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21. 向卫星求救》教学设计_0
小学语文冀教版四年级下册21《向卫星求救》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冀教版四年级下册21《向卫星求救》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人们如何借助卫星成功救援西姆三人,从而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3、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2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但是卫星对孩子们还比较陌生,所以课前需要学生大量搜集资料来了解卫星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的精神。
3重点难点
1、了解卫星的神奇,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2、搜集救援卫星的资料,通过大量阅读这些资料,让学生体会卫星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的热情。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讲授】向卫星求救
一、直入主题,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向卫星求救》,其实看着题目我们就知道课文讲了什么。
讲的是什么?
齐读课题。
怎么读?(向/卫星/求救)
指导书写“求救”两个字。
看求救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听写词语。
1、听写两组词语,分成两行。
第一组第一行绵延广阔山势险峻山峦起伏丛林密布
第二组第二行救援搜寻轨迹监听
2、出示词语,老师和学生订正。
读一读,自己订正一下。
3、第一组词都是描写什么的?。
向卫星求救教学设计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课时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情景引入
展示目标
自学指导
自学文本
交流研讨
再读课文
质疑答疑
专项训练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情景引入
自学文本
交流研讨
质疑答疑
专项训练
课堂小结
教
学
反
思
?
教学目标
授课内容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二、展示目标
掌握生字生词 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把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画下来。
2.在小组内交流Leabharlann 己学到的知识。四、交流研讨
1.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2.认读生字并组词。
3.读了课文,你认为文章哪让你最感动
4.全班交流:
卫星的神奇和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得快捷与高效。
五、再读课文
1.出示描写卫星快捷高效句子。
2.自由读这一段话,卫星快捷在哪里
3.交流指导:“几个小时后,救援卫星果然传来了微弱的无线电呼救信号”。“很快查出地点和方位。”
六、质疑答疑
重点放在对生字生词上质疑
七、专项训练
辨字组词
援( )监( )峦( )搜( )
缓( )蓝( )恋( )艘( )
八、课堂小结:
5.当人们刚与苏联卫星救援中心取得联系时,人们的心情怎样文中哪个词反映了人们的心情(忧心忡忡)
6.几小时后,当救援中心果然传来了微弱的无线电呼救信号时,人们的心情又如何呢(兴奋)指名感情朗读第6段。
7.西姆失事后分别向加拿大航空救险队和苏联卫星救援中心求救。通过对比说明卫星搜寻的位置确切,表明卫星的神奇作用。
2024年冀教版语文《向卫星求救》教案

2024年冀教版语文《向卫星求救》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向卫星求救》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认识。
1.2 教学内容课文《向卫星求救》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和想象力。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向卫星求救》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和想象力。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概念和原理。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和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2 教学手段课文文本:提供课文《向卫星求救》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具和视频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科学知识和背景信息,丰富学生的学习experience。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导入:引入课文《向卫星求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阅读与理解: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
分析与探讨:分析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和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创意写作: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和表达,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2 时间安排导入:5分钟阅读与理解:15分钟分析与探讨:20分钟创意写作:1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创造力:评估学生在创意写作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文和教学的看法。
教师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2024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向卫星求救教案设计冀教版

21 向卫星求救教学内容《向卫星求救》教学目标:学问实力目标:(一)会写本课12个生字,会读本课7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过程与方法(一)通过自己动手查阅资料,培育学生的语文阅读实践实力。
(二)抓住文中重点语句体会救援卫星的奇妙。
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的热忱。
教学重、难点:了解卫星的奇妙,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饿热忱。
突破:搜集救援卫星的资料,通过大量阅读这些资料,让学生体会卫星的奇妙,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的热忱。
课前打算:(一)老师打算:生词卡片。
卫星视频、拿大西部山区视频(二)学生打算:搜集救援卫星资料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课题质疑、导入新课。
