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对生态环境的控制作用分析——以博尔塔拉河为例
浅析地质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浅析地质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发表时间:2016-11-17T16:15:14.3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8期作者:赵国岳[导读]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地质矿产资源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支撑,在新常态下加强地质矿物资源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对我国的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浙江省第九地质大队浙江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浙江湖州 313000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地质矿产资源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支撑,在新常态下加强地质矿物资源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对我国的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地质工作是经济建设的先行,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渗透在经济社会建设的许多方面。
新时期下如何准确定位地质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和环境双重保障,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
一、地质工作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支撑(一)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形态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社会在协调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矛盾的过程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一项系统工程。
生态文明是对传统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反思与超越,它站在文明重构的高度,把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和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作为最终追求目标,以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旨,倡导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要求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节约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并保护大自然、爱护大自然,达到一种以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为支撑的全新可持续发展模式。
地质环境与生态安全研究

地质环境与生态安全研究第一章:绪论地质环境与生态安全是一个紧密相关的领域,包括了地质构造、自然灾害、水资源、地下水等因素的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地质环境与生态安全之间的关系,分析地质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措施和方法来保护生态安全。
第二章:地质构造与生态安全地质构造是指地球壳层中各种地质构造形式,包括地山、断层、褶皱等等。
地质构造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断层的活动会导致地面塌陷和地震,从而破坏土地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此外,地理构造中的矿物质和元素也会影响生态系统。
例如,含大量碳酸盐岩地区的饮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含有大量钙和镁,这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开发。
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地质构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采取措施和方法来保护生态安全。
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生态安全自然灾害是指由地质环境因素引起的各种灾害和事件,包括地震、洪水、泥石流、山火等等。
这些灾害和事件对生态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态平衡。
为了保护生态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自然灾害。
例如,可以加强预警和防灾措施,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以便在灾害来临时可以更快、更有效地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第四章:水资源与生态安全水资源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运转的重要因素。
地质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如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都对水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产生影响。
同时,过度开发和使用水资源也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生态安全,我们必须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
