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5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计算教师
课时5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与计算(应用课)

式为2NaVO3+(NH4)2SO4===2NH4VO3↓+Na2SO4。
(4)空气中煅烧偏钒酸铵发生的反应为
△ NH4VO3===== NH3↑+HVO3
117
17
100
△ 2HVO3===== H2O+V2O5
200
18 182
结合图像质量变化可知,加热到100~200 ℃时,产生的一
种气体是NH3,300~350 ℃,HVO3失去H2O,生成五氧化二 △
答案:(1)1 6 6H+ 1 6 3H2O (2)2 5 6H+ 2 5 8 (3)2 5 6H+ 2 5 3
考点二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电子守恒
【提素能·归纳】 1.计算依据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相 等,即得失电子守恒。利用守恒思想,可以抛开多步的反应过 程,可不写化学方程式,不追究中间反应过程,只要把物质分 为初态和终态,从得电子与失电子两个方面进行整体思考,便 可迅速获得正确结果。
()
A.+2
B.+3
C.+4
D.+5
[解析] 题目中指出被还原的是铬元素,则得电子的物质 是K2Cr2O7,失电子的物质是Na2SO3,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从 +4→+6,而铬元素的化合价将从+6→+n(设化合价为n)。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0.05 mol·L-1×0.024 L×(6-4)= 0.02 mol·L-1×0.020 L×2×(6-n),解得n=3。
-
3
+
________===________VO
+
2
+________Cl-+________,
NaClO和NaClO3均可作氧化剂,该工序中不选择NaClO作氧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章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计算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含答案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必备知识·梳理夯实知识梳理1.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三个“基本原则”2.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五个“关键步骤”以上方法步骤以Cu 与稀HNO 3反应的方程式配平为例说明如下: ①标变价C 0u +H N +5O 3(稀)——Cu +2(NO 3)2+N +2O +H 2O ②列变化C 0u +H N +5O 3(稀)——Cu +2↑2 (NO 3)2+N +2↓3 O +H 2O ③求总数C 0u +H N +5O 3(稀)——Cu +2↑2×3 (NO 3)2+N +2↓3×2 O +H 2O ④配系数3Cu +8HNO 3(稀)===3Cu(NO 3)2+2NO↑+4H 2O⑤查守恒,其他原子在配平时相等,最后利用O 原子守恒来进行验证。
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1)正向配平法(全变从左边配):氧化剂、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全部变化,一般从反应物开始配平。
如:(2)逆向配平法(自变从右边配):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包括分解、歧化)一般从右边生成物着手配平。
如:(3)整体配平法若某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但其中一种反应物中同时有两种元素化合价升高或降低,这时要进行整体配平。
如Cu2S+HNO3―→Cu(NO3)2+NO+H2SO4+H2O,有Cu、S、N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变化,Cu2S中Cu、S元素化合价均升高,看作一个整体,配平得3Cu2S+22HNO3===6Cu(NO3)2+10NO↑+3H2SO4+8H2O。
再如(4)缺项配平法:化学方程式所缺物质往往是酸、碱或水;如果是离子方程式,所缺物质往往是H+、OH-或水。
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先写出所缺物质,再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配平。
如果无法确定所缺项,可先依据化合价的升降守恒将现有的某些物质配平,然后再根据质量守恒确定所缺物质的化学式及其化学计量数(系数)。
2017届化学一轮教案(2-5)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计算(含解析)

第5节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计算明考纲析考情考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1.配平原理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从现象看是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从本质看是电子得失总数相等。
对离子方程式进行配平时,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注意电荷守恒。
2.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步骤(1)一标:标出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元素的化合价;(2)二等:使升价和降价总数相等;(3)三定:确定含化合价变化的元素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4)四平:用观察法确定其他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5)五查:检查反应前后原子、得失电子、电荷是否守恒。
3.抓住一个关键,掌握三个原则(1)一个关键准确判断并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求出化合价升降数及其最小公倍数,进而求得氧化剂、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
(2)三个原则根据FeS2+O2―→Fe2O3+SO2,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剂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氧化产物______________,还原产物________________。
