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沙河市二十冶综合学校高中分校高中语文导学案 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
河北省沙河市二十冶综合学校高中分校高中语文选修练习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2课《湘夫人》

《湘夫人》导学案(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北渚.(zhǔ)袅袅.(niǎo)眇眇.(miǎo)B.沅.水(ruán) 薜荔..(bì lì) 澧.水(lǐ)C.潺湲.(yuán) 云汀.(tīnɡ) 九嶷.山(yí)D.水裔.(yì) 屋椽.(chuán) 馨.香(xīn)2.下列字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白荒忽芳椒庑门B.江皋嘉期缤纷逍遥C.容与遗赠衣袂辛夷D.哀宛迂缓偕逝润饰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湘夫人》以方言为主,兼有五七言,句式变化灵活。
这种“骚体”诗,是继《诗经》后新出现的自由诗,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一次空前绝后....的创新。
B.中华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年。
如果我们不记下同代人的雪泥鸿爪....,后人就难免要雾里看花了。
C.虽然他的话我不懂,我的话他也不懂,但是我们凭着手势和动作,便言为心声....了。
D.没想到我忙了很长时间,到头来只是海底捞针....一场空,这种傻事我以后再也不干了。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湘夫人》为《九歌》中的一篇。
《九歌》是屈原十一篇作品的总称。
但从“九”可推知有两篇是后人之作而假托屈原之名。
B.《湘夫人》与《九歌》中另一篇《湘君》为姊妹篇。
湘夫人和湘君二人为湘水之神。
C.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人,曾任左徒、三闾大夫。
D.《楚辞》里的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
B.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作出了贡献。
河北省二十冶综合学校高中分校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1.2 湘夫人(无答案)

二十冶高中语文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生僻字的正确读音。
2.诵读中,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重点:熟读课文,并体会课文中传递出的主人公幽怨、哀婉的感情。
难点:生僻字的认读【知识链接】(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
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
后因小人(郑袖等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
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
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是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
来源: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越人歌》)。
“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3)湘水神的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传说古帝舜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湘水,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之后二人亦死于湘水。
河北省沙河市二十冶综合学校高中分校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4课蜀相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古代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学习重点】:赏析诗歌,体会感情。
【学习难点】: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法指导】:学习李商隐的诗作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知人论世,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对李商隐的生平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这对理解他的诗作是很有必要的;二是必须正确对待李商隐诗歌中的象征、比兴手法;三是不求对李商隐诗歌的字句上的甚解,重在领略他的诗作的通体之美,以得精神之享受。
【学习过程】:[作者介绍]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锦瑟》【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朗读全诗,明确感情基调。
感情基调:2、请同学们串讲诗歌大意。
3、你能从诗中找出表明主要内容的三个字吗?4、你能从诗中找出表明作者情感的两个字吗?1、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无端”是什么意思?传递了什么情感?(2)由“五十弦”的锦瑟,作者联想到什么?此处运用了什么手法?2、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颔联表现了一种什么情感?(1)“庄生梦蝶”寄托:(2)“杜鹃啼血”寄托:(3)“晓”“春”可以理解为:3、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这一句诗主要写了哪些意象?小结:阴阳冷暖不同境界,展现改接情感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惆怅3、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河北省沙河市二十冶综合学校高中分校高中语文导学案 必修2《第6课 孔雀东南飞》

