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实践与探索(1)
七年级数学下册6.3实践与探索课件1新版华东师大版

2
设瓶内水面还有x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米高,依题意得
6 5 5 10 x 18 2 2 2 25 90 + x 112.5 4 6.25 x 112.5 90 6.25 x 22.5 22.5 x 6.25 x 3.6
练一练
在一个底面直径5厘米、高18厘米的圆柱形瓶内装满水, 再将瓶内的水倒入一个底面直径6厘米、 高 10厘米的圆柱 形玻璃杯中,能否完全装下?若装不下 ,那么瓶内水面还 有多高?若未能装满,求杯内水面 离杯口的距离 。
分析: ⑴要解决“能否完全装得下”这个问题,实质是 比较这两个容器的大小,因此只要分别计算这 两 个容器的容积,结果发现是否“装的下” 。
经检验,符合题意 答:瓶内水面的高为3.6厘米。
2
2
2
本课小结:
今天主要学习有关图形变形的应用题的解法, 通过大家动手实验,认真思考,发现解决关 键是 找出找准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有些等量 关系是 隐藏在题目的条件中的,要正确地找 到它需要 我们联系实际,积极探索。通过本 节学习,我们也 意识到将几何图形与代数知 识有机的结合,能很 有效、直观地帮助我们 解决很多问题。这种解题方法我们称之为数 形结合 。
V圆柱体 = V 长方体
底面积×高 = 长×宽×高
现在已知圆柱体钢锭的底面直径为20厘米 ,高为50 厘米,要制造的长方体条钢的底面的长宽分别为10 厘米和5厘米 。那么长方体条钢的高是多少 ?
(精确到1厘米,π取3.14 )
解:设高为x厘米,依题意得
π×102×50 = 10×5x
50x= π×100×50 x=π×100
⑵发现“装不下”。等量关系是 玻璃杯中的水的体积 + 瓶内剩下的水的体积 = 原整瓶水的体 积
6.3.1实践与探索问题1

6.3 实践与探索问题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继解一元一次方程后,应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并探索新知的开始。
教材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对周长一定的长方形面积进行探索。
让学生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巩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正由感性向理性的方向发展,抽象思维逐步形成。
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但未尝试间接设元,对数学建模的体会还不够深刻,探求新知的能力有待加强。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发现;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在发生变化,但在围的过程中,长方形的周长不变,由此便可建立“等量关系”同时根据计算,发现随着长方形长与宽的变化,长方形的面积也发生变化,且长方形的长与宽越接近时,面积越大。
通过问题3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分析图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
难点怎样设元和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一、提纲导学(一)回顾旧知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2.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村长慢羊羊用一根花绳给羊群分巧克力。
要求每只羊自己将绳子围成长方形,圈到多少巧克力就切走多少。
于是,懒羊羊欢呼:“村长真聪明,这样,我们不用测量能吃到同样多的巧克力。
”那么,你认为真会像懒洋洋说的那么平均吗?(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导入也可)(三)出示导纲问题1.6人一组,每组用一根60厘米长的绳子(课前已准备好)围成一个长方形,通过测量,求出它面积。
然后与其他组的作品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周长一定的长方形,由于边长没有确定,所以面积相等。
周长一定的长方形有个。