可以通过科学测定水资源量,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治理,推广节水措施等方法来实现。
第五章:地下水与生态安全地下水是地质环境中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保护生态安全,我们需要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管理。
应该加强对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的进一步规划,如调整地下水开采量、限制地下水开采等措施,以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地理教案:探索地质构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

地理教案:探索地质构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一、地质构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地球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行星,其自然环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地质构造是其中之一。
地质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探索地质构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
1. 地形与水文循环地壳运动和板块漂移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质活动之一。
岩石层从内部的火山喷发或山脉抬升等作用下,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巨大应力积累,最终会引起断裂和滑动。
这些运动导致了各种类型的地形特征的形成,如山脉、高原、峡谷和河流等。
不同地形特征会直接影响水文循环,并对自然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山脉会阻挡湿气并导致降水增加;高原则使降水沿斜坡集中形成河流并滋养周围土壤;峡谷则限制了湿气散布和降水扩散,导致干旱和沙漠化;平原则有利于水流的分布和湿地的形成。
因此,了解地形特征以及它们与水文循环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2. 地震活动与造山过程地球地质构造中最富有挑战性的事件之一是地震活动。
地震是由于板块碰撞、断裂或滑移等引起的岩层运动而产生的震动波。
这些震动波不仅带来破坏性的影响,还会对自然环境带来许多变化。
高频率的地震活动是造成山脉形成和演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当两个板块相互碰撞时,它们之间会出现挤压和扭曲,最终导致山脉抬升。
随着时间推移,风化和侵蚀作用将山脉削弱,并逐渐形成峡谷和高原等其他地形特征。
另一方面,地震还可能导致海啸、火山喷发以及土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
这些灾害对周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并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二、对地质构造的研究与应用科学家们一直在致力于对地质构造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
基于这些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推动一系列的应用和保护措施。
1. 石油与矿产资源勘探地质结构的详细研究为石油和矿产资源勘探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分析地壳中不同层次的岩层堆叠、断裂和共生关系等特征,科学家能够找到潜在的油气田和矿床位置。
不同地质背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不同地质背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之一,其健康状况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不同地质背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本文将从地质背景、岩石成分、氧化还原条件、水质营养等方面探讨不同地质背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地质背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地质背景是海洋生态系统发育的基础条件,而不同地质背景也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不同的影响。
地质背景包括地表地貌、岩性、构造等多个方面。
例如,露头于地表的岩石可以提供一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营养物质,尤其是在海底较为平坦和无生物的区域,岩石悬挂的生物可以为该地区的生态系统注入新的活力。
另外,火山岩地区的地质环境与其他地质环境也存在差异。
岛弧和海脊等构造的存在会导致火山作用,火山活动会释放大量的气体和矿质,并且火山岩含有大量稀有元素,这些物质可以通过地球化学循环进入海洋生态系统中为生物提供营养。
二、岩石成分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岩石成分对海洋生态系统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富含钙质的岩石地区,岩石破碎后会摄入含钙的水质,这种钙离子可以为珊瑚、贝类等生物提供重要的生长营养物。
另外,硅酸盐岩也对海洋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
硅酸盐岩是含有大量二氧化硅的沉积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它可以为硅藻等微生物提供重要的生长营养物。
硅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之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量的二氧化碳,并且为其他生物提供营养。
