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祠精彩导游词参考

合集下载

碧霞祠导游词六篇

碧霞祠导游词六篇

碧霞祠导游词六篇导游词不知道怎么写?那就先看一下别人的导游词吧!从中吸取经验,然后再多练习,就知道导游词要怎么写了。

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几篇优秀的碧霞祠导游词,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篇一:泰山碧霞祠导游词碧霞祠是泰山上最壮丽的景区之一。

对于碧霞元君,一种说法是,它是泰山神的女儿,另一种说法是,她是黄帝(远古的一个帝王)派来的七个女儿之一。

她的名字叫玉女,通过自身修炼,最后得道成仙。

在900多年前的宋朝,她被封为碧霞元君。

碧霞祠是泰山顶上最大、最宏伟的古代建筑群。

主殿的屋顶是用铜瓦覆盖,配殿和山门都用铁瓦。

用金属材料覆顶是为了抗御山顶强风暴雨的袭击。

在1000多米高的山顶上建一个这样雄伟的建筑群,其成本可想而知。

据史料记载,600年明朝的一次翻修就耗费黄金4950两(1公斤等于32两)。

从碧霞祠的西神门,我们能看到东面有大观峰,北边有玉皇顶,东南有日观峰,南边是陡崖,西边是天街。

以蓝天为背景,在白云笼罩中,高踞悬崖之上,碧霞祠更加呈现出一种神秘感和巨大的吸引力。

山门五间,把碧霞祠分成前院和后院。

在山门内外铸有四尊铜像。

他们是东方神青龙,西方神白虎,南方神朱雀和北方神玄武。

道教认为,他们专司守护寺庙安全。

山门往南是南神门,上面有屋三间,是表演歌舞的戏楼。

似乎碧霞元君也喜欢听戏,欣赏歌舞,其实是专为皇帝娱乐所建。

正对南神门的远处是一堵影壁墙,墙上刻有4个汉字:“万代瞻仰”,意为世世代代受到景仰。

影壁墙和南神门之间是焚火池。

后院是寺庙主要的祭祀区。

东西两侧各立铜炉一座。

左边的一座叫做“千斤鼎”,这样叫是因为有1000斤重(斤是中国重量单位,1斤等于500克)。

这是在泰山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祭祀器具;右边的一座叫做“万岁楼”,之所以这样叫是因为上面刻有“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的铭文。

两鼎都是明代所铸。

铜炉北边有两通巨大的铜碑,5米高,分别铸于1615和1625年。

香亭建于清代乾隆年间。

顶覆黄色琉璃瓦,看上去华丽、精美、宏伟。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通用5篇)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通用5篇)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通用5篇)泰山碧霞祠导游词(通用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旅游从业人员,通常会被要求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具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特点。

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泰山碧霞祠导游词(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1各位游客:大家好!在我们山东,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济南府人全,泰安山神全”。

这句话是说啊,济南是个大都会,各方人才汇集城中,是个见识人的地方;而泰山自古以来就是神仙居住的场所,各路神仙都会有一席之地!今天我们要拜访的是一位在众神仙中的地位如同佛教的观音、沿海的妈祖一样受到尊崇的女神,民间称之为“泰山老母”、“泰山奶奶”的泰山碧霞元君。

今天我们就要去去参观一下碧霞元君工作的地方!相传啊,早在汉朝时期,泰山神祠东岳大帝神像前就有一对金童玉女,到了五代时期,大殿坍塌,金童不知去向,玉女确掉到了泰山顶上的玉女池中。

宋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封禅泰山时,到玉女池洗手,忽然看到有一石人浮出水面,宋真宗惊喜不已,以为是玉女的出现是泰山封禅吉祥之征兆!于是下令大臣建祠供奉。

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起名为“昭真祠”,金代称“昭真观”,明代洪武年间重修,万历年间改为碧霞宫。

