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所致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及预防措施
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

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
1、年龄>60岁、PICC置管史及导管相关血栓史的患者。
2、有深静脉血栓史、活动性癌症、白细胞计数>12X1()9/L∖携带其他CVC 的患者更易发生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3、与CVC带管患者相比,重症、恶性肿瘤及小儿PlCC带管患者有较高的血栓发生风险。
4、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会导致患者出现较多的导管相关性无症状静脉血栓;PICC导管直径和血管外径的最佳比例为45%,比例越大,血栓发生率越高;置管血栓症状发生在置管后IOod内,随着时间延长,发生率增加。
5、化疗患者血栓形成是非化疗患者的3.074倍。
6、研究显示血小板升高会增加Pl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
7,纤维蛋白原与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形成密切相关,纤维蛋白原含量>4g∕L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纤维蛋白原含量≤4g∕L的患者。
血浆纤维蛋白原
含量增高,可使血液粘度增高,从而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促进血松形成。
PICC置入输液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164PICC 置入输液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李小蓉(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
方法:通过我院PICC置管106例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106例PICC置管患者在留置期间发生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2例,因发现早、处理早,最终导管通畅,顺利留置至治疗结束。
结论:针对导管相关性的静脉血栓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治疗和护理措施,是留置PICC导管的关键。
关键词:导管;血栓;预防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李小蓉,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
1 临床资料我院PICC 置管共106例,其中男38例,女68例,年龄7天~89岁。
发生静脉血栓2例,2例均在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改良PICC 置管,并一次性穿刺成功。
2例病历:48床、住院号180605627、40岁、诊断升结肠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置管15天后出现穿刺肢体疼痛,肿胀、皮温稍高,测量刺肢体左侧臂围增加2cm,右臂无症状,检验D—二聚体0.69(参考值0ug/ml ~1ug/ml)、AT3136.7%(参考值80%~132%)、FDP3.2(参考值0ug/ml ~5ug/ml),血管彩超提示双上肢桡、尺、肱、腋静脉血栓;31床、住院号180602569、68岁、诊断升结肠恶性肿瘤术后,置管18天后发现左锁骨上窝轻度肿胀,测量穿刺肢体左侧臂围无增粗及其它红肿热痛等症状,检验D—二聚体1.84ug/ml、AT393.8%、FDP6.2ug/ml,血管彩超提示置管侧锁骨下静脉、腋静脉、肱静脉近心端血栓[1]。
2 方法我院通过排除和纳入行静脉置管的106例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患病种类,了解患者的心功能、手术史,糖尿病史、肿瘤等危险因素,记录置管日期、部位、置入长度、臂围。
分别按年龄、置管部位及是否使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进行分组,来观察置管后不同时间段病人凝血功能、血小板、D 二聚体的变化,并结合心脏和四肢血管超声来判定血栓的发生情况。
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