老师板书课题,学生质疑,提出“谁向卫星求救?为什么求救?卫星为什么能救【设计意图:通过质疑,引起学生学习的爱好。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激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人?等系列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诞生字和新词,把句子读通顺,采纳自己喜爱的方法相识生字(看拼音、查字典等方法) 2.生相互沟通、正音。
3.全班沟通、相机正音。
检查:绵延广袤 险峻 山峦起伏 救援忧心忡忡留意“忡”字的读音。
4.检查自读状况。
指名读课文,正音。
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5.默读课文,看看课文给我们讲解并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1982年9月的一天,为找寻失踪的儿子,西姆和挚友乘飞机找寻而再次失事,就在他们的生命危在旦夕之际,人们利用救援卫星探测出他们的准确位置,从而胜利营救了他们。
)四、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2.搜集有关向卫星救援的故事。
自主识字的引导和沟通,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爱好。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初步的朗读,使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让学生充共享受读书带给人的欢乐,培育学生读书的爱好和意识。
养成独立思索的好习惯,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向卫星求救_冀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向卫星求救_冀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在初步明白得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练习绘声绘色的讲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得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人们救西姆他们三人的过程。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在初步明白得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练习绘声绘色的讲故事。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爱好1、师:同学们,老师让大伙儿搜集了关于卫星的材料,现在请大伙儿以四人为小组交流大伙儿搜集到的知识。
(生结组讨论)师:看来大伙儿课前预备的都专门充分,那让我们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个关于卫星救人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卫星是如何发觉目标,又是如何对失踪人员进行营救的?二、初读课文,感知教材1.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借助工具解决问题。
[来源:]2.小组内读课文,纠正字音,了解课文大意。
3.教师分自然段指定人读课文。
4.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摸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学生自由发言,关心学生说出情况的梗概,了解情况进展顺序。
三、经历字形,指导书写(1)本课生字可让学生依照形近字来识记踪-棕范-苑租-祖型-刑峦-恋剧-据峽-狭援-授搜-艘轨-斩监-盐(2)指导书写:“踪”“租“、“峽”、“援“、”搜“、”轨“差不多上左窄又宽,把字写规范写漂亮。
三、再读课文,感受高科技的快捷与高效1.小组互相交流,找出能表达出救援卫星高效快捷的句子。
2.再读句子,深入体会。
四、小结:救援卫星真是快捷又高效,下节我们大伙儿连续学习。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遍,回忆课文内容。
二、深入了解,品悟课文当人们听说飞机失事时,心情是如何样的?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来源:]师:当西姆的亲小孩失踪时,西姆的反应是如何样的?(指名读第一、二段)师:当西姆等人救援西姆亲小孩的过程中又遇到什么事故?你的心情是如何样的,请同学来读第三自然段。
2024年冀教版语文《向卫星求救》教案

2024年冀教版语文《向卫星求救》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向卫星求救》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勇敢和智慧。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学会通过课文学习,提炼中心思想,提升自己的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通过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了解故事背景。
2. 生字词学习: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3. 文本分析: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向卫星求救》的阅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故事情节的复述与分析。
2.2 教学难点1. 理解并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勇敢和智慧。
2. 运用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进行写作练习。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2 教学手段1.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向卫星求救》。
2. 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了解故事背景。
3. 分析生字词,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4.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5.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作业。
4.2 时间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2. 朗读课文与理解:15分钟3. 分析生字词:10分钟4.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与道理:15分钟5. 总结课堂内容与布置作业:5分钟第五章:作业设计与评价5.1 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2. 运用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
3. 讨论故事中人物的勇敢和智慧,写一篇读后感。
5.2 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情况等。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21. 向卫星求救》教学设计_6

21 向卫星求救
几小时后,救援卫星果然传来了微弱的无线电 呼救信号。计算机迅速寻迹追踪,很快就查出 了无线电呼救信号发出的地点和方位:
这段话说明了 什么?能否换 成“居然?”
21 向卫星求救
展开想象:当探险队终于发现了一顶红 色的帐篷时,人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21 向卫星求救
21 向卫星求救
自由朗读课文,文中哪个句子交代了事情的 起因?
