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

合集下载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课件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课件

对青少年成长教育启示作用
激发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阿西莫夫的科幻作品鼓励青少年大胆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通过阿西莫夫的作品,青少年可以学习到科学知识和方法论,同时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
跨文化交流和世界文学贡献
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阿西莫夫的作品被广泛翻译成多种语言 ,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之间的 交流和理解。
成就
他的作品涉及科幻、科普、文学评论 等多个领域,对科幻文学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影响。他一生创作了近500部 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评论等。
科幻小说发展及影响
发展历程
科幻小说起源于19世纪初的欧洲,经历了从萌芽到成熟的多个阶段。20世纪中 叶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科幻小说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 裁。
阿西莫夫在短文中表达了自己作为科幻作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认为
,科幻作家不仅要关注科技的发展,还要关注科技对社会、对人类的影
响,并积极探讨如何应对科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应对科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强化科技伦理教育
通过加强科技伦理教育,提高人们的科技伦理意识和素养,引导 人们正确面对科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完善科技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的科技法规体系,规范科技行为,防止科技被滥用或误 用,保障科技发展的正确方向。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科技挑战和危机, 促进科技的和平利用与发展。
05
分析阿西莫夫写作风格与 技巧
简练明快、逻辑严密写作特点
简练明快
阿西莫夫的写作风格以简练明快 著称,他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 复杂的思想,让读者能够快速理 解。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优秀完美版ppt课件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优秀完美版ppt课件

精读课文
本文与前一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说明角度、说明语言方面比较。
1.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采用的都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
知识层层剖析,既严: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首先,都采用了举例子:《恐龙无处不有》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举“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 的植物和动物”,说明南极不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被压扁的沙子》中举“斯石英与金刚 石”,“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证明斯石英是由撞击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从而得出 “恐龙的灭绝是撞击造成的”。 其次,都采用了作比较:《恐龙无处不有》中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 而《被压扁的沙子》,则是运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的比较方法来说明斯石英与普通沙子的区别。 除此以外,还有“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
主题思想
课文所选两篇就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从而 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文章给了我们一
个有益的启示: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 相启发,从而有新的发现;要学会从不同 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被压扁的沙子》的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第 1~4 自然段):提出问题“撞击说”
和“火山说”
探究恐龙灭绝原因的意义,防

患于未然

扁 的

第二部分(第 5~ 17 自然段) :分析
佐证“撞击说”,发现“斯石 英”——压扁的沙子
沙 压 问题,支持“撞击说” 事实证明,斯石英只在被撞击
子扁
后才形成

得出结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_ppt课件完美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_ppt课件完美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_ppt课件完美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_ppt课件完美版
预习检查 词语解释
【劫难】 灾难;灾祸。 【致密】 细而密,细致精密。 【褶皱】 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连续弯曲的构造形式。 【追溯】 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迹象】 指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事物的过去或将来。 【不解之谜】 解不开的谜。比喻还没有弄明白的或难以理解的事物。 【天衣无缝】 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移在
并 不 适
漂 移 而 不
境地大 中都陆 ,处” 适在形 合热成




