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_网络课堂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研究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资料]
![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研究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7f9cb2aa58da0116d1749c3.png)
毕业设计题目: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研究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0701学号:200703010122 学生姓名:杜雯导师姓名:李珍辉完成日期:2011年6月5日诚信声明本人声明:1、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2、据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毕业设计(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公开发表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3、我承诺,本人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研究姓名杜雯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0701学号200703010122 指导老师李珍辉职称副教授教研室主任刘洞波一、基本任务及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基于Web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网络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开发依托计算机、宽带网络等硬件基础条件,建设基于网络的课程教学资源,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探索适合本课程教与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是设计与实现基于Web的《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综合平台。
本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简介、课程通知、浏览和发布课程相关通知、课程讲义、课程答疑、课程作业、课程笔记、课程问卷、在线交流、维护设置。
二、进度安排及完成时间:第2周老师讲解课题,明确课题任务与要求,学习资料收集检索方法,并搜索收集所需中英文资料。
第3周阅读资料、书籍,学习所需知识,撰写文献综述。
第4~5周毕业实习。
第6周完成毕业实习报告撰写;建立毕业设计实验环境;初步拟订设计方案;准备开题报告。
第7周撰写开题报告。
第8~13周具体设计、调试、修改、实现。
第14~15周撰写毕业论文(说明书),完成毕业答辩资格审查。
基于流媒体的远程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同步远 程 教学 的实 现 2 同步 远 程 教学 是 通 过 Itr e 将 教 师 端 ( nen t 教 师授课 的设 备 ) 学 生端 ( 生 听课 教 室 的设 备 ) 和 学 连接 在一 起 , 它支 持多 个教 师端 和多 个学 生端 , 每
个学 生端 在 同一 时 间只 能 和 一 个教 师端 相 对 应 , 而 一个 教师 端 可 同时和 多个学 生端 相对 应 。广播 是指 被 动 的终 端 通 过监 听特 定 的 I P地 址 接 收 媒 体流 。若 每个 用 户 都单 独 占用 一 个 连 接 , 为 广 称
听课 。
关键词
远 程 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 ; 络 ; 媒 体 ; 播 ; 时 授 课 网 流 点 实 TP 9 . 330 文 献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8 0 ( 0 6 0 - 0 2 -0 6 1 10 2 0 )3 0 8 3
中图 分 类 号
当前的现代远程教育 资源建设存 在一对矛盾 ,
以 网络 技 术为基 础 的现代 远 程教学 系统 主要
由同步远 程教 学 和 异 步远 程 教 学 两 大 部 分 组 成 。
直进行 , 当缓充存 充满时 , 开始播 放 。终端 可 以 就 完全控 制 播 放 的 开 始 、 止 、 停 后退 、 进 和 暂 停 。 快
点播 模 式 灵 活 , 动性 强 , 合 各 种课 件 演播 、 互 适 非
目前 , 远程教育 已经在全 国范 围内广泛开 展 , 随 着 流媒体技术 的发 展 , 网络课 堂 的形式 变得更 加丰
富多彩 , 如何利用流媒 体技 术为远程 教育服务 , 提高
网络课 堂的质量 , 增强 网络课堂 的交 互性 , 成为今后 远程教 育发展 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 系统利用该技术
基于ASP.NET的网络课堂管理系统设计

图 1 系 统数 据 流 程 图
般 的 任 务 , 可 以 把 程 序 开 发 人 员 的 工 作 效 率 提 升 到 与 4 网络 课程 管理 系统 的设计 这 其 他 技 术 都 无 法 比拟 的 程 度 。 4 1 系 统 的 总 体 设 计 .
