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河金矿床葚沟矿段Ⅳ3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合集下载

河南嵩县前河金矿床葚沟矿段局部地质概况

河南嵩县前河金矿床葚沟矿段局部地质概况

河南嵩县前河金矿床葚沟矿段局部地质概况【摘要】前河金矿床产于燕山式复合花岗岩体外的接触带中,受F4断裂带控制。

论文总结了前河金矿床葚沟矿段的地质特征,对IV3矿体的成矿规律进行了阐述,并对下一步找矿方向进行了简要的描述。

【关键词】地质特征;前河金矿床;葚沟矿段;Ⅳ3矿体;找矿方向1.区域地质该区地处华北地台南缘,近东西向的马超营大断裂从南部通过,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强烈,断裂构造发育,不同方向的断裂相互交切、叠置于褶皱构造之上,形成了复杂的构造格局,褶皱不发育,只有大庄-中胡背斜波及该区东南部地区;断裂按方向可分为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四组,其中以近东西向、北东向两组最为发育,马超营大断裂是区内的主要导矿构造,其北侧的次级构造则是主要的控矿储矿构造,F4断裂构造带中富含金矿体。

出露地层主要为长城系熊耳群焦园组中段、上段,主要岩性为安山岩、杏仁状安山岩、流纹岩。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元古代熊耳期的火山喷发(溢)及中生代燕山期的酸性岩浆侵入—合峪花岗岩期(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矿床规模大型,矿床成因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区内地层出露从老到新依次为:太古界太华群、中远古界长城系熊耳群、蓟县系下栾川群、新生界下第三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

区地处华北地台的南缘,近东西的马超营大断裂从南部通过,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强烈、断裂构造发育。

2.矿床地质特征本矿区位于区域三里坪背斜南翼,马超营断裂北侧及北东向的旧县桥头断裂带的东侧,潭头大章中生代断陷盆地的东部边缘地区。

近东西走向的断裂显示了金、银、铅、锌、铁等有用元素富集,成矿的地质条件较好。

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长城系的熊耳群,呈单斜状产出,岩浆活动具体表现为岩浆喷发及岩体侵入。

在本矿区内发现两处规摸不大的火山口,反映了中心喷发式特点。

3.葚沟矿段地质特征(1)近东西向断裂(F4):F4断裂是本区主要的控矿断裂,金矿体赋存于断裂带特定的构造部位。

某金矿区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

某金矿区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

某金矿区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摘要】某金矿区位于北巴颜喀拉晚印支造山亚带(Ⅱ),北东侧以布青山南坡断裂为界,与阿尼玛卿断裂带毗邻,区域上昆仑山口—久治断裂从普查区南西侧通过。

文章介绍了该金矿区的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并分析了成矿条件,以此提出了找矿方向。

【关键词】金矿山;矿区地质;矿床地质;成矿条件;找矿方向1.矿区地质1.1地层区内地层较为复杂,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碧口群(Pt2b)、石炭系—上二叠统布青山群(CP2B)、下三叠统昌马河组(T1c)、中三叠统甘德组(T2g)、上三叠统清水河组(T3q)、下—中三叠统下大武组(T1-2xd)、下—中侏罗统羊曲组(J1-2yq)、下白垩统万秀组(K1w)和第四系等。

昌马河组下段在区内分布面积大,岩性为灰色角岩化中细粒含屑变长石石英砂岩夹板岩及少量的千枚岩、砾岩的透镜层,岩石普遍具角岩化、硅化及绢云母化,是该区主要的含矿层位。

通过对区内矿体进行初步研究,认为该区成矿类型属于中低温热液型,工业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

1.2构造该区处于阿尼玛卿华力西—印支复合造山亚带南侧的北巴颜喀拉印支造山亚带,区内NW-SE向区域性断裂和复式褶皱非常发育,与之伴生的次级构造也较为发育,表现为较强烈的NW-SE向(或近EW向)和NE-SW向构造。

