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当前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形式与政策》学期论文中国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院系:软件学院班级:11级网工3班学号:1115135166姓名:孙金山授课教师:中国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令世界震撼。
但是,生态环境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我国3.5亿人饮用水不达标近百城市无备用水源。
江苏发布“十二五”环保规划投资4000亿元。
面对环境问题我国改何去何从真的是一个大难题。
关键词:环境问题、现状、对策环境问题不仅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且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健康问题,甚至是人类的生存问题。
中国主要面临的十大问题有:大气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旱灾和水灾问题、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WTO与环境问题、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一、我国当前环境问题现状1.大气污染问题我国每年因城市空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导致的超额死亡分别达到17.8万人和11万人(卫生部监督局)。
每年因城市大气污染而造成的呼吸系统门诊病例35万人,急诊病例680万人,大气污染造成的环境与健康损失占中国GDP的7%①。
2.水环境污染问题“中国约有3亿农村人口和5000万城市人口的饮用水目前还达不到安全标准。
”在近期由全国人大环资委组织的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中,曾在全国多处水源地调研的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张文台向记者透露②。
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
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垃圾处理问题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
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
生态环境保护是关乎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的重要问题。
在我国,由
于长期以来的高速发展和资源开发,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各种
污染问题层出不穷。
为了有效治理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一系列
综合对策。
首先,要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
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明确各方责任,增加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执法效率和执行力,确保法律不仅仅是一纸空文,而能够切实得到执行。
其次,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发展。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循环
经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和生活
碳排放量。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推动
绿色生产,建设绿色工厂,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赢。
第三,要采取科技手段,提升环保治理水平。
加大科研投入,不断
推动环保技术创新与应用,研发高效治理污染的技术装备,提高污染
治理效率和质量。
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
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同时,要加强监督和公众参与。
建立健全环保监督机制,加强对环
保工作的督查和评估,督促相关部门和企业切实履行环保责任。
同时,倡导公众参与环保事业,提升公众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
同建设美丽中国。
总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十分严峻,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治理。
通过加强立法和执法、优化产业结构、采取科技手段、加强监督和公众参与等措施,我们才能有效治理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字数限制已达1580字】。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但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等导致的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上起步较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希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一、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法律不完善,生态保护缺乏法制保障。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一些专门的资源法,其对生态保护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其只有一些广泛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措施。
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性文件和单性法规。
但由于现行的资源法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中某一特定的要素制定的,缺乏环境保护综合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措施。
没有一部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保法规。
由于无法可依,环保部门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生态破坏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和应有的处罚。
2.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不足,环保意识差。
1/ 5环境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与经济的生长以及提升,却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更是缺乏足够的意识。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污染问题更为严重。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为了实现经济的提升,大家开始大兴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得到发展以及提升的同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肥料,其目的在于加速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却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另外,人们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乱砍乱伐,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生态平衡。
另外,一些废弃肥料以及废弃材料的流失严重污染了水资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执法力度不够。
执法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导致环保部门的监管作用无法发挥,主要是生态环境涉及到水利、农业、土地等多个方面,加上环保部门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规定不完善,互相争取“五权”现象严重,分管部门自我感觉处于配角地位,工作积极性不高,不能正常发挥监督权,最终造成各职能部门配合不默契,使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性被分块划分。
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环境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关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
首先,污染是环境保护的首要问题之一。
工厂的废水、废气排放以及车辆尾气都对空气和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这已经导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增加,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制定更严格的环保法规,并加大对违反规定者的处罚力度。
同时,企业和个人也应加强环保意识,采取减排措施,例如使用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
其次,生态系统的破坏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森林的砍伐、水域的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督,同时鼓励公众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此外,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行动也是保护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
通过重新植被,可以恢复生态平衡,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第三,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也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压力。
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炭等的过度开采已经导致资源短缺的问题。
同时,人们的浪费行为也加剧了资源的过度消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开发。
同时,应推广再生资源的利用,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此外,教育公众珍惜资源的重要性,减少浪费,是改变现状的关键。
第四,全球化对环境保护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由于资源的全球流动性,环境问题已经超越了国家和地区的范围。
