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及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1卷及答案详解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
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及.doc

作文试题又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具体情境,有了近乎日常的真实写作任务。
2016年全国I卷改为漫画作文,对于漫画中的人,试卷上的分数、“唇印”“掌印”变化之间的多重反差对比,足以使考生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进而体味人生与社会,畅想现实与未来。
2015年全国II卷作文题体现了更加务实的风格,相比2014年“动物园禁止游客喂食动物食物”的作文题,需要用多角度分析法进行立意。
三个角度----锐意创新、爱岗敬业、追求梦想,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贴近现实生活,与社会、国家的发展相契合。
而2016年全国II卷的作文聚集如何提高语文素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最近几年高考作文题命题呈现如下特点:一、折射中国社会多元化;二、注重思辨能力;三、引导个性思维;四、凸现理性人文色彩;五、关注对生活的思考和体验。
可以说,近年来,高考作文越来越具有创新性,讲求开放性,但不论怎样创新变化,都离不开在“生活性、文化性”这个圈子里做文章。
从选材的角度看,作文方向更关注社会生活,更体现时代风采,更强调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和道德修养。
三、2017年高考备考策略1、回归课本。
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与课本的联系非常紧密,很多考点的设置均来自于教材,考生备考时就注重课本的示范功能和迁移功能。
2、坚持积累。
小到一个字,一个词,大到一篇文章,都是语文大厦的根基。
语文是一门慢课程,快不得。
只有不断增加语文积淀,才能提高能力。
3、倡导读书。
语文是感性十足的科目,没有大量的阅读,视野和思维就变得狭窄,也难以有灵敏的语感。
高三学子视读书为浪费时间,这是认知的误区。
4、重视训练。
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很强,离开了训练就会生疏。
但这个训练是科学的训练,不是盲目的做题。
应跳出题海,按基础、经典、创新三个层次精选试题,提高效率。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高考语文全国卷3(20200615043916)

绝密★启用前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全国普通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普通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2018年5月,谷歌Duplex人工智能语音技术(部分)通过了“图灵测试”。
这个消息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当机器人越来越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设计者会遇到伦理问题的挑战。
比如著名的“隧道问题”: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在通过黑暗的隧道时前方突然出现一个小孩,面对撞向隧道还是撞向行人这种进退维谷的突发情况,自动驾驶汽车会怎么做?自动驾驶汽车依靠的是人工智能“大脑”,它会从以往案例数据库中选取一个与当前情景较相似的案例,然后根据所选案例来实施本次决策。
当遇到完全陌生的情景时,汽车仍然会进行搜索,即在“大脑”中迅速搜索与当前场景相似度大于某个固定值的过往场景,形成与之对应的决断。
如果计算机搜索出来的场景相似度小于那个值,自动驾驶汽车将随机选择一种方式处理。
那么,如果自动驾驶汽车伤害了人类,谁来负责呢?有的学者认为不能将人工智能体作为行为主体对待。
因为“主体”概念有一系列限定,譬如具有反思能力、主观判断能力以及情感和价值目标设定等。
人工智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智能”,它所表现出来智能以及对人类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掌握和遵循,是基于大数据学习的结果,和人类主观意识有本质的不同。
因此,人工智能体不可以作为社会责任的承担者。
以上述自动驾驶汽车为例,究竟由人工智能开发者负责,还是由汽车公司负责甚至任何的第三方负责,或者各方在何种情形下如何分担责任,应当在相关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框架下通过制订商业合同进行约定。
人工智能在未来还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奇点(singularity)”。
所谓“奇点”就是指机器智能有朝一日超越人类智能,那时机器将能够进行自我编程而变得更加智能,它们也将持续设计更加先进的机器,直到将人类远远甩开。
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近五年详情汇集)

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近五年详情汇集)导读:年份试卷选材内容考查点2012全国卷《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①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3全国卷I《〈老子〉的年代》①析理解文章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试论中国风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①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6全国卷I①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理解文章重要内容;③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