前者形成时间相对较早,活动较为强烈,是区内主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

沿NW-SE 向区域性断裂破碎带岩石蚀变较强,石英脉和褐铁矿化等较为发育;NE-SW向断裂形成时间较晚,且以平推性质为主,其除了破坏地层的连续性之外,对矿体也有一定的破坏。

区内除吾合玛—青珍复背斜之外,次级褶皱十分发育,并在区内多处可见,轴向为近EW向,轴面南倾,但倾角变化较大。

该金矿区就位于吾合玛—青珍复背斜中东部,由布青山群组成,轴面略向北东倾,在北西有黑云母花岗岩体沿轴部侵入,形成北西端翘起、向南东端倾伏且两翼不对称的NW-SE向紧闭线型褶皱。

1.3岩浆岩区内侵入岩以印支—燕山期为主,印支期侵入岩岩性主要为似斑状黑云母石英二长岩(ηοπ51b)和似斑状二长花岗岩(ηγ51b),燕山期侵入岩岩性主要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ηγ52)a和似斑状黑云母石英二长岩(ηοπ52)a。

前河金矿田葚沟矿区构造特征及找矿方向

前河金矿田葚沟矿区构造特征及找矿方向

前河金矿田葚沟矿区构造特征及找矿方向前河金矿田葚沟矿区位于中国河南省南阳市西南部境内,是该地区重要的金矿产区之一,其地质特征复杂多样,构造类型丰富。

本文将就其构造特征和找矿方向做一全面的分析。

1. 地质构造特征(1)地层特征:葚沟矿区属于南阳隆起的寒武系时期地层,地层岩系由下至上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下部为灰岩、石英岩、泥岩、千枚岩;中部为伊陕期底部的灰岩、当阳期砂岩、泥岩、粘土石等;上部为白垩系的含煤层。

(2)构造特征:葚沟矿区的构造类型主要为叠加构造,近东西向葚沟断裂是该区的最大断裂带,交错着多条次级断裂。

多年以来,该断裂带在矿床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该区域还受到了葚沟断裂以北倾斜岩层带的长期侵蚀和剥蚀,形成了浅表循环侵蚀和深部侵蚀等多种侵蚀作用,使该区域地质构造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3)岩体特征:该矿区的岩石主要有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辉长岩、辉绿岩等,其中二长花岗岩是主要岩石。

岩体常常受到挤压、剪切等作用,使其呈现出复杂的变形和分布规律。

2. 找矿方向(1)发展富金化学分析技术和眼观化学分析技术,以便在矿床富金特征的鉴定、预测和寻找工作上取得进一步突破;(2)研究葚沟断裂的特征和变化规律,找出矿床成因和规模展布的联系,确定找矿优势区;(3)深入研究叠加构造的作用,找出上下扰动、卸载、挤压及断层破碎等多种成矿作用的关系,以此制定合理的找矿方向;(4)对复合型矿床的探测及找矿,可加强矿床矿物化学性质和稀土分布研究,从而得出更加精准、有效的找矿方向。

以上是在前河金矿田葚沟矿区在找矿方向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进一步提高钻探设备的精度和效率,让钻探效益做到最大化,从而进一步完善找矿方向,为该区域的矿产资源迅速开发提供更好的技术保障。

本篇文章将基于现有的数据,对前河金矿田葚沟矿区的矿产资源情况、勘探开发情况、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潜力。

