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

合集下载

祖父的园子教案(精选7篇)

祖父的园子教案(精选7篇)

祖父的园子教案(精选7篇)祖父的园子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二、自学生字(课前完成,检查)1、读准生字词(分辨多音字)。

2、形近字对比组词。

3、分析难写字和易错字。

4、理解难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查词典)。

三、初读课文,知大意。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想想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1)观赏小昆虫,大榆树2)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3)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4)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6)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7)用草帽遮脸睡觉四、理解课文1、课文中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画出有关的句子,并说说原因。

2、说说“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怎样,从哪儿体会到的。

满足,得意,自由自在,无忧无虑3、有感情的朗读你喜欢的部分。

课后反思: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中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

资料交流:学生出示自己课前准备的作者的资料,以了解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体会作者的情感: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并在读书的基础上,交流(1)“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2)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交流中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语文《祖父的园子》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精选8篇)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精选8篇)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精选8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体会“我”的率情、率性、率真,感悟因为有了祖父的宽容和爱,才有了“我”的自由与快乐,有了这个童年的乐园,有了这个无法忘却的“精神家园”。

【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导入1、听写一组词语: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2、校对、批改。

3、读词语,正音。

4、从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干农活。

)5、引读第三自然段:课文说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我也一天都在园子里,祖父栽花,我就──;祖父拔草,我就──;……祖父干农活,我也──,我真的是在干农活吗?二、感受自由、快乐1、从干农活体会我在玩:⑵学生汇报交流,随机点拨,加强朗读指导:主要抓住3、4、12自然段进行朗读理解,尤其读好12自然段。

在评价中渗透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①第12段的教学:a、我是怎么浇菜的?读读课文,找找我浇菜的动作。

b、“一把抢过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这一扬,顿时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这一大瓢的水冲下来,园子里的你好像刚刚从淋浴房里走出来一样,像只落汤鸡,但是你的心里呢?c、把你内心的率性自由快乐给读出来。

练读,个别读。

是啊,我看到你的发梢还滴着水,可你一边看着祖父一边傻傻的大笑着呢!这哪是在干农活啊,分明是拼尽了力气在玩呢!d、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淘气的瞎闹,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节,也把我们的记忆带到了童年那段自由快乐的时间。

②第3段的教学:a、你是从哪些词上看出来的?“反而被我踢飞了。

”简直是在帮倒忙啊!③第4段的教学:找关键词,练读。

⑶引读这三段: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多么让人羡慕,又多么容易勾起我们对童年的回忆啊。

2、从其他地方看我在玩(重点集中在11段):⑴除了从干农活看出我在园子里玩,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我在玩?⑵指名读11自然段:读到这儿,你想到了哪个故事吗?(小猫钓鱼,猴子下山。

《祖父的园子》优质教案(通用5篇

《祖父的园子》优质教案(通用5篇

《祖父的园子》优质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该内容位于教材第四章第二节。

课文详细描绘了祖父的园子,以及作者在园中与祖父度过的美好时光,展现了祖孙间的深情厚意。

我们将深入分析课文的语言表达、情感渲染以及写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祖父园子的特点及祖孙之间的感情。

2.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有关祖孙互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和祖父母之间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情感。

3. 课文分析:b)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c) 选取课文中优美的句子进行分析,理解作者的情感。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祖父的园子》2. 主要内容:祖父园子的特点、祖孙感情、修辞手法3. 重点句子: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描绘一下你心中的祖父园子。

b) 选取一个场景,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c) 谈谈你对祖孙情的理解。

2. 答案:a) 祖父园子: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小桥流水、鸟语花香。

b) 仿写: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如同一幅金色的画卷。

c) 祖孙情:是无私的关爱、陪伴、传承,是人生中最珍贵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感受到祖孙情?是否掌握了课文中的修辞手法?2. 拓展延伸:a)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小学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优秀4篇)

小学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优秀4篇)

小学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优秀4篇】,欢迎阅读。

祖父的园子教案篇一一、说教材《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主要写了祖父园子中各种美好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言语新鲜自然、率真稚拙,充满自由想象的表达方式,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犹如一幅清新和谐、富有童话色彩的画。

是一篇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朗读训练、言语训练的范本。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孩子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

对于作者来说,祖父的园子是她童年时候的乐园,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或向往着这样的一方天地。

祖父园子里面的各种趣事,很多都是学生们亲身经历过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

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加以模仿,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我在园中的趣事及描写园中景物自由与快乐的语段;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

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补白、仿写精彩语句;3、体会祖父对我的呵护和关爱。

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进而初步感悟园子对于作者的精神意义。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在读中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受祖父的慈爱和对我的关怀。

难点: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进而初步感悟园子对于作者的精神意义。

五、说教法学法1、结合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方法,分析本班学生的学情,我主要采用以趣激情,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文、赏文,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在补白、仿写中提高学生对言语形式的迁移、运用能力。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范文(四篇)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范文(四篇)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范文(四篇)【篇1】《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新课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东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给你留下哪些难忘的记忆呢?告别童年东阳下的"骆驼队,我们走进了第7课《祖父的园子》。

(齐读板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文章的生字新词。

读好后想一想:这篇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2、自由读,交流:(园子里有很多可爱小动物;“我”跟祖父一起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我”在园子吃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园子里的小动物自由自在的;“我”在园子里睡觉……)园子是丰富多彩的,我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