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摘要】 PICC 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为危重症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尽管它为患者提供了相对安全的静脉通路,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PICC置管后极易引发静脉血栓。
本文对 PICC 置管后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相应的预防与护理措施,以提高我国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认知与重视,预防并减少 PICC 置管后静脉血栓的发生。
【关键词】综述;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PICCPICC是指置管人员经患者外周静脉穿刺置管,使导管尖端到达上腔静脉的下1/3处,或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处,可以为需要中长期持续静脉输液及用药的患者提供极大的方便[1]。
由于PICC置管操作简单,使用时间较长,可以安全地输注化疗药物,从而缩短病患的在院时间等,为患者开辟了一条可长期安全使用的输液路径,同时也有效减轻了患者重复穿刺置管带来的疼痛感及其经济负担,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2-3]。
但是,PICC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等一系列的并发症。
因此,本文现将PICC在临床应用中出现静脉血栓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血流缓慢、静脉管壁结构改变和血液成分变化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
血栓形成的原因为:不是最佳选择血管,肿瘤高凝状态,卧床患者血流缓慢,导管异位导致长期刺激血管内壁。
血栓形成据文献报道,一些危重患者在PICC置管后有很高的发生相关静脉血栓的风险,其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约为4%(4.6/1000 置管日)[4]。
Chopra等[5]报道,PICC置管引起的静脉血栓在危重患者身上的发生率(13%~91%)高于在癌症患者身上的发生率(6%~67%)。
周晔等[6]研究发现,血栓在置管后 2~3 d 发生率很高,PICC 相关性血栓与继发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达71.88%和63.64%。
中心静脉置管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原升高 ,引起 血浆 黏度升高 ,促进红 细胞 聚集 。。 1.2 血 管 内皮 损 伤
500ml,每 天 1次 ,连 用 1周 。 (3)皮 下 注 射 低 分 子 肝 素 钙 注 射 液 (速 碧 林 )4100U,每 天 1次 或 每 l2小 时 1次 ,连 用 3d;低 分
1.2.1 肿 瘤 细 胞 直 接 损 伤 血 管 内皮 细 胞 :肿 瘤 细 胞 膜 上 可产 子 肝 素 钙 5000U,每 12小 时 1次 ,连 用 3d (4)华 法林 2.5r ag
的 聚集 。肿 瘤 的 恶性 程 度 越 高 ,转 移 倾 向 越 明显 ,肿 瘤 细 胞 诱 危 ,制 动 ;溶 栓 和 抗 凝 治 疗 过 程 可 导致 继 发 性 出血 ,应 注 意观 察
导 的血 小 板 聚集 的 能 力越 强 H ,血 栓 形 成 的几 率 越 高 。
患 者 皮 肤 黏 膜 出 血 、注 射 部 位 青 紫 或 血 肿 等 情 况 ;定 期 监 测 出
等 。 笔 者对 PICC血 栓 形 成 的原 因 、处 理 及 预 防措 施 进 行 总结 , 可 造 成 血液 流 动缓 慢 ;行 PICC后 ,置 管 侧 上 肢 随 意 性 的 自主 活
现 报 道 如 下 。
动 受 限 制 ,使 其 血 液 流 动 缓 慢 ,致 血 液淤 滞 。据 报 道 ,久 病 卧 床
肿 瘤 细 胞脱 落 的 浆 膜 微 泡 中 含 有 组 织 因 子 可 导 致 凝 血 酶 产 生 , 度 、皮肤 颜 色 、动 脉 搏 动 情 况 ,以 利 于判 断疗 效 。
.
形 成 血 小 板 凝块 ;(4)肿 瘤 细 胞 的 某 些 膜 糖 蛋 白也 参 与 血 小 板 2.2 溶 栓和抗凝 治疗 的观察 溶栓期 间应严格执行 医嘱 :病
PICC置管后预防静脉血栓

第8页/共11页
Page 7
如何预防静脉血栓?
1多活动 2功能锻炼 3合理饮水
第9页/共11页
Page 8
第10页/共11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1页/共11页
Page 10
Page 4
预防血栓
进行每日正常活动
煮饭 吃饭
烧菜 热水泡手泡 洗碗 脚每日2次
写字
扫地
洗脸 穿衣
输液及睡眠时保持舒适体位,避 免压迫置管侧肢体
避免置管侧肢体扎止血带,测血 压
第6页/共11页
Page 5
预防血栓
功能锻炼
每次5—10分钟,每日3—5次
第7页/共11页
Page 6
预防血栓
合理饮水:
血栓?