1. 矿产资源分析根据调查数据来看,在前河金矿田葚沟矿区,主要的矿产资源为金矿,其中含金量较高的董家口金矿储量达37.6万吨。

甘肃陇南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_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甘肃陇南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_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陇南地区大地构造位于华北板块、扬子板块与松 潘甘孜褶皱系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交接部位( 见图 1) ,是南北向、东西向构造的交汇部位,为陕甘川金 成矿三角地带。自元古代以来,经历多次地质事件, 致使地壳变动变形强烈,伴之强烈的岩浆活动、复杂 的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从而在不同的演化阶段形成 不同类型的铅锌、铜、金、锑等矿产。
1—白关—党川褶皱带 2—洮河复向斜 3—白龙江复背斜 4—文县—康县复向斜 5—摩天岭复背斜 6—侵入岩 7—构造单元分界线 8—金矿床( 点) 9—县区
图 2 陇南地区金矿床分布图
岩组合,矿体受次一级断裂及岩性的控制,矿体长一般
100 ~ 1 000 m,宽 1 ~ 8 m( 低品位的矿体厚度可达 20 多 m) ,金平均品位 3 × 10 -6 左右( 一般为 2 × 10 -6 ~ 5 × 10 - 6 ) ,金属矿物主要为金银系列矿物—毒砂—黄铁
3 金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
陇南地区金矿床类型主要有微细浸染型、破碎蚀
变岩型、石英脉型( 见表 1) 。
3. 1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主要分布在陇南地区的北部,
处于中秦岭成矿带中,以李坝、金山金矿床为典型代
表。矿床发育于礼县—高桥断裂的旁侧,产出于中泥
盆统西汉水组、舒家坝组,岩性为一套碎屑岩—碳酸盐
南部成矿带,含金地层为中下元古界一套变质基 性—中基性火山岩( 绿片岩) 及变砂岩、变砾岩、千枚 岩、变凝灰质砂岩。地层含金丰度较高,上部碎屑岩 含金 1 × 10 - 9 ~ 11 × 10 - 9 ,下部碎屑岩含金大于 6 × 10 - 9 ,中部火山岩含金 12 × 10 - 9 ~ 41 × 10 - 9 ,细碧岩 含金 162. 5 × 10 - 9 ,含铁白云岩高达 660 × 10 - 9 ,碧口 群地层金元素的高含量为变质热液型金矿体的形成

金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金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作者简介 :刘争(1986-),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专业: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辽宁五龙金矿周边找矿方向浅析刘争1,张德会1,2,王杰亭1(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2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本文主要对辽宁五龙金矿控矿因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强调了构造与岩体控矿的主导作用,分析了该区成矿有利部位,并通过分析其周边成矿要素信息,认为其外围找矿方向应在田家堡子-石岱、三级台-杨家堡子、油盘岭区、谢家-韩家堡子一带。

关键词:五龙金矿、控矿因素、找矿方向辽宁省最具悠久开发史的五龙金矿已面临着极度资源危机状态,本文通过分析五龙金矿成矿特点,及总结分析其周边成矿要素信息,对其外围找矿方向提出了几点意见,对后期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1 地质概况研究区位于全球性金矿带中的中西太平洋金环外二环东亚段;大地构造单元为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营口-宽甸台拱凤城凸起的东部地段;鸭绿江成矿带的西南地段。

东部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著名的平北金矿集区隔江相望,该区与其有着极其相似的地质演化历史和成矿地质背景,具有形成大型金矿床的资源潜力(图1)。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辽河群,岩性有云母片岩、大理岩、黑云母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等,侏罗系出露零星,为一套火山-沉积浅变质岩石。

矿区内主要分布辽河群变质岩,多呈透镜状残留体分布于印支期花岗岩中。

2控矿构造本区控矿因素主要有: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其具体特征描述如下:2.1 地层及其含矿性区内仅零星出露下元古界辽河群层状变质岩系,多为残块,呈捕虏体残留在大面积分布的中生代花岗岩中,自下而上主要有于家堡子组、浪子山组、大石桥组和盖县组,主要由各类大理岩、片岩、变粒岩组成。

这套岩系金丰度值较高,片岩、变粒岩金丰度值5.36-21.0×10-9,大理岩金丰度值3.88-11.0×10-9,为金的初始矿源层,它们奠定了区内金矿床形成的物质基础。

河南前河金矿葚沟矿段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河南前河金矿葚沟矿段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为岩浆喷 发及 岩浆侵入 。 近东西 向断裂显示 了金、 银 等有用元 素富集 , 成矿 地质条件 良好。
般2 5 。 - 3 0 。, 平均 2 8 。 。 葚 沟矿段共 发现不 同方 向的断裂构 造3 条, 按展 布方 向划分 为近东 西向、 北北 东 向和近 南北 向, 近东 西 向断裂规 模大 ,
4 7 1 4 3 3
3 . 矿 床 成 因探 讨

