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改革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三本生《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学

浅谈三本生《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学

【 白中英计 算机组成原理 『q 4 】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0 2 8 0

18 — 6



内容 的更容易理解 ,例如 ,在介绍 “ 补码 ”的概念时 ,可 以从常用 钟表 的顺 时针转和逆 时针转 等具体的实物来 比喻,从这个具体 的事 例 中引出 “ 码”这个抽象 的概念 ,学生就很容易理解 了。 补 ( )采用 多媒 体技 术 ,达到事 半功 倍的效 果 。该课程 的有 三 很大 一 部分 内容 具有 较强 的抽象 性和技 术性 ,过课 堂讲 授很难 让 学 生理解 和掌握 。例如 :计 算机 内部 组成 的工作 过程 和原理很 抽 象 ,所 以在教 学准 备过程 中应 精心准 备大 量的 实物 、模型 、图片 和 内容充 实 、画面 生动 的教学课 件 ,有效 的吸 引学生 的注意 力 , 加深 动态 认识 ,使课 堂教 学更 形象 、生动 和直观 , 引导学生 主动 思考 。使学生 更容 易理解 。 三 、增加教 学 实践 环节 该课 程 的很 多概 念是在 软硬 件紧 密结 合下形成 的,通过 教学 实 践 ,首先 ,学生 可 以在 实 际操作 中深入 到计算 机 的内部 结构及 其工 作 原理 ,加 强 理论 知识与 实践相 结合 ,培养 动手 能。在 实践 教 学环 节中应 该注 意 以下 两个 方面 的内容 :( )选择 合适 的实验 1 仪器 ,即软件 、硬 件等基 本配 置应 该比较完 整 ,能够 覆盖课程 的 主要 教 学 内容 ,可 以支持数 量较 多且 水平较 高 的实验 项 目;( ) 2 精心 组 织实践 内容 ,在继 承验证 性 实验 的基础上 增加 设计实 践性 实验 ,经 典 的验 证 性实验培 养 学生实验 的基 本技 能 ,加 深对所 学 内容 的 理解 。设计 实践性 实验 能充分 发挥 学生 的 自主 性, 引导学 生在 实验 中培养 创新 能力 。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改革和探索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改革和探索
在 涉 及 到 底 层 数 据 流 和 控 制 流 时 , 以 结 合 相 关 的 教 学 辅 助 软 可
《 计算机组成原理》 是一门重实践的课程 , 可往往一学期实验下来 , 学生感觉 收效甚微 。 究其原因无非两种 : 一是实验内容不符合学生实 际 情况 , 二是实验时间不能保证 。 针对这两个问题 , 笔者认 为可 以采用以下方式作 为改进 。 1根据不 同的教学阶段 , ) 实验层次化 每章节教学初期阶段 , 实验采用基础验证性 实验 , 生掌握实验 使学 系统中每个单元模块 的内部结构及相关 电子芯 片的基本 逻辑, 理解该 章所涉及 的单元模块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整机系统中的应用。 每章节 中期阶段 , 实验进 入设计 阶段 , 学生要将 本章甚 至其 以前章 节的教学 内容 、 实践 情况做融会贯通 , 决实 际设计 要求 。这类型的实 解 验 设 置 应 注 意 由 简 到难 , 由片 到 全 。 学期末 , 课程设计 阶段 。根据实验设备 的实 际功能 , 教师设计一些 综合性较强的题 目让学生选择 。 要求学生能利用整体结构思想 , 对指导 教师提 出的课题, 找出解决方案, 陈述其原理 的应用, 设计实验所用的单 元模块, 并通过实践得 出实验结论 。 2 确保 良好 的实验环境 ) 硬件实验和软件实验不 同, 硬件 必须要有特定 的实验器材 , 良好的 实验条件作保障 , 尤其进入第 三阶段 , 每周两节课 的实验时 间根本不能 满 足学 生 需 求 。 议 可 以在 这 期 间 , 放 硬 件 实 验室 m 保 证 学 生在 需 要 建 开 , 时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研究 , 验证新的设想 , 交流各 自新的思想 , 从而 激发 出学生 的创新精神 , 帮助学生取得成果。 4结 束 语 . 总之,计算机组成原 理》 《 课程的教改, 应本 着理论 与实践的完美结 合, 根据实际情况实行相应 的教学 方法 , 以适 应课程 的变化 和学生 的变 化, 并在教学生涯 中不断的改进教学思路, 以取得 良好 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刘旭东教授和熊桂喜副教授、 杭州 电子科技大学的包健教授共同组成课 L
题 组, 研究制 定了 《 计算机组 成原理》 课程教 学实 施方案. 与时 俱进地参 广 — 齑
照 这 个 方 案 精 神 , 《 计 算 机 组 成 原 理 》 课 程 仍 应 以 冯・ 诺 依 曼 “ 存 储 程 序 ’ ’三 二 ] 二 二 = _ = 二 ] 二 思 想 为 起 点 , 系 统 地 讲 解 计 算 机 五 大 硬 件 系 统 各 功 能 部 件 的 内 部 组 成 、 交 I 兰 竺 竺I 1先 惨 课 程