三、氧化还原条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氧化还原条件是海洋生态系统发育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
在各种地质环境中,氧化还原条件的差异也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例如,在缺氧的海底环境中,生物圈的发育会受到限制,同时大量的有机质沉积和十分显著的硫化物沉淀会对底栖生物产生影响。
此外,这种缺氧环境也会加剧红潮、水毒、无氧呼吸等问题的出现。
四、水质营养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后,水质营养也是海洋生态系统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质营养的贫富程度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十分显著。
生态环境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

第6卷 第4期2015年8月地球环境学报Journal of Earth EnvironmentV ol.6 No.4Aug. 2015doi:10.7515/JEE201504005收稿日期: 2015-04-13通讯作者:黄建军,E-mail: shanxishengtai@生态环境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黄建军(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 710065)摘 要:本文以耗散构造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生态环境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发生学联系,对波浪镶嵌构造学说提出的构造规律可能影响的生态环境整体性情况进行了分析,初步提出了构造波密带、波疏带对应的生态环境整体结构、功能及表现特征和演替方向。
通过对陕西典型区域的构造与生态环境对比分析,验证了生态环境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由此提出秦岭构造结地区生态环境整体结构复杂、生态功能完善是形成秦岭生物多样性中心,陕甘宁地块内部生态环境整体功能衰退形成陕北严重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耗散结构理论;生态环境;地质构造;波浪镶嵌构造;整体性;耦合关系;陕西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901(2015)04-0231-07Study on the coupling relation between eco-environment and geotectonicHUANG Jian-jun(Shaanxi Geological Survey, Xi'an 710065, 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ory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 genetic collection between ecological and geotectonic is discussed. The affection on the entirety of eco-environment is theoretically related to the Hypothesis of Wavy Mosaic Struc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tructure, function, and succession, of the eco-environment in tectonic wave-dense belt and tectonic wave-scatted belt a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To some extent, the above derived rules are verified through the typical study in Shaanxi. As a result, it is pointed that complexing structure and powerful function of the eco-environment lead to the biodiversity center in Qinling Tectonic Knot.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gradation of ecological function leads to serious ecological problems in Shaanganning Block.Key words: Theory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 eco-environment; geotectonic; Hypothesis of Wavy Mosaic Structure; entirety of eco-environment; coupling relation; Shaanxi 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及生态问题的形成,受多因素的影响,综合的研究即生态环境整体性的研究是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地质构造对生态环境整体性的影响十分深远,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博尔塔拉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估及保护对策

