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捕蛇者说》题目及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捕蛇者说

篇一:阅读答案捕蛇者说篇二:阅读答案捕蛇者说阅读下面《捕蛇者说》片段,回答17-24题。
(共22分)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会以蒋氏观之,犹信。
鸣呼!孰知赋剑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中观人风者得焉。
17、解释上面文段中加点的字的意思。
(4分)(1)余:(2)于:(3)尝:(4)是:(5)以:(6)信:(7)孰:(8)为:18、给下列字注音。
(4分)(1)孰(2)敛(3)俟(4)夫19、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4分):(1)苛政猛于虎也。
译:(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译:20、作者听了蒋氏的话后更加悲伤的原因是:(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答:21、作者写《捕蛇者说》的目的是:(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答:22、作者引用孔子的话,目的是什么?。
(2分)答:23、这段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答:24、你想想,如果考察民情的高官或皇帝看到《捕蛇者说》这篇文章,会不会采取措施减轻农民的负担?为什么?。
(4分)答:(只要说得有理即可)参考答案:17、(1)余:我(2)于:比(3)尝:曾经(4)是:这句话(5)以:从(6)(6)信:真实可信(7)孰:谁(8)为:写作18、(1)孰shú(2)敛liǎn (3)俟sì(4)夫fú19、(1)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啊!(2)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的)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20、苛政猛于虎也。
21、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2、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揭露当时统治者加在百姓头上的赋税比毒蛇还毒的黑暗现实。
23、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24、不可能找到解决减轻农民负担的方法。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限制;当时政治腐败,战乱不绝,统治者根本不顾人民的死活,他们所关心的只是权力和财富,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他们不会发善心减轻人民的负担。
(只要说得有理即可)捕蛇者说阅读答案篇三:阅读答案捕蛇者说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 w.5y k j.c om 《捕蛇者说》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dàng) b.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x ī)c. 吾嗣为之十二年(sì) d.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jí)2.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捕蛇者说》阅读答案15篇

《捕蛇者说》阅读答案《捕蛇者说》阅读答案1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
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捕蛇者说》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捕蛇者说》阅读答案1一、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当其租入()更若役()谨食之()莅事者()得而腊之()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若毒之乎(毒:)⑵当其租入(当:)⑶谨食之(食:)⑷君将哀而生之乎(哀:)⑸可以已大风(已:)⑹岁赋其二(赋:)⑺貌若甚戚者(戚:)⑻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嗣:)3、翻译下列句子。
⑴虽鸡狗不得宁焉。
⑵君将哀而生之乎?⑶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⑷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4、文章结尾作者提到了“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你是如何看待柳宗元的思想的?5、文中蒋氏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二、同步解读“……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悍吏之来吾乡”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君将哀而生之乎 B.两狼之并驱如故C.多助之至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故:故为之说既克,公问其故B、比: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比至陈,车六七百乘C、食:谨食之食之不能尽其材D、观:今以蒋氏观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以尽吾齿(齿: )(2)又安敢毒耶(毒:)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捕蛇者说阅读题及答案

捕蛇者说阅读题及答案捕蛇者说阅读题及答案【原文】捕蛇者说(选段)柳宗元蒋氏大威,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路,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窃,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囊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询询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驰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问题】19.解释下列旬中加点的词。
(4分)①向吾不为斯役向:②则弛然而卧然:③谨食之食:④故为之说故: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旬子。
(4分)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21.选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参考答案】19.(4分)①假使②……的样子③喂养④所以(每小题1分)20.(4分)①您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2分)②回来后,心满意足地吃我地里生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余年。
(2分)21.(3分)苛政猛于虎(或“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意同即可)。
捕蛇者说阅读

