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抗菌治疗的影响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抗菌治疗的影响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耐药性细菌,它具有多种耐药机制,严重影响了抗菌治疗的效果。
本文将深入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形成机制,并分析该耐药性对抗菌治疗的影响。
一、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形成机制1. 药物外排泵系统: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多种药物外排泵系统,如MexAB-OprM、MexCD-OprJ和MexEF-OprN等。
这些药物外排泵系统能有效地将抗生素从细胞内外排出,降低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从而减少细胞所受到的药物压力。
2. 胞内酶的产生:铜绿假单胞菌能够产生β-内酰胺酶,这种酶能够有效地降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等。
这种酶的产生使得抗生素在细胞内无法发挥其抗菌作用,导致细菌耐药。
3. 创建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具有生物膜形成的能力,生物膜提供了一种保护层,阻碍抗生素的进入,使得细菌在生物膜内相对于抗生素更加耐受。
此外,生物膜还能够促进细菌间的基因传递,进一步增加耐药性。
4. 固定多样的耐药基因:铜绿假单胞菌具有丰富的基因库,其中包括多种耐药基因。
这些耐药基因通过水平基因转移的方式在菌群内传递,使得菌群中的细菌获得了耐药性。
此外,铜绿假单胞菌还能够在适应抗生素选择压力的过程中产生新的耐药基因,进一步增加了其耐药性。
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对抗菌治疗的影响1. 临床治疗效果下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形成导致了常用抗菌药物对其的治疗效果下降。
当患者感染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时,抗菌药物可能无法有效杀灭菌株,从而延长感染时间,增加治疗难度和费用。
2. 增加治疗失败风险: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增加使得治疗失败的风险增加。
耐药性细菌在抗菌药物的压力下存活,可能发展出新的耐药基因,使其逐渐耐药多种抗菌药物。
这使得以往有效的抗菌治疗方案无法应用于与该菌株感染的患者,导致治疗失败。
3. 交叉感染的风险增加: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增加使得在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的风险增加。
铜绿假单胞菌5年耐药性监测结果及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5年耐药性监测结果及分析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中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方法常规分离菌株并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
结果统计分析5年中从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408株,其中痰标本检出率最高(62.03%),对头孢呋辛耐药率最高(85.0%),对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8.1%)。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标本中的检出率、耐药性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耐药性监测的结果及其变迁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与自然界尤其是水和潮湿地带,该菌对抗菌药物有自然抵抗力,因此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1]。
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菌株逐年增加,由该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不断上升,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中的分布及耐药性的变迁,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院内感染非常重要。
笔者对本院2005~2009年临床标本分离的40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耐药谱进行分析,供临床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各类送检标本,包括痰、咽拭子、血液、中段尿、伤口分泌物、脓液等标本中分离的不重复的铜绿假单胞菌408株。
1.2 药敏M-H琼脂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药敏纸片购自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
1.3 质控菌株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1.4 质量控制药敏纸片用质控菌株进行检测,结果均在质控范围之内。
1.5 测定方法各临床科室送检标本经接种培养后取可疑菌落,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操作,采用迪尔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到种,同时结合氧化酶试验进行鉴定。
药敏试验操作和判定参照2007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标准。
2 结果408株铜绿假单胞菌在各类临床中的分布见表1。
2005~2009年40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见表2。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及金属酶基因检测

通 信 作 者 刘 文 恩 , — i l we e @ g i c r 。 E ma :i n n mal on l u .