清初顺治、康熙、雍正年间都曾重修,到乾隆年间已初具规模称为碧霞祠。

现在我们大家所处的位置是碧霞祠的南院,您会发现这里有三座大门。

分别朝向东西南,分别是东神门、西神门和南神门。

我们大家会看到在南神门的上方有一个类似于戏台的地方。

它就是当年在清顺治年间所建造。

是香客为了答谢圣母的赐福,演戏给圣母看的戏台。

看古人想的多周到,让老奶奶工作繁忙之余也能放松休闲一下,这叫劳逸结合。

透过南神门往下望去,这里是纸火升腾!这就是金藏库的位置,古人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专门的腾出这么一块地来供香客使用。

可见古人的煞费苦心。

好了,我们大家回头继续前行。

前面就是山门了,山门共有五间,为单檐歇山式殿门。

是前后院建筑群的中界。

最全碧霞祠导游词

最全碧霞祠导游词

最全碧霞祠导游词优秀的导游词不仅能使游客影响深刻,也会激起游客对当地景点文化的兴趣,加深对景点的好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于泰山碧霞祠导游词范文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帮助你们!篇一:泰山碧霞祠导游词泰山碧霞祠各位朋友,祝你们已经成功的潘岳了五岳之首的泰山,体验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现在咱们即将参观的是泰山上最为完整的具有仙山雄阁之称一个道观泰山碧霞祠。

现在我们来到地景点是碧霞祠,它是祭祀泰山女神碧霞元君地上庙,也是泰山上最雄伟,最有特色地高山建筑。

碧霞祠是道教圣地,建于北宋,距今已有近千年地历时了。

宋真宗登封泰山时,因为疏通山顶泉池,发现了一尊被毁坏地石雕少女神像,便命人更换为玉石像,并建了一座祠庙,用于祭祀,赐名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号为“圣女之女”,由于帝王地发现与加封,一尊普通地石像一跃成为泰山女神。

明清两代经数次重修,形成现在地规模。

碧霞祠为前后二进院落,整个建筑群左右对称,布局紧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每当云雾开滕时,周围仙云缭绕,富丽堂皇地碧霞祠就像天上宫阙一般,威严神圣。

第一进院落有东西南三个神门组成,南神门外面有一个大照壁,上面写着“万代瞻仰”四个大字,是康熙皇帝所提,照壁前有一个大火池,是供善男信女烧香的地方,纵观泰山上所有庙宇,只有这个地方是香火最旺盛的。

南神门上面有一个歌舞楼,每当有刺死活动是,歌舞楼上奏响欢庆的音乐,供有人欣赏。

大家现在穿过山门重点观赏一下第二进院落,,现在我们来到的这座门叫山门。

我们首先看到地是道教中镇守四方地四尊凶神猛将,左青龙,右白虎,还有朱雀,玄武,都是生铁铸造地。

威风凛凛。

走进山门你会发现左右两边有两座碑亭。

是乾隆皇帝所以,通道两边是明代所建的千斤顶和万岁楼,这都是泰山上精美的古迹,继续往前走,殿前是“香亭”,即明代万历年间所建“金阙”之处,内供元君的小铜像,十分华丽。

两侧各有一座铜碑。

左边地是“泰山天仙阁金阙铜碑”也是明代万历年所立。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泰山碧霞祠导游词1“碧霞祠”创建于宋真宗东封泰山的时候,后世有过多次重修。

碧霞祠最开始的时候是叫昭真祠,金代叫昭真观,明代扩建以后改称碧霞灵佑宫,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称的。

碧霞祠现在有二进院落,五间正殿。

它在建筑上最大的特点是殿顶有瓦垄360条,象征着全年360天。

碧霞祠主祀碧霞元君,道教尊称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传说为玉皇大帝的女儿。

在清代张尔吱的《篙庵闲话》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汉时仁圣帝时,泰山上曾经有一对石刻的金童玉女,五代的时候大殿塌了石像也坏了,小童不知道散落到了哪里,而玉女则沦于泰山顶的“玉女池”中。