全国卷II《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①理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5全国卷I《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艺术是什么》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6全国卷I《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I《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从2012年到2016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
选文一般在1000字左右。
从近五年考查的篇目看,社会科学类文本占主导,自然科学类文本只是偶尔出现。
2016年,全国I卷是文艺论文,全国II卷是史学论文;2015年和2016年,全国I卷是史学论文,全国II卷是文艺论文;2016年全国III卷兼顾文学与史学。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1

我是一个经历高考的人,尤记当年的艰苦时光。
三点一线,但我挺过来了。
现在把历年的高考试卷,传于网上,有答案。
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最后,祝各位同仁高考考出好的成绩。
考上理想的大学,不辜负家长的期望,你的理想,努力吧,奋斗吧,拼搏吧,永远支持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语文试题答案详解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伍(háng)名宿(sù)恶贯满盈(yíng)厉兵秣马(mù)B倾轧(zhá)不啻(chì)补苴罅漏(xià)荆钗布裙(chāi)C.巨擘(bò)河蚌(bàng)得不偿失(cháng)莘莘学子(shēn)D.解剖(pāo)羁绊(jī)火中取栗(lì)感慨系之(xì)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近几十年来,,,,,,。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A、②④③⑥①⑤B、②⑤⑥③④①C、⑥⑤④②③①D、⑥①②④⑤③4、下列格局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大纲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大纲卷)语文试题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A.龃龉.(yǔ) 系.鞋带(xi) 舐.犊情深(shi) 曲.意逢迎(qū)B.倜傥.(tǎng) 纤.维素(xiān) 羽扇纶.巾(guān ) 针砭.时弊(biān)C.感喟.(kuì) 揭疮.疤(chuāng) 按捺.不住(nài) 大相径.庭(jing)D.霰.弹(xiàn ) 涮.羊肉(shuàn) 以儆.效尤(jǐng) 纵横捭.阖必(bì)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答:D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答:C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 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世界最先进的第四代排字机使用激光技术,将激光束在底片上扫描打点形成版面。
由于激光很强,普通底片便能感光,还可用转印的方式在普通纸上印出逼真的大样。
更有意义的是,它用三到五瓦的强激光束直接打到版材上就能形成凹凸版面,称为激光直接雕版,这无疑免除了早期借助照相技术进行照排制版的一大套工序。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采用第四代排字机的激光技术,但要解决字模存贮、文字变倍、激光只能逐线扫描而不能逐字扫描等关键问题。
其中,汉字字模存贮量是横亘在科学家面前的最大的技术难关。
汉字的常用字在3000字左右,印刷用的字体、字号就更多。
不同字体和不同字号使印刷用的汉字字头数高达100万个以上,汉字点阵对应的总存贮量竟达200亿位,约合1万6千兆个存储单元。
即使制成超容量的巨型磁盘,其缓慢的存取速度和高昂的代价也足以使它丧失使用价值。
如果不能另辟蹊径解决汉字字模的存贮问题,研制汉字精密照排系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过程中,王选所带领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确保文字质量的高倍数汉字信息压缩技术,可使每个五号字的信息量大幅度下降,即从1万位下降到平均800位。
这种压缩方法还允许文字变倍,能变大变小并保证质量,只需4千万位的存贮量就能存下65万字头的全部信息。
在照排过程中,有一个微程序汉字点阵生成器把汉字压缩信息高速复原成点阵。
汉字信息压缩技术的研制成功给汉字照排系统开辟了新的途径,使得高速、廉价的先进汉字照排机的研制成为可能,激光和照相机的结合带来了排版系统和信息处理的新突破。
这些技术获得我国第一项欧洲专利和多项中国专利,成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核心和基石。
除此之外,为了实现文字变倍和变形时的高度保真,我国又自主发明了用参数信息进行控制的独特方法,从而为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制扫除了又一个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及2017 年复习建议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纵览2019 到2016 五年全国卷试题均没有多大变化;从试卷结构按排角度看,从命题设计角度看,试题能够均匀分布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试题题量上看,题量安排科学,分值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考点全面;从考查形式上看,命题灵活多样,能够针对考生的实际,使每一位考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各版块纵向分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从2016 年到2019 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 分,共9分。