二十冶高中语文导学案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汉乐府及本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朗读全文。
3.疏通文意。
二.学习重点:朗读全文,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三.学习难点: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过程:㈠自学导航:1. 什么是“乐府”?什么是“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
乐府诗,从结构体制看,有专用的诗题,常见的有“歌”“行”“吟”“曲”等,后人称为“乐府歌行体”。
从语言句式看,大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五言为主,语词多口语化,通俗生动。
从音韵节奏看,押韵比较自由多样。
从表现方法看,除一般的比兴手法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于用对话和细节来刻画人物。
汉乐府主要反映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情。
2.《孔雀东南飞》与“汉乐府双璧”简介。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它选自《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开头一篇小序,叙述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以及成诗的经过。
故事发生在汉未建安中,但成诗时间可能稍后一些。
全诗357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3. 《孔雀东南飞》写作的时代背景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
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
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和恶疾)、“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
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河北省沙河市二十冶综合学校高中分校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第1课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滟滟.(yàn)宛.转(wǎn)芳甸.(diàn)霰.雪(xiàn)B.汀.上(dīng) 纤.尘(xiān) 青枫浦.(pǔ) 园圃.(pǔ)C.矫.揉(jiǎo) 江畔.(pàn) 扁.舟(biǎn) 皎.皎(jiǎo)D.徘徊.(huái) 碣.石(jié) 捣衣砧.(zhěn) 偈.子(jì)2.下列诗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江流婉转绕芳甸B.佼佼空中孤月轮C.鸿雁长飞光不度D.碣石萧湘无限路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流宛转绕芳甸..芳甸:花丛。
B.江天一色无纤尘..纤尘:细小的灰尘。
C.皎皎..空中孤月轮皎皎:月光明亮的样子。
D.昨夜闲潭..梦落花闲潭:安静的水潭。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下年轻人的体质问题很让人担忧,很多年轻人体质都不如老年人,62岁的人拥有20岁的心脏,而23岁的小伙却有一颗60岁老人的心脏。
老年人老当益壮,年轻人却外强中干....。
B.以确保质量为目的的全面管理,在丰田公司发挥了酣畅淋漓....的作用,而在我国的企业中却没能产生应有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C.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那么你还要继续去寻找,千万不要安之若素....。
只要你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D.随着楼市宏观调控的深入,进入2020年之后,“打折房”“特价房”的促销声不绝如缕....,降价风潮已从小开发商延伸到大集团,包括恒大、越秀城建等大集团都纷纷公开优惠让利。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根据教育部网站近日公布的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实施方案,要将学雷锋活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纳入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体系。
高中语文 苏幕遮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

高二语文导学案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自主学习(一)作者简介:周邦彦(1056—1121),字,号,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向神宗献《汴都赋》歌颂新法而升太学正,神宗死后,旧党执政,周邦彦被挤出京城,到庐州(今安徽合肥)荆州(今湖北)等地做官。
不久,新党重返政坛,官至提举大晟府。
但由于不愿与奸党蔡京等人合作,晚年被逐出朝廷,到顺昌(今安徽阜阳)处州(今浙江丽水)等地做官。
徽宗宣和三年,病逝于南京(今河南商丘)。
有《》,又名《集》。
在北宋,以苏轼为代表的词风在大力开拓词的表现领域的同时,又往往成为“曲子中缚不住者”,表现出作为文字作品的词与音乐逐渐分离的趋向。
而周邦彦却是朝另一个方向发展,极端重视词与音乐的配合,使词的声律模式进一步规范化、精密化。
在任大晟府提举时,周邦彦以他的音律知识并吸收民间乐工曲师的经验,搜集和审定了前代与当时流行的八十多种词调,并创制了《六丑》等不少新调。
周邦彦的词虽说在题材和情感内涵方面没有提供更多的新东西,但在艺术形式、技巧方面都堪称北宋词的又一个集大成者,为后人提供了许多经验。
因此,南宋以后的姜夔、吴文英等人都十分推重周邦彦,有人甚至称他为“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
直到清代的常州词派,还奉他为词之“集大成者”。
这说明在词的艺术形式和语言技巧上,周邦彦确有出色的贡献与深远的影响。
二、整体感知1.初读此词,你觉得它主要表达了什么感情?2.那么你觉得朗读时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3.大家又没有注意,这首词读起来很有韵律,为什么呢?三、具体赏析(一).本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景,下片写情。
我们先看上片。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1.上片主要写了什么时间的景物?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2. 上片主要写了什么景物?3.作者描写这些景物用了哪些手法?(1)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2)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河北省沙河市二十冶综合学校高中分校高中语文必修四导

