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型规律探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病机探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病机探讨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病机探讨作者:张丹婷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广东广州 510000)【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病机;气虚;痰浊;血瘀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以气道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
其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为我国的常见疾病,据WHO《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估计,当前世界上约有6亿COPD患者,死亡原因在1990年为全球第6位,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第5位。
由于其进展缓慢,严重影响患者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目前单纯的西医药物治疗尚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所以对COPD的治疗及防治越来越重视综合治疗。
在祖国的传统医学中并没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简称为慢阻肺)这一现代病名,但其在临床中可表现为咳嗽、咯痰、胸闷、气促等症状,这些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中的“咳嗽”、“喘证”、“肺胀”等范畴。
其病因病机多是由于肺脏长期遭受多种内伤、外感之邪的侵袭,而导致宣降功能的失常,日久则肺气受损,肺虚日久,则子盗母气,而出现肺脾两虚,久而病势深入耗伤肾气,最终导致肺脾肾俱虚。
由于肺脾肾的亏虚,导致水液代谢的失常,水湿瘀久化热,炼液成痰,痰浊内蕴;又由于正气亏虚,“气为血之帅”,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血行减慢而成瘀,久则瘀阻血脉。
痰瘀互结,阻遏气机,肺气郁闭,气体交换受阻,清气不能输送濡养全身,浊气难以排出而滞于胸中,渐而成疾。
故慢阻肺的病机不外乎本虚与标实,而致病的关键即为气虚、痰浊、瘀血。
故临床常以“益气固本”、“理气化瘀”、“清化痰浊”为治疗原则。
笔者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来探讨慢阻肺的中医病机。
1 气虚、痰浊、瘀血为慢阻肺的中医病机气虚慢阻肺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久咳、支饮、喘哮、肺痨等慢性疾患迁延日久,或因失治误治,或因反复感受外邪,迁延缠绵,久治未愈,导致肺脾肾功能严重受损,使脾失运化水湿之能,肺失通调水道及宣降之职,肾失纳气之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呼吸功能的研究

11 一般 资料 .
南 京 巾 药大 学 附 属 医 院 呼吸 内
13 检 查 方 法 .
采 用 日本 产 R 60 M一00型 多导 生理
科 和镇 江 市中 医院 20 0 2年 4月 ~20 07年 4月 间 因 C D住 院的患 , OP 临床 诊 断 符 合 中华 医 学 会 呼 吸 病学 分会 C D诊 治规 范lJ并 排 除合 并 有 活 动 性 OP 2,
力 、 吸驱动 功能 的检 测 , 讨不 问 中医证 型呼 吸肌 呼 探
白、 粘稠难咯 , 烦躁 、 身热 、 、 尿黄 便f 、 口渴 , 舌质红 、
舌苔黄腻 , 脉数 或 脉 滑数 。肺 肾 阴虚 : 咳 、 久 咳痰 粘
少, 午后 潮热 、 膝酸 软乏 力 、 红少 苔 , 弦细或 缓 腰 舌 脉
在阻塞性通 气功能障碍 , 其表现为 F C,E , E ./ VC I V F V10 F V10 F , Ⅵvv明显 下降, 而肺脾 气虚组 下降更 为明显:结论 : KP C)D
患 者肺 脾 气虚 患 者 比肺 肾阴虚 患 者和 痰 热郁 肺 惠 者 的 阻 塞性 通 气 功 能 障 碍 更 为 严 重 。 关 键 词 : 塞 性 肺 疾病 ; 医 ; 热郁 肺 ; ’ 阻 中 痰 肺 肾阴虚 ; 脾 气 虚 ; 肺 呼吸 功 能 试 验
中图 分 类 号 : 4 R2 I 文献标识码 : A