(2)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元素为________,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元素为________。
(3)1“分子”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为________,1“分子”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为________。
(4)配平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依次为__________。
提示(1)O2FeS2Fe2O3、SO2Fe2O3、SO2(2)Fe、S O(3)114(4)41128题组一正向配平类1.(1)________KI+________KIO3+________H2SO4===________I2+________K2SO4+________H2O(2)________MnO-4+________H++________Cl-===________Mn2++________Cl2↑+________H2O(3)________MnO-4+________Fe2++________H+===________Mn2++________Fe3++________H2O(4)________P+________CuSO4+________H2O===________Cu +________H3PO4+________H2SO4答案(1)513333(2)21610258(3)15 8154(4)25852 5题组二逆向配平类2.(1)________I2+________NaOH===________NaI+________NaIO3+________H2O(2)________S+________KOH===________K2S+________K2SO3+________H2O(3)________P4+________KOH+________H2O===________KH2PO2+________PH3(4)________(NH4)2Cr2O7===________N2+________Cr2O3+________H2O答案(1)36513(2)36213(3)1333 1(4)111 4题组三缺项配平类3.(1)在某强酸性混合稀土溶液中加入H2O2,调节pH≈3,Ce3+通过下列反应形成Ce(OH)4沉淀得以分离。
专题05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计算(知识串讲+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

专题05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计算【知识梳理】【归纳总结】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1.基本原则(1)得失电子守恒特征: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有升必有降,升降总值相等。
本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2)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3)电荷守恒对于离子反应,方程式两端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
2.一般步骤二.信息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1.根据信息,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2.写方程,按照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的形式写出方程式,利用电子得失守恒配平它们的系数;3.补缺项,根据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和溶液酸碱性,补充H+或OH-或H2O;4.配平并检查,根据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则检查方程式。
【总结】(1)全变从左边配:氧化剂、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全变的,一般从左边反应物着手配平。
(2)自变从右边配: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包括分解、歧化),一般从右边生成物着手配平。
(3)缺项配平:先将得失电子数配平,再观察两边电荷。
若左边反应物缺正电荷,一般加H+,右边生成物加水;若左边反应物缺负电荷,一般加OH-,右边生成物加水。
然后进行两边电荷数配平。
(4)当方程式中有多个缺项时,应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找准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5)整体配平:指某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但其中一种反应物中同时有两种元素化合价升高或降低,这时要进行整体配平。
【方法探究】一、缺项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流程:缺项方程式是指某些反应物或生成物在方程式中没有写出来,它们一般为水、酸(H+)或碱(OH-),其配平流程如下:二、应用电子守恒法解题的一般流程点拨: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在反应中有电子转移。
在反应中,氧化剂是得到电子的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本身具有氧化性,反应后化合价降低,对应的产物是还原产物;还原剂是失去电子的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本身具有还原性,反应后化合价升高,对应的产物为氧化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计算教案: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计算一、教学目标: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和方法。
3.能够熟练地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计算。
二、教学内容: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
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和方法。
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1.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和方法。
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2.探究法:通过实验和讨论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一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并简要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概念和特点的介绍。
