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带层流冷却控制技术评述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数学模型述评

? " ? ? ") ! " $ ( !・ R ? # ? % ? %
( ) !
$; 为 钢 的 比 热, 式中, / E K ! 5 ! 为 钢 的 密 度, R / ( ) ; 为导热系数, / ( ; ・ W E ; K・X) " 为带钢 5 X " 温度, ; Y; #为时间, M % 为带钢截面温度分布的法
( ) $ "
式中, 为带钢的上表面 ( 为带钢的导热系数; ! $ 换热系数; 为带钢的下表面换热系数。 ! " 一般 0 可按下式确定: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 $ ( ( ’" ( ) /’$ ! (( $ /! "3
]
( ) $ 9
$ 德国 % & ’ ( ) %公司开发的数学模型
该公司开发的数学模型在国内应用于鞍钢热 轧厂、本钢$ ( ’ ’ + + 热连轧厂和宝钢" ’ % ’ + +热 [ , , ] 连轧厂 92( 。 $ " ! 数学模型原理 6 : ; < 5 6公司的数学模型是基于忽略内部热 阻的非稳态、有内热源的导热微分方程: = & + % 又由于 + !( &> ) - ". " , %% ! &% = $ & , 于是有: = & ( ) , . &%& "% !! ? & . = $ 式) : ( (% !!$) ( ) & "& & & A B C . ?/ ’% ?) , ( & . + 为比热; 式中, % 为内热源; , !! & 为带钢密度; . 为对流热交换系数; 为带钢体积; 为带钢表 . 面积; $ 为时间; & 为温度; & ( ? 为冷却流体温度; 为带钢厚度。 在上述公式中, 换热系数 !!是一个较难确定 的参数,它与水温、带钢温度、带钢运行速度、 带钢厚度等一系列因素有关。 $ " $ 具体模型 6 : ; < 5 6公司的冷却模型主要考虑冷却水与 带钢表面以对流换热形式的热量传递,不考虑带 钢内部沿厚度方向的热传导,忽略带钢的热辐 ( ) @
层流冷却的策略和控制模型

、比热容、导热系数等。
优化控制策略
03
为提高冷却效率,需对控制策略进行优化,如采用PID控制器
、模糊逻辑控制器或神经网络等。
层流冷却控制模型的实现
选择合适的控制器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器来实现对温度 的精确控制。
硬件配置
配置相应的硬件设备,如温度传感器、执行器等 ,以确保控制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调整控制参数
根据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温度数 据,调整控制参数,如调整冷 却水的流量或温度,以达到预
期的冷却效果。
03
层流冷却的控制模型
层流冷却控制模型的设计
基于传热学和控制理论
01
层流冷却控制模型的设计基于传热学和控制理论,旨在实现精
确的温度控制和均匀的冷却效果。
考虑热负荷和冷却介质
02
设计过程中需考虑装置的热负荷以及冷却介质的特性,如流量
谢谢您的观看
程序降温控制
预先设定降温程序,按预定步骤 进行降温。
反馈控制
通过测量被冷却物体的温度,根据 温度变化反馈调整冷却水的流量或 温度,实现闭环控制。
层流冷却策略的实施
确定控制参数
根据被冷却物体的特性和要求 ,确定需要控制的参数,如冷
却水的流量、温度等。
安装传感器
在被冷却物体表面安装温度传 感器,实时监测温度变化。
层流冷却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发展高效、环保的冷却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需要研究更加高效、环保的 冷却技术,以替代传统的冷却技术。
提高冷却系统的智能化程度
未来需要研究更加智能化的冷却系统,以实现更加精确 的温度控制和更加高效的冷却。
解决复杂流动和传热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需要解决更加复杂的流动和传热问题 ,以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过程控制系统

冷却过程
层流冷却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即雾化阶段、成膜阶段和滴落阶段。在雾化阶段,冷却水被雾化成细小的水滴, 均匀地喷洒在带钢表面;在成膜阶段,水滴在带钢表面形成一层薄的、均匀的水膜;在滴落阶段,水膜逐渐变厚, 最终形成大滴落下,完成冷却过程。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过 程控制系统
目 录
• 系统概述 • 系统架构与组成 •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技术原理 • 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系统性能评估与优化 • 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01
系统概述
系统定义与功能
系统定义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过程控制系统是一 种用于控制热轧带钢在冷却过程中的 设备和技术的总称。