慢 性 阻 塞 性 肺 疾 病 (hoi outut epl crnc bsrci u一 v mo aydsaeC D) 者往 往 并 发 呼 吸 衰 竭 , nr i s, OP 患 e 导 致病 情 加 重 。 往 r 两 医 结 合 治 疗 中 , 们 发 现 1 j 我 C P O D常伴 有 呼 吸肌 乃 的 减 弱 , 呼 吸肌 是 呼 吸 运 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医辨证治疗要点

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专题报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医辨证治疗要点吴银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医务界的一大挑战,求治于中医者甚众。
至今西医或西学中均将研究精力置于COPD可分几个中医证型,以寻求方药以对应治疗。
由于COPD是一个漫长的疾病过程,发作期、缓解期差异极大。
不同病程中表现的临床特征与中医病证如咳嗽、瘀证、肺胀、喘促、哮喘、痰饮、水肿、咯血等相关。
难以寻找出几个类型给予概括。
为提高临床疗效,笔者以为应结合本病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主要症状按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原理,抓住不同阶段的重点施治,以及中西医结合研究本病所取得的辨病与辩证相结合的临床思维和施治经验。
以砖求玉,本文为了厘清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先将COPD的现代认识作一简要回顾。
1.COPD的现代认识1.1.定义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
这种阻塞因小气道炎症引起,通常呈进行性发展。
一部分可能有可逆性,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珍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定义: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可以引起全身(或称N;’I-)的不良反应。
新定义强调:(1)本病可防可治;(2)异常炎症反应,即嗜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均活跃的炎症。
重视抗炎治疗和抗菌治疗相结合;(3)肺外不良反应,即炎症介质和因子以骨骼、肌肉、心脏作为打击靶点。
COPD改善全身症状意义重要;(4)对烟草的评价。
根据定义,临床上慢性支气管炎,尤其是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反复发作,症情不断发展形成COPD。
而慢支的诊断依据是咳嗽、咯痰伴或不伴喘息,每年发病维持3个月,连续2年以上(排除其他心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证候研究概况

1 孙海香 ,梁芬 ,丁鸿滨 . 1 老年病人 脑卒 中后抑郁社 会支 持与相关 分析 [ ]. J 南方护理学报 , 0 3 0 ( ) 3一 4 20 ,1 5 :l l.
1 辛红菊 ,葛永梅 ,张蓉,等 . 9 合理情绪疗法提高偏瘫康复护 理效 果 [ ]. J 河北 医药 , 0 9 1( 3 :19 . 2 0 ,3 1 ) 6 1
瘀 ” 的基本病机 。有学者认为痰瘀标实证不仅在 C P O D急性加 重期可 以出现 ,就是在病 情稳定 期也存 在痰瘀现 象 。痰瘀 伏肺是形成气道阻塞 的病理基础,是 C P O D的标实证 。有研究
因此 ,进 行其 中医证候研究概况总结有一定的临床 意义 。现将
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
成 四脏俱衰 ;标 实围绕 以气虚阳虚痰瘀及外邪 干预相互影响Ⅲ
成 ,气机瘀滞、痰阻气道 、痰瘀 互结而成本病 。有学 者发现 : 肺脾气虚 、痰瘀 阻肺 ,肺脾气虚、痰热瘀肺 ,气 阴两虚 、痰 热 瘀肺 ,肺脾肾虚 、痰饮瘀肺 4型所 占比例较多 ,为 C P O D急
性加重期最常见 中医证型 ,其分布规律体现 了 C P “ O D 气虚痰
行性加重 ,严重影 响了患者生存质量。中 医辨 证论 治对 C P O D有一 定的疗效 ,历 代 医家为探 索此病 的 中医病 因病机、
研 究方法及治疗规律 ,积 累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 ,因此,进行其 中医证候研 究概 况总结有一 定的临床 意义 ,本研究对
近年来文章作一综述 。