2.提问:你们对氧化还原反应了解多少?请说出你们所知道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
第二步:概念讲解(15分钟)1.教师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和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并展示配平的步骤和技巧。
2.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配平原则和方法的思路和逻辑。
第三步:实例演练(25分钟)1.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实例,并要求学生进行配平和计算。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比较,然后汇报结果。
第四步:案例分析(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
2.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配平和计算,并讨论和解决问题。
第五步:课堂总结(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化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复习,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六、教学评价:1.学生在实例演练中的配平和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2.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计算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和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计算。
中学高考化学一轮复习5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计算实战训练

中学高考化学一轮复习5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计算实战训练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原子、离子或者分子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改变的过程。
在化学方程式中,氧化还原反应需要进行配平,使得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和电荷数目相等。
下面是一个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计算实战训练。
1.配平单质氧化反应方程式:练习1:将硫氧化为二氧化硫。
方程式:S+O2->SO2解答:氧原子数目及电荷数目不平衡,需配平。
配平结果:2S+3O2->2SO22.配平氧化物还原反应方程式:练习2:硝酸与亚硝酸反应生成氮气。
方程式:HNO3+HNO2->N2+H2O解答:氮原子数目及电荷数目不平衡,需配平。
配平结果:4HNO3+5HNO2->3N2+8H2O3.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练习3:将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
方程式:SO2+O2->SO3解答:氧原子数目及电荷数目不平衡,需配平。
配平结果:2SO2+O2->2SO34.计算实战训练:练习4:将溴化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溴气。
方程式:NaBr+Cl2->Br2+NaCl解答:钠原子数目及电荷数目平衡,需配平溴和氯原子数目及电荷数目。
配平结果:2NaBr+Cl2->2Br2+2NaCl练习5:将硫酸铜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
方程式:CuSO4+Zn->ZnSO4+Cu解答:硫、氧和锌的原子数目及电荷数目平衡,需配平铜原子数目及电荷数目。
配平结果:CuSO4+Zn->ZnSO4+Cu练习6:将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方程式:SO2+H2O->H2SO3解答:硫和氧的原子数目及电荷数目平衡,需配平氢和硫原子数目及电荷数目。
配平结果:SO2+2H2O->H2SO3练习7:将亚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氮气、水和氢氧化铵。
方程式:NH4NO2+NaOH->N2+H2O+NaNO2+NH3+H2O解答:氮、氢、氧和钠的原子数目及电荷数目平衡,需配平亚硝酸和铵原子数目及电荷数目。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设计

【练习】Cl2+ KOH—KCl + KClO3+ H2O
【讲解】(三)缺项配平:
缺项方程式:某些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分子式未写出(缺项),它们一般为水、酸、碱。
①先根据化合价变化找氧化剂、还原剂及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
②再根据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确定所缺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子或离子),若反应物缺正电荷,一般
如:把少量Cl2通入FeBr2溶液中,Fe2+先失电子;把少量Cl2通入FeI2溶液中,I-先失电子。
【过渡】那么,常见物质中,哪些能做氧化剂?哪些能做还原剂?
【讲解】1.常见的氧化剂
(1)非金属单质:Cl2、O2。
(2)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浓H2SO4、HNO3、KMnO4、MnO2、KClO3、K2Cr2O7、HClO NaClO等。
加H+,生成物加水;若反应物缺负电荷,一般加OH-,生成物加水。
③最后观察配平其他物质系数。
【练习】Cr(OH)4-+()+ ClO-—CrO42-+ Cl-+ H2O
【过渡】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常见物质中,哪些能做氧化剂?哪些能做还原剂?
【讲解】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来判断氧化剂、还原剂
1.守恒规律:电子得失总数相等;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2.价态规律