懒羊羊村长要怎样才能分的均匀呢?给问题加如下条件,试试看:(1)已知周长为60厘米的长方形,长比宽的2倍多3厘米,求它的面积。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6.3实践与探索第1课时体积和面积问题教案华东师大版

第1课时体积和面积问题1.使学生能够找出简单应用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和相等关系,然后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简单应用题,并会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检查求得的结果是否合理.2.能够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图形面积、体积等相关问题.重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图形面积、体积等相关问题.难点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我们学过一些图形的相关公式,你能回忆一下,有哪些公式?回忆一些图形的有关公式,为本节课学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图形相关问题,找等量关系起到帮助作用.二、探索问题,引入新知问题:用一根长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1)如果长方形的宽是长的错误!,求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2)如果长方形的宽比长少4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3)比较(1),(2)所得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还能围出面积更大的长方形吗?解:(1)设长方形的长为x厘米,则宽为错误!x厘米.根据题意,得2(x+错误!x)=60,解这个方程,得x=18,所以长方形的长为18厘米,宽为12厘米.(2)设长方形的长为x厘米,则宽为(x-4)厘米,根据题意,得2(x+x-4)=60,解这个方程,得x=17,所以S=13×17=221(平方厘米).(3)在(1)的情况下S=12×18=216(平方厘米);在(2)的情况下S=13×17=221(平方厘米).还能围出面积更大的长方形,当围出的长方形的长宽相等时,即为正方形,其面积最大,此时其边长为15厘米,面积为225平方厘米.讨论:在第(2)小题中,能不能直接设面积为x平方厘米?如不能,怎么办?如果直接设长方形的面积为x平方厘米,则如何才能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呢?诱导学生积极探索:不能直接设面积为未知数,则需要设谁为未知数呢?那么设未知数的原则又是什么呢?结论:在周长一定的情况下,长方形的面积在长和宽相等的情况下最大;如果可以围成任何图形,则圆的面积最大.【例】将一个装满水的内部长、宽、高分别为300毫米,300毫米和80毫米的长方体铁盒中的水,倒入一个内径为200毫米的圆柱形水桶中,正好倒满,求圆柱形水桶的高(精确到0。
6.3.1华师大实践与探索(1)

☺市场营销问题☺
成本(进价):卖家进货时所花的费用。 标价:商品在卖出前所标注的价格。 售价:商品售出时,卖家与买家所定的价格。 利润:卖家卖出商品所收的钱除去进货时花费的费用。 折数:卖家在卖货时,给买家让利所给的价格与原价格 的比例。 销售额:卖家卖商品后,所得的收入减去进货时用的钱。 利润率:利润除以成本得出的百分比
解:设最低可以打x折出售此商品。 根据题意,得:
600 x 400 5% 10 400
解这个方程得:x=7 经检验,符合题意 答:最低可以打7折出售此商品。
2、市场鸡蛋按个数计价,一商贩以每个0.24元购进一批 鸡蛋,但在贩运途中,不慎碰坏了12个,剩下的蛋以每 个0.28元售出,结果获利11.2元,问商贩当初买进多少鸡 蛋?
1 3
2 rh 2 r
/
2
r h
2
几何问题类别 【单个图形问题】解题步骤 审题,明确题目中涉及到的是什么图形,需要我们求什么 判断,根据要求判断其本质是求图形的周长、面积、还是体积 列式,选用公式,并依据公式设出适当的未知数,列式 解答,作答 【图形变换问题】解题步骤 审题,明确题目中涉及的是哪些的互相转换 判断,确定该题是属于求周长、面积还是体积(体积题较多) 分析,找出两个图形转换时,不变的量,并据此列等式 列式,将各自图形的公式转换,并将其带入上步等式中,未知的 条件可设成未知数 解答,作答
解:设商贩当初买进x个鸡蛋 根据题意得:0.28(x-12)-0.24x=11.2 解这个方程得:x=364 答:商贩当初买进364个鸡蛋。
3、个体户小张,把某种商品按标价的九折出售,仍可获 利20%,若按货物的进价为每件24元,求每件的标价是 多少元?