博尔塔拉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估及保护对策焦㊀键1,2,李慧菁1,2,摆晓虎1,2,白泽龙1,2(1.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新疆㊀乌鲁木齐㊀830011;2.新疆环境污染监控与风险预警重点实验室,新疆㊀乌鲁木齐㊀830011)摘要:选取博尔塔拉河流域,结合流域生态现状,构建涵盖水域生境结构㊁水生生物㊁生态压力和陆域生态格局㊁生态功能㊁生态压力6大类19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通过水域㊁陆域健康指数加权求和,构建综合评估指数WHI,对流域生态健康展开综合评估㊂结果表明博尔塔拉河流域的健康状态为一般㊂诊断得到博尔塔拉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限制因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㊁枯水期径流量㊁鱼类物种多样性综合指数㊁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综合指数㊁水源涵养功能指数和景观破碎度等,分析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建议㊂关键词:博尔塔拉河流域;生态系统;生态健康评估;对策措施中图分类号:X826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8-2301(2018)01-0012-05EvaluationontheHealthofEcosysteminBortalaRiverBasinandCountermeasuresforProtection.JIAOJian1,2,LIHui-jing1,2,BAIXiao-hu1,2,BAIZe-long1,2(1.XinjiangAcademy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Science,Urumqi,Xinjiang830011;2.XinjiangKeyLaboratoryforEnvironmentalPollutionMonitoringandRiskWarning,Uru⁃mqi,Xinjiang830011,China).EnvironmentalProtectionofXinjiang2018,40(1):12 16Abstract:ComprehensiveevaluationiscarriedoutfortheecosystemhealthintheBortalaRiverBasin,throughestab⁃lishinganevaluationindicatorsystembasedontheeco-environmentalsituation,whichincludes6categoriesof19in⁃dicators,coveringhabitatstructure,aquaticorganisms,ecologicalstressinwaterareas,andecologicalpattern,eco⁃logicalfunctionandecologicalstressinlandareas,andestablishingthecomprehensiveevaluationindex,WHI,withthecomprehensiveindexmethodbasedontheweightedsumofwatersandlandhealthindexes.TheresultsshowthatthelevelofhealthismodestinBortalaRiverBasin,andthefactorsrestrictingtheleveloftheecosystemhealthinBor⁃talaRiverBasinaretheexploitationstrengthofwaterresources,runoffinthedryseason,diversityindexoffishspe⁃cies,diversityindexofbenthicanimals,waterconservationfunctionindex,landscapefragmentation,etc.Thisarticleanalyzesthemainwatershedecologicalenvironmentalproblemsandputsforwardsome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Keywords:BortalaRiverBasin;ecosystem;ecosystemhealthevaluation;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㊀㊀流域生态健康是指流域生态系统能维持水生㊁河岸生物的栖息生境和河流连通性,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避难所;具有自然水文过程㊁良好的水质和必要的抗自然干扰能力;具有自我维持能力的水生㊁河岸生物群落[1]㊂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㊁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明显,必然影响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㊁功能,进而影响到流域生态健康[2-3]㊂从综合和系统的角度评价流域生态健康状况已经成为流域环境保护与管理的国际趋势[4-7]㊂本文选取了博尔塔拉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结合流域的实际状况,构建了流域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了流域生态健康评价,识别出流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成因,为流域健康改善和未来流域管理提出建议,对于保护博尔塔拉河流域的生态环境㊁划定流域的生态红线区域和制定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等提供信息决策支持[8-9]㊂新疆环境保护2018,40(1):12 16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EnvironmentalProtectionofXinjiang收稿日期:2018-01-251㊀研究方法1.1㊀研究区域与对象博尔塔拉河流域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处E79ʎ53ᶄ 83ʎ53ᶄ,N44ʎ02ᶄ 45ʎ23ᶄ,全长252km,流域面积1.14ˑ106hm2㊂博尔塔拉河以冰雪水㊁降雨㊁地下水混合补给[10-11],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温泉县㊁博乐市和精河县最后注入艾比湖㊂博尔塔拉河生态系统健康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艾比湖的生态安全㊂近年来,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流域生态状况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对流域的生态安全造成一定威胁,有必要开展流域生态健康评价㊂基于ArcGIS软件的空间水文分析模块,以流域范围内的最小自然单元(集水区域)为基础,结合行政管理单元,将博尔塔拉河流域分为4个子流域,作为健康评价单元,分别是:博尔塔拉河上游区㊁中游区㊁下游区和大河沿子河区㊂其中,博尔塔拉河上游区属于山地区,中游区㊁下游区和大河沿子河区属于平原地区㊂见图1㊂图1㊀博尔塔拉河流域