系统功能
人机界面模块
提供操作员与控制系统交互的界面,显示实 时数据和系统状态。
系统接口与通信
数据接口
实现控制系统与传感器、控制阀等硬件设备之间的数 据传输和通信。
网络接口
通过工业以太网等方式实现系统内部各模块之间的通 信。
人机接口
提供操作员界面,实现操作员与控制系统之间的交互。
03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技术 原理
现场调试
将控制系统应用于实际生产线,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 行参数优化和调整。
05
系统性能评估与优化
系统性能测试与评估
测试目的
确保系统正常运行,评估系统性能是 否达到预期要求。
测试方法
采用仿真测试、实际生产测试和实验 室测试等方法,对系统的各个功能模 块进行测试。
测试内容
包括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精度和 响应速度等方面。
层流冷却技术简介
层流冷却技术是一种用于控制热轧带 钢温度的工艺技术,通过在带钢表面 喷洒冷却水,使带钢表面形成一层薄 的冷却水膜,实现快速、均匀的冷却 效果。
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的理论及实践概论

1.2 板带产品的力学性能
图2 低碳钢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强度指标
比 例 极 限 σP - 应 力 、 应 变 能 保持比例关系时的最大应力
弹 性 极 限 σe - 完 全 卸 载 后 不 出现任何明显残余应变的最 大应力
屈 服 强 度 σS - 有 明 显 上 、 下 屈服点时,用下屈服点对应 的应力表示,无明显屈服点 时,以试样残余应变达到0.2 %时的应力表示,标为σ0.2
2.1 钢材热轧过程中的组织性能变化
再结晶奥氏体的长大过程
图8 Q345钢不同停隔时间的奥氏体组织
晶 粒尺寸,um
200
心 部晶 粒 尺寸
180
边 部晶 粒 尺寸
a 160
f
140
120
e
100
d
80 b
c
60 0
10 20 30 40 50 60
保 温时 间,s
图9 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过程
再结晶行为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减少游离氮
生产方法 合理选择化学成分
控制轧制 控制冷却
TMCP 热处理 (常化)
热处理 (淬火+回火)
板带轧制过程中的质量性能控制
1.板带产品的质量性能指标 1.1 板带产品的形状、尺寸 1.2 板带产品的力学性能
2.板带轧制过程中的质量性能控制 2.1 钢材热轧过程中的组织性能变化 2.2 板带轧制过程中的组织性能控制 2.3 板带钢生产工艺优化的典型示例分析
0.8
900℃
850℃
800℃
0.6
750℃
700℃
0.4
0.2
0.0
100
101
1பைடு நூலகம்2
论层流冷却不均对板形的影响

论层流冷却不均对板形的影响作者:王洪立摘要:本文结合950生产实际,对层流冷却不均对板形的影响,提出了分析,研究。
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相应的观点和见解。
关键词:冷却不均原因、控制措施。
引言:层流冷却位于精轧出口和卷取入口之间的输出辊道上,用于热轧带钢卷取温度控制,是热轧带钢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的作用是将进入层流冷却控制区的热轧带钢,按照予定的产品工艺要求,将其冷却到目标的卷取温度,以期使带钢获得理想的金相组织和产品性能。
成品质量的好坏,进而影响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1、950生产工艺流程:连铸板坯→加热炉→粗除鳞→→粗轧机组→热卷箱→飞剪→精轧除鳞→精轧机组→层流冷却→卷取→检验、打捆→入库。
2、层流冷却系统主要参数:上部集管:120根,分成12组,前面1至10组为粗调,11和12组为精调,上集管为U形式;冷却水压:0.1kg\cm2,流量135M3\min;下总部集管:240根,分成60段,冷却水压:0.2kg\cm2,流量58M3\min;侧喷:分9段,在辊道两侧呈成对称分称,为气喷;侧喷总气量:16.5NM3\min,压力5kg\cm2;最高水温:40度。
3、层流冷却方式:根据不同钢种的工艺要求,系统提供多种冷却方式供选择,包括:全长冷却、头部不冷、尾部不冷、前向冷却、后向冷却、头部微冷、尾部微冷、稀疏冷却、非对称冷却等。
4、层流冷却的优点:是冷却速度快,调整容易,便于计算机控制,而且可以根据工艺的要求,采用不同的冷却方式。
5、层流冷却的缺点:水量消耗大,冬季在厂房内产生大量蒸气,影响操作视线,锈蚀厂房金属结构。
6、对层流冷却的要求:(1)上下冷却管在高速冷却时,每段集管的水量,水压能保持稳定;(2)上下集管全开的流量与全闭时从旁通阀溢出的流量应相等;(3)从集管流出的冷却水先要复盖带钢的表面,经短时热交换后,再用侧喷装置吹动带钢面的水向一定方向流动:(4)辊道冷却水、侧喷水、气的压力,流量要稳定,以减少其对卷取温度控制的于拢;(5)层流冷却水的水温要相对稳定;(6)卷取温度控制的可调整段,要有粗调精调的区分;(7)层流冷却能力应满足全总新产品的工艺的要求。
轧钢层流冷却