3 . 1 构造控矿条 件 区域 断裂构 造的多期 多阶段活 动, 导 致了一系列岩浆 活动 , 它不仅 关 的蚀 变矿 物 组合 的 相 互 关 系认 为, 该 矿床 成 因类 型 属 构造 蚀 变岩 型 中低 为成矿 提供 了空 间条件 , 同时与成矿物 质的运移 富集 密切相 关 。 燕 山期 温 热液 金 矿床 。 断裂 构造的压扭性 活动伴 随的岩 浆热液 , 富含 活化剂 , 促 使矿源层 中金
质特 征的论述 , 总结 了矿床成 因规律 , 主要获 得结论如下 : 4 . 1 矿床地质 葚 沟矿 段金矿 矿床赋存于 近东 西向的F 4 断裂构造 带中, F 4 断裂对
总体呈现 西 宽东 窄之 势, 矿带 走 向7 0 。 一 1 0 0 。 , 倾 向北西 一 北东 , 倾 角 少 部 分来 自 熊耳 群 。 燕 山期构 造岩 浆活 动为成 矿提 供了富含活 化剂 的 4 5 。 一 7 5 。 , 平均 6 5 。 , 沿 走向、 倾 斜均表现 了舒缓波 状的展布特 征 , 并 具 热 液及 热动力条件 , 促使太 华群及熊耳群 地层 中金进 一步活化 , 沿低 压 膨缩、 分支现象 。 在8 4 . 5 线、 8 7 线矿带分 别被F 2 2 、 E l 8 两断层断 错, 自 西 扩 容带 一断裂构 造带运 移, 在 有利部位 富集成 结合区内 围岩蚀 变类 型, 与成矿 有关的蚀 变矿物 组合相互关 系认为 , 该 矿床成 因类 型属构 造 蚀变 岩型中低 温热液 金矿床。 4 . 3 对找矿的指 示作用 矿体 由矿带 中合乎 工业 要 求的含金构造蚀 变岩组成 。 在1 7 8 . 1 8 米 标 高 以上 , 长度 1 0 6 0 米, 最大垂深 5 7 2 . 8 2 米范围内, 依据工业指 标 , 按 地质 熊耳群地 层 为本 区金矿 的初始 矿源 层, 在区域 上对金矿 床有 明显 规律 共 圈出6 个金矿体 。 的控制作用 。 因此 , 熊耳群地 层出露地区是寻找 同类矿床 的有利地 段。 地球 化学 异常多围绕花 岗岩 体分布, 矿床赋存于岩 体边 缘围岩断裂构 造 ( 1 ) 主要 矿体分述 ⅣN1 矿体 : 分布于 F 1 8 - 9 8 . 5 线, 全长4 7 3 米; 出露 标 高5 3 9 - 6 6 4 带 中。 矿体产 于 断裂带 中局 部引张 部位 , 因此 , 花 岗岩体周 围断裂带 的 米, 控 制最低 标高4 8 1 . 7 8 米, 最大高 差1 8 2 . 2 2 米。 斜 深最 大l 2 3 米, 平均 局 部 引张 部位 是寻 找该 类矿床 的有 利部 位。 矿带 中与成 矿有关 的蚀 变 黄铁 绢英岩 化、 黄铁矿化 、 萤石化 及多金属 硫化物 蚀变 , 8 3 . 6 0 米; 矿体呈不规 则 似 层状产 于矿 带上部 , 走 向9 1 。 -9 6 。 , 倾 向北 主要是钾 化 、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孙晓飞,刘扩龙,季 春(陕西地矿区研院有限公司,陕西 咸阳 712000)摘 要:如今,国内在金矿地质工作体系中的投入不断增多,在开发金矿的过程中,矿床的数量以及资源的储备量等都取得了突破式的进展。

国内的地产丰富,矿产资源储备量相对较大,金矿床自身的地质状况相对复杂,同时矿床类型较多,甚至在一个区域当中存在不同类型的矿床,但是可能在同一区域的金矿集中区域内只存在一种主要的矿物类型。