评估单元划分Fig.1㊀EvaluationunitsdivisionforBortalaRiverbasin1.2㊀数据来源用于计算流域生态健康评价指标的数据主要通过实地监测和调查㊁统计数据收集㊁遥感数据分析计算等手段获取㊂1.3㊀评估方法利用综合指数法进行流域生态健康综合评估,通过水域和陆域健康指数加权求和,构建综合指数WHI表示流域的健康状况㊂计算公式如下:WHI=IWWW+ILWL(1)式中,IW为水域健康指数,WW为水域健康指数权重,IL为陆域健康指数,WL为陆域健康指数权重㊂水域健康指数:(2)陆域健康指数:IL=ðni=1wiˑx'i(3)式中,wi为水域和陆域二级指标权重,x'i为二级指标值㊂根据流域水域健康指数分值大小,将流域生态健31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焦㊀键等:博尔塔拉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估及保护对策康等级分为五级,分别为优秀㊁良好㊁一般㊁较差和差,具体指数分值和健康状况分级见表1㊂表1㊀流域生态健康状况分级Table.1㊀Classificationofwatershedecosystemhealth流域健康状况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差流域健康指数WHIȡ8060ɤWHI<8040ɤWHI<6020ɤWHI<40WHI<20㊀㊀根据博尔塔拉河流域实际状况和功能定位,指标体系参考环境保护部颁发的‘流域生态健康评估技术指南“[12],筛选出包括水域和陆域的流域生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共计6类19项,见表1㊂其中,水域生态健康评估指标主要包括生境结构㊁水生生物和生态压力三类,共10项指标;陆域生态健康评估指标主要包括生态格局㊁生态功能和生态压力三类,共9项指标㊂评估指标权重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分评估对象㊁指标类型和评估指标3个层次,具体评估指标类型㊁评估指标及分级标准见表2㊂2㊀结果与分析博尔塔拉河流域生态健康总体呈一般状态(59分),陆域生态健康状况(63分)优于水域生态健康状况(54分),见表3㊂流域内博尔塔拉河下游区与大河沿子河区生态健康等级为一般,且博尔塔拉河下游区得分最低,仅为54分,博尔塔拉河上游㊁中游区域生态健康等级均为良好㊂流域生态健康状态总体表现为干流优于支流,干流上㊁中游优于下游㊂表2㊀博尔塔拉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Table.2㊀EcosystemhealthevaluationindexsystemforBortalaRiverBasin评价对象指标类型序号评估指标指标权重分级标准及赋分优秀[80,100)良好[60,80)一般[40,60)较差[20,40)差[0,20)水域(0.4)生境结构(0.4)水生生物(0.3)生态压力(0.3)1水质状况指数(%)2枯水期径流量占同期年均径流量比例(%)3河道连通性山区平原区4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综合指数5鱼类物种多样性综合指数6特有性或指示性物种保持率(%)7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8水生生境挖砂9干扰指数((0.8)航运交通或涉水旅游10外来物种入侵率(0.2)外来物种种类数量/比例0.40.30.30.40.40.20.50.50.51[80,100)[60,80)[40,60)[20,40)[0,20)ȡ1.31.1-1.30.9-1.10.7-0.9<0.7[0,3)[3,8)[8,10)[10,20)[20,50)[0,1)[1,3)[3,5)[5,10)[10,20)[0.8,1)[0.6,0.8)[0.4,0.6)[0.2,0.4)[0,0.2)[0.8,1)[0.6,0.8)[0.4,0.6)[0.2,0.4)[0,0.2)大量增加稍有增加无变化稍有减少大量减少[0,20)[20,35)[35,45)[45,60)[60,100)无极少部分区域可见常见严重无极少部分区域可见常见严重大量减少稍有减少无变化稍有增加大量增加41㊀㊀㊀㊀新㊀疆㊀环㊀境㊀保㊀护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40卷陆域(0.6)生态格局(0.3)生态功能(0.3)生态压力(0.4)11森林覆盖率(%)平原区高寒区或草原区12景观破碎度13重要生境保持率自然堤岸比例%(0.3)自然植被结构完整性指数%(0.7)植被覆盖度%(0.4)14水源涵养功能指数植被类型(0.4)不透水面积比例%(0.2)15土壤保持功能指数16受保护地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平原流域山区及丘陵17建设用地比例(%)18点源污染负荷排放指数19面源污染负荷排放指数0.20.20.60.40.30.30.40.30.3[18,100)[15,18)[12,15)[8,12)[0,8)[90,100)[85,90)[80,85)[75,80)[0,75)(0,0.2](0.2,0.4](0.4,0.6](0.6,0.8](0.8,1](90,100](80,90](70,80](50,70](0,50](80,100](60,80](40,60](20,40](0,20][80,100)[60,80)[40,60)[20,40)[0,20)湿地森林㊁灌木草地耕地其他[0,3)[3,5)[5,10)[10,20)[20,100)[0,10)[10,20)[20,30)[30,40)[40,100)(20,100](15,20](10,15](5,10](0,5](25,100](20,25](15,20](10,15](0,10][0,10)[10,20)[20,30)[30,40)[40,100)[0,0.5)[0.5,0.9)[0.9,1.1)[1.1,1.5)[1.5,2)[0,0.5)[0.5,0.9)[0.9,1.1)[1.1,1.5)[1.5,2)表3㊀博尔塔拉河流域生态健康综合评估结果Table.3㊀ComprehensiveevaluationresultsofecosystemhealthinBortalaRiverBasin评估单元名称水域陆域生境结构水生生物生态压力生态格局生态功能生态压力流域等级博尔塔拉河上游区64.957.461.558.84978.363良好博尔塔拉河中游区71.85142.561.85869.461良好博尔塔拉河下游区75.4352953.243.572.254一般大河沿子河河区45.948.44658.261.375.758一般流域整体654845585374546359一般㊀㊀流域内水域环境中水生生物和生态压力得分较低㊁陆域环境中生态格局和生态功能得分较低㊂分析表明,随着流域农牧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灌溉用水及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