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清单总结(最新最全)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1. 早期诗歌:国风、邶风、楚辞等- 国风:以山川河流、动植物、人民生活等为题材,以畅游山水、游乐自在、明忌悲追等表现手法刻画出儿女情长、田园生活和壮丽山河。

- 邶风:以家庭亲情、爱情及国家问题为题材,以亲情厚重、悲凉萧瑟、社会风尚等表现手法刻画出人性弱点、生活疾苦和社会腐败。

- 楚辞:以爱国之情、抒发个人遭遇、艰难求索和追求自由为主题,以豪放、激昂、激愤等表现手法刻画出个人奋斗、政治抗争和爱国情怀。

2. 宋代诗歌:唐宋骈文转变为自由散文- 唐宋骈文:诗歌通常遵循宫、商、角、征、羽五声,内容受到严格限制,注重音律和韵律的工整。

- 自由散文:突破了韵律和格律的束缚,诗歌不再拘泥于严格的形式,注重表达情感和思想,突出个性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3. 唐代诗歌:杜甫、李白等代表作家的创作风格与特点- 杜甫:以忧国忧民、抑郁愁怨、仰天叹息为主题,以伤感、孤独、悲情的情绪和写实手法刻画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苦难生活。

- 李白:以豪放、激情、奔放的诗风和广阔、辽远、奇特的意境为特色,以追求自由、陶醉于自然和壮丽山川为主题。

4. 宋元诗歌:以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为主要流派- 边塞诗:以塞北边塞的军事生活、士兵辛苦战斗、边城风情和抗敌英勇为题材,以咏史抒怀、抒发爱国之情、表达自己的遭遇和奋斗意志为主要表现手法。

- 山水田园诗:以山水田园的优美风景、安闲自在、恬静舒适为题材,以描写山川河流的秀丽景色、田园生活的幸福和宜人气氛为主要表现手法。

二、了解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1.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促进了诗歌创作的社会现实主义倾向,强调真实、直接、自由的表达方式,提倡对传统文化的批评和颠覆。

2. 五四运动和新诗运动: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倡导个人自由和人道精神,在创作风格上强调新意、新形式和新语言,形成了一批有活力和革命精神的新诗作家。

3. 抒情诗:以表达深情、内心的愿望和感受为主要目的,强调自由、个性和情感的独立性,追求真实、简练和直接的表达方式。

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通过比较的手法来使读者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从而起到烘托诗歌效果的作用。

2.夸张:通过夸张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加深诗歌的
艺术表现力。

3.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比拟为具有人的思想能力和行为特点
的形象,从而使诗歌有了别样的生命感。

4.象征:通过寓意隐喻的方式,使诗词表现得更加深邃,留给
读者的空间更大。

二、唐诗宋词必备积累
在研究古代诗词鉴赏的过程中,不能完全背诵而缺乏深入理解。

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积累如下:
1.了解唐宋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

2.了解唐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能够清楚明确的区分他们的特
点和艺术风格。

3.掌握一些常用词汇和典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整首诗
歌的意思。

三、鉴赏技巧
1.语音韵律鉴赏:了解每个汉字的声调,把握诗歌句子的语音、韵律特点和节奏。

2.字词句法鉴赏:了解每个字的田字格、象形、会意、指事、
形声等特点,把握词义、造句法和句子结构。

3.意象、意境鉴赏: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并通过联想、比喻、夸张等方式理解和领会,提升鉴赏水平。

总之,古代诗歌是文学艺术的瑰宝,其艺术价值也是非常高的。

我们需要在不断学习、积累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汇总鉴赏一首诗歌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高中语文考试中是必考的内容。

在本文中,将对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必考知识点进行汇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诗歌的基本元素1. 诗歌的韵律:诗歌是一种有规律的表达方式,韵律是其中重要的元素。

诗歌中常出现的韵律有押韵、格律、节奏等。

2. 诗歌的意象:意象是诗歌中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形象化手法,通过描绘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

3. 诗歌的修辞:修辞是诗歌中常用的修饰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

修辞手法能够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二、诗歌的体裁1. 温婉娴静的田园诗:田园诗是描绘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的诗歌,常用来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2. 雄浑激烈的史诗:史诗是描写英雄事迹和历史事件的长篇诗歌,具有叙事性和史诗性的特点。

3. 悲壮浪漫的抒情诗:抒情诗是表达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的诗歌,情感真挚、内容丰富。

三、诗歌的流派1. 唐诗: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最为常见。

其中,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都是唐诗的经典之作。

2. 宋词: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以抒发爱情和婉约之美著称。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都是宋词的代表作。

