,实际上如果用CPI 来衡量,从2010年11月已经突破了5%,达到了5.1%,后来就没有低过,4.7%也算是很高了,特别是进入今年以来逐月走高,一直到7月份达到6.5%以后,在中央一系列旨在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特别是六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三次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以及在三季度将商业银行的承兑汇票、信用证、包涵等相关保证金纳入一般存款来计缴存款准备金,这样一系列的政策作用下通货膨胀上涨势头得到了很好的抑制。
从货币发行情况来看M2已经降到13%以内,贷款增幅也降到16%以内都是比较低的。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7月份以后涨幅在逐月回落,预计在12月可以回落到4%左右。
这样全年可能在5.5%左右。
所以说通货膨胀是高位回落,这是今年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二个特征,经济增长的速度稳健回归,一季度9.5%,二季度9.5%,三季度9.1%,前三季度是9.4%,预计全年是高于9%的水平,回归到改革开放32年来的平均水平9.9%的下方,但是下幅不多。
2012城市综合体开发峰会实录

2012城市综合体开发峰会新浪商业地产2012年03月27日2012生态,未来,城市化--城市综合体开发高峰会在上海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本次大会与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联合主办,邀请到政府有关部门代表,专业学者,知名企业家前来演讲,共同探讨中国城市未来和城市综合体的发展进程,推动中国城市化和生态城市的发展,建立一个政府部门与主流地产开发商及金融投资机构互动交流合作的平台。
图为城市综合体开发峰会现场以下为峰会内容:马红漫:各位尊敬的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下午好,欢迎光临今天生态未来城市化,城市综合体开发峰会,本次峰会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和中国房地产业研究会共同组办。
本次峰会最大看点是与中国最大规模的绿色建筑展,上海世界建筑师大会,以及上海世界生态城市论坛同时举办的,搭建绿色规划,绿色设计为龙头,城市发展,企业化地产综合体为载体,绿色实现手段的,生态发展的跨界交流平台。
介绍一下本次大会莅临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的会长刘志锋先生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房地产业业协会副会长苗乐如先生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专家组组长开彦先生上海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先生绿地集团总裁总建筑师胡京先生首先掌声有请到的是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苗乐如先生发表大会致辞,我们掌声欢迎!图为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苗乐如苗乐如: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中国房产协会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以及刘志峰会长,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峰会要搭建一个以城市化发展,以集约化地产综合体开发为载体,以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建筑为实现手段,围绕生态城市发展的跨接交流平台,主题生定为生态未来城市化,借此我想讲三点意见供参考:一、“双转”或者说转型转方式个是房地产产业进步的方式,科学发展的要求,房地产调控,特别是2010年4季度以来,调控持续推进不放松,调控促进调整,住房结构改善,住房保障力度空前,三四线城镇,新农村建设加快,过去的冷地区加温,商业、旅游、老年、工业产园,房地产发展加速,企业转型给力。
城镇化转轨

城镇化转轨作者:暂无来源:《决策探索·上旬刊》 2012年第5期文/ 于海荣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路径不可持续。
决策者新思路已现。
近期高层频频表态,透露出经济转型过程中,城镇化被寄予厚望。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4 月2 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2 年年会开幕式上发出强音:继续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型是关键;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转方式的主攻方向,扩大内需是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城镇化是中国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
寄望城镇化拉动内需,不无道理。
城镇化会带来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不仅交通、通信、供电、供气和供水等基础设施投资和住房投资需求增加,而且随着农民变市民,城镇人口特别是中等收入阶层人数的增加,也会提升基本生活、教育、医疗等消费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1 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27%,而2000年这一数字仅为36.2%。
根据今年全国“两会”制定的发展目标,2012 年末全国城镇化率预期达到52.07%,较上年提高0.8 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认为,中国城镇化水平的峰值在70%~75%,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60%左右,到2030年会接近67%。
今后20年,中国还将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镇常住人口还要增加3 亿左右。