【 关键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医证候 ;研究概况 【 中图分类号 】R533 【 6.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 91 (01 1 — 80 0 08 57 2 1】 0 12 —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治概述

《 问 》日 “ 之 所 凑 , 气 必虚 ”、 五 脏 六 腑 皆令 人 咳 , 素 邪 其 “ 非 独肺也” 故 C P , O D发病 的 内在 条 件 必 与 机 体脏 腑不 足 有 关 。本 病 病 位 在肺 , 久必 损 及 脾 肾 , 而 引起 痰饮 、 血 等病 理 产 物 病 从 瘀
献作一综述。 1 病 因病 机
性 期 最 多见 的证 型
李建生教授 ” 认 为 C P 患者 年 老 体 衰 , OD
正气 不 足 , 感 六 淫 之 邪 , 寒 之 邪 从 热 化 或 风 热 入里 , 外 风 引动 伏 痰 , 痰 有 寒 热 之化 , 有 痰 浊 、 热 之 分 。 性 加 重期 以痰 热 为 而 故 痰 急 重 , 解 期 以痰 浊 为 主 。痰 阻肺 系 , 脉 不 畅 而 为瘀 , 血 内 阻 , 缓 百 瘀 津 液 不 行 而 助 湿 生 痰 , 成痰 瘀 互 阻 , 失 宣 降 。 对 大量 文 献 资 终 肺 料 的 回顾 性 研 究 显 示 痰 热 壅肺 是 A C P 的主 要 病 机 。王 至 婉 E O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生不足 ; 二则肺失宣肃 , 精气失布 , 最终致全身脏腑之气 亏虚。
同 时 , 病 则 气 机 不 畅 , 浊 内生 , 蕴 化 热 , 伤 阴津 , 致 阴 肺 痰 久 灼 而 虚 、 阴 两 虚 。 “ 为气 之 主 , 气 肺 肾为气 之根 ” “ 胃为气 血 生 化 之 ,脾 源 ” O D多 伤 及肺 、。 、脾 三脏 ,故 临 床 多见 三 脏 的虚 损 证 ,C P 肾
【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医研究 综述
慢 性 阻 塞性 肺 疾 病 ( O D C P )是 一 种 具有 气 流 受 限 特 征 的可 以预 防 和 治疗 的 疾病 , 流 受 限 不 完 全 可 逆 、 进 行 性 发 展 , 气 呈 与
生存 质 量 进 行 评 价 研 究 ,结 果 显 示 不 同 中 医 证 候 C P O D患 者 的
Q L均 明 显 受 损 ,提示 C P O O D证 候 与 患 者 Q L存 在 着 一 定 关 O
肺 部 对 香 烟 烟雾 等有 害 颗 粒 的 异 常 炎症 反应 有 关 f。 中 医 学 主 “ 要根据 C P O D的症 状 而将 其 归 入 “ 咳嗽 ” “ 、 喘证 ” “ 胀 ”范 及 肺
长短不同 , 反映了其病程 、 证型 、 病情及传变的相关性 。
3 辨 证 施 治
中 医药 治疗 C P , 多 为急 性 期 治 以祛 邪 ,稳 定 期 治 以 固 OD
病发生 、 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 , 而虚则是疾病发生 的内因。 学 余
庆 等 认 为 该 病 病 位 主要 责 之 于肺 , 病 日久气 虚 , 肺 ~则 宗气 化
本。 孙子凯等 1 1分七型论治 C P 痰热壅肺兼肺。 o O D, 肾两亏治 以清
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用药规律文献研究

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用药规律文献研究目的:通过整理近10年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文献,梳理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用药规律,力求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用药提供文献依据。
材料与方法:基于中国知网,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OPD”、“肺胀”为主题词,分别“并含”主题词“中医”、“中药”、“中医药”进行高级检索,收集近10年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文献4647篇,依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急性加重期文献80篇,稳定期文献58篇,共计文献138篇。