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
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
选文一般在1000 字左右。
从近五年考查的篇目看,社会科学类文本占主导,自然科学类文本只是偶尔出现。
2017 年,全国I 卷是文艺论文,全国II 卷是史学论文;2015 年和2016 年,全国I 卷是史学论文,全国II 卷是文艺论文;2016 年全国III 卷兼顾文学与史学。
2017年、2015年的史学论文都与现实密切相关,如2017年论述古代食品安全监管问题,2015年论述宋代的金融特点。
在考点安排上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文章内容成必考点。
从试题难度看,近几年的试题考查更灵活,要将各选错误选项设置更加隐蔽,有一定难度,需项与原文进行认真分析比较。
(二)古代诗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从 2019 年到 2016 年, 文言文阅读试题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态势, 行考查。
该 题分值基本保持在 19 分。
约占高考语文试题总分的 12%。
其中客观题 3 小题, 每小题 3分,共 9 分;主观题为翻译题,包括两个小题, 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阅读文本均为人物传记, 字数大约在 600—700 字, 涉及的人物大都是忠臣良将或在某一方面2、古代诗歌阅读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形式进有建树的人物。
高考阅读文段从思想上来说必须是 “文以载道” , 五年的选文均出自《二十四史》中的记叙性文段, 2017 年试卷用文言文断句题替换了文言文实词题, 2016 年沿用 2015 年的考查形式。
高考命题组将文化常识这道题归入“理解”层级, 词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道题的变化体现了高考试卷重视传统文化精神的方向。
从文字难易程度上看必须是 “浅显易懂” , 近 阅读材料难度适中。
2015 年试卷用文化常识题替换了信息筛选题,而非“识记”层级, 其实质是考查考生对实其最主要的变化是 2017 年出现了两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 2015 年和 2016 年与课内诗词结合考查, 既考查考生对教材理解的程度, 又考查考生对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记忆的熟练程度, 还考查比 较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两道试题的考点分别涉及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语言风格, 其中分析作者的思想内容、鉴赏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是高频考点。
此类试题需要考生在整体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准确答题, 单纯的背诵答题公式和术语无济于事。
3、名篇名句默写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近五年的古代诗歌鉴赏试题, 但从整体上看, 仍然以唐宋诗词为重点, 名家的非名篇和非名家的名篇所占比重不断加大。
题材上突出写景诗和咏怀诗, 篇幅上是短篇, 节选了古体诗中的八句。
太短和太长的诗歌均不便于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选材范围非常广泛。
名家名篇相对减少, 考生不熟悉的作品比例大, 即是律诗或者双阙的词, 2016 年全国 II 卷也不便于试题的命制。
年份试卷类型出处作者及朝代由上表可知,近五年这一题型在命题内容上对初中和高中内容的考查比例比较固定,为1:2,前两年以填写上下句的模式考查,难度不大。
从2017 年开始采用情境默写的形式,难度有所增加。
从已考查过的名篇名句来看,能先为默写内容的句子在致为:①思想深刻的句子,主要是道德教化,弘扬正面的人格精神,侧重思想性、教育性;②写景叙事特别精妙的句子;③格式上比较工整的句子,在结构上侧重于对偶,体现审美性。
近五年考查的名句多出自先秦和唐宋作品,先秦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散文思想性强;唐宋诗词和散文俱佳。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从2019 年到2016 年所选的文本均为小说,并且以中国现当代小说为主,外国小说为辅。
篇幅在1500 字左右,直接选用原作或对原作删改,或从长篇作品中抽取片段对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等层级不同的考点有不同程度的考查。
这一题型命题重点在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方面。
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试题共4 道题,25 分。
第(1)题是五选二的客观题,是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概括,分值为5 分;第(2)(3)题为主观分析题,往往考查对文具体内容的把握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分值均为6分;第(4)题是围绕文中某一信息所设的探究题,分值为8 分。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重在唤起体验、联想。
2015 年文学类文本阅读最大的变化就是全面II 卷的第(4)小题,要求比较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精神困境的根源上的异同。
这是有意识地突出考查读书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
2016 年全国I 卷的三道主观题分别从标题的含义、词语作用、句子含义三角度命制,不是考生平时做题的套路,需要考生准确理解小说的主题之后才能答题。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从命题形式上看,近五年对实用类文本的考查相对稳定,在文本的选择上,所选的文本均为传记,且传主都是在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方面的现当代名人。