城镇化趋势不可逆转,但这并不意味着现行的城镇化推进路径和方式已经成熟。
3月底的2012 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即表示,中国城镇化率的快速增长,依靠低成本的强力推进,包括土地和劳动力的低成本、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欠账、相当一部分人员社会保障残缺不全,以及公共服务能力明显落后于城市扩张,“目前的城镇化推进的路径和方式难以持续”。
城镇化的实质应该是,将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转变为有就业、有住所、有社会福利和高素质的市民,并且逐步成为中等收入者。
但中国的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
如何真正实现人口城镇化、找到真正适合的推进路径,已经成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 7 11 . 9
0 6 . 7 0 7 . 6
0 8 . 8 0 8 . 5
10 . 8
0 9 . 3 0 9 . 1 0 7 . 8 0 7 . 3
0 3 .4 1 3 .3 1 2 .0 14 .7 1 7 .5
10 . 8
11 . O 13 . 7 0 9 . 7
【 文章 编 号 】 0 6—3 6 2 1 0 10 8 2(0 2) 6—0 0 0 1—0 5
程 南 南 钰
4 5
城 市 与 区 域
城 市 群 产 业 结 构 与 分 工 的 测 度 研 究
— —
以辽 中南城 市群 为例
陈延 斌 任 建 兰 ' 来 逢 波。 (. 1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 资源与环境学院, 济 山东
城 市 与 区 域
程
钰 等 : 市 群 产 业 结 构 与分 工 的 测 度 研 究 — — 以 辽 中 南 城 市 群 为 例 城
业; 中观层 面 以联 合 国 17 9 1年 颁 布 的 《 准 产业 分 标 类 索 引》 基 础 , 合 我 国实 际将 产 业 结 构 分 为 农 为 结 业、 矿、 采 电力 、 气及水 的生 产和 供 8 2 9 .O 1O .6 12 .6 14 .4 O 6 . 2 0 7 .0 0 6 . 2 0 9 .1 0 9 . 4 0 9 . 4 0 4 . 0 0 3 . 5 0 8 . 8 12 . 2 O 8 . 7 10 . 4 0 7 . 4 0 9 . 9
构 与 分 工 的 测 度 研 究 方 法 主 要 有 偏 离 一份 额 分
l 研 究 方 法 、 据 来 源 与 测 度模 型 数
1 1 研 究 方 法 与 数 据 来 源 .
析 、 色关 联 方 法 、 灰 区位 熵 法 、 似 系 数 法 、 业 化 相 专
基 金 项 目 :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中 观 尺 度 区 域 环 境 管 理 系 统 国 ( E ) 建 与 运 行 机 制 研 究 ” 4 1 0 ; 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 合 R MS 构 ( 7 07) 国 综 运 输 体 系对 区域 经 济 空 问 格 局 的 塑 造 与 优 化研 究 ” 1 CL 4 ) ( 1 J0 9 。
等 1 9个 产业 ; 微观 层次 的产业 结构 为在 中观层 次上 的进一 步 细分 , 类 繁 多 且 数 据 获 取难 度 大 , 门 因此 本文对 微 观 层 次 的产 业 结 构 不 作 测 度 。本 文 所 有 数据 除 特 别 说 明外 均 来 源 于 《 国城 市 统 计 年 鉴 中
L Ql
Ⅳ l
Q J
,
L O :
璺 / E
以辽 中南城 市群 为参 照 , 上 式 作 出各 城 市 各 产 业 依 的 区位熵矩 阵 ( 1 。 表 )
表 1
20 0 9年 辽 中 南 城市 群 各 城 市 各 产 业 的 区 位熵 矩 阵
行 业
沈 阳
时期 国家 发 展 战 略 空 间 组 织 的 基 本 形 式 , 城 市 大
研究 , 以对 辽 中南 城 市 群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有 一 定 的
借 鉴意 义 。 辽 中南城 市群 位 于 我 国东 北 地 区南 部 , 宁省 辽
圈 、 市群 已成 为 国际 竞 争 的基 本 单 位 I 。城 市 城 3
1O .9 0. 7 9 O. 3 9 1 51 .
0 8 . O
0 7 . 5
11 . 5
12 3 计 算各 城市 产业结 构 的灰色关 联 系数 . .
( ) 算 参考序 列 与 比较 序列 的绝对 差 A 1计 i
差 , 两级最 小差 为 : 则
mi m n i=mi { n i 1 , n i2 , n iA n miA ( ) miA ( )
环 渤海 地 区的重要 组 成 部分 , 也是 东 北 地 区的 经济
核心 区和 区域 发展 重要 引擎 。20 0 9年 , 中南 城市 辽 群 总 人 口 为 3 2 . 万 ,占 辽 宁 省 总 人 口 的 18 6 7. 1 , 3 5 % 城市 群实 现 G P 5 4 . 4亿 元 , D 10 0 8 占辽 宁 省
式 中 :Q 为 区位 熵 , 为某 城 市 , =1 2 3 … , k L i i , , , m; 为某 产业 , k=12, , , ; , 3… ne E 和 分别 为其城 市 和 城 市群 所有 城市 k产 业 就业 人 员数 ( 下文 不 做 特 殊
说 明 的 ,、 ik含 义 相 同 ) 。当 £ p>1时 , 明 该 产 业 表 在该地 区的专 业 化 程 度 较 高 , 过 区 域 水 平 , 有 超 具 相对优 势 。当 L Q<1时 , 表 明该 产 业 专业 化 程 度 则 低 于 区域水 平 , 有 比较弱 势 。 具
群发 育 的关 键在 于 其 内部 结 构 的优 化 、 市 功 能 互 城
补和 经济 联 系 的分 工 与 协 作 的增 强 以及 由 此 带 来 的经 济一 体化 程 度 提 高 。城 市 群 产 业 结 构 分 工
及 状况 如何 必然 直 接 影 响 城 市 群 的发 育 及 其 国 际 竞 争力 , 此 科 学 合 理 评 价 城 市 群 产 业 结 构 与 分 因 工 对 于探 究 城 市 群 发 展 的 内 在 联 系 、 升 城 市 群 提
0 8 . 0
0 7 . 8 16 . 4 11 . 2
0. 0 6 0. 8 9 0. 9 7 O. 81 0. 3 6 1 1 .O 0. 4 6 13 .4 0. 9 6
1. 40
0 4 . 6
0 5 5 0. 5 8 0. 2 5
0 3 . 3 O 6 . 8 O. 9 5 0 5 . 6 0 8 . 5 0. 6 4 0. 4 7 O. 5 6
一 一 触 黼 一 蝴 耻 一 一 一 妣 £ 一
2 1 )、 辽 宁省 2 1 00 《 ) 0 0年统计 年鉴 》 。
12 测度模 型 .