例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海洋污染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问题。
因此,解决全球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和协调。
政府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并制定相关的国际法规。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面临着污染、生态系统破坏、资源过度开发与浪费、全球化等一系列问题。
然而,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政府、企业和公众都应承担起责任,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地球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只有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才能够真正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中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一、荒漠化1.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大陆内部2.产生的原因:3.治理措施:①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②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③退耕还林、还牧;④建设人工草场;⑤推广轮牧;⑥禁止乱砍乱伐等4.治理的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③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④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沙尘暴1.形成时间:大多在冷空气过境影响时出现,北方都是在春季..容易出现。
2.形成条件3.危害:①造成环境质量下降;②使农作物受灾;③造成人畜伤亡4.治理和缓解沙尘暴的措施——治沙工程(保护和发展林草植被)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建设人工草场;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管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退耕还林、还牧。
三、干旱缺水问题1.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2.产生原因:3.治理措施:①南水北调;②修建水库;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④减少水污染;⑤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⑥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⑦发展节水农业;⑧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⑨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⑩海水淡化等。
四、土壤次生盐碱化1.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2.产生原因:3.治理措施:①引淡淋盐;②井排井灌;③生物措施;④农田覆盖;⑥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⑦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五、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1.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2.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3.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六、洪涝灾害1.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2.产生的原因:3.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七、水土流失问题1.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2.产生的原因:3.治理的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②植树造林;③小流域综合治理4.治理的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③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④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农资职31102班张梦瑶【摘要】:根据统计数据,列举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人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开发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和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气候、土扭、生物、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既是生物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全球变化趋势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重资源短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迫切需要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为此,必须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
在发达国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
在我国却有很大差距,其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教育,现阶段的我们就是要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增强他们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S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 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 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
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森林资源锐减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

03
国外生态环境保护经验及启示
国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实践
01
英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英国通过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手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空气质
量、水环境、土壤污染等控制措施,并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02
德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德国注重环保科技创新和生态修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实施循环经济
和绿色制造等政策,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发挥社会组织 和团体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 氛围。
04
有效治理对策及建议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严格执法监管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为环境治理提供 科学依据。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素养。
鼓励公众参与
积极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推动形成全民共同 参与的良好氛围。
强化政府管理和监管力度
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强化政策引导
加强法治建设
加强政策引导,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企 业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行为的转变。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 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为生态环境保护提 供法治保障。
推动科技创新
增强社会参与
加强环保科技创新和生态修复技术的研发与 应用,提高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科技水平 。
能的发挥。
生物多样性丧失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制约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因此,我国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卓有成效,但是在生态环境保护贯彻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环保法律体系不完善、执法力度不足、土地资源浪费等,严重影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实效。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一些对策,例如完善环保法律体系、加强部门协作,加强宣传教育等,旨在切实帮助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和生态环境和谐并进,共创美好蓝天。
【关键字】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使得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效果。
但是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民经济生产的快速增长,当前依然面临着诸多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制约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影响着国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因此,对于这场生态环境保护持久战,相关部门应结合实际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贯彻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个过程中,持之以恒地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为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