《捕蛇者说》阅读理解题归纳.1.本文通过记述蒋氏的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答:本文通过记述蒋氏的故事,揭示了苛政猛于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的道理。
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们的深切同情,希望最高统治着能体察民情,推行善政。
2.第一小节主要叙述什么内容答本节主要叙述异蛇毒性之剧极其特殊的医疗功能,还交代永洲之人争相捕蛇的原因。
第二节的内容:简述蒋家三代捕蛇的遭遇第三、四两节的内容:写作者的建议和蒋氏述说第2---4段内容:通过蒋氏的自述悲惨遭遇,写出赋敛之毒,揭露苛捐重负给农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第五节点明全文的主旨和写作的目的3.文中提到的毒蛇主要异在何处(1.)色彩异:黑质而百章(2.)毒性异: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3.)用途异:可以当其租入是极珍贵的药材(暗示租税之害有甚于蛇)4.本节先说蒋氏“专其利三世矣”,看来令人羡慕,请问“利”指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看这个“利”字的?答:“利”指的是以捕蛇抵挡赋税。
这个“利”是用死换来的,利的背后隐藏着无限的痛苦和悲伤,这个利是用生命换来的.说明捕蛇给三代人带来痛苦5.蒋氏面对作者提出的“更役”“复赋的建议为何还会“汪然出涕曰”?答。
因为他对赋敛极为地恐惧6.从蒋氏的自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什么问题?答苛捐杂税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及农村十室九空的惨状。
第五节主要是作者的议论,作者为何要引用孔子的话?本节中哪两句能点明文章的主旨.写作意图?这表明作者有一种什么思想感情?答: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说明当时真实的现实。
点明主旨的话:熟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之乎。
点明写作意图的话: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思想感情:表明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7.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你能对照课文谈谈吗?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蛇毒”与“苛政”对比,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蒋氏与乡邻对比的有关课文的原句。
(1.)生死的对比:乡邻们非死则徙而吾以捕蛇独存(2.)安危的对比:乡邻们虽鸡狗不得宁焉而蒋氏却能驰然而卧(3.)冒死亡威胁的情况:乡邻们旦旦有是哉而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三焉请你找一找还有没有其他反面的对比还有乡邻的“先死”与蒋氏“后死”的对比8.“蒋氏大戚,汪然出涕”的原因是什么?答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文言文阅读题)捕蛇者说阅读答案

捕蛇者说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题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语文网给大家整理了捕蛇者说阅读答案。
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
捕蛇者说阅读答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甲】①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②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段太尉①在泾州为营田官②。
泾大将焦令谌③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
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
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
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
太尉判状,辞甚巽④,使人求谕谌。
谌盛怒,召农者曰:我�范文骋�?何敢言我!取判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⑥来庭中。
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⑦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
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注释】①段太尉:即段秀实,唐朝名臣,死后追究赠太尉,谥忠烈。
②营田官:掌管屯垦的官员。
③焦令谌(chn):人名。
④巽(xn):同逊,这里指委婉。
⑤判:状纸。
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 《捕蛇者说》

2011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捕蛇者说》昆山二模阅读《捕蛇者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题。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聿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A.君将哀而生.之乎B.竭.其庐之人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C.退而甘食.其土之有D.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7.“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和“吾尝疑乎是”两句中的“是”指代的内容是否相同?请作具体说明。
(2分)8.文中作者借蒋氏之口极力铺陈其乡邻祖孙三代的生存状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9.蒋氏说“其余,则熙熙而乐”,但是作者听了蒋氏的陈述后却“愈悲”,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题。
楚有善相①人者,所言无遗策②,闻于国中。
庄王召见而问焉。
对曰:“臣非能相人也,能相人之友者也。
观布衣者,其友皆孝悌③笃④谨,畏令如此者,家必日盛,而身日安,此所谓吉人者也;观事君者,其友皆诚信有行,好善如此者,措事日益,官职日进,此所谓吉臣者也;人主⑤朝臣多贤,左右多忠,主有失败,皆交争正谏如此者,国日安,主日尊,名声日显,此所谓吉主者也。
文言文捕蛇者说和阅读答案