解:设每件商品的标价是x元
§6.3 实践与探索(1)

§6.3 实践与探索(1)科目:七年级数学备课人:王淑轶导学目标:1、掌握图形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能根据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并结合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2、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3、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主动学习的愿望。
内容分析:学习重点: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确定等量关系,列方程。
导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2、边长为a的正方形,周长是,面积是。
3、长为a、宽为b的长方形,周长是,面积是。
4、长为a、宽为b、高为c的长方体,它的体积是。
5、底面半径为r、高为h的圆柱体,它的体积是。
二、合作探究:1、预习课本14页“问题1”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每小题中如何设未知数?在小题(2)中,能不能直接设面积为x平方厘米?如不能,该怎么办?(2)将小题(2)中的“宽比长少4厘米”,改为“3厘米”、“2厘米”、“1厘米”、“0厘米(即长与宽相等)”,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变化?2、一块长、宽、高分别为4厘米、3厘米、2厘米的长方体橡皮泥,要用它来捏一个底面半径为1.5厘米的圆柱,它的高是多少?(精确到0.1厘米,π取3.14)分析:设圆柱的高为x厘米,则它的体积为。
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解:三、巩固练习:1、一群小孩分堆梨,每人一个多一梨,每人两个少两梨,试问梨孩各几何?2、一列匀速前进的火车通过一条320米的隧道,从它进入隧道到完全通过隧道用了18秒。
隧道顶部有一盏固定的灯,垂直向下发光,灯光在火车上照了10秒。
这列火车有多长?四、拓展延伸:用一只内径为90mm的装满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向一个底面积为125mm×125mm、内高为81mm的长方体铁盒内倒水。
当铁盒装满水时,玻璃杯中的水面下降了多少?(结果保留π)五、收获与反思:。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试题:6.3实践与探索习题

6.3实践与探索1. 在校际篮球比赛中,张华同学一人得了23分,他投进的2分球比3分球多4个,那么他投中2分球的个数是()A.3 B.4 C.7 D.82. 两村邻河相距1680km,船在静水中速度为18km/h,当水速从2km/h增加到3km/h时,船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A.增加 B.减少 C.相同 D.都有可能3. 某商场第一个月销售额为a万元,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增加了x%,那么两个月的销售总额为()A.a+a·x%万元 B.a·a·x%万元 C.a+a(1+x%)万元 D.a(1+x%)(1+x%)万元4. 甲、乙两个药品仓库共存药品45吨,为了支援四川地震灾区,现从甲仓库调出库存药品的60%,从乙仓库调出库存药品的40%去支援,结果乙仓库所余药品比甲仓库所余药品多2吨,那么甲、乙仓库原来所存药品分别为() A.24吨,21吨 B.21吨,24吨 C.25吨,20吨 D.20吨,25号5. 两件商品都卖84元,其中一件亏本20%,另一件赢利40%,则两件商品卖后()。
A.赢利16.8元 B.亏本3元 C.赢利3元 D.不赢不亏6.某商品的每件销售利润是72元,进价是120,则售价是__________元。
7.一种彩电,连续两次均为10%的幅度降价后,售价为a元,则原价为________元。
8.某油菜基地今年种植油菜10亩,亩产达180千,检测到油菜籽的含油率为40%,则今年该基地的产油量为__________千克。