2 课程目 标与要求

冈 冈 、
尔 滨 一 2 工 0 0 业 9 大 年 学 教 的 育 唐 部 朔 高 飞 等 教 学 授 校 、 计 清 算 华 机 大 科 学 盖 学 的 与 王 蓑 技 诚 教 术 授 教 学 、 北 指 京 导 航 委 空 员 航 会 天 冀 责 大 成 学 哈 的 I 统 I I ! I I 接 最 l l J 箍 l l J 至 — l J } I 一
第3 期
李淑芝 , 兰
红, 谭

《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 1 1
0设备与主机信息传送 的主要控制方式 : 程 序传送 、 中断传送 、 D M A传送 ; ㈣掌握计算机中数 的表示方法, 定点及浮点数的运算方法以及运算器 的设计原理 ; ( v ) 掌握计算机指令系统中指令 的基本格式 , 指令和数据的 寻址方式 ; ( \ ) D 掌握 C P U的基本组成和主要寄存器的作用 , 了解指令流水技术基本原理 ; 了解控制器中指令 执行 的基 本流 程 , 硬布 线控 制器 和微 程序 控制 器 的控制 原理 、 设计 技术 . 3 教 学 内容 的组 织 江西理工 大学作为教 学研究 型大学 , 课程组 遵循 “ 应 用型人 才 培养 为主 , 兼 顾研 究 型人才 ” 的培 养 目标 , 秉 承“ 以学生为中心, 加强专业基础理论 , 拓宽专业 口径, 注重实践性环节 , 提高素质教育” 的改革理念 , 借鉴省 内 外同类院校的经验 并结合考研和考软件设计师等专业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制订 了更加科学合理 的课程教学计 划. 多年来一直选用教育部推荐教材或获 国家奖教材和参考书, 根据需要 自编 了《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 书》 、 《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教材习题解答》 、 《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及软件设计师考题与解答》 等参考资料. 《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堂教学中, 应通过第一次课让学生尽快建立起计算机 5 大组成部件整体概念 , 以 便他们 清 晰地 了解 所学 章节 内容 在课 程 知识结 构 中 的位置 及 与其 他 部分 之 间 的关 系. 在 教学 内容 的组 织 上 应以模型机为背景 , 不针对具体机型, 在整机框架的指引下 , 逐一剖析, 以信息的数字化表示 、 传送和控制方 法为 主线 , 使学 生 不断 加深 对各 个章 节 、 各 个部 件 内在 联 系 的理解 J . 对 重点 和难 点 部分 , 结 构 要讲 清楚 、 原 理要讲透彻 、 设计要讲细致 , 而对其它非重点章节 内容 , 教师可视学时及学生基础情况进行调整, 既可以概括 讲解 , 也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 自主学 习. 还应该通过实验教学的配合 ,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4 教 学 方法 灵活 多样 教 学方 法是 教师 和学 生为 了实 现共 同的教学 目标 , 完 成共 同 的教学任 务 , 在教 学过程 中运 用 的方式 与手 段 的总 称 . 4 . 1 “ 以 学生为 中心 ” 的教 学方 式 “ 以学生为中心” 指的是在教学过程 中以学生为主体 , 通过教师的引导 , 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 的学习主 动性和积极性 ; 通过学习环境设计 , 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 采用合作 、 讨论等方式完成对知识 的学习. 笔者在近 几年的《 计算机组成原理》 教学中, 也逐步形成了“ 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方式 , 教学 中根据章节 内容能综合 运用类 比法 、 启 迪诱 导法 、 任 务驱 动法 、 案 例法 等 . 使 学 生能够 采用 更深 层 的学 习方 法 , 自己重新建 构 知识 , 把 学习内容与 已有 的知识联系起来 , 融合其他课程去理解《 计算机组成原理》 的内容 , 从而激发其 内在学 习热 情; 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记住“ 教师传授 的知识点” 又不能灵活运用它们的表层学习上_ 5 J . 如在第一章计算机 系统概论 中, 以学生熟悉的 c源程序 、 编译后与之对应 的汇编代码 、 链接后形成的机器语言代码为例 , 给出 底层硬件逻辑 ,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 用多级层次化的观点来看待计算机系统 , 进而引入 “ 虚拟机” 概念 ; 又以 计算机执行 n + + C 运算如何提高运算速度引导学生理解运算器 的构成 , 了解降幂运算 的重要性 , 进而 阐述乘除运算的基本算法 ; 讲解与程序设计有关 的内容 , 如数据定 、 浮点表示 , 数据及指令寻址方式 , 程序访 问局部 性原 理等 问题 时 , 通过举 例 和让 学生 分组 编程 实验 剖析 程序 设计 与�

