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湾油田新窑区长4+5~2~长6~1储层敏感性研究

合集下载

南泥湾油田开发特征及工艺对策分析

南泥湾油田开发特征及工艺对策分析

南泥湾油田开发特征及工艺对策分析
李军利
【期刊名称】《西北地质》
【年(卷),期】2000(33)3
【摘要】南泥湾油田位于陕甘宁盆地东南部的延安市宝区境内.三叠系延长组长
4+5,长6是该区主要储层,埋深200~700m,属特低渗岩性油藏.多年来,形成了多打井,多出油的生产格局,开发工艺相对滞后,采收率低.本文经过对储层及开发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并实施了高能气体预处理、冻胶液压裂、射孔完井、解堵等开发配套工艺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总页数】6页(P70-75)
【作者】李军利
【作者单位】南泥湾钻采总公司,陕西,延安,716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2+6
【相关文献】
1.南泥湾294井区致密油微观孔喉特征及影响因素 [J], 刘思哲
2.转向重复压裂工艺技术在低渗油田老井改造中的应用——以南泥湾油田为例 [J], 翁旭;吴汉宁;陈峰;王海军
3.南泥湾土地整治项目区土壤养分特征及评价 [J], 马琳
4.鄂尔多斯盆地南泥湾地区延长组中组合沉积相特征 [J], 樊平天
5.南泥湾油田WL地区长8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J], 闫凤平; 李孙翼; 白二林; 黄春梅; 武富礼; 蒋司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泥湾油田长4+5油层酸化解堵研究与应用

南泥湾油田长4+5油层酸化解堵研究与应用
近 井地 带渗 流 能力 。
平均
l 《 1
∞ 5 8
7学 5
80 2
0 .
表1 原油分析
3 2解堵液・ . 眭能评价
5 .解 堵 液 溶 垢 实验 .1 2
研究 区原 油属低硫 低石蜡基原油 ,含 蜡量 中等 ( 1 ~ 1%
实验 ,复配 了含 无机酸 、有 机酸解堵 剂、缓蚀剂 、粘土防 膨 剂以及助排剂等成分 的复合解堵液 。
典 型 配 方 : ( % l% C + ( % 5 )H + ( % 8 ~ 2 )H 1 3~ % F 2 ~
台螬
l 2 1 8 l4 口 钔 l g 2
基础上 ,进而对 粘土矿物 含量作x 线衍射 分析 ( 2 , 射 表 )
在3 0 0 m 0  ̄9 0 ,平 均渗透 率0 7 ×1。um,属于特低渗透油 . 1 0 。 田。该油层 1 9然产 量较低 ,压 裂后才 能获得 工业油 流 。 自 投入 开发 以来 ,由于钻井 、完 井 、井 下作业 和长期采 油过 程 中的液体污 染 、机械 杂质沉 淀、胶质 、蜡质 、沥青质 析 出 ,对地 层及近 井地 带不可避 免地造成 一定程 度的堵塞 , 导致近井 地带渗 透率 降低 ,产 液指数下 降 。因该层地质 条 件特 殊 ,对入 井 材料 要 求较 高 ,随着 油 井开 采 时 间 的延 长 、地层 温度 、压力 下降 ,致 使该 区部分油井 出现结垢 严 重、压后产量低、递减快,甚至低产、停产的严重情况 。
悖轻烃 芳昔烃
B 9 2 o 5 口 42 “ 繇 8 i 3 65 T9 3
靠烃
7双 S4 9 S3 4
游膏麝
3 0 0 《 4 O l他
3 )缓蚀剂 + ( % % % 2 ~3 )表面 活性剂 + ( % % 2 ~3 )铁离子 稳 定剂 + (% % 1~3 )粘土稳定剂 。 使用 条件 :砂 岩储集层 的解堵酸 化施工 ,恢 复和提高