碳 青霉 烯类 抗 生 素 的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分 离 株 日益增
多 , 且 出 现 了 产 金 属 8内 酰 胺 酶 ( tl —ea 并 meal b t— o
李艳 华 , 刘 文恩 , 简子娟 , 谷 秀梅 , 李虹 玲 , 李 艳 明
摘 要 : 目的 分 析 中南 大 学 湘 雅 医 院 临 床 分 离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抗 菌 药 物 敏 感 性 及 金 属 酶 流 行 情 况 , 以期 指 导 临 床 用 药 。 方 法
ban I .C n ls n MP 1i t emo tp e ae tg n tp fmeal一一a tmaei hsc l cin o s lts ll t1 o cu i s I 一 s h s r v ln e o y eo tl 口lca s t i ol to fioae .Th rv ln e o o n e ep e ae c
t e r t fr ss a c o me o ea cn wa h i h s 3 . ) S x ( . )io h a e o e it n e t r p n m st e l we t( . ,a d t e t my i s t e h g e t( 8 5 . i 30 s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耐药分析

3 讨 论
近年来 , 耐药菌感 染已成为我 国患者住 院时间延长 、 医疗 费用增加和导致 患者死 亡的重 要原 因。调 查显 示 , 医院 内金 黄 色葡萄球菌中 M R S A ( 耐 甲氧西林金黄 色葡萄球 菌) 的检 出 率高达 7 0 %[ 4 1 。耐 药菌 的增加 主要 归咎 于抗 菌药 的不 合理
难 J 。本组 3 0 0例患者 共分 离得 到 1 6 0株 病原 菌 , 阳性 率为
[ 4 ] Wa n g S H , S h e n g W H, C h a n g Y Y , e t a 1 . H e a h h e a r e —a s s o e i —
a t e d o u t b r e a k d u e t o p a n —d r u g es r i s t a n t Ae i n e t o b a e t e r b n ma a n n i i
精索静脉 曲张 ( V a r i c o c e l e , V C A) 是导致 男性 不育 的最常
眼科器械 , 剪F F 精索外筋膜 、 提睾肌 , 打 开精 索内筋膜后 , 术中 挤压 阴囊促使精索血管充血 , 更加清楚显示精索 血管 , 选择 曲
见原 因之 ・ , 正 常男性人群 的患病率为 1 5 %, 原发性男性不育 症患者 中约有 3 5 %伴有精索静 脉 曲张 , 而在 继发性 男性不 育
抗菌药
送检 、 早报告 、 早隔离 , 最大 限度地降低耐 药菌的感染率 ; 精 确抗生 素用 药 剂量 , 从 而避 免抗 生素过 量使用 、 降低不 良反 应, 加强 了临床抗感染治疗的主动性 和预见性 ; 切实遵 守无菌 技 术操 作规程 ,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 理 , 达到预 防和控制耐药 菌的传播 的最终 目的。 总之 , 铜绿假单胞 菌感 染在临床上 比较多见 , 传统抗 生素 的耐药性 比较高 , 要 积极加强预 防与管理。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和植物根际中。
它是医院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且由于其多重耐药性的问题而引起了严重关注。
一、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现状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出耐药性,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等。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大约有20%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30%的菌株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超过50%的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产生耐药性。
这些耐药性的扩散不仅导致了治疗难度的加大,同时也增加了治疗成本,并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和医院感染等严重后果。
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影响因素1. 染色体突变:铜绿假单胞菌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来获得耐药性。
突变可能发生在菌体内部的基因,例如产生耐药相关酶的基因,进而导致抗生素的靶点发生改变,抗生素无法发挥作用。
2. 外源性基因的获取:通过水平基因转移,铜绿假单胞菌可以获得其他细菌的耐药基因。
这样的外源性基因可以编码抗生素降解酶、泵、质子泵和药物靶点变化等,从而增加抗菌药物的耐受性。
3. 细胞膜的改变:铜绿假单胞菌的细胞膜可以改变其对抗生素的透过性。
细菌通过改变细胞膜的脂多糖组成,降低了抗生素的渗透率,从而产生耐药性。
4. 多药耐药泵:铜绿假单胞菌可以通过表达多药耐药泵来排出抗生素分子,减少其在细菌内部的浓度,从而达到抵抗抗生素的效果。
5. 生物膜的形成: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使其对抗生素更加耐受。
生物膜提供了细菌对环境的保护,降低了抗生素对细菌的效果。
三、应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措施1.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医生和患者应该遵循抗生素使用的指导方针,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滥用。
2. 严格的感染控制:医疗机构应采取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和设备消毒等。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

药物治疗
• 传统药物治疗
哌拉西林,替卡西林 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头孢哌酮舒巴坦 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 多粘菌素类(多粘菌素类B、E)
新研发的抗假单胞菌药物
多利培南(Doripenem) 西他沙(sitafloxacin) 比阿培南(Biapenem)