流域内污染负荷日益增加;受沿河两岸工业㊁农业等人类活动影响,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大,水生生境受到一定的干扰,相应的水域㊁陆域生态系统发生了较大变化,严重威胁到水生生物和原始鱼类生长繁殖㊂51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焦㊀键等:博尔塔拉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估及保护对策3㊀对策建议1)㊀加强分区引导,建立博尔塔拉河流域分区管理体系㊂从博尔塔拉河流域污染源分布情况来看,应着力加强博尔塔拉河及大河沿子河㊁赛里木湖及艾比湖等4个主要河流(湖泊),及温泉县㊁博乐市㊁精河县3个重点控制区的污染防控,实施水质维护型和水质风险防范型管理手段㊂2)㊀加强流域污染治理工作,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㊂强化工业污染防治,有效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效控制城镇污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㊂3)㊀加强流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㊂加强流域森林㊁草原㊁湿地㊁绿洲等生态系统的保护㊁恢复和建设,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保护流域生物多样性㊂对博尔塔拉河干流采取控制性水库工程与河道整治工程,防止因河道水量减少或水质恶化对水生生物的危害,加强原有河谷次生林的防护与管理㊂4)㊀提升生态健康监管能力,提高执法监督水平㊂构建流域水环境监测体系,形成国控㊁省控㊁州控监控网络,建立统一监测数据信息管理平台㊂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和综合分析能力,做到监测信息传递快速㊁准确㊂对流域内州级㊁县(市)级环境监察队伍补充必要的执法设备,全面提升流域环境执法监督水平㊂4㊀结论1)㊀博尔塔拉河流域生态健康状况总体呈一般状态(59分),总体表现为干流优于支流,干流上㊁中游优于下游㊂对于博尔塔拉河流域水域生态系统,影响其生态健康状况的限制性因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㊁枯水期径流量㊁鱼类物种多样性综合指数㊁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综合指数;域陆域生态系统,影响其生态健康状况的限制性因子为水源涵养功能指数和景观破碎度㊂2)㊀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大,危及生态安全;枯水期径流量小危及河流生态需水量;资源开发对水生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工业污染源治理水平低,中下游河段水污染显著;环境监测预警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和环境执法监督能力不足㊂3)㊀针对流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分区引导,建立博尔塔拉河流域分区管理体系,开展流域污染治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提升生态健康监管能力,提高执法监督水平㊂参考文献[1]吴阿娜.河流健康评价:理论㊁方法与实践[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2]罗跃初,周忠轩,孙轶,等.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J].生态学报,2003,23(8):1606-1614.[3]李春晖,崔嵬,庞爱萍,等.流域生态健康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1):9-17.[4]李浩宇,颜宏亮,孟令超,等.河流 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19(9):1-4.[5]吴涛,解雪峰,蒋国俊,等.东阳江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5,35(2):326-331.[6]罗遵兰,赵志平,孙光,等.松花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5,22(1):105-109,114.[7]徐菲,王永刚,张楠,等.北京市白河和潮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价[J].生态学报,2017,37(3):932-942.[8]韩雪梅,张万华,白泽龙,等.基于综合指数法的新疆典型内陆流域陆域生态健康评估研究[J].新疆环境保护,2015,37(2):1-6.[9]朱卫红,曹光兰,李莹,等.图们江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生态学报,2014,34(14):3969-3977.[10]王瑾杰,丁建丽,张成,等.基于SCS模型的新疆博尔塔拉河流域径流模拟[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7):129-135.[11]魏天锋,刘志辉等.基于改进的Tennant法的博尔塔拉河生态需水量计算[J].干旱区研究,2016,33(3):643-648.[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流域生态健康评估技术指南[R].北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3.作者简介:焦键(1961-),男,山东济南人,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工程与水环境保护方面工作㊂E-mail:jiaojian278@sina.com61㊀㊀㊀㊀新㊀疆㊀环㊀境㊀保㊀护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40卷。
地质地貌对生态系统分布的影响

地质地貌对生态系统分布的影响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分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地质地貌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之一。
地质地貌的差异决定了土地的形态和特征,从而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分布。