文言文捕蛇者说和阅读答案文言文捕蛇者说和阅读答案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表并列)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如果)啮人,无御之(代指蛇毒)者。
然得而(表顺接)腊之以为(把……当作)饵,可以(可以用来)已(治愈)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用)王命聚(征集)之,岁赋(征收)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充抵)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句末语气助词)。
有蒋氏者,专(独自享有)其利(好处)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在)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继承)为之十二年,几(几乎)死者数(屡次,多次)矣。
”言之(凑足音节/代指这些话),貌若甚戚者。
余悲(同情)之,且曰:“若毒(痛恨,怨恨)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地方官),更(更换)若(你的)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悲伤),汪然(眼泪汪汪的样子)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使……生存)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比得上)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假使)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困苦不堪)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表修饰)转徙,饥渴而顿踣(困顿跌倒),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先前,从前)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凭借)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冲撞)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即使)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小心翼翼的样子)而起,视其缶,而(如果)吾蛇尚存,则弛然而(表修饰)卧。
谨食(喂养)之,时而(表修饰)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冒)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表修饰)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即使)死乎(相当于“于”,在)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怎么)敢毒耶?”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比)虎也。
”吾尝疑乎是(代指这句话),今以(根据)蒋氏观之,犹信。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捕蛇者说》(含题目和答案)

捕蛇者说(节选)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4.选文作者是(人名)。
写出教材中该作者另一篇文章的标题《》。
(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言之,貌若甚戚者。
6.选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永州异蛇的特征。
(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2)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
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iè)也。
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sì)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9.上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柳宗元是(朝代)的作家。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意。
(3分)谨食.之,时而献焉。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蒋氏上交捕来的蛇是为了抵充税赋。
B.上文写出了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现实。
C.凶残的官吏把乡里搅得鸡犬不宁。
D.蒋氏的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
捕蛇者说(节选)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捕蛇者说》题目及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16分)
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
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
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
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
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乡邻之死则已
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
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小题1】解释划线词语。
(4分)
岁赋其二()若毒之乎()
蒋氏大戚()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小题3】根据例句的修辞,再从选文中摘录一句。
(1分)
例:①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小题4】文中的“虽鸡狗不得宁焉”和《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同样是写鸡鸣狗叫,你觉得两者反映的现象有何不同?(3分)
【小题5】你是如何理解评价“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句话的?(4分)
答案
【小题1】①征收② 怨恨③ 悲伤④于此,从这里
【小题1】(1)如果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
(2)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种毒蛇更厉害呢!
【小题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小题1】鸡犬不宁”可见悍吏来乡索租的骇人气势,而“鸡犬相闻”则
体现桃花源的宁静美好。
【小题1】(1)交代了作者写此文的目的;(2) 表达了对广大人民悲惨生
活的关切和同情;(3)作者希望改变现实,他把变革这一黑暗社会现实的希望寄托在“观人风者”身上,幻想最高统治者能体察民情,从而能革除弊端,这是
思想局限性的表现。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这四个词语,有实词有虚词,考查面较广,但
都是文下注解里的重点字。
尤其是“焉”,是极需注意的重点虚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
考
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
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
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
(1)
句中的关键词有“向”“病”等,“向”是通假字,“病”在句中应译为“困苦”。
都是重点的词语。
(2)句中的关键词语“是”等。
把词语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
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
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根
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1】试题分析:例句的修辞为对偶,文中找这样的句子即可。
如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触风雨,犯寒暑” “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辞的理解能力。
点评:首先要知道常见的修辞及其特征,再根据具体题目判断。
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各自的特征,如比喻的构成,不管是明喻、借喻还是暗喻都有本体和喻体,明喻还有比喻词.排比则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式相同的词语或句子构成的等。
对偶则要字数相同,结构相对,词性一致。
【小题1】试题分析:知道两句的意思,区别自然就知道了。
前句写“鸡狗不得宁”是因为受到来乡索租的悍吏的骚扰,百姓不得安宁。
“鸡犬相闻”则是一派安静祥和的太平景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理解能力。
点评:理解文言语句也要结合全文的内容,尤其是语句附近的课文内容,并且要透过表面看实质,深入地思考一下语句暗示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给我们展示了什么,启示我们什么等。
深思必能得其要义。
【小题1】试题分析:从句子本身看,“所以写了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的)考察民情的人从这里得到它”表明了写此文的目的,作者把希望寄托在“观人风者”身上,希望他们能了解并解决这个情况。
还可以看出作者对劳苦大众的同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语句的理解能力。
点评:理解文言文中的语句与理解现代文中的语句方法一致,都要既看句子本身,更要看句子出现的语段,有时还要结合全文的内容与主旨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