内蒙古科技大学过程控制课程设计论文题目:热轧带钢层流冷却控制系统设计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2008-1指导教师:李刚老师2011年 08月31日层流冷却作为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带钢的组织和性能,所以层流冷却过程成为热轧厂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卷取温度控制精度是保证板带质量和板型良好的关键因素。
从具体实现过程可以看出层流冷却控制过程是一个以预设定计算和前馈修正计算为主,反馈控制为辅的复杂控制系统。
层流温度控制是根据精轧出口的速度, 厚度和精轧终轧温度以及要求的卷取温度对热输出辊道上下的层流冷却装置开启集管段进行设定和控制, 以保证带钢进入卷取机前的实际温度在要求卷取温度及其精度的范围内。
为保证获得具有良好综合机械性能的热轧带钢,必须使其迅速冷却到所需要的卷取温度。
带钢冷却具有变形强化和相变强化的综合作用,既能提高带钢强度,又能改善带钢的韧性和塑性。
热轧带钢的温度控制,一方面为了改善钢材的组织状态,提高带钢综合力学性能;另一方面可防止因不均匀变形造成的带钢扭曲和弯曲变形,还可以减少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的生成。
关键词:前馈;反馈;自适应;层流冷却;卷取温度;热轧带钢摘要........................................................... - 1 - 第一章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热轧带钢层流冷却系统的控制目标和任务..................... - 4 -2.1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系统的控制目标.......................... - 4 -2.2 层流冷却系统的控制原理.................................. - 4 -2.2.1 层流的概念......................................... - 4 -2.2.2 对层流的数学描述................................... - 5 -2.2.3层流冷却的基本原理................................. - 5 -2.2.4 层流冷却现场结构模型............................... - 5 -2.3 层流冷却的控制难点:.................................... - 6 - 第三章层流冷却控制系统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层流冷却技术在热连轧板带生产中的应用实践

1 前
言
多 ,不 能 满 足 日益 提 高 的用 户 需 求 。 我 们 依 据
大 量 实 际 生产 数 据 ,设 计 出 各 种 轧 制 条 件 、各 钢 种 材 质 和各 种 产 品规 格 的层 流 冷 却 方 式 和层
层 流冷 却 是 板 带 生 产 的关 键 环 节 之 一 。现 代 热 连 轧 板 带 厂 普 遍 采 用 层 流 冷 却 系 统 控 制 钢 带 的轧 后 冷 却 速 度 和卷 取 温 度 ,使 板 带 获 得 良 好 的金 相 组 织 和力 学 性 能 。采 用 层 流 冷 却 工 艺 要 保 证 有 较 好 的冷 却 均 匀 性 、较 高 的 卷 取 温 度 控 制 精 度 以及 对 冷 却 速 度 的有 效 控 制 。柳 钢 热 轧 板 厂 原 来 的 层 流 冷 却 系 统 控 制 方 式单 一 ,冷 却 系 统 按 单 一 模 式 设 定 层 流 出 口温 度进 行 自动
维普资讯
3 2
柳
钢
科
技
20 年第 2 08 期
层 流冷却技术在热连轧板 带生产 中的应 用实践
卢为同 罗 军
( 热轧 板 带 厂 自动控 制 系统 的改 进 ,采 用经 验 模 型 ,设 计 出各 种 轧 制 条件 、各 钢种
压 方 式 供水 ;下 集 管 为直 喷 集 管 ,带 一 定 喷 射
控 制 冷 却 。这 种 自动 控 制 冷却 只 能 实现 常规 的
前段 冷 却 ,即层 流 冷 却水 从 第 一 组开 始往 后 增 加 冷却 水 组 直 到 冷却 至设 定 层 流 出 口温 度 。这 种 控 制 方 式 既 不 能 实现 后 段 冷 却 ,也 不 能 实 现 根 据 产 品钢 种 变化 、碳 当量 的变 化 来 控 制 冷 却 速 度 ,更 不 能 调节 上 下表 面 的冷 却 能力 。因而 , 投 产 初 期 钢 卷 性 能 波动 较 大 ,性 能 质 量 异 议 较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温度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收稿 日期 : 1 0 2 2 0— 4— 7 0 基金项 目: 国家留学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和南华大学博士启动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 : 谢海波( 92一) 男 , 17 , 湖南衡 阳人 , 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 院副教授 , 士. 博 主要 研究方 向 : 材料 成型工艺 与智能优化 .