9.某种飞机最多能在空中飞行4小时,飞出时的速度是每小时600千米,飞回时的速度是每小时550千米,这架飞机最远能飞多少千米?10.甲、乙两车从A、B两地相向而行,已知甲车速度为60km/h,乙车速度是100km/h,甲车比乙车早出发15分钟,相遇时,甲比乙少走65km,求A、B两地的距离.11.有某种三色冰淇淋50克,咖啡色、红色和白色配料的比是2:3:5,•这种三色冰淇淋中咖啡色、红色和白色配料分别是多少克?12.甲、乙两人分别同时从相距30千米的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甲带了一条狗和他同时出发,狗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向乙奔去,遇到乙即回头向甲奔去;遇到甲又回头向乙奔去,直到甲、乙两相遇时,狗才停住。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练习册答案

第6章⼀元⼀次⽅程§6.1 从实际问题到⽅程⼀、1.D 2. A 3. A⼆、1. x = - 6 2. 2x-15=25 3. x =3(12-x)三、1.解:设⽣产运营⽤⽔x亿⽴⽅⽶,则居民家庭⽤⽔(5.8-x)亿⽴⽅⽶,可列⽅程为:5.8-x=3x+0.62.解:设苹果买了x千克, 则可列⽅程为: 4x+3(5-x)=173.解:设原来课外数学⼩组的⼈数为x,则可列⽅程为:§6.2 解⼀元⼀次⽅程(⼀)⼀、1. D 2. C 3.A⼆、1.x=-3,x= 2.10 3. x=5三、1. x=7 2. x=4 3. x= 4. x= 5. x=3 6. y=§6.2 解⼀元⼀次⽅程(⼆)⼀、1. B 2. D 3. A⼆、1.x=-5,y=3 2. 3. -3三、1. (1)x= (2)x=-2 (3)x= (4) x=-4 (5)x = (6)x=-22. (1)设初⼀(2)班乒乓球⼩组共有x⼈, 得:9x-5=8x+2. 解得:x=7 (2)48⼈3. (1)x=-7 (2)x=-3§6.2 解⼀元⼀次⽅程(三)⼀、1. C 2. D 3. B 4. B⼆、1. 1 2. 3. 10三、1. (1) x=3 (2) x=7 (3)x=–1 (4)x= (5) x=4 (6) x=2. 3( x-2) -4(x- )=4 解得 x=-33. 3元§6.2 解⼀元⼀次⽅程(四)⼀、1. B 2.B 3. D⼆、1. 5 2. , 3. 4. 15三、1. (1)y = (2)y =6 (3)(4)x=2. 由⽅程3(5x-6)=3-20x 解得x= ,把x= 代⼊⽅程a- x=2a+10x,得a =-8.∴当a=-8时,⽅程3(5x-6)=3-20x与⽅程a- x=2a+10x有相同的解.3. 解得:x=9§6.2 解⼀元⼀次⽅程(五)⼀、1.A 2. B 3. C⼆、1.2(x +8)=40 2. 4,6,8 3.2x+10=6x+5 4. 15 5. 160元三、1. 设调往甲处x⼈, 根据题意,得27+x=2[19+(20-x)]. 解得:x=172. 设该⽤户5⽉份⽤⽔量为x吨,依题意,得1.2×6+2(x-6)=1.4 x.解得 x=8. 于是1.4x=11.2(元) .3. 设学⽣⼈数为x⼈时,两家旅⾏社的收费⼀样多. 根据题意,得240+120x=144(x+1),解得 x=4.§6.3 实践与探索(⼀)⼀、1. B 2. B 3. A⼆、1. 36 2. 3. 42,270三、1. 设原来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字为x,根据题意,得10x+11-x=10(11-x)+x+63. 解得 x=9. 则原来两位数是29.2.设⼉童票售出x张,则成⼈票售出(700-x)张.依题意,得30x+50(700-x)=29000 . 解得:x=300, 则700-x=700-300=400⼈. 则⼉童票售出300张,成⼈票售出400张.§6.3 实践与探索(⼆)⼀、1. A 2. C 3. C⼆、1. x+ x+1+1=x 2. 23.75% 3. 2045三、1. 设⼄每⼩时加⼯x个零件,依题意得,5(x+2)+4(2x+2)=200 解得x=14.则甲每⼩时加⼯16个零件,⼄每⼩时加⼯14个零件.2. 设王⽼师需从住房公积⾦处贷款x元,依题意得,3.6%x+4.77%(250000-x)=10170. 解得 x=150000.则王⽼师需从住房公积⾦处贷款150000元,普通住房贷款100000元.3. 设⼄⼯程队再单独做此⼯程需x个⽉能完成,依题意,得解得 x = 14. ⼩时第7章⼆元⼀次⽅程组§7.1 ⼆元⼀次⽅程组和它的解⼀、1. C 2. C 3. B⼆、1. 2. 5 3.三、1. 设甲原来有x本书、⼄原来有y本书,根据题意,得2. 设每⼤件装x罐,每⼩件装y罐,依题意,得 .3. 设有x辆车,y个学⽣,依题意§7.2⼆元⼀次⽅程组的解法(⼀)⼀、1. D 2. B 3. B⼆、1. 2.