本文将探讨地质地貌对生态系统分布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首先,地质地貌对于水文系统具有深远的影响。
水文系统是由水体、土壤和植被组成的系统,而地质地貌决定了地表水的流动和储存方式。
例如,在山地地区,地理地貌的强烈起伏导致水流的加速和集中,形成了山区的河流、瀑布和溪流。
这种地貌特征进一步影响了植被的分布,山地植被往往具有较高的附着力和水分保持能力,适应了水流冲刷和降水的大季节变化。
与此相反,在平原地区,地质地貌的平坦性导致水流缓慢并分散,形成了丰富的湿地和沼泽地带。
这些地形特征为湿地植被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吸引了大量的水鸟和两栖动物。
另外,地理地貌的差异还影响着土壤的形成和特性。
不同的地质地貌条件下,土壤质地、类型和营养含量都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火山地区,由于火山灰的富含矿物质,土壤养分丰富,适合于作物的生长。
因此,许多火山地区都是农业发展的热点。
而在沙漠地区,由于地貌的干旱和风化作用,土壤贫瘠且缺乏有机质,导致沙漠植被匮乏,只有少量耐旱植物能够生存。
可见,地理地貌对土壤的形成和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影响了各地生态系统的分布。
此外,地质地貌还对气候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例如,山脉和高原地区的存在使得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下降,降水量和湿度也出现变化。
这种强大的垂直气候梯度使得山地地区成为各种生态系统的重要分布区域。
而低地地区由于地理地貌的相对平坦,气温变化较小,从而导致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分布。
此外,地理地貌还会影响到风向和风速,从而间接影响局部气候的形成。
例如在沿海地区,由于海陆地形的差异,海风和陆风的形成使得沿海地区变得潮湿,这种气候特点对于海滨生态系统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地质地貌对生态系统分布的影响不可忽视。
地质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地质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地质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地质内外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以及时间上的演变过程,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矿产资源等各种地质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地质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首先,地质构造是地质环境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形地貌的形成和变化上。
比如,在山地地质构造上,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会导致山区的地貌结构复杂,不同的地质构造会形成不同的地貌景观,这将影响着山地生态系统的分布和特征。
另外,在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中,地质构造也会直接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带来破坏性的影响,破坏生态平衡,危害生物安全。
其次,岩石类型也是地质环境对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不同的岩石类型在成土养土和水土保持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影响着土壤的肥力和保持力。
沙岩等疏松岩石类型容易形成贫瘠的土壤,而火山岩等基岩类型则常常形成肥沃的土壤,这将直接影响着当地植被的分布和植物的生长状况。
同时,不同的岩石类型还会影响着土地的质地和排水性,进而影响着该地区的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另外,地球内部的地质活动也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深远影响。
地质活动不仅可以直接改变地表地貌,还会导致地热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从而影响当地地表气候,影响着植物的生长状况。
此外,地质活动还会导致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变化,直接影响植被的生长和水资源的供应。
综上所述,地质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等明显的因素,也包括地球内部地质活动等隐性因素。
因此,在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中,必须综合考虑地质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管理地质资源,以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新
疆
地
质
20 0 6矩
图 1 博河水系及构造单 元
F g1 W ae y tm n e tco i el f h raaRie i. trs se a d g o e tn cc lo eBo t l v r t 1盆地 边缘 界线 :. . 2断层
主要 由粗 颗粒碎 屑堆积组成. 温泉 为火 山岩 天 山西段, 自西向东依次有别珍套 山、察汁乌逊 山、 坡度 大, 汗孜格 山、库松木切克 山和科古琴 山. 山中间是博 隆起 . 岩 出露 形成 地 热 温 泉 . 两 基 温泉 . 乐 为 昆德 仑 断 博
尔 塔拉 谷 地, 部狭 窄 , 部 比较 广 阔, 喇 叭形 . 两 东 呈 博河 陷盆地, 沉降中心在河流北侧 的阿 克苏曼一带, 最大
也 是生 态环 境演 变 的驱 动力 之 ‘ 文 以天 山北 麓 的 乌拉斯台隆起, . 本 各构造单元的位置见 图 l , 特征见表 1 .
博尔塔拉河为例, 了地质构造对河流径流的调节 分析 境的概念模式, 该模式具有普遍性.
温 泉隆起存在的证据: 在卫星 图像上, ① 该处呈
露温 泉, 水温 3 ~ 0 ℃. 85
横贯谷地 中央, 汇集了谷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1 图 ) .