3. 现代诗:现代诗是指近现代以来的诗歌形式,具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特点。

胡适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余光中的《乡愁》等都是现代诗的代表作。

四、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1. 对景写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诗人的情感和观点。

2. 抒发感情:通过表达内心的情感,使读者共鸣。

3. 借物抒怀:通过描写特定事物,抒发情感或阐述思想。

4. 比喻和拟人:通过借用其他事物的形象,形容诗中的对象或情感。

五、名家名篇1. 《静夜思》-李白: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表达了诗人在宁静夜晚中思乡的情感。

2. 《登鹳雀楼》-王之涣:这首诗通过描绘鹳雀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壮丽事物的赞美和追求。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体验高考
(2006江苏卷)
鹧鸪天(元)魏初 室人降日① 以此奉寄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luá n团圆)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 奈。
作业布置:
体验高考
抓关键词句,领会主旨
(09山东卷)
写水面平缓,水流悠长 江面空寂,暗示羁旅孤寂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 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 谁家红袖凭江楼?
(1)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令天气变化, 一写作者内心情感 的波动。 看到红袖凭楼 情景联想家人也在 盼望自己回家, 思家之情更浓。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语言
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
炼字 诗眼 炼句 语言风格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结构技巧
诗歌的表达 技巧
诗歌的思想 和情感
咏史怀古诗 山水田园诗 边塞军旅诗 送别怀人诗 羁旅思乡诗 咏物言志诗 即事抒怀诗
鉴 赏 诗 歌 形 象
人物形象
1.形象+身份 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3.概况社会意义或作者 情感 1.意象+画面 2.意境+具体分析 3.分析诗人的情感 1.形象特征 2.具体分析 3.托物言志,表达 诗人感情
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
鉴 赏 诗 歌 的 语 言
炼字
诗眼
1.点字+释义 2.放在句中描绘画面 3.手法+效果或情感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本知识(整理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本知识(整理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本知识(整理版)诗歌鉴赏基本知识一、基本概念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包括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等。

4、写作技巧:(艺术技巧、表现手法)包括赋比兴、衬托、用典、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XXX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等。

16、语言特色:包括清新、平平(朴实)、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7、描写:包括动、静,点、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远、近、高、低等。

二、解答技巧(一)、解题入格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2、诗歌意象、寄义:表层寄义+深层寄义(即解释诗句)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2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归纳综合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伎俩+抒发什么情感+评判(总分总式)(二)、答题程式“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完整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础知识归纳(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础知识归纳(可编辑修改word版)
相思无极、爱恨缠绵的情人
柳永的《雨霖铃》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四步走” 找→析→联→明
第一步:找。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第二步:析。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
第三步:联。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一形象。
第四步:明。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也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含的哲理。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也可以放到步骤里合答。
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
青海长云暗雪ft,孤城遥望玉门关。
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平的向往。
(王昌龄《从军行》)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闲适类
寒ft转苍翠,秋水日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
咬定青ft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
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战争类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基础知识
(形象、语言、技巧、情感)
古诗词中常见的十种人物形象
主要人物形象
举例
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侠士
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圣贤
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寄情ft水、归隐田园的隐士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ft”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一﹚鉴赏人物形象
1.抒情主人公形象
2.诗中人物形象
(二)鉴赏事物形象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2. 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
(三)鉴赏景物形象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一)诗歌的“炼字”艺术
1.动词
2.形容词
(二)诗歌的诗眼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修辞手法
1.比喻
2.比拟
3.夸张
4.借代(其他提一下,不举例)
(二)表达方式
1.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
(2)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2.描写技巧
(1)虚实相生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3)动静结合
(4)细节描写
(三)表现手法
1.衬托
2.对比
3.象征
4.比兴
5.渲染
6.烘托
7.用典
(四)鉴赏构思立意技巧
1.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2.以小见大
3.以景结情
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一)送别抒怀诗(二)羁旅思乡诗(三)山水田园诗(四)怀古咏史诗(五)民生疾苦诗。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古典诗歌鉴赏1. 唐诗宋词元曲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唐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代表作品如《登鹳雀楼》、《送元二使安西》、《忆江南》。

- 宋词: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作品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

- 元曲:元杂剧和元散曲,代表作品如《西华山》、《蝴蝶梦》。

2. 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比喻手法- 唐诗的意象: 如“烟波江上使人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宋词的意象: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茶杯盈满香泛泛,看指尖生白月圆”。

- 古典诗歌的比喻手法: 如“花前失却消息,天外月孤明”、“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3.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 唐诗:以清新含蓄、咏怀忧愁为主要特色,表达心境、抒发情感。