宋真宗东封泰山,在玉女池中洗手的时候,一尊石人浮出水面,洗干净之后,原来就是曾经跌落玉女池的玉女石像也。

于是宋真宗命有司为玉女建立祠堂,号为圣帝之女,封号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民间则俗称“泰山老母”,相传是保护妇女、儿童的神仙。

我们来祠院中碧霞元君的大殿,殿堂五楹,重檐八角,飞檐画栋,宏伟壮丽。

碧霞祠的五间正殿由于山顶上狂风暴雨较多,加以冬季特别寒冷,陶瓦很易破裂。

因此正殿的盖瓦,檐铃都是铜的。

左右各三间配殿和五间山门的盖瓦,都是铁的。

殿前有香亭一座,亭内1/ 6神像、摆设也都是铜质的。

铆固瓦当的是水兽,用来防止火灾。

正殿外的匾额由乾隆皇帝题字:“赞化东皇”、内匾由雍正皇帝题字:“福绥海宁”,殿内供奉的就是碧霞元君。

东西配殿供奉的分别眼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据说,这碧霞元君、阳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是姊妹仨。

她们姊妹三人在老年妇女中特别有威望,而这也正是很多老年妇女执着登山的重要的原因。

就好象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做领导的有没有威信,关键就看他是否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一样,这神威不威,看来也主要是看干的事能不能干到百姓的心坎上。

好,继续参观碧霞祠。

在大殿的前面是“香亭”,里面供奉着元君的小铜像,大概是泰山奶奶为香客“开小灶”的地方。

亭的两侧是两块巨大的铜碑,这两块东西对峙的巨大铜铸大碑俗称“金碑”,东面的一块是明万历年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西面的呢是天启年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讲解文档4篇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讲解文档4篇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讲解文档4篇Explanation document of tour guide words of Bixia temple in Mount Tai编订:JinTai College泰山碧霞祠导游词讲解文档4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山东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泰山碧霞祠导游词文档2、篇章2:泰山碧霞祠导游词文档3、篇章3:泰山碧霞祠导游词文档4、篇章4:泰山碧霞祠完整导游词文档泰山碧霞祠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位于泰山极顶南侧。

碧霞祠又称碧霞灵佑宫,碧霞元君又称泰山老母,是北方地区汉族民间最重要的信仰之一。

下面是小泰为大家整理的泰山碧霞祠导游词讲解,欢迎参考!篇章1:泰山碧霞祠导游词文档各位游客:大家好!请允许我代表泰安国际旅行社欢迎您的到来!我姓牛,大家可以称呼我小牛。

大家的泰山之旅将由我为您提供导游服务,在此还希望得到各位的积极配合。

谢谢!山东有句古语:"济南府人全,泰安山神全",说的就是:济南是个人才济济的大都市,而泰山则是各路神仙争先居住的洞天福地。

我们都知道道教是以泰山为"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地之神,神灵之府",故碧霞祠的声望远摇海内外,香火非常旺盛。

1982年,碧霞祠被定为道教的全国重点宫观之一。

我们现在就到碧霞祠中一探究竟吧!各位,现在我们顺着天街向东走,在天街的东首,我将带您去游览一座白云缭绕的"天上宫殿",这座大殿布局周密,结构严谨,殿里有很多精巧的铜、铁小铸件,而且这座"天上宫殿"还是泰山上最大的古代高山建筑群。

碧霞祠导游词精选

碧霞祠导游词精选

碧霞祠导游词精选篇一:泰山碧霞祠导游词天街最东端,石阶之上,云雾缭绕之中有一处巍峨庄严的古建筑群,此即碧霞祠(图)。

祠内供奉的碧霞元君是中国北方最的女神。

碧霞元君全称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又叫“泰山玉女”,俗称“泰山老母”,民间则亲切地称之为“泰山老奶奶”。

老奶奶的起源很早了,可以追溯到上古神话。

《太平御览》引《黄帝玄女战法》:黄帝与蚩尤九战不胜,黄帝归于泰山,三日三夜雾冥。

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

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欲万战万胜。

遂得战法焉。

这位人首鸟形的女神虽然名称不断变换,但始终就没有离开过泰山,宋代以后,碧霞元君的称谓才逐渐固定了下来。

关于人首鸟形的神话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现代考古研究和大批出土文物证明,四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发展到智人阶段的人类在泰山地区生息繁衍。

