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

合集下载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pptx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pptx
八、城市职能
1、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合肥西南组团的生活性综合服务中心 3、合肥市现代制造业基地 4、中国中部花木基地
九、城市规模
1、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5 年)肥西城区总人口 47 万人; 远期(2030 年)城区人口应达到 78 万人。
2、城市用地规模 根据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城镇名称
50
上派
30
桃花、严店、高刘
12
12 104-140
三河、小庙、山南、紫蓬 官亭、花岗、丰乐 高店、铭传、柿树岗
六、城镇职能等级结构
肥西县城镇规划职能结构具体见下表:
表 1-2 肥西县城镇规划职能结构表(2030 年)
职能等级
职能类型
城镇名称
数量
县域中心城市 综合型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县城
U 市政设施用地 39.61
69.2 0.79 0.85
0.84
0.89
G
绿地
499.93 1291.36 10 15.9 10.64 16.56
D 特殊用地
4.78
4.78 0.1 0.06
0.10
0.06


5000 8121.84 100 100 106.38 104.13
注:现状人口 13.9 万;近期规划人口 47 万;远期规划人口 78 万。
十二、规划用地指标
表 1-3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用地平衡表:
用地 代号
用地 名称
用地面积(公顷)
近期
远期
所占比例(% )
近期 远期
人均用地(m2)
近期
远期
R
居住用地 1337.61 2040.2 26.75 25.12 28.46 26.16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庐江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庐江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庐江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的批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合政秘[2016]130号
【发布部门】合肥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6.12.30
【实施日期】2016.12.3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庐江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
(合政秘〔2016〕130号)
庐江县人民政府:
你县《庐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审查批准〈庐江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的请示》(庐政〔2016〕92号)收悉。

《庐江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已经市政府第7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庐江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庐江县城作为庐江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合肥“1331”空间发展战略的南部副中心。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尊重和顺应城镇发
展规律,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努力把庐江县城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良、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加强对县域城乡空间布局引导,按照。

合肥市整体规划

合肥市整体规划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合肥市人民政府2015年12月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1条编制目的为指导合肥市城市建设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编制《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2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中部崛起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精品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突出合肥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合肥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1.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2、《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等上位规划;3、《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区域发展战略;4、国家、省、市相关标准规范。

第1.4条规划期限2011年2020年。

第1.5条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1、市域:合肥市行政区划范围,包括市区的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经开区、高新区、新站区和巢湖市、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1126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范围北至长丰县行政边界,南至巢湖岸边,西至肥西县及南岗镇行政边界,东至大圩镇、淝河镇、大兴镇等行政边界,总面积约486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规划区范围为合肥市域,总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

(见附图8)第1.6条地位和作用本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

编制下层次城乡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以及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

涉及空间布局和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不得违背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第2.1.1条城市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扩大经济辐射与服务能力,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升城市首位度和知名度,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努力将合肥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

《合肥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doc

《合肥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doc

《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巢湖市城乡规划局二〇一〇年九月六日《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年)》(草案摘要)一、规划概述(一)规划期限规划基期年,近期至年,中期至年,远期至年。

(二)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规划近期年,市域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率达。

规划中期年,市域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率达。

规划期末年,市域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率达。

(三)城市性质皖江北岸核心城市,合肥经济圈副中心城市,以休闲旅游为主要特色的滨湖宜居城市。

(四)城市职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之一;皖江北岸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和休闲旅游服务中心;市域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

(五)城市规模规划近期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平方米人;规划中期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平方米人;规划期末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平方米人。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市域城乡统筹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为指导,制定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措施和目标,努力实现经济实力雄厚、社会事业进步、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大项目为突破口,增强县域农村经济的内在活力,推动县域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和小城镇发展。

促进市域城镇功能的逐步完善和城镇化水平的稳步提升,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快重点城镇的建设,增强城镇辐射力和吸引力。

积极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的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的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的蔓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

综合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制定“巢湖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指标体系”,为巢湖市城乡经济社会及城镇现代化建设提供“量化目标”指引。

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

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

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第一章总则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09年-2030年,其中:近期:2009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