PAE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是因为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 s)和作用靶位16SrRNA基因突变而致。 阿米卡星修饰酶aac(6′)和核苷转移酶ant(2′)较常见。aa c(6′)-Ⅰb引起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耐药, aac(6′)-Ⅱ引起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耐药,ant(2′)-Ⅰ 引起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耐药。 普通组PAE aac(6′)-Ⅰb、aac(6′)-Ⅱ检出率为100%, ant(2′)-Ⅰ检出率为52.2%,但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庆大 霉素、妥布霉素敏感。 泛耐药组基因检出率与耐药性成正比。产生AMEs不是细菌耐氨基糖 苷类抗菌药物的决定性因素。
铜绿假单胞菌对以下药物具有天然耐药性: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第一、 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萘啶酸和甲性减低
2.主动外排泵系统
3.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的改变
4.产生灭活酶 5.生物膜(BF)的形成
1. 外膜通透性障碍
抗生素通过两种途径进入细菌外膜,亲水性抗生素的孔蛋 白通道和疏水性抗生素的脂质介导通道。如果这些通道改 变或缺失,抗生素将不能进入细菌到达作用靶位,从而使 细菌产生耐药性。 PA的外膜通透性极低,仅为大肠埃希菌的1%-8%,这是 PA对多种抗生素天然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β内酰胺类、 四环素、氯霉素、喹诺酮类只能通过孔蛋白提供的水通道 跨越外膜。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离及耐药情况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离及耐药情况分析发表时间:2011-06-09T09:44:38.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王石梅林玉玺[导读] 通过监测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临床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得出结论王石梅林玉玺(包头市第四医院检验科内蒙古包头 014025)【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0-0044-02 【摘要】目的通过监测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临床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得出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较严重,加强抗生素药物使用及细菌耐药谱的监测,延缓细菌耐药株的产生与传播是医院各临床科室及感控科的重任。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合理用药9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点铜绿假单胞菌的来源构成比%从上表看出铜绿假单胞菌痰的分离最多,再者伤口感染较多,本菌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本菌引起的感染病灶可导致血行散播,而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
讨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主要是β-内酰胺酶介导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可诱导ampC头孢菌素酶,所以哌拉西林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在治疗由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感染中存在着危险性。
亚胺培南无论对诱导或去阻遏表达的铜绿假单胞菌还是有抗菌活性。
铜绿假单胞菌还产生质粒介导酶,主要以PSE-1和PSE-4多见。
最近,一些超广谱酶如PER-1,OXA-10,OXA-11 在临床上出现,PER-1可被克拉维酸抑制,后二种酶则不被抑制。
需特别注意的是在铜绿假单胞菌中还发现了由可传递性质粒介导的碳青霉烯酶,可引起该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和除氨曲南以外的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很多感染发生在衰弱或免疫受损的住院病人身上,它是重症监护室感染的第二位最常见的病原菌。
囊性纤维病的后期铜绿假单胞菌性支气管炎常见,分离得到的菌株有粘液状菌落的形态学特征。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异常复杂,总之,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细菌产生抗菌活性酶,如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钝化酶等;②细菌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如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DNA旋转酶等结构发生改变,从而逃避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③外膜通透性降低;④生物膜形成;⑤主动泵出系统等等。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及金属酶基因检测_李艳华pdf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年1月20日第13卷第1期Chin J Infect Chemother,Jan.2013,Vol.13,No.1·论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及金属酶基因检测李艳华, 刘文恩, 简子娟, 谷秀梅, 李虹玲, 李艳明摘要: 目的 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敏感性及金属酶流行情况,以期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 收集2010年11月—2011年4月临床分离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200株,所有菌株均经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与药敏试验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
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作为金属酶表型初筛试验,初筛阳性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IMP、VIM、SPM和NDM4种金属酶基因型以及Ⅰ类整合酶基因。