容 的 语 言 ( Viu l ai、 如 sa B scC#) 写 AS . T 应 用 程 序 。 编 P NE 当建件 来 可 PN T
建 立 常 用 的 UI用 户 界 面 ) 素 , 对 它 们 进 行 编 程 来 完 成 ( 元 并
摘
要 :随 着 计 算 机 技 术 和 网 络 技 术 的 进 步 , 计 算 机 网络 技 术 应 用 到 高校 教 育 中 , 现 教 学 空 间 、 间 的 拓 展 已成 为 将 实 时
可 能 。 学 校 在 信 息化 建 设 规 划 中 , 远 程 网络 教 学 作 为信 息 化 建 设 的 组 成 部 分 , 望 通 过 该 项 目的 建 设 , 现 远 程 的 互 动 将 希 实
式 — — 网 络 教 学 孕 育 而生 1 2 题 研 究 的 意 义 .
() 程创 建 , 理员在创 建课 程 时 , 课 程定 义一些 属性 , 2课 管 给 如 该 课 程 是 否 对 外 开 放 , 否 是 必 修 ( ) 堂 创 建 , 某 是 3课 在
课 题 研 究 的 网 络 课 堂 系 统 , 实 际 教 学 中 有 了 十 分 重 门 课 程 下 建 立 课 堂 , 指 定 该 课 堂 的 负 责 老 师 , 定 后 , 在 并 指 形
题 的研究加快 了单 位 的信 息 化 建设 进 程 , 为其 它信 息化 建 数 据 流 程 图 如 图 1 。
设 项 目 的 开 发 , 累 了经 验 。 积
网络课堂管理系统

郑州科技学院软件工程课程设计题目:网络课堂管理系统学生姓名:熊林春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班学号: 200815038 所在系别:信息科学与工程指导老师:鞠杰完成时间: 2011-12-19----2011-12-30目录1绪论 (3)1.1概述 (3)1.2研究背景与意义 (3)1.3网络课堂管理系统 (3)1.3.1系统简介 (3)1.3.2系统功能 (3)1.3.3系统运行特点 (4)1.4论文结构 (4)2研究内容 (4)3研究方法 (5)3.1定性分析 (5)3.2调查研究 (5)3.3信息提取 (6)4网络课堂管理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6)4.1学生对网上学习的态度 (6)4.2主动性分析 (9)4.2.1阶段性的学习过程 (9)4.2.2开放性的学习机制 (9)4.2.3竞争性的学习场景 (9)4.3合理性分析 (10)4.3.1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10)4.3.2交互式的教学平台 (10)4.3.3考核方式的公平性 (10)4.4互进式教学 (11)4.4.1 教学工作的高效性 (11)4.4.2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12)结束语 (12)致谢 (12)参考文献 (12)1绪论1.1 概述实现教学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是21世纪学校管理的新突破。
这种管理具有以往人工管理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它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实现了校园资源的共享。
它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运用信息管理理论与信息管理方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充分考虑外界变量和信息,组织和配置教学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活动,从而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现代教学理念主张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作为主导,教师不仅要将课程内容传授给学生,更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作为主体,学生活跃的思维能力、强烈的求知欲望、强烈的表现欲和好奇心,以及旺盛的青春活力,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得到很好的发挥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学习,进一步拓宽和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基于Web的远程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学 习资 源模 块 : 括 平 面 , 包 网站 , 术 文档 等 各方 技
面 的知识 。
新 闻公告 模 块 : 现 了新 闻发 布 , 闻浏览 , 告 实 新 公 显示 , 以及公 告 的添加 等等 。 另 外 本系 统 有 强大 的后 台管 理 功 能 , 可以 实现 平 台的更 新及 修改 。学 员通过 账号 登陆后 可 以浏览 新 闻 公 告 , 习各 门课 程 , 同大家 进行在 线交 流等 。 学 并