是 恐
恐带时 龙和,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_ppt课件完美版
又⑤ 分由 裂此 成推 四断 部“ 分泛
大 陆 ”
自⑥ 己每 的一 恐块 龙大 而陆 去都
携 带 着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_ppt课件完美版
精读细研
得出结论: “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_ppt课件完美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_ppt课件完美版
精读细研
想一想:作者把这两句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_ppt课件完美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_ppt课件完美版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新疆域》(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 版)。孟庆任译。有改动。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 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的一大谜团。 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中受到启发, 写成此文。
这几个时间点表明恐龙的出现和全球分布早于泛大陆 的分裂,从而使得文章在两个领域之间建立的联系在逻辑 上得以成立,体现了作者科学推论的严密性。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绝对精品课件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绝对精品课件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自学评估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n(2)褶皱 zhě (1)鸟臀 tú (3)潮汐 xī (4)劫难 jié
i (5)追溯 sù (6)遗骸 há
xié qià o (7)地壳 (8)携带
2.解释词语。 (1)遗骸: 遗体、遗骨
(2)追溯: 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 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3)劫难: 灾难、灾祸
1、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打比方 ) • 2、大约在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列数字 ) • 3、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个所有的问题提供了 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 ( ) 举例子
• (二)品味语言
•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 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 2、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 前与亚洲相碰撞…… • 3、到6500万年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 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 分开。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 ---伽利略 (意大利)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 ---牛顿(英国) 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设是科学的天梯。 ---歌德 (德国)
研究恐龙灭绝有什么意义?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 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 或那样的大灾难。那么我们就 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 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 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 种应急措施。
2、作者由恐龙化石的发现联想到什么问题?
第一、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 恐龙这样的两栖动物不适应南极 气候 第二、 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 上去的呢?
2. 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么问题?
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 在迁移。
3. 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课件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课件
辩证分析
对于复杂问题,运用辩证思维进行分析,看到问题的多个方面和内 在联系。
实践验证
将批判性思维应用于实践中,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想法和决策的正确 性和可行性。
06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阿西莫夫其他经典作品推荐
《基地系列》
这是阿西莫夫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人类在银河系建立基地以保护人类文明的故事。该系列包括《基地》、《基地 与帝国》、《第二基地》等多部作品,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宇宙历史背景。
03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科技发展与人类命运关系思考
1 2
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阿西莫夫在短文中通过描述科技产品的出现和普 及,展示了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科技的双刃剑效应 虽然科技带来了便利和进步,但也给人类带来了 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信息泛滥、隐私泄露等。
3
科技发展与人类命运的紧密关联
对未来社会的担忧
虽然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但阿西莫 夫也表达了对一些潜在问题的担忧, 如技术失控、人类精神生活的匮乏等。
跨学科知识融合在文本中展现
文学与科学的融合
阿西莫夫作为一位科幻作家,其 作品中融合了丰富的文学和科学 元素,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深 入的科学分析,引导读者思考人
类面临的现实问题。
历史与未来的交织
对现代科幻文学和影视 产业有深远影响
科幻小说特点及价值
01
02
03
04
以科学为基础,通过想象和推 测构建未来世界
探索科技对社会、人类和宇宙 的影响
激发读者对科学和未来的好奇 心和思考
具有文学、哲学和社会学等多 方面的价值
短文创作背景及意图
创作于20世纪中叶,正值科技飞速发 展时期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82张)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82张)
奖项。
作品概述
科幻小说
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以科学为依 据,想象丰富,情节曲折。代表 作包括《基地》系列、《机器人 》系列等。
科普作品
阿西莫夫也致力于科普写作,其 作品通俗易懂,将高深的科学原 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深受读者 喜爱。
文学地位及影响
文学地位
阿西莫夫被公认为20世纪最杰出的 文学家之一,其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影响。
未来世界的探索
阿西莫夫短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 无限可能性的未来世界,包括星际旅 行、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普及等。这 激发了我们对未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望。
未来面临的挑战
尽管未来充满希望,但阿西莫夫也提 醒我们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如资源 枯竭、环境恶化等。这促使我们思考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创造一个更美好 的未来。
阿西莫夫认为心理史学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和规划未来,减少历史的重复和错 误。
心理史学需要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数学模型来进行分析和预测,因此需要高度的科 学和技术支持。
基地概念
基地是人类在银河系中建立的殖 民地,目的是保存和传播人类的 文化和技术,以防止人类在未来
的灾难中灭绝。
基地建立在尽可能远离人类文明 的地方,以避免与外界的接触和
冲突。
基地的居民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培 养的,他们拥有高度的智力和技 术水平,以保持基地的独立和繁
荣。
05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艺术手法
叙事技巧
01
02
03
倒叙手法
文章开头即设置悬念,引 发读者好奇心,然后逐步 揭示谜底。
多线叙事
文章同时展开多个故事线 ,最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使情节更加丰富和复杂 。
伏笔与照应
作者精心设置伏笔,使故 事情节发展更加合理,同 时前后照应,增强文章的 整体性。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优秀课件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优秀课件