规划区淮安规划区范围包括淮安市辖区,面积为3171平方公里,以及涟水县陈师镇在宁连高速公路以西、空港部分地区,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规划区总面积约为3186平方公里。

规划层次本规划分为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1、市域,指淮安市辖清河、清浦、淮阴、楚州4区和涟水、洪泽、盱眙、金湖4县,面积为10072平方公里。

2、规划区,指市辖区、涟水县陈师镇在宁连高速公路以西、空港部分地区,面积为3186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指西、北至高速公路环、南至苏北灌溉总渠以南102省道、东至京沪高速公路以东235省道。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二节市域人口和城市化水平预测市域总人口规模近期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530万人,中期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560万人,远期2030年市域总人口为585万人。

市域城市化水平近期2015年市域城市化水平为53%,城镇人口为280万人;中期2020年市域城市化水平为60%,城镇人口为335万人;远期2030年市域城市化水平为70%,城镇人口为410万人。

第三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空间结构市域形成“一主四副多点网络化”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推动“多节点—网络化”空间结构的形成。

1、一主:即淮安中心城市,通过聚合区域高端职能,辐射带动市域发展。

2、四副:即涟水县城、洪泽县城、盱眙县城和金湖县城四个市域次中心城市。

3、多点:即其他城镇。

4、网络化: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铁路等交通设施为骨架,以市县域中心城市和重点镇为节点,构建开放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等级规模结构市域城镇形成四级等级规模结构。

1、市域中心城市:即淮安中心城市,规划城市人口220万人。

2、市域次中心城市:包括涟水县城、洪泽县城、盱眙县城和金湖县城等4座,规划城市人口20—30万人。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2009年度全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研究评选结果的通知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2009年度全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研究评选结果的通知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2009年度全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研究评选结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布日期】2009.12.30
•【字号】湘建规[2009]419号
•【施行日期】2009.12.3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村镇建设
正文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2009年度全省优秀城乡规
划设计研究评选结果的通知
(湘建规[2009]419号)
各市州规划局(规划建设局)、建设局(建委),省属及中央在长规划设计单位:为充分发挥调动我省广大城乡规划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规划编制整体水平,我厅组织开展了2009年度全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研究评选活动。

此次活动共收到全省各地选送的项目102个。

通过专家评审、评委会审议,经我厅审定,共评出一等奖5个,其中城市规划类4个、村镇规划类1个;二等奖10个,其中城市规划类6个、村镇规划类2个、规划研究类2个;三等奖18个,其中城市规划类13个、村镇规划类3个、规划研究类2个;表扬奖14个,其中城市规划类9个、村镇规划类4个、规划研究类1个(名单附后),特此通报表彰。

希望各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各规划设计单位积极组织开展规划设计研究创优活动,加强学术交流,更新设计理念,进一步提高我省城乡规划水平。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OO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附件:。

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ppt课件

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ppt课件

10.0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00%
6.00%
4.00%
2.00%
0.00%
合肥 芜湖 一类:双升
安庆 黄山 六安 宣城 二类:人口增经济降
淮北
阜阳 马鞍山 铜陵 三类:人口降经济增
池州
蚌埠
淮南
宿州 亳州 四类:双降
人口比重 2000 人口比重 2009 经济比重 2000 经济比重 2009
27
巢湖
滁州
合肥、芜湖发展最突出
长三角家电制 造基地: 西门子、伊莱 克斯、方太、 帅康、奥克斯、 春兰
问题:
(1)化工产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2)缺乏创新与品牌推动的所导致
顺德 中山、
的产业再转移
珠三角家电制造基地: 美的、格力、康佳、创 维、格林柯尔、TCL
20
结论四:工业化不能有效带动城镇化
2009(2008)制造业就业对城镇单位就业的贡献率比较
主要成效 1)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全省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35.5%提高到2011年的44.8%,年均提高1.55个 百分点。城镇化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由7.5个百分点缩小到6.5个百 分点
6.5 7.5
4
2) 城镇体系不断优化
省域城市群体系初步显现,基本形成了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和皖北城 市群“一圈一带一群”竞相发展的城镇化战略格局。沿江城市发展势头强 劲,皖北、皖西城市发展普遍提速,皖南旅游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县城和 小城镇也呈现出快速扩张势头。
青岛
胶州半岛家电制造业基 地:海尔、海信、奥柯 玛
案例:联合利华,空间分布:合肥
休闲娱乐产业逐步集聚
案例:方特,空间分布:芜湖