f r m st x h n e e wo k c a s a a u l a o u o e c a g ,n t r l s ,d t p o d,a l a h o r u n g me tf a u e u h a h a k r u d s we l s t ep we f l ma a e n e t r ss c st e b c g o n .M y c i s el e p
给人 们 随 时获 取新 知 识 提供 了便 捷 和强 有 力 的支 持 。 如今, 全球 每 年 有超 过 70 0万人 次 通 过 互 联 网来 接 0 受 教育 , 续 教 育 已 占美 国 G 继 NP的 6 , 而且 在 不断 向上攀 升 。以互联 网为 核心 的 在线 学 习 (— er ig eL a nn ) 正在 成 为全球性 的教育 培训 的潮 流和趋 势 。 现代 远程 职业 培训是 后工 业 化时代 的一 种新 型 的
基 于 We b的远 程教 育平 台 的设 计 与 实 现
文 章 编 号 :0 35 5 (0 0 0 —0 80 1 0 —8 0 2 1 ) 90 1— 3
基 于 We b的远 程教 育 平 台 的设计 与 实 现
D e i n n m pl m e a i n o m o e Ed c to a f r b s d o e sg a d I e nt to f Re t u a i n Pl t o m a e n W b
华中师范大学2013-2014学年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名单-Sheet1

卢同庆 石蕾 刘晶 赖子亮
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工作满意度研究——以Y市为例 尤光付 深港口岸间的“水客”问题及治理策略研究 张立荣
第 4 页,共 28 页
序号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学院名称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城乡道路网供需系统时空协同发展与演化模拟—— 曾菊新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公安县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生态安全动态研究 2000年以来武汉市主城区空间生产机制及模式研究 ——以洪山区为例 基于产品结构分析的武汉市夜间旅游发展研究 清代江西省疫灾地理规律与环境机理研究 周勇 余斌 李星明 龚胜生
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 流域水可获取性及生态需水研究--汉江流域(湖北 喻光明 息系统 省境内) 第 1 页,共 28 页
论 文 题 目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的新型固相萃取技术及其应用 丹江口水库水体、沉积泥及周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 残留分布研究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中药薤白治疗急性和慢性心肌 缺血的代谢组学研究 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显微镜的并联型液质联用分析系 统的构建及其应用
导 师 徐晖 程靖 李芳 熊博
学位类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导 师 王宏志 胡静 谢双玉 聂艳 彭真明 刘华 魏森 丁文 陈业宏 刘元璋 杨彩霞 石先钰 常健
学位类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喀斯木江 男
杨雪靖 女 徐静 王倩 岳光 女 女 女
王奋飞 女
第 2 页,共 28 页
序号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基于.NET技术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0 I 论i T k O
S IN E&T C N L G F R TO CE C E H O O YI O MA I N于.E N T技术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李晓 明 ( 中国人 民解 放 军桂林 空军 学院 广西 桂林 5 10 ) 4 3 0
面。
21 实践教学 .3 _ 实践 教学分实践指导 、 实践操作测 试。实践指导是针对课程 的每 NT E 技术 网络教学系统采用 “ 客户端浏览器/ b 用服务器/ 个章节设计出相应 内容 的实验指导 . We 应 对所学内容给出其基 本操作 的说 数据库” 三层 架构( 如图所示) 。 明, 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篇 中对每一章介绍的内容 给出几个 具体 的示 例, 让学生可以按照示例 内容 。 一步一步操作. 熟悉所学知识 。 AD0 T NE 实践操作测试 以在线答题页面的形 式 , 给出了关 于每个 实践 内容 的基础知 识测试题 学生可以在第 一时 间知道 自己的成绩 。
1 系统构架设计
.
