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朝天子咏喇叭的鉴赏

合集下载

古诗词鉴赏之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古诗词鉴赏之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古诗词鉴赏之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古诗词鉴赏之王磐《朝天子·咏喇叭》王磐①《朝天子②·咏喇叭③》赏析【原文】喇叭、唢呐④,曲而小⑤,腔儿大⑥;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⑦你抬身价⑧。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⑨甚么⑩真共⑾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⑿尽鹅飞罢⒀。

【译文】喇叭和唢呐,演奏的曲子短,装腔作势声音大。

来来往往船上官老爷,全靠你抬高他们身价。

士兵听了发愁,百姓听了害怕。

哪里敢去辨别真和假?只看到,吹得这户人遭殃,吹得那户破了家。

直吹得啊,河水干枯底朝天,鹅儿吓飞搬了家。

【解释】①王磐(约公元1470—1530年),明代散曲家。

字鸿渐,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

②朝天子:散曲名。

散曲:流行于元、明、清的曲子形式。

③喇叭:一种管乐器。

上细下粗,下端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④唢呐:簧管乐器。

管口铜制,管身木制,发音浓厚响亮。

⑤曲儿小:曲子短。

⑥腔儿:声腔,声音。

⑦仗:依靠。

⑧抬身价:抬高身价地位。

⑨辨:辨别。

⑩甚么:什么。

⑾共:和。

⑿水尽:水干,尽,完。

⒀飞罢:飞光了。

罢,完。

【赏析】明代正德年间,宦官(太监)当权。

他们外出时都让乐手吹吹打打,作威作福,耀武扬威。

这首散曲,借咏喇叭,讽刺宦官装腔作势的丑态,揭露了他们为非作歹、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流露出作者愤激的感情。

先从喇叭的特点写起,暗喻宦官虚张声势。

接着写喇叭吹响,百姓遭殃,刻划了军民的心理活动以及百姓被害得家破人亡的景况。

最后两句用夸张手法,对宦官的危害之大作了深刻的揭露。

这首散曲,托物抒怀,诙谐风趣,将尖锐辛辣的讽刺寓于幽默的语言之中。

朝天子咏喇叭的赏析

朝天子咏喇叭的赏析

朝天子咏喇叭的赏析朝皇帝咏喇叭的赏析《朝皇帝·咏喇叭》是明代王磐的一首以辛辣的挖苦手笔所写成的散曲。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朝皇帝咏喇叭的赏析,期望对您有所协助!朝皇帝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交游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麽真共假。

目睹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赏析:首要从作者的身世看.他身世大族,但不喜奢华,不乐仕进,雅好词曲,通晓乐律,著有《王西楼乐府》。

所作散曲清俊俊美,言语诙谐,其间有些著作反映了明代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和凄惨的现实生活。

《朝皇帝咏喇叭》是他的代表著作。

曲中写到:喇叭,唢呐,能够吹奏的曲子都很简略,但音量特别大,能盖过悉数。

不管官儿大的,官儿小的,一切的官船今日来明日去如络绎一般,全靠了喇叭、唢呐的高嗓门来抬高身价。

当地的官儿听了,官怕;当地的平民大众听了,民怕;晕头转向地哪里还辨什么真和假。

喇叭唢呐天天吹,吹得当地上官库见了底,平民大众断了粮,都败尽家业变成了穷光蛋。

这首散曲作于明代武宗正德年间,它真实地反映了其时宦官装模作样地丑陋面貌,一起也揭穿了他们给公民带来的深重灾祸。

据蒋一葵《尧山堂外记》中载:“正德间阉寺当权,来往河下无虚日,每到辄吹号头,齐征夫,民不堪命,西楼乃作《咏喇叭》以嘲之。

”从这儿,咱们能够看出王磐作这首散曲的意图。

然后从写作上看,这首散曲可分为三层。

前六句状物,其间“曲儿小”二句捉住“喇叭”,“唢呐”的特征,通过“曲儿”的“小”和“腔儿”的“大”的比照描绘,给人留下了深入的形象。

“曲儿”原本很小,很细,可是声响通过“腔儿”的扩大,就能颂扬四方。

这儿借“曲儿小,腔儿大”来比方宦官出行的形状,挖苦宦官,貌合神投。

宦官原属宫殿中供使唤的奴才,位置原本低下,却凭借帝王的宠信大摆神威。

他们一出皇宫,就恃势凌人,装模作样,气焰嚣张,从前的百依百顺,卑躬屈膝云消雾散,前后判若鸿沟。

“曲儿小,腔儿大”最能体现宦官的无耻神态,极富挖苦性。

朝天子咏喇叭古诗赏析(带拼音)