国产化背景下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改革

国产化背景下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改革

第 22卷第 6期2023年 6月Vol.22 No.6Jun.2023软件导刊Software Guide国产化背景下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改革王海瑞1,潘晟旻2,李亚1,吴蕾1,孟顺建1(1.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昆明理工大学计算中心,云南昆明 650500)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核心技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为帮助高校更好地培养自主可控人才和推进国产化替代进程,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加强思政建设,强化爱国意识,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与国产化内容的融合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分析目前高校在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上存在的不足,提出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实验等方面改进的具体方案,有助于国产化背景下相关课程教学改革。

实践表明,该教学改革方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整机概念,培养从理论到实践完成计算机系统的信心,提高工程设计和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国产化替代;教学改革;思政教育DOI:10.11907/rjdk.221808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23)006-0070-05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Composition Principles Under theBackground of LocalizationWANG Hai-rui1, PAN Sheng-min2, LI Ya1, WU Lei1, MENG Shun-jian1(1.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puting Center,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500,China)Abstract:At pres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importance of core technology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order to help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tter cultivate independent and controllable talents and promote the process of localization substitution,while train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patriotic conscious‐ness, the integration of computer composition principle course and localization content was explored and practic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ficiencies in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composition princip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pla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odes, teaching methods and experiments, which are helpful to the teaching reform of related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ocalization.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teaching reform scheme can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the whole machine, cultivate students′ confidence in completing the computer system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and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engineering design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Key Words:principles of computer composition; localization substitution; teaching refor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0 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它是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等课程的先导课程,同时也是数字逻辑的后续课程,与多门计算机课程有着紧密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互动式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互动式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模式
环 节 . 养 学 生创 新 理 念 . 为 建设 该 课 程 教 学 改 革 的 培 成 重点 。
定 差 距
随着 信 息 技 术 的 高速 发 展 .该课 程 的教 材 往 往 滞 后 于技 术 发 展 . 实 验设 备 也 无 法 及 时 更 新 . 验 以一 而 实
成 不 变 的实 验 器材 提供 的 简 单 实 验 为 主 .缺 乏 创 新 性 的全 方 位 技 能 训 练 同时 . 统 的实 验 系 统 及 设 备 是 由 传 公 司 或其 他 单 位 开 发 的 .学 校无 法 自主 确 定 实 验 模 式
种 模 式 下 . 师 经 常 会 发 现 学 生 并 没 有 跟 上 思 路 . 授 教 对 课 内容 也 产 生 不 了兴 趣
与《 汇编语 言程序设 计》 《 机接 口技术》 《 、微 、操作系统》
等 课 程 关 系 紧 密 该 课 程 教 学 目标 是 要 求 学 生 能 系统 地 掌 握 计 算 机 硬 件 系 统 的 逻 辑 实 现 、工 作 原 理 和 设 计
教 学 园地
以学生为主体 互动式的《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教学模式