安徽肥西县严店总体规划

安徽肥西县严店总体规划

区位与自然环境——
• 自然环境 • 1、地理位置 • 严店乡位于肥西县东南部,地处丰乐河中游北岸。镇区南与舒 城县杭埠千人桥镇隔河相望,北邻上派镇、花岗镇,东连三河 镇。地理坐标:东经117°06′~117°13′,北纬31°32′~ 31°39′,镇域面积116平方公里。 • 2、地形地貌 • 全镇境内北高南低,半岗半圩,南部有六九、沙滩、铁佛三个 联圩,北部岗、冲错落有致。 • 3、气候条件 • 年平均气温15.4°C,一月均温2°C,七月均温28.4°C,全 年无霜期约242天,年均降雨量达1100毫米,主要降雨过程集 中在6-8月间。
• • • •• • • • • •• • •• •
乡域发展条件综合分析 优势( 优势(Strength) ) 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 合肥市做为全省的经济中心,其发展势头非常强劲,滨湖新区是合肥市未来的行政、旅游中心, 合肥市做为全省的经济中心,其发展势头非常强劲,滨湖新区是合肥市未来的行政、旅游中心, 是合肥市着力打造的一张城市名片,严店乡与合肥市的滨湖新区仅一河之隔, 是合肥市着力打造的一张城市名片,严店乡与合肥市的滨湖新区仅一河之隔,随着合肥市滨湖新区 的规划建设,严店乡的区位优势将越来越明显。 的规划建设,严店乡的区位优势将越来越明显。 交通优势: 交通优势 严店乡位于省道合铜公路的东侧,更临近合界高速公路的出入口, 严店乡位于省道合铜公路的东侧,更临近合界高速公路的出入口,严店乡内有省道及多条县道 通过,是肥西县东部的交通节点。 通过,是肥西县东部的交通节点。 环境优势: 环境优势 严店乡目前的工业企业较少,对环境的污染也较少。乡域范围内有良好的大气环境、水环境, 严店乡目前的工业企业较少,对环境的污染也较少。乡域范围内有良好的大气环境、水环境, 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资源优势: 资源优势 主要是旅游资源优势。严店乡东临巢湖,全乡拥有8公里多长的巢湖岸线 而且大多为岗地, 公里多长的巢湖岸线, 主要是旅游资源优势。严店乡东临巢湖,全乡拥有 公里多长的巢湖岸线,而且大多为岗地, 为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载体;小丰寺是始建于唐朝的千年古寺,该寺在佛教界称为“ 为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载体;小丰寺是始建于唐朝的千年古寺,该寺在佛教界称为“西来名 相传是高丽一王子云游时建成,虽经历朝,但依照保存完好,后在文革中被毁掉部分, 山”,相传是高丽一王子云游时建成,虽经历朝,但依照保存完好,后在文革中被毁掉部分,现由 九华山百岁宫住持释慧庆大师主持复建。 九华山百岁宫住持释慧庆大师主持复建。 劣势( 劣势(Weakness) ) 村镇体系没有形成,城镇化水平较低。 村镇体系没有形成,城镇化水平较低。 全乡非农人口2758人,全乡城镇化水平 全乡非农人口 人 全乡城镇化水平5.9%,水平较低。村镇建设主要集中在镇区,行政村 ,水平较低。村镇建设主要集中在镇区, 的村委会所在地基本上就是全村中较大的村庄,行政村除了小学外, 的村委会所在地基本上就是全村中较大的村庄,行政村除了小学外,没有其它为居民服务的公共设 施。 基础设施水平低,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基础设施水平低,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乡域道路只有几条对外公路质量较好,能满足车辆通行要求,其它道路基本上都是土路,通车 乡域道路只有几条对外公路质量较好,能满足车辆通行要求,其它道路基本上都是土路, 困难。道路条件差,已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困难。道路条件差,已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一、区位
肥西县地处江淮之间,位于省会合肥市的西南部,紧邻中心城区,巢湖西岸。