太行山以西,黄河中游的居民传说是黄帝的后裔。

经过夏、商、周三代,终于融为了一体。

闻一多曾说过:“黄河中上游部落的集合图腾为龙,与中下游的凤(鸟)相结合,于是龙凤呈祥,形成了伟大的华夏族。

”而其图腾“鸟”,这位神通广大的女神,据学者考证,后来就演化成了西王母,“西”字在此不是指方位,古代“西”同“栖”,是鸟栖在树上的意思。

再后1/ 12来,出现了女神碧霞元君,但其源头可以上溯到远古神话。

泰山学者袁爱国先生指出,西王母与碧霞元君的信仰之间有着密切的承接关系,可谓深富见地。

但是,进入父系社会后,特别是到了封建社会,泰山成了封建帝王封禅祭天的圣地,当然不会允许一位女神来做山神爷。

于是,经过长期混乱,终于树立起一位东岳大帝。

但是泰山女神并没有被忘记。

宋真宗封禅泰山时,便又将这位女神请了出来,因为宋真宗曾拉出了黄帝来做赵家的祖宗,而这位泰山女神当年曾帮助黄帝战胜了蚩尤,所以自然也可以帮助黄帝的嫡亲子孙摆脱困境了。

然而,“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的封号究竟是谁加的,却还是一个迷。

宋代的史书《宋史》、《文献通考》等,对宋真宗封禅记述甚详,但均未提到给泰山女神加“碧霞”的封号:明代的各类著作中,多有提及泰山女神的,但也未说明何时加封。

关于碧霞祠的优秀导游词(3篇)

关于碧霞祠的优秀导游词(3篇)

关于碧霞祠的优秀导游词(3篇)关于碧霞祠的优秀导游词(通用3篇)关于碧霞祠的优秀导游词篇1各位游客:泰山古称岱宗,面积426平方千米,海拔1532.7米。

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之首”、“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

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举世瞩目。

泰山景区有著名的黑龙潭、扇子崖、天烛峰、桃花峪等十大自然奇观。

俯瞰泰山,山南麓自东向西有东溪、中溪、西溪3条大谷;山北麓自东向西有天津河、天烛峰、桃花峪三条大谷,六条大谷溪分别向6个方向辐射,将泰山山系自然地划分为6个不规则区域,景态各异,形成了泰山六大旅游区。

1982年,泰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年9月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录,同年年底成为我国首批66个5A级景区之一。

在五岳当中,泰山的海拔高度居第三位,但我们说泰山是“五岳之首”,为什么呢?有这样几个原因。

首先,泰山崛起于华北大平原之上,周围没有任何一座山可以和它相比,在人们的视觉上显得格外高大;二是泰山位于东方,东方是太阳初生之地,万物发生之所;三是跟的神话传说有关。

大家都知道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屹立在天地之间。

日子长了,盘古累了,就倒下了。

盘古倒下之后,他的头就化作东岳泰山,四肢化作其他四岳,他的血液化成了河流,他的骨骼化作其他的山脉。

头是一个人的首部,所以这也是一个原因。

最后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跟皇帝来泰山举行封禅仪式分不开的。

由于古人对太阳和大山的崇拜,自尧舜至秦汉,直至明清,绵延几千年,泰山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

据记载,秦始皇之前就有72为帝王来泰山封禅,此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更是源源不断而今天我们主要参观的是泰山顶上一座道教建筑—碧霞祠碧霞祠是碧霞元君的祖庭,是泰山景区内现存最完美的一处古建筑,保存着明清时期的风格,它的价值在于集建筑、绘画、雕刻、林木为一体,成为古老文化的例证。