为了提升金矿开发工作的有效性,需要对金矿矿床形成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对矿床成因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金矿矿床;地质特征;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2-0085-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gold depositsSUN Xiao-fei, LIU Kuo-long, JI Chun(Shaanxi Geology and Mi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Limited,Xianyang 712000,China)Abstract: Nowadays, the domestic investment in the geological work system of gold mine is increasing.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gold mine, the number of deposits and the reserves of resources have made breakthrough progress. China is rich in real estate, the reserves of mineral resources are relatively large, and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gold deposits are relatively complex.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deposits, and even there are different types of deposits in a region. However, there may be only one major mineral type in the gold concentration area of the same reg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gold mine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old deposit formation and discuss the genesis of the deposit.Keywords: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目前国内的金矿区域内都存在着影响矿体形成的比较关键的区域性断裂构造带,含有金矿的建造地层经过长期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基性火山岩系、元古界含金浅变质岩系等,为了提升金矿资源开发的有效性,需要对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因进行分析,这也是提升资源开发与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青山金矿蒿滩沟矿段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青山金矿蒿滩沟矿段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青山金矿蒿滩沟矿段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作者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摘要青山金矿矿区位于秦岭造山带之秦岭微板块东部,镇旬裂陷盆地晚古生代热水沉积盆地中,处于秦岭纬向构造体系南亚带北侧,包括青山寨、嵩滩沟、甲子沟、峡口、龙王沟五个矿段。

其中蒿滩沟矿段的矿体主要赋存于上泥盆统九里坪组和下石炭统界河街组,受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沉积建造、东西向断裂构造及其派生的次级韧性、脆性断裂带控制。

矿体低角度斜切围岩,整体呈脉状展布,在断层交汇处呈透镜体状、囊状。

自然金主要以超显微金形式赋存在黄铁矿、褐铁矿中。

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等蚀变与矿化关系密切。

通过对矿段地质特征、成矿背景、有利的控矿因素的分析和总结,并将本研究区地质特征与国内外典型卡林型似卡林型金矿进行对比,认为卡林型金矿是本区找矿的主要类型,蒿滩沟找矿前景乐观,下一步工作重点为深部找矿。