(1)同种元素: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如:硫元素化合价有-2、0、+4、+6价,所以H2S化合价只能升高,只有还原性;S、SO2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浓H2SO4只有氧化性。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教案-青年教师赛课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教案活动意图学生总结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步骤和方法(5min)2、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依据是什么?3、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的一般步骤有哪些?【学生】认真阅读教材,P18,总结。
【板书】二、配平原则:1、化合价升降守恒: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2、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3、电荷守恒:离子反应前后,所带电荷总数相等。
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阅读、总结的能力例题精讲5min【过渡】下面我们依据配平原则,结合碳与硝酸的反应来讨论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的步骤。
【板书】三、配平步骤1、标价态: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标出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
2、列变化:标出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3、求总数:依据电子守恒,使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
4、配系数: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后,把单线改成等号。
5、查守恒:检查方程式是否满足原子守恒、化合价升降守恒、电荷守恒6、【例题】MnO2 +HCl(浓)—MnCl2 + H2O+ Cl2↑【教师】通过这个例子我们熟悉了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步骤,下面同学们配平下面这个反应。
【练习】Cu+ HNO3(稀) —Cu( NO3)2+ NO↑+ H2OC + HNO3(浓) ——CO2↑ + NO2↑ + H2O师生一起配平例题1、2后总结、展示结论例题由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学习完成总结、展示结论思考学习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5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计算一、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与表示1、配平原则⒈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即质量守恒。
⒉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即电子守恒。
⒊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值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值相等。
2、配平步骤⒈标变价: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⒉列变化:列出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变化值。
⒊求总数:使化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
⒋配系数:用观察的方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后,把单线改成等号。
⒌查守恒: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3、配平方法1.零价法用法:先令无法用常规方法确定化合价的物质中各元素均为零价,然后计算出各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值,并使元素化合价升降值相等,最后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例1:试配平Fe3C + HNO3-Fe(NO3)3 + NO2 + CO2 + H2O。
分析:复杂物质Fe3C按常规化合价分析无法确定其中Fe和C的具体化合价,此时可令组成该物质的各元素化合价均为零价,再根据化合价升降法配平。
Fe3C → Fe(NO3)3和CO2整体升高13价,HNO3→ NO2下降13价(除了Fe、C以外,只有N变价)。
易得Fe3C + 22HNO3=3Fe(NO3)3 + 13NO2+ CO2 + 11H2O。
2.平均标价法用法:当同一反应物中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出现两次且价态不同时,可将它们同等对待,即假定它们的化合价相同,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予以平均标价,若方程式出现双原子分子时,有关原子个数要扩大2倍。
例2:试配平NH4NO3-HNO3+N2+H2O。
分析:NH4NO3中N的平均化合价为+1价,元素化合价升降关系为:NH4NO3→ HNO3:+1→+5升4×1价NH4NO3→ N2:+1→0 降1×2价易得5NH4NO3=2HNO3 + 4N2 + 9H2O3。
整体标价法用法:当某一元素的原子或原子团(多见于有机反应配平)在某化合物中有数个时,可将它作为一个整体对待,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予以整体标价。
例3:试配平S+Ca(OH)2-CaS x+CaS2O3+H2O分析:NH4NO3中N的平均化合价为+1价(NH4中-3价,NO3中+5价),元素化合价升降关系为:NH4NO3→HNO3:+1→+5升4×1价NH4NO3→N2:+1→0 降2×2价易得2(x+1)S + 3Ca(OH)2=2CaS x + CaS2O3 + 3H2O4。
逆向配平法若氧化剂(或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只有部分改变,配平宜从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开始,即先考虑生成物,逆向配平;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宜从生成物开始配平,即逆向配平。
例如:P +CuSO4+H2O -C U3P +H3PO4+H2SO4该反应的氧化剂是P、CuSO4,还原剂是P,以反应物作标准求得失电子数比较困难,但是氧化产物只H3PO4、还原产物只C U3P,所以以1mol H3PO4和1mol C U3P作标准物容易求得失电子数。
答案:11 15 24 5 6 155。
缺项方程式的配平如果所给的化学方程式中有反应物或生成物没有写出来,在配平时,如果所空缺的物质不发生电子的得失,仅仅是提供一种发生反应的酸、碱、中性的环境,可先把有化合价升降的元素配平,再确定出所缺的物质,把系数填上即可。