提取138篇文献中方剂、证型、中药及药物性、味、归经,建立EXCLE表格,利用频数统计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分别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总体药物、急性加重期药物及稳定期药物的功效分类、药物的性、味、归经及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并对频数≥15次的总体药物进行聚类分析,最终总结出近10年文献中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用药规律。
结果:1.本研究收集的138篇文献中以自拟方居多,辨证分型以痰热郁肺型为主,研究共收集总体药物145味,共计1577药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药治疗主要以寒性、温性、平性药物为主;药味主要以甘味、苦味、辛味药物为主;归经多为肺经、肝经、脾经、胃经、肾经、心经;对应用频数前6位的药物功效分类按降序排列依次是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对应用频数前10位药物按降序排列依次为甘草、半夏、茯苓、陈皮、苦杏仁、黄芩、黄芪、瓜蒌、丹参、白术。
2.本研究共收集急性加重期药物107味,共计881药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医药治疗主要以寒性、温性、平性药物为主;药味主要以苦味、甘味、辛味药物为主;归经多为肺经、肝经、脾经、胃经、心经、肾经;对应用频数前6位的药物功效分类按降序排列依次为化痰止咳平喘药、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对应用频数前10位的药物按降序排列依次为甘草、苦杏仁、黄芩、半夏、瓜蒌、贝母、桔梗、茯苓、陈皮,桑白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防治方法探讨

[ y r s C o i o s u t e umo aydsa e C ie e dc e Ke wo d ] h n c b t ci l n r i s ; hn s i n r r v p e me i
慢性 阻塞性肺 疾病 的特 点是不 完全 的可逆气 流收 到 了限 制 ,而且该可逆气流往往 能和气 体异常炎症的反应相合并 。该
不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或 者患有重度低氧血症 以 及 高碳 酸血症病人 。
d s a ei CM ie s T n
欧 阳 家 明
( 东省兴 宁市中 医院,广 东 兴 宁,54 0 广 15 0) 中图分类 号:12 61 15. 【 摘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8 0( 0 2 10 1.2 证型 :GD 647 6 2 1 )0 —1 70
病 发病 易 反 复 ,呈 进 行 性 加 重 的 临床 表 现 。在 相 关 的研 究 调 查
符合 以上 的诊断标准 ,年龄在 4 0岁 以上,肺功能检查中
F V1 4 %和 8%之 间 。 E 在 0 0 11 排 除标 准 ._ 3
中发现,慢性 阻塞 性肺 疾病总 的患病 率可达到 8 %以上【,而 1
难上有统计 学意义,其他各 项指标没有统计 学意 义。单 因素 分析 和多元回归模 型拟合显示治疗方 法、医疗保障形式 以及就诊情 况
方面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在治疗费用上,除了理疗预防费用上,其他各项费用研究组均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与传统 的西 医疗法相 比, 中医疗法具有疗效好 ,见效快 ,治疗 费用低 等优越 性,值得 进一步推 广。
Co a e t e tr d c n , CM d cn a o d e c c , u c , o c s f e t e t i r f u t e r mo i n mp r dwi W s n me ii e T h e me i i eh sa g o f a y q ik lw o t a i o t m n,s r wo t o rh rp o to . hy 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上 C O P D ( 慢性 阻塞 性肺 疾病 )是一种 常见病和 多发 性 ,根据有关的统计资料 ,采用 中医中药进行慢 性阻塞性肺疾 病 的治疗 ,可 以有效缓 解患者 的临床症状 ,增强患者 的体制 , 并且能够显著的降低疾病 的发作次数 ,研 究选择 2 0 1 2 年1 月份 到2 0 1 4 年1 月份期 间在我院进行治疗 的 5 0 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 患者,探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 中医证型规律 , 现报道如下 。 1资料 和方法 1 . 