在线测试功能模块是一个复杂的综合 系统 . 是实现教员终端管理 系统与学员端测试系统的科学化规 范化相结合的过程 。 系统授权三种 登 录身份 : 管理员 、 教员和考生。系统包括题库管理 、 人员管理 、 组卷 、 考试、 阅试卷和成绩等子系统。下面 以进行远程考试 的流程来说 明 批 各 子系统功能 : 客 户端浏 览器 W b应 用服 务器 e 数据 库 () 1题库 管理和人员管理 子系统 : 管理员登录后进行题 库管理和 人 员管理 。 库管理子 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基础 . 题 包括录入题 目、 修改题 在客 户端 . 户通 过浏览器 与 We 应用服务器进行交互 w b 用 b e 应 目和删除题 目 人员管理的功能是对考生信息和教员信息以及密码进 用服务器负责接收和处理用户的请求访 问数据库。 数据的存储选 择关 行 管理。 系型数据库 S LSre, Q e r主要存储 与教学相关 的各类数 据 , v 包括教 学 () 2 组卷子系统 : 教员 登录后通过组卷子 系统确 定试 卷的题型种 员基本信息 、 学员作业 、 试题库 、 成绩单等相关资料 , 是整个系统 的核 类 、 目 题 数量 、 目难度比和知识点分布 自动组建所需要 的试卷 。 题 由于 心部分 。 全自 动组卷往往难以完全符合教员 的需求 。 该系统加入了一个人工微 调试卷功能 . 出卷教员可以在 自动组卷 的基础上进行人工调整部分题 2 系统各功能模块 的设计及技术实现 目, 以更加符合教员对学员进行考核 的需求。 考卷生成完 毕后 , 教员确 期 考试时间和参加考试 的学员名单 . 并设定该次 考试 的密 本系统 主要 实现了课堂教学 、 网上 作业 、 实践教学 、 在线测试 、 定考试 日 、 网 上答疑 , 等功 能 , 支持学生多种 学习模式 , 支持学生 自主学习 , 从而把 码 。系统将在首页发布考试相关信息 。 () 3 考试系统 : 学员在考试 时间获得考试密码 , 通过浏览器进行身 传统 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方便灵活 份验证登录后 . 输入正确的试卷 编号 , 规定的时间 内进行答题 , 在 当达 21 系统各功能模块 的组成 . 到规定 的时 间后 , 系统将 自动予 以提交 。系统 自动对客观题批阅并将 211 课 堂 教 学 . . 课堂教学是网络教学 系统 的主要功能 . 包含 了各系课程 的所有课 答案 和分数存人数据库。
网络课堂系统设计与实现

是网络教学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现代教育弊病 的
课 堂 系 统 设 计 与 实 现
D s 9 a d m l l l a i n n h e w r l s r o y t r e i n n I p e ̄l t o o t e N t o k C a s o m S s e t n
网 络 课 堂 系
统
设
计
与 实
现
吉 珊珊 谭 继安
J h n h n T nJ ’ i a s a a i n S a
・
( 东莞职 业 技术学 院教 育 技术 中心,广东 东莞 53 0) 2 88
( d ct na dT cn lg e t , o g u n oy c i, u n d n n g a 2 8 E u ai eh oo yC ne D n g a l e h c G a g o g o n r P tn Do g un5 3 0 ) 8
的人提供 一个 补 充知 识 的平 台。所 以建 立 一个 能 够真 正发挥 在 线学 习的 网站 已经是 我们 的迫切 需 要。 关键 词 : 网络课 堂 ; 线 学 习; 堂系统 在 课 中 图分类 号 : P 1 T 31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1 7 2(0 110 3 —3 1 7 - 9 . 1 )— 130 4 2
Ab ta t Ov r2 e t r s t ef mi k n a o g wi e b e d h t r swi o u a i ai n t en t r s r c : e c n u i , h a l t e l n t t r a t n t p p lrz t , ewo k i 1 e y a h h u h o h s m a e u e o n l n w am s t ec a s o m o e c p i n T a i o a d c t n m o e ar a y t er q e t d s f o ma y a l e r l , h ls r o i n x e t . r d t n l u a i d le d e u s t e s o i e o h o e ryu we l r p r ot es a o e e a i n t en t r a h n me g swi e t eo et s h n f l a l n l p o e e s n g n r t , e wo k t c i g e r e t t d f h me e . c t h o h e h h i t i 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号学号学校代码10487密级硕士学位论文基于.Net的网络课堂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学位申请人学科专业:软件工程指导教师:答辩日期: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Network Classroom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NetCandidate :Major : Software EngineeringSupervisor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Wuhan 430074, P.R.ChinaMarch, XXX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高校教育中,实现教学空间、时间的拓展已成为可能。
某大学在信息化建设规划中,将网络课堂系统的开发作为信息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希望通过网络课堂系统的建设,实现远程的互动教学。
笔者在深入调研后,给出了网络课堂管理系统的建设方案。
方案重点研究了如何将市场上现有的、成熟的实时交互产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应用到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从而实现学校的远程网络教学。
提出利用 技术,在微软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结合SQL Server 2005数据库,运用.net三层架构,开发基于B/S模式的实时交互外围管理系统,即网上课堂管理系统。
实现了网络课程管理、网络课堂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实时交互集成、通知公告发布等功能模块。
其中,网络课程管理模块实现了课程的创建、课程开放的定义等;网络课堂管理主要用于课堂的创建、课堂的收藏等;教学资源管理,用于管理在网络教学中产生的诸如教学录像、课堂教案等课堂资源,并提供对这些教学资源的上传和下载共享功能;实时交互集成模块则实现了对现有实时交互产品的集成功能,通过良好的接口设计,实现了两个系统的结合;通知公告则用于教学通知公告的发布、查询等。
目前,按照该方案开发的网络课堂管理系统,已在某大学正式上线运行,且运行稳定,实现了学校远程网络教学,并提高了教师、学生的教学积极性,提升了传统教学的成效。