略 3. 20三、1. 2. 3. 4.§7.2⼆元⼀次⽅程组的解法(⼆)⼀、1. D 2. C 3. A⼆、1. , 2. 18,12 3.三、1. 2. 3. 4.四、设甲、⼄两种蔬菜的种植⾯积分别为x、y亩,依题意可得:解这个⽅程组得§7.2⼆元⼀次⽅程组的解法(三)⼀、1. B 2.A3.B 4. C⼆、1. 2. 9 3. 180,20三、1. 2. 3.四、设⾦、银牌分别为x枚、y枚,则铜牌为(y+7)枚,依题意,得解这个⽅程组, , 所以 y+7=21+7=28. §7.2⼆元⼀次⽅程组的解法(四)⼀、1. D 2. C 3. B⼆、1. 2. 3, 3. -13三、1. 1. 2. 3. 4. 5. 6.四、设⼩明预订了B等级、C等级门票分别为x张和y张. 依题意,得解这个⽅程组得§7.2⼆元⼀次⽅程组的解法(五)⼀、1. D 2. D 3. A⼆、1. 24 2. 6三、1. (1)加⼯类型项⽬精加⼯粗加⼯加⼯的天数(天)获得的利润(元)6000x 3. 28元,20元8000y(2)由(1)得:解得∴答:这批蔬菜共有70吨.2.设A种篮球每个元,B种篮球每个元,依题意,得解得3.设不打折前购买1件A商品和1件B商品需分别⽤x元,y元,依题意,得解这个⽅程组,得因此50×16+50×4-960=40(元).§7.3实践与探索(⼀)⼀、1. C 2. D3.A⼆、1. 72 2. 3. 14万,28万三、1.设甲、⼄两种商品的原销售价分别为x元,y元,依题意,得解得2. 设沙包落在A区域得分,落在B区域得分,根据题意,得解得∴答:⼩敏的四次总分为30分.3.(1)设A型洗⾐机的售价为x元,B型洗⾐机的售价为y元,则据题意,可列⽅程组解得(2)⼩李实际付款:(元);⼩王实际付款:(元).§7.3实践与探索(⼆)⼀、1. A 2. A 3.D⼆、1. 55⽶/分, 45⽶/分 2. 20,18 3.2,1三、1. 设这个种植场今年“妃⼦笑”荔枝收获x千克,“⽆核Ⅰ号”荔枝收获y千克.根据题意得解这个⽅程组得2.设⼀枚壹元硬币克,⼀枚伍⾓硬币克,依题意得:解得:3.设原计划⽣产⼩麦x吨,⽣产⽟⽶y吨,根据题意,得解得 10×(1+12%)=11.2(吨),8×(1+10%)=8.8(吨).4. 略5. 40吨第8章⼀元⼀次不等式§8.1 认识不等式⼀、1.B 2.B 3.A⼆、1. <;>;> ; > 2. 2x+3<5 3. 4. ω≤50三、1.(1)2 -1>3;(2)a+7<0;(3) 2+ 2≥0;(4)≤-2;(5)∣ -4∣≥ ;(6)-2<2 +3<4. 2.80+20n>100+16n; n=6,7,8,…§8.2 解⼀元⼀次不等式(⼀)⼀、1.C 2.A 3.C⼆、1.3,0,1,,- ;,,0,1 2. x≥-1 3. -2<x<2 4. x<三、1.不能,因为x<0不是不等式3-x>0的所有解的集合,例如x=1也是不等式3-x>0的⼀个解. 2.略§8.2 解⼀元⼀次不等式(⼆)⼀、1. B 2. C 3.A⼆、1.>;<;≤ 2. x≥-3 3. >三、1. x>3; 2. x≥-2 3.x< 4. x>5四、x≥-1 图略五、(1) (2) (3)§8.2 解⼀元⼀次不等式(三)⼀、1. C 2.A⼆、1. x≤-3 2. x≤- 3. k>2三、1. (1)x>-2 (2)x≤-3 (3)x≥-1 (4)x<-2 (5)x≤5 (6) x≤-1 (图略)2. x≥3.⼋个⽉§8.2 解⼀元⼀次不等式(四)⼀、1. B 2. B 3.A⼆、1. -3,-2,-1 2. 5 3. x≤1 4. 24三、1. 解不等式6(x-1)≤2(4x+3)得x≥-6,所以,能使6(x-1)的值不⼤于2(4x+3)的值的所有负整数x的值为-6,-5,-4,-3,-2,-1.2. 设该公司最多可印制x张⼴告单,依题意得 80+0.3x≤1200,解得x≤3733.答:该公司最多可印制3733张⼴告单.3. 设购买x把餐椅时到甲商场更优惠,当x>12时,得 200×12+50(x-12)<0.85(200×12+50x),解得x<32 所以12<x<32; 当0<x≤12时,得200×12<0.85(200×12+50x)解得x> ,所以<x ≤12 其整数解为9,10,11,12.所以购买⼤于或等于9张且⼩于32张餐椅时到甲商场更优惠.§8.3 ⼀元⼀次不等式组(⼀)⼀、1. A 2. B⼆、1. x>-1 2. -1<x≤2 3. x≤-1三、1. (1) x≥6 (2) 1<x<3 (3)4≤x<10 (4) x>2 (图略)2. 设幼⼉园有x位⼩朋友,则这批玩具共有3x+59件,依题意得 1≤3x+59-5(x-1)≤3,解得30.5≤x≤31.5,因x为整数,所以x=31,3x+59=3×31+59=152(件)§8.3 ⼀元⼀次不等式组(⼆)⼀、1. C 2. B. 3.A⼆、1. m≥2 2. <x<三、1. (1)3<x<5 (2)-2≤x<3 (3)-2≤x<5 (4) x≥13(图略)2×3+2.5x<204×3+2x>202. 设苹果的单价为x元,依题意得解得4<x<5,因x恰为整数,所以x=5(元)(答略)3. -2<x≤3 正整数解是1,2,34. 设剩余经费还能为x名⼭区⼩学的学⽣每⼈购买⼀个书包和⼀件⽂化衫,依题意得 350≤1800-(18+30)x≤400,解得29≤x≤30,因⼈数应为整数,所以x=30.5.(1)这批货物有66吨 (2)⽤2辆载重为5吨的车,7辆载重为8吨的车.。