1一 般 资 料 选 择选择 2 0 1 2 年1 月份到 2 0 1 4 年1 月份期 间在我 院进 行治 疗的5 0 0 例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患者为研 究对 象,所选 患者 的年 龄 范 围为 2 0 岁到 9 0 岁不等 ,其 中男性慢性 阻塞性肺 疾病 患者 1 1 2 例 ,女性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 患者 8 8 例,所选患者均确 诊为 慢 性 阻 塞 性 肺 疾 病 患 者 并 且 均 无 严 重 的 心肺 功 能合 并症 以 及神 经系统疾病 。 1 . 2 方 法 参照 中医诊 断学和 中医病症 诊疗 标准选取 5 0 0 例慢性 阻塞 性肺疾病患者的 中医证型如下所述 : 痰热壅肺 型,脾虚性 ,肺 虚 性,肾虚型 ,阳虚水泛型 。 检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的肺功 能和血常规 以及生化 指 标 ,采用多 因素 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进行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 患者 的肺 功能和血常规 以及生化指标与 患者 的中医辨证分 型相 关性 的回归分析 ,通过 t 检验 进行上述各指标两 两之 间的统计 学分 析。 1 . 3观 察指标 观 察组 5 0 o t  ̄ J t 慢性 阻塞 性肺疾病患者 的临床 症状 以及肺 功 能水平 和血常规指标 以及患者 的生化指标 。 1 . 4统 计学方法 对 上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的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 汇 总处 理,采取 统计学 软件 S P S S 1 9 . 0 对 上述汇 总数据 进行分 析 和处理 ,计数 资料采 取率 ( %)表示 ,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 ±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 x 检验 进行单 因素分析 ,采用 t 检 验进行 指标 两两之 间 的分 析,采用 多 因素 L o g i s t i c回归分 析 指标 与证型之间的相关性 , P<0 . 0 5 为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2结 果 2 . 1 5 0 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的中医辨证 分型结果 根 据慢 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等进行 中医 辨 证分 型,选取痰热壅肺型 ,脾虚性 ,肺虚性 ,肾虚 型,阳虚 水 泛型 ,其 中痰 热壅肺型者 3 6 3 例 ,占慢性 阻塞 性肺疾病 患者 总体 的 7 2 . 6 %,脾虚者 4 9 例, 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总体 的 9 . 8 %,肺虚 者 4 4例, 占慢性 阻塞 性肺 疾病 患者 总体 的 8 . 8 %, 肾虚者 2 3 例, 占慢 性阻塞性肺 疾病 患者总体 的4 . 6 %,阳虚泛 水者 2 1 例 , 占慢 性 阻 塞性 肺疾 病 患者 总 体 的4 . 2 %,采 用 x2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文摘版 5 年6 月 ・1 5 3・
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型规律探讨
陈 飞
玉林 市玉州 区城北街道社 区卫生服务 中心,广西玉林
5 3 7 0 0 0
摘 要 : 目的 : 探讨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 的 中医证型规律 。方法 : 选择 2 0 1 2 年1 月份 到 2 0 1 4 年1 月份期 间在我 院进行 治疗的 5 0 0 例慢 性 阻塞性肺 疾病 患者 ,针 对患者的肺 功能和血 常规 以及 生化指标 等和 中医证 型的相 关性进行 统计 学分析 。结果 :经过 多 因素 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 ,痰热 壅肺型与 患者的 WB C水平正相关 ,与 患者的 R DW 水 平呈负相 关 ; 阳虚水泛型与 患者 的 Hb水 平呈现正相 关,与患者的 ME F 7 5 ,P E F ,MC H水平呈现 负相 关 ; 脾 虚性与 ME F 2 5 ,N MO呈现 负相 关 ;肾虚型与 R DW 呈现正 相 关,与 K 呈现 负相 关 。结 论 :根据 患者 的 WB C,R DW ,H b ,ME F 7 5 和 ME F 2 5 ,P E F,MC H,I ( 『 卜 与 患者 的中 医证型 的相