储层敏感性研究

储层敏感性研究

二、外来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
1. 粘土矿物的水化膨胀 外来流体使地层内一些粘土矿物发生水化、 膨胀,堵塞孔喉。 2. 地层内部微粒迁移
外来流体流动速度及压力波动使地层内部微粒发生 迁移,堵塞孔喉,使渗透率降低,或疏通孔喉,使 渗透率升高。速敏性
3. 酸化过程中的化学沉淀 酸化增产措施中,若配方不合适,或措施不当,酸 化后可发生再沉淀,堵塞孔喉,使渗透率降低。
膨胀后的水敏矿物:蒙脱石、伊蒙混层 胶结不坚固的碎屑微粒:石英、长石等 油层酸化处理后释放的碎屑微粒
3. 流体性质对速敏性的影响
盐度、 PH值、分散剂 低盐度流体: 水敏矿物水化、膨胀和分散,
在较低流速下发生迁移。
高PH值:减弱颗粒与基质间结构力,胶结差的地层微粒
释放到流体中,使地层微粒增加。
(3)油水分层流动的情况
在油流区,水 湿微粒受束缚 水影响被约束 不移动; 在水流区水湿 微粒会移动。
(由于压力波动,一般不形成稳定的桥堵)
(4)混性润湿微粒在油流中的迁移情况
(当储层中的油流动时,微粒位于束缚水与油的油水界面处, 微粒受油的拉力而沿油-水界面运动)
(5)在注入油-水互溶剂时的微粒迁移情况
发生迁移: 堵塞孔隙; 解堵
加入油-水互溶剂时,会使得本来由于润湿性和界面张力 控制而固定的微粒发生迁移作用。相反,发生解堵作用。
三、储层酸敏性
酸化液进入地层后,与地层中的 酸敏矿物发生反应,产生沉淀或释放 微粒,使地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酸敏矿物:
HCl: 含铁矿物(绿泥石、铁碳酸盐等) 生成Fe(OH)3 SiO2 HF: 高含钙矿物(如方解石、钙长石、沸石等) CaF2 SiO2
与喉道微粒匹配的微粒 开始移动,形成“桥堵” 速度大,移动微粒数量 骤然增加。

南泥湾魏家湾地区长6沉积相及储层特征

南泥湾魏家湾地区长6沉积相及储层特征

南泥湾魏家湾地区长6沉积相及储层特征南泥湾地处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松树林乡魏家湾沟境内,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段。

目前该区块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含水量明显增高,但是本区基础地质研究较为薄弱,特别是沉积微相及储层物性控制因素方面。

为了提高油田的采收率以及为油田后期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撑,本论文便对研究区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本论文以沉积岩石学、储层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等多学科作为理论指导。

全面利用测井、岩心、扫描电镜分析、薄片分析、压汞分析等资料,从地层特征、构造特征、沉积微相特征及储层特征方面对长6油层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以下认识:在参考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案的基础上,本论文主要采用了“先大后小”原则,标志层原则,邻井对比原则与等时、等厚原则相结合的方法,将南泥湾魏家湾井区延长组长6沉积期的三个油层组长6<sub>1</sub>、长6<sub>2</sub>、长6<sub>3</sub>进一步划分为长6<sub>1</sub><sup>1</sup>、长6<sub>1</sub><sup>2</sup>、长6<sub>2</sub><sup>1</sup>、长6<sub>2</sub><sup>2</sup>、长6<sub>3</sub><sup>1</sup>、长6<sub>3</sub><sup>2</sup>、长6<sub>3</sub><sup>3</sup>七个小段;地层对比结果为:魏家湾地区长6油层组地层发育稳定,厚度变化不大。

南泥湾油田万花区延长组长1油藏富集规律分析

南泥湾油田万花区延长组长1油藏富集规律分析


中层 中 一细 粒 长 石 砂 岩 、 粉砂 岩、 深 灰 色砂 质 泥
岩、 泥岩、 泥质 粉砂 岩互层 , 夹 有薄煤 层 。
长1 顶面构造, 总体上仍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 ,
局部发育几排 鼻状 隆起 , 构造轴部 近北 西 ~南东 或近 东 西走 向展 布 , 构造幅度在 1 0~ 2 5 m左 右。
第3 2卷 第 2期 2 0 1 3年 6月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4—6 0 2 X. 2 01 3. 0 2 . 0 5 5
延安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 )
V o 1 . 3 2 N o . 2
J u n . 2 0 1 3
铁 白云 石 、 浊沸 石 、 白云石 和 方 解 石 组成 ; 杂 基 主要
为泥 质 。
在2 5 — 9 0 m 。岩性 为灰绿色 、 浅灰绿色 、 灰 白色薄
收稿 1 3 期: 2 0 1 3—0 3—2 2
作者简介 : 孙
敏( 1 9 8 0 一) , 男, 陕西延安人 , 延长油 田工程师 。
积结构 、 构造 、 测井等综合分析 , 识别出本 区 目的层
发 育 曲流河沉 积模 式 。划分 为河 道微 相 和河漫 滩微 相 。平 面上发 育 三条河 床滞 留 、 边 滩 等主河 道沉 积 , 展 布方 向基本 为北 东 ~南西 向。
图 1 研 究 区 位 置 图
1 . 3 储层 特征 本 区长 1储 层 岩 性 以 中砂 质 细 粒 长石 砂 岩 为
南泥湾 油 田万花 区延长 组长 1油藏 富集规律 分析
孙 敏
( 延长油 田 南 泥湾采油厂 , 陕西 延安 7 1 6 0 0 0)