3、默读课文,想一想: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里体会到?2、交流:(快乐的,自由的……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板书“自由自在”三、学习“我”在园子的做的事情,重点为朗读。

1、是啊!“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很多事情,对这些事情,作者进行了“详略”处理,其中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件事情?(铲地)2、找出相关段落,自由读,从哪些的动作和语言可以看出作者的自由自在。

3、交流:(5—12自然段)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祖父的园子教案【优秀6篇】

祖父的园子教案【优秀6篇】

祖父的园子教案【优秀6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资料,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好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情绪。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童年记忆中冬日下的一对对骆驼,给林海音留下了难忘的记忆,那么这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念念不忘呢?下面,我们一齐走近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2.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2.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透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词语。

3.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4.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能够快乐地入梦(18—20自然段)。

5.交流课文主要资料:记忆中祖父的院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的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三、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一)走进“园子”,感受童年的趣事。

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相关段落,标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认真体会。

2.交流:你觉得哪件事最搞笑?预设一:“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其实,但是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这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

《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篇2【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祖父的园子》【教材简析】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

全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

园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是那么无拘无束;祖父又是那么宽厚仁爱;尤其是童年的“我”,在这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

学习这篇课文,要放手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阅读,读懂课文内容,明白祖父的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课堂;懂得大自然处处皆学问,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念】鼓励学生在前两课同类题材的学习基础上,把阅读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

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重点,体会作者情感。

并注意与大家交流、讨论,积极吸取别人的合理见解,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使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2、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情感与态度: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台湾女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的时光。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她《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板书课题,出示课件)1、介绍作者(出示课件)2、介绍《呼兰河传》(出示课件)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从课文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归纳学生的发言)(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祖父的园子教案(实用5篇

祖父的园子教案(实用5篇

祖父的园子教案(实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祖父的园子》章节内容进行设计,详细内容包括园子的描写、祖父的形象、园子中的动植物以及作者在园子中的童年生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感受美好情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学习,生字词的掌握。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字典、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 讲解生字词: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分析课文: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祖父和园子的感情。

5.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祖父的园子》2. 主要内容:a. 园子的描写b. 祖父的形象c. 园子中的动植物d. 童年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b.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园子的景象。

c. 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生活的短文。

2. 答案:a. 生字词抄写略。

b. 略。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a. 开展“我心中的园子”主题活动,让学生描绘自己心中的美好家园。

b. 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农田或公园,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c. 开展家庭作业,让学生与家人分享学习成果,增进家庭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掌握。

2. 课文细节描写的理解。

3. 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4. 作业设计中的短文写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童年记忆中冬日下的一对对骆驼,给林海音留下了难忘的记忆,那么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念念不忘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2.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词语。

3.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4.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18—20自然段)。

5.交流课文主要内容:记忆中祖父的院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的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三、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一)走进“园子”,感受童年的趣事。

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相关段落,标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认真体会。

2.交流: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
预设一:“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这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

谁愿意当当文中的小女孩,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

预设二:“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在怎样铲地的?哪里是在铲地呀?这简直就是帮倒忙。

预设三:“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

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1)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从哪里读出来的?
(2)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的神情是怎样的?(激动地、欢快地、开心地、天真烂漫地……)
(3)感情朗读。

你边读边想象她的动作,神情。

(4)小结:本是浇菜的水和工具,可到了“我”手里,就成了“乱闹”的玩具。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快乐和顽皮。

(二)走近祖父,体会祖父的慈爱。

1.作者在园子里这么淘气,这么调皮,祖父是什么态度,阅读5-----12自然段,细细体会。

2.重点体会: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地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1)抓“慢慢地”体会祖父对我的慈爱。

(2)抓祖父的笑:“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从这三次笑中你读出了什么?
(3)祖父的笑里隐藏着什么?(慈祥、和蔼可亲、疼爱孙女的)
(4)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在这座园子中,孙女爱胡闹,祖父从来不恼,正是有了祖父的慈爱,在他宽容、耐心、呵护下,我才可以如此地在园子中纵情嬉戏!那么这座园子在“我”的眼中在“我”心里又是怎么样的呢?
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

4.小结:祖父给与“我”足够的宽松氛围。

让“我”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更有慈爱的祖父。

祖父允许“我”随便玩闹,对“我”倾注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三)走进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1.心中是自由快乐的,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在作者眼里,园中的景物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16—17自然段)。

2.把自己当成园子里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或者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吧!引读(17自然段)
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引读:明媚的阳光下,花开了,在我看来,就像__________;鸟飞了,就像__________;虫子叫了,就像__________;倭瓜有的爬在架上,有的爬在房上,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黄瓜有的开着花,有的结果了,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玉米长得特别茂盛,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
3.短文连用十个“就”字,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自由自在的景物,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

一切景语皆情语啊!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13段(引读13节)。

(这是对园中景物的一次回望。

有了对文中趣事的理解,再读第13节就能更好地领悟作者写作的巧妙,体会到作者在借景抒情,体会到作者“心”的自由。

此处读是一次情感的升华。


四、回顾总结,延伸拓展,渗透园子的精神意义。

1.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三者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

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

所以,作者用一颗真
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记录了曾经的点点滴滴。

《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曾经的一切是萧红难以忘却的,随着年龄的增加,相信你们会体会得更深。

不管怎样,请记得,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呼兰河传》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