摘 要: 在热轧带钢生产过程 中, 卷取温度是影响成品带钢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 其 精度 的高低 对带钢 质量 至关重要 . 为保 证产 品具有 良好 的性 能 , 用层流 冷却装 置对 采
热轧后 的板 带进 行 冷却控 制 , 水 系统的设 定是层 流冷却 过程控 制 的关键 . 冷 却过 喷 在 程 中带钢 的温度 不能在线 连续检 测 , 其过 程 具有 强非线性 和 时变性 , 而且在 冷却过 程
X E Ha.o , U a gj n , I a gh a , ANG Gu -o g I i Qi Ch n - L U Xin -u W b u od n
( . col f c a i l n ier g U i ri f ot hn , ny n , u a 2 0 1 C ia 1 Sh o o hnc gne n , n esyo uhC ia Hega g H n n4 10 , hn ; Me aE i v t S
中存在相变, 因此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去描述这一冷却过程. 随着带钢厚度, 精 轧 出 口温度和 轧制速 度 的变化 , 单独 的前侍/ 反馈 控 制很难 满足 高精度 的 温度 控制 需
要. 在本 文 的研 究 , 系列层流 冷却控 制 策 略被 采 用 , 一 包括 前馈/ 馈控 制 , 反 自适 应
me s id c n i u u l o g R n— o tT be Mah ma ia d l i i s f ce tfr d - a u ̄ o t o s a n u n yl u a l . t e t l mo e s n u f in o e c i s r i g lmia o l g p o e sd e t o c b n a n rc oi rc s u o n n—l e r t i n i a , me—v r t n, n h s a s in n i ai i a dp aet n io . ao r 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技术的改造伽 各种层流冷却方司 和控制技术( 即 控制器的设计, 控制策略的给出) 的改进。目 前控 制模型的建立基本上是遵循: 机理模型曰实验室或 现场大量数据叶简化模型弓模型现场修正为基础的 建模方法。这主要是因为该过程是复杂的物理过 程, 冷却水和灼热的板带初接触时, 板带和水之间 的巨 大的温 差引起迅速的热传导, 可是由于在板带 表面迅速形成隔离的 蒸汽层,即 ‘ 1 膜状沸腾” 结 , 果出 现一段低导热期, 待到燕汽层不再稳定地附着 在板带表面时, 钢和水重新接触, 进人 “ 泡核沸 腾”期, 此时产生很强烈的 热传导, 之后板带逐渐
侧 由 n ua n t e rl e
K o sair c lgc tl enul 即W r . afw i , o o l e nt d l n l o n o r md; e m o o n a r 1 前言
自 16 年第一台热带钢轧机在美国诞生以 从 9 2 来, 前为止, 到目 在世界上已 经设置了近20 0 套热 轧带钢轧机。卷取温度控制是整个热轧生产中的最 后一 关键环节。卷取温度对板带的金相组织影响 个 很大, 是决定成品板带加工性能、 力学性能、 物理 性能的 重要工艺参数之一。卷取温度控制实质上是 轧后板带的冷却控制。 影响产品质量的主 要因素是 冷却开始和终了温 度、冷却速度以 及冷却的均匀程
度。
层流冷却过程控制是复杂工业过程控制问 关键 题, 间题是在板带进人冷却区 之前根据冷却曲 线确定集
管分布形式 ,并确定控制量的大小( 即喷水区长 度— 开阀个数) 为此要建立板带温度变化的动 , 态模型。 该模型应该能反映喷水区长度、 板带终轧 出口 温度、 速度及厚度等与板带温度之间的 关系。 3 板带层流冷却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 资料表明, 0 从2 世纪6 年代的带钢层流冷却 0 到2 世纪9 年代的层流冷 0 0 却系统的 技术改 造, 各 国的科技工作者做了 大量的 工作, 注意力集中在工
万方数据
落络15 3翻
“旧 曰R 丫田 刃 , N