关键词:实时交互网络课堂技术B/S模式AbstractWith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nto higher education, the realization of teaching space, time, expansion is possible. Nanc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n, the network class of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as an integral part of building, hoping the classroom through the network system construction, remote interactive teaching. After in-depth research paper, gives the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for classroom construction program.Program focuses on how to market on the existing, mature, real-time interactive product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chool, applied to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chool's remote network teaching. Make use of technology,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development platform, combined with SQL Server 2005 database, use. net three-tier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based on B / S mode real-time interaction management system outside that online classroom management system. Course to achieve the network management, network classroom management, teaching resource management, real-time interactive integrated functional modules such notice announcement. Among them, the online course management module of the course creation, curriculum definition of open; network is mainly used in the classroom classroom management to create, classroom collections, etc.; teaching resources management, for managing the network, such as teaching produced teaching videos Classroom lesson plans and other classroom resources, and provides teaching resources such sharing upload and download; real-time interaction is realized integrated module of the existing real-time interactive product integration, through good interface design,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systems ; notice notice notice notice is issued for teaching and inquiry.Currently, the program developed by the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classroom, Nanc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en formally launched in the running, and running stability on the remote network of the school teaching andincreased teacher enthusiasm for teaching student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Keywords: Real-time Interaction Online Class Technology B/S Mod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V)1 绪论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2 现状和发展分析 (3)1.3 本文研究内容 (5)1.4 本文章节安排 (5)2 相关开发技术概述2.1 技术概述 (6)2.2 B/S架构 (7)2.3 Visual Studio 2008开发平台 (7)2.4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 (8)2.5 本章小结 (8)3 系统分析3.1 需求分析 (10)3.2 业务流程分析 (12)3.3 数据流程分析 (13)3.4 本章小结 (17)4 总体设计4.1功能模块设计 (18)4.2 数据库设计 (20)4.3 本章小结 (32)5 系统详细设计及实现5.1 系统管理模块 (33)5.2 课程管理模块 (36)5.3 课堂管理模块 (39)5.4 资源管理模块 (41)5.5 课堂交互集成模块 (44)5.6 本章小结 (46)6 系统测试6.1 系统功能测试 (47)6.2 系统性能测试 (51)6.3 本章小结 (53)7 总结及展望7.1 总结 (54)7.2 展望 (54)参考文献 (56)致谢 (60)1 绪论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三百年前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教学的思想,分班级的课堂教学成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其间经历了各个阶段的发展变化。
它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接受式课堂教育,发展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导学式课堂教学形式[1]。
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逐渐暴露出许多弱点,如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班级集体教学的前提下难以实施;以语言讲述为主的表达方式,使得某些教学信息的传输和接收遇到困难:教学效率的提高受到局限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