关 性 , 可 以 利 用 患者 的 上 述 指 标 进 行 慢 性 阻 塞性 肺 疾病 的 中 医辨证 型 。 关键词 : 慢 性 ;阻塞 性 ; 肺 疾 病 ;中 医辨 证 分 型 中图分类号 : R 5 6 3 .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5 6 0 8( 2 0 1 5 )0 6 . 0 1 5 3 . O 1
( P > 0 . 0 5) 。
2 . 2患 者各指标 与中医证 型的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 经过 L o g i s t i c回归分 析,痰热 壅肺 型患者 与 WB C( 白细 胞 总数 )呈 现正相关 ,与 R DW ( 红细胞体积 分布宽度 )呈 负 相 关,经检 验,预测准确值达 7 1 . 4 % 也就是 说患者的 白细胞 总 数越 高,红细胞 体积 分布 宽度 ,患者确 诊为痰 热壅肺 型的机率 越大 。 经过 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 ,阳虚 水泛 型与 患者 的 H b( 血红 蛋 白含量 )呈现正相 关,与 ME F 7 5( 剩余肺 活量为 7 5 % 时的 呼气流速 ) ,P E F( 呼吸流 量峰值) ,MC H( 红细胞平均血 红蛋 白含 量 )呈现 负相关 ,经检验 ,预测准确值 达 9 7 . 2 %,表 明患 者 的血 红蛋 白含量越 高,红细胞平 局血 红蛋 白含量越低 ,剩余 肺 活量 为 7 5 % 时 的 呼气 流 速 越 慢 , 呼 吸 流 量 峰 值 越 低 其 阴虚 水泛型确诊 率越 高。 经过 L o g i s t i c回归 分析,肺虚 性与患者 的 WB C呈现负相 关 ,经检验 ,预测准确值达 9 1 . 1 %。 经过 L o g i s t i c回归分 析,脾 虚性 与 ME F 2 5 ,NMO ( 粒细 胞 百分含量 )呈现 负相关 ,经检验 ,预测准确值达 8 7 . 1 %。 经过 L o g i s t i c回归分 析,肾虚型与 患者 的 R DW 呈现正相 关 ,与 呈现 负相 关,经检 验,预测 准确 值达 9 5 . 5 %,说 明 慢 性阻塞性肺疾 病患者 的 浓度 降低,红细胞体 积分布宽度 降低其确诊为 肾虚 型的机率越大 。 3讨论 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在 中医病理 学中属于 咳嗽和喘证 以及肺 胀范畴 ,本 次研 究中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期 患者 以痰热壅肺 性为主 ,由于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往往伴 随有肠 胃功能紊乱 ,经 过 胃电图检查 ,肾虚型和脾虚 性患者 的波 幅显著低于 正常人 , 这一现 象说 明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容 易引起 患者 出现脾虚和 肾虚 等, 原因与疾病导致患者 的肠道 内出血和缺氧有着直接的关系 。 本 次研 究利用统计学方法 ,采 取 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进行患 者 的肺功 能和 血常规 以及生 化指标 等和 中医证 型 的相 关性分 析 ,根据研 究 结果 ,痰 热壅 肺型 患者与 WB C( 白细胞 总数 ) 呈现 正相关 ,与 R DW ( 红细胞体积 分布宽度 )呈负相关 ;阳 虚水泛型与 H b呈现正相关, 与 ME F 7 5 , P E F , MC H呈现负相关; 脾虚性 与 ME F 2 5 ,NMO呈现 负相 关 ;肾虚型与 R DW 呈现正 相关 ,与 呈现 负相关 ; 肺虚性 与 WBC呈现 负相关 。 当患者 出现粒细胞 百分 比升高 时,表现为痰 热壅肺型 ,阴 虚水泛 型或者 肾虚型 ; 在 出现粒细胞 百分比升高 的基础 下,当 患者 同时出现 白细胞 总数 上升和 红细胞 分布 宽度 降低 ,则诊 断 为 痰 热 壅 肺 型 的 几率 最大 ; 若 同 时 出现 白细 胞 总 数低 于 正 常或 者钾离子浓度升 高以及 红细胞 分布 宽度 升高,则诊断为肾虚型 的几率 最大 ; 如 果此时 患者表 现 出,剩 余肺 活量为 7 5 % 时的 检 验 ,其 中痰 热壅 肺型 与其他 中医 证型之 间差 异具有 统计 学 呼气流速 下降,呼吸流量 峰值 下降,红细胞 平均 血红蛋 白含量 意义 ( P < 0 . 0 5 ) ,其他 各型之 间百分 比差异不 具有统 计学意 义 下 降, 以及血红蛋 白含量升高 , 则患者诊 断为 阳 ( 下转第 2 1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