变冷, 热传导也相应地逐渐降低。任何强制冷却 的效果, 取决于蒸汽层的破坏及达到 “ 泡核沸腾” 的程度。冷却时生成的蒸汽层膜,对传热系数影 响 比较 大 .使 传 热 系 数在 1 w (=R OO i -卜 O m 1 OO 回 ・ 6 wi 均之间波动,而且板温无法实时检 O
4 0
万方数据Βιβλιοθήκη 河沈冶金2 刀年第 3 创 期
取温度要求时的喷水阀门数, 再经设定值传送程序 把设定值传送到B C 并在相应的计算机终端上 A, 显示其结果。
4 循环控制计算 . 4
在带钢头部至尾部离开精轧机的期间. 使用实 测的轧制温 度、 厚度和带钢的速度进行周期性的 前 馈控制计算, 适时把阀门开闭设定值送到B C A, 在带钢进人层流冷却区的运行中, C按固 P 定 的时间间隔, 在逻辑上把带钢划分为数小段, 计算 机对每小段在层流冷却区 进行推算和跟踪. 然后对 带钢的 卷取温 度控制就是以 这样的小段为最小单位 进行的。对每一小段计算的增减阀门 数, 当该小段 运行到喷水区时, 增加的喷水正好喷到此小段上或 关闭需要减少的阀门 数。
( c i e t, s n a S Cm a , h , , 1 d l p yTns nHbi60句 T h q Cnr a h In t o n a a e 03 e n u eeTn a r n e g o g e A sat dvl m n c tl cled tl eop tad l i r cnocon a btc Te ep et o r pnie c r m dl le s p n fw tl i r r h e o , o r p n o o o f n t a al o r olg n i n a i r m o e
关键词: 层流冷却; 控制模型; 神经网络 中图分类号:T 33 G 3. 7 文献标识码:B
0 -0 8 0 ) 0 3 - 2 3 0 文童编号: 0 65 0 ( 0 3 0 -0 9 5
R VI W P AT A E E OF L E ND R P 4N -L S I AN I AR F OW T C NT OL O R C OOL G N I C E L b , N W iog H N i W G - n in A - ed
4 . 5反馈控制和自 适应计算
带钢在辊道上运送时, 高温的带钢要向 外辐射 热量,因而带钢产生辐射温降, 用△I 示。同时 i 表 也有带钢与周围 空气进行对流换热的问题, 而会引 起带钢的对流温降。 用△t d 表示。由 于在高温时的 辐射热量损失远远超过了对流热量损失, 后者所占 比 重很小。因 此, 可以只考虑辐射热量损失, 而把 其它影响都包括在根据实测数据确定的辐射系数
‘二, 1 ) 尹 ,26 7‘ 一y( △ C- 3 s + a 2 t 0 0
式中:
量加以比 记前馈计算得到的改变量为L , 较, P反 馈控制量的改变量为L , O 则避免正反馈的必要条 件是: PL > , LXO 0 所以, 为提高反馈控制的 效果, 在控制算法中 应该加人避免这种非因果性所产生的 正反馈判断条件。 5 层流冷却控制模型 为了 适应计算机控制的需要, 需用温降方程来 计算各个环节的温度变化( 如精轧机组人口 和出口 处、以及卷取机人口 处等的温度) ,以便准确地预 报轧件在各个环节中的温度值。 温降模型的 建立是与轧件热连轧生产过程的 具 体特点密切相关的。 在不同的生产环节中. 轧件温 降的规律和特点虽不尽相同, 但其温度的 变化是可 以 用基本的 传热方式的不同组合来描述。 根据带钢 热连轧轧制线上工艺和设备特点的情况, 基本上可 以归纳出以 下几个方面的 温降模型: () 1 带钢在辊道上运送时的温降模型; () 2 带钢在高压水除鳞情况下的温降模型; () 3 带钢在低压喷水冷却时的温降模型; () 4 带钢在精轧机组中的温降模型。
,中。
已知带钢因 辐射引起的温降是与 (+23 成 , 7) 四 次方的关系, 这就说明随着温降的进行, 带钢的 温度将不断地迅速降 低。由 此可知带钢在短距离输 送辊道和在长距离输送辊道上辐射温降的时间是不 完全相同的,因 此分两种情况。 轧件在短距离拍送辊道上运送时, 其辐射温降
测。显然该过程具有多变量、强祸合、 非线性和时 变, 且关键控制参数不能连续在 线检测的特点, 缺 乏采用先进控制技术对此复杂的过程给出 完满的、 切合实际的方案。 板带层流冷 却系统 开开狡制原理结构框图见图 1 .