七年级下期数学6.3实践与探索 (1)( 和差倍分问题)

例4 某校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落 到实处,利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开展棋类教育活 动,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智力.七年级(1) 班有50名学生,通过活动发现只有1人象棋、围棋 都不会下,有30人象棋、围棋都会下,且会下象 棋的学生比会下围棋的学生多7人,求会下围棋的 人数. 分析:本题的条件中各量之间的关系看起来比较 复杂,但是我们由图示来表示各类学生的人数, 全班学生 则相等关系显而易见,
德国队获得的金牌数×3+3=中国队获得的金牌数
3x +3= 51 解:设德国队获得的金牌数为x枚 根据题意,得 3x +3= 51 解之得,X=16 答:德国队获得了51枚金牌。
4.有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它的一半少1米, 第二次用去剩下的一半多1米,结果还剩下 2.5米,问这根铁丝原长多少米?
5、大好和小好一起在假期参加义务劳动,为某工地搬砖。 大好一次搬10块,小好一次搬7块,大好搬砖的次数是 小好搬砖的次数的2倍。一上午大好比小好多搬了260块, 问大好和小好各搬了多少块砖? • 解:小好搬x次,则大好搬了2x次 • 根据题意得:2x × 10 – 260 = 7x • 解方程得:x=20 ; • 答:大好搬砖的数:2x×10=400(块) • 小好搬砖的数:7x=140(块)
3. 1999年,父亲52岁,儿子28岁,在哪一 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 4.今年父亲的年龄与兄妹两人年龄之和相 等,且哥哥比妹妹大4岁,已知24年前, 父亲的年龄是兄妹年龄之和的5倍,那么 今年父亲、兄妹各是多少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圆柱体 = V 长方体
x=31 4 经检验,符合题意
答;高约为314厘米 。
问:比较问题1和问题2的解题过程,有什么发现? 归纳:
(1)两个问题都与几何图形的变形有关 。问题1是 “等周变形”,问题2是“等积变形”。 解决这类 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其中的不变量,周长或体积 。 (2)在这类问题中,要熟记常见几何图形的 面积 、体积公式。注意不要把直径当成半径 。
6.3 实践与探索(1)来自学习目标学习有关图形变形的 应用题的解法
常用几何图形的计算公式
• • • • • • • 长方形的周长 = (长+宽) ×2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宽 1 三角形的面积 = 2 ×底×高 圆的周长= 2πr(其中r是圆的半径) 圆的面积= π r2 长方体的体积 = 长×宽×高 圆柱体的体积 = 底面积×高 =π r2h
2
2
2
经检验,符合题意
答:瓶内水面的高为3.6厘米。
本课小结:
今天主要学习有关图形变形的应用题的解法, 通过大家动手实验,认真思考,发现解决关 键是 找出找准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有些等量 关系是 隐藏在题目的条件中的,要正确地找 到它需要 我们联系实际,积极探索。通过本 节学习,我们也 意识到将几何图形与代数知 识有机的结合,能很 有效、直观地帮助我们 解决很多问题。这种解题方法我们称之为数 形结合 。
所以 x-4 = 17-4 = 13 (厘米) S长方形 = 17×13 = 221(平方厘米) 答:长方形的面积是221平方厘米。
想一想
比较(1)、(2)所得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小, 观察(1)、(2)中什么量发生变化? 什么量没有发生变化?