南接庐江县、舒城县,西接六安市,北临寿县。

县政府所在地位于上派镇,距合肥17公里,是合肥市的南大门;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117°9′,北纬31°42′~31°43′。

二、规划范围及期限
(一)规划范围
1、县域
范围:肥西县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1970平方公里
规划内容: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县城
规划范围:西南组团内肥西县域部分的范围,包括上派镇及桃花镇、紫蓬镇、花岗镇、严店乡等部分地区,总面积约280平方公里。

规划内容:肥西县城总体规划
3、规划区
范围:肥西县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1970平方公里(二)规划期限
近期:2009年——2015年
远期:2016年——2030年
三、县域人口预测和城市化水平
2015年和2030年肥西县总人口规模分别为130万人和200万人。

2030年,肥西县城镇化水平最高将达到70%,而城镇人口将达到140万人。

四、县域城镇空间结构
根据合肥市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结合肥西县现状城镇特点及发展条件,依据肥西县的县域空间发展战略,确立肥西县县域城镇空间结构为“两带、两轴”。

两带:在合肥市城镇密集区内,沿城市外环高速的三河、严店、紫蓬、小庙和高刘,形成城市外圈的重点城镇带;在肥西县西部,以山南镇为中心,形成沿高店、官亭、铭传、山南和柿树岗一线的生态城镇带。

二轴:以合六叶公路为西向发展轴,联动六安发展;向南以合安公路为南向发展轴,打造合铜安产业走廊。

五、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本次规划是对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细化,规划期末根据各乡镇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条件将肥西县县域城镇体系划分为四级结构。

(1)一级城镇:肥西县城,人口规模50万人以上;
(2)二级城镇:桃花、严店、高刘,人口规模10-35万;
(3)三级城镇:三河、紫蓬、小庙、山南,人口规模为3-10万人。

(4)四级城镇:花岗、官亭、丰乐、高店、铭传、柿树岗,人口规模小于3万人。

表1-1 肥西县规划城镇等级规模结构(2030年)
六、城镇职能等级结构
肥西县城镇规划职能结构具体见下表:
表1-2 肥西县城镇规划职能结构表(2030年)
七、城市性质
合肥市域次中心城市;西南组团的中心;县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集工业、居住、旅游和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城市。

八、城市职能
1、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合肥西南组团的生活性综合服务中心
3、合肥市现代制造业基地
4、中国中部花木基地
九、城市规模
1、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5年)肥西城区总人口47万人;
远期(2030年)城区人口应达到78万人。

2、城市用地规模
根据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的规定,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挖掘现有城市用地潜力,确定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

规划确定上派镇近期(2015年)城市用地规模50平方公里,人口为47万,人均建设用地106平方米;
远期(2030年)城市用地规81平方公里以内,人口为
78万,人均建设用地104平方米。

十、县城发展方向分析
由于肥西县发展战略的调整,强调区域合作,注重加强与合肥市的全面联动发展,城市形态由原来的单一轴向发展转变为以县城为核心,向西向南两翼拓展,全面与合肥市对接的新空间形态。

十一、县城布局结构
规划城市空间呈“一心、一轴、两翼”格局。

突出肥西县的自然环境特色,注重水资源的利用和上派镇旅游功能的提升,把肥西县建成绿水环绕的生态型城市。

“一心”——肥西县的老城区。

是合肥西南组团的金融商贸服务中心。

“一轴”——合安公路发展轴。

金寨路是城市发展的主轴线,自东北向西南纵贯整个肥西县城,规划以合安公路为轴线,两翼发展。

“两翼”——肥西县老城区向西北和西南两个方向的拓展区。

西北建设新型工业示范园,西南积极与经开区合作,打造区县合作区。

在“一心、一轴、两翼”空间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四大片区:
肥西新城区——谭冲河以南、蓬莱路以西片区,是肥西县新的行政中心;
区县合作区——蓬莱路以东地区,是经开区与肥西县的区县合作区;
新型工业示范园区——合九铁路以西地区,规划建设新型工业示范园;
花木展示区——以现有的花木城为基础,建设花木展示区。

十二、规划用地指标
表1-3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用地平衡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