图 玉板带层流冷却系统开环控制原理结构框图
出层流冷却区域内的温度变化过程;学习控制用以 上述模型的控制技术, 属于一种静态开环控 制方法, 层流冷却过程控制的精度完全由冷却模 完成对卷取温度预测模型中 参数的自 适应修正等 等。这些控制方法的 采用使最初卷取温度合格率达 型决定,而冷却模型又依靠边界条件的严格约束 以及现场或实验室的大量实验, 模型中的参数由 到 7% 0 强, 经过几年的运行后及设备改造和技术 实际装置状况给定。所以, 各国学者及技术人员 改造, 达到卷取温度合格率9" 00 强。总之,先进 冷却模型为基础的, 研究建 所以 在冷却模型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得到了各种约 冷却控制技术是以 束条件下的不同的冷却模型。我国的生产状况常 立板带层流冷却过程的动 态模型和控制模型是十分 常是边界条件得不到保证, 如终轧温度,国外一 重要的。 般要求在t5 之间, 1℃ 而我国 钢厂很难达到这一指 4 板带层流冷却控制系统的基本思想 标.因此, 边界条件波动大,引进的设备及控冷 计算机将整个生产范围内的带钢按厚度、目 标 模型得不到很好的应用。 卷取温度 ( 一般相差 1℃ 0 为同 一级 ) 、带钢材质的 冷却特性、 却要求等分很多级别, 冷 将冷却速度相 对于板带层流冷却来说,国内宝钢自 动化程 近的钢归类, 进行分档级控制, 对不同的级别使用 度较好,它采用分类查表的方法,完成层流冷却 的控制量设定,即按材质硬度分成 50 0 级, 按卷 不同的 策略数据和模型数据。 取温度分成 8 级,按厚度分成 6 级,总共分成 层冷过 控主分 四部 见 . 的 制 要 为 个 分, 表1 流却 程 表 1层流冷却过程控制 2 00 4 0 类。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分类粗细的问 名称 时间 ( 位皿) 任务描述 题。分类当然是越细越好。 但即使分类很细,由 预计算 板坯粗轧机 准备教据 于其它工艺条件不稳定,波动很大, 认为同一类 前饮控制 每段至 侧沮 人口 点 钊 贫徽调区开启阅 门效 带钢属于同一个总体, 虽然从分类表中查到的控 反抽控制 每段至出口 侧闹点 计算梢调 区增减阅门 数 制量设定值相同, 但实际控制结果的偏差也会很 自 适应 每段至出口 侧沮点 t i 薄棋型 修正系数 大。武钢的1 热轧厂, 70 0 引进日 本新日 控制 铁的 41 冷却策略 . 当带钢出粗轧机, C P 进行精轧机相应的控制 模型, 其中工作点的设定也是由分类查表获得, 但是形成分类表的控制量设定模型没有提供。另 计算后,由精轧道次计算程序启动出口 器策略程 外, 我国其它各热轧厂的层流冷却过程的控制基 序: 根据精轧道次计算数据和带钢材质、 规格、目 本是采用依靠人工经验进行控制量的设定手动控 标值等数据, 确定规定的自 动选用冷却工艺数据, 制的方法。 如冷 却方式、 喷水方式和自 适应系数等。 4 预计算 . 2 国外的板带层流冷却过程的控制方法从以冷 起动冷却预计算程序, 计算出 达到目 标卷取温 却模型为基础的静态开环控制发展到以冷却模型 并进行策略最大冷却能 为基础的 使用先进控制技术实现的动态闭环控制。 度需要的喷水阀门和位置, 力计算, 若冷却能力不足, 就向 操作人员报警。 反馈控制算法采用带有滤波的H调节器用以修正 . 实际卷取温度与目 标卷取温度的偏差; 前馈控制 43 带头调整 起动带头调整程序, 计算出 带钢头尾有特殊卷 算法用以补偿边界条件的波动;预测控制模型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