碧霞祠导游词

碧霞祠导游词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1.碧霞祠山门各位朋友,现在我带大家去游览一座白云缭绕的"天上宫殿",这座大殿布局周密,结构严谨,殿里有很多精巧的铜、铁小铸件,而且这座"天上宫殿"还是泰山上最大的古代高山建筑群。

我相信大家在看了它以后,都会感叹我们的祖先是如此的勤劳和智慧。

这天上宫殿就是泰山碧霞元君的上庙——"碧霞祠"。

古诗中啊,曾有诗人用"天门遥指碧霞祠,巍巍金殿插云边"等诗句来赞颂它。

碧霞祠创建于宋真宗东封泰山时,后世有过多次重修。

碧霞祠最开始的时候是叫昭真祠,金代叫昭真观,明代扩建以后改称碧霞灵佑宫,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称的。

碧霞祠现在有二进院落,五间正殿。

它是一处高山杰出的建筑群,它之所以被称得上高山杰作,它在建筑上的最大特点是是因为它的建筑位置选的非常巧妙:背靠泰山主峰,利用自然山势,建筑物布局紧促而又合理,同时它在使用建筑材料上因地制宜,大量使用了金属构件,从天街方向仰望,它高耸于山峰之上,威严壮观,从极顶向下俯视,它金顶耀目,依山接云。

从文化角度讲,它是泰山女神的神宫,悠久的历史文化现象和广泛的民众信仰使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高大而威严。

清晨,走出碧霞祠的东神门可以迎接泰山日出,黄昏,站在碧霞祠的西神门,又能观赏晚霞夕照。

碧霞祠不愧为“天上宫阙”。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南边的大山门,门的里面分别列有四尊铜像,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

左右两边是两座钟鼓楼。

2.南神门站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来,碧霞祠是由南北两个院落组成,第一院落南院是由东西南三个神门所组成,南神门外有一个大照壁,上面所写“万代瞻仰”四个大字,是康熙皇帝所提,表达了古人对对碧霞元君的敬崇。

3.火池南神门照壁前有一个大火池,叫金藏库,俗称“火池”,是元君奶奶收集善款的地方,整日香烟缭绕,纸火升腾。

那是专供善男信女坟纸烧香的这样一个地方,纵观泰山上下的庙宇,只有此处是香火最为旺盛的了,南神门上建有一个歌舞楼,每当有重大的祭祀朝拜活动的时候,歌舞楼上就会奏响欢庆的音乐,供游人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碧霞祠精彩导游词参考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顺着天街向东走,在天街的东首,我将带您去游览一座白云缭绕的“天上宫殿”,这座大殿布局周密,结构严谨,殿里有很多精巧的铜、铁小铸件,而且这天上宫殿还是是泰山上最大的古代高山建筑群。

我相信大家在看了它以后,都会感叹我们的祖先是如此的勤劳和智慧。

哎,这天上宫殿就是泰山碧霞元君的上庙——“碧霞祠”。

在古诗中啊,曾有诗人用"天门遥指碧霞祠,云雾衣裳日月旗"、"巍巍金殿插云边"等句子来赞颂它。

碧霞祠位于泰山天街东边,距岱宗坊约6.5公里,是祭祀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上庙。

他背负天柱峰,面对五华峰,耸立于岱顶之中,突兀云霞之上,也是泰山上最雄伟、最有特色的高山建筑。

碧霞祠是道教圣地,建于北宋,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宋真宗登封泰山时,因疏通山顶泉池,发现了一尊被毁坏的石雕少女神像,便命人更换为玉石像,并建“昭真祠”,用于祭祀,赐名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号为“圣地之女”,其源泉被称为“玉女池”。

由于帝王的发现与加封,一尊普通的石像一跃成为泰山女神。

金代,此庙称“昭真观”,明朝称“碧霞元君庙”、“碧霞灵佑宫”,清代乾隆年间改为碧霞祠。

明清两代经数次重修,形成现在的规模。

碧霞祠的建筑也是很有特色的。

泰山固然雄伟阔大,但要在山顶之上,建一处与元君娘娘身份相配的祠庙,却并不是件容易事。

但是古代人做到了,巴掌大的地方,有山门,有正殿,有配殿,有3座神门,有钟楼、鼓楼、香亭、万岁楼、千斤鼎、火池,还有照壁、
歌舞楼、御碑亭??而且为御高山疾风,殿为铜瓦、碑为铜铸,金光闪闪,俨然天上宫阙。