从文本内容上看,从2018 年开始有一个小的变化,就是正文后增加一些与传主相关的链接材料,对文本进行恰当的补充,有些题目的答案就渗透在这些链接内容里。
从题型看,第(1)题是五选二的客观题,分值为5 分,第(2)(3)题是主观题,分值均为6 分;第(4)题是围绕文中某一信息所设的探究题,分值为8分。
从近五年试题情况看,实用类文本阅读往往围绕传主和与传主相关的事件,结合传记的特点进行能力考查。
一是结合作品考查对传记理论知识的理解,如自传的真实性、传记作者与传主的关系、传记的真实性与文学的虚构、传记的选材与语言表达、传记人物描写与刻画、勾勒与细节等。
二是利用传记知识作品。
如分析传记的结构、表现手法、总结传主的事迹、贡献或形象、性格特点,评价传主的价值、影响或传记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在选材上,2015 年和2016 年的全国I 卷学术性自传文字,并辅之以“相关链接”。
在设题上稳中有变,2015 年全国I 卷和2016 年全国III 的第(4)小题在设计上与往年有所不同,更加强调考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对考生的收获的考查。
重视学生本体对材料的收获和启示,强调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与素质教育的精神相合。
(五)语言文字运用高考全国卷语言文字运用版块命题的总特点是稳中求变。
2019 年后连续几年不再出现字音、字形试题,成语、病句、语言连贯、图文转换成为高频考点。
分值为20 分,共5 道题,3 道客观题,2 道主观题。
从近五年高考试卷来看,“语言文字运用”题是整个试卷中时代感最强、变化最繁妙、样式最灵活的题目;成语考查由考查4 个成语变为考查3 个近义成语,2016 年改为考查6 个成语。
命题重点往往落在成语对象误用、望文生义、不合语境、褒贬失当等方面。
病句辨析题有如下特点:一是覆盖面广,考点均匀分布,尽量涵盖多种病句类型;二是贴近生活,时代感强;涉及的话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三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病句语病典型,尽量避免争议,所选语料大都见诸报章杂志。
语言连贯题为考查重点, 成为近几年高考试卷的固定题型, 分别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考查。
2016 年全国卷的三套试卷改变以往选用句式的题型,考查为语段准确选择恰当词语的能力。
三年连续考“图文转换题”, 分别涉及图表解读、图片解说、漫画解读。
“图文转换”类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 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
它要求考生根据图事表中的有关内容, 分析有关材料, 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 对 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 然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图文转换”题, 表面看来是“看图说话”, 实际上, 它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 “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题型, 说到底这类题是在考查考生综合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正因为它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精神, 所以成为近年来高考题中的新宠。
(六)写作近五年,全国卷作文多为新材料作文,2016 年全国 I 卷把文字材料改为漫画材料。
2015 年全国I 卷出现了任务指令型作文,且明确要求写一封信。
内容上,贴近生活, 从平凡的生活中立德树人;思想上,体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的碰撞,强调在新旧观念的冲突中, 表达自己的观点。
作文试题又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具体情境, 有了近乎日常的真实写作任务。
一、折射中国社会多元化; 二、注重思辨能力; 三、引导个性思维; 四、凸现理性人文色彩; 五、关注对生活的思考和体验。
2016 年全国 I 卷改为漫画作文,对于漫画中的人, 试卷上的分数、“唇印”“掌印”变化之间的多重反差对比, 足以使考生以小见大, 实与未来。
2015 年全国 II 卷作文题体现了更加务实的风格, 作文题, 需要用多角度分析法进行立意。
三个角度 - 锐意创新、爱岗敬业、追求梦想, 实生活,与社会、国家的发展相契合。
而 2016 年全国 II 卷的作文聚集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最近几年高考作文题命题呈现如下特点:由浅入深, 进而体味人生与社会, 畅想现 相比 2017年“动物园禁止游客喂食动物食物”的 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 贴近现 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可以说,近年来,高考作文越来越具有创新性,讲求开放性,但不论怎样创新变化,都离不开在“生活性、文化性”这个圈子里做文章。
从选材的角度看,作文方向更关注社会生活,更体现时代风采,更强调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和道德修养。
三、2017 年高考备考策略1、回归课本。
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与课本的联系非常紧密,很多考点的设置均来自于教材,考生备考时就注重课本的示范功能和迁移功能。
2、坚持积累。
小到一个字,一个词,大到一篇文章,都是语文大厦的根基。
语文是一门慢课程,不得。
只有不断增加语文积淀,才能提高能力。
3、倡导读书。
语文是感性十足的科目,没有大量的阅读,视野和思维就变得狭窄,也难以有灵敏的语感。
高三学子视读书为浪费时间,这是认知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