结果 200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自ICU患者55株,占27.5%。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8.5%),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最高(38.5%)。
6株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初筛试验阳性,检出率3.0%,经基因检测发现IMP型阳性菌株2株(2株均产IMP-1菌株),未检出VIM、SPM及NDM型金属酶,且这6株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酶基因均为阳性。
结论 该院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较低,主要金属酶基因型为IMP-1。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仍较严重,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低。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金属酶基因; 亚胺培南; 双纸片协同试验中图分类号:R378.9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7708(2013)01-0043-05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08FJ3175)。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检验科,湖南长沙 410008。
作者简介:李艳华(1988—),女,硕士,主要从事临床微生物研究。
通信作者:刘文恩,E-mail:liuwenen@gmail.com。
Analysis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nd metallo-β-lactamase genes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isolatesLI Yanhua,LIU Wen′en,JIAN Zijuan,GU Xiumei,LI Hongling,LI Yanming. (Department ofLaboratory Medicine,Xiangya Hospital,Central South University,Hunan Changsha 410008,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and the prevalence of metallo-β-lactamases(MBLs)in clinical isolates of P.aeruginosa.Methods A total of 200 nonduplicate clinical isolates of P.aeruginosawere collected from November 15,2010 to April 15,2011 in Xiangya Hospital,Central South University.The antimicrobialsusceptibility was tested by VITEK-2 automated microbial analysis system.The isolates positive in double disk synergy testwere selected for PCR to identify blaIMP,blaVIM,blaSPMand blaNDMgenes and sequencing analysis.The positive strainsthen underwent examination for class I integrons by PCR with primers specific to class I integrase(IntI1).Results The P.aeruginosastrains were primarily isolated from ICU,accounting for 27.5%.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showed thatthe rate of resistance to meropenem was the lowest(8.5%),and to gentamycin was the highest(38.5%).Six(3.0%)iso-lates harbored MBLs and 2 isolates were demonstrated by PCR.Sequence analysi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blaIMP-1 genes.VIM,SPM,and NDM-type metal enzymes were not identified.The strains positive in phenotypic test were all positive forblaIntI1.Conclusions IMP-1is the most prevalent genotype of metallo-β-lactamase in this collection of isolates.The prevalenceof metallo-β-lactamase-producing P.aeruginosais low in this hospital.The overall resistance of P.aeruginosais serious,butthey are relatively susceptible to carbapenems.Key word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metal enzyme gene; imipenem; double disk synergy test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为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  ̄ 2 0 1 5年第 2 g g 6 .
. .
2 0 1 5 V , o l . 2 7 No , 6 一
.
表 2 铜绿假单胞菌 的科室分布及构成 比
假单胞菌主要引起呼吸道 、 泌尿道感染 。铜绿假单胞 菌的科室分布 以 I C U为主 , 其次为 内一科、 综合科 、
2 0 1 5年第 2 7卷 第 6期 2 0 1 5 , V o 1 . 2 7 N o . 6
文章 编 号 : 1 0 0 4— 9 2 3 1 ( 2 0 1 5 ) 0 6— 0 3 5 7—0 2
上海预 防 医学 S h a n g h m J o u m ’ p v e t i v e Me d i c i n e
学, 2 0 1 1 , 3 2 ( 1 1 ) : 2 1 8 0 .
检 出率 。为提高诊断和鉴别诊 断结核分枝杆菌的准 确率 , 还可 以采用 痰标本 涂 片抗 酸染 色法 和结核 分枝
杆 菌培 养相结 合 的方法 。
[ 5 ] 李谦 . 痰涂 片检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核杆 菌的 临床体 会 [ J ] . 内蒙 古 中医
4 参考 文献
[ 1 ] 李 常教. 9 4 6例肺 结核 患者痰直接涂片镜检结 果分析 [ J ]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 2 0 1 3 , 2 3 ( 8 ) : 1 9 4 1—1 9 4 3 .