二十冶高中语文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
2.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1.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2.查阅工具书或电子网络了解作家作品及戏曲有关常识并解决重点字一、学习过程:㈠有关元杂剧:元曲:元和元的合称。
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元杂剧尤为突出。
1、元杂剧的结构形式:“”。
“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
楔子是戏曲、小说的引子。
一般放在篇首,用以点明、补充正文,或者说引出正文或是为正文做铺垫。
“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2、元杂剧的剧本由、、、构成。
是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即说白。
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3、元杂剧的角色主要分为、、、。
,即女角色。
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类。
,即男角色。
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俗称“小花脸”。
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
4、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戏”(男角色主唱)两类。
㈡元杂剧的代表作家1、元曲四大家为“关”“马”“郑” “白”。
关汉卿代表作是《》、《》,白朴代表作是《》,马致远代表作是《》,郑光祖代表作是《》。
3、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纪君祥)4、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是《》(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郑光祖)。
㈢作者简介:关汉卿,号,大都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河北省沙河市二十冶综合学校高中分校高中语文 第4课 诗经三首之卫风氓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

二十冶高中语文导学案课题名称诗经卫风氓课型新课第1 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2、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3、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4、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二.学习重点:1、掌握诗中人物形象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三.学习难点:四.学法指导:五.学习过程:㈠自学导航:1.弄清作品(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
(2)多为四言诗,兼有杂言。
(3)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
被列为“五经”之一。
(4)儒家奉为经典的有“四书”“五经”。
(5)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6)《诗经》的六艺——风雅颂赋比兴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共105篇。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共40篇。
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2.给加点字注音氓.()淇.水()愆.期()将.子无怒()乘彼垝垣..()()载.笑载言()体无咎.言()尔卜.尔筮.()()于嗟..鸠兮()()其黄而陨.()无食桑葚.()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来即.我谋()言既遂.矣()无与士耽.()渐.车帷裳.()()士也罔.极()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咥.其笑矣()隰.则有泮.()言笑晏.晏()躬自悼.矣()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写出本诗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4.梳理诗歌脉络(1)讲述本文的故事情节(2)全诗结构为一部分:相恋(一、二章)A、内心感情基调:______________B、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冶高中语文导学案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学习重点】:赏析诗歌,体会感情。
【学习难点】: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法指导】:
学习李商隐的诗作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知人论世,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对李商隐的生平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这对理解他的诗作是很有必要的;二是必须正确对待李商隐诗歌中的象征、比兴手法;三是不求对李商隐诗歌的字句上的甚解,重在领略他的诗作的通体之美,以得精神之享受。
【学习过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锦瑟》
【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朗读全诗,明确感情基调。
感情基调:
2、请同学们串讲诗歌大意。
3、你能从诗中找出表明主要内容的三个字吗?
4、你能从诗中找出表明作者情感的两个字吗?
【合作探究】
1、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无端”是什么意思?传递了什么情感?
(2)由“五十弦”的锦瑟,作者联想到什么?此处运用了什么手法?
2、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颔联表现了一种什么情感?
(1)“庄生梦蝶”寄托:
(2)“杜鹃啼血”寄托:
(3)“晓”“春”可以理解为:
3、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这一句诗主要写了哪些意象?
小结:阴阳冷暖不同境界,展现改接情感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惆怅3、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句表达什么情感?
练习: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锦瑟.(sè)琴弦.(xuán)惘.(wǎng)然
B.马嵬.(wěi)萝卜.(bǔ)疏浚.(jùn)
C.宵柝.(tuò)绮.丽(qǐ)四纪.(jì)
D.晓筹.(chóu)隔阂.(hái)驻.(zhù)马
二十冶高中语文导学案
《马嵬》
【关于作品】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
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
后人逐渐借题发挥,扩大了诗的境界。
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了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以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朗读全诗,明确感情基调。
感情基调:
2、请同学们串讲诗歌大意。
3、杨贵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
4、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
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
5、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合作探究】
1、首联中用典,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意?
2、(1)颔联中“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2)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3)“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4)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3、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
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
4、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用诗句回答)
练习:
1、对李商隐的《锦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由锦瑟引起的诗人对华年所历纷繁人生境遇与人生感受的追怀。
B.颔联用庄周梦蝶、杜宇化鹃的典故表达失落、困惑之感。
C.颈联描写了沧海之中,明月之下,鲛人滴泪,化为明珠。
D.尾联“此情”与“惘然”相照应,“惘然”因“思华年”而产生,末两句表达了全诗的主旨。
2、对李商隐的《马嵬》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空闻”句,用“虎旅传宵柝”五字,烘托出逃难途中的环境,主人公的狼狈神态和慌乱心情也依稀可见。
B.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虎旅传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外境和心境,跃然纸上。
C.“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D.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