例如:BiO3-+Mn2++-Bi3++MnO4-+H2O解析:首先根据化合价的升降配平有变价元素的有关物质:5BiO3-+2 Mn2++- 5 Bi3++2 MnO4-+H2O根据氧原子守恒,可以确定H2O 的系数为7,根据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规律可以确定反应物所缺的是氢离子H+。
答案:5 2 14H+ 5 2 7除这几种常用方法外,还有一些简易方法也可用于一些方程式的配平如:(1)最小公倍数法这种方法适合常见的难度不大的化学方程式。
例如,KClO3→KCl+O2↑在这个反应式中右边氧原子个数为2,左边是3,则最小公倍数为6,因此KClO3前系数应配2,O2前配3,式子变为:2KClO3→KCl+3O2↑,由于左边钾原子和氯原子数变为2个,则KCl前应配系数2,短线改为等号,标明条件即:2KClO3==2KCl+3O2↑(2)奇偶配平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化学方程式两边某一元素多次出现,并且两边的该元素原子总数有一奇一偶,例如:C2H2+O2→CO2+H2O,此方程式配平从先出现次数最多的氧原子配起。
O2内有2个氧原子,无论化学式前系数为几,氧原子总数应为偶数。
故右边H2O的系数应配2(若推出其它的分子系数出现分数则可配4),由此推知C2H2前2,式子变为:2C2H2+O2→CO2+2H2O,由此可知CO2前系数应为4,最后配单质O2为5,把短线改为等号,写明条件即可:2C2H2+5O2==4CO2+2H2O(3)观察法配平有时方程式中会出现一种化学式比较复杂的物质,我们可通过这个复杂的分子去推其他化学式的系数,例如:Fe+H2O——Fe3O4+H2,Fe3O4化学式较复杂,显然,Fe3O4中Fe来源于单质Fe,O来自于H2O,则Fe前配3,H2O前配4,则式子为:3Fe+4H2O=Fe3O4+H2由此推出H2系数为4,写明条件,短线改为等号即可:3Fe+4H2O==Fe3O4+4H2(4)归一法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这种先定关键化学式计量数为1的配平方法,称为归一法。
做法:选择化学方程式中组成最复杂的化学式,设它的系数为1,再依次推断。
第一步:设NH3的系数为1 1NH3+O2——NO+H2O第二步:反应中的N原子和H原子分别转移到NO和H2O中,由第三步:由右端氧原子总数推O2系数练习:1、P +Cl2—PCl32、Cu + HNO3(稀)- Cu(NO3)2+ NO + H2O3、Cu2S + HNO3 —Cu(NO3)2+NO +H2SO4+ H2O4、KI + KIO3+ H2SO4—I2+ K2SO4+ H2O5、H2O2+Cr2(SO4)3+ —K2SO4+ H2O+ K2CrO45、AgNO3—Ag + NO2+O27、FeSO4+ H2O + O2—Fe2(SO4)3 + Fe(OH)38、NO2+ O2+ H2O —HNO3参考答案1、2,3,22、3,8,3,2,43、3,22,6,10,3,84、5,1,3,3,3,35、5,1,10KOH,3,2,86、2,2,2,17、12,6,3,4,48、4,1,2,49.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绿黄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其变化可表述为____KClO3+____HCl(浓)=____KCl+____ClO2↑+____Cl2↑+____H2O(1)请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
(2)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填编号)①只有还原性②还原性和酸性③只有氧化性④氧化性和酸性(3)产生0.1mol 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4)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
10.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为:KMnO4+ KI + H2SO4→MnSO4+ I2+ KIO3+ K2SO4+ H2O(1)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2) 如果该反应方程式中I2和KIO3的系数都是5①KMnO4的系数是②在给出的化学式上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KMnO4 + KI + H2SO4→(3) 如果没有对该方程式中的某些系数作限定,可能的配平系数有许多组。
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9、(1)2,4=2,2,1,2;(2)②;(3)0.2 (4)KClO3 ;HCl;Cl2;ClO2110、(1)KMnO4(2)①8 【配平后系数依次为8、15、17、8、5、5、9、17】②(3)该反应式含两种氧化产物,两者的比例和氧化剂的用量都可以发生变化【有两种氧化产物,分别对应两个不同的系数,比例不同时,两者的量就不同,所以有无数组】二、常见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题解题方法1、关系式法所谓关系式法,就是根据化学概念、物质组成、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有关物质的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式,然后根据关系式进行计算。
利用关系式的解题,可使运算过程大为简化。
其中包括守恒法。
所谓“守恒”就是以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
运用守恒法解题可避免在纷纭复杂得解题背景中寻找关系式,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例1、有一在空气中放置了一段时间的KOH固体,经分析测知其含水2.8%、含K2CO337.3% 取1g该样品投入25mL2mol/L的盐酸中后,多余的盐酸用1.0mol/LKOH溶液30.8mL恰好完全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到固体的质量为多少?【解析】本题化学反应复杂,数字处理烦琐,所发生的化学反应:KOH+HCl=KCl +H2O,K2CO3+2HCl=2KCl+H2O+CO2↑若根据反应通过所给出的量计算非常繁琐。
但若根据Cl—守恒,便可以看出:蒸发溶液所得KCl固体中的Cl—,全部来自盐酸中的Cl-,即:生成的n(KCl)=n(HCl)=0.025L×2mol/Lm(KCl)=0.025L×2mol/L×74.5g/mol=3.725g例2 将纯铁丝5.21g溶于过量稀盐酸中,在加热条件下,用2.53gKNO3去氧化溶液中Fe2+,待反应后剩余的Fe2+离子尚需12mL0.3mol/LKMnO4溶液才能完全氧化,则KNO3被还原后的产物为( )A、N2B、NOC、NO2D、NH4NO3【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相等,Fe2+变为Fe3+失去电子的总数等于NO3-和MnO4-得电子的总数.设n为KNO3的还原产物中N的化合价,则(5.21g÷56g/moL)×(3-2)=0.012L×0.3mol/L×(7-2)+(2.53g÷101g/mol)×(5-n)解得n=3 故KNO3的还原产物为NO。
答案为(B)2、差值法差值法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