12 2 作 出各城市 各产业 的区位熵 矩 阵 ..
rQ £ Q ]
12 1 计算各城市各产业的区位熵 ..
,
Q =I Ⅳ
GD 的 8 . 7 [ P 83 % ]
的整体 竞 争 力 有 重要 的 意 义 。众 多 学 者 对 长 三
角 城 市群 、 中原 城 市 群 、 宁 中 部 城 市 群 、 株 潭 辽 长
城 市群 、 山东 半 岛 城 市 群 、 锡 常地 区等 城 市 群 或 苏 地 区产业 结 构 做 深 入 探 讨 , 究 中运 用 的产 业 结 研
东 北师 范大学 城市 与 环境 科 学 学 院 , 林 长 春 , 3 0 4 3 山东 交 通 学 院管 理 学 院 , 吉 10 2 ; . 山东 济
【 要 】 市 群 产 业 结 构 分 工及 状 况 如何 会 必 然 直接 影 响其 发 育 程 度 及 其 国际 竞 争 力 , 摘 城 因此 科 学 合 理 测 度 城 市 群 产 业 结 构 与
06 .5
07 .7
大 连
O 8 . 3 0 1 .0 12 . 2 0 6 . l
鞍 山
15 . 3
抚 顺
18 .7 53 .3 0. 9 8 17 .5 10 .9 04 .8 04 .8 07 .0 0 2 . 8 0 8 .5 O 3 .9 0 4 .5 O 8 .0
, 似 系数 法从 整 体 上 研 相
究 产业 结 构 的 相 似 程 度 , 难 度 量 产 业 结 构 的 内 很 部趋 同性 , 位 熵 法 研 究 产 业 结 构 内部 的 具 体 结 区
构 , 不 能 从 整 体 上 度 量 产 业 结 构 相 似 程 度 。 却 本 文采 用 李 学 鑫 、 长 虹 等 提 出 的 区位 熵 的 灰 色 苗
营口
O 5 . 3 O 2 . 2
0 83 1. 43
辽 阳
2 3 .4 0 2 . 9 0 8 . 8
1 .4l 2.1 l
0 3 . 8
1 0 .1 0 9 . 6 15 . 0
08 .2
09 .7 07 .6 1 73 . 0 8 . 8 12 .0 1 1 . l
以城市 群整 体 的产 业结 构 为参 考序 列 , 为 H 记 。
( ; ) 各城 市 的 产 业 结 构 为 比较 序 列 , 为 H ( ) 记 k 。 按 ( ) 计算 参考序 列 与 比较 序列 的绝对 差 △ : 1式
【 关键 词 1区位熵灰 色关联分析 ; 产业结构与分 工;辽 中南城 市群 【 中图分类号】F 2 . 19 9 【 文献标识码 】 A
引 言
城 市群 是指在 特定 的地 域范 围 内以 1 特大城 个 市为核 心 , 由至少 3个 以上 大 城市 或 者都 市 圈 ( ) 区
指数 、 多样 化 指数 等
关 联分 析 方 法 , 辽 中南 城 市 群 为 对 象 进 行 实 证 以
为基本 构成 单元 , 托 发达 的交 通通 信 等 基 础设 施 依
网络 , 形成 的空 间相 对 紧凑 、 所 经济 联 系 紧 密 、 最 并
终实 现 同城 化 和 高 度 一 体 化 的 城 市 群 体 ¨ 。随 着 全球化 和 知识经 济 的到 来 , 市 群 已 经成 为 我 国新 城
研 究 中产 业 结 构 划 分 主 要 分 为 宏 观 、 中观 、 微
观三个 层 面 , 观 层 面 采 用 费 希 尔 三 次 产 业 分 类 宏 法 , 产 业 结 构 分 为 第 一 产 业 、 二 产 业 、 三 产 将 第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