1982年9月的一天,西姆的儿子驾驶私人飞 机,在加拿大西部山区上空飞行时失踪了。
21 向卫星求救
加拿大的西部山区,绵延广阔, 山势险峻,从林密布。
要在这样大的范围内、这样复杂的 地形中寻找一个人的下落,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但西姆还是约了他的 两个朋友,租了一架小型飞机,一 起出发了。
21 向卫星求救
21 向卫星求救
救援卫星是一种用来营救失事飞机和船舶的人造卫 星。1982年6月30日,世界上第一颗救援卫星“宇宙----1383”号,苏联发射成功。迄今在天上运行的救援 卫星有四颗,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和挪 威等国设有十一个地面接收站,形成了一个国际卫星营 救系统。这个系统能在四小时内,把地球上每一个角落 搜索一遍。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向卫星求救》教案三篇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向卫星求救》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的:⑴会认三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⑵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高速开展与我们的生活亲密相关,从而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⑶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练习有声有色地讲故事。
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982年9月的一天,西姆的儿子驾驶私人飞机,在加拿大上空飞行时不幸失踪了。
为了寻找失踪的儿子,西姆和两个朋友不幸遇险。
就在他们的生命危在朝夕的时候,他们向谁求救?他们又是怎样得救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向卫星求救》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⑴ 见到这个标题,你想提出甚么问习题?⑵ 自读课文,试着说说文章讲了一个甚么故事。
⑶ 检查预习情况,指名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词语。
⑷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三、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问习题,在小组中展开讨论。
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开展与人类生活的亲密关系。
⑴飞机进行搜索时,艰难重重,而利用卫星就会轻而易举;⑵卫星可以在短短的几小时内很快地查出无线电呼叫信号发出地地方;⑶利用卫星能使遇险者获救。
四、默读课文,试着讲这个故事。
⑴ 默读课文。
⑵ 同桌相互讲这个故事。
⑶ 小组选出优秀同学在全班讲故事。
⑷ 评出故事大王,给与奖励。
五、布置作业。
⑴ 浏览"我的资料夹",说说了解到了甚么。
⑵ 鼓舞学生在课下收集整理有关卫星方面的知识,增加对卫星的了解。
篇二一、教学目的:1.独立学习本课生字“踪、范、租、型、峦、剧、峡、援、搜、轨、监、疗”;联络上下文理解“忧心忡忡、轨迹、卫星、救援卫星”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了解人们如何借助卫星成功救援西姆三人的过程。
,从而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3.通过品读文字,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练习有声有色地讲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人们如何借助卫星成功救援西姆三人。
2.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练习有声有色地讲故事。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1.出示课习题:“向卫星求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一.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介绍了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小艇,是从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和小艇的作用这三方面介绍的,展现出威尼斯这个水上城市的风土人情。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给课文分段,能合并几层意思归纳第二﹑四段的段意。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能写出"倒退﹑散开﹑笔直﹑静寂"等词的反义词。
4.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5.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
1.学习合并几层意思归纳段意。
2.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
四.教学难点: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五.教学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是哪里吗?那你们知道哪座城市被人们称为“桥城”﹑“百岛城”吗?一座城市拥有这么多的名字该是多么有趣的事呀!今天,我要去那里走走看看,你们愿意随老师一起前去参观吗?那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2.投影显示,介绍威尼斯: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
那里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
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柏油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
(板书:威尼斯的小艇)
(二)初读课文,根据书后预习题自学:
1.读准生字表中生字读音,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英尺船梢簇拥哗笑残破矗立停泊威尼斯操纵自如