关键词:地质特征;找矿前景;卡林型金矿;青山金矿;蒿滩沟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ore-finding foreground of Haotangou in Qingshan gold depositAbstract:The Qingshan gold deposit was formed under paleo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with complicated lithofacies and in the spreading marine basin on the convergence between north China platform and Yangtze platform.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gold deposits are controlled by the restricted platform basin lithofac-ies which are composed of terrigenous fine-grained clastic rocks and carbonate rocks of the Late Devonian and Early Carboniferous.Structure is the main fa-ctor of mineralization in this area and it is the important sign of ore-finding t-oo. Gold is submicroscopic and associated with arsenic pyrite, pyrite and arse-nopyrite tightly. Other minerals in the ore are realgar, opiment, barite, stibnite, quartz, calcite and so on.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lter ation, especially to the limonitization and pyritization. By compared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in this study area with typical Carlin-type gold deposits at home and abroa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arlin-type gold prospecting is the main d-irection in this area, meanwhile the important part of ore-finding should be fu-rther studied in deep metallogenic prognosis of main ore zone.Key words:geological feature;mineralization prospect;Carlin-type gold deposit;Qingshan gold deposit;Haotangou目录第1章前言 (1)1.1 交通地理位置 (1)1.2国内外卡林型金矿研究现状 (2)1.3 本区前人研究程度 (2)1.4 本次研究概况 (3)1.4.1 研究的意义 (3)1.4.2 研究思路及方法 (3)1.4.3 完成的工作量 (4)第2章矿区地质概况 (5)2.1 矿区地层 (5)2.1.1 泥盆系 (6)2.1.2 石炭系 (6)2.1.3 第四系 (7)2.2 矿区构造 (8)2.2.1 褶皱 (8)2.2.2 断裂 (8)2.3 矿区岩浆岩 (9)2.4 矿区矿产 (10)第3章矿床地质特征 (11)3.1 岩石地层 (11)3.2 构造 (13)3.3 矿体特征 (14)3.4 矿石特征 (15)3.4.1 矿石矿物成分 (15)3.4.2 矿石的结构构造 (15)3.5 围岩蚀变 (16)第4章找矿前景分析 (18)4.1 有利的成矿地质背景 (18)4.1.1 区域成矿背景 (18)4.1.2 成矿地球化学背景 (19)4.2 有利的成矿与控矿地质条件 (20)4.2.1 岩性控矿特征 (21)4.2.2 构造控矿特征 (22)4.2.3 蚀变控矿特征 (22)4.3 找矿方向与找矿标志 (23)4.3.1 卡林型金矿是本区找矿的主要类型 (23)4.3.2 找矿标志 (24)4.4 找矿前景 (24)结论 (26)致谢 (27)参考文献 (28)第1章 前 言1.1 交通地理位置镇安地区位于东秦岭南坡腹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 源科技◇
科技 秘向导
21 年 5 01 第0 期
前河金矿床葚沟矿段 I3 V 矿 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姚 松 明 杨 少龙 王小春 郑 艳波 ( 嵩县 前河 矿业 有 限责任 公 司 河 南 嵩县 4 1 3 ) 7 3 4
【 摘 要】 嵩县 前河金矿床 葚沟矿段发 育 3条矿 带, 均产于 F 断裂 带中, 4 N3矿体与I N2矿体、V 3矿体复合部 位是 矿化 V ls 最富集部位。文 中重点阐述 了葚沟矿段 Ⅳ3矿体的地质特征 . 并为进一步的找矿 工作指 明 了方 向。