阳树 洪 . 杨 毅
( 西 丁 学 院计 算 机 _ 程 系 , 州 5 5 0 ) 广 丁 柳 4 0 6

要 :《 算 机 组 成原 理 》 程 内容 多且 抽 象 , 致 学 生 普遍 对其 内容 的理 解 不 够 透 彻 。 为培 养 学 计 课 导
O 引

多 .教 师 在 授 课 时 容 易采 用课 堂 中教 授 为 主 . 单 向式 “
《 算 机 组 成 原 理 》是 计 算 机 专 业 的 核 心 基 础 课 计

从知识框架建构谈《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改革

从知识框架建构谈《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改革

按 照要求连接好 , 而不想其原 因 , 导致实践环节效率较差.
因此, 对该课 程进行教学改革, 以提高教学质量 和教学效
率, 使之跟上计算 机的时代发展迫在 眉睫. 经过几年 的实践教
学 经验 , 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探讨.
码有了较为清晰的知识脉络. 学生就很 自然地掌握并理解了二
V o 1 . 1 8 N o . 5 ( 2 0 1 3 )
字符 、 文字 、 数字、 图像 、 视 频等等 . 那又如何用 “ 0 ” 和… 1 ’ 来 表 示大干世界这许多 的信息 呢?引导 学生 进一 步思考计算机 中 数值 和非数值 表示应 该解决 的 问题 ,是学生 充分理 解定 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建立起该课程的整体框架 , 让 学生清晰地 了解所学 内容在本课程知识框架中的位置 以及 和 其他 知识之间的联 系, 对知识点的讲解合理组织 , 使学生对授 课内容具有清晰的脉络和思路 , 这样才能让学生全 面掌握本课
程的知识点 . 这个 过程就如 同盖楼房 , 首先要将整体框架建 出 来, 只有框架坚实挺拔了, 才能盖出结实美观的房子. 1 _ 1 二进制及数的表示方法
随后 又分析 了启发 式、 类 比式教 学方法在本课程 中的应用 , 最后探讨 了实验环 节改革 , 分析 了课程教 学改革 中
的各 种 问题 及 相 应 解 决 方 法.
关键词 : 组成原理 ; 知识框 架; 启发式 ; 类 比式;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9 0 2 0 ( 2 0 1 3 ) 0 5 — 0 9 7 — 0 3

C P U等各 个章节知识相对独立 , 学生对上述知识 的掌握也是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第32卷第4期集宁师专学报Vol.32,No.42010年12月Journal of JiningTeachers College Dec.2010收稿日期:6作者简介:马达灵(—),女,内蒙古和林县人,硕士研究生,讲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改革探索马达灵,王顺利(集宁师范学院计算机系,内蒙古乌兰察布市012000)摘要:根据《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特点以及目前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探索,提出了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精选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增强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G 4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9-7171(2010)04-0052-031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比较全面的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能够较好的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工作过程,建立起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框架知识,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结构的分析、应用、设计及开发能力。

从课程的地位来说,它是“计算机操作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计算机系统结构”等课程的先导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具有知识面广、内容多、更新快、难度大、抽象等特点,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凌乱繁杂,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另外该课程的基础知识与应用开发产品有一些差距,许多学生很难意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

因此,教学效果不佳。

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学习质量,使他们扎实理论基础,并且具备一定的开发设计能力,成为这门课授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针对课程的特点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把握课程的主线和重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实践教学等多个环节进行改革探索。

2教学内容方面的改进2.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重新修订教学大纲目前我校计算机类专业开设该课程的学生类别有本科和高职类。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2021年第14期·149·文章编号:2095-6835(2021)14-0149-02“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高珊,靳禹(天津商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天津300134;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350)摘要: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为例,探讨课程思政改革的基本建设方案。

在梳理课程知识点的基础上,挖掘思政教育结合点,设计课程思政方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探索思政融合要素,规划思政教学内容,探索思政教学手段,逐步形成“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思政的建设方案。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思政;思政要素;建设方案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DOI :10.15913/ki.kjycx.2021.14.060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

高等教育培养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具备积极向上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要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接班人而不断进取。

时代的发展促使高等教育对社会需求与时俱进,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职责,即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教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与教育之中,本文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为切入点,对课程教学过程进行深度剖析与教学改革,将知识培育与德育培育相结合,挖掘课堂育人新思路,坚持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素质提升与能力提高相融合,将思政育人贯穿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者有机融合。