3.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4.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准生字表的字音,判断难点字的偏旁。
2.巧用心,记住以下几个字的字形。
艄:与"捎﹑梢﹑消﹑悄"换偏旁记忆。
3.查字典理解个别生字的意思。
4.齐读书后读写词语,理解部分词义。
哗笑:很多人说话并夹杂着笑声。
矗立:高耸﹑直立。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沉寂:十分寂静。
残破:残缺破损。
停泊:(船只)停留。
操纵自如:指掌握和控制不受阻碍,很灵活﹑熟练。
5.指名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6.自由正确朗读课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根据课后阅读思考自学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给课文分段,能合并几层意思归纳第二﹑四段的段意。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理清思路:
1.指名分读课文,其他同学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标出。
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意思,想: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内容是--小艇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
作用--总起全文,点明中心)
3.默读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4.讨论分段:样子(明确:*﹤1﹥*﹤2-3﹥*﹤4﹥*﹤5-6﹥板书船夫技术好作用)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2-3自然段,思考:小艇是什么样的?用"~~"标出。
2.抓词句,谈体会:小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样子奇特内部舒适)
3.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指名分读2-3自然段,说说这两节各讲了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小艇的样子奇特。
*坐在船舱里面感到很舒适。
并列关系(投影显示)
5.师:在一个结构段里,如果讲了几层意思,并且它们同样重要,在总结段意时,就要把它们合并起来,谁来说说这段的段意?谁还能说得更简单些?(投影显示段意:小艇的样子奇特,坐在船舱里面感到很舒适。
)
6.总结: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会发现合并几层意思,并不等于几层意思的相加,需要我们再进行归纳和整理,把多余的词语去掉,这样就比较简练了。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标出。
2.默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用"()"标出。
3.讨论学习:(明确:课文先概括地写出在"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的情况下,船夫"总能操纵自如"。
然后列出三种情况做具体说明,写出船夫的技术好。
)4.自由读课文,判断这段是什么段式?可以怎样归纳段意?
(四)自学课文第四段:
1.出示提示,默读自学:(投影显示)
*课文写了哪些人坐小艇?人们坐小艇干什么?
*想象还有哪些人坐小艇去干什么?
*课文最后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晚景色,这与小艇有什么关系?说明什么?
2.集体讨论,明确:
*人们:商人﹑妇女﹑小孩﹑保姆﹑老人去:做生意﹑郊游﹑教堂﹑看戏﹑回家
*关系:课文用威尼斯静寂的夜晚结尾,进一步衬托小艇的作用,说明人们与小艇的关系密切,整个城市的喧闹与静寂是以小艇的动与不动为前提的。
3.归纳段意,想:小艇在哪些方面为人们起了重要作用?
(段意:威尼斯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离不开小艇。
)
(五)总结全文:
1.快速浏览课文,
思考:为什么说威尼斯的小艇"等于街头的汽车"?
(板书:重要的交通工具)
2.作者是怎样把威尼斯的小艇写具体的?
3.小结:细心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关键。
我们今后写作文也要做到这些,才能把作文写好。
(六)作业:
1.抄写词语并复习。
2.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第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完成书后练习。
3.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检查背诵:
1.指名分读课文,回忆如何给课文分段,说出第二﹑四段的段意。
2.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自由背第四自然段-->二人互背-->指名背-->齐背
4.完成按原文填空:
船夫的()特别好。
在河上行船的时候,(),来往(),他总能(),毫不()。
在()的时候,他(),在()的时候,他()。
我们看是()的地方,()能够穿过去,而且(),两边的()飞一般地()。
我们的眼睛(),不知()。
5.听写词语.
(二)完成书后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倒退---前进笔直---弯曲散开---聚集静寂---喧闹
2.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以"***最讲卫生"或"***行动最敏捷"为重点句,练习写一段话。
要求:围绕重点句,从几个方面写具体。
例:在家里穿衣服“***最讲卫生”在学校怎么做或吃饭在公共场所洗澡学习时"***行动最敏捷"游戏时劳动时。
3.完成语训的有关习题。
(三)作业:
1.完成本课有关作业.
2.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课后练习:
1.写出下列字的读音:
艄()矗()残()拐()
2.判断下列字的偏旁部首:
尼()具()矗()残()斯()
3.组词:
尼()嘶()货()艄()县()残()
泥()斯()华()梢()具()线()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倒退---笔直---散开---静寂---
5.填空并完成练习:
船夫的()特别好。
在河上行船的时候,(),来往(),他总能(),毫不()。
在()的时候,他(),在()的时候,他()。
我们看是()的地方,()能够穿过去,而且(),两边的()飞一般地()。
我们的眼睛(),不知()。
*用"===="标出这段话的重点句。
*分层并说出层与层之间的关系。