厚度 80 m 沉积物 以粗颗粒的砂砾为主, 0 , 夹有多层薄
的砂 土 、 粉砂 . 乐 为一 断 隆, 孔揭 露 , 四系松 散 博 据钻 第
2 地质构造单元与特征
本 区在 大 地构 造 上 地 处北 天 山褶皱 带 和 别珍 套 山褶皱 带所 组成 的 山地 之 间, 于天 山西 段 向准 噶 尔 属
和生态环境 的影响, 据此提出了地质构造控制生态环 平坦的灰红色, 基岩裸露; 该处沿石炭系石英岩 出 ②
1 河流概况
条流 向东西 的河流 , 目前艾比湖的主要补给 来源, 是
3 地质构造 的控制作 用分析
断裂控制了河流的展布 博乐 以西河流沿温泉
博 尔 塔 拉河 ( 以下 简 称 博 河 ) 天 山北 麓 唯 一一 31 构 造控 制 了河床 形 态 是 . 位 于新 疆西 部 的博 尔塔 拉 蒙古 自治州 . 发 源于 天 山 大 断裂 发 育 , 成 河道 平 直 , 床 强 烈 下 切 , 河 多 处 它 造 河 沿
站夏季最大, 而博乐站冬季最大、 为 良好 自然草地生态, 为较好 的农田草地生态, 上游 中游 下游为荒漠生态 . 究认为构 研
造演化决定地貌格局和土壤岩性, 它们控制 了水体分布与运动和土壤性质。 水土状 况 同决定植被等生态环 境特 征.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地质构造; ; 径流 地下水库; 博尔塔 拉河 ,
支脉阿拉套 山的艾生达坂, 汇集了形成于南、北 山的 出露 泉( 泉群 ) , 是地 下 水 的排 泄通 道 . 河流 各支流, 自西 向东穿流于谷地之中, 最后注入艾比湖. 隆起构造成为河流划分的界限 沿河流流 向自
其 西北 部是 天 山 山系最 北分 支 阿拉 套 山, 南部 是北 上游 向下游, 西 温泉 以西为沙尕提 山前断 陷盆地, 形 地
文童刍 号:10 —852 0 )10 70 l 矗 0 08 4 (0 60 —6 —4
文献标识码 : A
地质构造对生态环境 的控制作用分析
— —
以博 尔塔拉河为例
705) 104
赵 ,文 , , 文明乔晓 顺阳王 科乔冈王 , 英
(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安 陕西
沉积物厚度小于 6 下伏侵入岩体 o形成 了一个天 0 m, , 然的地 下坝. 博乐以东为精河 山前 断陷盆地, 部 由 上 戈壁砾石组成, 散, 河道 向下游沉积物颗粒变细, 并
项 目资助 : 国家地 调局 项 目 “ 噶尔 盆地 地下 水 资源及 其环 境 问题调 查评 价 ”(03 00 1) 助 准 20 140 2资 收稿 日期 : 0 -81; 订 日期 :0 51—7作 者 E ma :hoh n ag8 13cr 2 50 .5修 0 2 0—10 ; - iza su yn9 @ 6 . n l o 第一作者简介: f (9 1 陕西富平人, 9 赵I 17 .男+ L  ̄ ) 1 7年获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 9 在读博士生, 从事区域生态环境研究 O 新疆 地矿 局, 乐地 区 1: O万水 文地 质测 量报 告。95 博 2 16
摘 要: 尔塔拉河 是天 山北 麓唯一东西流向的河流, 目前艾 比湖的主要补给来源. 向分布的温泉隆起 、 博 是 沿流 博乐断
降, 了 、中、F 3个盆地, 形成 游 各盆地 的水 资源转化均呈现 卜 部渗漏下 部溢 出. 基岩隆起成为盆地 的天然地下坝体, 在 中游形成天然 的地下水库. 河流 北部的乌拉斯台隆起调 节了支流的水循环. 另外 这些造成博 尔塔拉河 的径流量温泉
地质构造对生态环境的控制作用分析以博尔塔拉河为例
维普资讯
第2 4卷
第1 期
新
疆
地
质
中图分 类号 : 7 . XI 11
2o 0 6年 3月
M 1. o 6 t2 o 1 "
V l 4 No 1 bl 2 .
XI I NJ ANG GEOLOGY
生 态 环境 演 变 和调 控 研 究 对解 释 西 部 干旱 区 生 盆地过渡 的地方. 山地均为早期 的褶皱 带, 包括 北部
态环境 问题 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演变是 自 的阿拉套复背斜和南部的别景他乌复背斜, 河流所在 然 因素变 化 与人 为 干扰 共 同作用 的结 果…. 运 动 博 尔 塔 拉 谷 地 , 构造 自西 向 东 依 次 为 沙 尕 提 【前 断 陷 盆 J J 是来 自地球 内部的应力释放, 它控制 了区域的地貌格 地、温泉隆起 、昆德仑断陷盆地 、博乐断隆 、精河 局和岩土类型, 是地质环境形成和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山前断陷盆地L J 2. q 在河流北岸分布 了 E 向延伸的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