朝天子咏喇叭古诗赏析(带拼音)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lǎbāsuǒnà喇叭,唢呐,qǔér xiǎo qiāngér dà曲儿小,腔儿大。

guān chuán wǎng lái luàn rúmá官船往来乱如麻,quán zhàng nǐtái shēn jià全仗你抬身价。

jūn tīng le jūn chóu军听了军愁,mín tīng le mín pà民听了民怕,nǎlǐqùbiàn shén me zhēn gòng jiǎ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yǎn jiàn de chuīfān le zhèjiā眼见的吹翻了这家,chuīshāng le nàjiā吹伤了那家,zhǐchuīde shuǐjìnéfēi bà只吹的水尽鹅飞罢!作者背景王磐(约1470-1530),明代诗人、画家。

字鸿渐,高邮(今江苏高邮)人。

精通音律,以创作散曲著称。

注词释义朝天子:曲牌名。

唢呐:与喇叭相似的一种乐器。

这里喇叭和唢呐都隐指宦官。

真共假:真与假。

水尽鹅飞罢:形容把百姓的财产搜刮干净。

古诗今译喇叭和唢呐,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

官船来往乱糟糟,全靠你来抬身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

哪里云彩辨出真和假?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又吹伤了那一家,只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名句赏析——“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这是一首以辛辣的讽刺手笔所在成的散曲。

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头来壮大声势。

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

诗中表现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

“曲儿”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

“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古诗赏析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古诗赏析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古诗赏析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朝天子·咏喇叭作者: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唢呐一作:锁呐;声价一作: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翻译/译文译文一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

官船来往频繁如乱糟糟的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对听了军对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

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水流干鹅飞跑,家破人亡啊!译文二喇叭锁呐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

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注释:1.朝天子:曲牌名。

2.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3.唢呐:写作“锁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

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

民乐中常用。

4.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

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

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

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5.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

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6.仗:倚仗,凭借。

你:指喇叭、唢呐。

抬:抬高。

声价:指名誉地位。

(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

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

矛头所指,更深一层。

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

)7.军:指军对。

愁:发愁。

因受搅扰而怨忿。

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对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对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8.哪里:同“那里”。

辨:分辨、分别。

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

共:和。

9.眼见的:眼看着。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原文及赏析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原文及赏析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原文及赏析《朝天子·咏喇叭》这首作品不是为咏物而咏物,它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在传达一种反抗的呼声,而这些思想都包融在咏物之中。

作品是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终于没有点破,结论留待读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这就是“不即不离”。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朝天子·咏喇叭明代: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唢呐一作:锁呐; 声价一作: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朝天子·咏喇叭》译文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

官船来往频繁乱如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

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江水枯竭鹅飞跑,家破人亡啊!《朝天子·咏喇叭》注释朝天子:曲牌名。

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唢呐:写作“锁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

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

民乐中常用。

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

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

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

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

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仗:倚仗,凭借。

你:指喇叭、唢呐。

抬:抬高。

声价:指名誉地位。

(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

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

矛头所指,更深一层。

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

)军:指军队。

愁:发愁。

因受搅扰而怨忿。

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哪里:同“那里”。

辨:分辨、分别。

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

共:和。

眼见的:眼看着。

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

朝天子咏喇叭赏析精华版年中考

朝天子咏喇叭赏析精华版年中考

1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目睹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赏析: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负百姓,行船经常吹起号来壮高阵容,这支散曲就是为了嘲讽宦官而作。

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到处写的都是宦官。

“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恃强凌弱。

“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害。

“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们欺负得败尽家业。

整首曲子固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可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风趣中充满了对宦官的歧视和愤慨。

1. 《朝天子 ?咏喇叭》体裁是散曲,朝天子属曲牌名,咏喇叭属散曲题名。

作者王磐是明朝(朝代)散曲家。

词顶用曲儿小腔儿大一句形象地描述出喇叭、锁呐的特点,用 __只吹的水尽鹅飞罢!_!表现了喇叭、唢呐演奏的结果。

2.《朝天子 ?咏喇叭》借物咏怀,嘲讽和揭穿了,表达了明朝宦官大摆威风,伤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怨恨情绪。