1.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1.1环保法律体系有待完善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落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多项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动着环境保护工作顺利进行,但是总体来看,一些法律法规的内容过于笼统,在具体细致规定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给相关部门执法监督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使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实施不能得到有效落实,例如《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对可能涉及到的一些社会噪声例:酒吧、茶室、餐饮等行业产生的噪声污染未明确具体的监管部门和处罚方式,再比如《大气污染防治法》中规定“排放油烟的餐饮服务业经营者未安装油烟净化设施、不正常使用油烟净化设施或者未采取其他油烟净化措施,超过排放标准排放油烟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但大部分的地方政府都未确定具体监管部门,而上述所说到的噪声污染问题和大气污染问题却是社会生活中群众投诉较多的,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职责划定的不清,导致这些污染环境的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的制止及追责,影响环境保护工作管理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资职31102班张梦瑶
【摘要】:根据统计数据,列举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人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开发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和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气候、土壤、生物、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既是生物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全球变化趋势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重资源短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迫切需要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为此,必须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
在发达国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
在我国却有很大差距,其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教育,现阶段的我们就是要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增强他们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
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
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二)森林资源锐减
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
森林资源号称“地球之肺”,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
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经济损失达100亿元。
占国土面积38.2%的沙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称,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长江每年带走泥沙近5亿吨。
由于淤积,全国范围内水库库容量也在不断缩小。
(四)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
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地区,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
宜,在逐年增大的拓垦中,草地面积已在逐年缩减。
再加牧业生产者掠夺式的经营,超载过牧、重用轻养,甚至滥用,致使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生产力下降。
(五)水资源严重短缺
我国水资源紧缺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资源型缺水,例如陕、甘、宁地区;二是工程型或设施型缺水;三是污染型缺水。
水资源在我国的分布也极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
我国还是世界上人均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仅为2300立方米。
(六)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生物种类趋于单一化,我国已有15%-20%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而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基本的自然基础。
(七)城市污染环境恶化
上海、广州、沈阳、西安等城市的大气质量一直位于全球70个被监测城市中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列。
城市生活用垃圾也在逐渐侵蚀着城市的环境质量。
(八)非环保产业污染严重
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的手段,对资源开发建设进行生态环境监督监测。
加大立法执法力度,把改善宏观生态环境纳入法制轨道,通过科学的论证和评估,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避免因重大决策失误造成新的生态破坏这是我国目前有共性的环境问题之一。
非环保产业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把应由自身负担的排污费用与排污治理成本转嫁给社会,既增加了社会的负担,又打乱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破坏了生态环境。
(九)化肥施用对环境的污染
化肥污染主要有对土壤、水体、大气的污染。
化肥对粮食的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化肥施用不合理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化肥的利用率较低。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一)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二)采用多种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三)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三同步”方针
(四)解决水资源危机
(五)积极发挥政府和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
1.依法采取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2.积极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积极推进污染的集中控制,提高治理投资效益和污染防治能力;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对本辖区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定量考核,每年公布结果。
3.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执行国家有关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认真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积极开展跨部门的协作,加强资源管理和生态建设,做好自然保护工作。
4.完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5.积极参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
广泛开展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认真贯彻和积极宣传我国政府关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原则立场,注意维护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6.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之,我们要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障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重点实施有关预防和综
合治理环境,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科学技术的、工程的、宣传教育的各种措施和活动。
人类正遭受着严重问题的威胁和危害: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损耗、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等,根据国际上对我国节能减排的外交压力以及发展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对我国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的影响使开发新能源成为全世界解决能源问题的共同出路。
我国是粮食大国,同样也是资源匮乏的国家,发展新能源十分符合我国国情,作为当代的青少年,我们需要放眼世界,密切关注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
过去,我们曾开展节水宣传、参与植树造林,为美化环境做出贡献。
而现在我们要身体力行,加入到开发、宣传新能源的行列中。
其实,我们的力量并不微小。
只要我们报有一颗热爱科学的心,将热情与智慧投入其中,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而我们的家园,也必将在你我的行动中,变得越来越美丽!
谢谢!
[1]芭芭拉沃德【美】.只有一个地球.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2]陈阜.农业生态学教程.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
[3]陈维新.农业出版社,农业环境保护.北京:1995
[4]李维炯,倪永珍.生态学基础.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
[5]杨春和,百晓龙,沃飞.农业废弃物污染与防治对策.农业115环境与发展,2008(5):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