[ 2 ] 徐海 霞. 如东县 2 0 1 0年肺 结核患 者痰涂 片检查结 果分析 [ J ] . 上海 预防医学 , 2 0 1 2 , 2 4 ( 3 ) : 1 2 2—1 2 3 . [ 3 ] 王 良平 , 殷伟, 周婷. 2 8 3 9例 结核 病人痰 检情 况分 析与讨 论[ J ] . 中国卫 生检验杂志 , 2 0 1 3 , 2 3 ( 6 ) : 1 5 4 8—1 5 4 9 . [ 4 ] 樊琳 . 靖边 县痰 涂片 检查 结核杆 菌结 果分析 [ J ] . 吉林 医
较高。黏液痰、 水样痰多由上 呼吸道如 口腔、 气管分 泌物组 成 , 没 有病灶 坏死 组织 , 结 核杆 菌含 量较 少 , 所 以痰标本 的阳性检 出率非 常低 J 。因此 , 痰标本 留 取不标准往往是痰涂片结核杆菌 阳性检 出率低 的主
要原 因 , 在 结核病 患 者 留取 痰 标 本 前 , 要 告 知 留取 合 格痰标 本 的重要性 , 并示 范 正 确 咳痰 、 留取 痰标 本 的 方 法 和要领 , 让 患者把肺 部 含有 结核 病灶坏 死 组织 的 干酪性 痰 、 血 性痰 咳 出来 , 提 高痰 涂 片 结 核 杆 菌 阳性
铜绿假 单 胞 菌 的科 室 分 布 以重 症 监 护 室 ( I C U)
为主, 其次为内一、 综合 、 内三、 内二科( 表2 ) 。
表1 铜绿假单胞 菌的标本分布及构成 比
采用法 国生物梅 里埃公 司半 自动细 菌鉴定仪 A T B E x p r e s s i o n 进行菌株鉴定 , 鉴定板条 为法 国生物 梅里 埃公 司 的 I D 3 2 G N, 药 敏 纸 片 为英 国 O x i o d公 司
胞菌 检 出 2 7 0株 , 占1 5 . 0 2 %, 主要 分 离 自痰 液标 本 ,
1 材料 与方 法 1 . 1 菌株 来 源
其次 为尿 液和 分泌 物 ( 表 1 ) 。
2 . 2 铜绿假 单 胞 茵的科 室分布
2 7 0株铜 绿 假 单 胞 菌 来 自本 院 2 0 1 4年 1 _ _ 6月 住 院病 区送 检 的各种标 本 , 同一 患者 剔 除相 同部位 的 重 复菌株 。 1 . 2 菌株 鉴 定及 药敏 试 验
产 品 。采 用 K —B法 进 行 药 敏 试 验 , 质 控 菌 株 为 A T C C 2 7 8 5 3 , 药敏试 验操 作及 结果 的解 释 参 照美 国临
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 ( C L S I ) 标准。
作者 简介 : 卢斌 ( 1 9 7 4 一 ) , 男, 主管检验师 。 通信作者 : 王谦信 , 主任 医师。E m a i l : l b w q x 5 0 2 2 1 8 9 @1 6 3 . c o m。
1 . 3 统计分 析
采用 WH O N E T软件 进行统 计 处理 。
性特点 , 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防治医院感染提 2 结 果 供依据 , 我们对 2 0 l 4年 l _ _ 6月本 院临床分离的 2 7 0 2 . 1 铜 绿假 单胞 茵的 标本 分布 株 铜绿 假单胞 菌 的分布及 对 常用 l 6种抗 菌药 物 的耐 2 0 1 4年 1 月共 检 测 7 3 8 6份 各 类 标 本 , 检出 药 性进行 了分析 。 病原菌 1 7 9 8株 , 检 出率为 2 4 . 3 4 % 。其 中铜绿假单
・
临床 检 验 ・
2 7 O 株铜 绿假单胞菌的耐药 性分 析
卢斌 , 姚燕, 王谦信 ( 浙江省常山县人民医院, 浙江 常山 3 2 4 2 0 0 )
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和耐药率逐年上升 , 多药 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 困难¨ 。为了解我院铜绿假单胞菌 的分布和耐药
内三科 、 内二科 , 而外科系统科室所 占比例相对较少 , 原因是 I C U在治疗 中有气管插管等侵人性操作 , 使
药, 2 0 1 0, 2 9 ( 6 ) : 8 8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一l 1 —1 0 )
上海 预 防 医 学 S h a n g h a i J o u na r l o f P r e v e n t i v e Me d i e i n e 。 f P r e ve n t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