- 宋词:以空灵浪漫、婉约柔情为主要特色,抒发爱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 元曲:戏剧性强,情感表达直接、豪放,兼具唐诗和宋词的特点。

4. 古典诗歌的韵律、格律、韵脚- 韵律:指诗句中的声调、音长、重音等读法,使整首诗的朗朗上口。

- 格律:唐诗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宋词的词牌,元曲的五律、七律、八行双调等,是规定诗歌的韵律长度和节奏。

- 韵脚:诗句末尾的音节,如仄韵和平韵。

二、现代诗歌鉴赏1. 新诗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新诗:自由诗、意象诗、写景诗,代表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2. 现代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现代诗歌的特点: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诗人对时代、生活和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 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的运用、语言的简洁明快、意境的抒发和节奏的变化等。

3. 新诗派别及代表诗人- 流派:白话诗派、新感觉派、新月派、壁报诗派等。

- 代表诗人:郭沫若、毛泽东、艾青等。

4. 现代诗歌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 现代诗歌反映现实,关注人民生活、社会问题和思想状况,与现实主义文学有紧密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阅读涉及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四个基本点,其中“思想内容”是核心。

形象、语言和技巧是诗歌的“形”,“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是评价诗歌的“神”,由“形”入“神”,体现了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古代诗歌鉴赏是提高考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理解与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经常品读中国古代诗歌,可以感受古人的生活、思想与情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丰富个人的情感体验,提高个人的修养,培养个人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品位。

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1.鉴赏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诗人的感情载体,也就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的塑造,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景象指作品中的景色、情景、状况、气象等,对应的手法是借景抒情;物象则是具体的某个物体的形象,如“柳”“月”“梅”,对应的手法是托物言志。

(1)景物形象的作用主要作用 举例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创设背景。

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

这种用法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

如王昌龄《从军行》中的“青海长云暗雪山”。

创设意境。

意境是作者描绘自然景物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目的是让读者“临其境”或“入其境”,感知境界之妙和作者的情感。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

(续表)主要作用举例衬托品性。

这种作用在咏物如雪、竹、梅、松、鹤、荷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

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表现情感。

诗歌结尾处的景物意象,一般起到渲染、突出情感的作用,甚至以景结情。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就是以到天际流不尽的长江水,表现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牵挂之情。

(2)常见意境的分类类别举例雄浑壮丽如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壮阔苍茫如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苍凉悲壮如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闲适恬淡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清幽明净如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丽清新如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萧疏凄寂如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安谧美好如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高远深邃如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续表)类别举例淡雅幽远如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清冷幽静如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2.鉴赏事物形象事物形象,指被诗人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情操和思想感情。

诗人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主要是具有象征意义或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

类别典型事物意象说明举例送别类意象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南浦南浦多见于水路送别的诗词中。

如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以酒抒写别离之情、祝福之意。

思乡类意象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如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人常常借雁抒情。

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如赵令畤《蝶恋花》“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景象,不仅让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如李白《子夜吴歌(其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续表)类别典型事物意象说明举例愁苦类意象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芭蕉在古诗文中,它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如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

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常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猿啼古诗词中常常借助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

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鹃鸟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苦啼,以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

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抒怀类意象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

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如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陶渊明也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续表)类别典型事物意象说明举例抒怀类意象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两句,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王冕《墨梅》中“不要人花,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后人多以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深远。

如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竹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

如郑板桥《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如王安石《金陵怀古》“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冰雪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续表)类别典型事物意象说明举例爱情类意象红豆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诗句借“莲”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两棵树的枝干合生在一起;比翼鸟,此鸟仅一目一翼,雌雄须并翼飞行。

古典诗歌里用它们比喻恩爱夫妻。

如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战争类意象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就用“投笔”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君王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

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楼兰“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柳营指军营。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

细柳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的许可才可入营。

后多用“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如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续表)类别典型事物意象说明举例战争类意象请缨汉武帝欲派使节出访南越,令南越归顺汉朝,此次出访的危险性可想而知。

终军主动请求说:“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后以“请缨”比喻主动请求担当重任。

如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羌笛”这个意象,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闲适类意象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

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如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一句,后“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3.鉴赏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人的艺术形象。

包括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

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即诗人在诗歌中塑造的诗人以外的人物形象。

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

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即诗人自己。

如《雨霖铃》中的“我”、陶渊明《饮酒》中所塑造的形象。

常用术语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寂寞惆怅、饱经磨难、顾影自怜、形单影只、百无聊赖、零落漂泊、情趣高雅、悠闲自得、怡然自得、夜不能寐、幽独苦闷、辗转漂泊、羁旅天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