PPT优秀课件•介绍与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科幻元素探讨•主题思想阐释目录•艺术手法鉴赏•跨文化对比研究•课堂互动环节介绍与背景阿西莫夫简介短文背景及主题两篇短文的创作背景及时代背景主题概述:探讨科技与人类的关系反映的社会问题及现实意义文学价值与影响独特的文学风格与特点对后世科幻文学的影响与启示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与思考文本解读与赏析灯塔的象征意义描绘手法主题思考030201短文一:《夜晚的灯塔》短文二:《星际旅行》科幻元素的运用作者借助星际旅行这一科幻题材,展现了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与勇气。

想象与现实的交融在描绘星际旅行的过程中,作者将科学知识与想象力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科学依据又具有艺术美感的画面。

主题思考通过星际旅行的比喻,引导读者思考人类在面对未知时的勇气、智慧与担当。

写作风格与技巧精炼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巧妙的比喻与象征科学与人文的融合科幻元素探讨科技发展与未来展望描述现代科技发展的速度和对未来的分析科技发展与人类社会变革的关系。

影响。

探讨阿西莫夫对未来科技的预测和展望。

探讨寻找外星生命的方法和可能性。

分析外星生命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介绍阿西莫夫对外星生命的描述和设想。

外星生命与宇宙探索描述阿西莫夫对时间旅行和平行宇宙的设想。

探讨时间旅行和平行宇宙的科学原理和可能性。

分析时间旅行和平行宇宙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时间旅行与平行宇宙主题思想阐释1 2 3科技进步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资源枯竭与环境恶化社会变革与不稳定因素人类面临挑战与困境勇敢面对未知与变革鼓励探索未知领域拥抱科技变革培养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与自由精神捍卫思想自由追求科学真理他强调思想自由的重要性,反对思想专制和言论限制,倡导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

倡导独立思考艺术手法鉴赏独特叙事结构安排线性叙事与倒叙结合01并置与对比02悬念与伏笔03多样化的修辞手法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样化的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细腻入微的描写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将人物、场景、情感等呈现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完美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完美版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南极外各洲发现恐龙化石
恐龙无处不在
状元成才路
恐龙不会迁徙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完美版
大陆漂移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完美版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不同科学领域是紧密相连的。 第二部分(2—14):举例说明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 现,证明大陆漂移假说,印证主旨。 第三部分(15):总结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 陆漂移假说提供新的证据,结束全文,突出了主旨。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完美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完美版
学习目标
1.了解文中揭示的恐龙灭绝的原因,把握作者在两 篇短文中阐释的观点。(重点) 2.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文 章严谨的论证思路。(难点) 3.激发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科学的精 神。(重点)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完美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完美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完美版
三、分析“大陆漂移”学说推断思路: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
大陆在迁移而不是恐龙在迁移。 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
“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都
状元成才路
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中,适合恐
龙生活。 状元成才路
由此推断“泛大陆” 分裂成四部分。
(__恐__龙__)__、__地__质__学__(__板__块__理__论__)_。 从中我们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完美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完美版
道理: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
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 个科学领域 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一)说明方法的判断


1、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 打比方 ) 2、大约在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 列数字) 3、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个所有的问题 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 渊等等.( 举例子)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阿西莫夫(1920 —1992)
出生在苏联彼得罗维奇小镇, 3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纽约。自小喜 欢读科幻小说, 18 岁那年,就发表 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 人》,在1941年的《理智》第一次 提出了著名“机器人三原则”, 1942 年 开 始 创 作 《 基 地 三 部 曲 》 ( 1966 年获雨果奖), 1972 年科 幻小说《神仙们自由》获当年雨果 奖和星云奖。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 科普作品已 300 部,是公认的当今 美国科幻小说家泰斗。
你认为哪种说法更有道理,请在课文中找出证据。 撞击说更有道理。 1、在一些地方发现了斯石英。 2、学者们研究了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是撞击。
1.会反弹,但很缓慢, 能保持几百万年。
2.在高温下会变成 普通的沙子。
小结: 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 恐龙灭绝的原因 撞击说 1、在一 些地方发现了斯石英。
(二)品味语言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 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2、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 年前与亚洲相碰撞…… 3、到6500万年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 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 分开。