【 关键词 】 前河金矿床 ; 葚沟矿段 ; 矿体; Ⅳ3 地质特征; 方向 找矿
1区域 地质 .
3矿 带地 质特 征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前河金矿 区位于华北地 台南缘, 华熊台隆, 熊耳 山隆断区, 葚沟矿段 内 F 4发育出ⅣN矿带、 Ⅳs矿带、 矿 带。 条 N3 3 区内构造活动强烈, 活动频繁, 岩浆 金及多金属矿产蕴藏丰富 。 矿体 均产于 F 4断裂带 中 . Ⅳ3矿体 与ⅣN 、 3 体复合部 2 Ⅳs 矿 矿区出露地层有太古界太华群 、 中元 古界熊耳群 、 蓟县系 位是矿化最富集部位 , 含金蚀变带经历多期多阶段成矿 。 下栾川群、 新生界第三系及第 四系。金矿均赋存在 中元古界熊 31ⅣN . 2矿 体 特 征 耳群 中 构造和岩浆活动为金元 素在 地层 中的富集 提供 热源 ⅣN 2矿体出露于 7 ~ 4线东 2 m. 68 0 出露 长 30 在 2 0 8 m. 8 m 及部分矿源. 而断裂带则是地层含矿 的主要条件之一 以上矿带顶板为断裂构造面控制 . 2 0 以下顶板与 围岩呈 在 8m 矿 区不 同时期 . 同规模 , 同方 向 . 同性质 的断裂 十 渐变过渡关系。 向 8 。倾 向北西 、 东 。 不 不 不 走 5, 北 倾角 5  ̄ 6 。 0 7  ̄沿倾 分发育 , 构造总体呈近东西 向及南北 向两组 。马超营大断裂为 斜具波状弯曲 . 矿体在 10 6 m以上 , 连续性 较好 。 矿带 中岩石为 区域 主要 导矿断裂 区内近东西 向断裂最 为发育 .且规模较 碎裂岩 , 变以钾化 、 化 、 蚀 硅 黄铁矿化 为主 , 次为绢英岩 化 、 莹 大, 形成 宽度 1 ~ 2米不 等的断裂破 碎带 , 25 矿化蚀 变强烈 , 控 石化及方铅矿化 I VN矿 体储量 占地质 队提交储 量的 23 /。 制着主矿 的形态 南北向断裂是后期错矿断裂 。 3 V 3矿 体 特 征 . 1S 2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 , 基性岩 , 中性岩 , 酸性岩均有 出露 。主 ⅣS 3矿体 出露 在 7 ~ 45线 , 5 8. 宽度 20 1m, 均 31 m。 . 2 平 . 0 要有安 山岩 、 英安岩 。 流纹岩 , 岗岩 。其 中燕山期合峪花岗岩 矿带底板界限分明 。 花 与顶板呈渐变关 系。 带上部为碎裂岩组 矿 体 与本 区金矿化关 系密切 .燕 山期岩浆侵入 为成矿提供 了热 成 , 厚度一般 1 0 . m左 右 ; 0 下部 主要为构 造角砾 岩 . 蚀变 主要 力条件 . 驱使地层 中矿质活化迁移 , 富集成矿 。 为黄铁矿 化 、 绢英岩化 、 泥石化 、 绿 钾化 : 中黄铁矿化 、 其 绢英 岩化与金矿关 系密切 , 矿带金矿化连续性较差 。 2矿 区地 质 特征 . 3 1 体 特 征 .1 3 VN 矿 矿 区位于 区域三里坪 背斜 南翼 .马超 营断 裂带北侧及北 1 VN矿体与 I VS矿体在 F 东 8 线 附近复合组成 I N 矿 6 V1 东 向的旧县一桥头 断裂的东侧 .潭头一大章 中生代 断陷盆地 该矿体向东延伸至 9 , 9线 出露标高 5 0 7 4 走向 1 0 , 0  ̄ 5 m。 1。 的东部边缘 。近东西 向的断裂显示 了金 、 等有用元素 富集 . 体 , 银 矿 底板严格受 断裂构造 面控制 , 围岩界线 与 成矿地质条件 良好 出露地层 主要为 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 . 倾 向北东 , 带顶 、 分 明。金矿化与钾化 、 黄铁矿化 、 黄铁绢英岩化密切。 呈单斜产出 . 岩浆活动表现为岩浆 喷发及岩体侵入 。 3413矿体特征 . V 21 东 西 向 断 裂 ( 4 .近 F) 1 矿体为 压扭 性构造 。 V3 经多期 次变化 . 该矿带控制 出露 矿区出露 长 5 0 . 1~ 2 。 向 7 。 10 。 向北 0 0米 宽 2 5 米 走 0~ 0 o倾 标高 10 4 0 连接1 与 IN矿体 , 向 4 o 6 。 2 ~ 9 m. VS V 走 0~ 0左右 , 倾向 北东至北北西 . 倾角 4 o8 。 0~ 0 。该断裂为本 区主要控矿断裂 . 沿 倾 5, S’ 断 走 向、 斜均呈 现舒缓波状 展布特征 , 倾 膨大收缩 、 枝复合 现 北北西 , 角 6  ̄平 面总体形 态呈现舒缓 波状… 形展 布 , 分 5 r 原 a 象 明显 。断 面上发育有 向西倾斜的斜冲擦 痕和水平擦痕 . 且前 裂带 内角砾呈棱 角状 和次棱角状 .角砾 大小多为 5 1 e , Vs 者淹盖后者 断裂带 内主要 由脆性变形的构造 岩组成 . 发育 岩为安山岩和流纹岩 ,在 Ⅳ3与 I 接触带处见构造泥和糜棱 并 岩化带 , 胶结物多为原岩碎粉。 有 挤压片理 、 流劈 理 、 破劈理 、 构造透 镜体 、 扁豆体 , 种构造 各 F 4形成期 由于南北应力 继续挤压 的作用形成 I3矿体: V 该 形迹表 明 :该 断裂经历 了多期 次构造变动 和不同质 的叠加转 化 断裂带 内以碎裂岩化 、 绢英黄铁矿化 、 方铅矿化 、 多金属硫 期活动表现为 以早期张性角砾岩 中角砾的磨圆和对早期锯齿 状 断面的圆滑改造 形成 了与主断 面斜 交的构造透镜体及挠 物、 绿泥石化为 主。为矿 区成矿构 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