血 栓 :血栓是流动的血液在血管腔内发生凝固,形成
血凝块,堵塞血管腔,引起血管血流明显减少, 甚至完全中断的一组疾病
第2页/共11页
Page 1
血栓形成因素
1 血管内膜受损
2 血流缓慢
血栓
3 血液高凝状态
第3页/共11页
Page 2
预防血栓
第4页/共11页
Page 3
预防血栓
第5页/共11页
PICC并发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PICC并发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作为一种全新的临床静脉输液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维护简单、留置时间长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化疗、肠外营养、长期间歇式输液及5天以上的连续输液。
但作为一种侵袭性操作及导管在血管内的异物特性,PICC在临床应用中仍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并发症。
深静脉血栓虽发生率低,国外文献报道发生率0.3%-2%[1]。
一旦形成,则处理较为棘手,有并发肺脑栓塞进而危及生命的风险,导致治疗中断,不但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也给病人造成了身心两方面的痛苦。
因此,预防PICC置管后深静脉血栓十分重要。
1.临床资料收集我科从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因各种病因接受PICC患者216例,发生相关静脉血栓4例。
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52-68岁,平均年龄61岁。
4例患者均为晚期肿瘤患者,其中肺癌、胃癌、结肠癌、鼻咽癌各一例。
置管静脉选择贵要静脉3例,头静脉1例,留置时间20天-7个月,置管长度45-52cm。
1例置管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拔除导管,其余3例患者经抗凝治疗后继续使用。
2.PICC置管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2.1 PICC相关的深静脉血栓多发生于恶性肿瘤患者,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是PICC置管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之一。
[2]肿瘤细胞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还能够激活人体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干扰血管内皮,通过作用于外周的单核细胞和血小板广泛激活多种细胞机制促进凝血。
肿瘤患者急性应激状态和组织坏死导致的炎症反应、异常的蛋白代谢所产生副蛋白也是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因素之一。
[3]2.2 抗肿瘤治疗所致的促凝因素。
手术造成的应激状态、活动限制造成血液瘀滞;化疗和内分泌治疗药物尤其是细胞毒性药物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以及影响相关凝血因子水平;化疗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癌症患者并发血栓性疾病。
[4]与锁骨下淋巴结放射治疗有关:原因可能为放疗导致组织黏膜及血管内皮受损,使血流速度缓慢,血小板易在局部停留并黏附导致血栓形成。
3例PICC置管致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及预防措施探讨

3例PICC置管致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及预防措施探讨目的探讨PICC置管致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及预防措施。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近年来收治的3例PICC置管致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形成因素加以分析,对防治措施加以探讨。
结果病例1的血栓明显缩小,未死亡。
病例2拔除PICC置管后,疼痛消失,病例3血栓未明显改善,血流通畅,手臂肿胀消失,这两例患者均因基础疾病死亡。
结论应当重视分析PICC置管致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或者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PICC置管的效果。
标签:PICC置管;静脉血栓;形成因素;预防措施PICC置管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中心静脉)植入方法[1],因具有操作简单、保护血管、减轻痛苦、造成的创伤小等优势,而受到护患的欢迎,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不过,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在PICC置管的过程中也会发生静脉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其中静脉血栓有导致血栓性静脉炎甚至肺栓塞发生的可能性,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均会造成严重的影响[2]。