恐龙灭亡之迷

2、被压扁的沙子
恐龙灭绝原因的两种对立理论
说明顺序
作者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 所以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 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 解释清楚。
研讨与练习答案
一、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 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在,是为 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 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原因则 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 证据。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 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逻 辑 顺 序
火山说
2、科学家研究了拉顿地区的岩层。 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 动,而是撞击。
6500万年前的一天,恐龙们还在地球乐园中无忧无 虑地嬉戏,觅食。
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剌眼的白光,一颗直径10公里相当于一 座中等城市般大的巨石从天而降。那是一颗小行星,它以每秒40 公里的速度一头撞进大海,在海底撞出一个巨大的深坑,海水被 迅速气化,蒸气向高空喷射达数万米,随即掀起的海啸高达5公里, 并以极快的速度扩散。
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现代最有影响的全球构 造理论。包容了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大陆碰撞等学说。
4、复述“泛大陆”如何分离成七大洲的过程。
小结:
恐龙无处不有:
1、恐龙化石无处不有。
2、恐龙无法迁 移,大陆在漂移。
板块构造理论被证实。——简介“泛大陆”理论
恐龙们惊慌失措,争相逃命。可撞击激起的灰尘布满了 天空。一时间暗无天日,气温骤降,大雨滂沱。在以后的数 月乃至数年里,天空依然尘烟翻滚,乌云密布,地球因终年 不见阳光而进入低温中,苍茫大地一时间沉寂无声。
大量恐龙因寒冷而聚集取暖,但任免不了被冻死、饿死的厄运。
山洪暴发,泥石流将恐龙卷走并埋葬起来。恐龙时代就 这样结束了。
1 遗骸:遗留下来的骨骸。 2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 形 成弯曲。 3 劫难:灾难。 4 致密:细致精密。 5 追溯:逆流而上,向河江发源处走。比喻探 索事物的由来。 6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 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定破 绽。
恐 龙 的 世 界
自读课文,并结合大屏
撞击说
火山说
撞击说: 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对地 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中, 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或潮汐大浪。许多尘 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 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所有恐 龙和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陨石 巴林杰陨石坑
火山说: 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 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爆发, 那么也可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 量灭绝的灾难。
二、1、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 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 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 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在一起。当然,大陆漂移学 说还有很多深层证据。 2、这是俏皮话,但也并非无稽之谈。星 体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 确实发生过。作者做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 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3、这一句话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一 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另一方面 也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是“二氧化 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杂质。 4、这一句话是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 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后变为 普通的沙子。也许没有人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 但没有人愿意把金刚石变为碳,因为金刚石太名 贵。作者随笔幽默了一下,也表现作者思维的活 跃。 三、略。
主题思想


这两篇短文,一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 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一篇通过对“被 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 灭绝。 课文所选两篇就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从 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文章给了我 们一个有益的启示: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 互相启发,从而有新的发现;要学会从不同角 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南极外各洲发现恐龙化石
恐龙无处不有 恐龙不会迁徙 大陆漂移
(分 说)
大 陆 漂 移 学 说 成 立
(总结)
为什么说“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因为在地球 的其他大陆上也 都发现有恐龙化 石,在靠近南极 的詹姆斯罗斯岛 也发现了恐龙化 石。
作者由恐龙化石的发现联想到什么问题?
第一、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 恐龙这样的两栖动物不适应南极气候。 第二、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 陆上去的呢?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骨骼(gé)
漂移 (piāo) 地壳(qiào)
深渊(yuān) 驮着(tuó) 岛屿链(yǔ liàn) 两栖(qī) 硅(guī) 劫难(jié) 衍射(yăn) 铱(yī) 追溯(sù) 潮汐(xī) 褶皱(zhě zhòu)
鸟臀目(tún)蟾蜍(chán chú) 携带(xié)
字词解释
幕展示的图片,了解课 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写 作思路,准备复述。
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哪两个学科?从中我 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生物学(恐龙)——地质学(板块理论) 确如文章开头所说:“不同科学领域之间 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里的发现 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不同科学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域之间是紧 密相连 (总 起)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 ---伽利略 (意大利)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 ---牛顿(英国) 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设是科学的天梯。 ---歌德 (德国)
这篇文章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各门科学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 比如:要学好语文,不仅要看文学方面的书, 还要认真学习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等学科。 只有这样,才算树立了大语文观思想,为将来 更好地工作打好基础。否则,不会融会贯通, 一身书呆子气,将被现代社会所淘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