(长、宽和面积发生变化,而周长没有发生变化。)
探
将题(2)中的宽比长少4厘米改为3 厘米、 2 厘米、 1 厘米、 0 厘米(即长与 索 宽相等),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变化?
x
2 x 3
(2)问:你打算如何设未知数?能否直接设面积为 x平方厘米?
解: 设长方形的长为x厘米,则宽为(x-4)厘米, 依题意得 x 2(x +x-4) = 60
不是每道应用题都是直 接设未知数,要认真分 解得 x = 17 析题意,找出能表示题 x-4 意的等量关系,再根据 经检验,符合题意. 这个等量关系,确定如 何设未知数。
①对现实情境问题的题意的理解,能画出示意图的 尽量画出来 ②设未知数一般有两种方法,既设直接未知数和 间接未知数,所设未知数的选择对于能否列出方 程以及列出方程的难易程度都有影响. ③一般的现实情境都包含多个等量关系,需要根据 所设未知数,对各个等量关系进行分析、比较,作出 恰当的选择。
问题2
同学们有看过炼钢厂的生产车间吗? 在锻压车间,我们可以看到工人经常将一些“又矮 又胖”的圆柱形铁锭锻造成“又瘦又长”的长方体 条钢。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用橡皮泥先做出“矮胖形” 圆柱体,再将它变成“瘦长形”长方体吗?有何发 现?找一找其中什么发生变化,什么没有发生变化。
2
设瓶内水面还有x厘米高,依题意得
6 5 5 10 x 18 2 2 2 25 90 + x 112.5 4 6.25 x 112.5 90 6.25 x 22.5 22.5 x 6.25 x 3.6
练一练
在一个底面直径5厘米、高18厘米的圆柱形瓶内装满水, 再将瓶内的水倒入一个底面直径6厘米、 高 10厘米的圆柱 形玻璃杯中,能否完全装下?若装不下 ,那么瓶内水面还 有多高?若未能装满,求杯内水面 离杯口的距离 。
分析: ⑴要解决“能否完全装得下”这个问题,实质是 比较这两个容器的大小,因此只要分别计算这 两 个容器的容积,结果发现是否“装的下” 。
V圆柱体 = V 长方体
底面积×高 = 长×宽×高
现在已知圆柱体钢锭的底面直径为20厘米 ,高为50 厘米,要制造的长方体条钢的底面的长宽分别为10 厘米和5厘米 。那么长方体条钢的高是多少 ?
(精确到1厘米,π取3.14 )
解:设高为x厘米,依题意得
π×102×50 = 10×5x
50x= π×100×50 x=π×100
⑵发现“装不下”。等量关系是 玻璃杯中的水的体积 + 瓶内剩下的水的体积 = 原整瓶水的体 积
解:
5 V1= 18 2 25 = 18 4 =112.5 V1 V2 不能完全装下
2
6 V2= 10 2 = 9 10 =90
长宽之差(厘米)
S长方形(平方厘米)
3 222.75
2 1 0 224 224. 225 75
问:(1)你有什么发现?试着归纳一下
通过探索我们发现,长方形的周长一定的情况 下,它的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当长和宽 相等,即成为正方形时,面积最大,通过以后 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其中的道理.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有三个要点:
(这里r为底面圆的半径,h为圆柱体的高)
用一根长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 2 2 (1) 使长方形的宽是 长的 3 3 ,求这个长方 形的长和宽. ( 2) 使长方形的宽比长少 4厘米,求这 个长方形的面积. 60厘米
问题1
解:(1)设长方形的长为x厘米,则宽为 厘米,依题意得
2 2 x x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