2011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共987例,其中因PICC置管发生锁骨下静脉血栓的患者共3例。
为了对PICC置管致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及防治措施加以分析和总结,现结合这3例因PICC置管发生锁骨下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PICC 置管致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加以分析,总结预防措施。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1为年龄63岁的男性患者,因“右上肺鳞癌伴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在本院接受治疗;病例2为年龄82岁的男性患者,因“胆结石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在本院接受治疗;病例3为年龄58岁的女性患者,因”带状疱疹并感染、病毒性脑炎及高血压、尿毒症”在本院接受治疗。
三位患者均因病情需要而进行PICC置管。
置管后,患者均发生锁骨下静脉血栓。
1.2治疗方法将导管拔出,嘱咐患者卧床休息。
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

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PICC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即经皮周围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用于长期输液、输血、药物输注等治疗的中心静脉通路。
然而,PICC 置管后可能会并发静脉血栓,这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以下将介绍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1.了解患者的相关信息:护士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过去的病史、并发症的风险因素等。
对于高龄、长期卧床、肿瘤患者等血栓风险较高的患者,需更加重视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2.提供合理的水分和营养支持:保持患者充分水分摄入,避免血液黏稠度增加,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
合理计算和提供患者的能量和营养需求,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同时注意防治低蛋白血症的发生。
3.定期监测血液凝血功能:护士应根据医嘱,定期进行相关的血液凝血功能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
如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4.定期观察和评估静脉置管部位:护士应定期观察和评估患者PICC置管部位的情况,包括红肿、发热、疼痛、漏液或渗血等。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更换换药、加强局部清洁等。
5.遵循标准的静脉置管操作流程:护士在进行PICC置管操作时,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注意消毒、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和感染的发生。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置管部位的清洁和干燥。
6.应用抗凝药物:对于高血栓风险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低分子肝素等。
护士应掌握抗凝药物的使用原则,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保证抗凝效果的科学有效。
7.鼓励活动和床上肌肉运动:护士应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活动和床上肌肉运动,避免长时间卧床不动,增加下肢静脉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8.教育患者及家属: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风险,提醒患者注意症状的变化,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表现,及时寻求医生的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 1 . 1肿瘤患者 血液 的高凝状 态 : 目前 已有诸 多的临 床研 究 发现 ,肿 瘤 患者 存在血 液 的高凝 状态 ,包括 血小 板数 目较 正常 人高 ,D . 二 聚 体升 高等。肿瘤患者 的肿瘤 细胞 通过与机体 细胞相互 作用产生促凝血
【 关键 词】 P I C C;静 脉血 栓 ;形 成 因素 ;预 防措 施
中 图分 类 号 :R 5 4 3 . 6
文献标 识 码 :B