人们到这里来进香不感其小反觉其大,古人用心实谓精妙。

碧霞祠最早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始称“昭真祠”,金代称“昭真观”,明代改名“灵佑宫”,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重修,改今名。

祠分前后两院,正殿5间,在北院,面阔24.7米,进深15.1米,通高13.7米,四柱七架梁,重梁起架,十一檩前后廊式,九脊歇山顶,四角施角柱,檐柱施斗拱,柱头科,单抄双下昂六踩,斗拱上承挑尖梁头,平身科,正间、次间、梢间分别为6、5、4个。

斗拱上承托蚂蚱头,角科单翘重昂七踩,转角斗拱上承托宝瓶,歇山檐下及后檐下亦施斗拱,形状与前面相同。

屋面瓦垄360条,象征周天之数,为防高山大风,明时盖瓦均为铁铸,清初易为铜瓦。

大脊上饰双凤缠枝花纹,戗脊有六走兽和一个仙人,檐上瓦钉处饰立体走龙,均为铜铸。

殿内槽柱上施四柁隔架斗拱,柱上施井字形天花板,正间内间和两次间均设石雕仰复莲纹须弥座神台,供奉碧霞元君神象。

大殿建筑雄伟华丽,是泰山仅次于岱庙天贶殿的第二大建筑。

纵观碧霞祠整个建筑群,由于地形限制,南北长70米,东西宽仅36米,总面积不过2500余平方米,但它设计精到,选址巧妙,全然不显局促。

碧霞祠位于天街东端地势徒然抬起之处,前院设有东、西、南3座高大的神门。

游人一般自天街东来,由西神门进祠,而西神门下是峭拔如十八盘的百余级连续的台阶,由此进得祠来,忽见楼
台严整,气氛肃穆,同天街风情迥然不同,人们首先感到了碧霞祠的赫赫气势。

东神门与西神门相通,通往玉皇顶的盘道就在前院之中,且往南又开有南神门,人在此视野并未被封闭,因此小的空间便产生了大的空间的感觉。

北面,碧霞祠山门高高屹立,不进山门仍不知祠内复有何物,使人更生神秘之感,犹觉此祠非同小可。

及至进到北院,大殿之前有九脊重檐、黄琉璃盖瓦的香亭居中,亭两侧又有铜铸“金碑”,亭前又有千斤鼎、万岁楼,令人目不暇接,愈加感到了这里的不同寻常。

而如果不如此布置,假若祠内空无一物,一览无余,区区300余平方米的天井,又怎能有此等韵味与效果呢?
泰山碧霞祠建筑群以其高超的建筑艺术受到了建筑学界的高度称赞,被认为是我国古代高山建筑的典范,是同类建筑中独具一格的神品。

碧霞祠为前后两进院落,建筑面积3900多平方米,共有十二座大型建筑,整个建筑群以中轴线贯穿南北。

左右对称,布局紧凑、严谨、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每当云雾升腾时,周围仙云缭绕,富丽堂皇的碧霞祠就像天上宫阙,威严神圣。

后人有诗赞叹:“岱顶寻金阙,碧霞铁瓦红。


【神门——山门】
碧霞祠建筑布局以山门为界,划分前后两院,前院大门叫南神门,上有歌舞楼。

大门内两个门洞为东西神门,上筑卷棚歇山式三间阁楼,与两座神门并列的是东西钟鼓楼。

现在我们来到的这座门叫山门,也是正门,这座山门把前后两院联为一体。

一进山门门厅,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道教中镇守四方的四尊凶神猛将,左青龙,右白虎,还有朱雀、玄武,都是生铁铸造的,威风凛凛。