3.赏析“腔”。

声调之意,道出了宦官与喇叭的共同特点,揭穿了宦官惺惺作态的丑陋世态。

4.赏析“抬”。

抬高之意,与喇叭特点相对应,暗含对照,嘲讽了宦官惺惺作态,恃强凌弱的嘴脸。

5.赏析“乱”。

表面写的是官船来往之屡次,也侧面表现政界的杂乱和黑暗,表达人民对他们的仇恨。

6.赏析“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运用夸张,比喻手法,形象的写出了官船喇叭声声,刻画了他们恃强凌弱,横冲直撞,揭穿了他们欺骗百姓,鱼肉百姓的罪状。

7、这支曲子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语言上拥有平常易懂,嘲讽性强的特点。

8、曲子经过白描式的手法,揭露了如何的主题明正德年间,宦官当权。

他们每天出巡,竟无安闲之日,每到一处,动辄吹吹打打,威风八面,搞得民不安生。

这首《咏喇叭》以军号为题,正是嘲讽宦官们惺惺作态的丑态,进而揭穿他们横行霜道,伤害人民的罪恶。

语言中表露作者沉痛激怒的思想感情。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朝天子咏喇叭》(解析版)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朝天子咏喇叭》(解析版)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朝天子·咏喇叭》《朝天子·咏喇叭》原文翻译注释赏析喇(lǎ)叭(ba),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唢呐一作:锁呐;声价一作:身价)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

官船来往频繁乱如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唢呐:写作“锁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

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

民乐中常用。

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

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

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

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

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仗:倚仗,凭借。

你:指喇叭、唢呐。

抬:抬高。

声价:指名誉地位。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

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军:指军队。

愁:发愁。

因受搅扰而怨忿。

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哪里:同“那里”。

辨:分辨、分别。

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

共:和。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江水枯竭鹅飞跑,家破人亡啊!眼见的:眼看着。

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

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

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

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

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

水尽鹅飞,“官船”就不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比喻家破人亡。

【赏析】这首小令可分四层,第一层说喇叭、唢呐最突出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暗示小人得意的情状;第二层说喇叭、唢呐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第三层展示喇叭、唢呐用途的另一面:为害军民,即在为官船抬声价的同时,肆意侵害军民的利益,让老百姓一听到喇叭、唢呐之声就不寒而栗,胆战心惊;最后一层写喇叭、唢呐吹奏的结果: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直吹得民穷财尽,家破人亡。

朝天子·咏喇叭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赏析

朝天子·咏喇叭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赏析

朝天子·咏喇叭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赏析朝代:明代作者:王磐原文: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唢呐一作:锁呐;声价一作: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译文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

官船来往频繁如乱糟糟的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

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水流干鹅飞跑,家破人亡啊!译文二喇叭锁呐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

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注释1.朝天子:曲牌名。

2.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3.唢呐:写作“锁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

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

民乐中常用。

4.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

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

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

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5.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

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6.仗:倚仗,凭借。

你:指喇叭、唢呐。

抬:抬高。

声价:指名誉地位。

(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

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

矛头所指,更深一层。

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

)7.军:指军队。

愁:发愁。

因受搅扰而怨忿。

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8.哪里:同“那里”。

辨:分辨、分别。

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

共:和。

9.眼见的:眼看着。

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

10.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

11.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

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

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

水尽鹅飞,“官船”就不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比喻家破人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朝天子咏喇叭的鉴赏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注释] 1.朝天子:曲牌名。

2.唢呐:与喇叭相似的一种乐器。

这里喇叭和唢呐都隐指宦官。

3.水尽鹅飞罢:形容把百姓的财产搜刮干净。

[今译] 喇叭和唢呐, 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

官船来往乱糟糟, 全靠你来抬身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 百姓听了百姓怕。

哪里能辨别出真和假? 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 又吹伤了那一家, 又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 [作者简介] 王磐(约 1470-1530),明代诗人、画家。

字鸿渐,高邮(今江苏高邮)人。

精通音律,以创作散曲著称。

[解说] 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来壮大声势,这支散 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

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 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


官。

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

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 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

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

整 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 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 在轻俏 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