文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5 )2 3 — 0 1 2 2 — 0 2
经外 周静脉穿刺 的中心静脉置管 ( P I C C )是近年来新兴 的临床静 脉输液技 术 ,目前 已广 泛应用于 临床[ 1 】 。P I C C 有减 少反复静 脉输液穿
因子 ,或者直接活 化凝血系统 ,促进血栓形 成 ,也可 直接损伤 内皮细
胞 ,而P I C C 导管作为体 内异物 不利于血液流通 ,均可导致静脉血 栓的 形成 。研 究认为肿瘤是P I C C 相 关血栓的危 险因素 ,有可能与肿瘤 患者 高凝状态 有关 ,并不一定是化疗药 物的作用 】 。 3 . 1 . 2化疗药 物的影响 :恶性肿瘤患者 的治疗 中多 以化疗为 主,而几乎 所有 的化疗药物均 对血管有 伤害 ,如顺铂 、长春瑞 滨、环磷酰胺 等 , 其 可引起血管 纤维化及血管 内皮损伤 ,促进静脉血栓 的形成 。即使是 在置 管后 ,对于 血管 内皮 的损伤仍然存 在 ,而加之 异物的作用 ,致使
1 2 2 ・临床 研 究 ・
A u g u s t 2 0 1 5 , V o 1 . 1 3 脉血栓 的形成 因素及预 防措施
棠 波
( 蓬莱市 中医 医院, 山东 蓬莱 2 6 5 6 0 0 )
【 摘 要 l 目的 探讨 经 外周静 脉 穿刺 的 中心静脉 置 管所致 静脉 血栓 的形成 原 因及预 防措 施 。方法 对 9 6例行 P I C C置 管 患者 中 4例 发生静 脉 血 栓 的形 成 因素进 行 分析 。结果 4 例 静脉 血栓 形成 患者 中, 1 例 与 置管位 置 改 变有 关, 2例 与 患者 自身 因素有 关 , 1 例 与肿 瘤 高凝 状 态有 关 。 结论 P I C C置管静脉 血 栓 的形成 因素 包括 高凝 状 态 , 置 管位 置 改 变及 患者 自身 因素 等 。 规 范的 日常护 理 及 自身锻 炼可 减 少静 脉血 栓 的 发生 。
人 组患者为 2 0 1 0 年9 月至2 0 1 3 年1 O 月于 我院血液肿 瘤科行P I C C 治
疗 的患者 ,其 中发生 静脉血 栓的共有 4 例 ,男性2 例 ,女 性2 例 ,肺癌
2 例 ,胃癌 1 例 ,直 肠癌 1 例 。置管 时静 脉均选择 贵要静 脉 ,留置时 间 3  ̄ 1 2 个月 ,置管 长度4 0 - 4 8 c m。静脉血 栓形成位置均 为上 肢浅静脉 。 处理 过程 :4 例患者 中3 例 予 以低 分子肝 素抗凝治 疗后好 转 ,1 例 经低 分子肝 素抗 凝治疗 后缓解 不明显 ,予 以拔 管后 以尿激酶 共1 2 0 万单位 溶栓治疗后好 转。 2 结 果 4 例静 脉血栓 形成 患者 中 ,1 N 与置管位 置改 变有 关 ,2 例 与患者 自身 因素有 关 ,1 例与肿瘤高凝状态有 关。
3 . 2 . I 减 少血栓 形成 的诱 因 :①操 作前首 先应做 好患者 的心理 护理 工 作 ,消除患者 的紧 张和恐惧情 绪 ,使患者保 持 良好 的心态和平 和的心 情 ,从 而避免患者 过度紧 张导 致血管痉 挛 ,出现穿刺后 送管 困难 的现 象 。②为 了增 加置管 的成功率 ,减轻穿刺 及送管 时给患 者带来 的痛 苦 ,需 在局部麻醉 下操作 。③手套尽量 不要 直接接触导 管壁 ,用无菌 生理 盐水冲净无 菌手套上 的滑 石粉 ,严格 无菌操作 并遵守操作 规程 。 ④护理 人员应保 持 良好 的心理状 态 ,操 作者娴熟 的技术与穿刺 的成功 率有 关 ,从而减少静脉损伤 。 3 . 2 . 2合理选择导 管 :选择适宜 的导管 型号要基于患者 的血 管粗细 ,穿 刺 时尽可能首选上 肢较粗 的静 脉 ,并注 意保护血管 ,同时避免 因反复 多 次在 同一部位穿刺致血管 内膜 损伤形成微血栓 】 。
3 . 2 . 3 选择穿 刺部位 :对长期 卧床 的患者 ,穿刺部位 的合理 选择原则上 不采用或避免使用下肢远端静 脉,最常用的是贵要静脉、肘正 中静脉 、
我院血液肿瘤科 9 6 例P I C C 患者进行 回顾 性分析 ,以找 出静 脉血栓的形
成 因素 ,并予 以总结 其预防措施。 1 临床 资料
输液方 式能够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 量 ,减轻化疗 药物对浅 静脉的刺 激 ,
而静脉血栓作为其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也成为临床的常见难题之一,因
此 ,必要 的预 防及 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于P I C C 置 管的患者必不可少 。
刺的痛苦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并发症,包括静脉炎、穿刺部位感
染 、导管堵塞及 静脉血栓形成等 ,其中 以静脉血栓最 为严重 。 】 。现对
3讨 论 3 . 1 原 因分析
头静脉。同时需注意为了避免造成静脉微血栓,留置时间不能过长。
3 . 2 . 4置管 期间护理 :①每天检查导 管是否通畅 ,穿刺部 位周围皮肤每 日 用碘 伏或碘 酊、乙醇消毒 1 次 ,评估穿刺部 位有 无渗血 、渗液 、红肿 及局 部炎性反 应等 ;②提 醒患者避免压 迫置管侧 肢体 ,同时为 了促进 置管侧肢体 的血液循环 ,要加强置管 侧手部 的活 动 ;③连 续输液者 , 每日 更换输液器 1 次 ,肝素帽每周更换 1 次 ;④告知患者身体出现疼痛 、 酸胀等不适感 觉时要及 时报告 ,同时要加强对 患者的巡视 和照顾 ,⑤ 根据患者不 同的机体情 况对患者 的血 栓高危 因素进行评估 ,对可疑血 栓形成 的患者 行血管彩超 检查 ,⑥每 次输液前先 回抽检查 有无血栓 , 正确有效地 封管可减少血 栓的形成 ,若有 阻力切 勿用液体 加压冲洗 。 总之 ,临床上 ,P I C C 置管后形成血栓 的概率很小 ,有报道称发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