山门有五间,全部是铜瓦盖顶。

【御碑亭】
走过山门,有两座重檐歇山式方亭,东亭内竖有乾隆六年“重建泰山神庙”御制碑;西亭内立有乾隆皇帝的登泰山诗韵碑。

【香亭】
在大殿的前面是“香亭”,是乾隆年间建,亭重檐八角,黄琉璃瓦盖顶。

厅内供奉着元君的小铜像,大概是泰山奶奶为香客“开小灶”的地方。

亭的两侧是两块巨大的铜碑,这两块东西对峙的巨大铜铸大碑俗称“金碑”,东面的一块是“敕建泰山天仙金阙铜牌”,是万历三十四年神宗所立。

神宗皇帝的母亲慈生太后患眼疾,求过泰山老奶奶后眼疾痊愈,皇帝特地更换元君像为镀金像还愿,并铸造铜钟,亭子叫“金阙”。

碑上刻有方从哲撰写的“金阙记”,记述了仿武当山建造金阙的经过,金阙后移山下岱庙,再次处现是香亭。

香亭西面的是“泰山灵佑宫铜碑”,立于明代天启五年。

碑上记载了重修玉皇庙、东岳庙、御香亭等的经过和碧霞祠的历史。

这两座碑均为红铜冶铸,在形式、装饰方面基本一样。

高都是3.72米,宽1米,厚0.4米,碑庄重浑厚,铸造精细。

这么高大的铜碑,竟找不到任何麻眼和空洞,细腻程度几乎让人认为这是木头做的。

亭前的是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

南边的大山门,门的里面分别列有四尊铜像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位门神。

左右两边是两座钟鼓楼。

南楼的门上曾设有歌舞楼,看来啊,元君奶奶也是爱听歌看舞的。

大门的外面是金藏库,俗称“火池”,是元君奶奶收集善款的地方,整日香烟缭绕,纸火升腾。

【东西配殿】
东配殿供奉的是眼光奶奶,西配殿供奉的是送子娘娘。

【正殿】
这里正殿有五间,都为重檐八角形。

彩画、斗拱,光彩夺目。

正殿采用的是金属和土木砖石相结合的材料,主要为了放置山顶雷电的轰击和狂风云雾的侵蚀。

造价极高,仅明代洪武年间的一次维修就耗费了黄金4950两。

殿上的瓦、龙头、鸱吻、檐铃均为童铸,殿上的瓦垄数是360,象征着周天之数。

瓦当上有一排似龙非龙,似蛟非蛟的动物,叫蛟龙水兽。

古代人为了防火灾,常用水兽辟邪镇火,而且,这些水兽可以铆住瓦当,起到兼顾作用。

同时还有装饰、点缀、美化作用。

正殿内供奉的是泰山上最有声望的女神——碧霞元君。

坐像为铜铸,凤冠霞帔,神态慈祥,造型生动,栩栩如生。

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在夫权统治下的封建社会,五岳之尊的泰山上供奉的却是女神呢?泰山是阴阳交替之所,古代有“乾道有男,坤道有女”的说法。

泰山既代表高高在上的天,又代表孕育万物的地。

明太祖朱元璋罢去泰山东岳大帝的封号,也不再封禅之后,无形之中禅化了碧霞元君。

明清以后,经道家附会,碧霞元君的身份越来越高,最初是东岳的侍女,后来成了东岳大帝的女儿,最后又成了玉帝任命的天仙,势力超过了东岳神,成为“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的泰山女皇。

泰山上下共有三座元君庙,象征天上、人间、阴间无不在女神的掌握中。

其庙宇也遍及全国。

民间亲切地称碧霞元君为泰山老奶奶。

泰山老奶奶被宣扬为赐福人间的神,能为众生造福,消病免灾。

穷人要衣食温饱,庄稼人要五谷丰登,有钱人要长命百岁,家族要传宗接代,都离不开这位女神,所以善男信女纷纷前来烧香礼拜。

这种朝拜活动经久不衰,形成了独特的泰山民俗。

碧霞祠的游览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得到泰山老奶奶的保佑,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