南泥湾油田刘台区长6油层成藏条件分析

南泥湾油田刘台区长6油层成藏条件分析

南泥湾油田刘台区长6油层成藏条件分析【摘要】本文对南泥湾油田刘台区延长组长6油层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区域沉积背景、储层特征、圈闭及油藏类型进行分析,得出了刘台区长6油层属典型的低渗—超低渗储层,油气富集主要受物性、岩性及岩相等因素影响。

有利的沉积相带和储层物性共同控制了长6油藏的油气分布。

【关键词】沉积背景储层特征圈闭物性1 油田概况南泥湾油田刘台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宝塔区麻洞川乡。

面积约50km2。

构造位置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一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的中部,区域构造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地层倾角小于1°,千米坡降为7~10m,内部构造简单,局部具有差异压实形成的低幅度鼻状隆起。

本区开发层位为三叠系延长组长长61、长62油层,主要采用150m左右不规则三角形井网,射孔完井方式,水力压裂投产。

该区各井钻遇油层厚度、含油级别差异较大,且油层横向、纵向变化剧烈,油水关系复杂,各井试油投产后,产量含水差异也较大。

为掌握该区长 6 油层地质特征及油水分布规律,笔者利用岩心、测井和多种分析测试资料,对长6 油层成藏条件进行了综合研究和评价。

2 区域沉积背景本区主要含油层系~上三叠系延长组。

根据油气层纵向分布规律自下而上将其划分为10个油层组;即长10~长1。

晚三叠世早期是湖泊发育、发展时期(长10~长8),晚三叠世中期(长7),是湖泊发展的鼎盛时期,水体深、水域广,沉积的深湖~半深湖相泥页岩,厚度大、分布广、富含有机质,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的主要生油岩,为盆地中生界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油源基础。

在湖泊稳定沉降期(长6~长4+5前期),湖泊的东北缘发育形成了大型建设性三角洲沉积体,为陕北地区石油的富集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储集条件。

湖盆衰退期(长4+5后期)广泛发育湖沼相泥岩,为本区石油的富集提供了良好区域性盖层。

侧翼岩相变化形成的泥质岩类或成岩后生作用形成的致密砂岩带为石油的富集成藏提供了良好的遮挡。

YWM区长4+5、长6储层敏感性评价

YWM区长4+5、长6储层敏感性评价

近年来,鄂尔多斯在YWM地区延长组长4+5、长6储层勘探获得重大突破。

但是在YWM地区有部分区块的单井注采能力较低,制约了油田的进一步开发,因此,对储层敏感性评价是非常必须的,准确掌握储层的敏感性特征及程度,可以有效有利的调整储层开发措施,从而达到保护油层和有效开发的目的。

1 储层敏感性1.1 敏感性物质基础室内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区内延长组砂岩储层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以及伊蒙混层平均含量较高,此外还有碳酸盐胶结物及自生石英、自生长石微粒等,表明其存在敏感性伤害的物质基础。

这些普遍存在的粘土、碳酸盐及含铁矿物,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每个施工环节中都有可能与外来液体及其固体发生相互作用,或产生沉淀,或使得粘土矿物分散、膨胀、或使微粒发生迁移等。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堵塞孔隙通道,使得储层渗透率降低,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损害储层的生产能力。

1.2 敏感性评价实验结果(1)速敏性评价根据实验结果,由表1数据可知:长4+5、长6储层总体表现为弱速敏。

(2)水敏性评价根据实验结果,由表2数据可知:延长组储层总体表现为弱水敏。

(3)碱敏性评价根据实验结果,由表3数据可知:延长组储层总体表YWM区长4+5、长6储层敏感性评价张俊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5摘要:为高效开发鄂尔多斯盆地YWM地区的超低渗储层,本文对该区的长4+5、长6储层敏感性评价进行了描述。