1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1.1明确课程思政价值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教学核心内容以专业知识为主,在专业课程知识的讲授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首先要明确思政元素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改革研究《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主要介绍计算机系统五大功能部件的工作原理,其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大学生认识和掌握计算机硬件结构的功能和培养相关应用和开发能力,是《微机原理》、《操作系统》、《系统结构》等课程的前导课程,在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纽带作用。

传统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一般采用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实验项目也大部分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对这门课普遍感到既抽象又枯燥,造成的结果是教师难教和学生畏学。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有限课时内,紧紧把握课程的主线和重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彻底改变当前计算机专业学生存在的怕硬件的现象,使学生不仅掌握计算机系统各部件的工作原理,而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1 吃透教材,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目前,高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特点。

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全国统考的必考课程之一,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考研知识点,挑选一本内容条理,组织得当的教材非常重要。

按照我院教学计划的安排,本着考研第一的教学理念,我们选择了唐朔飞教授的编写的《计算机组成原理》作为主要教材。

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从计算机系统整体概念出发,以计算机五大组成部件为主线,按照教学大纲,对每一章的知识点都进行分类,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要精讲,那些要选讲,在备课的过程中都做了详细安排。

精讲的内容主要由教师讲授,对于一些细节一定要讲透,让学生彻底掌握。

同时要求教师要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前沿知识,在课堂上作为知识的补充。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弥补了教材的不足;对于选讲部分,可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学或讨论,教师安排专门的时间进行总结,既弥补了课时不足的缺点,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理论推导为主的教学方法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逐渐发展起来。

这种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基础理论课,内容多而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难,很多学生在学完整个课程后仍似懂非懂,不得要领。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他们被动地听老师讲课,被动地记忆一些知识点,被动地做题,而不是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所以对于知识点学生不能很好地整体把握,不能形成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框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采用理论推导为主的教学方法来彻底改变的教学效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每一个新内容,教师在讲授前都要对该内容作简明扼要的介绍,关键要把该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关系告诉学生,帮助学生对新学知识点
进行定位。

接下来承前启后地提出每一节课将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该问题要采用的方法,对于某些知识点,还可以渐进地帮助学生分析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所存在的缺点,进而提出还有哪些更先进的方法。

把这些作为每节课的任务布置给学生。

学生就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知识定位,就会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改变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目前,大部分《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材虽然都配套多媒体教学课件,但只是对课本内容的罗列,知识点较乱,重点不突出,实用性差。

因此,要求教师在课下必须大量查阅相关资料,把了解和掌握的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前沿技术作为必要的知识补充。

备课时,教师要对计算机体系结构进行重新梳理和归纳,按照自己的理解补充课件内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以导学为主,以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为辅,贯穿于理论教学、课堂讨论、集体答疑、实践活动等各个教学环节。

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教师不再照本宣科,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而是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同时,教师还必须加强对学生课外学习的辅导和督促,要督促学生独立地完成作业和实验,教师要及时进行评分并反馈给学生,对表现好的同学要表扬,强化他们学习自主性的意识,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多鼓励和帮助,引导他们自主学习。

4 建立试题库,夯实教学质量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及大纲要求,建立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试题库。

试题库共30份,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计算题5种题型。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所以试题库要向学生公开。

试题库基本涵盖了大纲规定的所有知识点,尤其是重点和难点,要从不同题型体现,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

学生如果对试题库中的题目真正做到会选择、会回答、会判断、会计算,我们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在期末考试试卷中,为了避免少数学生死记硬背题库中的试题,在试卷中除了一部分题库的试题外,还必须补充一定比例的新题。

通过建立试题库,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减轻了工作量,教学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5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都重视课程的知识传授,而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却做得远远不够。

而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实验教学环节的加强。

为此,经过多方的调研,我们从20XX年开始陆续购买了北京精仪达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逐渐建立并完善了《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同时把《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三大模块。

理论教学模块包含的内容如表1所示。

由于课时及相关知识欠缺等原因,对于《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课程设计,结合我系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在《计算机组成原理》相关课程全部开设后,在大三第二学期开设一门《硬件课程综合设计》实践课,旨在让学生对硬件类课程的内容梳理融合,进行一些设计性试验。

由于学生基础较弱,完成以上设计性实验的难度很大,大部分同学在规定的课时内不能按时完成,所有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周六和周日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