结果表明,该地区储层具有弱水敏、弱速敏、弱碱敏的特点。

关键词:鄂尔多斯 敏感性 延长组Sensitivity evaluation on Chang 4+5 and 6 reservoirs in YWM blockZhang JunXi’an Shiyou University,Xi’an 710065,ChinaAbstract:The sensitivity of Chang 4+5 and 6 reservoirs were evaluated in this article for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in YWM,Ordos Bas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rvoir in this block feature weak water sensitivity,low velocity sensitivity,and base sensitivity.Key words:Ordos;sensitivity;Yanchang Formation表1 研究区延长组储层速敏评价表井号井深/m层位空气渗透率/mD孔隙度,%临界流速/(m·d-1)损害率,%速敏指数速敏程度评价正21341630.17长4+50.1619.67无19.2010.06弱速敏正33181626.4长4+50.035 4.8无15.3230.03弱速敏30241722.88长60.5517.855.0523.070.07弱速敏正2571717.25长6 1.2728.8无19.2010.06弱速敏64921737.35长610.4415.754.9019.1050.1弱速敏表2 研究区延长组储层水敏评价表井号井深/m层位空气渗透率/mD孔隙度,%地层水渗透率/mD50%地层水渗透率/mD无离子水渗透率/mD水敏指数水敏程度评价正21341630.17长4+50.1929.650.02820.02540.0170.3971弱水敏正33181626.4长4+50.051 4.670.0830.00850.00650.2169弱水敏正42761707.25长60.3918.510.08350.08110.06160.2622弱水敏64921737.35长612.1316.3 3.261 3.196 1.7660.4584中等偏弱水敏表3 研究区延长组储层碱敏评价表井号井深/m层位地层水渗透率/mD孔隙度,%碱液放置后碱液渗透率/mD损害率,%碱敏程度评价名称PH正21341630.17长4+50.02829.63KCL130.031934.11中等偏弱碱敏正33181626.4长4+50.083 4.67KCL130.007931.76中等偏弱碱敏40241722.88长60.1627.79KCL130.0734 4.11无碱敏正42761707.25长60.08358.51KCL130.058419.08弱碱敏64921737.35长6 3.26116.3KCL13 1.84412.19弱碱敏(下转第178页)169178位变扣在TWM 封隔器内筒定位。

南泥湾油田B区块剩余油分布及潜力分析

南泥湾油田B区块剩余油分布及潜力分析

南泥湾油田B区块剩余油分布及潜力分析B区块是南泥湾采油厂主力产区之一,为典型的低渗透油藏。

目前油田已进入中后期开发,表现出单井产量低、地层能量严重不足、水窜水淹现象严重等现象。

而本区含油层系较多,在开发过程中,对主力含油层长4+5、长6进行了大面积开发,次要油层长2、长8层也进行了局部开发,致使各层系储量动用程度不均,目前长4+5和长6层采出程度为9.95%,长2层采出程度10.4%,长8层采出程度仅为3.5%。

全区预计的剩余含油面积为24.6km2,剩余油地质储量934×104t,而这些剩余油分布在什么地方及潜力多大,本文通过生产特征研究进行分析。

图2‑1 B区块含油厚度叠合图一、B区块储量分布特征通过地质研究,我们得到了B区块的含油厚度叠合图(图2‑1)。

可以看到,本区域油层厚度大的区域分布范围还是很广,因此区域内具有很大的潜力。

通过地层划分与对比,我们用Surface软件做出单井控制储量的分布图(图2-2)。

图2‑2B区块区域(①和②)的单井控制储量分布图2‑2是长2储层两个区域内油水井单井控制储量的分布,图2‑2a是长2储层区域①的单井储量,可以看出,该区域内油水井的单井储量较高,有三分之一的油水井单井控制储量在2×104m3以上。

相比之下,长2储层区域②内的油水井单井控制储量都在2×104m3以下。

从储量分布图上,可以知道万4-4~万10-1区域井网不完善,周围井的控制储量较高,因此可以看作是一个潜力区域,可以布置3~5口直井或者一口水平井。

图2‑3B区块区域③的单井控制储量分布图2‑3是长4+5和长6层的单井控制储量分布情况。

该区域内非均质比较明显,其中中部区域局部范围内的单井控制储量在3×104m3以上,如万126和3059两个系列的井控制区域,单井控制储量在4×104m3以上。

可以看出,3070-10~3071-11~万81-12这些井中间的区域,由于周边的油井控制储量比较落实,且储量较高,因此具有较大的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p c al l w p r a ii o Ya c a g F r a in i Na n wa o lil d rn t e s e ily o e me b lt y f n hn o m to n n i n i ed u g h f i d v l p n ,t e wa e ,s l ,r s u e l a i,a i ,v lc t s n ii i f t e e e v is e e o me t h t r at p e s r ,a k l cd eo i y e st t o h r s r o r vy we e e a u t d b s d o h o r c o n t n o h e e v i e l g .Th e u t h we r v l a e a e n t e c re tc g ii f t e r s r orS g oo y o e r s ls s o d t a t e h t h wa e ,s l n p e s r s n ii i fe l e it d i t e e e e or ,a d l a i tr a t d r s u e e st t e b e x se n h s r s r is n ak l a vy v s n i v t s mo e a e b a ,a d a i e iiiy wa n t d u b n e s e r e e st i wa d r t y we k n cd s nstv t si he me i m y i t n e d g e , i y
me h n s c a im o t e e stv t s h r l b e e ii n nd t y a e f h s n ii i e ,t e e i l d c so a sud b s wa ma e o t e i a s d fr h d v l p n ft e o l e d e eo me to h i l . i f Ke r : n i n i e d e e v i e stvt ;s n ii i v l a i n e e v i r t c y wo ds Na n wa ol l ;r s r o r s n i iy e stvt e a u t ;r s r o r p oe - i f i y o
a d v lct e s ii a d rt b a n n e s ,w t h n lss o e ei n eo i s n i vt w s mo eae y we k a d itn e i t e a ay i f g n t y t y h c
t n i . o
所 谓 储 层 敏 感性 是 指 当储 层 与外 来 流 体 接 触 时, 措 施 , 护 油 层 并 提 高 油 层 的 最 终 采 收 率 【。 在 前 保 2 _
由于外来 流体与地层流体不 配伍 , 造成储层 中的黏土 人 研 究 成 果 的 基 础 上 , 南 泥 湾 油 田新 窑 区延 长 组 对
V0 _9 No 1 l2 .2
De . c 201 0
石 油 化 工 应 用
PETROCHEMI CAL NDUs I TRY PU CATI AP ON
第2 9卷
第1 2期
21 0 0年 1 2月
南泥湾油田新窑区长 4 5 长 6 储层敏感性研究 +2 -
杨 小鹏 , 马凯 星
结果表 明, 区油层属 弱水敏 、 本 中等偏弱一 偏强速敏 、 弱盐敏 、 酸敏 为 中等偏强和弱压敏 , 碱弱为弱一 中等偏弱 , 同时也分
析 了水敏性 、 速敏性 、 盐敏 性、 酸敏性 、 碱敏性 、 压敏性的成 因机制, 田开发提 供可靠的研 究及 决策依据 。 为油
关 键词 : 南泥 湾 油 田 ; 层 敏 感 性 ; 感 性 评 价 ; 护 油层 ・ 储 敏 保 中 图分 类 号 :E T 3 1 1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 5 8 (0 0)2 04 — 4 17 — 2 5 2 1 1— 0 7 0
r S u y o a g +5 ̄ a g 1 e e v i t d n Ch n 4 2 Ch n 6 s r o r
s nstv t e ii i
Xi y o a e n Na n wa i ed n a r a i n i n o l l i f
YANG a p n ,M A i i g Xi o e g Ka x n
( 安石油大学 , 西 陕西 西 安 706 ) 10 5

要: 为了认识 南泥湾油田延 长组特低渗透储层开发过程 中可能伤 害储层的 一些 因素, 在研 究其岩石性质及 矿物成
分 特征 的基 础 上 , 过 各 种 敏 感 性 流 动 试 验 对 该 区储 层 的 水敏 性 、 敏 性 、 通 速 盐敏 性 、 酸敏 性 、 敏 性 、 敏 性 进 行 了研 究 。 碱 压
(  ̄ hy u U ies y a S a x 0 6 , hn ) a t Xi n 7
Ab t a tI r e o f u d o t o o e ta a t r h t s r c :n o d r t n u s me p t n il f c o s t a ma u t t e r s r o r f t e o y h r h e e v is o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